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青岛三中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一学段模块考试高三年级生物试题一、选择题: 1. 下列关于细胞的结构与功能的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 人成熟红细胞无线粒体,其有氧呼吸场所是细胞质基质B. 核糖体是蛋白质的“装配机器”,由蛋白质和RNA组成C. 植物细胞叶绿体产生的ATP能用于生长、物质运输等生理过程D. 根尖分生区细胞中高尔基体与分裂后期细胞壁的形成有关【答案】B【解析】【分析】人成熟红细胞无细胞核及众多的细胞器,只能进行无氧呼吸,场所是细胞质基质;核糖体是合成蛋白质的场所,是蛋白质的“装配机器”,由蛋白质和rRNA组成,为无膜细胞器;ATP为细胞直接供能物质,植物细胞光合作用
2、光反应阶段产生的ATP只能用于暗反应阶段,不能为其他生命活动过程供能;分生区细胞为未成熟细胞,可以进行有丝分裂过程,植物细胞壁的合成在有丝分裂末期进行,与细胞壁合成有关的细胞器为高尔基体,高尔基体在动物细胞中与分泌物的形成有关,在植物细胞中与细胞壁的形成有关。【详解】A、人的成熟红细胞中没有线粒体,不能进行有氧呼吸,只能进行无氧呼吸,场所为细胞质基质,A错误;B、核糖体是合成蛋白质的场所,是蛋白质的“装配机器”,由蛋白质和rRNA组成,B正确;C、植物细胞光合作用光反应阶段产生的ATP只能用于暗反应阶段,不能用于生长、物质运输等生理过程,B错误;D、高尔基体在动物细胞中与分泌物的形成有关,在植
3、物细胞中与细胞壁的形成有关,因此根尖分生区细胞中高尔基体与分裂末期细胞壁的形成有关,D错误。2. 端粒是真核细胞染色体末端的一段DNA-蛋白质复合体,在新细胞中,细胞每分裂一次,端粒就缩短一小段,缩短到一定程度,细胞停止分裂。端粒酶是细胞中负责端粒延长的一种由蛋白质和RNA构成的核糖核蛋白体,可以让端粒不会因细胞分裂而有所损耗,使得细胞分裂的次数增加。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 端粒、端粒酶、核糖体的完全水解产物中均有糖类B. 组成端粒、端粒酶、T2噬菌体的化合物相同C. 端粒缩短可能是导致细胞衰老的原因之一D. 在癌细胞等肿瘤细胞中端粒酶的活性可能较高【答案】B【解析】【分析】1、核糖体:主
4、要由蛋白质和RNA组成,普遍分布在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中。2、端粒存在于真核生物染色体的末端,是由DNA序列及其相关的蛋白质所组成的复合体。3、端粒酶是一种逆转录酶,由蛋白质和RNA构成。【详解】A、端粒、端粒酶、核糖体完全水解的产物中都有糖类,依次是脱氧核糖、核糖和核糖,A正确;B、组成T2噬菌体和端粒的化合物是蛋白质和DNA,而端粒酶的化合物是蛋白质和RNA,B错误;C、随着细胞分裂次数的增加,端粒会逐渐缩短,当端粒内侧的正常基因受到损伤时,会使细胞活动渐趋异常,可导致细胞衰老,C正确;D、癌细胞具有无限增殖的能力,端粒酶能让端粒不会因细胞分裂而有所损耗,使得细胞分裂的次数增加,因此癌细胞等
5、肿瘤细胞中端粒酶的活性可能较高,D正确。故选B。3. 蜜蜂群体中蜂王和工蜂含32条染色体,雄蜂只有16条。下图为雄蜂产生精子过程中染色体行为变化示意图(染色体未全部呈现),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雄蜂的精原细胞和精细胞中核DNA含量相同B. 雄蜂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均未出现同源染色体的分离C. 雄蜂产生精子过程中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提高了精子中染色体组成的多样性D. 雄蜂有丝分裂后期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中都含有32条染色体【答案】C【解析】【分析】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的比较:比较项目有丝分裂减数分裂染色体复制间期减I前的间期同源染色体的行为联会与四分体无同源染色体联会现象、
6、不形成四分体,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没有交叉互换现象出现同源染色体联会现象、形成四分体,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常常有交叉互换现象分离与组合也不出现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出现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着丝点的行为中期位置赤道板减I在赤道板两侧,减II在赤道板断裂后期减II后I期【详解】A、雄蜂是单倍体,其精原细胞和精细胞中核DNA含量相同,A正确;B、雄蜂不含同源染色体,其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均未出现同源染色体的分离,B正确;C、雄蜂不含同源染色体,产生精子过程中不会发生同源染色体分离和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C错误;D、雄蜂有丝分裂后期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
7、点分裂,细胞中都含有32条染色体,D正确。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减数分裂的相关知识点,关键是考生理解雄蜂是单倍体。4.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将双缩脲试剂加入含有过氧化氢酶的溶液后,溶液呈紫色B. 可用同位素32P标记的磷酸盐标记DNA,以追踪根尖细胞连续分裂的过程C. 显微镜下观察到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在质壁分离过程中,原生质层的紫色不断加深D. 对培养液中酵母菌进行计数时,先将盖玻片放在计数室上,后将培养液滴于盖玻片边缘【答案】C【解析】【分析】1、血细胞计数板对培养液中酵母菌计数时。先将盖玻片放在计数室上,用无菌吸管吸取培养液,滴于盖玻片边缘使其自
8、行渗入并用滤纸吸去多余菌液,再进行观察计数。2、把成熟的植物细胞放置在某些对细胞无毒害的物质溶液中,当细胞液的浓度小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细胞液中的水分子就透过原生质层进入到外界溶液中,使原生质层和细胞壁都出现一定程度的收缩。由于原生质层比细胞壁的收缩性大,当细胞不断失水时,原生质层就会与细胞壁逐渐分离开来,也就是逐渐发生了质壁分离。当细胞液的浓度大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外界溶液中的水分子就通过原生质层进入到细胞液中,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的整个原生质层会慢慢地恢复成原来的状态,使植物细胞逐渐发生质壁分离复原。【详解】A、过氧化氢酶是蛋白质,将双缩脲试剂加入过氧化氢酶溶液中,溶液呈紫色,A正确;B、D
9、NA的元素组成是C、H、O、N、P,用同位素32P标记的磷酸盐标记DNA,以追踪根尖细胞连续分裂的过程,B正确;C、原生质层是由细胞膜、液泡膜和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组成,而紫色存在液泡中,因此在质壁分离过程中,液泡的紫色不断加深,C错误;D、用血细胞计数板对培养液中酵母菌计数时。先将盖玻片放在计数室上,用吸管吸取培养液,滴于盖玻片边缘,让培养液自行渗入,D正确。故选C。5. 下列有关生物学实验或科学探究活动的叙述,错误的是( )A. 依据电镜照片制作的细胞亚显微结构三维动画属于物理模型B. 探究不同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时应避免温度等其他因素对实验结果造成的影响C. 渗透现象演示装置中半透膜两
10、侧溶液浓度相等后漏斗中液面不再上升D. 分离叶绿素色素时滤纸条上色素带的清晰度受二氧化硅、碳酸钙用量以及叶龄等因素的影响【答案】C【解析】【分析】过程注意事项操作目的提取色素(1)选新鲜绿色叶片使滤液中色素含量高(2)研磨时加无水乙醇溶解色素(3)加少量SiO2和CaCO3研磨充分和保护色素(4)迅速、充分研磨防止乙醇过度挥发,充分溶解色素(5)盛放滤液的试管管口加棉塞防止乙醇挥发和色素氧化分离色素(1)滤纸预先干燥处理使层析液在滤纸上快速扩散(2)滤液细线要直、细、匀使分离出的色素带平整不重叠(3)滤液细线干燥后再画一两次使分离出的色素带清晰分明(4)滤液细线不触及层析液防止色素直接溶解到层
11、析液中【详解】A、制作的细胞亚显微结构动画属于物理模型,A正确;B、探究不同的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自变量为光照强度的不同,因变量为光合作用强度,温度为无关变量,需要避免无关变量对实验结果造成的影响,B正确;C、渗透装置中液面不再上升时半透膜两侧溶液浓度不相等,C错误;D、二氧化硅可以使得研磨更充分,碳酸钙可以保护色素不被破坏,叶龄越老叶绿素的含量越少,因此分离色素时受这些因素的影响,D正确;故选C。6. 科学家研究发现,TATA box是多数真核生物基因的一段DNA序列,位于基因转录起始点上游,其碱基序列为TATAATAAT,RNA聚合酶与TATA box牢固结合之后才能开始转录。下列相
12、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 TATA box被彻底水解后共得到4种小分子B. mRNA逆转录可获得含TATA box的DNA片段C. RNA聚合酶与TATA box结合后才催化核苷酸链的形成D. 该研究为人们主动“关闭”某个异常基因提供了思路【答案】B【解析】【分析】真核生物的基因包括编码区和非编码区,在编码区上游,存在一个与RNA聚合酶结合位点,即本题TATAbox,RNA聚合酶与TATAbox牢固结合之后才能开始转录。【详解】A、TATAbox被彻底水解后得到脱氧核糖、磷酸、A、T共4种小分子,A正确;B、TATAbox属于基因启动子的一部分,mRNA逆转录获得的DNA片段不含TATAbox,B
13、错误;C、RNA聚合酶与TATAbox结合后催化氢键的解开,形成单链开始转录形成核糖核苷酸链,C正确;D、某基因的TATAbox经诱变缺失后,RNA聚合酶没有了结合位点,不能启动基因转录,D正确。故选B。【点睛】本题结合基因中的TATAbox,考查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要求考生识记遗传信息转录和翻译的过程、场所、条件及产物等基础知识,能结合题中信息准确判断各选项。7. 下图为克雷白杆菌产生卡那霉素抗性的过程,表示使用卡那霉素后死亡个体。表示卡那霉素菌体。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卡那霉素的使用是导致克雷白杆菌产生抗药性的根本原因B. 从a时期到b时期克雷白杆菌群体发生了进化C. 抗卡那霉
14、素基因频率在该抗生素的选择下逐渐升高D. 卡那霉素使用之前该抗性基因的产生属于中性突变【答案】A【解析】【分析】达尔文把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叫做自然选择。遗传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基础,首先细菌的抗药性存在着变异。有的抗药性强,有的抗药性弱。使用抗生素时,把抗药性弱的细菌杀死,这叫不适者被淘汰;抗药性强的细菌活下来,这叫适者生存。【详解】A、克雷白杆菌产生抗药性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突变,A错误;B、从a时期到b时期不耐受卡那霉素的个体大量死亡,而耐受卡那霉素的个体大量增殖,则种群基因频率一定发生了改变,克雷白杆菌群体发生了进化,B正确;C、在卡那霉素的选择作用下,抗卡那霉素基因频率
15、逐渐升高,C正确;D、突变具有不定向性,卡那霉素使用之前该抗性基因的产生属于中性突变,D正确。故选A。【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生物进化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对生物学问题作出准确的判断。8. 胃泌素释放肽(GRP)是一种神经递质,将其注射到小鼠脊髓后,小鼠立即会有抓痒行为。若破坏小鼠脊髓中的胃泌素释放肽受体(GRPR),不论向这些小鼠身上注射何种浓度的GRP,小鼠都不抓痒。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GRP与GRPR结合后,突触后膜上的钠离子通道打开,钠离子内流B. 注射GRP到脊髓后小鼠有抓痒行为,说明痒觉感受器在脊髓C.
16、GRP在突触间隙中完成信息传递后,可能会被酶解或被回收D. 若抑制GRPR基因表达,可以缓解或消除小鼠的瘙痒症状【答案】B【解析】【分析】神经递质:是指神经末梢释放的特殊化学物质,它能作用于支配的神经元或效应器细胞膜上的受体,从而完成信息传递功能。合成:在细胞质通过一系列酶的催化作用中逐步合成,合成后由小泡摄取并贮存起来。释放:通过胞吐的方式释放在突触间隙。结合:神经递质通过与突触后膜或效应器细胞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相结合而发挥作用。递质与受体结合后对突触后膜的离子通透性发生影响,引起突触后膜电位的变化,从而完成信息的跨突触传递。失活:神经递质发生效应后,很快就被相应的酶分解而失活或被移走而迅速停
17、止作用。递质被分解后的产物可被重新利用合成新的递质。一个神经冲动只能引起一次递质释放,产生一次突触后膜的电位变化。类型:兴奋性递质(乙酰胆碱、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5-羟色胺、谷氨酸、天冬氨酸等);抑制性递质(-氨基丁酸、甘氨酸、一氧化氮等)。【详解】A、胃泌素释放肽(GRP)神经递质与GRPR结合后,引起小鼠的脊髓里的神经元兴奋,导致突触后膜上的Na+通道打开,Na+内流,形成动作电位,化学信号则转变为突触后膜上的电信号,A正确;B、将GRP注射到脊髓后,小鼠有抓痒行为,说明脊髓里含有胃泌素释放肽受体(GRPR)的神经元,不能说明感受器在脊髓,B错误;C、根据题意,GRP在突触间中
18、完成信息传递,说明GRP是神经递质,神经递质完成作用后,可能会被酶解或被重吸收到突触小体或扩散而离开突触间隙,为下次传递作准备,C正确;D、若抑制GRPR基因的表达,则不能产生胃泌素释放肽受体(GRPR),突触间隙中的胃泌素释放肽(GRP)神经递质与不能与突触后膜上的胃泌素释放肽神经递质受体(GRPR)结合,无法形成动作电位,不能产生兴奋,可缓解或治疗瘙痒,D正确。故选B。9.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主要目标是将本世纪全球平均气温上升幅度控制在2摄氏度以内,并为把升温控制在15摄氏度之内努力。本世纪下半叶实现温室气体净零排放,才能降低气候变化给地球带来的生态风险以及给人类带来的生存危机。下列说
19、法符合该公约精神的是( )A. 向绿色可持续的增长方式转型B. 开垦新土地作为保障粮食安全的有效措施C. 禁止化石燃料的使用为主要措施之一D. 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对海岛国家影响较小【答案】A【解析】【分析】影响气候的因素主要有纬度因素、地形地势因素、海陆因素、洋流因素和人类活动等近50年来,人类在生产、生活过程中排放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急剧增加,使全球气温升高,旱涝等灾害频繁排放出的氯氟化合物破坏高空的臭氧层,导致地面太阳紫外线辐射增强,进而危及人类的健康。【详解】A、减少二氧化碳气体的排放,积极开发使用新能源,大力植树造林等,向绿色可持续的增长方式转型,A正确;B、开垦新土地,破坏植被,不
20、符合公约精神,B错误;C、化石燃料是现代社会的主要能源,可减少使用,不能禁止化石燃料的使用,C错误;D、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海平面上升,对海岛国家影响较大,D错误。故选A。10. 环境容纳量是指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渔业养殖中,其种群数量维持在环境容纳量时,可获得最大的单日捕获量B. 个体之间的生存斗争不会改变环境容纳量的大小C. 保护大熊猫的根本措施是提高大熊猫生存环境的容纳量D. 控制有害生物时,其种群数量应控制在环境容纳量一半左右【答案】D【解析】【分析】环境容纳量是指特定环境所能容许的种群数量的最大值,用k值表示
21、。种群的数量不是固定不变,而是在某值上下波动的。建立自然保护区目的是防止珍稀动物被捕杀,提高它们的存活率。【详解】A、使鱼的种群数量维持在K左右,可获得最大日捕获量,A正确;B、种群个体间的相互作用不会改变环境容纳量的大小,环境容纳量的大小只与环境的变化有关,B正确;C、建立自然保护区、提高大熊猫种群的环境容纳量,是保护大熊猫的根本措施,C正确;D、害虫种群数量控制在环境容纳量的一半左右时,增长速率最大,这种情况下不适合控制害虫,D错误。故选D。11. CLAC通道是细胞应对内质网钙超载的保护机制,该通道依赖的TMCO1是内质网跨膜蛋白,这种膜蛋白可以感知内质网中过高的钙浓度并形成具有钙离子通
22、道活性的四聚体,主动将内质网中过多的钙离子排出,当内质网中的钙浓度恢复到正常水平后四聚体解聚,钙通道活性消失。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TMC01基因缺陷的细胞可能会出现内质网中钙离子浓度异常B. 内质网内钙离子浓度的调节存在反馈调节机制C. 用3H标记合成TMC01的氨基酸,放射性会依次出现在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中D. 钙离子可作为内质网中钙离子浓度调节的信号分子【答案】C【解析】【分析】分析题干信息,当内质网中钙离子浓度较高时,TMCO1膜蛋白形成具有钙离子通道活性的四聚体,主动将内质网中过多的钙离子排出,当内质网中的钙浓度恢复到正常水平后四聚体解聚,钙通道活性消失,从而维持内质网中
23、钙离子浓度的正常水平,据此答题。【详解】A、若敲除TMCO1基因,则不能合成TMCO1跨膜蛋白,不能将内质网中过多的钙离子排出,导致内质网中钙离子浓度上升,使内质网中钙离子浓度异常,A正确;B、据题干分析,当内质网内钙离子浓度过高时,会促进钙离子通道活性的四聚体形成从而将过多的钙离子排出内质网,使内质网中的钙浓度恢复到正常水平,这体现了反馈调节,B正确;C、TMCO1是内质网上的跨膜蛋白,属于结构蛋白,所以不需要内质网加工、高尔基体加工,因此放射性不会出现在高尔基体中,C错误;D、题干信息显示TMCO1跨膜蛋白存在钙离子结合的特异性受体,钙离子可作为内质网中钙离子浓度调节的信号分子,D正确。故
24、选C。12. 细菌、放线菌、真菌、蓝藻、轮虫、小线虫、蚯蚓、鼠妇等生物杂居在土壤中,他们的分布受土质、土层、食物、季节、耕作措施等因素所制约。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土壤中的生物既有生产者也有分解者B. 可用抽样检测法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的物种丰富度C. 利用放线菌、真菌等产生的抗生素防治作物病害属于生物防治D. 土壤含氧量、有机物含量是影响土壤生物垂直分布的主要因素【答案】B【解析】【分析】生态系统的成分包含生物成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成分(气候、能源、无机物、有机物)。生物是土壤有机物质的来源,土壤形成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土壤肥力的高低主要取决于有机质含量的多少。没有生物
25、的参与(生物循环),就不会有土壤的形成。【详解】A、土壤中的生物复杂多样,既有生产者也有分解者,A正确;B、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的物种丰富度采用取样器取样法,B错误;C、有害病虫的防治包括机械防治、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利用放线菌、真菌等产生的抗生素防治作物病害属于生物防治,C正确;D、土壤各层中含氧量和有机物的含量各不相同,土壤含氧量、有机物含量是影响土壤生物垂直分布的主要因素,D正确。故选B。13. 泡菜(乳酸发酵过的蔬菜)是许多亚洲国家的传统食品,在发酵液中通常发现的微生物包括乳酸菌、酵母和丝状真菌。如图表示这3种不同微生物群中活细胞数和卷心菜乳酸发酵过程中pH值的变化。发酵液中的溶解氧随时间
26、下降,在第22天被完全耗尽。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pH值从第1天到第3天的下降主要由乳酸菌产生的乳酸引起B. 酵母细胞从第10天到第22天的生长与发酵液中的氧气有关C. 酵母细胞在第26天后开始产生酒精D. 一些丝状真菌在低pH值下表现出较高的耐受性【答案】C【解析】【分析】分析图解:在泡菜制作过程中,乳酸菌的数量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由于乳酸菌发酵过程中不断产生乳酸,故pH呈下降趋势;酵母的数量也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丝状真菌的数量一致下降后基本保持不变。【详解】A、从图可知,第1天到第3天pH下降主要由乳酸菌代谢产生乳酸引起,A正确;B、酵母菌在有氧条件下大量繁殖,第10天到第22天
27、,酵母菌大量繁殖,与发酵液中的氧气有关,B正确;C、第22天发酵液中的溶解氧耗尽,因此酵母细胞在第26天之前就已经开始无氧呼吸产生酒精,C错误;D、图中分析可知,低pH值,丝状真菌活细胞数较高,表现出较高的耐受性,D正确。故选C。14. 用Xho和Sal两种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分别处理同一DNA片段,酶切位点及酶切产物分离结果如图。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A. 图1中两种酶识别的核苷酸序列不同B. 图2中酶切产物可用于构建重组DNAC. 泳道中是用Sal处理得到的酶切产物D. 图中被酶切的DNA片段是单链DNA【答案】D【解析】【分析】基因工程技术的基本步骤:(1)目的基因的获取:方法有从基因文库中
28、获取、利用PCR技术扩增和人工合成。(2)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是基因工程的核心步骤,基因表达载体包括目的基因、启动子、终止子和标记基因等。(3)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根据受体细胞不同,导入的方法也不一样。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的方法有农杆菌转化法、基因枪法和花粉管通道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动物细胞最有效的方法是显微注射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微生物细胞的方法是感受态细胞法。(4)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分子水平上的检测:检测转基因生物染色体的DNA是否插入目的基因-DNA分子杂交技术;检测目的基因是否转录出了mRNA-分子杂交技术;检测目的基因是否翻译成蛋白质-抗原-抗体杂交技术。个体水平上的鉴定:抗虫
29、鉴定、抗病鉴定、活性鉴定等。【详解】A、酶具有专一性,不同的限制酶识别并切割不同的核苷酸序列,A正确;B、图2中酶切产物可用于构建重组DNA,B正确;C、分析图1,限制酶Sal有三处切割位点,切割后产生4个DNA片段,泳道中是用Sal处理得到的酶切产物,C正确;D、图中被酶切的DNA片段是双链DNA,D错误。故选D。二、选择题: 15. 某果实的颜色由两对等位基因B、b和R、r控制,其中B控制黑色,R控制红色,且B基因的存在能完全抑制R基因的表达,现向某基因型为BbRr的植株导入了一个隐性致死基因s,然后让该植株自交,自交后代F1表现型比例为黑色:红色:白色=8:3:1,据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30、 )A. s基因导入到B基因所在的染色体上B. F1的全部黑色植株中存在6种基因型C. 控制果实颜色的两对等位基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D. 对该转基因植株进行测交,子代黑色:红色:白色=2:1:1【答案】ACD【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可知,黑色果实的基因型为B_R_和B_rr,红色果实的基因型为bbR_,白色果实的基因型为bbrr。BbRr的植株若没有导入致死基因,自交后代黑色:红色:白色=12:3:1,导入致死基因后比例变为8:3:1,说明致死的全部为黑色,因此导入的是B基因所在的染色体,导致基因型为BB的植株死亡。【详解】A、据分析可知,致死的全部为黑色,s基因导入到B基因所在的染色体上
31、,A正确;B、红色(bbR_)的个体存活,所以s应与B在同一条染色体上,因此当BB组合时ss也会组合从而使个体致死,则F1的全部黑色植株有BbRRs、BbRrs、Bbrrs,共3种基因型,B错误;C、由题意可知,“BbRr的植株导入了一个隐性致死基因s,然后让该植株自交,自交后代F1表现型比例为黑色:红色:白色=8:3:1”,说明控制果实颜色的两对等位基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C正确;D、该转基因个体为BbRrs,对该转基因植株进行测交即与bbrr杂交,子代有BbRrs、Bbrrs、bbRr、bbrr,子代没有致死个体,因此子代黑色:红色:白色=2:1:1,D正确。故选ACD。16. 如图表
32、示人体通过体液免疫消灭破伤风杆菌外毒素的过程,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过程与细胞膜上蛋白质有关B. 细胞5属于保留分裂能力的细胞C. 细胞2、细胞3在骨髓成熟D. 仅细胞4中含有合成物质a的基因【答案】CD【解析】【分析】该图为体液免疫过程,细胞1为吞噬细胞,细胞2为T细胞,细胞3为B细胞,细胞4为浆细胞,细胞5为记忆细胞,物质a为抗体。【详解】A、过程为吞噬细胞呈递抗原给T细胞,T细胞分泌淋巴因子作用于B细胞,都涉及到细胞间的交流,与细胞膜上的蛋白质有关,A正确;B、细胞5为记忆细胞,当相同的抗原再次刺激后,能快速增殖分化为浆细胞,B正确;C、细胞2是T细胞,在胸腺中成熟,细胞3是
33、B细胞,在骨髓中成熟,C错误;D、合成抗体的基因在所有细胞中都有,但是只在浆细胞中表达,D错误。故选CD。17. 下图为对刚收获的种子所做的一系列处理,据图分析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种子萌发时,细胞中/的值会增大B. 与具有相同的结构,故萌发能力相同C. 种子萌发后发育成完整植株体现了细胞的全能性D. 萌发过程中有机物的消耗导致种子的干重下降【答案】AD【解析】【分析】水在细胞中存在的形式及水对生物的作用:结合水与细胞内其它物质结合,是细胞结构的组成成分;自由水(占大多数)以游离形式存在,可以自由流动(幼嫩植物、代谢旺盛细胞含量高)。据图示可知,为晒干的种子,失去的为自由水,为烘干的种子
34、,失去的水为结合水。【详解】A、种子萌发时,代谢加快,结合水向自由水转化,细胞中/的值会增大,A正确;B、为烘干的种子,结合水被破坏,故不能够能萌发形成幼苗,B错误;C、种子为新个体的幼体,种子萌发后发育成完整植株不能体现细胞的全能性,C错误;D、萌发过程中种子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只能进行细胞呼吸消耗有机物,导致种子的干重下降,D正确。故选AD。18. 幽门螺杆菌(含有脲酶)感染是急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的主要致病因素。在患者体内采集样本并制成菌液后,进行分离培养。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鉴别幽门螺杆菌时应在培养基中加入酚红指示剂和缓冲物质B. 分离纯化幽门螺杆菌时应使用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
35、培养基C. 对幽门螺杆菌进行分离和计数可用平板划线法或稀释涂布平板法D. 可用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做对照证明法择培养基的选择作用【答案】BD【解析】【分析】1、脲酶可以将尿素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氨气。2、分离纯化细菌的方法: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详解】A、鉴别幽门螺杆菌时应在培养基中加入酚红指示剂,但不能加缓冲物质,A错误;B、幽门螺杆菌可以合成脲酶,可以利用尿素,所以分离纯化幽门螺杆菌时应使用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B正确;C、对幽门螺杆菌进行分离和计数要用稀释涂布平板法,C错误;D、为了证明选择培养基的选择作用,可用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做对照,D正确。故选BD。19. 研究发现,脱落酸(
36、ABA)可以抑制GAMYB基因的表达,同时可激活ABI5基因的表达,而ABI5蛋白可激活种子中脱落酸介导的基因转录,从而导致种子休眠。细胞分裂素(CK)可以激活ARRs基因的表达,从而抑制ABI5基因的转录水平,解除种子休眠,使种子进入萌发状态。赤霉素(GA)能够抑制DELLA蛋白的合成。下列说法错误的有( )注:表示诱导或促进、表示抑制或阻遏A. 由图可知,赤霉素和细胞分裂素均能促进种子萌发B. 由图可知,ABA和GA在种子萌发过程中具有协同作用C. 休眠的种子中脱落酸的含量较高,是通过抑制基因的表达来抑制种子萌发D. 图示说明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在根本上是基因组在一定时间和空间上程序性表达
37、的结果【答案】BC【解析】【分析】图中分析,CK激活ARRs基因的表达,抑制ABI5基因的转录水平,解除种子休眠,使种子进入萌发状态。ABA抑制GAMYB基因的表达,激活ABI5基因的表达,导致种子休眠。GA抑制DELLA蛋白的合成,使GAMYB基因表达,促进种子萌发,据此答题。【详解】A、据分析可知,赤霉素和细胞分裂素均能促进种子萌发,两者表现为协同作用,A正确;B、由图可知,ABA和GA在种子萌发过程中具有拮抗作用,B错误;C、休眠的种子中脱落酸的含量较高,既有抑制基因的表达,又有ABI5基因的表达,C错误;D、右图可知,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在根本上是基因组在一定时间和空间上程序性表达的结
38、果,D正确。故选BC。20. 密执安湖沙丘是湖水退却后暴露出来的极端干燥的一片区域,在经历大约一千年的演替后,最终发展成为稳定的山毛榉槭树林群落。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沙丘演替为山毛榉槭树林的过程中恢复力稳定性逐渐增强B. 山毛榉槭树林群落区别于草本植物阶段群落的重要特征是物种组成C. 食性相同的异种鸟类分布在树林不同位置的主要原因是种间竞争D. 某群落演替到相对稳定后,构成群落的物种组成不再发生变化【答案】D【解析】【分析】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形成种群,区分不同群落的重要依据是群落的物种组成,群落的演替根据起点不同可分为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详解】A、沙丘演替为山毛榉
39、-槭树林的过程中,物种的数量增多,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更加复杂,因此此过程中抵抗力稳定性逐渐增强,A正确;B、区分不同群落的重要依据是群落的物种组成,B正确;C、由于森林中同一位置的食物时有限的,食性相同的鸟为了争夺食物而发生种间竞争,最终的结果是食性相同的异种鸟类分布在树林不同位置,C正确。D、群落演替到相对稳定后,构成群落的物种还会发生变化,D错误。故选D。三、非选择题: 21. 图1表示植物叶肉细胞中光合作用和有氧呼吸的部分过程,其中和在不同代谢过程中表示不同的化合物;图2表示该细胞中的某种生物膜和其上所发生的部分生化反应,其中表示电子;图3表示25下叶片的光合作用速率。请据图回答:(1)
40、图1中过程至表示的生化反应,发生在生物膜上的共有_个。当过程发生时,并没有排出细胞外,此时该细胞所处的生理状态是_。(2)图2所示生物膜上发生的能量变化为_。二硝基酚(DNP)会导致该生物膜对的通透性增大但不影响电子转移,DNP作用于该膜时ATP的合成量会减少,原因是_。(3)图3中A点时会发生图1中的_过程,将该植物先置于此条件下10.4小时,然后置于C点的条件下13.6小时,这24小时内该植物单位叶面积的有机物积累量(用葡萄糖积累量表示)为_mg。【答案】 (1). 0 (2). 呼吸作用强度等于或小于光合作用强度 (3). 光能转化为ATP(和NADPH)中活跃的化学能 (4). 跨膜梯
41、度运输促进ATP合成,DNP作用于该膜时导致的通透性增大,在膜内外的浓度梯度会减小或消除 (5). (6). 150【解析】【分析】分析题图1,表示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表示暗反应中C3还原成有机物过程,表示C3再生C5过程,表示光合作用暗反应CO2的固定,表示丙酮酸产生CO2过程。根据图2中显示,图2中发生的是光反应,故该膜为类囊体膜。图3表示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速率的影响,自变量是光照强度,因变量是光合作用的强度。【详解】(1)图1中发生的生化反应在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和叶绿体集中进行,在生物膜上的没有,为0个。过程是细胞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的过程,若呼吸作用强度大于光合作用强度,则呼吸作用产
42、生的二氧化碳提供叶绿体外,其余往外界排出,因此没有排出细胞外,此时该细胞呼吸作用强度等于或小于光合作用强度。(2)图2表示的光合作用的光反应,能量变化为光能转变为ATP(和NADPH)中活跃的化学能。据图分析,跨膜梯度运输促进ATP合成,当DNP作用于该膜时会导致的通透性增大,在膜内外的浓度梯度会减小或消除,进而导致ATP的合成量减少。(3)图3中A点光照强度为0,此时只进行呼吸作用,会发生图1中的(细胞呼吸第一阶段)(有氧呼吸第二阶段)过程。24小时内该植物单位叶面积的有机物积累量用CO2吸收量表示为13.620-10.45=220 mg,折算成葡萄糖的积累量为(180220)(644)=1
43、50mg。【点睛】本题结合图示考查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过程,要求学生识记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的反应过程和中间产物,能分析图示,明确图示中各序号代表的生理过程,辨析出序号指示的含意即可作答;本题的易错点是H+浓度改变对ATP合成的影响,要求学生能正确理解ATP合成的机理。22. 生物中多了一条染色体的个体叫三体,少了一条染色体的个体叫单体。某种野生烟草,有两种突变体分别是甲6-三体(6号染色体多一条)和乙7-单体(7号染色体少一条),二者均可育,且配子中除不含7号染色体的花粉不育外,其余类型的配子育性均正常;各种类型的杂交子代活力均正常。烟草宽叶对窄叶为显性(A、a),红花对白花为显性(B、b),
44、两对性状独立遗传。甲为宽叶红花(AaaBB),乙为窄叶白花。回答下列问题: (1)这两种突变体均属于_变异,乙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能形成_个四分体;若甲种突变体是由于在花粉形成过程中减数分裂异常引起的,试分析具体原因是_。(2)用一株甲突变体(AaaBB)与一株烟草(AAbb)杂交,得到6-三体烟草(AAaBb),让其自交,后代性状分离比为_。(3)利用甲、乙烟草设计最简便的杂交实验,探究控制红花和白花的基因是否位于七号染色体上,写出实验思路并预期实验结果及结论。_。(4)若通过实验证明控制红花和白花的基因位于七号染色体上,用乙做父本和甲杂交,所得和aabb个体杂交,代中染色体正常植物的比例
45、是_。【答案】 (1). 染色体(数目)变异 (2). 23 (3). 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6号同源染色体未分离或在减数第二次分裂时,6号染色体的两条姐妹染色单体分裂后移向同一极 (4). 宽叶红花宽叶白花窄叶红花窄叶白花1053531 (5). 实验思路:用甲做父本和乙杂交,所得自交,观察的性状分离比预期结果及结论:若中红花白花31,则控制花色的基因不位于7号染色体上;若中红花:白花不等于(大于)31,则控制花色的基因位于7号染色体上 (6). 3/4【解析】【分析】生物中缺失或增添一条染色体的个体叫单体,因此从变异类型看,单体属于染色体(数目)变异。结合题干信息“配子中除不含7号染色体的花
46、粉不育外,其余类型的配子育性均正常;各种类型的杂交子代活力均正常”,据此答题。【详解】(1)多一条染色体和少一条染色体,均发生了染色体数目的变异,这种变异叫染色体数目的变异。乙二倍体生物的7号染色体少了一条,则7号染色体缺少同源染色体,不能形成四分体,因此乙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能形成23个四分体。甲突变体的6号染色体多了一条,在花粉形成过程中可能由于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6号同源染色体未分离或在减数第二次分裂时,6号染色体的两条姐妹染色单体分裂后移向同一极所导致。(2)6-三体烟草AAaBb中6号染色体多了一条,但产生的配子育性正常,宽叶、窄叶和红花、白花两对性状独立遗传,则一对一对分析,对于
47、宽叶和窄叶产生的配子及比例为AA:a:Aa:A=1:1:2:2,因此自交后代宽叶:宽叶=35:1。对于红花和白花产生配子的类型及比例为B:b=1:1,自交后代红花:白花=3:1,综合起来AAaBb自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为宽叶红花宽叶白花窄叶红花窄叶白花1053531。(3)依据题干信息,控制红花、白花的基因和控制宽叶、窄叶的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若要判断是否位于7号染色体,根据不含7号染色体的花粉不育的题干信息,可进行以下实验设计,具体为:用甲做父本和乙杂交,所得自交,观察的性状分离比。预期结果及结论:若中红花白花31,则控制花色的基因不位于7号染色体上;若中红花:白花不等于(大于)31
48、,则控制花色的基因位于7号染色体上。(4)乙的基因型是aab0,和甲AaaBB杂交,乙产生的配子只有ab,甲产生四种配子,其中染色体数目不正常的概率1/2,为所得的中染色体数目不正常的概率为1/2,分别为1/6AAaBb和2/6AaaBb,再与aabb个体杂交,则代中染色体不正常的概率为1/61/2+2/61/2=1/4,则染色体正常植物的比例是1-1/4=3/4。【点睛】本题综合考查染色体变异、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探究实验、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题目较难。 23. 如图1是人体某种调节方式的示意图;图2为当人体受到感染时,免疫细胞会释放促炎因子来清除
49、病原体。若促炎因子过量会导致正常组织损伤,如类风湿性关节炎。正常人体中会通过“炎症反射”以防止促炎因子的过量产生,其部分作用机理如图2所示,数字表示结构(为巨噬细胞),字母表示物质。请据图回答问题: (1)图1中A细胞产生的C物质通过图示途径,最终作用于B细胞,体现激素调节具有_、_特点。(2)若图1中A细胞是某糖尿病患者的胰岛B细胞且功能正常,胰岛B细胞具体生活的内环境是_。在这位患者体内检测到含有抗胰岛素受体的抗体,则该人_(填“能”或“不能”)通过注射胰岛素有效调节其血糖水平,该疾病从免疫学的角度分析属于_。(3)图1中若C物质是甲状腺激素,则直接作用于A细胞并促进其分泌的激素是_。(4
50、)图2中促炎因子刺激神经元,使其产生兴奋,此时膜内外的电位分布为_。“炎症反射”的传出神经为_。(用图中编号表示)(5)图2中炎症反应时可能导致体温升高,下列能够增加机体散热的方式(多选)_A.骨骼肌颤栗 B.立毛肌收缩 C.皮肤血管舒张D.细胞代谢增强 E.汗腺分泌汗液(6)据图2分析,下列关于“类风湿性关节炎”可能的发病机理推段不合理的是_A.促炎因子含量过多 B.受病毒感染激活了NP-KBC.促炎因子基因的转录过程加快 D.A物质数量过多【答案】 (1). 通过体液运输 (2). 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两空顺序可颠倒) (3). 组织液 (4). 不能 (5). 自身免疫病 (6). 促
51、甲状腺激素 (7). 内正外负 (8). (9). CE (10). D【解析】【分析】分析图1可知:细胞A分泌化学物质C,通过血液运输,作用于靶细胞B上的受体。分析图2可知:巨噬细胞能够合成和分泌促促炎因子,合成促炎因子的过程受到NP-KB的调节作用,其中当促炎因子释放过多时刺激神经元产生兴奋,导致钠离子内流,产生动作电位,兴奋经过神经中枢的综合分析后经过神经元传递,释放神经递质作用于巨噬细胞,抑制NP-KB的活性,抑制促炎因子的转录过程,从而抑制促炎因子的合成,从而调节促炎因子的合成;当细胞发生炎症时,由于感染发生,感染会激活NP-KB,促进促炎因子的转录过程,从而促进促炎因子的合成,这样
52、通过以上调节保证细胞释放的促炎因子含量正常。【详解】(1)激素调节的特点有:通过体液运输、微量高效性、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根据图1可知,图1中A细胞产生的C物质通过体液运输,最后作用于B细胞,体现了激素调节的通过体液运输和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的特点。(2)胰岛B细胞直接生活的内环境是组织液,在这位患者体内检测到含有抗胰岛素受体的抗体,则该人患有自身免疫病,导致产生的抗体与胰岛素受体结合而使得机体的胰岛素无法与受体结合引起血糖浓度升高,因此不能通过注射胰岛素有效调节其血糖水平。(3)图1中若C物质是甲状腺激素,则A细胞为甲状腺细胞,那么直接作用于A细胞的激素是由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4)神
53、经元产生兴奋时,钠离子内流,此时膜内外的电位分布为内正外负。识图分析可知,“炎症反射”的传出神经为图中的神经元。(5)体温升高时能够增加机体散热的方式为:毛细血管舒张,使血流量增加,促进散热;汗腺分泌汗液增加,促进散热。而A骨骼肌颤栗、B立毛肌收缩、D细胞代谢增强是促进产热的方式。综上所述,C、E正确,A、B、D错误。故选CE。(6)A、根据题意可知,若促炎因子过量会导致正常组织损伤,如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发生,A不符合题意;B、根据图2的分析可知,受病毒感染激活了NP-KB后会促进促炎因子的合成,导致其可能过量,引起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发生,B不符合题意;C、根据图2的分析可知,若促炎因子基因的转录
54、过程加快,会促进促炎因子的合成过程,导致促炎因子的过量,引起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发生,C不符合题意;D、分析图2可知,A物质是巨噬细胞膜上神经元释放的神经递质的受体,如果A物质过多,使得神经递质与A物质结合,抑制NP-KB的活性,使得促炎因子的转录减慢,不会引起促炎因子含量过多,D符合题意。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神经、体液调节的知识点,要求学生掌握神经调节中兴奋的产生机理和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过程和特点,能够识别反射弧的组成,理解激素调节的特点,把握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过程。正确识图分析图1,判断图中的生理过程及其特点,分析图2中的“炎症反射”的反射弧及其调节过程,利用所学的知识点解决问题。24.
55、 如图为利用自然生态系统净化污水的一种大面积、敞开式污水处理池塘(即氧化塘)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污水经过处理,最终从池塘流出。在池塘下游生活有大量的动植物,其中沉水植物大量繁殖后,部分浮游植物的数量下降,大型底栖动物的数量有所增加,这是在_(填“群落”“种群”或“生态系统”)水平上研究的结果。沉水植物通过一定的信息传递吸引浮游动物栖息在其叶表面,从而抚育出高密度的浮游动物。浮游动物能够大量捕食浮游藻类,也间接地控制了浮游藻类的数量。这体现出信息传递的作用是_。(2)流入氧化塘的污水量比较少,污染比较轻微,氧化塘能通过_以及_很快消除污染,氧化塘中的生物种类和数量不会受到明显的影响。(3
56、)图中细菌代谢类型为_。A是藻类生物通过_(生理作用)产生的_。(4)在氧化塘出水口处,生态学家建议适当引入芦苇(经济作物)这样的挺水植物,这样做的意义是_。【答案】 (1). 群落 (2). 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3). 物理沉降、 (4). 微生物分解 (5). 异养需氧型 (6). 光合作用 (7). 氧气、有机物 (8). 适当引入芦苇后,第一,增加了氧化塘的物种多样性,可以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第二,芦苇是经济作物,可以增加经济效益;第三,芦苇可吸收出水口处的氮、磷等无机物,避免引起水体富营养化(一种即可)。【解析】【分析】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1)个体
57、: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传递;(2)种群: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的传递;(3)群落和生态系统:能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详解】(1)分析题干沉水植物大量繁殖后,部分浮游植物的数量下降,大型底栖动物的数量有所增加,这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沉水植物通过一定的信息传递吸引浮游动物栖息在其叶表面,从而抚育出高密度的浮游动物。浮游动物能够大量捕食浮游藻类,也间接地控制了浮游藻类的数量。这体现出信息传递能够调节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2)当氧化塘受到轻度污染时,其自身能通过物理沉降、化学分解、微生物分解等方法,很快消除污染,氧化塘中的生物种类和数量不会受到明显的影响
58、,说明氧化塘具有自我调节能力。(3)由图中分析:藻类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和氧气;细菌利用藻类产生的氧气把水体里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提供给藻类,所以细菌的代谢类型为异养需氧型。(4)挺水植物能够遮挡阳光、吸收水体中N、P等,有利于减少出水口处浮游藻类生长,避免水华现象的产生。【点睛】此题以氧化塘这个生态系统为例,考查生态系各营养成分的作用和相互联系。25. 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G)能降解果胶使细胞壁破损。成熟的番茄果实中,PG合成显著增加,能使果实变红变软,但不利于保鲜。利用基因工程减少PG基因的表达,可延长果实保质期科学家将PG基因反向接到Ti质粒上,导入番茄细胞中,得到转基因番茄,具体操
59、作流程如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若已获取PG的mRNA,可通过_获取PG基因。(2)用含目的基因的农杆菌感染番茄原生质体后,可用含有_的培养基进行筛选,理由是_之后,还需将其置于质量分数为03g/ml的蔗糖溶液中,观察细胞_现象来鉴别细胞壁是否再生。(3)由于导入的目的基因能转录出反义RNA,且能与_互补结合,因此可抑制PG基因的正常表达若_,则可确定转基因番茄培育成功。(4)将转入反向链接PG基因的番茄细胞培育成完整的植株,需要用_技术;其中,愈伤组织经_形成完整植株,此过程除营养物质外还必须向培养基中添加_。(5)某地开展以转基因番茄种植为核心的生态农业建设,利用其秸秆发酵制酒,酒糟喂
60、牛,牛粪和一些番茄的叶片等做沼气池的原料,沼气用于燃烧,沼渣肥田提高番茄产量,该生态系统主要利用的生态农业原理有_【答案】 (1). 逆转录法 (2). 卡那霉素 (3). 重组质粒中含卡那霉素抗性基因而四环素抗性基因被破坏 (4). 是否发生质壁分离 (5). 天然的PG基因转录的mRNA (6). 番茄果实的保质期延长 (7). 植物组织培养 (8). 再分化(或细胞增殖和分化) (9). 植物激素(生长调节剂、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 (10). 物质循环再生 、能量多级利用【解析】分析】基因工程技术的基本步骤:(1)目的基因的获取:方法有从基因文库中获取、利用PCR技术扩增和人工合成。(2
61、)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是基因工程的核心步骤,基因表达载体包括目的基因、启动子、终止子和标记基因等。(3)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根据受体细胞不同,导入的方法也不一样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的方法有农杆菌转化法、基因枪法和花粉管通道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动物细胞最有效的方法是显微注射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微生物细胞的方法是感受态细胞法。(4)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分子水平上的检测:检测转基因生物染色体的DNA是否插入目的基因-DNA分子杂交技术;检测目的基因是否转录出了mRNA-分子杂交技术;检测目的基因是否翻译成蛋白质-抗原-抗体杂交技术。个体水平上的鉴定:抗虫鉴定、抗病鉴定、活性鉴定等。【详解】(1)
62、逆转录是以RNA为模板合成DNA,若已获取PG的mRNA,可通过逆转录法获取PG基因。(2)由图可知,重组质粒中含卡那霉素抗性基因而四环素抗性基因被破坏,因此用含目的基因的农杆菌感染番茄原生质体后,可用含有卡那霉素的培养基进行筛选。之后,还需将其置于质量分数为0.3g/ml的蔗糖溶液中,观察细胞细胞是否发生质壁分离现象来鉴别细胞壁是否再生。(3)由于导入的目的基因能转录出反义RNA,且能与天然的PG基因转录的mRNA互补结合,因此可抑制PG基因的正常表达。若番茄果实的保质期延长,则可确定转基因番茄培育成功。(4)将转基因番茄细胞培育成完整植株需采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其过程为转基因番茄细胞脱分化愈伤组织再分化胚状体转基因番茄,愈伤组织经再分化形成完整植株。该技术操作过程中除营养物质外还必须向培养基中添加植物激素即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5)牛粪和一些番茄的叶片等做沼气池的原料,沼气用于燃烧,沼渣肥田提高番茄产量,体现了物质循环再生 、能量多级利用的生态学原理。【点睛】熟悉基因工程的原理及操作是解答本题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