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地球的历史合格过关练如图是某同学绘制的地质年代示意图。据此回答12题。1人类出现于()A太古宙B古生代C中生代 D新生代2地质史上重要的成煤期及当时环境特点搭配正确的是()A太古宙温暖湿润B古生代寒冷干燥C中生代火山活动频繁D晚古生代森林植被茂密解析:1.D2.D第1题,读图可知,新生代出现了人类,这是生物发展史上的重大飞跃,D正确。故选D。第2题,煤炭是地质时期的森林等植被在地质作用下形成的,由此可推知,煤炭的形成需要气候湿润的环境和茂密森林。太古宙时植被还没有产生,A错误;古生代寒冷干燥的环境不利于植物生长,B错误;中生代火山活动频繁,不利于植物的生长,C错误;晚古生代气候湿润、森林茂密,
2、利于煤炭形成,D正确。故选D。下图表示地球上部分生物类型出现的时间范围,横向宽度越大,代表生物物种越多。读图,完成34题。3图中所示生物中,出现最早的是()A爬行类 B鸟类C两栖类 D鱼类4爬行类动物物种最多的地质年代是()A古生代 B中生代C元古代 D新生代解析:3.D4.B第3题,从图中可以看出,鱼类出现在古生代早期。第4题,爬行类动物物种最多的地质年代在中生代。我国科学家在辽宁省发现了目前最早的真兽类哺乳动物化石,该古生物生活在距今大约1.6亿年前,比此前发现的白垩纪哺乳动物早大约3 500万年。读最早真兽类哺乳动物化石及复原图和地质年代表(部分),完成56题。5科学家研究认为该古生物具
3、有体覆毛发、食虫、擅攀爬等特点。由此推测其最可能的生活环境是()A浩瀚的海洋 B茂密的丛林C干旱的沙漠 D寒冷的冰原6我国科学家用发现化石的地区和地层对该古生物进行命名,其最可能的命名是()A辽宁新生兽 B东北白垩兽C中华侏罗兽 D亚洲三叠兽解析:5.B6.C第5题,由题干可知,科学家研究认为该古生物具有体覆毛发、食虫、擅攀爬等特点,因此该生物最可能生活在生物种类多,植被茂密的丛林,B正确。第6题,由材料可知,该生物生活在距今大约1.6亿年前,比此前发现的白垩纪哺乳动物早大约3 500万年,应是侏罗纪时代的生物,因此应该以侏罗纪的时代命名,最可能的命名是中华侏罗兽,C正确。读生物出现以来地球大
4、气中的CO2、O2含量变化示意图,完成78题。7在地质历史时期,出现最早的是()A蓝细菌 B蕨类植物C裸子植物 D被子植物8地球上生物出现后()AO2的含量上升BCO2的含量不断上升CO2和CO2含量保持稳定DO2和CO2含量变化呈正相关解析:7.A8.A第7题,从图中可直接看出,蓝细菌出现在35亿年前。第8题,O2的含量上升,CO2的含量波动较大。9读地层与化石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A、B、C、D岩层中最老的是_层,最年轻的是_层。(2)地点3缺失B岩层,试分析可能的原因。(3)若地点1的A岩层含有煤炭,当时的古地理环境为_。若地点2的B岩层含有石油,当时的古地理环境为_。解析:第(1
5、)题,沉积岩下方的先沉积,上方的后沉积,读图可知,该地岩层自下而上依次为A、B、C、D,所以最下方的A层形成年代最早,最上方的D层形成年代最晚。第(2)题,岩层缺失的原因有两种可能,未沉积或沉积后又被侵蚀掉。一种情况是,形成B岩层时,该地地势高,没有沉积形成该岩层;另一种情况是,该地沉积形成了B岩层,后来又被外力侵蚀掉。第(3)题,煤炭是由古代森林经过地质作用转化而来,该地有煤炭,说明古地理环境适合森林生长。石油是古代海洋生物经过地质作用形成的,该岩层有石油存在,说明过去为海洋环境。答案:(1)AD(2)可能一:当时地点3为高地,没有发生沉积,不能形成B岩层。可能二:当时地点3发生沉积形成了B
6、岩层,后又上升为高地,被外力侵蚀掉。(3)暖湿的陆生环境温暖的浅海环境等级提升练观察发现甲、乙两地中岩层含有化石且有对应关系。读地质剖面略图,回答12题。1图中属于古生代地层的是()A BC D2根据图中化石,动物在这一时期经历的演化过程是()A海洋无脊椎动物爬行动物脊椎动物B爬行动物海洋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C爬行动物脊椎动物海洋无脊椎动物D海洋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爬行动物解析:1.C2.D第1题,恐龙化石和侏罗纪的裸子植物化石属于中生代地层。第2题,动物的演化过程总是从低级向高级演化,结合图中化石即可判断D项正确。下图示意第四纪中国重大环境演变事件关系。读图,回答34题。3图中、代表的地理事件分
7、别是()A海进与海退、青藏高原大幅度隆起、区域干旱化趋向B海进与海退、区域干旱化趋向、青藏高原大幅度隆起C青藏高原大幅度隆起、海进与海退、区域干旱化趋向D区域干旱化趋向、海进与海退、青藏高原大幅度隆起4气候冷暖交替对我国地理事物变化的影响是()A气候暖湿有利于黄土堆积B气候冷干有利于黄土侵蚀C最暖时期海平面显著上升D最冷时期温度带显著北移解析:3.B4.C第3题,根据关联图中的信息可知,寒冷期与温暖期交替并不会导致区域干旱化趋向、青藏高原大幅度隆起等现象的发生,只能造成海进与海退;图中对产生影响,且受现代季风形成的影响,故为区域干旱化趋向、为青藏高原大幅度隆起。第4题,气候暖湿增加了降水量,造
8、成黄土高原的黄土侵蚀加强,而气候冷干则有利于黄土堆积;温暖期有利于冰雪融化,造成海平面上升;气温降低造成我国的温度带向南移动。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地球在距今约22亿年到1万年间的漫长地质年代里经历了三次大冰期,分别为震旦纪大冰期、石炭二叠纪大冰期和第四纪大冰期。大冰期之间为间冰期。读图,完成56题。5与地质时期气温反复变化无关的因素是()A太阳活动 B人类活动C下垫面 D大气环流6有关大冰期与间冰期的叙述,正确的是()A大冰期雪线下降B间冰期海面降低C大冰期全球自然带向两极方向推移D间冰期物种锐减解析:5.B6.A第5题,地质时期气温反复变化主要是自然原因。第6题,大冰期气温下降,冰川面积扩大
9、,雪线下降;间冰期气温上升,海面上升;大冰期由于气温下降全球自然带向赤道方向推移;间冰期物种增加。7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地处青藏高原和黄土高原交会地带的和政县是远古时代各种古脊椎动物繁衍生息的乐园,孕育了今天弥足珍贵的古脊椎动物化石群。不同化石群埋藏在不同的地层中。据了解,1 000万年前的古脊椎动物化石,是研究青藏高原隆升历史及古环境、古气候的重要物质依据和信息源。”看到这个消息,上海某中学地理小组的同学特别感兴趣,他们决定利用暑假前去实地考察研究一番。在地理老师的指导下,他们给这次考察命了名,并做了大量物质上、知识上的准备工作。(1)考察名称:_与地质年代、自然地理环境的关系。(2)
10、考察工具准备:_。(3)结合相关材料,他们绘制了一幅古生物化石地表分布示意图,并对相关问题进行了分析。按成因分类,该地区的地下岩层多属于_岩;按地质年代,该区域最老的岩层至少形成于_代。三叶虫生活时期该地应为_环境;恐龙繁盛时期,该地应为_环境,气候、植被特点为_。(4)考察结论:根据实地考察及材料分析,他们认为迄今为止青藏高原地区:地理环境经历了_环境向_环境的演变;由不同化石的相对位置关系可知,地壳经历了_(填“抬升”“下降”或“水平”)运动。解析:第(1)题,命名时应突出生物化石这一关键主题。第(2)题,野外考察应有地质锤、指南针、记录工具等,回答合理即可。第(3)题,应熟知地质年代表,知道一些典型化石出现的年代等。第(4)题,结合现在青藏高原的环境以及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即可。答案:(1)生物化石(2)该区岩层等资料、指南针、地质锤、笔、纸(3)沉积古生海洋陆地气候温暖湿润,植被茂密(4)海洋陆地抬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