收藏 分享(赏)

2021-2022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 课时检测16 土壤的形成(含解析)湘教版必修第一册.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688830 上传时间:2024-05-30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02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2022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 课时检测16 土壤的形成(含解析)湘教版必修第一册.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21-2022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 课时检测16 土壤的形成(含解析)湘教版必修第一册.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21-2022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 课时检测16 土壤的形成(含解析)湘教版必修第一册.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21-2022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 课时检测16 土壤的形成(含解析)湘教版必修第一册.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21-2022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 课时检测16 土壤的形成(含解析)湘教版必修第一册.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2021-2022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 课时检测16 土壤的形成(含解析)湘教版必修第一册.doc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2021-2022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 课时检测16 土壤的形成(含解析)湘教版必修第一册.doc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2021-2022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 课时检测16 土壤的形成(含解析)湘教版必修第一册.doc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土壤的形成合格过关练如图为土壤组成物质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1图中不能显示的土壤形成的因素是( )A成土母质B时间C生物 D气候2土壤涉及的圈层有( )A1个 B2个C3个 D4个解析:1.B2.D第1题,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包括成土母质、生物、气候、地形、时间等,但该图中不能显示的因素是地形和时间。第2题,土壤处于岩石圈、水圈、大气圈和生物圈相互紧密接触的过渡地带,故其涉及的圈层有4个。土壤是岩石风化的产物,是地理环境中的重要组成要素。读土壤组成物质的分布图,完成34题。3图中表示土壤组成物质中有机质的是()A BC D4该土壤的厚度约为()A300 cm B100 cmC60 cm D2

2、0 cm解析:3.B4.C第3题,占比例最大,是矿物质;最少,是有机质;是空气和水分。第4题,土壤组成物质中有机质的含量较少且主要分布于土壤的表层,图中表示有机质,60 cm以下未发育成土壤。下图为土壤与其他自然地理要素的关系图。读图,完成56题。5下列成土因素中比较活跃的是()A气候和地貌 B气候和生物C成土母质和生物 D地貌和成土母质6与陡坡相比,缓坡土壤肥力一般较高是因为()A自然植被茂密 B有机质积累多C生物残体分解快 D矿物养分流失快解析:5.B6.B第5题,气候和生物是在土壤的形成过程中比较活跃的因素,B正确。成土母质和地貌相对稳定,不会发生明显变化,成土母质、地貌对土壤的形成都有

3、影响,但不是比较活跃的因素。第6题,据图分析,在陡坡上,水流速度快,侵蚀作用强,地表疏松物质迁移速度较快,有机质、矿物养分难以保留,很难发育成深厚的土壤;缓坡水流速度慢,地表疏松物质迁移速度较慢,有机质、矿物养分积累多,土壤肥力一般较高,B正确。有机质含量高低是土壤肥力的重要标志,一般土壤有机质含量为5%。图1为我国东部某地土壤剖面图,图2为该土壤有机质分布图。读图,回答78题。7关于该地表层土壤的描述,正确的是()A地表枯枝落叶多,有机质含量较高B人工增施有机肥,有机质含量较高C受流水侵蚀作用,有机质含量较低D气候干旱植被稀少,有机质含量低8针对该土壤的特性,该地宜采用的农业技术是()A免耕

4、直播 B深耕改土C大棚温室 D砾石压土解析:7.C8.B第7题,从图2可以看出该地土壤表层(0 cm附近)有机质含量低于5%,说明地表有机质含量较少;如果人工增施有机肥一般会分布在表层附近;表层土壤有机质较低,说明受外力作用影响,肥力流失较多;我国东部地区降水丰富,多流水侵蚀作用。第8题,免耕直播即不耕情况下直接在土地上种植,可以减少水土流失,特别是在气候较为干旱地区作用显著,而我国东部地区降水较多;从图中可以看出土层较深地区土壤有机质较丰富,深耕改土可以有效改善土壤肥力;大棚温室是改变热量条件,不会影响有机质含量;砾石压土主要改变土壤水热条件,不能改变土壤有机质含量。9下图是土壤在地理环境中

5、的地位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土壤由_、_、_和空气组成。在野外一般从_、_、_等方面对土壤进行观察。(2)土壤处于_、_、_和生物圈相互紧密接触的过渡地带,是一个_的系统,是联系_和_的关键环节(3)土壤不仅是_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类可利用的珍贵的_。答案:(1)矿物质有机质水分土壤颜色土壤质地土壤剖面构造(2)岩石圈水圈大气圈开放有机界无机界(3)自然环境自然资源等级提升练原始热带雨林地区植被茂密但土壤贫瘠。由于人类的开发活动,某热带雨林地区“刀耕火种”普遍盛行,土地退化严重。烧荒后的土地,有的开垦为耕地,有的因反复烧荒退化成荒草坡。栽种一两年后让土地闲置几年,恢复地力,形成次

6、生林,再进行新一轮砍烧种植。下表示意原始热带雨林地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养分衰退率(注:以原始自然土壤养分为100%)。据此完成12题。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养分衰退率表有机质/%有效氮/%速效磷/%速效钾/%次生林2.060.837.615.45耕地33.4439.830.3753.92荒草坡48.9648.8793.4852.781.造成原始热带雨林地区土壤贫瘠的主要自然因素是()A成土母质 B生物量C气候 D地形2“刀耕火种”后,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表现为()A刚刚烧荒后的土壤,养分含量低B次生林土壤养分与自然土壤差别大C荒草坡土地,土壤养分减幅最大D耕地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相对较低解析:1.

7、C2.C第1题,原始热带雨林地区全年高温多雨,微生物活动旺盛,全年都能分解有机质,导致土壤中有机质含量少,土壤比较贫瘠。第2题,刚刚烧荒后的土壤可以开垦为耕地,表明养分含量较高,故A错误;根据表中数据可知,次生林造成的养分衰退率比较低,表明次生林土壤养分与自然土壤差别不大,故B错误;荒草坡土壤养分衰退率最大,即土壤养分减幅最大,故C正确;耕地速效磷衰退率较低,表明含量较高,速效钾衰退率为负值,表明含量增加,故D错误。读甲、乙两地生态系统的养分循环示意图,回答34题。3甲地与乙地的土壤相比较()A甲、乙两地的土壤养分来源相同B甲、乙两地的土壤有机质含量相同C甲地的土壤比乙地肥沃D甲、乙两地的土壤

8、矿物质含量相同4下列关于乙地发展农业生产的条件分析,正确的是()A全年高温多雨,雨热同期B年均温较低,土壤有机质丰富C地表径流丰富,水源充足D地形平坦,土层较厚解析:3.A4.B第3题,甲地与乙地的土壤相比较,甲、乙两地的土壤养分来源相同,都来自岩石风化,A对;根据箭头粗细,甲、乙两地的土壤有机质含量不同,B错;甲地的淋溶作用损失养分多,土壤比乙地肥力差,C错;受供给、释出、淋溶作用量不同,甲、乙两地的土壤矿物质含量不同,D错。第4题,乙地淋溶作用弱,说明年均温较低,土壤有机质丰富。下表为甲、乙、丙、丁四份土壤质地相关数据表,下图为土壤质地的三角坐标示意图。读图表,完成56题。甲乙丙丁土壤质地

9、/%砂粒40457814粉粒25251419黏粒35308675甲、乙、丙、丁分别是()A粉土、壤土、黏土、砂土B壤土、壤土、砂土、黏土C黏土、砂土、壤土、粉土D砂土、粉土、黏土、壤土6下列关于土壤形成的叙述,正确的是()A气候是土壤形成的决定性因素B成土母质是土壤有机物质的来源C陡峭的山坡很难发育成深厚的土壤D由低纬度向高纬度风化壳逐渐加厚解析:5.B6.C第5题,根据表格中四份土壤的质地百分数值,可以在图中标出甲、乙、丙、丁的位置。如图,由此可以判断,其对应的土壤类型分别为壤土、壤土、砂土、黏土。故选B。第6题,土壤形成过程中,气候和生物是比较活跃的影响因素,其中生物是土壤形成的决定性因素

10、,A错误;生物活动是土壤有机物质的来源,B错误;陡峭的山坡侵蚀作用强烈,很难发育成深厚的土壤,C正确;由低纬度向高纬度,气温降低,风化作用减弱,风化壳逐渐变薄,D错误。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我国东北地区黑土广布,土质松软,有机质含量高。近些年来,东北地区黑土流失、肥力衰退问题日益严重。当地农民用“免耕留茬、秸秆覆盖”的方法,治理东北地区日益严重的黑土退化和流失。材料一图1为东北地区略图及哈尔滨气候统计资料。材料二图2为东北地区多年大风(7级)日数统计(东北地区多年平均大风日数统计)。(1)东北天然黑土中的有机质含量高与当地独特气候密切相关。该地区夏季(气候特点)_,促使草甸植物生长,增

11、加 _来源;冬季(气候特点)_,微生物活动受到抑制,有机质分解_;有机质_大于_。(2)从气候和植被角度,推测东北地区黑土流失最严重的季节为_。因为该季节气温_、降水少、多_,对土壤的_能力强;正值_季节,缺乏_对土壤的保护。(3)简述“免耕留茬、秸秆覆盖”对黑土修复和保护的作用。解析:第(1)题,东北天然黑土中的有机质含量高与当地独特气候密切相关。该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促使草甸植物生长,增加有机质来源;冬季寒冷干燥,气温很低,微生物活动受到抑制,有机质分解缓慢;有机质积累(生产)大于分解。所以东北黑土十分肥沃,土层很厚。第(2)题,从图2可以看出,当地35月份大风天数多,从气

12、候和植被角度,推测东北地区黑土流失最严重的季节为春季。因为该季节气温回升快、降水少(锋面雨带尚未到达)、多大风,对土壤的侵蚀能力强;正值春耕季节,缺乏农作物对土壤的保护,大风容易卷起风沙。第(3)题,当地农民用“免耕留茬、秸秆覆盖”的方法,治理东北地区日益严重的黑土退化和流失。“免耕留茬、秸秆覆盖”对黑土修复和保护的作用有:免耕能保持土壤结构,防止土壤过于疏松,减少风力对土壤的侵蚀;留茬可以归还有机质,修复黑土,保护黑土肥力;秸秆覆盖可以减少风、雨水对土壤的直接侵蚀,减少土壤的水分蒸发,增加土壤水分和含水量,提高土壤的生长能力,使日益严重的黑土退化和流失得以缓解。答案:(1)高温多雨有机质寒冷干燥缓慢积累(生产)分解(2)春季回升快/升高/上升大风侵蚀春耕/播种农作物/植被(3)免耕能保持土壤结构,防止土壤过于疏松,减少风蚀。留茬可以归还有机质,修复黑土。秸秆覆盖可以减少风、雨水对土壤的直接侵蚀,减少土壤的水分蒸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