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元质量检测(二) 东西方的先哲(时间:5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40分)1子张问仁于孔子。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论语)对上述材料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A主张以爱人之心调解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 B主张统治者要有五种道德规范,得到百姓信任,实施仁政 C主张维护周礼,贵贱有序 D主张教育“有教无类”解析:选B孔子强调“五者于天下”的前提是实行“仁”,即具有“恭、宽、信、敏、惠(慧)”五种美德,只有这样才能得到百姓拥护,故B项正确。2英国学者罗素在论述一位古希腊哲学家时
2、说,他的一个重要思想是乌托邦,“它是一长串的乌托邦中最早的一个”。这位古希腊哲学家的另一个重要思想是()A人是万物的尺度 B理念论C逻辑三段论 D美德即知识解析:选B根据材料中的提示可知有理想国政治构想的是柏拉图,其思想核心是理念论,所以此题应该选择B。3柏拉图主张让国家政治掌握在少数明智、富有才干、具有道德的人手中。这实际上是()A对雅典的民主制提出了不同的看法 B雅典在伯罗奔尼撒战争中失败的必然结果C坚定地支持雅典的民主制D为自己进入仕途制造舆论解析:选A雅典的民主制是针对全体公民的,而柏拉图的主张接近于斯巴达式的贵族政体,A项正确,C项错误;柏拉图的主张虽是针对伯罗奔尼撒战争后雅典民主政
3、治的弊端而提出的,但并非是其必然结果,B项错误;D项明显错误。4孔子和柏拉图是古代东西方思想界的巨人,孔子周游列国宣传其“仁”、“礼”、“中庸”,柏拉图写理想国宣扬其“哲学王”,二者共同之处是()A面对社会转型提出自己治国主张B代表没落的奴隶主阶级利益C宣扬自己的哲学思想,教育更多的子弟D对现实社会制度失望,力图构建和谐社会解析:选D孔子周游列国宣传其“仁”、“礼”、“中庸”,其行动的根本目的在于恢复“礼崩乐坏”的社会秩序,孔子试图利用周礼来重新构建和谐有序的社会,而柏拉图则通过理想国一书表达自己重新建构有序理想社会的国家,所以二人政治主张的共同之处在于力图构建新的和谐社会,故D项正确。5亚里
4、士多德的雅典政制记载了埃菲比亚军训制度。参加军训的青年在暂时放弃一些权利、服役两年后,才正式取得雅典公民权。这一制度的存在说明当时雅典()A民主政治的范围较狭窄B对外殖民扩张战争频繁C履行义务是获取权利的前提D城邦体制漠视个体权利解析:选C材料强调“参加军训的青年在暂时放弃一些权利、服役两年后,才正式取得雅典公民权”可知在古代雅典,公民的人身自由与政治权利的享受也不是无条件的,权利的获取必须以相应义务的履行为前提,故C项正确。6亚里士多德认为,客观世界是真实存在的,但物质受形式的支配,只有属于精神世界的形式,才赋予物质以确定性和现实性。这种观点()A动摇于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之间B是典型的唯心主
5、义哲学观点C具有鲜明的唯物主义性质D正确地揭示了物质与形式之间的关系解析:选A“客观世界是真实存在的”是唯物主义,“只有属于精神世界的形式,才赋予物质以确定性和现实性”是唯心主义,反映了其思想动摇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之间。7孔子说:“未知,焉得仁?”苏格拉底提出:“美德即知识。”两位先哲都()A强调人之善恶取决于其知识的总量B将知识和美德作为挽救时弊的良方C认为真正的道德是基于理性的认识D主张通过教育来完善自身匡扶社会解析:选C苏格拉底提出了“美德即知识”的命题,孔子也主张仁智统一的观点,只有基于自觉的理性认识,才会有真正的道德行为,故C项正确。8下列关于孔子、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相同之处正确
6、的有()都是教育家都提倡中庸之道他们的思想分别对东西方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A BC D解析:选D作为组合型选择题,本题的解答并不难。柏拉图并无提出中庸之道的内容,排除,故选D项。二、非选择题(每题15分,共60分)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孔子想回到西周,维护奴隶制,政治上是保守主义者,有他的落后一面,但他是伟大的史学家、教育家和人道主义的倡导者,他在历史文化遗产的继承、整理和传播上有卓越的贡献。 论孔子思想材料二孔子在历史文化领域有杰出成就,他的“爱人”、“仁民”观念以及他的教育思想,表现出新兴地主阶级的进步性,他想回到西周,只是因为不敢公开反对当时还比较强大的奴隶制,表现出他怯懦
7、的方面。 据略论孔子思想的阶级性(1)两则材料都涉及孔子在教育方面的贡献。孔子在教育方面有何贡献?(6分)(2)材料一、二评价孔子时,采用的相同方法是什么?结论有何不同?(6分)(3)综合上述材料,说明应当如何评价历史人物。(3分)解析:本题考查孔子及其思想的评价。第(1)问据教材知识作答。第(2)问应结合材料进行分析。第(3)问根据唯物史观的相关知识即可。答案:(1)私人办学;教育及于平民;推出了合理的教学方法。(2)方法:阶级分析、一分为二。结论:材料一认为孔子代表奴隶主贵族,政治上是落后的;材料二认为孔子代表地主阶级,政治上是进步的。(3)避免简单贴标签,应历史地看问题。(如超出要点但言
8、之成理,可在每问总分范围内酌情给分。)1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符合正义的国家,其制礼作乐兴兵攻伐都决定于天子,而不符合正义的国家则决定于诸侯。可以看出,孔子所谓的“正义”是基于秩序之上的,符合“礼”的要求才具有合法性。他提出的关于正义的观点都源自于对礼崩乐坏时代的不满,认为欲达到正义就要克己复礼,回归尧舜禹和周公之治。王菁菁柏拉图与孔子的正义观:比较与启示材料二“国家的正义在于三种人在国家里各做各的事”。柏拉图以思想家的敏锐眼光,看到了雅典近乎无序的状态,分析其原因之所在,表现出对社会纷乱的担忧。同时,在对现实社会进行批判的基础上,积极呼吁、倡导一种和谐与稳定的理想社会观。侯典芹孔子
9、与柏拉图的理想社会观比较(1)根据材料一、二,分别指出孔子和柏拉图关于国家“正义”的核心思想。他们关注“正义”的原因有哪些相似之处?(8分)(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孔子和柏拉图对理想社会统治者的要求。与柏拉图相比,孔子对于理想社会的设计有何特点?(7分)解析:第(1)问,从材料一“制礼作乐兴兵攻伐都决定于天子”“符合礼的要求才具有合法性”及材料二“国家的正义在于三种人在国家里各做各的事”中概括其核心思想;从材料一“源自于对礼崩乐坏时代的不满”和材料二“看到了雅典近乎无序的状态”信息总结其相似之处。第(2)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孔子要求统治者为政以德,柏拉图要求统治者是哲学家王;从材料
10、“符合礼的要求才具有合法性”“回归尧舜禹和周公之治”信息,并结合所学归纳孔子理想社会设计的特点。答案:(1)思想:孔子主张符合周礼,贵贱有序(“礼乐征伐自天子出”);柏拉图主张城邦的统治者、武士和劳动者各安其位、各司其职。相似:社会秩序混乱;对现实不满,渴望建立理想社会。(2)要求:孔子要求统治者是“内圣外王”(“为政以德”);柏拉图要求统治者是哲学家王。特点:强调“礼”的作用;以“三代”(大同社会)为目标。1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民有耻且格。克己复礼为仁非礼勿视,非
11、礼勿听,非礼勿动。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论语材料二城邦的公民显然彼此是兄弟,但他们的构成和能力各不相同,因此他们在城邦中的职责和地位也不同。神用金子创造了有统治能力的统治者,用银子创造了武士,即统治者的辅助者,用铜和铁创造了农夫和匠人。柏拉图国家篇(1)结合上述材料,概括孔子和柏拉图的政治思想,并指出其政治主张的实质。(6分)(2)为传播他们的思想主张,孔子和柏拉图采取了怎样的共同方式?他们的主张是否被统治者接受?请分析其主要原因。(9分)解析:第(1)问,梳理材料,理出其中的关键词,联系所学知识概括表述孔子和柏拉图思想;二者政治主张的实质,即维护谁的利益
12、或者目的,结合相关知识概括即可。第(2)问,联系所学知识可知在传播思想主张方面两者均通过兴办学校,具体可列举相关史实;他们的主张都未被统治者接受,其原因要从“是否被统治者接受,主要是能否解决时代问题,是否脱离当时的历史发展阶段等因素”等角度予以分析。答案:(1)思想:孔子主张以德治国,以礼来规范人们的行为。柏拉图主张国家应按能力来进行分工,三个阶层各司其职。实质:都是维护奴隶主阶级的统治秩序。(2)方式:通过兴办学习来传播思想,如孔子兴办私学,柏拉图创办阿卡德米学园。不被统治者接受。原因:孔子的主张不符合当时争霸的需要,柏拉图理想国的政治设计超出社会政治的实际需要。12孔子、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
13、等古代东西方先哲,面对社会的动荡与衰败,都设计了治世良方,以建立和谐有序的社会秩序。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得而食诸?”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论语材料二柏拉图(公元前427前347),古希腊伟大的哲学家,也是全部西方哲学乃至整个西方文化最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之一,其创作的理想国不仅是哲学家的宣言书,而且是哲人政治家所写的治国计划纲要。理想国是在人类思想史上第一次提出的一个完整系统的理想国家方案,这一乌托邦方案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4、 材料三城邦以正义为原则。由正义衍生的礼法,可凭以判断(人间的)是非曲直,正义恰恰是树立社会秩序的基础。要使事物合于正义(公平),须有毫无偏私的权衡;法律恰恰正是这样一个中道的权衡。法治应该包含两重含义:已成立的法律获得普遍的服从,而大家所服从的法律又应该本身是制订良好的法律。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请回答:(1)据材料一,指出孔子主张建立怎样的社会秩序?分析孔子提出这一主张的社会背景。(4分)(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柏拉图设计的理想国家方案是什么?为什么说柏拉图的理想国是一个“乌托邦方案”?(6分)(3)材料三中亚里士多德认为建立有序社会秩序的途径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孔子、柏拉图和亚
15、里士多德设计的社会秩序在本质上的相同之处?(5分)解析:本题综合考查孔子、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古代思想家。第(1)问根据材料信息归结治国思想,据所学从春秋时期社会发展分析背景。第(2)问第一小问据所学概括,国家由三个等级的人构成;第二小问从思想主张与社会发展是否适应角度分析。第(3)问第一小问从材料三中可以直接归纳;第二小问从三人的思想主张及代表的阶级属性上分析。答案:(1)主张:建立礼乐文明的社会。社会背景:春秋末期诸侯争霸,“礼崩乐坏”。(2)社会秩序:国家由统治者、护卫者和劳动者构成,三个等级各安其位,各司其职;国家的统治者应该由所谓的“哲学王”来担任。原因:违背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脱离社会现实)。(3)途径:制定法律;实施法治;追求正义(公平)。相同:建立奴隶制的统治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