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河北省唐山市十一中2020-2021学年高一生物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考试时间: 60分钟注意事项:1. 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 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区上一、选择题1. 2018年Cell期刊报道,中国科学院上海神经科学研究所利用体细胞核移植技术,克隆出两只长尾猕猴,取名为“中中”和“华华”,这一里程碑式的成果让世界瞩目。决定“中中”与“华华”的性状极为相似的物质存在于A. 细胞壁B. 细胞膜C. 细胞质D. 细胞核【答案】D【解析】【分析】克隆动物的概念:动物的一个细胞的细胞核移入一个已经去掉细胞核的卵母细胞中,使其重组并发育成一个新的胚胎,这个新的胚胎最终发
2、育成动物个体。用核移植的方法得到的动物称为克隆动物。【详解】决定“中中”与“华华”的性状极为相似的物质是DNA,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的染色体上。故选D2. 细胞核在生命活动中非常重要,下列关于细胞核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核仁与蛋白质的合成有关联B. 细胞核是遗传和代谢的控制中心C. 核膜是含有四层磷脂分子的生物膜D. 核膜上有核孔,便于DNA等大分子物质通过【答案】D【解析】【分析】1、细胞核的功能: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2、细胞核的结构(1)核膜:双层膜,外膜上附有许多核糖体,常与内质网相连;其上有核孔,是核质之间频繁进行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的通道。(2)核仁:
3、与某种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在有丝分裂过程中,核仁有规律地消失和重建。(3)染色质:细胞核中能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其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质。【详解】A、核仁与某种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而核糖体是合成蛋白质的场所,A正确;B、细胞核是真核细胞遗传和代谢的控制中心,B正确;C、核膜具有双层膜结构,因此含有四层磷脂分子,C正确;D、核膜上有核孔,便于生物大分子进出细胞核,但核孔具有选择性,如DNA不能通过核孔,D错误。故选D。3. 细胞核中行使遗传功能的重要结构是( )A. 核被膜及核孔B. 球状结构的核仁C. 染色质D. 透明、胶状的核基质【答案】C【解析】【分析】细
4、胞核的结构:核膜、核仁、染色质、核基质;核膜允许某些大分子蛋白质和mRNA进入,核仁与核糖体的形成有关;染色质是DNA的主要载体。细胞核的功能:是遗传物质储存和复制的场所,是生物遗传和代谢的控制中心。【详解】遗传信息主要贮存在染色质的DNA上,所以细胞核中行使遗传功能的重要结构是染色质,即C正确,ABD错误。故选C。4. 小肠绒毛上皮细胞易吸收葡萄糖,却很难吸收相对分子量比葡萄糖小的木糖,原因可能是()A. 细胞膜上无木糖载体B. 细胞膜上的磷脂分子排列紧密C. 木糖的浓度太低D. 木糖的分子太大【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小肠绒毛上皮细胞易吸收葡萄糖,却很难吸收相对分子量比葡萄糖小的木
5、糖,说明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而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与载体蛋白的种类和数量密切相关,所以原因可能是细胞膜上有葡萄糖载体,而没有木糖载体。综上所述,A正确,BCD错误。故选A。5. 成熟的植物细胞之所以能够通过渗透作用吸收水分,是因为细胞膜是选择透过性膜 细胞质具有一定浓度 原生质层类同于半透膜 细胞液具有一定浓度A. B. C. D. 【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植物细胞的渗透作用,要求考生理解植物细胞内渗透作用的两大条件,知道成熟的植物细胞在什么条件下能吸水。渗透作用的发生需要两大条件:a.半透膜,b.半透膜两侧溶液存在浓度差;成熟的植物细胞之所以能够通过渗透作用吸收水分,是因为植物细胞膜、液泡
6、膜及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构成的原生质层类同于半透膜,同时植物细胞液具有一定浓度;当细胞液浓度大于外界溶液浓度时,植物细胞就可以通过渗透作用吸收水分,综上分析,D正确,ABC错误。6. 甜菜块根细胞中有花青素,使块根呈红色,将块根切成小块放在蒸馏水中,水无明显的颜色变化,但用盐酸处理这些块根后,则能使水变红,这是因为( )A. 细胞壁被盐酸破坏B. 花青素不溶于水而溶于盐酸C. 盐酸破坏了细胞质膜的选择透过性D. 盐酸破坏了原生质层的选择透过性【答案】D【解析】【分析】甜菜块根细胞中有花青素,使块根呈红色,花青素存在于液泡中,由于原生质层具有选择透过性,可以让水分子自由通过,细胞要选择吸收的离子和
7、小分子也可以通过,而其他的离子、小分子和大分子则不能通过。用盐酸处理这些块根后,则能使水变红,说明原生质层失去选择透过性。【详解】A、细胞壁原本就具有全透性,A错误;B、用盐酸处理这些块根后,甜菜根的细胞质膜和液泡膜选择透过性功能失去,变成全透性,花青素进入蒸馏水中使溶液变红,说明花青素也溶于水,B错误;C、盐酸破坏了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也破坏了液泡膜,C错误;D、花青素存在于液泡中,从细胞溢出,说明盐酸破环了细胞质膜、液泡膜等原生质层结构,使其失去了选择透过性,D正确。故选D。7. 一个成熟的植物细胞,其原生质层主要包括( )A. 细胞膜和液泡膜之间的细胞质B. 细胞壁、细胞膜、液泡膜及细胞
8、核C. 细胞膜、核膜和这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D. 细胞膜、液泡膜和这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原生质层是指细胞膜、液泡膜及二者之间的细胞质,不包括细胞核,也不包括细胞壁,D正确,ABC错误。故选D。8. 将新鲜的苔藓植物叶片放入有少量红墨水、浓度为30%的蔗糖溶液中,在显微镜下观察,你会看到细胞的状态如图所示,此时部位的颜色分别是( )A. 无色绿色B. 红色绿色C. 红色无色D. 红色红色【答案】B【解析】【分析】质壁分离指的是植物细胞的原生质层与细胞壁的分裂,发生的条件是细胞外液大于细胞液,细胞失水。【详解】据图分析:由于细胞壁具有全透性,所以红墨水和蔗糖分子都能通
9、过细胞壁,为含有红墨水的蔗糖溶液,呈红色;由于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红墨水和蔗糖分子都不能进入细胞质中,但细胞质中存在叶绿体,所以显绿色。B正确,ACD错误。故选B。9. 有一种物质能顺浓度梯度进出细胞,但却不能顺浓度梯度进出无蛋白质磷脂双分子层。这种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是( )A. 自由扩散B. 协助扩散C. 主动运输D. 胞吞和胞吐【答案】B【解析】【分析】本题着重考查了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的异同点,主要从物质运输方向、是否需要载体蛋白、是否需要消耗能量三个方面进行比较,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区分理解能力,属于简单题。【详解】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顺浓度梯度,说明是被动运输,即自由扩散或协助扩散;
10、但没有蛋白质,物质不能运输,说明运输过程需要载体蛋白质,因此协助扩散。故选B。10. 性激素可以优先通过细胞膜扩散到细胞内部,这主要与细胞的哪项结构有关( )A. 膜表面的糖蛋白B. 膜内含有相应的载体多C. 膜的选择透过性D. 膜的骨架磷脂双分子层【答案】D【解析】【分析】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脂质和蛋白质,此外还有少量的糖类。组成细胞膜的脂质中,磷脂最丰富,磷脂双分子层构成了细胞膜的基本骨架。【详解】性激素属于脂质,根据化学中相似相溶原理,性激素可以优先通过细胞膜,这与细胞膜中的脂质成分有关,细胞膜中主要的脂质是磷脂,磷脂双分子层是细胞膜的基本支架。综上分析, D正确,ABC错误。故选D。11
11、. 下列关于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的叙述,正确的是( )都不消耗能量 都不需要转运蛋白 自由扩散只能浓度梯度,而协助扩散既可以顺浓度梯度也可以逆浓度梯度 都是被动运输 葡萄糖有时可以通过协助扩散顺浓度梯度运输A. B. C. D. 【答案】C【解析】【分析】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均属于被动运输,其运输方向均为从高浓度向低浓度运输。【详解】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都不消耗能量,都是被动运输,正确;自由扩散不需要载体蛋白,协助扩散需要转运蛋白,错误;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都是顺浓度梯度运输,错误;葡萄糖有时可以通过协助扩散顺浓度梯度运输,例如红细胞吸收葡萄糖,正确。综上所述,正确。C正确,ABD错误。故选C。12.
12、 将哺乳动物的红细胞分别浸入下列甲、乙、丙、丁四个不同浓度溶液的烧杯内,一段时间后,实验结果如图所示,则甲、乙、丙、丁溶液浓度大小比较正确的是A. 甲乙丙丁B. 丁甲乙丙C. 丙丁甲乙D. 丙乙丁甲【答案】D【解析】据图可知:红细胞浸入甲溶液中红细胞吸水膨胀,且涨破细胞膜,说明a溶液浓度小于细胞液浓度;红细胞浸入丙溶液中失水皱缩,导致体积变小,丙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红细胞浸入丁溶液中红细胞保持正常形态,丁溶液浓度等于细胞液浓度;红细胞浸入乙溶液中,细胞体积有所减小,说明乙溶液浓度大于丁小于丙。综上所述,四种溶液的浓度大小关系为丙乙丁甲。故选D。13. 某同学为探究膜的通透性而设计了如图所示
13、的渗透装置,开始时烧杯内的液面和长颈漏斗内的液面相平。在长颈漏斗内液面上升的过程中( )A. 液面上升的速率先加快后减慢,最终维持稳定B. 水分子通过半透膜从清水向蔗糖溶液扩散的速率逐渐增大C. 当液面不再上升时,半透膜两侧没有水分子进出D. 当半透膜两侧水分子进出速率相等时,长颈漏斗内液面最高【答案】D【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可知:烧杯内是清水,漏斗内是蔗糖溶液,半透膜只允许水分子透过,不允许蔗糖溶液通过,漏斗内渗透压高于烧杯,因此从烧杯进入漏斗中的水分子多于由漏斗进入烧杯中的水分子。【详解】A、长颈漏斗内液面上升的过程中,半透膜两侧溶液浓度差逐渐减小,则液面上升的速率起始最快,之后逐渐减慢
14、,最终液面维持稳定时为零,A错误;B、从烧杯进入漏斗中的水分子多于由漏斗进入烧杯中的水分子,所以水分子运输方向表现为通过半透膜从清水向蔗糖溶液扩散,且速率逐渐减慢,B错误;C、当半透膜两侧液体浓度相等时,仍然存在水分子的进出,只是进出达到动态平衡,C错误;D、由于起始时内外浓度差最大,通过渗透作用扩散到漏斗内的速率最大,随着液面升高,蔗糖溶液浓度降低,内外浓度差减小,通过渗透作用扩散到漏斗内的速率逐渐降低,当进入漏斗的水分子与从漏斗进入清水中的水分子速率达到平衡,液面不再升高,此时长颈漏斗内液面最高,D正确。故选D。14. 下图是人体小肠绒毛上皮细胞中进行的某种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的示意图,下列哪
15、组物质的运输方式与图示符合A. O2、CO2B. H2O、K+C. 葡萄糖、氨基酸D. 甘油、脂肪酸【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A、O2、CO2跨膜运输方式都是自由扩散,A错误;B、H2O跨膜运输方式是自由扩散,K+跨膜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B错误;C、人体小肠绒毛上皮细胞中,葡萄糖、氨基酸跨膜运输方式都是主动运输,C正确;D、甘油、脂肪酸跨膜运输方式都是自由扩散,D错误故选C考点: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及其异同15. 图中表示两种细胞输入和输出物质的方式。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A. 甲表示胞吐,乙表示胞吞B. 甲和乙两种物质运输方式说明生物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C. 甲需要消耗能量,而乙不需要D.
16、 分泌蛋白的释放方式与甲图中的方式相同【答案】B【解析】【分析】本题以图文结合的形式,综合考查学生对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的认知、理解和掌握情况,意在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和识图辨别能力。【详解】甲图所示物质附着在细胞表面,这部分细胞膜内陷形成小囊,包围着物质的小囊从细胞膜上分离下来,形成囊泡,进入细胞内部,此过程表示胞吞,乙图所示物质先在细胞内形成囊泡,囊泡移动到细胞膜处并与细胞膜融合,将物质排出细胞,此过程表示胞吐,A错误;胞吞和胞吐这两种物质运输方式说明生物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B正确;胞吞和胞吐都需要消耗能量,C错误;分泌蛋白以胞吐的方式释放,与乙图中的方式相同,D错误。【点睛】以图示
17、中的“箭头指向”为切入点,明辨甲、乙图所示的物质运输方式分别表示胞吞和胞吐,在此基础上分析判断各选项。16. 甲乙两种物质在细胞内外的浓度情况如图所示。在进行跨膜运输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甲运出细胞一定有载体蛋白的参与B. 甲进入细胞一定需要能量C. 乙运出细胞一定有载体蛋白的参与D. 乙进入细胞一定不需要能量【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甲在细胞膜外浓度高于细胞内,甲出细胞是从低浓度到高浓度,属于主动运输,需要能量和载体,A正确;甲在细胞膜外浓度高于细胞内,进入细胞可能是被动运输,所以不需要能量,B错误;乙在细胞内浓度高于细胞外,乙运出细胞可能是被动运输,如果是自由扩散,则不需
18、要载体蛋白参与,C错误;乙在细胞外浓度低于细胞内,进入细胞应该是主动运输,需要能量和载体蛋白参与,D错误。【点睛】解答本题关键能理清物质运输方式的实例以及判断方法,总结如下:(1)根据分子大小与对载体、能量的需要进行判断(2)根据运输方向进行判断逆浓度梯度的跨膜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17. 如图所示在一定范围内细胞膜外某物质浓度变化与该物质进入细胞膜内速度的关系,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该物质进入细胞方式是自由扩散B. 该物质通过膜时必须与载体蛋白结合C. 该物质可能是水或甘油D. 该物质能从浓度低的一侧向浓度高的一侧移动【答案】B【解析】【分析】1、据图分析,在一定范围内随着物质浓度增
19、加该物质运输速度增加,当物质浓度达到一定时,物质运输速度不再增加,说明受到载体数量限制,故该物质运输方式为协助扩散或主动运输。 2、名称运输方向载体能量实例自由扩散高浓度低浓度不需不需水、CO2、O2、甘油、苯、酒精等协助扩散高浓度低浓度需要不需红细胞吸收葡萄糖主动运输低浓度高浓度需要需要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氨基酸,葡萄糖,K+,Na+等【详解】A、据图分析,在一定范围内随着物质浓度增加该物质运输速度增加,当物质浓度达到一定时,物质运输速度不再增加,说明受到载体数量限制,故该物质运输方式为协助扩散或主动运输,A错误;B、协助扩散的特点是需要载体,不需要能量,主动运输的特点是需要载体和能量,B正
20、确;C、水和甘油是通过自由扩散进入细胞膜,C错误;D、协助扩散是从高浓度到低浓度运输,主动运输能从浓度低的一侧向浓度高的一侧移动,也能从能从浓度高的一侧向浓度低的一侧移动,D错误。故选B。曲线反映了该物质进入细胞需要载体蛋白,可能是主动运输,也可能是协助扩散,因此该物质不可能是水或甘油。【点睛】本题以曲线图为载体,考查物质的跨膜运输,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和理解能力,难度不大。18. 下图所示为大分子物质出入细胞的过程。下列与此有关的叙述 错误的是( )A. a与b的发生均以膜的流动性为基础B. a与b都要消耗能量C. 细胞在进行b过程的同时膜成分也随之更新D. a与b的发生均以膜的选择透过性性为
21、基础【答案】D【解析】【分析】由图分析可知,a是胞吞过程,b是胞吐过程。胞吞和胞吐是借助于膜的融合完成的,与膜的流动性有关,它是大分子和颗粒性物质进出细胞的物质运输方式,某些小分子也可通过胞吞、胞吐进出细胞,靠ATP提供动力。【详解】A、胞吞和胞吐能够发生是因为膜具有流动性,A正确;B、胞吞和胞吐都是耗能的过程,B正确;C、胞吐过程中有膜的融合,膜的成分发生了变化,C正确;D、胞吞和胞吐是借助于膜的融合完成的,与膜的流动性有关,D错误。故选D。19. 在动物细胞的物质运输中,属于自由扩散的是A. 红细胞中的Na+进入血浆B. 细胞外液中的O2进入肌细胞C. 细胞外液中的K+进入神经细胞D. 血
22、浆中的碘进入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A、红细胞中的Na+进入血浆属于主动运输,特点是需要载体和能量,A错误;B、细胞外液中的O2进入肌细胞,动力是浓度差,不需要载体和能量,B正确;C、细胞外液中的K+进入神经细胞属于主动运输,影响因素是载体和能量,C错误;D、血浆中的碘,以离子的形式进入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运输方式为主动运输,D错误。故选B。20. 性激素可以优先通过细胞膜扩散到细胞内部,这主要与细胞膜的哪项结构有关A. B. C. D. 【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及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要求考生能利用所学知识解读图形,知道性激素的化学本质是脂质中
23、的固醇,明确脂质小分子跨膜运输的方式是自由扩散。分析图形可知,图中是磷脂双分子层,是膜蛋白,是糖蛋白;性激素的化学本质是固醇,与细胞膜成分中的磷脂分子均属于脂质,导致性激素能通过自由扩散的方式进入到细胞内部,综上分析,A正确,BCD错误。21. 如图为某种离子跨膜运输的示意图,由此做出的判断正确的是( )A. 图中离子跨膜的正确顺序是乙丙甲B. 离子跨膜有随机性并消耗ATP中的能量C. 磷脂的运动使离子跨膜的通道自动开闭D. 图示的离子跨膜方式为自由扩散【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A、根据图中离子移动的过程可知跨膜的正确顺序是乙丙甲,故A正确;B、离子跨膜有选择透过性并消耗ATP中的能量
24、,故B错误;C、磷脂的运动使离子跨膜的通道开闭,但需要消耗能量,故C错误;D、离子的运动方式是主动运输,需要载体和能量,故D错误。故选A。22. 一份淀粉酶能将100万份淀粉水解成麦芽糖,而不能水解一份麦芽糖,这说明酶具有( )A. 高效性、专一性B. 专一性、多样性C. 高效性、特殊性D. 专一性、特殊性【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一份淀粉酶能将100万份淀粉水解成麦芽糖,说明酶具有高效性;淀粉酶能将淀粉水解成麦芽糖,而不能水解麦芽糖,这说明酶具有专一性,A正确,BCD错误。故选A。23. 在不损伤高等植物细胞内部结构的情况下,下列哪种物质适合于除去细胞壁:A. 蛋白酶B. 盐酸C.
25、淀粉酶D. 纤维素酶【答案】D【解析】【分析】酶具有专一性,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可以去除细胞壁。【详解】A、细胞壁的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蛋白酶的作用是催化蛋白质的水解,不能除去细胞壁,A错误;B、盐酸不能除去细胞壁,还能杀死细胞, B错误;C、细胞壁的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淀粉酶的作用是催化淀粉的水解,不能除去细胞壁,C错误;D、纤维素酶的作用是催化纤维素的水解从而除去细胞壁,D正确;故选:D。24. 分别用0和100的温度处理某种酶后,酶都没有活性,但( )A. 经过0处理的酶的活性能够恢复B. 经过100处理的酶的活性能够恢复C. 经过0处理的酶的空间结构能够恢
26、复D. 经过100处理的酶被水解成氨基酸【答案】A【解析】【分析】酶具有高效性、专一性以及作用条件温和等特性。在最适宜的温度和PH条件下,酶的活性最高。温度和PH偏高或偏低,酶的活性都会明显降低。在过酸、过碱或高温条件下,酶的空间结构被破坏而变性失活,且这种失活是不可逆转的,而在低温条件下,酶的活性降低,但不会失活,若温度升高,酶的活性还能恢复。【详解】A、经0处理的酶的活性受到抑制,当温度适宜时,酶的活性即可恢复,A正确;B、高温能破坏酶的分子结构,使酶活性丧失,且具有不可恢复性,B错误;C、经0过处理的酶的空间结构没有遭到破坏,C错误;D、经100过处理的酶空间结构被破坏,高温没有破坏肽键
27、,故蛋白质没有被水解成了氨基酸,D错误;故选A。25. 绝大多数酶在水解过程中,通常能得到多肽,最后能得到氨基酸,这说明( )A. 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B. 酶是生物催化剂C. 绝大多数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D. 酶的基本组成单位是多肽【答案】C【解析】【分析】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极少数酶是RNA,所以酶的基本组成单位为氨基酸或核糖核苷酸。【详解】氨基酸是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在水解大多数酶的过程中,通常能得到多肽,最后能得到氨基酸,这说明绝大多数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C正确,ABD错误。故选C。26. 下列关于酶的叙述正确的是A. 所有酶都是蛋白质B. 都
28、能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C. 只有内分泌细胞能合成D. 只有在细胞内才发挥催化作用【答案】B【解析】【分析】本题旨在考查酶的化学本质、作用机理等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相关知识,运用所学知识做出准确判断。所有的活细胞都能产生酶, 酶具有催化功能,其作用机理是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酶绝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酶具有专一性和高效性,酶作用条件要温和。【详解】酶绝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A错误;酶具有催化功能,其作用机理是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B正确;所有的活细胞都能产生酶,C错误;酶在细胞内外都可发挥催化作用,如消化酶在细胞外起作用,D错误;故正确的选B。27. 能使唾液淀粉酶水解的酶是( )
29、A. 淀粉酶B. 脂肪酶C. 蛋白酶D. 肽酶【答案】C【解析】【分析】唾液淀粉酶的本质是蛋白质,由于酶的作用特点是具有专一性,故能使唾液淀粉酶水解的酶是蛋白酶。【详解】A、淀粉酶能催化淀粉水解,不能催化淀粉酶自身水解,A错误;B、脂肪酶催化脂肪水解,不能催化淀粉酶水解,B错误;C、淀粉酶的本质是蛋白质,能催化淀粉酶水解的酶是蛋白酶,C正确;D、肽酶催化多肽中肽键的水解,不能催化淀粉酶水解,D错误。故选C。28. 用蛋白酶去除大肠杆菌核糖体的蛋白质,处理后的核糖体仍可催化氨基酸的脱水缩合反应,由此可推测核糖体中能催化该反应的物质是A. 蛋白酶B. RNA聚合酶C. RNAD. 逆转录酶【答案】
30、C【解析】【分析】【详解】核糖体是由蛋白质和RNA组成,蛋白酶能专一去除核糖体中蛋白质,只剩RNA,仍可催化氨基酸的脱水缩合反应,说明有RNA存在既可完成脱水缩合反应,所以有催化作用的物质是RNA,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酶的本质,意在考查考生能从课外材料中获取相关的生物学信息,并能运用这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生物学问题的能力。29. 下面是以过氧化氢为实验材料,根据有关实验结果绘制的曲线图。其中能说明酶具有高效性的是()A. B. C. D. 【答案】A【解析】【分析】酶的高效性是酶相对于无机催化剂而言的,所以探究酶具有高效性时,实验的单一变量是催化剂的种类(如过氧化氢酶、Fe3+)
31、,其他无关变量都要相同且适宜,此外实验设计还有遵循对照原则,因此还需要设置不加催化剂的一组作为对照组。【详解】A.据图分析,实验的单一变量是催化剂的种类,且过氧化氢酶和Fe3+对照,能说明酶具有高效性,A正确;B. 据图分析,实验的自变量是温度,说明酶的活性受温度影响,但是不能说明酶具有高效性,B错误;C.据图分析,实验的自变量是pH,即pH=5.5和pH=7,能说明酶的活性受到pH值的影响,不能说明酶具有高效性,C错误;D.据图分析,实验的自变量为是否加酶,说明酶具有催化性,而且酶能够加快化学反应速率,但是不能说明酶具有高效性,D错误。故选A。30. ATP是细胞的能量“通货”。下列相关叙述
32、正确的是A. ATP中的A代表腺嘌呤B. ATP中的T代表胸腺嘧啶C. ATP的结构简式可表示为APPPD. ATP中靠近A的高能磷酸键易水解【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A、ATP中的A代表腺嘌呤核苷,A错误;B、ATP中的T代表3个(磷酸基团),B错误;C、ATP的结构简式为APPP,C正确;D、ATP中远离A的高能磷酸键更易水解,D错误。故选C。31. 细胞内的能量供应机制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图中X代表ATPB. ATP与ADP可以相互转化C. 酶1和酶2是同一种酶D. ATP中的能量可来源于光能、化学能,也可转化为光能和化学能【答案】C【解析】【分析】图示
33、为ATP和ADP的转化过程,ATP和ADP的转化过程中能量来源不同,ATP水解释放的能量,来自高能磷酸键的化学能,并用于生命活动;合成ATP的能量来自呼吸作用或光合作用。由图可知,X为ATP,Y为ADP。【详解】A、ADP、Pi和能量可合成ATP,图中X代表ATP,A正确;B、细胞内的ATP与ADP可以相互转化,B正确;C、酶1为ATP合成酶,酶2为ATP水解酶,C错误;D、合成ATP的能量来自呼吸作用或光合作用,故ATP中的能量可来源于光能、化学能,ATP水解可将释放的能量转化形成光能、化学能等多种形式的能量,D正确。故选C。32. 在下列四种化合物的化学组成中,“O”中所对应的含义最接近的
34、是( )A. 和B. 和C. 和D. 和【答案】D【解析】【分析】分析图中可知,图为ATP的结构简式,图为核糖核苷酸,图为DNA的片段,图为tRNA,这些物质中都含有腺嘌呤。【详解】图圆圈中为腺苷和磷酸组成的核糖核苷酸,图圆圈中为腺嘌呤,图圆圈中为腺嘌呤脱氧核苷酸,图圆圈中为腺嘌呤,相同的为和,ABC错误,D正确。故选D。33. 图表示ATP的结构,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图中a是RNA的基本组成单位之一B. 图中b、c代表高能磷酸键C. ATP水解时b更容易断裂D. 图中A代表腺嘌呤【答案】C【解析】【分析】ATP是三磷酸腺苷的英文缩写。ATP分子结构可以简写为APPP,其中A代表腺苷,
35、P代表磷酸基团,代表一种特殊的化学键,高能磷酸键,在有关酶的作用下,ATP中远离A的那个高能磷酸键很容易水解,远离A的那个P就脱离下来,形成游离的Pi,同时释放大量的能量,ATP就转化成ADP。ADP再脱一个P下来就转化成AMP,AMP即腺嘌呤核糖核苷酸。【详解】A、a代表AMP即腺嘌呤核糖核苷酸,腺嘌呤核糖核苷酸是RNA的组成单位之一,A正确;B、图中b、c代表高能磷酸键,B正确;C、在有关酶的作用下,ATP中远离A的那个高能磷酸键很容易水解,即c更容易断裂,C错误;D、AMP由磷酸、核糖和腺嘌呤组成,图中的A代表腺嘌呤,D正确。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ATP的基本结构及ATP与ADP之间的
36、相互转化,明确ATP中远离A的那个高能磷酸键更容易断裂是解答的关键。34. 烫发时,先用还原剂使头发角蛋白的二硫键断裂,再用卷发器将头发固定形状,最后用氧化剂使角蛋白在新的位置形成二硫键。这一过程改变了角蛋白的( )A. 空间结构B. 氨基酸种类C. 氨基酸数目D. 氨基酸排列顺序【答案】A【解析】【分析】蛋白质分子结构多样性的原因:1直接原因:(1)氨基酸分子的种类不同;(2)氨基酸分子的数量不同;(3)氨基酸分子的排列次序不同;(4)多肽链的空间结构不同2根本原因:DNA分子的多样性。【详解】A、由于在新的位置形成二硫键,进而改变了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即这一过程改变了角蛋白的空间结构,使其功
37、能也发生了改变,A正确;B、这一过程没有改变氨基酸的种类,B错误;C、这一过程没有改变氨基酸的数目,C错误;D、由题意可知,这一过程没有改变氨基酸的排列顺序,D错误。故选A。【点睛】35. 下列关于糖类及“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活动的叙述,正确的是()A. 纤维素是植物细胞壁主要成分B. 用斐林试剂检测葡萄糖时无需在热水浴中加热C. 单糖可以进一步被水解成更简单的化合物D. 甘蔗是用于还原糖鉴定的理想材料【答案】A【解析】【分析】1、糖类可以分为单糖、二糖和多糖。2、斐林试剂是由甲液(质量浓度为0.1g/mL氢氧化钠溶液)和乙液(质量浓度为0.05 g/mL硫酸铜溶液)组成,用于鉴定还原糖,使
38、用时要将甲液和乙液混合均匀后再加入含样品的试管中,且需水浴加热。【详解】A、纤维素是由葡萄糖聚合形成的多聚体,纤维素是植物细胞壁的主要组成成分之一,A正确;B、葡萄糖为还原糖,用斐林试剂检测时需要水浴加热,B错误;C、单糖是不能再水解的糖,C错误;D、甘蔗中的糖主要是蔗糖,非还原糖,不是用于还原糖鉴定的理想材料,D错误。故选A。二、综合题&答题区36. 下图为物质出人细胞膜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1)细胞膜的模型为_模型;A代表_分子;B代表_。(2)在ae的五种过程中,代表氧气转运过程中进入细胞的是_;代表葡萄糖从肠腔进入小肠上皮细胞的是_。(3)Mg2+若通过该膜的运输方式是_,与此相关的
39、细胞器是_。(4)用磷脂双分子层将某种不容易进入细胞的药物包裹成小球,通过小球膜与细胞膜上的蛋白质结合,从而将药物送入细胞,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该药物进入细胞的方式最可能是_。【答案】 (1). 流动镶嵌 (2). 蛋白质 (3). 磷脂双分子层 (4). b (5). a (6). 主动运输 (7). 线粒体、核糖体 (8). 胞吞【解析】【分析】分析图,A表示蛋白质,B表示磷脂双分子层,C表示糖蛋白(膜外);a、e代表主动运输,其中a表示运进细胞,e表示运出细胞;b运输方向是高浓度一侧运输到低浓度一侧,不需要载体和能量,表示自由扩散;c、d运输方向是高浓度一侧运输到低浓度一侧,需要载体
40、,不需要能量,表示协助扩散。【详解】(1)细胞膜的模型是流动镶嵌模型;A代表蛋白质分子;B代表磷脂双分子层;(2)a、e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b为自由扩散,c、d为协助扩散;C表示糖蛋白在膜外,氧气进入细胞的方式是自由扩散,所以氧气进入细胞的方式是b,葡萄糖从肠腔进入小肠上皮细胞的是主动运输的方式,即通过a的运输方式进入细胞;(3)Mg2+通过该膜的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需要载体和能量,其中核糖体合成载体蛋白,线粒体为主动运输提供能量;(4)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的运输方式是胞吞和胞吐。用磷脂双分子层将某种不容易进入细胞的药物包裹成小球,通过小球膜与细胞膜的融合将药物送入细胞,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41、说明该药物进入细胞的方式最可能是胞吞。【点睛】本题考查了细胞膜的组成和结构以及功能、物质跨膜运输的相关知识,准确理解、运用图示信息,并能够转化为文字信息,将这些信息与跨膜运输结合起来,理解三种运输方式的运输速率与物质浓度、载体蛋白和能量的关系是解答本题的关键。37. 某研究小组为探究影响H2O2分解的因素,做了三个实验。相应的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实验1、实验2均在适宜条件下进行,实验3其他条件适宜)。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1、2、3中的自变量分别为_、_、_。(2)实验2结果反映,在b、c所对应的H2O2浓度范围内,H2O2溶液浓度会_(填“升高”“降低”或“不影响”)过氧化氢酶的活性
42、,bc段O2产生速率不再增大的原因最可能是_。(3)实验3的结果显示,H2O2酶的最适pH为_,实验结果表明,当pH小于d或大于f时,H2O2酶的活性将永久丧失,其原因是_。【答案】 (1). 催化剂种类 (2). H2O2浓度 (3). pH (4). 不影响 (5). 酶的数量有限 (6). e (7). 酶的空间结构被破坏【解析】【分析】据图分析,实验1的自变量是催化剂的种类(过氧化氢酶、Fe3+),因变量是氧气的产生速率;实验2的自变量是过氧化氢浓度,因变量是是氧气的产生速率,曲线bc段反应速率不再增加的原因是酶的数量的限制;实验3的自变量是pH,因变量是溶液中过氧化氢的量,图中d、f
43、的pH不同,但是溶液中过氧化氢的量相同。【详解】(1)观察图形可知3个实验的自变量分别是催化剂的种类、H2O2的浓度和pH值 。(2)由实验2曲线可知,在b、c所对应的H2O2浓度范围内,O2的产生速率不变,所以该浓度范围内的过氧化氢溶液浓度不会影响过氧化氢酶的活性,be段O2产生速率不再增大的原因最可能是酶的数量(浓度)有限。(3)实验3的结果显示,e点溶液中H2O2剩余量最少,所以过氧化氢酶的最适pH为e,实验结果表明,当pH小于d或大于f时,由于强酸或强碱,使酶的空间结构被破坏,所以过氧化氢酶的活性将永久丧失。【点睛】本题结合曲线图,考查影响酶活性的因素,意在考查考生分析曲线图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能够根据曲线的分析确定实验的自变量、因变量,分析曲线中各转折点的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