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江苏省如皋市2021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教学质量调研试题(一).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685299 上传时间:2024-05-30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6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如皋市2021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教学质量调研试题(一).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江苏省如皋市2021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教学质量调研试题(一).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江苏省如皋市2021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教学质量调研试题(一).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江苏省如皋市2021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教学质量调研试题(一).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江苏省如皋市2021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教学质量调研试题(一).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江苏省如皋市2021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教学质量调研试题(一).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江苏省如皋市2021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教学质量调研试题(一).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江苏省如皋市2021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教学质量调研试题(一).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江苏省如皋市2021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教学质量调研试题(一).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江苏省如皋市2021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教学质量调研试题(一).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江苏省如皋市2021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教学质量调研试题(一).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江苏省如皋市2021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教学质量调研试题(一)总分:100分 考试时间:90分钟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堂贴”是唐朝中后期中书门下处理政务的主要公文之一,不仅用来“处分百司”,也“判四方之事”。遇有日常政务,三省宰相可不必奏请皇帝,直接裁决,然后集体签署下发“堂贴”。“堂贴”的出现表明当时A皇权与相权矛盾日益尖锐 B国家决策机制发生了异变C三省分权的体制逐步形成 D宰相处理政务的权力增强2“魏、晋时代乃因当时地方骚乱,交通阻梗,中央政府行使职权能力有限,全国选举难于推行,乃由中央指定各地域服务中央

2、政府官吏中之性行中正者,采访同乡舆论,开列各地区人才,造成表册,送政府作为录用之根据。”这表明当时A九品中正制度难于推行 B科举制加强中央集权C中央加强人才选拔管理D察举制重视品德才能3图1、图2选自清代宫廷画师焦秉贞创作的康熙御制耕织图。画作反映出图1 图2A创作者对于理想社会的追求 B农业耕作工具取得突破性发展C农民社会境遇得到明显改善 D自然经济下的辛勤劳动被推崇4南宋时,谚语云:“苏湖熟,天下足”。明朝时,松江、苏州二府,棉作压倒稻作,“邑之民业,首藉棉布”,嘉兴、湖州二府,蚕桑压倒稻作,“蚕或不登时,举家辄哭”。清朝时出现了“江浙百姓全赖湖广(湖北湖南)米粟”的现象。这些变化表明A江

3、南地区农业结构有所调整 B湖广地区成为全国经济重心C江南地区商业格局发生变化 D湖广地区农业得到显著发展5商书兴于晚明,是一种专门性商业用书,所涉内容十分丰富,不仅有水陆路程、商业条规、物价、商品生产、市场、经营方法等经商必备的基本知识,还包括商业道德、经商行为准则等内容。明清时期商书的出现,反映出A重农抑商政策改变 B海禁政策逐步放宽C商品经济比较繁荣 D商税成为主要财源6吕思勉先生说:“世谓武帝之崇儒,乃所以便专制,非也后世儒家之尊君抑臣,岂汉武所能逆睹哉?崇儒乃当时自然之趋势。”吕思勉意在说明A儒学吸收了道家顺应自然的思想 B崇儒适应当时历史发展的需要C汉武帝具有超越时代的政治眼光 D汉

4、武帝崇儒意在加强君主专制71916年,陈独秀在指出:“所谓立宪政体,所谓国民政治,果能实现与否,纯然以多数国民能否对于政治,自觉其居于主人的主动的地位为唯一根本之条件。”陈独秀旨在说明A民众觉悟是实现民主政治的关键 B北洋军阀的独裁统治不得人心C新文化运动的开展需与民众结合 D中国已具备推行民主政治的条件8“镇江府位于大运河和扬子江的交汇之处,据守着一个极其重要的位置,因而在(那次)敌对期间,这里是大力防守的重镇之一。而它的陷落,很大程度上加速了和平谈判的过程。”该事件导致A中外反动势力开始公开勾结 B清政府完全沦为“洋人的朝廷 ” C列强加紧对华进行资本输出 D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半封建社会9

5、“举中国数千年礼仪人伦,诗书典则,一旦扫地荡尽。此岂独我大清之变,乃开辟以来名教之奇变,我孔子、孟子之所痛哭于九原,凡读书识字者,又乌可袖手安坐,不思一为之所也!”(曾国藩讨粤匪檄)这反映出A太平天国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冲击 B列强侵略给中国带来了严重危害C曾国藩兴办洋务以实现富国强兵 D农民起义动摇了儒学的统治地位1019221923年中国铁路工人的英勇斗争,一方面显示了工人阶级的组织力量和革命积极性;另一方面也证明了工人阶级如果没有强有力的同盟军,就无法战胜全副武装的反动派。为此,中国共产党A制定民主革命纲领 B促成实现国共合作 C领导创建人民军队 D大力开展土地革命111933年,国民政府在

6、与西方列强谈判以后,经立法院审议通过,正式公布了新的关税修订案,将之前最高50%的进口稅率提高到80%,实行5%到80%共14级的累进税率。这次税制改革A实现了中国经济的独立自主B抑制了列强对华的资本输出C促进了民族工业的较快发展 D推动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12右图为创作于1941年的漫画搁浅。该漫画A表达了取得抗战胜利的喜悦心情 B揭示了当时抗战形势发展的特点C反映了百团大战取得辉煌战果 D推动了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13下面是某次战役作战方针的电报(片段),据此推断这一战役本战役第一阶段的重心,是集中兵歼灭黄百韬兵团,完成中间突破,占领新安镇、运河车站、临沂等地。A为解放军渡江作战奠定

7、了基础 B结束了南京国民政府在大陆的统治C标志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胜利 D推动解放战争进入了战略反攻阶段14当某信息传到台湾屏东的一处农地时,十几个正在种菠萝的非“中央军”嫡系部队的老兵们,有的放下锄头,一头就栽到地上,抱头痛哭;有的干脆把工具扔了,用也许是他一生中发出的最高分贝高喊着“可以回家了”。这一“消息”最有可能是A告台湾同胞书的发表 B台湾允许居民赴大陆探亲C“九二共识”的达成 D两岸“三通”的最终实现15新中国成立之初,毛泽东提出“一边倒”的政策,坚定地站在“和平、民主、社会主义一边”;1955年5月,他又指出:“就是西方国家,只要他们愿意,我们也愿意同他们合作。我们愿意用和平的方法

8、来解决存在的问题。”这一变化缘于A两极格局的形成 B全方位、立体化的外交布局C意识形态的影响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55分。16(12分)中国基层社会治理历史悠久。改革开放以后,村民自治成为中国亿万农民的伟大创造。阅读材料:材料一 宋代一些地方实行乡约制度。其功能主要是扬善惩恶,制定规约进行道德教化,并建立民间组织和相关的赏罚制度,明清时期,宣讲“圣谕”成为乡约最重要的内容。当时,由地方官吏广泛推行乡约制度,设立乡约组织,每月召集百姓宣讲、教化。康熙九年颁布了乡约组织必须宣讲的上谕十六条,内容包含“重农桑以足衣食”“训子弟以禁非为”等。据杨开道中国乡约制度等

9、材料二 清末,时人认为“地方自治者,为今世界立国之基础于救亡之事,至为切要”。1909年,清政府颁布城镇乡地方自治章程,地方自治大致按行政区划分城镇和乡两级,设立议事会为议决机关,议员由选民互选充任。据张海鹏主编中国近代通史材料三 20世纪80年代后,村民自治迅速发展,到1997年底,全国共有91万个村民委员会的村干部由村民直接选举产生,大部分农村有90%以上的选民参加了选举。1998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村民委员会是我国农村基层社会的群众自治组织。据郭德宏等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专题史稿完成下列要求:(1) 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到明清时期乡约制度的变化,并分析乡约制

10、度的积极作用。(7分) (2) 据材料二,清政府颁布城镇乡地方自治章程的历史背景。(2分) (3) 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时期我国实行村民自治的意义。(3分) 17(10分)阅读材料:材料 近百年的中华民族根本只有一个问题,那就是:中国人能近代化吗?能赶上西洋人吗?能利用科学和机械吗?能废除我们家族和家乡观念而组织一个近代的民族国家吗?能的话我们民族的前途是光明的;不能的话,我们这个民族是没有前途的。因为在世界上,一切的国家能接受近代文化者必致富强,不能者必遭惨败,毫无例外。并且接受得愈早愈速就愈好。现在我们要研究我们的近代史。我们要注意帝国主义如何压迫我们。我们要仔细研究每一个时期内

11、的抵抗方案。我们尤其要分析每一个方案成败的程度和原因。我们如果能找出我国近代史的教训,我们对于抗战建国就更能有所贡献了。蒋廷黻中国近代史总论(1938年)完成下列要求:据材料信息,围绕“中国近代史的教训与抗战建国”自拟一个论题,并结合中国近代历史知识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论题明确,逻辑清晰,论证充分,史论结合,280字左右,10分) 18 (13分)近代民族主义思潮的兴起和传播对中国产生了深远影响。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梁启超旗帜鲜明地写道:“民族主义者,世界最光明正大公平之主义也,不使他族侵我之自由,我亦毋侵他族之自由。”1902年,他从西方民族主义学说中又接过来“民族的国家”的观念,

12、指出“能建造民族的国家声施烂然,苟反抗此大势者虽有殊才异能,卒归败衄(失败)。”同一年 ,他还令人注目地提出了“中华民族”的名称,指出“上古时代 ,我中华民族之有海权思想者”只有齐国。摘编自金冲及辛亥革命和近代中国民族主义材料二 盖民族主义,对于任何阶级,其意义皆不外免除帝国主义之侵略。其在实业界,苟无民族主义,则列强经济之压迫,致吾国生产永无发展之可能。其在劳动界,苟无民族主义,则依附帝国主义而生存之军阀及国内外之资本家,足以蚀其生命而有余。故民族解放之斗争,对于多数之民众,其目标皆不外反帝国主义而己。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1924年)材料三 日本军国主义者发动对华全面侵略,最致

13、命的错误是大大低估了中国民众内部深深蕴藏着的那种无穷无尽的力量,特别是当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关头时那种万众一心的民族凝聚力。日本侵略者眼中看到的只有武器而看不到人。他们只从两国军事力量的对比出发,以为只要给中国有力的“一击”,只需要几个月就可以使中国屈服。可是,他们的算盘完全打错了,结果大大出乎他们意料,深深地陷入中国全民族抗战的泥淖中无法自拔。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完成下列要求:(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梁启超民族主义的主要观点,分析其产生的历史背景。(6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孙中山民族主义思想的新内涵及其对中国革命进程的影响。(3分) (3)据材料三,指出日本侵略者“

14、算盘完全打错”的原因,举例说明中国的“民族凝聚力”在政治、军事上的主要表现。(4分) 19(10分)长期以来对戊戌政变的史料研究存在诸多争议。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袁之为人机诈反复,深知皇上无权,且大变将兴,皇上将不能自保。故虽受皇上不次拔擢之大恩,终不肯为皇上之用。且与贼臣之逆谋,卖主以自保,而大变遂成于其手矣。梁启超戊戌政变记材料二 我对戊戌政变此一事件有惑,且对当时的研究各说也不敢贸然认同,由此重新阅读有关档案(清朝军机处随手档早事档上谕档电报档洋务档收电交发档宫中电报电旨等档案),并以此检视先前各说,得出自己的结论。戊戌政变是一个过程,是由相关的诸多事件组成,慈禧太后与光绪帝的政治权力

15、关系经历了紧张、对立、决裂,最后发展到慈禧太后企图废帝。开懋勤殿,设议政官,即光绪帝企图重用康有为及其党人,引起了慈禧太后与光绪帝的政治对立。八月初四日慈禧太后突然回西苑,事起于御史杨崇伊的密折,而密折中最能打动慈禧太后之心的,是伊藤博文次日的觐见。戊戌政变虽未因袁世凯告密而发生,但袁世凯告密的消息到北京,大大加剧了政变的激烈程度。摘编自茅海建戊戌政变的时间、过程与原委完成下列要求:(1) 据材料一,概括梁启超认为戊戌变法失败的主要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戊戌变法失败的根本原因。(3分) (2) 据材料二,概括作者对戊戌政变的主要观点。(3分) (3) 以上两位作者对戊戌政变有不同的认识,你更

16、认同哪段材料的结论?请结合材料说明理由。(4分) 20(10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我一贯的经验使我确信,除了真理没有其他的神。非暴力植根于真理中,反之亦然。我信仰世上各种伟大宗教的基本真理。我还相信,如果我们能够阅读不同信仰的法典,并以这些宗教信徒的角度来理解经典,我们就会发现他们的根基都是一致的,每种宗教都能从其他宗教中获益。甘地圣雄箴言录材料二 (甘地学说)的浓重的宗教色彩和“坚持真理”的斗争方法,对广大的印度民众有极强的号召力和吸引力,因此对发动民众投身民族斗争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另外,再加上甘地本人高尚的人格、苦行僧式的生活方式、处处深入群众、身先士卒的模范行为,就更使广大下层群众

17、对他的学说和信仰深信不疑。甘地把他的非暴力原则看作是神圣不可动的,因此他宁愿停止不合作运动,也不允许群众破坏他的“非暴力”原则。朱明忠甘地的非暴力主义及其影响材料三 宗教分歧是当今世界一个爆炸性的、甚至是致命的因素对此的反应要么是退回我们自己的团体之中,将藩篱筑得更高;要么是将宗教因素撇在脑后。这两种策略都不能帮助我们处理宗教多样性问题。我们需要寻找某种互相尊重和与不同传统和文化背景的邻居真诚对话的基础,一个我们能够由此出发,共同努力面对困扰人类的深层伦理和精神问题的基础。 (美)朱迪丝博玲中国文化朝觐:宗教多样性探索完成下列要求:(1)据材料一,概括甘地的主要思想。(3分) (2)据材料二并

18、结合所学知识,举两例说明甘地思想在印度民族解放运动的实践,简要评价甘地思想对民众斗争的影响。(5分)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甘地思想对我们今天处理文化多样性问题的启示。(2分) 20202021学年度高三年级第一学期教学质量调研(一)历 史 试 题 答 案一、 单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计45分。题号123456789101112131415答案DCDACBADABABABD二、材料解析题:共5小题,计55分。16.(12分)(1)变化:宋以道德教化为主,明清增加了宣讲“圣谕”的内容;(2分)乡约组织从民间自发建立到由地方官吏推动设立。(2分)积极作用:有利于维护社会秩序,加强基层社

19、会治理;(1分)有利于发展生产;(1分)促进了儒家文化和传统道德的传播。(1分)(2)历史背景:民族危机加深;西方民主思想传播。(2分)(3)意义:有利于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发展;调动了基层民众参与社会主义建设的积极性;是我国基层治理的制度创新。(3分)17.(10分)论题:中国近代史的教训为抗战建国提供了借鉴和启示。(2分)阐述:(政治教训)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导致鸦片战争等反侵略战争的失败。因此要建立政治清明的近代民主政府,如建立国共民主合作的联合政府。(2分,教训和启示各1分)(经济教训)自然经济逐渐瓦解但仍占据主导地位,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受到阻碍,社会经济落后。因此,要大力发展近代经济,如大力

20、发展民族工业。(2分,教训和启示各1分)(思想教训)各阶级开展了一系列反侵略救亡运动,但大都缺乏科学理论的指导,导致反侵略战争的失败。如农民阶级太平天国运动、资产阶级的辛亥革命等。因此,近代中国革命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如需要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的指导。(2分,教训和启示各1分)(社会基础的教训)政府没有充分组织民众抗击外来侵略,如两次鸦片战争、甲午战争等,都是单纯政府军队抗击外来侵略而失败。因此,需要组织全民族抗击外来侵略,如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2分,教训和启示各1分)小结:抗战时期近代史研究总结中国近代史的教训,对为国家民族解困找寻找出路具有重要意义。18.(

21、13分)观点:提出民族主义就是反对侵略;强调建立民族国家是时代发展的趋势;提出“中华民族”的概念。(3分)原因: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民主资本主义发展;西方民族主义学说的影响。(3分)(2)新内涵:对外反帝(1分),对内各民族平等。(1分)影响:推动国民大革命的开展(1分)。(3) 原因:日本低估了中国的民族凝聚力;中国进行全民族抗战(2分)表现:政治上,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1分);军事上,正面战场大规模会战和敌后战场相配合。(1分)(答具体会战、百团大战、少数民族武装等可酌情给分)19.(10分)(1)主要原因:袁世凯告密。(1分)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资产阶级力量弱小。(2分) (

22、2)观点:戊戌政变是一个过程,导致其爆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杨崇伊的密折和伊藤博文的觐见引发了慈禧太后的行动;袁世凯告密加剧政变的演变过程,而不是引发政变的主要原因。(3分)(3)两段材料的观点只能选其一。认同材料一结论且理由正确得2分(核心素养水平1、2);认同材料二结论且能答全所有3点理由得4分,如不能答全则每点理由得1分(核心素养水平3、4)。认同材料一的结论;(1分,没有理由或理由完全错误不得分)理由:材料一是政变当事人梁启超的描述,属于一手材料,所以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1分)认同材料二的结论;(1分,没有理由或理由完全错误不得分)理由:材料二是历史学者综合各种档案等原始材料得出的结论;立场和观点相对客观,具有较高的史学价值;材料一虽然是一手史料,但受当事人立场的影响,其观点可能有失偏颇。(每点1分,共3分)20.(10分)(1)思想:崇尚真理;实行非暴力;宗教宽容。(3分)(2)实践:食盐进军、绝食、文明不服从运动等。(3分)影响:推动了民众投身民族解放斗争;也限制了民族斗争的发展,将民众斗争局限在非暴力范围内。(2分)(3)不回避宗教分歧;摒弃暴力冲突;真诚和平对话;寻找共识;宽容彼此(任答其中两点,2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