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2节 自然选择与适应的形成基础全练1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生物由陆生向水生进化B生物进化方向是由自然选择决定的C哺乳类由两栖类进化而来D越古老的地层中的生物结构越复杂解析: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从水生到陆生,不是由陆生向水生进化,A错误。生物进化的方向是由环境的定向选择决定的即适者生存,B正确。脊椎动物进化历程:原始鱼类原始两栖类原始爬行类原始鸟类、哺乳类,因此,哺乳类是由古代爬行类进化而来的,不是由两栖类进化而来的,C错误。在越古老的地层中成为化石的生物越简单、越低等,因此在古老的地层中,可以找到较为低等的生物化石,D错误。答案:B2下列关于生物进
2、化研究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通过对不同地层化石的研究,可以推断出生物进化的趋势B通过不同种类生物基因和蛋白质的比较,不可能知道生物之间亲缘关系的远近C化石是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印迹形成的,是研究生物进化的重要证据D通过对化石的纵向比较和现存生物的横向比较研究,可以推断出生物进化的大致过程解析:通过对不同年代化石的比较,可推断出生物进化的趋势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A正确;通过对不同种类生物的基因和蛋白质进行比较,可以知道这些生物之间亲缘关系的远近,B不正确;化石是研究地球上生物进化的最主要、最可靠的证据,C正确;对化石的纵向比较和现存生物的横向比较,能推断生物进化的大致
3、历程,D正确。答案:B3枯叶蝶在飞行时身体呈鲜艳的黄色,便于吸引异性,降落后的体态和体色像一片枯叶。下列关于枯叶蝶进化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A枯叶蝶的体色和体态是进化过程中形成的一种保持性适应B为了应对敌害,枯叶蝶产生了体色随环境变化的定向变异C在进化过程中,敌害对枯叶蝶的变异起到了选择的作用D在进化过程中,枯叶蝶也能产生不利于应对敌害的变异解析: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因此不是枯叶蝶为了应对敌害产生了体色随环境变化的定向变异。答案:B4下列关于拉马克进化学说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拉马克认为,地球上的所有生物是由更古老的生物进化来的B生物的适应性特征的形成是由于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C器官废而
4、不用,就会造成形态上的退化D用进废退获得的性状不可以遗传给后代解析:拉马克指出地球上的所有生物是由更古老的生物进化来的,生物是从低等向高等逐渐进化的,A正确;生物的适应性特征的形成是因为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B正确;用进废退即经常使用的器官发达,不使用就退化,C正确;拉马克进化学说认为用进废退获得的性状是可以遗传给后代的,D错误。答案:D5由于蟹类的捕食,某种海洋蜗牛种群中具有较厚外壳的个体的比例逐渐增加。对这个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A人工选择B适者生存C用进废退 D定向变异解析:某种海洋蜗牛种群中具有较厚外壳的个体的比例逐渐增加,说明具有较厚外壳的蜗牛能适应其生活环境。答案:B6图中甲、乙
5、、丙、丁、a、b、c、d代表各种不同生物,哪一幅图符合达尔文的进化观点()解析:生物物种起源于共同的原始祖先,经过不同自然条件下的选择,从而进化为现在的众多物种。答案:C7下列关于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叙述,正确的是()A自然选择所保留的变异,对人类都是有利的B“生存”的“适者”,对人类都是有益的C在自然选择中,人类起着主导作用D“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是环境条件解析:自然选择所保留的变异都是适应自然环境的,谈不上对人类有益还是有害,因而A、B、C三项都混淆了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的作用、条件和目的性,是错误的。答案:D8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不能很好地解释的内容是()A生物具有
6、适应性B生物遗传和变异的本质C生物具有多样性D生物具有过度繁殖的倾向解析:由于受当时科学技术的限制,达尔文对于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的本质并不清楚,无法做出科学的解释。答案:B9青霉素是一种抗生素。几十年来,青霉素的反复使用致使某些细菌对青霉素的抗性越来越强。请回答下列问题:(1)青霉素使用之前,细菌对青霉素的抗性存在着_;患者使用青霉素后,体内绝大多数细菌被杀死,这叫作_;极少数抗药性强的细菌活了下来并繁殖后代,这叫作_。青霉素的使用对细菌起了_,这种作用是通过细菌与青霉素之间的_实现的。(2)自然选择是把自然界中早已存在的_变异选择出来,并使之逐代积累、加强,最终形成生物新品种。(3)上述过程表
7、明自然选择是一个_的过程。解析:(1)青霉素在此过程中相当于达尔文进化理论中的自然环境,对生物体具有选择作用,而细菌个体之间具有一定的差异,这种差异是通过变异获得的,它为生物进化提供了原材料。由于差异的存在,抗药性强的个体得到保留,抗药性弱的个体因不适应环境而被淘汰,从而使细菌产生定向进化。(2)自然选择保留了有利于生物生存的性状,并通过不断繁衍而逐代积累、加强。(3)自然选择的过程既淘汰了不适应环境的个体,同时又保留了适应环境的个体。答案:(1)差异不适者被淘汰适者生存选择作用生存斗争(2)有利(3)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10有人用一种螳螂做实验:用细线分别把绿色螳螂和褐色螳螂缚在绿色和褐色
8、的草地上,让鸟来吃。实验结果如表:环境绿色螳螂褐色螳螂经过日期数目被鸟吃掉的数目数目被鸟吃掉的数目绿色草地200453519天褐色草地252520011天试用达尔文的观点回答下列问题:(1)螳螂的体色有绿色的,也有褐色的,这说明生物具有_,这一特性一般是_的,它能为生物的进化提供原始的选择材料。(2)螳螂与鸟的关系在生态学上属于捕食,被达尔文称为_,它是生物进化的_。(3)环境对螳螂起了_作用,这种作用是_。解析:(1)螳螂的体色有绿色的,也有褐色的,这说明生物具有变异性,变异是不定向的,它能为生物的进化提供原始的选择材料。(2)螳螂与鸟的关系属于捕食,被达尔文称为生存斗争,它是生物进化的动力
9、。(3)环境对螳螂起了选择作用,即自然选择是定向的。答案:(1)变异性不定向(2)生存斗争动力(3)选择定向的素养提升11在超市中无公害蔬菜很多,也很受市民的欢迎。这些无公害蔬菜在生产中,不得使用农药、杀虫剂和化肥等。假如在蔬菜的生产中长期使用某种杀虫剂,其结果是()A杀虫剂诱发了害虫抗药性基因的产生,使害虫的抗药性增强B杀虫剂对害虫具有选择作用,使抗药性害虫的数量增加C杀虫剂能诱导害虫分解药物的基因大量表达D害虫全部消失,最终导致某些害虫的物种绝灭解析:由于基因突变,害虫群体中本来就存在着能抵抗杀虫剂的变异类型,A错误;抗药性增强是杀虫剂对害虫进行选择的结果,B正确;基因的选择性表达有其自身
10、的调控机制,不受杀虫剂的影响,C错误;当使用某种杀虫剂后,绝大多数害虫被杀死,少数具有抗药性的个体生存下来并大量繁殖,D错误。答案:B12安第斯山区有数十种蝙蝠以花蜜为食。其中,长舌蝠的舌长为体长的1.5倍,只有这种蝙蝠能从长筒花狭长的花冠筒底部取食花蜜,且为该植物的唯一传粉者。由此无法推断出()A长舌有助于长舌蝠避开与其他蝙蝠的竞争B长筒花可以在没有长舌蝠的地方繁衍后代C长筒花狭长的花冠筒是自然选择的结果D长舌蝠和长筒花相互适应解析:长舌蝠与其他蝙蝠都以花蜜为食,它们之间存在竞争关系,长舌蝠的长舌能从长筒花狭长的花冠筒底部取食花蜜,从而可以避开与其他蝙蝠的竞争,A项正确;长舌蝠是该植物的唯一
11、传粉者,在没有长舌蝠的地方,长筒花由于不能传粉,从而无法繁衍后代,B项错误;长筒花狭长的花冠筒是自然选择的结果,长舌蝠和长筒花相互适应,C、D项正确。答案:B13下列关于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自然界中各种生物都能产生大量的后代B为适应环境,生物会主动产生有利变异C适应环境的个体会保留下来D为获取食物和空间,生物之间要进行生存斗争解析:达尔文认为,地球上的各种生物普遍具有很强的繁殖能力,而生物赖以生存的食物和空间是有限的,这必然导致生物在生存过程中产生斗争,在生存斗争中,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容易生存下来,反之,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则容易在生存斗争中失败而死亡。生物的变异是随
12、机产生的,产生的变异可能对生物的生存是有利的,也可能是不利的。答案:B14以下有关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选项,不正确的是()A各种生物普遍具有很强的繁殖能力B生物要生存下去,就得为了获得食物和空间而进行生存斗争C自然选择保留的变异永远都有利于该生物的生存D害虫抗药性的增强是农药对害虫不断选择的结果解析:达尔文认为,生物普遍具有很强的繁殖能力,即过度繁殖,而生物赖以生存的空间和食物是有限的,因此任何一种生物在生活过程中都必须为生存而斗争,A、B正确。生物中普遍存在变异现象,变异是不定向的,由于生物生活的环境是不断变化的,适应当时环境的变异未必适应将来变化的环境,生物只有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才能生存
13、和发展,因此自然选择留下的变异永远都是有利于生物生存的说法是错误的,C错误。达尔文把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称为自然选择,害虫抗药性增强是农药对害虫不断选择的结果,D正确。答案:C15螺旋蛆蝇是家畜的毁灭性寄生物,在实验室里对两组个体数相同的螺旋蛆蝇进行不同的处理:一组使用杀虫剂,另一组使用电离辐射促使雄性不育。实验结果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1)用杀虫剂处理,可使群体中的个体数在短时间内迅速减少,但从处理后的第二世代的个体数又逐渐回升了,其原因是螺旋蛆蝇中存在着_类型,而杀虫剂起了_,选择出了耐药个体,经过逐代_,耐药变异特性得以逐代积累加强,就逐渐形成了耐药新品种
14、,而使杀虫剂失效。(2)用电离辐射促使雄性不育的方法,在遗传学上叫_,用这种方法最终能达到理想效果,但需要较长时间,其原因是_很低,需要在几代中反复进行,才能使_的数量逐渐增多。(3)实验结果表明,使用_的方法消灭螺旋蛆蝇效果较好。解析:(1)在自然界中,生物个体既能保持亲本的遗传性状,又会出现变异,出现有利变异的个体容易在与环境的斗争中获胜,并将这些变异遗传下去,出现不利变异的个体则容易被淘汰。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微小的有利变异得到积累而成为显著的有利变异,从而产生了适应特定环境的生物新类型。(2)人工诱变能够提高变异的频率,创造人类需要的变异类型,但人工诱变产生的有利变异个体往往不多,需要处理大量材料。(3)分析实验结果图解,用电离辐射促使雄性不育的实验组导致种群个体数低,不反弹,消灭螺旋蛆蝇效果较好。答案:(1)耐药变异选择作用选择(2)人工诱变基因突变率突变个体(或雄性不育个体)(3)电离辐射促使雄性不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