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3课宋明理学1泰山名胜之一的红门宫左侧是弥勒院,右侧是元君洞,中间是孔子登临处。这反映出()A道教、佛教对儒家的巨大冲击B儒家正统地位的动摇C儒家自身的衰落D三教合一局面答案D解析从材料信息看,红门宫左、右、中分别是佛教、道教、儒家的象征,反映的是三教合一的局面,因此D项符合题意。2宋之前,儒家重“人道”,而道家则主张“人道”应向“天道”学习,认为“道是世间万物之原”。基于此挑战,宋代儒学()A提出“天人感应”学说B首倡“格物致知”C提出“理”为万物本原D充实了伦理纲常答案C解析关键信息是:“道是世间万物之原”,而理学家提出“理”是万物的本原,故选C项。3朱熹说:“若是饥而欲食,渴而欲饮,则
2、此欲亦岂能无?”“同是事,是者便是天理,非者便是人欲。如视听言动,人所同也。非礼勿视听言动,便是天理;非礼而视听言动,便是人欲。”在该材料中,朱熹要表达的本意是()A人不能存在正常的欲望B人欲指的是违反了社会规范的欲望C人欲与人的正常欲望是同一概念D人欲与天理是一致的答案B解析朱熹所强调的“天理”是指封建社会的纲常伦理,即“非礼勿视听言动,便是天理”。而“非礼而视听言动,便是人欲”说明人欲指的是违反了社会规范的欲望。故选B项。4“某今说个知行合一,正是对病的药,又不是某凿空杜撰,知行本体原是如此。”语出一位著名思想家。他生活在()A北宋 B南宋C明代 D清代答案C解析由材料中“知行合一”可以判
3、断出这位思想家为王阳明,明朝人。故C项符合题意。5程朱理学和王守仁“心学”的共同点是()A理气一体,理先气后B心外无物,心即理也C纲常伦纪,即为天理D内心反省,以致良知答案C解析程朱理学和王守仁“心学”,都主张以三纲五常来规范人们的行为,以消除人们的私欲,维护封建社会的统治秩序,所以C项为两者的共同点。A项为程朱理学的基本主张;B、D两项是王守仁“心学”的主张。6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又各得之以为性;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盖皆此理之流行,无所适而不在。朱子语类材料二万事万物之理不外于吾心。物理不外于吾心,外吾心而求物理,无物理矣。王守仁答顾东桥书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朱熹是怎样说明“理”和“三纲五常”之间的关系的?(2)结合材料一、二简要说明,朱熹和王守仁的思想观点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答案(1)关系:“天理”在人间社会的体现就是“三纲五常”,即儒家伦理道德。(2)相同点:维护封建伦理道德和封建统治。不同点:朱熹认为“理”是万物的本原,王守仁认为“心”即是“理”。解析第(1)问,依据材料一中“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等信息进行说明。第(2)问,“相同点”应从根本目的方面进行归纳,“不同点”需要从对“理”的认识等角度进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