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专题一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一、课标要求本专题为“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所谓经济结构,即指一定历史发展阶段上的经济制度,也就是生产关系的总和。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必修课我们应“了解自古以来,中外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变迁,以及人类为发展社会经济、改善生活所做的努力,进一步加深对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经济和社会生活领域的认识”,因此通过本专题的学习,不仅应了解古代中国的经济制度,还应了解古代中国经济的发展状况以及人们为发展社会经济所做的努力,然后从中归纳出基本特点。具体要求如下:(1)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2)列举古代中国手工业
2、发展的基本史实,认识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3)概述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概貌,了解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4)了解“重农抑商”、“海禁”等政策及其影响,分析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二、专题概述中国是独立发展、自成体系的世界农业起源中心之一,古代中国发达的农业,不仅为手工业、商业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同时也为中华文明的萌生和发展奠定了最坚实的基础。中国五千年文明的辉煌,成就都是和农业的发展分不开的,所以本专题就是从农业谈起,这就是第一课“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这一课分6目,首先讲述了“神农的传说”,说明远古时期起,农业就在经济中占主导地位;其次介绍的古代中国小农户的个体经营的农业耕
3、作方式和在农业生产发展中起关键作用的生产工具革新;第三介绍了古代中国的赋税制度,说明古代国家是通过赋税剥夺人民的经济收入,为政权支出提供物质保证的;第四介绍了中国古代的徭役,并且说明繁重的赋税和徭役使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受到压抑,从而阻碍了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由此引发社会动乱往往成为封建王朝覆灭和社会文化凋弊的直接原因;第五介绍了古代中国经济生活中的普遍现象土地高度集中,以及为解决该问题许多开明政治家所做的努力;第六叙述了中国古代水利事业的发展,为中国农业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条件。接下来,讲述古代的手工业,第二课“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本课分5目,首先从总体上详细介绍了中国在自给自足自然经济背景下手
4、工业生产的基本情况,农户以耕作为主,兼营副业,手工业的生产规模和经营方式因此受到限制;其次介绍了西汉手工业的“工官”制度和后来的“匠户”的产生,说明新技术发明难以广泛推行,工匠的生产积极性和创造能力受到限制;第三中国古代的手工业历史悠久,素称发达,技术高超,工艺精湛,质地优良,长期居于世界的前列,教材主要通过纺织、冶铸、陶瓷三大手工行业的发展状况来反映这些特点。随后第三课“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本课分4目,首先通过中国古代商品生产和转运贸易的具体实例来说明古代商品经济的发展情况,并说明在明代以后中国出现了地域商帮(如晋商、徽商等);其次叙述了中国古代“市”的发展历程及其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并
5、且商业活动逐渐摆脱官吏的直接监视,从而有利于古代商品经济的发展;第三介绍古代商人的生活,他们虽然拥有大量的财富,并且是社会交往活动中最为活跃的人群,却因为中国古代社会的“重农抑商”的政策的实行而得不到应有的社会地位;第四介绍了中国古代作为商业中心的都市的发展和繁华情况。最后一课讲“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本课分4目,首先介绍了中国古代历朝大都执行“重农抑商”的政策,其基点是为了维护专制主义国家政权的经济基础,却导致了社会经济活力受到压抑,阻碍了新的生产方式的萌芽;其次介绍了区域经济管理的方式,通过例举秦和西汉两朝的经济管理说明最高执政集团的不同经济管理方式会影响区域经济的发展,各地区发展的不平衡
6、现象,往往在交替出现的分裂时期逐渐得到弥补;第三介绍了中国古代工商业管理,教材列举了从秦汉到明清时期,历代王朝对工商业始终执行严格的管理制度,正是在明清时期抑商政策的压力下,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对外贸易进步的可能性也被“海禁”政策扼杀,从而使中国由先进转为落后埋下了日后被动挨打的祸根;第四介绍了中国古代的禁奢侈的经济政策,是抑商政策的辅助政策,也是抑商政策的具体步骤,由于历代统治者本身做不到这一点,所以,禁奢侈的政令难以最终实现。三、学法指导1、学习经济内容时,应联系当时的政治和文化发展状况,注意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2、应联系当时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状况,以便看清古代中国的经济从长期领先于世界
7、到后来逐渐落后于欧美国家的发展轨迹。3、应注意运用辩证的观点来分析历史问题,既要看到古代中国经济的辉煌成就,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又要看到其中蕴含的消极因素,汲取历史的教训。4、学习方法应灵活多样,如应用比较法、阅读法、观察法、历史联想法、调查访问法、上网查阅信息法、集体研究法等去探究历史问题,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江都市丁沟中学 施永富一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一、 知识结构:1、中国古代以农立国,农业文明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形成有中国特色的农业技术和相对完备的管理模式,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基本形态。了解耕作方式、不同时期的土地赋税制度,地主和农民是两个最基本的阶级,而土地兼并造成地
8、权与劳动者的分离以及赋税、徭役繁重最终会导致动荡、经济凋残和王朝覆灭。古代水利事业是农业的命脉,环境对人类生活方式有直接的影响,兴修水利乃传统农耕的基本保障。2、通过学习的了解,源远流长的农耕经济是中华文明的基石,加深对现行农村经济改革和实质的理解,展望未来经济前景,并增强生态和环保意识。3、古代农业经济结构:神农传说;生产技术的进步;农民的沉重负担:赋税和力役;土地兼并现象;兴修水利。二、 基础训练:1、“ ”的传说,说明农业经济占据古代经济的主导地位。春秋战国时期,农业发达地区已采用了 技术,并在汉代逐渐普及全国。2、是中国古代一种土地制度,它的存在是以一定程度上土地为前提的。3、战国时期
9、,水利事业有较大发展, (人名)在成都平原修建的 工程至今仍发挥作用;东汉前期著名的治理黄河的专家是 。三、 选择题:1、中国古代一切文明成就的基础是:A、农业经济正常发展 B、统治者的正确决策C、生产工具的革新 D、社会矛盾的缓和2、据传说神农氏创制的原始农具是:A、耒耜 B、石镰 C、石斧 D、犁3、中国古代朝廷修建大型土木工程主要是通过:A、动用军队 B、征调百姓C、招募手工业者 D、有专业的匠户从事工程4、战国时期,关中地区农民创造了一种水渠,至今还在新疆的干旱地区流行,该渠名为:A、郑国渠 B、井渠 C、灵渠 D、坎儿井5、历史上的“泰半之赋”指的是:A、 统治者对农民征收的除正常赋
10、税之外的一种赋的名称B、 农民要将收成的三分之二上缴国家C、 赋税沉重简直像泰山的大半那么重D、 除赋税外农民还要承担的各项力役6、汉书上记载西汉时农民每年亩产约一石半,而昌言上说东汉时的农田平均亩产约为“亩收三斛”,亩产量有了较大的增长。你认为造成当时粮产量增长的主要原因是什么?A、人民更加勤劳 B、牛耕、犁具等劳动工具的进步和推广C、农作物品种的改良 D、更加合理地利用了土地资源四、 能力拓展:(一)材料题:1、阅读下列史料:“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唐 李绅悯农二首“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 同上回答:(1)描述古代农民的生活境况
11、。(2)造成农民生活窘迫的原因。(二)材料解析题:材料一:(神农氏)斫木为耜,揉木为耒,耒耨之利,以教天下。 - 易系辞材料二:古之人民皆食禽兽肉。至于神农,人民众多,禽兽不足,于是神农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耕种,神而化之,使民宜之,故谓之“神农氏”。 - 白虎通卷二材料三:古者,民茹草饮水,采树木之实,时多疾病毒伤之害。于是神农乃始教民播种五谷,相土地宜,燥湿肥硗高下,尝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令民知所辟就。当此之时,一日而遇七十毒。 - 淮南子修务请回答:(1)据材料二回答“神农氏”这个名称的由来是什么?(2)据材料分析神农氏对古代中国的贡献是什么?(3)人们对神农氏的态度说明了
12、古代中国农业的地位如何?(三)材料解析题:材料一:春秋时期有些人以牛或牛耕作名字,如孔子的弟子冉耕字伯牛,又有司马牛名犁。晋国有个大力士叫牛子耕。材料二:战国策赵策一记载,赵国谋得秦人围攻的上党之地,秦赵临战,平阳君赵豹劝诫赵王:“秦以牛田,水通粮,其死士皆列之于上地,令严政行,不可与战。王自图之!”请回答:(1)材料一说明了什么现象?(2)材料二中平阳君赵豹认为秦国强大的原因是什么?这些原因之中你认为最主要的原因是哪一项?五、问答题: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2、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江苏省江都中学 朱海涛知识结构一、田庄手工业掌握中国在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背景下手工业生产的基本情况,
13、并说明中国传统社会是建立在以小农为经营主体的高度分散的自然经济基础之上的事实。二、“工官”制度西汉手工业的“工官”制度和后来的“匠户”的产生。说明“工官”制度的延续,使得技术水准较高的手工业局限与为帝王贵族服务的范围里,技术的发明和革新不能服务于社会,新技术难以广泛推行。在“匠户”制度下,工匠没有人身自由,他们的生产积极性和创造能力受到限制。经营形态管理方式产品流通方式官营手工业政府直接经营、集中、大作坊武器军用品和官府贵族生活用品不在市场流通民营手工业民间私人自主经营民间消费的产品在市场流通家庭手工业农户的副业供自己消费和交纳赋税的产品剩余部分出售三、织女的劳绩织女的劳绩距今四五千年前:出现
14、蚕茧和丝织品西周时期:出现平纹织物和斜纹提花织物战国时期:棉、绢、罗、纱等品种多,产量大,质量高汉代:丝绸之路明清:进入鼎盛时期(1)丝织中心苏州、杭州(2)民营丝织业兴盛(3)丝织品工艺精巧,妆花缎、金宝地四、攻金之工高超的冶金技术冶铜技术新时器时代:出现小件青铜器夏:铸造比较讲究商周:繁荣(如司母戊鼎)春秋至秦汉: 广泛采用鎏金、镶嵌技术冶铁技术西周:已能制造铁器战国:铁农具推广东汉:水排,用水力鼓风冶铁炼钢技术春秋晚期:有钢剑魏晋南北朝:灌钢法16世纪以前领先世界五、夺得千峰翠色来享誉世界的制瓷业发展过程新时器时代:开始烧制陶器商代:烧制出原始瓷器东汉:技术成熟,青瓷、白瓷唐代:形成南青
15、北白两大系统宋代:瓷窑遍布各地元代: 制瓷中心明清瓷都景德镇青花瓷、彩瓷、珐琅彩影响唐朝:开始输出国外明清:海上丝绸之路,销往亚、非、欧各国17世纪起,世界各地开始生产瓷器基础训练一、 选择题1、陶瓷制造业是中国最古老的手工行业之一。以下叙述正确的是d商周时已出现原始瓷器,这是我国陶瓷发展史上的一次飞跃魏晋南北朝能制青瓷、白瓷唐时生产三彩陶器,为后来彩瓷的产生开辟了道路元代能制造青花瓷ABCD2、铁器坚硬、锋利,胜过木石和青铜工具。铁器时代的到来,标志我国社会生产力的显著提高。对此认识不正确的是cA三门峡虢国墓地出土的西周时的铜柄铁剑证明西周晚期铁器已开始出现B铁农具在春秋时期已在较广泛地区使
16、用,战国时则使用更普遍C春秋战国时期已经创造铸铁柔化处理技术和灌钢法D魏晋时百炼钢技术相当成熟3、青铜铸造是商和西周手工业的主要部门,由此,夏、商、周三代被称为“青铜时代”。关于“青铜时代”的下列认识,正确的是dA司母戊鼎是在二里头遗址中发现的 B商周时代有大量青铜器农具C商时出现大量青铜铭文D广汉三星堆大型青铜铸像是该时代青铜艺术的杰作4、四月民令反映的是A以家庭为单位的单纯的男耕女织 B汉代田庄的生产形式和生活形式C南北朝时期的田庄经济 D鼓励农民在四月及时耕种5、颜氏家训说中国古代能够“闭门而为生之具以足”,这说明A一般农家的男耕女织可以满足正常日用 B家庭成员众多各行各业都有,一切生产
17、生活所需都可自己解决C足不出户闭门,等商贩上门 D农民的要求极低6、下列对“工官”制度描述不正确的是A“工官”指的是历朝历代设立的专门管理社会上手工业生产的官员B其产品是官家和皇帝私用的物品,平民无权享用C“工官”的制作工艺水平代表了当时手工业技术的顶峰D“工官”制度对古代中国的科技进步未起到积极作用7、唐代名句“夺得千峰翠色来”描绘的是A我国古代精湛的青铜器铸造技术 B唐代越窑青瓷的美丽色彩C丝织业的一种绿色丝绸产品 D著名的“唐三彩”二、 填空题1、 在汉语中,“鼎”作为权力和地位的象征,其至少应追溯到 2、 古代中国的冶铁技术一直领先于世界。冶铁过程的供风形式不断革新,出现以水力为动力的
18、鼓风装置开始于 能力拓展三、材料解析题1、 材料一、明请时期江南手工纺织业繁荣,政府却下令“一户所领之织机不得逾百张。以抑兼并,过则有罚”。材料二、清朝雍正帝谕:朕观四民之业,士之外农为最贵今若于器用服玩争尚华巧,将多用工匠。市肆中多一工作之人,则田亩中少一耕稼之人。请回答:这两则材料反映了统治者对手工业的发展持何种态度?这种政策对中国经济造成什么影响?2、 材料一、(汉文帝时)除盗铸钱令,使民放铸又民用钱,郡县不同,或用轻钱,百加若干,若用重钱,平称不受则市肆异用,钱文大乱农事弃捐而采铜者日蕃。 -汉书卷24食货志下材料二、文帝之时,纵民得铸钱、冶铁、煮盐。吴王擅障海泽。山东奸猾,咸聚吴国。
19、 -汉书卷35荆燕吴传材料三、元鼎四年(公元前113年)汉武帝下令禁止郡国铸钱,铸币大权收归中央,成立专门机构,并下令:“敢私铸铁器鬻盐者,钛(著:脚镣)左趾,没入(收)其器物。”(史记.平淮书)为此,大臣桑弘羊说:“当此之时,四方征暴乱,车甲之费,克获之赏,以亿万计,皆赡大司农.此皆盐铁之福也”(盐铁论.轻重)请回答:材料一、二反映了什么现象?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汉武帝要将盐铁实行官营?材料三中汉武帝采取的措施起到什么作用?四、问答题1.中国古代的手工业产品为什么能在海外广受欢迎和赞赏?2.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有哪些特征?三、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江苏省江都中学 焦根林【知识结构】本节内容分
20、四目。第一目概述中国古代商品的生产、运输、贸易的基本情况;第二目叙述中国古代“市”的发展历程,从秦汉、六朝、唐代对“市”的严格管理到宋代突破原来的时空限制,再到明清形成繁华的商业区等情况;第三目介绍中国古代商人为逐利而往来奔波的生活方式和因此而导致商运发达的特殊现象;第四目介绍中国古代商业都会的崛起和发展的概况。 汉代:乡村商业和商运都很活跃,已存在季节性买卖,但并不追求利润,仍强调农本。古代商业的繁荣 唐代:商旅往来频繁,道路通畅,行商安全。 宋元:海外贸易尤为发展迅速。明代:出现按地域结成的商帮。秦代:规定商品买卖必须明码比标价,收受金钱必须投入陶制容钱器,否则受罚; 汉代:进行集中贸易,
21、有专门的管理机构,相当严格; 六朝:出现草市,但也实行行政管理; “市”的发展历程 唐代:草市逐渐演进为地方商业中心且夜市繁盛; 宋代:“市”突破时空限制,夜市、晓市都很兴盛,还有定期庙会集市,配套的饮食服务设施也较完备; 明清:形成繁华的商业区。商人的活跃: 商人为逐利往来奔波, 是中国古代社会交往活动中最为活跃的人群。 战国:有的城市出现商业集中的趋势。 汉代:形成若干全国性商业中心。商业都会的崛起 南北朝、唐代:商业都会繁荣。 宋代:商业都会夜市、晓市都很繁华,还有定期庙会集市。 清代出现许多名镇。【基础训练】一 填空题:1 代文献四民月令中的记载反映了 商业活动的活跃,此时虽无专门的市
22、场,但已存在农副产品的 买卖。其中“四民”的主体仍是 。2 代出现按 结成的商帮,其中势力最为强大的是 和 。3 唐代“雄富冠天下”的城市是 ;宋代“市井最盛”的城市是 ;清代财富“甲于天下”的城市是 。二 单项选择题:1 中国古代社会交往活动中最为活跃的人群是: ( ) A 士 B 农 C 工 D 商2 中国古代出现商业集中趋势的城市开始于: ( ) A 战国 B 秦 C 汉 D 唐3 在对外海陆贸易中,海外贸易尤为发达的时期是: ( ) A 秦汉时期 B 三国时期 C 隋唐时期 D 宋元时期4 下列关于“草市”的说法,正确的有: ( ) 出现于六朝时期 是自然形成的民间集市 集中在交通便利
23、的城市中心 没有行政管理,自由交易 唐代形成为地方商业中心A B C D 5 假如你到宋朝的汴京旅游,下列情况不会出现的是: ( ) A 可在夜市盘桓到三更半夜 B 饿了可在客舍附近购买食品充饥C 白天可到城郊购买瓷器 D 随时可去相国寺购买珠宝6 以繁荣的“市”为重要标志的全国性商业中心的形成不迟于: ( )A 汉代 B 六朝时期 C 唐代 D 宋代7 明朝“嘉庆末隆庆间-,末富居多,本富益少。”这说明: ( )A 农业经济发达,富裕地主增多 B 手工业发达,富裕者增多C 商品经济发达,富商增多 D 资本主义萌芽出现【能力拓展】一 材料分析题:1 材料一 唐玄宗曾问巨豪王元宝有家私多少,回答
24、说:臣请以绢一匹,系陛下南山树,南山树尽,臣绢未穷。 太平广记 材料二 至(开元)十三年-东至宋(今河南商丘南)、汴(今河南开封),西至歧州(今陕西凤翔),夹路列店肆待客,酒巽丰溢。-南至荆襄(今湖北江陵、襄樊),北至太原、范阳(今北京),西至蜀州(今成都)、凉府(今甘肃武威),皆有店肆,以供商旅,远适数千里,不持寸刃。 杜佑通典 请回答:(1) 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现象?(2) 材料二反映了什么现象?(3) 这种现象出现的社会基础是什么?2 材料一 萍州可谈:广州市舶司,-祖宗时谓之市舶使,福建路泉州,两浙路明州、杭州,皆傍海,亦有市舶司。崇宁(宋徽宗年号)初,三路各置提举市舶司,三方唯广最盛。
25、 材料二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上(宋高宗)谕大臣-曰:广南市舶,利人益厚,提举官宜得人而久任,庶蕃商肯来,动得百十万缗,皆宽民力也。 请回答:(1) 两宋设置市舶司,反映出当时中国经济的哪些特征?(2) 这种经济状况的出现是因为具备了哪些条件?二 问答题: 简述中国古代“市”的发展历程,分析“市”的发展特征和趋势。四、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一、 【知识结构】1、 中国古代历朝大都执行重农抑商的政策。商业被作为末业而长期受到压抑。统治者实行重农抑商政策的基点是为了维护专制主义国家政权的经济基础。但这种政策导致社会经济活力受到压抑,阻碍了新的生产方式的萌芽。2、 区域经济管理的方式。秦、西汉两朝的经济管
26、理说明最高执政集团的不同经济管理方式会影响区域经济的发展。各地区发展的不平衡现象,往往在交替出现的分裂时期逐渐得到弥补。而分裂时期地区经济的发展,又给以后出现的统一局面提供了更高的经济、文化基础。3、 中国古代工商业的管理。秦朝统一度量衡,为工商业的发展规定了必要的统一标准;而且,秦朝政府对经济的管理措施,也达到极细微严密的程度;西汉对经济的管理更为严格。汉武帝时期推行盐铁官营的制度;王莽时期推行加强工商业管理的经济政策。对于私营工商业的管理,古代王朝通常通过加重赋税征收的方式加以控制。4、 中国古代的禁奢侈的经济政策。历代统治者做不到这一点,所以,禁奢侈的政令最终难以实现。二、【基础训练】(
27、一)填空题1、重农抑商是中国封建王朝基本的经济政策,其主要目的是维护 基础。 提出了后世长期遵循的重农原则。历代王朝推行重农抑商的政策,使社会经济活力受到压抑,而 的萌芽也长期得不到正常发育。2、秦王朝统一后,对 地区实行了不同的政策,使这一地区的经济结构遭到破坏;西汉时, 地方享有特殊的地位,东汉因 出身南阳,定都 ,于是受到优待。自东汉六朝全国经济重心向 地区转移之后,这些地方的经济收益,成为中央财政的主要支撑。3、秦王朝 为工商业的发展规定了必要的统一标准,秦通行 钱,为经济秩序的稳定提供了条件,秦律中的 ,体现了人尽其用的原则,对经济的控制严密细致。4、汉武帝实行 官营的制度。王莽时期
28、对一切经济活动实行管制,并且办理 业务。5、在政治安定、经济发展,社会富足的历史时期,奢侈之风往往抬头。禁奢侈的政策,某种意义上是 的辅助政策,也是具体步骤。(二)单项选择题6、关于重农抑商政策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A、促进了历朝经济的发展 B、符合封建统治阶级的统治目的C、在封建社会前期发挥过积极作用 D、阻碍清朝前期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7、古代中国统治者实行重农抑商政策的主要原因是( )A、商人奸猾不利于经济秩序的正常管理 B、有利于维护社会安定,巩固统治C、统治者大都是农民出身 D、古代中国自己自足,不需要商业经济8、唐宋以后,中国的东南地区赋税较其他地区更为沉重,这是因为( )A、 该
29、地区经济较其他地区发达,百姓相对富裕 B、 统治者对非统治中心的地区往往课以重税C、 削弱该地区人民的经济实力,防止人民的反抗活动D、 历史上长期以来的重税传统9、一般来说,统一王朝时能获得优先发展机会的地方不包括( )A、政治、文化中心 B、少数重镇 C、首都 D、边远地区10、古代中国“禁奢侈”的政令往往难以取得实效,这是因为( )A、 百姓收入多了想过好日子,故不愿接受这项政令B、 统治者和贵族高官不能禁奢侈,无法“上行下效”C、 商人的高消费生活败坏社会风气D、 会富足无须禁止奢侈11、古代中国对工商业的管理政策包括( )征收赋税 对“市”的严格管理 、实行盐铁等官营 明清时期的“海禁
30、”A、 B、 C、 D、三、【能力拓展】12、材料阅读题材料一、(雍正帝说)我国家休养生息,数十年来,户口日繁,而土地止有此数,非率天下农民竭力耕耘,兼收倍获,欲家家盈宁,必不可得-观四民(士、农、工、商)之业,士之外,农为最贵。凡士工商贾,皆赖食于农,以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今若于器用服玩,争尚华巧,必将多用工匠。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摘自光绪大清会典事例材料二、清代筵席明制设置的钞关,大有增加,计共设户关26个,工关5个-清代税关对商船户缴亦极为苛重,全国又缺乏统一税率,以致各关税吏敢于巧立名目,动辄以商人违反规定为由,没收财货-称,关税害商,有单书之弊
31、、盘货之弊、包揽之弊、关牙之弊、量船之弊等五弊。在这样的苛税下“商贾望见关津,如赴汤蹈火之苦也”。 摘自中国封建社会经济史材料三、乾隆时人说,近日富商巨贾,抉其重资,多买田地,或数十顷,或数百顷。 摘自中国近代农业史资料第一辑回答:(1)从材料一看,雍正帝是怎样看待农、工、商关系的?他的根据是什么?(2)材料二和材料三揭示了什么社会现象?这种现象对社会经济发展将产生什么影响?13、简答题:简述中国古代王朝的经济政策。14、探究学习:古代中国的经济重心经历了一个由北向南移的过程,今天的东南地区经济的发展超过西北。中国历史上有哪些商业集中、经济繁荣的名城?中国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是什么?对今天我国的
32、中、西部开发,你有什么建议和想法吗?和老师、同学们谈一谈,写一写。专题一单元检测一选择题:1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是 ( )A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 B地主经济 C封建国有制度下的经济 D封建庄园经济2“农夫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妇人夙兴夜寐,纺绩积纴”(墨子)农民如此兢兢 业业主要是 缴纳租税的需要 商品交换的需要 自家基本生活的需要( )A B C D3中国古代农业耕作方式演变的趋势是( )A刀耕火种石器锄耕铁犁牛耕B石器锄耕刀耕火种铁犁牛耕C铁犁牛耕刀耕火种石器锄耕D石器锄耕铁犁牛耕刀耕火种4春秋战国时期,我国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的标志是 ( )A牛耕的推广 B手工业的发展C商业和城市的发
33、展 D铁器时代的到来5中国农业生产工具演变的趋势是( )A石器青铜器铁器 B青铜器石器铁器 C铁器石器青铜器 D石器铁器青铜器6我国农业技术史上农用动力的革命最早出现在 ( )A商周时期 B战国时期 C春秋末期 D秦汉时期7我国古代下列生产工具中,基本上无需使用人力操作的是 ( )A 耧车 B翻车 C筒车 D提花机8历代统治者采取重农政策的根本目的是 ( )A缓和农民与地主阶级间的矛盾 B促进农业生产发展 C维护地主阶级的统治 D减轻农民负担9从西周“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到战国商鞅“废井田,开阡陌”直接反映了 ( )A分封制的瓦解 B封建王权的强化 C土地所有制的变化 D上层建筑的变化 10中
34、国最精美的手工业产品大多来自 ( )A家庭手工业 B民营手工业 C私营手工业 D官营手工业11原始瓷器的出现是在 ( ) A新石器时代 B夏朝 C商朝 D西周12西汉时期中国的对外贸易逐渐发展起来,从根本上说得益于 ( ) A封建经济的繁荣 B丝绸之路的开辟 C统治者的开明政策 D实力雄厚大商人的出现 13中国古代手工业的主要经营形态不包括 ( )A官营手工业 B民营手工业 C家庭手工业D公私合营手工业14“坊巷桥门及隐蔽去处,俱是铺席买卖。”这一商业现象不可能出现于( ) A唐朝 B宋朝 C元朝 D明朝15“织造尚松江,浆染尚芜湖。”这句话反映了 专业市镇发展 区域分工加强 经济重心南移 资
35、本主义萌芽出现 ( ) A B C D16关于明清资本主义萌芽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 A稀疏而微弱B发展非常缓慢C代表中国社会发展方向D开始主导中国社会经济17秦国商鞅变法的内容中体现了“重农抑商”政策的是 ( )A奖励军功 B确立封建土地所有制度 C废除奴隶主的特权 D鼓励耕田织帛,生产多的,免除徭役18明清实行闭关政策的共同点比较不正确的是 ( )A其主观目的都是维护封建统治 B都是自然经济的产物C都禁止一切对外交往 D都不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19下列各项不以“抑商”为初衷的是 ( ) A“使农不废耕,女不废织,厚本抑末”(明太祖) B“申禁人民不得出海与外国互市”(明太祖) C“平日留心
36、劝导,使民知本业为贵”(清雍正帝)D“农为天下本务,而工贾皆末也”(清雍正帝)20“重农抑商”政策得以长久实行的根本原因是 ( )A适应了自给自足自然经济的需要B中国一向具有重视农业的优良传统C中国人口众多,解决吃饭问题是当务之急D有利于巩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二史料分析评价题:2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苏州风俗考记载了明代苏州纺织业情况是“郡城之东,皆习机业,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机户),计日受值。若机户工作减,此辈衣食无所矣”。材料二:康熙松江府志记载“农暇之时,(松江)所出布匹,日以万计,以织助耕,女红(女工)有力焉”。材料三:清雍正帝说:“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惟在平时留心
37、劝导,使民知本业为贵。”请回答:(1)材料一反映出苏州纺织业的哪些社会现象?这些现象表明的本质是什么?(2)材料二反映出的现象与材料一反映的现象是否相同?为什么?它对材料一反映出的社会现象会造成什么影响?(3)材料三的观点对前面材料所反映出的历史现象会产生什么作用?22.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图一 图二 图三 图四(1)图一和图二分别反映了什么样的农业耕作方式?哪种方式更进步?古代农业耕作方式的变革对我国农业的发展有什么影响?(2)图三是清明上河图中的商运场景。在商业流通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按地域结成的商帮,明清时期势力最为强大的商帮有哪两个?(3)图四反映的是清代北京前门商业区,这种商业形式有什
38、么特点?(4)图三四和图一二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商人是古代社会交往中最为活跃的人群,但其社会地位却很低,原因何在?谈谈你对商人的认识。(5)比较上述几幅图,哪幅图给你印象最深,它对古代中国社会的发展有什么影响?三史实简答题23.古代中国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共同构成了古代中国的经济结构。(1)中国作为世界农业起源的三大中心之一,有着悠久的农业经济文明,据此回答:黄梅戏“董永与七仙女”“男女耕织”的剧情反映了中国古代传统经济的基本形式什么?水利事业的发展为中国农业的发展创造了条件,请列举古代中国在水利建设方面的三项重大成就。土地兼并现象是中国古代农业经济中的普遍现象,许多开明的政治家为此进行了一些改
39、革,结果均以失败告终,原因何在?(2)古代中国手工业品工艺精湛,世界闻名。请列举古代中国三大著名的手工业行业。西汉时期国家对手工业的管理制度是什么?有何弊端?(3)中国古代的商业随着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而不断繁荣,随着商业的繁荣,古代历朝都出现了一些繁华的大都市汉朝五都指哪五都?作为扬州人,你了解哪些古代赞美扬州经济地位的语句(至少举两例)?扬州繁华的原因是什么?24.根据以下例证材料,分别概述材料中体现的中国古代王朝经济政策的特征(1)例一:汉文帝说:“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都不如谷物和丝麻”。 (2)例二:汉光武帝刘秀出身南阳,定都洛阳,于是“南阳帝乡”和 “河南帝城”受到优待。(3
40、)例三:秦朝统一度量衡,汉武帝时代实行“盐铁官营”制度。(4)例四:汉成帝的诏书中曾说过,世俗奢侈无法禁止的原因在于,贵族高官的奢侈没有节制,于是民众仿效,逐渐形成社会风气。 命题人:金 兰 专题一参考答案一 一、填空:1、神农氏; 牛耕2、井田制; 公有3、李冰; 都江堰; 王景二、选择:1、A 2、A 3、B 4、B 5、B 6、B三、材料题:(一)(1)农民春种秋收,开荒种地,一年一年地辛劳,仍不能摆脱贫困,极其辛苦不幸。(2)农业社会里,地主占有大量土地,不劳而获,农民没有土地,所受压迫很重;土地兼并也使小农破产;技术相对落后;受环境、水利、天灾等影响;国家有违农时的征调。(二)(1)
41、他于农业的贡献。(2)贡献有创制农具、播种五谷、开创古代医学。(3)说明农业在古代占据主导地位。(三)(1)材料一说明牛耕在当时得到推广。(2)他认为秦国已经推行牛耕,发展水上运输,作战勇猛者都得到最高的封赏,国家法令严厉,行政效率很高,这样的国家是难以战胜的。最主要原因是秦国首先由于“以牛田”,而具有了“不可与战”的国力。四、问答题:(1) 在原始阶段经历了“刀耕火种”的落后方式;(2) 传统农耕方式是小农户的个体经营,长期以来耕作技术没有革命性进步;(3) 赋税和徭役的繁重压抑了农民生产积极性,进而阻碍了农业生产的发展;(4) 土地高度集中,农民与地主矛盾激化,起义不断;历朝历代的水利兴修
42、防御了自然灾害,推动了经济不断向前发展。二一、选择题DCDBAAB二、 填空题商周时期 东汉初 三、材料解析题1、统治者压制民间手工业的发展。限制手工业生产规模的扩大,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使新的生产方式发展缓慢,不利于社会的进步。2、反映的历史现象是汉文帝听任民间铸钱、冶铁、煮盐。这种放纵使得币制混乱,妨碍商品正常交换,许多人弃农采铜铸币,影响了农业生产。诸侯有了铸币权,影响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所以汉武帝要将这些权力收归国有。经济上增加了国家收入,政治上削弱了诸侯割据势力。安定社会,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统治。四、问答题1、解题关键:中国古代的手工业的成就。思路引领:手工业产品的品种、质量
43、、数量、实用与价格、交通与政府支持。答案提示:日用品与艺术品的结合。中国古代的手工业产品集内质美、造型美、色泽美于一体,传到海外,倍受珍视。它广泛应用于人类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而且通过物的交流,给世界人民带去了美的情趣,传播着绚丽多彩的中国文化。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为中国古代手工业产品向海外交流提供了便利的条件。古代封建王朝利用馈赠手工业品方式,加强与亚、非、欧各国的友好往来。如瓷器赠品成为和平、友好、吉祥的化身。2、解题关键:与世界手工业发展相比较。思路引领:从部门与分工、技术、规模、经营形态、分布、地位等角度即从质与量两个方面进行对比。答案提示:第一、手工业生产部门不断增加与劳动分工越来
44、越细。第二、手工业生产技术不断进步。第三、手工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与工场手工业出现。第四、官营手工业、私营手工业、家庭手工业三种经营形态并存。第五、经济重心南移与手工业生产布局成相应变化。第六、古代手工业生产长期领先于世界,产品不仅供国内消费,而且还远销亚、非、欧许多国家,广受欢迎和赞誉。三【基础训练】一 填空题:1 汉代、乡村、季节性、农。2 明代、地域、晋商、徽商。3 广陵、汴京、苏州。二 单项选择题:1 D 2 A 3 D 4 C 5 D 6 A 7 C【能力拓展】一 材料分析题:1 参考答案:(1) 出现大量富商。(2) 唐朝前期,商业繁荣,商运发达,道路畅通,商路较为安全。(3) 国家
45、统一、社会安定;政策鼓励;农业、手工业发达,社会产品丰富。2 (1)商品经济发达,尤其海外贸易发达,南方经济超过北方,政府对海外贸易进行控 制和管理。 (2)城市和商业繁荣。造船业发达,有适宜海上航行的海船和指南针。陆路贸易不畅。二 问答题: 参考答案: 历程:秦规定商品买卖必须明码比标价,收受金钱必须投入陶制容钱器,否则受罚; 汉进行集中贸易,有专门的管理机构,相当严格; 六朝出现草市,但也实行行政管理; 唐代草市逐渐演进为地方商业中心且夜市繁盛; 宋代“市”突破时空限制,夜市、晓市都很兴盛,还有定期庙会集市,配套的饮食服务设施也较完备; 明清形成繁华的商业区。 特征和趋势: 从交通便利的城
46、郊乡村发展到集中的商业中心;从严格的管理、限制发展到突破时空限制,不再受官吏的直接监管;从单纯的商品买卖市场发展为服务设施也较完备,功能齐全的商业区。四1、专制主义国家政权的经济、吕氏春秋、资本主义2、关东、关中、刘秀、洛阳、东南3、统一度量衡、均工律4、盐铁5、抑商6、A 7、B 8、A 9、D 10、B 11、A12、(1)重本抑末。他认为,农业为四民提供粮食,是本业;在人多地少的情况下,更需要驱民归农,才能国富民安。工商业不能生产粮食,且与农业争劳力。 (2)清政府广设钞关,不法官吏巧立名目,对商人课以重税;大量商业资本投向土地。这种现象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土地兼并;影响了农产品和手工业品的
47、流通;影响了商业资本的积累,不利于手工业生产规模的扩大,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进一步发展;对农业发展也是不利的。13、实行重农抑商政策,维护专制主义国家政权的经济基础;推行的区域经济管理政策,有时会使经济发展出现畸轻畸重的偏差;对经济生活的控制全面、具体和严密;实行禁止奢侈的政策14、长安、洛阳、扬州、广州等(略);北方战乱,人民南迁,与南方各族人民的共同开发;北方自然环境遭破坏,南方具有良好的自然条件等;(略)单元检测一选择题:1.A 2.C 3.A 4.D 5.A 6.C 7.C 8.C 9.C 10.D 11.C 12.A 13.D 14.A 15.C 16.D 17.D 18.C 19.
48、B 20.A 二史料分析评价题:21.(1)纺织业发达,工匠与机户之间存在雇佣关系,工匠无生产、生活资料。本质是资本主义萌芽产生。(2)不同,材料二反映的是自然经济下男耕女织的生产方式,不是资本主义萌芽。对社会起阻碍作用。(3)重农抑商政策有利于自然经济的稳定,但不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22.(1)图一反映的是锄耕,图二是铁犁牛耕。图二方式更进步。古代农业耕作方式的变革是农业生产力提高的显著标志,它使农产品的产量有所提高,有利于促进农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2)晋商和徽商。(3)突破原先空间和时间上的限制,商业活动不再受到官吏的直接监管,商业区已经相当繁华。(4)商业经济的繁华建立在农耕经济发
49、展的基础上。因为古代中国统治者推行重农抑商的政策。认识:商人拥有大量财富,为社会经济的发展作出了很大贡献;商人的活跃也形成了特殊的交通现象,如“俞大娘航船”;客商也常面临人身财产的安全风险;商人重利轻离别等。(5)图一:锄耕是中国古代农业重要的种植经营方式,锄耕的出现促进了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发展;图二:新的耕作方式有利于土地的进一步开垦和农产品产量的增加,加速社会生产力的提高,“无农不稳”;图三:古代中国商运的发展促进了经济的进步,扩大了古代中国社会的物质文化交流;图四:商业的繁荣是经济发展的结果,又反过来促进了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古代社会的进步,商税成为古代政府的重要财源,“无商不活”。三史实
50、简答题23.(1)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如李冰主持的都江堰工程,郑国的郑国渠,关中农民创造的井渠,王景治黄河解除水患等。地主阶级是专制主义王朝的阶级基础。(2)纺织业(或丝织业),冶铸业,陶瓷业工官制度和匠户制度。弊端:“工官”制度使技术的发明和革新不能服务于社会,新技术难以广泛推行;“匠户”制度使工匠的生产积极性和创造能力受到限制。(3)洛阳、邯郸、临淄、宛、成都。语句:“扬一益二”、“雄富冠天下”、“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扬州”、“烟花三月下扬州”、“人生只合扬州死”等。理由:a地理位置优越,地处江淮之都。b经济政策倾斜,重心南移。(其它言之有理亦可)24.(1)为了维护专制主义国家政权的经济基础,中国古代历朝大都执行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2)统治者推行的区域经济管理政策,有时会使经济发展出现畸轻畸重的偏差。(3)古代王朝对经济生活的控制非常全面、具体和严密。(4)中国古代王朝经济政策的基本原则之一就是实行禁奢侈的政策。高考资源网()来源:高考资源网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www.k s 5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