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0年高考历史新课标第一轮总复习课件:五大核心素养解读精练(五)——家国情怀 .ppt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685488 上传时间:2024-05-30 格式:PPT 页数:25 大小:1.0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年高考历史新课标第一轮总复习课件:五大核心素养解读精练(五)——家国情怀 .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2020年高考历史新课标第一轮总复习课件:五大核心素养解读精练(五)——家国情怀 .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2020年高考历史新课标第一轮总复习课件:五大核心素养解读精练(五)——家国情怀 .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2020年高考历史新课标第一轮总复习课件:五大核心素养解读精练(五)——家国情怀 .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2020年高考历史新课标第一轮总复习课件:五大核心素养解读精练(五)——家国情怀 .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2020年高考历史新课标第一轮总复习课件:五大核心素养解读精练(五)——家国情怀 .ppt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2020年高考历史新课标第一轮总复习课件:五大核心素养解读精练(五)——家国情怀 .ppt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2020年高考历史新课标第一轮总复习课件:五大核心素养解读精练(五)——家国情怀 .ppt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2020年高考历史新课标第一轮总复习课件:五大核心素养解读精练(五)——家国情怀 .ppt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2020年高考历史新课标第一轮总复习课件:五大核心素养解读精练(五)——家国情怀 .ppt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2020年高考历史新课标第一轮总复习课件:五大核心素养解读精练(五)——家国情怀 .ppt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页
2020年高考历史新课标第一轮总复习课件:五大核心素养解读精练(五)——家国情怀 .ppt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页
2020年高考历史新课标第一轮总复习课件:五大核心素养解读精练(五)——家国情怀 .ppt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页
2020年高考历史新课标第一轮总复习课件:五大核心素养解读精练(五)——家国情怀 .ppt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页
2020年高考历史新课标第一轮总复习课件:五大核心素养解读精练(五)——家国情怀 .ppt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页
2020年高考历史新课标第一轮总复习课件:五大核心素养解读精练(五)——家国情怀 .ppt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页
2020年高考历史新课标第一轮总复习课件:五大核心素养解读精练(五)——家国情怀 .ppt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页
2020年高考历史新课标第一轮总复习课件:五大核心素养解读精练(五)——家国情怀 .ppt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页
2020年高考历史新课标第一轮总复习课件:五大核心素养解读精练(五)——家国情怀 .ppt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页
2020年高考历史新课标第一轮总复习课件:五大核心素养解读精练(五)——家国情怀 .ppt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页
2020年高考历史新课标第一轮总复习课件:五大核心素养解读精练(五)——家国情怀 .ppt_第21页
第21页 / 共25页
2020年高考历史新课标第一轮总复习课件:五大核心素养解读精练(五)——家国情怀 .ppt_第22页
第22页 / 共25页
2020年高考历史新课标第一轮总复习课件:五大核心素养解读精练(五)——家国情怀 .ppt_第23页
第23页 / 共25页
2020年高考历史新课标第一轮总复习课件:五大核心素养解读精练(五)——家国情怀 .ppt_第24页
第24页 / 共25页
2020年高考历史新课标第一轮总复习课件:五大核心素养解读精练(五)——家国情怀 .ppt_第25页
第25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五大核心素养解读精练(五)家国情概念释疑家国情怀是学习和探究历史应有的价值取向和人文追求,体现了对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情感,以及对国家的高度认同感、归属感、责任感和使命感。学习和探究历史应具有价值关怀,要充满人文情怀并关注现实问题,以服务于国家强盛、民族自强和人类社会的进步为使命。课标要求(1)在树立正确历史观上,从历史的角度认识中国的国情,形成对祖国的认同感和正确的国家观。(2)能够认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历史发展趋势,形成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和正确的民族观,具有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3)了解并认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认识中华文明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4)了解世界历史

2、发展的多样性,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国、各民族的文化传统,形成广阔的国际视野,树立正确的文化观。(5)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识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的必然,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6)能够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塑造健全的人格,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课标解读对高中学生而言,家国情怀的具体表现主要有:(1)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增强对祖国的认同。(2)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增强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养成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3)树立正确的文化观,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认同,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国、各民族的文化传统。(4)增强对社

3、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树立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5)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塑造健全的人格,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高考印证1(2018全国新课标卷)五四运动后,出现了社会主义是否适合中国国情的争论,有人反对走俄国式的道路,认为救中国只有一条路,就是“增加富力”,发展实业;还有人主张“采用劳农主义的直接行动,达到社会革命的目的”。这场争论()A确定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B使思想界认清了欧美的社会制度C在思想上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条件D消除了知识分子在救亡图存方式上的分歧解析:材料反映了五四运动后,社会主义思想在中国引起争论,有赞成,也有反

4、对。这场争论客观上促进了社会主义思想的传播和影响,为中共的成立准备了条件。C项正确。A、B、D三项的结论都无法根据材料得出,“确定了”“认清了”“消除了”都是完成时,片面解读了材料或者完全错误地解读了材料,跟材料意思不符。答案:C2(2018全国新课标卷)19481949年夏,英、法、美等国通过各自渠道同中国共产党接触,试探与将要成立的新政府建立某种形式的外交关系的可能性。中共中央考虑:不接受足以束缚手脚的条件;可以采取积极办法争取这些国家承认:也可以等一等,不急于争取这些国家的承认。这反映出()A中国共产党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B西方国家放弃了对国民党政权的支持C中国冲破了美国的外交孤立D新

5、政府不急于获取国际支持解析:西方国家试探与中共将要成立的新中国建交的可能性,中共中央考虑,既可以积极争取承认又不急于争取承认,因为不接受足以束缚手脚的条件,A项正确。西方国家只是试探建交可能性,不能说明放弃支持国民党,B项错误。C项无法体现,新中国同苏联等17国建交,标志着冲破了美国外交孤立。新中国积极争取苏联等社会主义阵营国家的支持,不急于获取西方国家的支持,D项错误。答案:A模拟感悟1训约十四条记载:“约之二:吾族务要恪遵祖训,以伦理为纪纲,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妇和顺;一家雍睦(和睦),端由于此。循规蹈矩,宗族称孝,乡党称弟(悌)。”据此可知,中国古代族规起到的直接作用是()A维护家族团

6、结和睦B灌输儒家伦理道德C稳定封建统治秩序D强化家国一体观念解析:根据“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妇和顺;一家雍睦(和睦)”“循规蹈矩,宗族称孝,乡党称弟(悌)”可知,族规对于维护家庭和宗族的和谐有重要作用,A项正确。答案:A2“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一片丹心图报国,两行清泪为思亲”“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这些诗句表明中华民族历来具有()A勤劳勇敢的精神B艰苦奋斗的精神C耕读情怀D家国情怀解析:材料没有涉及勤劳勇敢、艰苦奋斗和耕读情怀,A、B、C三项错误;“哀民生之多艰”“家祭无忘告乃翁”“一片丹心图报国”“苟利国家生死以”体现了对国家民族的

7、热爱,D项正确。答案:D3容闳(18281912),毕业于哈佛大学,为中国留美之第一人。1901年就义和团运动对学生说了一番话:“汝以义和团为乱民乎?此中国之民气也,民无气则死,民有气则动,动为生气,从此中国可免瓜分之局,纳民气于正轨,此中国少年之责也。”这里“纳民气于正轨”应是()A加强对民众的爱国主义教育B对民众爱国热情进行理性引导C将民众的爱国运动纳入政府的领导D加强对民众行动的规范管理解析:据材料容闳“1901年就义和团运动对学生说了一番话”可知不是加强对民众的爱国主义教育,他肯定了义和团运动是一场爱国主义运动,阻止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阴谋,A项错误;据材料可知他认为光有爱国主义情感还不够

8、,还要青年对此进行理性的引导,才不会被各式各样的人所利用,成为“乱民”,B项正确。答案:B4孙中山认为,义和团运动是“对于欧美的新文化之反动”;“其勇锐之气,殊不可当,真是令人惊奇佩服。所以经过那次血战之后,外国人才知道,中国还有民族精神,这种民族是不可消灭的”。以上材料说明孙中山对于义和团运动的评价是()A否定其排外主义B赞扬其反侵略精神C全面赞扬与肯定D既有赞扬又有否定解析:“对于欧美的新文化之反动”反映孙中山否定义和团运动盲目排外主义,而“其勇锐之气是不可消灭的”反映孙中山赞扬义和团运动的反侵略精神,D项正确。答案:D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在1896年出版的中国环行记中,美国

9、传教士丁韪良评价科举是“中国文明的最好方面”“它的突出特征令人钦佩”。美国历史学家威尔杜兰特在世界文明史评价中国的科举制:“(柏拉图若与科举同时代,科举制)这个方法柏拉图将会很感兴趣。”刘海峰科举停废与文明冲突材料二 下面为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最后一次科举考试的部分试题:(一)学堂之设,其旨有三,所以陶铸国民,造就人才,振兴实业。三者孰为最急策。(二)日本变法之初,聘用西人而国以日强,埃及用外国人至千余员,遂至失财政裁判之权而国以不振。试详言其得失利弊策。(三)泰西(西方)外交政策往往借保全土地之名而收利益之实。盍缕举近百年来历史以证明其事策。材料三 科举制度作为我国封建社会中后期的一项

10、选官制度之所以盛行一千多年,原因就在于它留下合理的内核和竞争的精神中国近现代社会经济形态变迁了,合乎人类社会“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潮流即考试、竞争制度却长期被推行。科举制作为一种社会权力精英的遴选机制对近代西方文官政体的形成与发展具有直接的、深刻的影响。从这个意义上讲,传统科举制仍然具有借鉴意义。张佳杰、丁凌华华东政法大学学报论科举制对西方文官制度的影响(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中国古代科举制令人钦佩的“突出特征”是什么?威尔杜兰特认为柏拉图对科举制“将会很感兴趣”的依据是什么?(2)材料二中试题内容折射出清末科举注重选拔怎样的新式人才?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种新式人才观形成的历史背景。(3)科

11、举制度留下的合理的内核是什么?你如何认识它在世界文明中的地位与影响?答案:(1)特征:以才能为选官标准而不是以家世门第为标准;不分贫富贵贱,打破特权垄断,扩大官吏人才来源;把读书、考试与做官紧密联系,提高官员文化素质。依据:柏拉图在理想国一书中主张根据智慧品德而不是按照出身来选拔人才,科举制的选才原则与之有一致之处。(2)人才:了解西方文明,能解决实际问题的人才。背景:近代以来中国受到列强侵略,民族危机不断加深;“向西方学习”新思潮的影响;洋务运动创办新式学堂的冲击;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需要实用人才;传统科举制培养的人才不能适应时代需要。(答出任意三点即可)(3)内核:公开考试,平等竞争;认识:是人才选拔的一种重要方式;被近代西方国家合理借鉴与应用;是中国和世界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答出任意两点或言之成理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