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5课国共的十年对峙课标要求1.概述国共十年对峙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史实。2.认识其伟大历史意义。一、南昌起义1背景中共从_失败的惨痛教训里,认识到掌握_的重要性,决定将当时掌握的武装力量集中在_附近,以便发动起义。2过程(1)时间:_年8月1日。(2)领导人:_、贺龙等。(3)结果:占领_,起义_。南下受挫:一部分在朱德、_的带领下,转战_,坚持斗争;另一部分,进入_与当地农民军会合。3影响(1)打响了武装反抗_反动派的第一枪。(2)标志着_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_和_的开始。思考1从国民大革命的失败中,中共得到了哪些经验教训?二、土地革命1背景(1)“八七”会议:时间:_
2、年8月7日。内容:清算了_的右倾错误,确定开展_和武装反抗_的总方针,决定_时节发动武装起义。意义:给处于_紊乱、_涣散中的中共指明了前进的方向。(2)秋收起义:时间:1927年9月。领导:_。概况:进攻_受挫,改向敌人防守薄弱的_进军。结果:10月创建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_。2土地革命(1)范围:在_。(2)内容:打土豪,_,废除封建剥削,开展_。3根据地建设(1)指导思想:毛泽东的“_”思想,即武装斗争、_和根据地建设。(2)表现:经济建设:_领导革命根据地军民进行经济建设,发展生产,粉碎了_的经济封锁,巩固了红色政权。到_年夏天,全国建立起十几块农村革命根据地,革命武装力量达到十万人
3、。武装斗争:_、_领导红军粉碎三次大规模的“围剿”,使根据地得到巩固和发展。政权建设:1931年11月,_中央政府成立,选举_为临时中央政府主席,_为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定都江西_。思考2中国革命必须走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革命胜利的道路,即工农武装割据道路的原因是什么?三、红军长征1原因(1)军事上:第_次反“围剿”的失利。(2)政治上:李德、博古等指挥上的“左”倾冒险主义错误。2过程(1)开始:1934年10月,中央机关和红军从江西瑞金出发,开始长征。(2)初期:损失过半,处于危险之中。(3)转折_会议:时间:_年1月。内容:纠正_等人的“左”倾军事路线错误,肯定_的正确军事主张;
4、选举_为政治局常委,取消博古、李德的军事指挥权。意义:遵义会议结束了_在中央的统治,事实上确立了以_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成为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4)胜利:1935年10月,中央红军到达陕北_,与当地红军会师。1936年10月,红一方面军与红二方面军、红四方面军在甘肃_会师,长征胜利结束。3意义(1)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_”,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2)红军长征中播下了革命的种子,铸就了伟大的_精神,成为激励党和人民继续前进的巨大动力。(3)红军长征一结束,_新局面就开始了。思考3长征精神的主要内涵有哪些?探究一工农武装割据1材料如下图。问题结合材料,分析工农武装割据的含义及内
5、容之间的关系。2材料美国一位历史学家说:“共产党的大多数领导人被蒋介石杀害,但有些人逃进了华南山区。他们的领导人之一是毛泽东,毛泽东这时无视莫斯科的第三国际,制定出新的革命策略。”问题毛泽东之所以能“制定出新的革命策略”,其原因有哪些?3材料 八一南昌起义 八七会议会址湘赣边秋收起义爆发 上井冈山建立革命根据地问题大革命失败后,中共是怎样开创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正确革命道路的?探究二长征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西江月井冈山(1928年秋)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材料二七律长征(1935年10月
6、)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问题中共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两次扭转危机的历史性转变是什么?从中我们得到哪些启示?史料文本遵义会议会址信息本图为遵义会议的会址,1935年1月,中共中央在遵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方法观察历史遗址图片要注意与教材相关历史知识相联系。价值遵义会议遗址是重大历史事件的历史见证,具有重要的纪念意义,也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基地和红色旅游的胜地。本图片常用于对“遵义会议”等相关历史知识的考查。【答案解析】课前准备区一、1.国民革命军队南昌 2(1)1927(2)周恩来(
7、3)南昌成功陈毅湘南海陆丰 3(1)国民党(2)中共人民军队武装夺取政权二、1.(1)1927陈独秀土地革命 国民党统治秋收思想组织(2)毛泽东长沙山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2(1)革命根据地(2)分田地土地革命 3(1)工农武装割据土地革命 (2)毛泽东国民政府1930毛泽东朱德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毛泽东朱德瑞金三、1.(1)五 2(3)遵义1935博古毛泽东 毛泽东“左”倾错误毛泽东(4)吴起镇会宁 3(1)围剿(2)长征(3)革命思考1(1)必须掌握革命的领导权。(2)必须掌握武装。2(1)是由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情决定的;(2)从力量对比上看,城市敌人力量强大,农村敌人力量弱小;(3
8、)中国是一个农业国,农民占人口的大多数,农民是可靠的革命同盟军。3长征精神集中体现为:革命理想高于天的忘我献身精神;敢于战胜一切敌人而不被敌人所屈服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顾全大局,紧密团结的集体主义精神;与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的为人民服务精神;坚忍不拔、百折不挠的艰苦奋斗精神;一切从实际出发,坚持自己道路的求实精神。课堂活动区探究一1(1)含义:“工农武装割据”理论是毛泽东及时总结井冈山斗争的经验,根据中国的特殊国情,从理论上提出的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一条革命道路。(2)关系:毛泽东认为红色政权的存在和发展,必须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把武装斗争、土地革命和根据
9、地建设结合起来。三者是紧密相连,互相依存,缺一不可的。武装斗争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土地革命是中国民主革命的根本内容;根据地建设是武装斗争和土地革命的依托,否则两者无法开展。三者构成了一个稳定的三角关系。2(1)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家,政治经济发展极不平衡。(2)国民革命在广大人民群众中有深刻的影响,全国农村人口占大多数,易于组织发动。(3)农村中敌人统治力量薄弱,城市中敌人的力量相对强大。(4)只有坚持武装斗争、土地革命与根据地建设三者相结合的道路,发展革命势力,才能最终取得革命胜利。3(1)南昌起义开创了中共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夺取政权的新局面。(2)“八七会议”确定了开
10、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给中国共产党指明了新的出路。(3)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工农革命军到达井冈山地区。经过近半年的努力,创建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4)1930年夏,全国建立起大小十几块农村革命根据地,革命武装达到10万人。井冈山的星星之火,发展成为燎原之势。(5)在革命根据地开展土地革命,粉碎敌人三次反革命“围剿”,1931年成立中华苏维埃临时政府,工农武装割据局面形成。探究二(1)两次扭转危机的历史性转变大革命失败后到开创农村革命根据地。1927年,国民大革命失败后,先进的中共党人,面对失败奋起抗争,通过南昌起义、“八七”会议、秋
11、收起义等,开始纠正右倾机会主义路线,工作重心转向敌人力量比较薄弱的农村,创建根据地,开展土地革命,拉开转变危机的序幕,找到了中国革命正确的道路,到1930年,农村革命根据地的迅速发展,标志着危机过去,转变完成。红军在第五次反“围剿”失利后,被迫进行战略转移。1935年遵义会议的召开标志着党由幼稚走向成熟,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是党扭转时局的关键。在长征途中制订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策略,全面抗战爆发后,国共合作实现共赴国难,胜利地完成了第二次历史性转变。(2)启示中国革命的胜利,必须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那种脱离实际,照抄外国经验的教条主义,或者只凭主观热情而急于求成的做法都是错误的。虽然中共在指导思想上由于“左”倾错误而导致革命遭受严重挫折,但党能依靠自身力量来纠正各种错误,特别是在民族矛盾和国内阶级矛盾错综复杂的情况下,能准确把握形势,提出正确的政策和策略。(3)这两次历史性转变还说明,毛泽东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他将中国革命实践与马列主义相结合,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对中国革命作出了巨大贡献。w.w.w.k.s.5.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