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0年高考历史新课标第一轮总复习课件:14-28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ppt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685470 上传时间:2024-05-30 格式:PPT 页数:80 大小:8.7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年高考历史新课标第一轮总复习课件:14-28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ppt_第1页
第1页 / 共80页
2020年高考历史新课标第一轮总复习课件:14-28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ppt_第2页
第2页 / 共80页
2020年高考历史新课标第一轮总复习课件:14-28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ppt_第3页
第3页 / 共80页
2020年高考历史新课标第一轮总复习课件:14-28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ppt_第4页
第4页 / 共80页
2020年高考历史新课标第一轮总复习课件:14-28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ppt_第5页
第5页 / 共80页
2020年高考历史新课标第一轮总复习课件:14-28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ppt_第6页
第6页 / 共80页
2020年高考历史新课标第一轮总复习课件:14-28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ppt_第7页
第7页 / 共80页
2020年高考历史新课标第一轮总复习课件:14-28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ppt_第8页
第8页 / 共80页
2020年高考历史新课标第一轮总复习课件:14-28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ppt_第9页
第9页 / 共80页
2020年高考历史新课标第一轮总复习课件:14-28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ppt_第10页
第10页 / 共80页
2020年高考历史新课标第一轮总复习课件:14-28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ppt_第11页
第11页 / 共80页
2020年高考历史新课标第一轮总复习课件:14-28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ppt_第12页
第12页 / 共80页
2020年高考历史新课标第一轮总复习课件:14-28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ppt_第13页
第13页 / 共80页
2020年高考历史新课标第一轮总复习课件:14-28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ppt_第14页
第14页 / 共80页
2020年高考历史新课标第一轮总复习课件:14-28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ppt_第15页
第15页 / 共80页
2020年高考历史新课标第一轮总复习课件:14-28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ppt_第16页
第16页 / 共80页
2020年高考历史新课标第一轮总复习课件:14-28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ppt_第17页
第17页 / 共80页
2020年高考历史新课标第一轮总复习课件:14-28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ppt_第18页
第18页 / 共80页
2020年高考历史新课标第一轮总复习课件:14-28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ppt_第19页
第19页 / 共80页
2020年高考历史新课标第一轮总复习课件:14-28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ppt_第20页
第20页 / 共80页
2020年高考历史新课标第一轮总复习课件:14-28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ppt_第21页
第21页 / 共80页
2020年高考历史新课标第一轮总复习课件:14-28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ppt_第22页
第22页 / 共80页
2020年高考历史新课标第一轮总复习课件:14-28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ppt_第23页
第23页 / 共80页
2020年高考历史新课标第一轮总复习课件:14-28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ppt_第24页
第24页 / 共80页
2020年高考历史新课标第一轮总复习课件:14-28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ppt_第25页
第25页 / 共80页
2020年高考历史新课标第一轮总复习课件:14-28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ppt_第26页
第26页 / 共80页
2020年高考历史新课标第一轮总复习课件:14-28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ppt_第27页
第27页 / 共80页
2020年高考历史新课标第一轮总复习课件:14-28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ppt_第28页
第28页 / 共80页
2020年高考历史新课标第一轮总复习课件:14-28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ppt_第29页
第29页 / 共80页
2020年高考历史新课标第一轮总复习课件:14-28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ppt_第30页
第30页 / 共80页
2020年高考历史新课标第一轮总复习课件:14-28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ppt_第31页
第31页 / 共80页
2020年高考历史新课标第一轮总复习课件:14-28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ppt_第32页
第32页 / 共80页
2020年高考历史新课标第一轮总复习课件:14-28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ppt_第33页
第33页 / 共80页
2020年高考历史新课标第一轮总复习课件:14-28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ppt_第34页
第34页 / 共80页
2020年高考历史新课标第一轮总复习课件:14-28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ppt_第35页
第35页 / 共80页
2020年高考历史新课标第一轮总复习课件:14-28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ppt_第36页
第36页 / 共80页
2020年高考历史新课标第一轮总复习课件:14-28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ppt_第37页
第37页 / 共80页
2020年高考历史新课标第一轮总复习课件:14-28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ppt_第38页
第38页 / 共80页
2020年高考历史新课标第一轮总复习课件:14-28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ppt_第39页
第39页 / 共80页
2020年高考历史新课标第一轮总复习课件:14-28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ppt_第40页
第40页 / 共80页
2020年高考历史新课标第一轮总复习课件:14-28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ppt_第41页
第41页 / 共80页
2020年高考历史新课标第一轮总复习课件:14-28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ppt_第42页
第42页 / 共80页
2020年高考历史新课标第一轮总复习课件:14-28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ppt_第43页
第43页 / 共80页
2020年高考历史新课标第一轮总复习课件:14-28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ppt_第44页
第44页 / 共80页
2020年高考历史新课标第一轮总复习课件:14-28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ppt_第45页
第45页 / 共80页
2020年高考历史新课标第一轮总复习课件:14-28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ppt_第46页
第46页 / 共80页
2020年高考历史新课标第一轮总复习课件:14-28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ppt_第47页
第47页 / 共80页
2020年高考历史新课标第一轮总复习课件:14-28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ppt_第48页
第48页 / 共80页
2020年高考历史新课标第一轮总复习课件:14-28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ppt_第49页
第49页 / 共80页
2020年高考历史新课标第一轮总复习课件:14-28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ppt_第50页
第50页 / 共80页
2020年高考历史新课标第一轮总复习课件:14-28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ppt_第51页
第51页 / 共80页
2020年高考历史新课标第一轮总复习课件:14-28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ppt_第52页
第52页 / 共80页
2020年高考历史新课标第一轮总复习课件:14-28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ppt_第53页
第53页 / 共80页
2020年高考历史新课标第一轮总复习课件:14-28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ppt_第54页
第54页 / 共80页
2020年高考历史新课标第一轮总复习课件:14-28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ppt_第55页
第55页 / 共80页
2020年高考历史新课标第一轮总复习课件:14-28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ppt_第56页
第56页 / 共80页
2020年高考历史新课标第一轮总复习课件:14-28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ppt_第57页
第57页 / 共80页
2020年高考历史新课标第一轮总复习课件:14-28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ppt_第58页
第58页 / 共80页
2020年高考历史新课标第一轮总复习课件:14-28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ppt_第59页
第59页 / 共80页
2020年高考历史新课标第一轮总复习课件:14-28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ppt_第60页
第60页 / 共80页
2020年高考历史新课标第一轮总复习课件:14-28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ppt_第61页
第61页 / 共80页
2020年高考历史新课标第一轮总复习课件:14-28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ppt_第62页
第62页 / 共80页
2020年高考历史新课标第一轮总复习课件:14-28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ppt_第63页
第63页 / 共80页
2020年高考历史新课标第一轮总复习课件:14-28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ppt_第64页
第64页 / 共80页
2020年高考历史新课标第一轮总复习课件:14-28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ppt_第65页
第65页 / 共80页
2020年高考历史新课标第一轮总复习课件:14-28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ppt_第66页
第66页 / 共80页
2020年高考历史新课标第一轮总复习课件:14-28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ppt_第67页
第67页 / 共80页
2020年高考历史新课标第一轮总复习课件:14-28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ppt_第68页
第68页 / 共80页
2020年高考历史新课标第一轮总复习课件:14-28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ppt_第69页
第69页 / 共80页
2020年高考历史新课标第一轮总复习课件:14-28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ppt_第70页
第70页 / 共80页
2020年高考历史新课标第一轮总复习课件:14-28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ppt_第71页
第71页 / 共80页
2020年高考历史新课标第一轮总复习课件:14-28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ppt_第72页
第72页 / 共80页
2020年高考历史新课标第一轮总复习课件:14-28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ppt_第73页
第73页 / 共80页
2020年高考历史新课标第一轮总复习课件:14-28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ppt_第74页
第74页 / 共80页
2020年高考历史新课标第一轮总复习课件:14-28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ppt_第75页
第75页 / 共80页
2020年高考历史新课标第一轮总复习课件:14-28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ppt_第76页
第76页 / 共80页
2020年高考历史新课标第一轮总复习课件:14-28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ppt_第77页
第77页 / 共80页
2020年高考历史新课标第一轮总复习课件:14-28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ppt_第78页
第78页 / 共80页
2020年高考历史新课标第一轮总复习课件:14-28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ppt_第79页
第79页 / 共80页
2020年高考历史新课标第一轮总复习课件:14-28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ppt_第80页
第80页 / 共80页
亲,该文档总共8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28讲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考点一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思想 考点二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 栏目导航 考点三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时空定位线索归纳本单元主要讲述了近代中国的先进思想及理论成果,可分为四条知识主线:1维新思想:(1)地主阶级抵抗派向西方学习的主张、表现。(2)地主阶级洋务派的“中体西用”思想及实践。(3)早期维新派的主张。(4)康梁维新思想的特点及其实践、作用。(5)近代仁人志士不断提出维新思想对我们打破思想牢笼、与时俱进的启发。2新文化运动:(1)新文化运动的背景、内容、指导思想及对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2)“民主”与“科学”的含义。(3)评价新文化运动对待传统文化

2、的态度,树立对传统文化正确的扬弃观。3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1)五四运动前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2)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意义。4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1)1905年,孙中山提出同盟会纲领即“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后将其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2)1924年,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宣言,接受中共的反帝反封建主张,实际上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高考回顾20162018年全国新课标卷考情统计考纲考点卷别维新思想新文化运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全国新课

3、标卷2017留日学生区域分布不平衡2018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2017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民族主义)全国新课标卷2017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艾罗补脑汁”广告)2018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全国新课标卷2018严复的社会进化论思想;2016梁启超的“诗界革命”2017追求新思想考点一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思想一、地主阶级向西方的学习1“开眼看世界”(1)背景:当英国鸦片走私船开始频繁出没于中国东南海域时,清朝君臣对英国情况一无所知。2“中学为体,西学为用”(1)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中国面临内忧外患的形势。(2)概况代表: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左宗棠主张:“,西学为用”“师夷长技以自强”

4、活动:创办一批近代企业,开设一批新式学堂影响:迈出了中国近代化历程的第一步中学为体二、资产阶级维新变法思想1早期维新思想(1)产生背景:随着洋务运动的展开和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出现了一批具有早期维新思想的知识分子。(2)代表人物:王韬、郑观应等。(3)主要内容经济上:主张发展民族工商业,与外国进行商战文化上:主张兴办学校,学习西方自然科学知识政治上:主张革新,实行制度君主立宪(4)思想局限:早期维新派还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也未付诸行动。2康梁维新思想(1)康有为康有为在广州办万木草堂,宣传维新思想。撰写新学伪经考和,借助经学的外衣,否定君主专制统治,宣传维新变法的必要性和合理性。(2)梁启超:

5、发表变法通议,抨击封建专制制度的危害和顽固派的因循守旧,宣传伸民权、设议院、变法图存的思想。(3)严复:指出封建君主皆为“大盗窃国”,主张国家属于人民,王侯将相是人民的公仆。孔子改制考3戊戌变法(1)变法:1898 年,在维新思想的推动下,光绪帝实行变法,这就是戊戌变法。(2)影响:这次变法虽然很快就失败了,但资产阶级维新派反对封建专制,主张兴民权,提倡新学,起到思想启蒙的作用,促进了人民的觉醒。这是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概念阐释“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是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和理论依据。其实质是在不触动封建制度的前提下,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达到强化封建制度、

6、巩固封建统治的目的。巧点妙拨“托古改制”“经学”难抵洋枪炮,洋务运动的失败表明“中体西用”思想无法挽救清朝统治。康有为撰写孔子改制考,宣称孔子是主张变革的先师。康有为采用“儒表西里”“托古改制”的方式宣传维新思想,根本原因在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托古改制”体现了康有为思想的灵活性、策略性和妥协性。轻巧识记 近代各阶级向西方学习要点 从“师夷长技”到“中体西用”史料研读史料应用史料 上海格致书院课士题表类别命题者试题格致(自然科学)类龚照瑗泰西格致之学与近刻翻译诸书,详略得失,何者为最要论教育类刘坤一中国一乡一邑,皆有书院,大率工文章以求科举。而泰西艺学,亦各有书院中西书院不同,其为育

7、才一也。或谓纲常政教,中国自有常经,惟兵商二途,宜集思以广益,第中西之载籍极繁,一人之材力有限,果何道而使兼综条贯,各尽所长欤?试互证而详论之治术类周馥中国近日讲求富强之术,当以何者为先论王尔敏王韬课士及其新思潮之启发思考:史料中哪句表述典型地反映了洋务运动的什么指导思想?该表述内容的传统性体现在哪里?提示:表述:(或谓)纲常政教,中国自有常经,惟兵商二途,宜集思以广益。指导思想:“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体现:坚持纲常政教。史论形成1多元史观评价洋务派的“中体西用”思想(1)从革命史观看:洋务派出于地主阶级本能,目的在于维护封建的君主专制制度和纲常名教。(2)从现代化史观看:它打出的“自强”和

8、“求富”旗号,冲击了重农抑商的陈腐观念,对中国的工业现代化、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教育现代化和外交现代化都起了一定的推动作用。(3)从全球史观看:它反映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思想观念对相对落后国家和地区旧制度、旧思想的冲击,是西方工业文明在世界范围内扩展的具体表现。(4)从文明史观看:“中体西用”的思想反映了封建传统文化与西方文明的冲突,反映了当时中国人对西方文明既欣赏又排拒的矛盾心态,但它毕竟承认了中学之不足、西学之所长,客观上使中国人的价值观由“传统人”开始向“现代人”转变。2康、梁维新思想的特点及成因(1)特点中西融合:把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同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如康有为的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

9、制考,都是借助儒家思想宣传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由理论到实践:把维新思想转变为维新变法活动,最终推动了戊戌变法运动的发生。救亡图存:体现中国社会面临崩溃和民族危机空前严重。(2)成因:减少变法阻力;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弱小;与其个人经历、学问素养也有一定的关系。1(2018全国新课标卷)英国科学家赫胥黎的进化论与伦理学及其他认为不能将自然的进化论与人类社会的伦理学混为一谈。但严复将该书翻译成天演论时,“煞费苦心”地将二者联系起来,提出自然界进化规律同样适用于人类社会。严复意在()A纠正生物进化论的错误B为反清革命提供理论依据C传播“中体西用”思想D促进国人救亡意识的觉醒解析:

10、19世纪末中国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严复将生物进化论与人类社会的伦理学相联系,是为救亡图存服务,A项错误;严复是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代表人物,没有倡导反清革命,也不是为了传播洋务派“中体西用”思想,B、C两项错误;严复此举的目的是通过宣传社会进化论思想以促进国人救亡意识的觉醒,D项正确。答案:D2(2017全国新课标卷)1904年,湖南、四川、江苏、广东、福建等长江流域与东南沿海9个省份留日学生共计1 883人,占全国留日学生总数的78%,直隶亦有172人,山西、陕西等其他十几个省区仅有351人。影响留日学生区域分布不平衡的主要因素是()A地区经济文化水平与开放程度有别B革命运动在各地高涨程度存在差异

11、C清政府鼓励留学的政策发生变化D西方列强在中国的势力范围不同解析:长江流域与东南沿海是近代被迫开放较早、旧的政治思想等因素受冲击比较早的地区,留日学生较多,造成区域分布不平衡,A项正确;此时革命运动主要集中在两广地区,到武昌起义时,中心才转移到长江流域,B项错误;甲午战争后清政府鼓励国人到日本留学,留学政策没有发生变化,C项错误;长江流域是英国的势力范围,日本在华的势力范围在福建,但长江流域与东南沿海其他省份留学生也多,D项错误。答案:A3(2018湖南永州联考)在湖南时务学堂的学生课卷批语中,梁启超就君、臣、民三者关系指出,君、臣都是为民办事者,君主好比店铺总管,臣相则是店铺掌柜,人民则是股

12、东,国家的真正主人其实是人民。这可以作为直接史料来说明()A西方启蒙思想为晚清知识分子普遍接受B洋务派的中体西用理论必然破产的命运C资产阶级维新派仍受家国同构观念束缚D社会契约论对近代中国思想界产生影响解析:A项的“普遍接受”表述不准确;B项从材料无法得出;C项与题意相反;材料中梁启超所说体现了西方社会契约论的民主思想,D项正确。答案:D考点二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一、新文化运动1背景1经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进一步发展2思想:使民主、自由、平等、博爱等思想得到进一步传播3阶级:强烈要求实行民主制度4直接:袁世凯掀起一股的逆流资本主义辛亥革命资产阶级尊孔复古2兴起1标志:191

13、5年,陈独秀创办2阵地:3基地:北京大学3代表人物1蔡元培:实行“,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2李大钊、胡适、鲁迅等成为新青年的编辑和主要撰稿人青年杂志新青年思想自由4内容1提倡和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迷信2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3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民主二、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1表现(1)五四运动前理论:李大钊发表一系列文章来宣传马克思主义意义:在中国,李大钊率先举起旗帜(2)五四运动后理论:李大钊的比较全面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组织:出现一批研究马克思主义的社团,建立了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实践:创办工人补习学校,向工人宣传马克思主义,出版工人刊物社会主义我的马克思主义观2影响

14、1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21921年,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工人阶级政党中国共产党诞生 史论共识 中国近代的思想解放潮流,经历了“器物改革”“制度改革”“思想文化改革”三个阶段,学习的道路也经过了英国日本美国俄国的演变,这个过程中带有鲜明的挽救民族危亡、反侵略反封建的性质,每次发展都伴随着思想领域的交锋论战,并体现出内在的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新文化运动是辛亥革命在思想领域的继续,辛亥革命是从政治上反封建,而新文化运动是从思想上反封建。巧点妙拨 近代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四个阶段1从鸦片战争到甲午中日战争,地主阶级学“器物”。2从戊戌变法到20世纪初,资产阶级学“制度”。31915年至1919年,民主

15、主义者学“思想文化”。4五四运动后,无产阶级学习“马克思主义”。随着李大钊等人的宣传,马克思主义思想逐渐受到工人的欢迎。要点 新文化运动在近代中国思想解放中的地位史料研读史料应用史料(共产主义)能够解决世界的乱象,为什么中国不可以找他来作救时的良方适用资本主义的方法来开发实业,其结果不仅使中国变为舶来品的销卖场,且会使中国各地布满了外国的资本家欲求保存这个产业革命后的优点而消除其毒,则除变更经济制度外实无他道一旦革命告成,政权落到劳动阶级的手里,那时候乃得言共产主义发达实业的方法。因为政权在一个生产阶级手中掌着,并且要消灭阶级界限联合起全世界的劳动者来消灭这个竞争和侵略的野心,而产出共同生产的

16、大计划。共产主义发达实业之大计在此,由此乃能使产业集中,大规模生产得以实现,科学为全人类效力,而人类才得脱去物质上的束缚,发展自如共产主义在全世界,尤其是中国,实负有变更经济制度的伟大使命。周恩来共产主义与中国(1922年)思考: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周恩来写作上文的历史背景,说明周恩来认为共产主义是“救时的良方”的原因。提示:(1)背景:中国内忧外患;十月革命爆发;五四运动;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中国共产党成立。(2)原因:资本主义不能解决中国问题;能够消除资本主义固有矛盾,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实现人的解放。史论形成1新文化运动的特点(1)以民主与科学为核心,批判封建正统思想,实质是实现民

17、主政治。(2)新文化运动有思想和文学两条战线,其目的是为实现民主政治而营造新文化氛围。(3)新文化运动存在着对西方文化绝对肯定和东方传统文化绝对否定的局限性。(4)新文化运动以五四运动为界,分为两个阶段。前期宣传资产阶级文化,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220世纪初中国的四大进步思潮(1)民主共和思想: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提出三民主义,要求推翻封建专制制度、建立民主共和国。它推动了辛亥革命的高涨,建立了中华民国,使民主共和观念逐渐深入人心。(2)实业救国思潮: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一批资产阶级实业家倡导“实业救国”,推动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民族工业的迅速发展,也为无产阶级的壮大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

18、到来创造了条件。(3)民主科学思想:新文化运动期间,陈独秀、李大钊等一批先进的知识分子倡导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彻底动摇了封建思想的正统地位,使民主、科学的思想得到了弘扬,人们的思想得到了极大解放。(4)马克思主义思想:十月革命后,先进知识分子通过著书立说、成立社团等方式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并将其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推动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1(2018全国新课标卷)五四运动后,出现了社会主义是否合适中国国情的争论,有人反对走俄国式的道路,认为救中国只有一条路,就是“增加富力”,发展实业;还有人主张“采用劳农主义的直接行动,达到社会革命的目的”。这场争论()A确定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

19、B使思想界认清了欧美的社会制度C在思想上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条件D消除了知识分子在救亡图存方式上的分歧解析: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是中共在国共十年对峙中探索出来的革命道路,与材料时间不符,A项错误;这场争论围绕社会主义是否适合中国国情展开,欧美社会制度不是讨论的中心问题,B项错误;这场争论有利于人们认清社会主义是否适合中国,促进了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传播,为中共成立准备了思想条件,C项正确;材料并未体现通过这场争论知识分子达成了共识,D项错误。答案:C2(2018全国新课标卷)1920年,一些人撰文批评工读互助等社会改良活动,认为“零零碎碎的救济”“无补大局”,主张对社会进行“根本改造”,走进工

20、厂,深入工人群众。这表明当时()A民主与科学观念广泛传播B实业救国运动如火如荼C马克思主义影响日益增强D批判传统礼教成为共识解析:材料批评社会改良活动,并不主张用民主与科学观念改良中国,A项错误;材料主张依靠工人群众,“对社会进行根本改造”,与实业救国运动无关,B项错误;马克思主义主张依靠工人阶级改造社会,因此材料主张反映出马克思主义影响日益增强,C项正确;材料与新文化运动批判传统礼教无关,D项错误。答案:C3(2018江苏卷)1920年5月,新青年发表了陈独秀在上海船务、栈房工界联合会的演讲。该演讲称:世界劳动者的觉悟计分两步。第一步觉悟是要求待遇,第二步觉悟是要求管理权,要求做工的劳力者管

21、理政治、军事、产业。这表明,此时马克思主义()A正在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B已成为中国共产党指导思想C解决了中国革命的道路问题D完成了中国化的第一次飞跃解析:材料说明马克思主义正在指导工人运动,即正在和工人运动相结合,A项正确;1921年中共成立,与题干时间不符合,B项错误;“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提出,解决了中国革命的道路问题,C项错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飞跃指的是毛泽东思想的产生,D项错误。答案:A考点三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一、三民主义1形成(1)背景鸦片战争以后,许多先进中国人提出的不同救国方案屡屡碰壁19世纪末中国面临瓜分危机的时刻,以孙中山为代表的登上历史舞台资产阶级革命派(2)过程

22、提出:1905年,孙中山提出同盟会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阐发:在民报发刊词上,这一纲领被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创立民国平均地权(3)内容三民主义基本内容含义民族主义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用革命手段推翻帝国主义支持的民权主义创立民国推翻封建帝制,建立民生主义核定地价,现有地价归原主所有,革命后增长的地价归国家所有,由国民共享清朝封建统治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平均地权(4)评价进步性:受美国“民有、民治、民享”思想启迪而提出的民主革命纲领。反映了中国人民实现民族独立和的愿望,是辛亥革命的重要理论指导局限性:没有提出明确的反帝口号,没有彻底的纲领民主权利土地革命2实践1辛亥革命:191

23、1年,辛亥革命爆发,建立了中华民国,推翻了清朝的封建统治2临时约法:1912年,孙中山领导制定并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3捍卫共和:孙中山先后领导发动了“二次革命”“”和两次“护法运动”护国运动二、新三民主义1背景1孙中山捍卫民主共和的斗争失败,积极寻求救国新途径、新力量2共产国际和向孙中山伸出援手2标志: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确立了“”三大政策,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中国共产党联俄、联共、扶助农工3表现新三民主义新内容新发展新倾向民族中国民族自求解放;中国境内一律平等突出反对帝国主义侵略;提出民族平等“联俄、联共”民权民权为所共有,凡真正反对帝国主义之个人及

24、团体,均得享有一切自由及权利主张普遍平等的民权唤起民众民生平均地权,节制资本,实行“耕者有其田”关注工农生活“扶助农工”一般平民各民族4.评价1进步意义:和中国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有着基本相同的革命目标,即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反对封建军阀统治,这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和时期的旗帜2局限性:新三民主义在内容上仍然属于范畴国民革命资产阶级民主主义巧点妙拨 三民主义三民主义成为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斗争纲领。三民主义具有局限性:没有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列强寻找新的代理人统治中国;而且革命并未深刻影响农村。易错提醒“平均地权”不等于“平分土地”平均地权是孙中山用以解决土地问题的纲领,其用意是打击封建

25、土地私有制,实行资产阶级土地国有,由国民共享。其实质是实行资产阶级土地私有制,并不是平均分配土地,更不是满足农民对土地的所有权。孙中山一生的五大转变:由从医救民到政治救国;由和平改良到暴力革命;由集中推翻清政府到全面反帝反封建;由依靠军阀到建立革命武装;由资产阶级独立奋斗到“联俄、联共、扶助农工”。轻巧识记 新三民主义与三大政策的关系图解要点 孙中山思想的与时俱进体现要点 辛亥革命的旗帜三民主义、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新三民主义史料研读史料应用史料 余之谋中国革命,其所持主义,有因袭吾国固有之思想者,有规抚欧洲之学说事迹者,有吾所独见而创获者。什么是民生主义呢?民生主义就是社会主义,又名共产主义,

26、即是大同主义。民生主义,就是要人人有平等的地位去谋生活然后中国四万万人才可以享幸福。因此,反对少数人占经济之势力,垄断社会之富源耳土地问题能够解决,民生问题便可以解决一半了实业根本既定,民生实事方能发生,利国富民无逾于此。孙中山全集思考:根据史料概括孙中山关于解决民生问题的思想主张,并指出其思想来源。提示:思想主张:平均地权、节制资本、发展实业、贫富平等。思想来源:中国传统社会的民本思想;欧美社会思潮、尤其是受到马克思主义的影响;自己的理论探索和创新。史论形成1新、旧三民主义理论对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积极作用(1)在三民主义的指导下:资产阶级革命派发动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

27、,使得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旧的统治秩序再也不能稳定下来。(2)在三民主义的指导下:孙中山领导制定并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它对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制度、反对封建专制制度具有进步意义,大大推动了中国民主化的进程,也使民主共和思想更加深入人心。(3)在新三民主义的指导下:国共共同领导了国民革命运动,开展了北伐战争,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在华势力,收回了部分国家权益。219世纪至20世纪初中国主流思想的演变(1)“睁眼看世界”:鸦片战争后,以林则徐、魏源为代表的地主阶级开了向西方学习的先河,是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先驱。(2)早期维新思想

28、:第二次鸦片战争后,随着洋务运动的开展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起,早期维新思想应运而生,但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也没有付诸实践。(3)康、梁维新思想:19世纪90年代,资产阶级维新思想有了进一步的传播,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在积极宣传维新思想的同时,与顽固派进行了激烈的思想论战,形成了一次影响深远的思想解放运动,客观上有利于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传播。(4)民主共和思想:1905年同盟会成立后,孙中山将“建立民国”确立为资产阶级革命派共同奋斗的目标,经过革命派和改良派的论战,大大促进了民主思想的传播。1(2018全国新课标卷)1923年底,孙中山认为:“俄革命六年成功,而我则十二年尚未成功,何以故?则由于我党

29、组织之方法不善,前此因无可仿效。法国革命八十年成功,美国革命血战八年而始得独立,因均无一定成功之方法。惟今俄国有之,殊可为我党师法。”其意在()A走苏俄革命的道路B放弃资产阶级代议制C加强革命的领导核心D改变反封建的斗争目标解析:孙中山的革命目标是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建立资产阶级代议制,所以不可能走苏俄革命道路,也没有放弃实现资本主义民主,A、B两项错误;由材料“1923年底”的时间信息可知,孙中山意在吸取俄国革命的经验,并用三大政策重新解读三民主义,促成国共合作,以加强革命领导核心,C项正确;孙中山终生致力于反封建革命斗争,没有改变反封建的斗争目标,D项错误。答案:C2(2018北京西城

30、区模拟)明末清初思想家王夫之撰写了许多阐述民族大义的著作,但长期遭到忽视。清末其思想始见盛行,受到了维新派和革命派的推崇。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王夫之的思想严重脱离明末清初的社会现实B王夫之最早提出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C康有为借鉴王夫之的思想阐释维新的合理性D孙中山三民主义与王夫之思想有内在一致性解析:A项说法太过绝对,排除;最早提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思想的是顾炎武,排除B项;康有为宣称孔子是托古改制、主张变革的先师,阐释维新的合理性,排除C项;王夫之反对绝对君权,其民族意识强烈,强调夷夏之别,因此孙中山三民主义与王夫之思想有内在一致性,D项正确。答案:D3(2018山西太原模拟)马克

31、思认为剩余价值是工人劳动的产物,应归工人所有;孙中山以纺纱织布为例,认为棉布的制成除工人外,也离不开种植棉花的有关人员,因而其认为马克思的观点“忽略了社会上其他各种有用分子的劳动”,从而提出“民生问题才可说是社会进化的原动力”。据此可知()A二者都认识到资本主义的弊端B民生主义是三民主义的核心C民生主义源自于剩余价值学说D三民主义比马克思主义先进解析:马克思认识到剩余价值是资本家剥削工人的秘密,而孙中山从棉布的制成角度来说明工人和农民等都是社会有用的人士,由此关注到了解决民生问题,来消除贫富两极分化,A项正确;民权主义是三民主义的核心,B项错误;孙中山的民生主义借鉴了马克思的剩余价值学说,同时也使之得到了发展,C项错误;三民主义和马克思主义都是特定时代的产物,不能说三民主义比马克思主义先进,D项错误。答案: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