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1-2022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 第二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 单元评价(含解析)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683761 上传时间:2024-05-30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66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2022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 第二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 单元评价(含解析)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21-2022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 第二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 单元评价(含解析)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21-2022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 第二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 单元评价(含解析)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21-2022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 第二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 单元评价(含解析)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21-2022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 第二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 单元评价(含解析)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2021-2022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 第二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 单元评价(含解析)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doc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2021-2022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 第二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 单元评价(含解析)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doc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2021-2022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 第二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 单元评价(含解析)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doc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2021-2022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 第二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 单元评价(含解析)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doc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单元素养评价(二)(第二章)(75分钟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沙漠中树立着无数塔状孤立的石灰岩,称为塔岩荒漠。下图为塔岩荒漠景观。据此完成1、2题。1.形成塔岩和荒漠的外力作用分别是 ()A.风力侵蚀、风力沉积 B.流水侵蚀、流水沉积C.风力侵蚀、流水沉积 D.流水侵蚀、风力沉积2.该地形成塔岩和荒漠的条件有哪些()气候湿润 气候干旱光照强,昼夜温差大植被茂密 多大风天气A. B. C. D.【解析】1选A,2选C。第1题,由题干和图可知该地区为气候干旱的沙漠,流水作用较弱;图为风成地貌,既有风力侵蚀而成的风蚀地貌(塔岩),又有风力堆积形成的风积地貌(沙漠)。第2题,由上题

2、可知,该地为风成地貌,其形成受风力、水分、地面物质组成、植被、人类活动等条件的影响,一般来说风力越大,水分越少,光照充足,地面物质越破碎疏松、植被越少,风成地貌越容易发育形成。(2020南通高二检测)丹霞地貌形成的必要条件是砂砾岩层(沉积岩)巨厚,垂直节理发育,因在中国广东省北部仁化县丹霞山有典型发育而得名,下图为该地丹霞山景观图。完成3、4题。3.读下面“丹霞地貌形成示意图”,丹霞地貌的形成过程排序正确的是()A. B.C. D.4.读丹霞山景观图,推测与其形成过程示意图中时期对应的是()A. B. C. D.【解析】3选C,4选B。第3题,丹霞地貌形成的必要条件是砂砾岩层(沉积岩)巨厚,垂

3、直节理发育。所以,形成过程中,首先是在低洼处有沉积物堆积,然后经固结成岩作用,形成砂砾岩层,对应。沉积岩层在干热气候下,变成红色岩石。受内力作用影响,岩层隆起抬升。受风化等外力作用,垂直节理发育,对应对应。再受流水、风等外力侵蚀,形成丹霞地貌,最开始的山峰较多,对应,后不断侵蚀,形成孤峰一座,对应。第4题,从图中可看出图中的丹霞地貌山峰较多,对应,和丹霞地貌还没有完全形成,成孤峰一座。下图中右图表示巨蟒出山风景,它是江西三清山标志性景观,海拔1 200余米,相对高度128米,是由风化和重力崩解作用而形成的巨型花岗岩石柱,左图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结合相关知识,完成5、6题。5.形成巨蟒出山风

4、景的岩石属于左图中的 ()A.甲 B.乙 C.丙 D.丁6.该景观形成的地质作用有()A.风力堆积 B.岩浆入侵C.冰川侵蚀 D.流水堆积【解析】5选B,6选B。第5题,依据左图中的地壳物质循环图中的箭头指向,因只有岩浆冷却凝固形成岩浆岩,所以乙为岩浆岩,丁为岩浆,甲和丙则为沉积岩和变质岩;而巨蟒出山是花岗岩石柱,花岗岩属于岩浆岩。第6题,花岗岩是岩浆向上侵入的过程中冷却凝固形成的,因此形成于地表以下,然后由于地壳的上升运动,使其地势变高,后又经外力的侵蚀而出露地表,形成巨蟒出山的景观。与风力堆积、冰川侵蚀 、流水堆积没有关系。下图为北美洲西部落基山脉中某地区示意图。读图,回答7、8题。7.图

5、中断层与岩层形成的先后顺序可能是()A.B.C.D.8.图中()A.甲处断层位于板块的生长边界B.乙处物质直接来源于地表C.丙处位于背斜构造的顶部D.丁处岩石由岩浆冷却形成【解析】7选A,8选B。第7题,后形成的岩层将先形成的岩层切断,图中断层左侧没有石灰岩,说明是断层形成后,右侧才有沉积岩层形成;岩层处发生明显错动,说明形成后岩层被断层切断;再有岩层沉积。形成的先后顺序可能是。第8题,该图为北美洲落基山脉中某地区,图中甲处断层位于板块消亡边界,是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碰撞挤压处。乙处物质是沉积岩层,直接来源于地表。丙处位于向斜构造的顶部。根据图例,丁处岩石是变质岩,是变质作用形成的。【补偿训练

6、】恩施大峡谷呈西南东北走向,多急流瀑布,喀斯特地貌发育。峡谷中的百里绝壁、千丈瀑布、傲啸独峰、原始森林、远古村寨等景点美不胜收。读图完成(1)、(2)题。 (1)推测图中的百里绝壁的地质构造属于 ()A.背斜 B.角峰 C.断层 D.陡崖(2)有关组成峡谷中的岩石的叙述可能的是()A.变质作用形成 B.形成于陆地深处C.含有珊瑚化石 D.坚硬而不易被流水侵蚀【解析】(1)选C,(2)选C。第(1)题,百里绝壁即表现为陡崖的形态,地质构造多为断层导致的。第(2)题,恩施大峡谷中喀斯特地貌发育,说明为石灰岩分布区,此类岩石主要是海相沉积而成,因此可能含有珊瑚化石。下图为“某地甲、乙、丙、丁沿线地形

7、剖面图及其地下同一沉积岩埋藏深度示意图”。岩层的埋藏深度(岩层距离地面的垂直距离)可以用来帮助恢复岩层的形态。据此完成9、10题9.读该地的地形剖面图及其地下同一沉积岩埋藏深度示意图可知 ()A.岩层埋藏深度曲线即为岩层形态 B.甲处沉积岩未出露地表C.乙处沉积岩层埋藏深度约为8m D.丙处沉积岩遭受侵蚀10.大致位于背斜顶部的是()A.甲 B.乙 C.丙 D.丁【解析】9选C,10选B。第9题,读图可知岩层埋藏深度曲线并不能代表岩层形态的真实状态;读图可知甲处的沉积岩埋藏深度为0m,可知甲处的沉积岩出露地表了;读“某地甲、乙、丙、丁沿线地形剖面图及其地下同一沉积岩埋藏深度示意图”可知乙处沉积

8、岩层埋藏深度大约为8m;读图可知丙处的沉积岩是被埋藏在地下的,其不容易遭到侵蚀,且图中的信息不足以证明该处的沉积岩遭到了侵蚀。第10题,读图可知甲处的地形海拔高度为10米,岩层的埋藏深度为0米,说明该处的岩层的海拔约为10米;乙处的地形高度海拔约为23米,沉积岩层的埋藏深度约为8米,因此可知该处的岩层的海拔高度约为15米;丙处的海拔约为15米,沉积岩层的埋藏深度约为4米,可知该处沉积岩层的海拔高度约为11米。由以上分析可知乙处的岩层海拔高度是最高的,且其两侧岩层的海拔高度低于乙处,可知乙处的沉积岩层是向上拱的,可知其是位于背斜顶部的。终碛堤是冰川携带物堆积在冰川末端形成堤状堆积体。当冰川融水流

9、过终碛堤后,冰水携带大量碎屑物质堆积成扇形堆积体,称为冰水扇。下图为终碛堤及冰水扇。回答11、12题。11.终碛沉积物具有的特点是()A.大小均匀B.层状结构C.磨圆度好D.棱角明显12.冰水扇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过程是()A.流水堆积、侵蚀冰川堆积、侵蚀B.冰川堆积、侵蚀流水侵蚀、堆积C.冰川侵蚀、堆积流水堆积、侵蚀D.冰川侵蚀、堆积流水侵蚀、堆积【解析】11选D,12选D。第11题,冰川沉积物是冰川侵蚀堆积作用的产物,在形成过程中大小混杂,棱角分明。第12题,当冰川融水流过终碛堤后,冰水携带大量碎屑物质堆积成扇形堆积体,称为冰水扇。故冰水扇是由冰川作用而形成终碛堤后,又经过冰川融水侵蚀、堆积

10、形成。 (2021无锡高二检测)冈仁波齐峰是冈底斯山脉的第二高峰,为世界上著名的藏传佛教神山,每年都要举行大型的转山活动。下图为冈仁波齐峰及其周边区域等高线图。据此完成13、14题。13.出发点塔尔钦与冈仁波齐峰的相对高度可能为()A.1 756米B.1 981米C.2 256米D.2 281米14.转山途中()A.ab段全部位于山麓冲积扇B.c、f、g三地均能看到神山C.ef段坡度最大,行进困难D.fg段有饮用水源,适宜宿营【解析】13选B,14选C。第13题,冈仁波齐峰的海拔为6 656米,塔尔钦的高度范围是大于4 400米,小于4 800米,二者的相对高度范围为1 8562 256米。第

11、14题,ab段没有形成明显的冲积扇;f点有地形阻挡,看不到神山;ef段等高线密集,坡度最大,行进困难;fg段有沼泽,不适宜宿营。如图是2000年和2010年云贵高原某流域(起始海拔1 210 m)乡村聚落在各海拔和坡度的分布变化图。读图完成15、16题。15.2000-2010年新增乡村聚落主要分布于 ()A.较低海拔的山地陡坡 B.较低海拔的河谷阶地C.较高海拔的山地缓坡 D.较高海拔的冲积平原16.该流域乡村聚落的变化会使该流域 ()A.农业规模下降 B.暴雨灾害增加C.生态环境改善 D.环境负荷加重【解析】15选B,16选D。第15题,图a表示乡村聚落集中分布在较低海拔处,且2000-2

12、010年较低海拔处分布面积增长较大,图b表示乡村聚落集中在坡度小的区域,且2000-2010年坡度小的区域分布面积增长较大,故新增乡村聚落主要分布于较低海拔的河谷阶地。第16题,读图可知,该流域乡村聚落密度、新增乡村聚落的坡度和海拔都在增大,故目前农业规模增大;该流域乡村聚落的变化不会使暴雨灾害增加;为了获得土地资源,扩大农业生产规模,该流域人类活动逐渐向高海拔和较大坡度的区域扩展,这样势必导致环境负荷增加,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二、非选择题(共52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6分)材料一陆地的河流流速比较急,带着上游冲刷下来的泥沙流到宽阔的海洋后,流速慢了下来,泥沙就沉积在河口附近,

13、积年累月,越积越多,逐步形成高出水面的陆地,这就叫河口冲积岛。材料二长江三角洲历史演变示意图。(1)说明河口冲积岛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有哪些。(2)描述材料二中古沙洲的生消变化过程及原因。(3)近年来长江三角洲海岸线向近海移动的速度减慢,试说明其原因。【解析】第(1)题,河口冲积岛的形成既有流水的堆积也有海水顶托作用的影响。第(2)题,要考虑到流水的沉积过程,同时还要考虑到地球自转偏向力的影响。第(3)题,近年来长江三角洲海岸线向近海移动的速度减慢,说明河流含沙量减少,进而分析其原因。答案:(1)流水堆积(沉积)作用;海水的顶托作用。(2)河口地区由于落差小及海水的顶托作用,水流速度减慢导致大量

14、泥沙堆积,出露水面形成沙洲;泥沙继续堆积,陆地面积不断扩大,古沙洲逐渐和大陆相连;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北岸堆积速度快。(3)中上游植树造林,水土流失减少;三峡大坝等水利工程截留部分泥沙。18.(2020开封高二检测)甲图是某地的地质剖面图,乙图是甲图中O地某处花岗岩球状地貌景观图。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20分)(1)说出M地的地质构造类型并说明其形成原因。 (2)简述N地地貌的形成过程。 (3)简述O地花岗岩球状地貌景观的形成过程。【解析】观察图中的地表形态可知,M地为谷地,N地为山地,O地为岩浆岩出露地;从图中岩层的弯曲分布状况可知,M地为背斜,N地为向斜,因此可知,M地为背斜成谷,N地为向斜

15、成山。O地花岗岩球状地貌景观的形成受内外力作用共同影响。答案:(1)M地是背斜。地壳运动使M地岩层向上拱起。(2)由于地壳运动,岩层受力向下弯曲,形成向斜;由于槽部受挤压,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反而形成山岭。(3)地壳运动使岩层产生缝隙(或发生断裂);岩浆沿着缝隙(或断裂处)发生侵入活动,冷却凝结形成花岗岩;地壳抬升,花岗岩出露地表;岩块表层受风化、风蚀作用剥落,棱角逐渐消失。1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16分)我国深厚的历史积淀给予了我们无数宝贵的文化遗产,分布在山西沁河流域的古村落群体就是其中之一(分布如图)。沁河流域古村落多形成于明末清初动乱时期,且多分布在小环境相对独立的地形险要

16、处。沁河是黄河中游三门峡以下左岸的一条大支流,发源于山西省太岳山脉霍山南麓,流经沁潞高原(山地和丘陵占84%),穿过太行山峡谷,出五龙口进入下游河段。五龙口至沁河口,河床高出两岸地面24米,“地上河”特征突出,但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河床不断下切、下降趋势明显。(1)说明沁河流经的太行山峡谷的成因。(2)推测沁河流域古村落形成的区位条件。(3)分析五龙口至沁河口段河床不断下切的人为原因及影响。【解析】第(1)题,河流峡谷的成因主要是山体上升和河流下切共同作用形成的。第(2)题,战乱年代形成的村落,既要考虑安全性,还要考虑利于耕种。第(3)题,沉积河床下切,说明上游来沙量减少或当地河沙采取过多

17、;下切影响要从有利(增强行洪能力)和不利(靠河工程坍塌溃坝可能性增加、两岸引水难度增加不利于农田灌溉)两个方面分析。答案:(1)太行山受板块挤压,地壳缓慢抬升;沁河下切(侵蚀),形成大峡谷地貌。(2)流域环境比较封闭崎岖,且村落多分布在险要处,利于防御与安全;沿河地带地形相对平坦,土壤肥沃,利于耕作,农副产品多;河流兼具供水和交通之便。(3)人为原因:上游水库等工程拦截泥沙,使下游河流含沙量减少;上游植被覆盖率增加,水土流失减缓,河流泥沙减少;大规模的河道采沙等。影响:河床的下切使河道容水量增大,河道行洪能力相应增强;靠河工程根基失稳,坍塌溃坝可能性增加;水位下降,两岸引水难度增加,不利于农田灌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