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云南省昆明市官渡区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试卷副标题考试范围:xxx;考试时间:100分钟;命题人:xxx题号一二总分得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第I卷(选择题)请点击修改第I卷的文字说明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明代汪湛海将昆明设计为龟形,开六门。其南门为“龟头”,朝南远望滇池,北门为“龟尾”;大、小东门,大、小西门为四支“龟足”。读“1382年(明代)昆明城筒图”,完成下面小题。1图中缺少的地图基本要素是( )A图例B注记C比例尺D经纬网2关于图中的叙述,最不可信的是( )A“龟头”南门在滇池以北B圆通山的地形复杂,是
2、理想的藏兵窟C大东门至南门的最近路线必经文林街D翠湖周围环境优美,多为官高势大的人居住3关于昆明城现今所在省份的描述,正确的是( )A作物熟制多为一年二至三熟B北极圈穿过,寒带面积较广C植被类型以温带落叶阔叶林为主D气温年较差大,降水集中在冬季【答案】1C2C3A【分析】1地图的基本要素是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该图中有方向和图例、注记,没有比例尺。图中,六门如北门、小东门、大东门、南门、小西门、大西门可以表示方向;图中左侧一栏,符号说明为图例,主图中的文字为注记,根据它可以知道图中表示的地理事物的名称。A、B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经纬网是判断方向的方法之一,不是地图基本要素,D不符合题意
3、。故选C。2题中文字材料,其南门为“龟头”,朝南远望滇池,所以“龟头”南门在滇池以北,A不符合题意;由圆通山等高线分布可知,此山地形复杂,是理想的藏兵窟,B不符合题意;大东门至南门的最近路线必经护国门,文林街位于图中的西北,不是最近路线,不可信,C符合题意;翠湖水光潋滟,绿树成荫,楼现波心,环境优美,是昆明城内的一颗绿宝石,享有城中之玉的美称,翠湖被称作是昆明的会客厅,居住过相当多的官高势大的名人,D不符合题意。故选C。3昆明城在云南省,该省位于亚热带和热带,作物熟制多为一年二至三熟,A正确;北回归线穿过云南省的南部,此处亚热带和热带,没被北极圈穿过,B错误;植被类型以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主,C
4、错误;气候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气温年较差小,降水集中在夏季,D错误。故选A。【点睛】地图的三要素是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地图上表示各种地理事物的符号就是图例,用来说明山脉、河流、国家等名称的文字以及表示山高水深的数字就是注记,比例尺表示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2021年10月1115日,昆明举行了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0P15)的第一阶段会议,会议采用线上和线下的方式同时进行。读图1“地球公转示意图”、图2“昆明市2021年10月1115日天气预报图”,完成下面小题。4会议期间,地球运动的位置在图1中( )A之间B之间C之间D之间5据图2,当时会议主办方给参会人
5、员的温馨提示可能是( )A有降雨天气,请带好雨具B晴朗天气较多,请做好防晒C有暴风天气,请减少外出D气温低于0,请注意保暖6地球公转至图1中位置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昆明正值夏季B太阳直射23.5SC悉尼昼长夜短D北极有极夜现象【答案】4D5A6A【分析】4会议期间(10月1115日),地球运动的位置在图1中的之间,即北半球的秋分日(9月23日前后)与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位置之间。故选D。5由图2可知,5天会议期间,11日、14日和15日三天为降雨天气,降雨天较多,晴朗天气较少,请带好雨具,A正确,B错误。11日、13日、14日和15日为南风一级,12日为东南风一级,没有暴风天气,
6、C错误。五天最低温都在10以上,没有低于0,D错误。故选A。6地球公转至图1中位置时,为北半球的夏至日,昆明在北半球正值夏季,A正确。此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即23.5N,B错误。悉尼位于南半球,此时南半球为冬季,昼短夜长,C错误。此时,北半球各地昼长达一年中最大值,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有极昼现象,D错误。故选A。【点睛】地球的公转方向是自西向东的,当太阳光直射在南回归线上时,这一天称为冬至日,为12月22日前后,北半球昼短夜长,北极圈以内地区有极夜现象;当太阳光直射在北回归线上时,这一天称为夏至日,为6月22日前后,北半球昼长夜短,北极圈以内地区有极昼现象;当太阳光第一次直射在赤道上时,这一天称
7、为春分日,为3月21日前后,全球昼夜平分;第二次直射在赤道上时为秋分日, 为9月23日前后,全球昼夜平分。莱茵河是欧洲第三大河,流域内主要是气候类型,分布有大面积的葡萄园和森林。读“欧洲局部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7对图示区域的描述,正确的是( )A地势北高南低B山峰的海拔是4810米C南部濒临北海D主要是温带大陆性气候8对莱茵河的描述,正确的是( )A没有支流汇入B结冰期长C水位季节变化大D含沙量小【答案】7B8D【分析】7读图中河流流向可知,河流自南向北流,说明地势南高北低,故A不正确。山峰的海拔是4810米,B正确;南部临地中海,故C不正确;主要是温带海洋性气候。故D不正确。根据题意选B
8、。8读图可知,莱茵河有支流,冬季气温在0以上,没有结冰期,终年受西风影响,降水季节变化小,所以河流水位季节变化小,该地区森林资源丰富,所以河流含沙量小。故ABC不正确,D正确。根据题意选D。【点睛】欧洲西部位于欧洲西半部,是世界上发达国家集中的地区,这地形以平原为主,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广,是畜牧业发达的地区。读下表“中国第六、七次人口普查数据表(不含港、澳、台)”,完成下面小题。人口总数民族构成城乡人口比例年龄构成汉族少数民族城乡0-14岁1559岁60岁及以上第六次人口普查(2010年)13.39亿人91.51%8.49%49.68%50.32%16.60%70.14%13.26%第七次人口
9、普查(2020年)14.1亿人91.11%8.89%63.89%36.11%17.95%63.35%18.70%9对中国20102020年间人口普查数据的分析,正确的是( )A人均资源的占有量增多B城乡之间已经不存在任何差异C少数民族人口总量增加D财政中养老福利支出占比减少10针对表中呈现的人口问题,不能采取的措施是( )A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开发新能源B各个地区不再实行计划生育政策C加强义务教育阶段基础设施建设D鼓励人才回流乡村,助力乡村振兴11中国的民族特点是( )A由单一民族构成B汉族集中分布在西南C各民族交错杂居D贵州省民族种类最多12中国人口数量最多的少数民族是( )ABCD【答案】9
10、C10B11C12B【分析】9读表中中国20102020年间人口普查数据可知,我国人口总数增加,人均资源的占有量应该减少,A错误;城镇人口由49.68%增加到63.89%,增加很快,说明城乡之间的差异还是存在的,B错误;少数民族人口占比由8.49%增加到8.89%,人口总量增加,C正确;60岁以上人口由13.26%增加到18.70%,大幅增加,说明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已很明显,财政中养老福利支出占比增加,D错误,故选C。10我国人口总数已达14.1亿,人均资源占有量不足,应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开发新能源,A正确;我国应继续坚持计划生育政策,但需要做完善与调整,B错误;014岁人口数量增加,应加强义
11、务教育阶段基础设施建设,C正确;城镇人口增加太快,加剧了城乡发展的不均衡,应鼓励人才回流乡村,助力乡村振兴,D正确,故选B。11我国共有56个民族,民族分布特点为大散居、小聚居,相互交错居住,汉族地区有少数民族居住,少数民族地区也有汉族居住;汉族分布最广,主要集中在东部和中部,少数民族则主要分布在西北、西南、东北部地区,云南省民族种类最多,故选C。12我国人口最多的民族是汉族,我国少数民族中人口数最多的民族为壮族。读图可知,B图表示的是壮族,故选B。【点睛】人口基数大,人口素质偏低,是我国人口现状的基本特点。我国人口状况还呈现出增速趋缓、出生率低、老龄化加剧、男女性别失衡、城乡分布不均衡、“独
12、生子女”社会问题凸显等一系列新的特点。读图1“中国沿36N地形剖面图”、图2“中国各地形所占比例图”,完成下面小题。13对36N所经过的地形区,说法正确的是( )A华北平原濒临黄海B昆仑山脉整体呈南北走向C黄土高原冰川广布D太行山脉是一座弧形山脉14关于36N穿过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都会受到东南季风的影响B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C可在竹楼里看到野生大象D可在青藏高原观赏喀斯特地貌15据材料分析,可知( )A盆地仅分布于第一级阶梯B华北平原坡陡谷深C第三级阶梯以高原为主D中国丘陵占比最小1636N穿过中国广大山区,下列关于山区对人类活动的影响,错误的是( )A地形崎岖,基础设施建设难
13、度较大B生态脆弱,容易发生泥石流等灾害C地形复杂,不利于农业的多种经营D风光秀美,是人们向往的休闲胜地【答案】13A14B15D16C【分析】13读图可知,华北平原东部临黄海,故A正确;昆仑山整体上是东西走向,故B不正确;黄土高原海拔1000-2000米,没有冰川广布,冰川广布的是青藏高原,故C不正确;太行山是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故D不正确。根据题意选A。14读图可知,青藏高原地势高,且距离东南季风发源地太平洋较远,难以东南季风的影响,故A不正确;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故B正确;竹楼和大象的分布区在我国西双版纳,该地形剖面图不经过该地区,故C不正确;喀斯特地貌主要分布在我国云贵高原
14、,不在青藏高原。故D不正确。根据题意选B。15读图分析可知,盆地主要分布在我国第二级阶梯,故A不正确;华北平原,地势平坦,故B不正确;第三级阶梯以平原、丘陵为主,丘陵所占的比重最小,故C不正确,D正确。根据题意选D。 16分析理解可知,山区地形崎岖,基础设施建设难度大,山区生态脆弱,容易发生泥石流等灾害,山区风光秀美,是人们向往的休闲胜地。山区地形复杂,资源丰富,有利于农业的多种经营,C不正确,ABD正确。根据题意选C。【点睛】我国的地势特点是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我国的地形特点是地形类型多样,山区面积广大。白鹤滩水电站地处长江上游,以发电为主,兼有防洪、拦沙、改善下游航运条件和发展库区通航
15、等综合效益,水电站预计2022年完工。读“中国局部区域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17对图示区域的描述,正确的是( )Aa水电站地处长江与汉江交汇处Ba是中国最大的水电站一小浪底C甲山脉是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D甲山脉是长江水系与黄河水系的分界线18结合图文资料可知,白鹤滩水电站( )A地处长江的中游B是“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起点C仅有发电的功能D地处云南省和四川省的交界处19电力输送的终点多为中国经济发达的地区,为促进区域间的协调发展,终点地区可以给送电地区带来( )A矿产资源B土地资源C资金和技术D廉价劳动力【答案】17D18D19C【分析】17读图可知,图中a水电站是我国的三峡水利枢纽,位于
16、长江上游,汉江在中游,故A不正确;a是三峡水电站,是我国最大的水电站,故B不正确;甲山脉是秦岭,是我国南北方地理分界线,是湿润地区与半湿润地区分界线,是长江水系与黄河水系的分界线,不是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线,故C不正确,D正确。根据题意选D。18读图可知,白鹤滩水电站地处长江上游地区,地处云南省和四川省的交界处,具有发电、灌溉、养殖等功能,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起点是江苏扬州的江都三江口。故ABC不正确,D正确。根据题意选D。19理解分析可知,我国东部地区经济发达,技术先进,但矿产资源、水能资源短缺,西部地区资源丰富,但资金、技术不足,所以促进区域间的协调发展,终点地区可以给送电地区带来资金、技
17、术等优势。故根据题意选C。【点睛】我国长江流经我国中西部地区和东部地区,长江上游水能资源和矿产资源丰富,中下游地区缺乏能源和矿产,中西部地区经济落后,东部地区经济发达,所以长江流域可以实现东西部地区协调发展,优势互补。2020年10月,中国天气网发布了“秋裤预警地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0从“秋裤预警地图”中可以看出,中国气温在空间分布上的规律是( )A东南沿海与东北地区的温差很小B南方的气温普遍高于北方的气温C青藏地区是年平均气温最高的区域D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居民均穿秋裤21昆明还在“不知秋裤为何物”时,哈尔滨已“裹紧秋裤”,产生该现象的主要因素是( )A纬度因素B海陆因素C地形因素D人类
18、活动22关于“秋裤预警地图”与中国温度带分布间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是( )A秋裤分界线以南大部分是热带和亚热带地区B秋裤分界线以北的所有地区均是高原气候区C寒温带大部分地区属“不知秋裤为何物”阶段D暖温带的所有地区全都处于“寒风将至”阶段【答案】20B21A22A【分析】20读图可知,10月份,东南沿海地区不穿秋裤,我国越往北气温越低,穿秋裤越早,越往南气温越高,我国南北温差大,南方的气温普遍高于北方的气温;青藏高原由于地势高,气温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也有一小部分地区没穿秋裤。故B正确,ACD不正确。故选B。21读图可知,哈尔滨位于黑龙江省,是我国纬度最高的省区,云南省、广东省等位于南方地区,纬
19、度低,气温高,所以影响两地区产生该现象的主要因素是纬度位置。与海陆因素和地形关系不大,故选A。22读图可知,秋裤分界线以南大部分是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故A正确;秋裤分界线以北的地区有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故B不正确;热带带大部分地区属“不知秋裤为何物”阶段,故C不正确;暖温带的新疆一部分和华北平原一小部分还处在没穿秋裤的阶段。故D不正确。根据题意选A。【点睛】我国冬季气温分布特点是南北温差大,主要是受纬度位置的影响,再加上北方地区距离冬季风的发源地较近,受冬季风的影响较大。夏季我国处青藏高原外,南北普遍高温。小唐从2021年4月29日起,坐车从上海奉贤出发,途经江苏省淮安、山东省济南、河
20、北省保定等地,于5月4日抵达了北京路庄。旅途几乎全程依靠乘坐公交车完成。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3对途经地区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上海人口密集需水量大,常发春旱B上海至北京,年降水量呈减少趋势C土壤由水稻土变为更加肥沃的黑土D土地利用类型由草地逐渐变为林地24对甲、乙工业基地的描述,正确的是( )A甲基地以重工业为主,矿产资源丰富B甲基地是北方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C乙基地临港澳,合作模式是“前店后厂”D乙基地有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中关村”25若小唐选择坐火车,可以从上海直达北京的铁路线是( )A京广线B京哈线C京包线D京沪线【答案】23B24D25D【分析】23上海人口密集,经济发达需水量大,上海
21、地处湿润地区,水资源丰富,不存在春旱,A错误;我国的水资源总体上南多北少,东多西少,上海至北京,从南到北年降水量逐渐减少,B正确;上海地处鱼米之乡,常年种植水稻,形成肥沃的水稻土,北京地处华北地区,是黄土地,C错误;上海地处长江三角洲,耕地类型是水田,北京地处华北平原,耕地类型是旱地,D错误。故选B。24由图可知,乙基地是京津唐工业基地,是我国北方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由高新技术产业区“中关村”,B错误,D正确;甲基地是沪宁杭工业基地,是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以重工业为主,矿产资源丰富是对辽中南工业基地的描述,A错误;临港澳,合作模式是“前店后厂”这是描述的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C错误。故选
22、D。25京广线是北京到广州,京哈线是北京到哈尔滨,京包线是北京到包头,京沪线是北京到上海,D符合题意。故选D。【点睛】我国的四大工业基地的名称及特点是:沪宁杭是全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京津唐是北方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辽中南以重工业为主的工业基地;珠江三角洲是以轻I业为主的工业基地,我国四大工业基地都分布在沿海地区。2021年9月,台风“灿都”所带来的强风雨天气持续影响了中国上海、浙江等地。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6对台风“灿都”的分析,正确的是( )A导致上海、浙江的河流结冰B形成于中国东部太平洋C被影响区域的降水大幅减少D发生于中国的冬、春季27以下关于台风的说法,正确的是( )A台风灾害不
23、会损害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B台风天气属于地质灾害,无法提前进行预测C台风来临前,在玻璃窗上用胶布贴“米”字D台风来临时,如果在户外应跑到大树下躲避【答案】26B27C【分析】26台风是形成于中国东部太平洋,是一种热带气旋,常常带来狂风暴雨,不会导致河流结冰,加上上海、浙江的河流本身终年不结冰,故A错误、B正确。被影响的区域内降水大幅度增加,甚至引发洪涝灾害,故C错误。常常发生于中国的夏、秋季,故D错误。故选B。27台风是一种破坏性大的气象灾害,会损害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故A错误。台风是一种气象灾害,可以提前进行预测,能预测其运动的路径及速度等,故B错误。台风来临前,在玻璃窗上用胶布贴“米”字可以
24、加固玻璃,减少损害,故C正确。台风来临时,应该呆在室内,不应该到户外,尤其不能呆在大树下或其他高大建筑物、广告牌下面,故D错误。故选C。【点睛】自然灾害包括地质灾害和气象灾害,气象灾害又包括台风、干旱、洪涝、寒潮、沙尘暴等;台风形成于太平洋热带海面,常常带来狂风暴雨等、破坏性大。徽派建筑是江南建筑的典型代表之一,主要分布于安徽、江西及浙江等地。徽派建筑一般随坡就势而建,外墙高大密实,多采用白墙灰瓦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8据图文材料分析,当地( )A多风沙天气,建筑外墙高大密实B降水稀少,建筑大多以平顶为主C以丘陵为主,建筑多随坡就势而建D气候寒冷,白墙可大量吸收太阳辐射29对该区域农业生产的描述
25、,正确的是( )A牦牛是当地特色优良畜种B可大面积栽种椰子林C水源限制了该区农业发展D主要油料作物是油菜30对徽派建筑的保护与开发,正确的是( )A建筑陈旧,缺乏现代气息,应该拆除B为避免遭到破坏,全部封闭禁止参观C可以进行不破坏原有风貌的合理改造D是旧社会的遗留建筑,没有艺术价值【答案】28C29D30C【分析】28由图文可知,当地位于我国南方地区,降水丰富,大多以尖顶为主;气候湿润,没有风沙天气,A、B错误;当地位于亚热带,气候温暖湿润,白墙可以反射太阳辐射,D错误。排除ABD,我国南方地区以丘陵为主,建筑多随坡就势而建,C正确。故选C。29当地地处南方地区,牦牛是青藏地区的特色优良畜种,
26、A错误;当地主要位于亚热带地区,椰子是热带的作物,B错误;当地地处湿润地区,水资源丰富,是农业发展的有利条件,C错误;当地的油料作物是油菜,D正确。故选D。30对于任何一个传统聚落我们的做法是:进行既符合现代居住要求,又不破坏原有风貌的合理改造,C正确;徽派建筑具有艺术价值,不能拆除、全部封闭禁止参观,ABD的做法都是错误的;故选C。【点睛】传统聚落记录了当时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民俗等信息,典型聚落完整地加以保护,具有民族特色的传统民居,我们应该大力保护,,有限度的开发,对保存历史文明的遗存、保护人类多民族“文化生态”的平衡、保持地域特色、保护地方乡土文化,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第II卷(非选
27、择题)请点击修改第II卷的文字说明评卷人得分二、解答题312021年11月6日,央视联合电商直播带货,售空12万罐阿富汗手剥松子。自2018年起,中国和阿富汗设立了“松子空中走廊”,确保阿富汗的松子能顺利远赴中国进行销售。读图1“阿富汗示意图”、图2“阿富汗某宗教场所”,完成下列问题。(1)松树主要分布在阿富汗_部,中国与阿富汗的合作体现了_(填“南南合作”或“南北对话”);读材料可知,松子运送至中国选择的交通运输方式是_。(2)图1中制糖厂的原料最有可能是_(填农作物名称);洛拉河是_(填“内流”或“外流”)河。(3)图2的宗教场所是_教的代表性建筑。【答案】(1) 东北部;东部;东南部南南
28、合作航空运输;空运(2) 甜菜内流(3)伊斯兰【分析】本大题以阿富汗图和阿富汗某宗教建筑图为素材,设置三道小题。涉及阿富汗松树的分布、农业、河流和宗教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和从图中提取信息的能力。(1)由图1中所示,松树主要分布在阿富汗的东部、东北部和东南部;中国和阿富汗都为发展中国家,它们之间的合作体现了国际经济合作中的“南南合作”;中国和阿富汗设立了“松子空中走廊”,确保阿富汗的松子能顺利远赴中国进行销售,“空中走廊”指的是航空运输。(2)图1 中的制糖厂附近有甜菜,故其原料最有可能是甜菜;由图1中洛拉河最终没有注入海洋,而且河流出现断流现象,此河是内流河。(3)图2中的
29、建筑是清真寺是伊斯兰教的代表性建筑。【点睛】322021年1月,小徐在山东滨州拍摄到黄河凌汛安全过境的画面。凌汛冰块小约几十平方厘米,大到数十平方米,场面十分壮观。读“黄河流域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1)黄河发源于_山,其中下游的分界是桃花峪,在图中的序号是_。(2)结合材料可知,此次凌汛应发生在黄河_(填“上”“中”或“下”)游河段;当地人可利用_的方法排除凌汛险情。(3)黄河中游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是_,导致该问题产生的自然原因有_。【答案】(1) 巴颜喀拉(2) 下爆破冰坝(轰炸冰坝、炸冰坝)(3) 水土流失(黄土)土质疏松;夏季降水集中,且多暴雨;坡度大;植被稀疏等【分析】本大题以黄河
30、流域示意图为材料,涉及黄河的概况、黄河的治理等知识点,主要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和思维能力。(1)读图可知,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上的巴颜喀拉山,是我国第二长河,自西向东注入渤海。上中游的分界点是图中内蒙古的河口,中下游的分界点是河南的桃花峪。(2)读图可知,山东省发生凌汛,位于黄河下游河段,凌汛是冰块阻塞河道的现象,所以常用的方法是爆破炸冰,疏通河道。(3)读图可知,黄河的中游流经黄土高原,黄土高原由于土质疏松、植被稀少、降水集中多暴雨等原因,成为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一遇暴雨,大量泥沙进入黄河,使黄河成为含沙量最大的河流。【点睛】332021年7月以来,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持续下降,中国气象
31、局预测当年10月进入拉尼娜状态。读图1“拉尼娜现象示意图”、图2“拉尼娜影响预测图”,完成下列问题。(1)读图1,拉尼娜现象是指当赤道附近_风加强时,大量暖海水被吹送到赤道西太平洋地区,导致a地降水_(填“增加”或“减少”);而赤道东太平洋地区大量冷海水上泛,使得b地比a地海水温度明显偏_(填“低”或“高”)。(2)读图2,受拉尼娜影响,中国冬季冷空气活动较频繁,势力增强,易导致_灾害增多;北方_(填“甲”“乙”“丙”或“丁”)地区来年夏季降水增多。(3)以下不属于拉尼娜现象对生产、生活带来的影响是_(填选项)。A加剧甲地区冬季供暖紧张B乙地区优化地下排水系统,清淤排堵C丙地区干旱导致农业减产
32、D丁地区可以观赏“千里冰封”的美景【答案】(1) 东增加低(2) 寒潮(低温冻害、霜冻、雪灾)乙(3)D【分析】本大题以“拉尼娜现象示意图”、“拉尼娜影响预测图”为材料,涉及我国常见的自然灾害及成因、影响等知识点,主要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1)读图1分析,根据海水运动方向和海平面的大气运动方向可知,赤道附近东风加强时,大量暖海水被吹送到赤道西太平洋地区,暖海水有增温增湿的作用,导致a地降水增加;而赤道东太平洋地区大量冷海水上泛,使得b地比a地海水温度明显偏低。(2)读图2可知中国冬季冬季风加强,使冷空气活动频繁,势力强,容易造成寒潮灾害的次数增多,造成低温冻害、霜冻雪灾
33、的次数增多,使我国乙地区(北方地区)的降雨增多,甲和丙地区降水偏少。(3)读图分析可知,甲地区距离冬季风发源地近,冬季更加寒冷,故A正确;乙地区降水偏多,故B正确;丙地区降水偏少,所以农业减产,故C正确;丁地区纬度低,气温高,冬季不结冰,故D不正确。根据题意选D。【点睛】34鲎(hou)是一种海洋生物。它的血液可以制成“鲎试剂”,可以对疫苗以及注射用的抗生素和生理盐水等进行细菌检测。读图1某地立体农业模式图”、图2“鲎局部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1)读图1可知,a地的聚落类型是_,b地最适宜发展的农业部门是_;该立体农业模式最有可能出现在图2中的_(填数字序号)省,该省的简称是_。(2)如图
34、2所示,鲎主要分布在台湾海峡、_海域附近;图中有甲_(填名称)工业基地,也有中国领土的最南端_。(3)鲎试剂的研发关键在于_(填选项)。A高校、科研院所B便利的交通C风景优美的环境D丰富的矿产【答案】(1) 乡村(农村、林场、渔村)渔业琼(2) 南(琼州海峡、北部湾)珠江三角洲(珠三角)曾母暗沙(3)A【分析】本大题以某地立体农业模式图”、“鲎局部分布图”为材料,涉及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和我国的海洋国土、我国的疆域四至点等知识点,主要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和思维能力。(1)读图1可知,该地区从事的是林业和渔业、畜牧业等生产方式,所以是乡村聚落;b是河流,所以最适宜发展渔业;图1中反映该地区的农作物
35、有马占相思树、橡胶、麻竹等热带经济作物。图2各地中,只有海南省位于热带,所以这种模式最有可能分布在海南省,海南省的简称是琼。(2)读图2可知,鲎主要分布在台湾海峡、南海域附近;图中甲是我国的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位于广东省南;中国领土的最南端在南海南沙群岛的曾母暗沙。(3)产品的研发需要的技术和人才,高校和科研院所是科学技术和人才集中的地方,与风景、矿产和交通的关系不大。故根据题意选A。【点睛】35湖南省地处长江中下游地区,因盛产木芙蓉而被誉为“芙蓉国”,木芙蓉喜温暖、湿润环境,不耐寒。湖南省制造业发达,比亚迪、北京汽车、大众汽车等车企都在湖南设厂。除此之外,湖南省境内既有张家界等世界自然遗产,
36、又有岳麓书院、凤凰古城等底蕴深厚的人文景观。读“湖南省地形图”,完成下列问题。(1)湖南省因地处_湖以南而得名;其北部地势_,该地势特征_(填“有利”或“不利”)于冬季风南下,因此,木芙蓉在冬季会大面积减产。(2)结合材料可知,湖南省是中国_(粮食作物)的主要种植区之一,其耕地类型是_。(3)读图分析,车企在湖南设厂的原因是_,由于有多样的自然风景和人文特色,湖南省还可以发展_业。【答案】(1) 洞庭低平有利(2) 水稻水田(3) 矿产丰富;水运便利;交通便利旅游业、服务业等第三产业【分析】本大题以湖南省地形图为材料,涉及湖南省的地形、农业、服务业等知识点,主要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和区域认知
37、。(1)读图可知,湖南省北部是我国著名的淡水湖洞庭湖,所以湖南省因位于洞庭湖以南而得名。湖南省的湘江自南向北流,说明湖南省地势大致是南高北低,冬季风从北部吹来,所以有利于冬季风南下,木芙蓉喜温暖、湿润环境,不耐寒,会造成木芙蓉的减产。(2)湖南省位于我国南方地区,耕地类型以水田为主,所以是我国粮食作物水稻的主要产区。(3)读图分析可知,湖南省境内矿产资源丰富,如铁矿、煤矿、铁路和水运都很便利,为汽车工业的发展提供有利条件。湖南省境内既有张家界等世界自然遗产,又有岳麓书院、凤凰古城等底蕴深厚的人文景观,所以湖南省有发展旅游业、服务业等第三产业的优势条件。【点睛】36“闯关东”和“走西口”是中国历
38、史上的两次人口大迁移。读“中国两次人口迁移部分路径图”,结合所给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闯关东”是指19世纪,中原地区的人口增长到饱和状态,山东、直隶(今河北)两省的人地矛盾尖锐,恰逢黄河下游连年遭灾,江浙地区已经没有多余的土地;而当时东北地区地广人稀,于是大批灾民涌入东北,时人称之为“闯关东”。这意味着中原的农耕文化已经大规模地向东北游牧文化发展。材料二“走西口”是指在明清时代,因地狭人稠加上天灾频临,不少人背井离乡;而长城之外地广人稀,当地人出于各种需要,主动招募内地人垦种,恰逢清朝政府逐渐放宽移民政策,鼓励放垦蒙地,因此大批山西、陕西等地民众前往长城以外的内蒙古草原垦荒、经商。“走西
39、口”打通了中原腹地与蒙古草原的经济和文化通道,带动了长城内外的繁荣和发展。(1)“闯关东”是指山东、直隶两省的人口迁入_(地形区)的过程;相比江浙地区,迁入地人口密度_,灾民迁至此地后可开发的土地较多。(2)阅读资料分析,造成山东省居民“闯关东”的气象灾害可能是_。(3)读图可知,“走西口”是指中国山西、陕西等地的居民向_(四大地理区域)地区迁移,或途经该区域进入今a_国的人口迁移过程;在迁移过程中,居民跨越了中国种植业与畜牧业的分界线,该线也是中国_mm年等降水量线。(4)下列对两次人口迁移的理解,不正确的是_(填选项)。A“闯关东”为东北带来了劳动力,为其工农业的发展奠定基础B“走西口”加
40、强了长城内外人民经济、文化交流,促进民族融合C自然环境对人口规模、迁移有深刻的影响D国家政策不会对人口的迁移产生导向作用【答案】(1) 东北平原小(2)水灾、旱灾(3) 西北蒙古400(4)D【分析】本题以我国历史上两次人口大迁移为材料,考查东北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山东省的自然灾害、我国种植区与畜牧区的分界线及人口迁移的有关知识,考查学生对人口迁移及影响因素的理解与掌握程度。(1)“闯关东”是指山东、直隶两省的人口主要迁入我国最大的平原东北平原的过程,相比江浙地区,迁入地由于纬度高、气温低,人口密度小,是一个地广人稀的地方,迁入后可开发的耕地多。(2)由材料可知,造成山东居民“闯关东”的气象灾
41、害是干旱和洪涝,山东省属于温带季风气候,降水集中在夏季,且位于黄河下游,受降水不稳定的影响,经常遭受旱涝灾害。(3)“走西口”是指中国山西、陕西等地的居民向西北地区迁移,或途经该区域进入a表示的蒙古境内的人口迁移过程;在迁移过程中,居民跨越了中国种植业和畜牧业的分界线,也就是我国400毫米等降水量线,该线以东年降水量大于400毫米,是种植区,以西年降水量小于400毫米,是畜牧区。(4)“闯关东”为东北带来了劳动力,为其工农业的发展奠定基础,故A正确,不合题意。 “走西口”加强了长城内外人民经济、文化交流,促进民族融合,故B正确,不合题意。自然环境对人口规模、迁移有深刻的影响,故C正确,不合题意。国家政策也会对人口的迁移产生导向作用,如政府的鼓励政策或是开发某个地区都有导向作用,故D错误,符合题意。故选D。【点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