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广东广雅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培优 历史 WORD版试卷含答案.docx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683499 上传时间:2024-05-30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44.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广雅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培优 历史 WORD版试卷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广东广雅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培优 历史 WORD版试卷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广东广雅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培优 历史 WORD版试卷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广东广雅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培优 历史 WORD版试卷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广东广雅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培优 历史 WORD版试卷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广东广雅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培优 历史 WORD版试卷含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广东广雅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培优 历史 WORD版试卷含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广东广雅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培优 历史 WORD版试卷含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广东广雅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培优 历史 WORD版试卷含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广东广雅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培优 历史 WORD版试卷含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广东广雅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培优 历史 WORD版试卷含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广东广雅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培优 历史 WORD版试卷含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广东省广州市广雅学校历史培优卷考察范围:选择性必修一,选择性必修二学校:_姓名:_班级:_考号:_单选题(4分)1在中国传统社会,祖宗崇拜、血缘亲情、伦理道德及由此衍生的心理上的从属感,成为专制王权操纵社会的工具,也是臣民文化的起点。材料反映了A家庭伦理是中国传统社会的核心准则B君主专制是宗法向政治延伸的必然结果C传统政治文化强化了王权的秩序认同D等级秩序是专制王权不断强化的奠基石2有学者认为:这是要打破权力单向中心化结构,建立起个中心与周边之间的经常性互动与反馈的体系,中心带动周边,通过汇聚民智而变得更加聪慧,周边烘托中心,通过领悟中心而变得更加自觉,不断推动社会进步。这一论述可以用于说明A

2、雅典民主政治B人民政治协商制度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3有学者在研究中注意到,唐朝立国后重铸新币(见下示拓图)。这种新币是唐近三百年间流通的主要货币,唐以后仍继续流通了七百多年。不唯如此,钱的大小与轻重都成为后来铸钱的范例,对后世货币的铸造影响很大。有趣的是,关于此钱的读法,名曰“开元通宝”抑或“开通元宝”,历来各执一词,成为一件历史的悬案。有学者认为,应读成“开通元宝”;有学者则认为,“开元通宝”是正确的称呼,但考虑到唐宋时社会上称呼“开通元宝”已约定俗成,故也不能说是绝对错误。这说明()。A钱货可议,应注意吸收学术界的研究成果,避免各执一词B文献记载语焉不详,造成研究信息不对称

3、,原本是一个不成其为问题的问题C研究历史需要正本清源,不仅要有文献资料和其他根据,还要有对材料的考证与辨伪D史料存在“记忆之殇”,需要采用新技术以“唤醒”,进而解释历史如何被表象的问题4唐高祖武德四年(621年)七月,颁布律令指出:“废五铢钱,行开元通宝钱,径八分,重二铢四系,积十文重一两,一千文重六斤四两。”这一做法突出反映了A商品经济出现繁荣B金属货币使用量增加C统治者重视中央集权D国家钱币规范化5唐代的民族政策,除了朝贡、和亲外,在边区还设立羁縻都护府,任命当地部族领袖为都护府长官,都护府享有高度的自治权。唐代的这一“羁縻政策”()A有利于边疆地区的稳定和发展B导致“藩镇割据”局面出现C

4、冲击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D固化了“夷夏之辨”的观念6如表为汉高祖到武帝初期中央和地方高级官僚中军功集团所占比例表(单位:%)。可知,在此期间高祖吕后(惠帝)文帝景帝武帝初期三公九卿10090624627王国相10086291817郡太守88604006平均9781503020A军功制被察举制所取代B统治者治国理念发生转变C中央集权得到持续加强D社会阶层流动性有所降低7有同学在课外进一步了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时归纳了以下表格,对该表解读最准确的是:1941年5月1日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规定“建立蒙回民族的自治区”。1945年10月23日中共中央指示:“对内蒙的基本方针,在目前是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5、1947年5月1日内蒙古自治区成立。1949年-1954年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被写入共同纲领和1954年宪法。1955年-1965年先后成立新疆、广西、宁夏、西藏自治区。A反映中共对国情的认识不断深化B表明中共由幼稚走向成熟C说明中共一直高度重视民族问题D表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源远流长8在英国,撒切尔夫人将“政治态度”作为选拔高级文官的一个基本的前提条件,自20世纪80年代初到1987年,白金汉宫中的40位常任次官和135位副常任次官,大多数是由撒切尔夫人与其大臣根据他们的政治倾向而任命的。这一行为()A延续了英国文官传统选拔标准B试图打破英国政务官“政治中立”的原则C反映了执政党的政治诉求D推动了

6、英国民主化进程9唐代奚人质子热壞墓志载:“原夫轩丘有子,朔垂分王,代雄辽碣,厥胤繁昌。轩丘”当指黄帝,即将吴人始祖追溯为黄帝。将祖先追溯为炎帝或黄帝等三皇五帝,在边疆民族史中司空见惯。上述材料反映了A唐朝开放的民族政策B正统思想的影响深入C民族认同感的加深D论证政权合理性的需要10有人认为,在中国古代,道德、宗教、习俗以及法律往往难以分清,行政与司法也是同样。这主要反映中国古代A人治社会的一般特征B统治者重视法律C政教合一的统治方式D儒家思想居于正统11西周时期实行国野分治,国人是以周部族为主体的统治部族成员,野人是被征服地区的传统居民。春秋战国时期,国野制出现破坏迹象,国人、野人合二为一,逐

7、渐成为专制政权下的编户齐民。这一变化A确立了土地私有制B源于分封宗法制度的瓦解C促进国家形态转变D奠定专制集权的阶级基础12美国历史学家J布卢姆说:“全世界都说过,像美国规模这么大的国家,要建立共和制度是不可能的。但是这里居然兴起了一个新型的共和国,一个虽然疆域和人口扩大十倍,但依旧对人民负责的政府,一个其人民不是作为相互对垒的公民,而是作为一个国家的平等公民联合起来的联邦。”美国共和制度得以确立的关键性措施是美国推行A三权分立的政治原则B中央集权的联邦制原则C人民民主的选举原则D保障人民基本权利原则13据史料记载,唐朝时吐鲁番各地的税收,足够供应整个西域地区军资、行政费用的需要;当时有人一次

8、就买丝25公斤、金0.5公斤,也有人一次买香料286公斤。这一记载反映出唐朝时的吐鲁番()A成为西域军资、行政中心B盛产丝、金、香料等物品C成为东西方商业交流中心D收税成为行政事务的中心1419391941年,国民政府实施地方“新县制”改革,赋予县及县以下单位更大的自主权,实行在民意和民选基础上的地方自治;地方实行行政、教育、军事合一的一体化组织建构;明确县级地方财政的自收自支原则。由此可知,国民政府“新县制”改革的主要目的是A消除地方分裂割据,实现全中国统一B对敌后抗日根据地实施全面经济封锁C积极动员全国人力物力资源支持抗战D为“抗战建国”打造地方性基础和持久动员力151871年8月,法国国

9、民议会获得了制定宪法的权力,但保皇派内部分化严重,结果“1875年宪法”获得通过。“这部宪法并不是在建立一种理想的美满的政治制度,它只在适应当前需要,规定可行的实际办法”。这说明法国政体的最终确立A是保皇派对资产阶级的妥协B遵从了卢梭的民主思想C受益于政治现实和妥协精神D受巴黎公社的影响巨大16结合所学,分析下表,对此解读正确的是()1895-1911年商办工业企业行业结构状况表(部分)类别1895-1900年1901-1904年1905-1911年创办企业数资本额(万元)创办企业数资本额(万元)创办企业数资本额(万元)轻工业1111524.8621515.84085198.1重矿业18376

10、.720486.0772322.7交通业5362.2433459.91043926.9据中国现代化历程资料整理订定A重矿业和交通业的发展始终处领先地位B以轻工业为主的民族工业发展相对较快C传统经济形式已然淡出历史舞台D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已经形成二、材料分析题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9分)。材料一 历史上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国之大者”。鲁成公十三年(公元前578年),刘康公曰:“国之大事,在祀与戎。”汉文帝二年(公元前178年)诏曰:“农,天下之大本也。”唐德宗贞元二年(786年)敕曰:“漕运通流,国之大计。”明洪武十年(1377年)太祖曰:“赏罚者,国之大权,人君操赏罚之权,以御天下。

11、”据左传汉书唐会要明实录材料二 光绪二十七年(190年),张之洞连上通遵筹议变法谨拟整顿中法十二条折及遵旨筹议变法谨拟采用西法十一条折,认为:“盖立国之道,大要有三:一曰治,二曰富,三曰强国。”据张之洞全集(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刘康公,汉文帝、唐德宗,明太祖,张之洞提出“国之大者”主题的时代背景。(5分)(2)让人民生活幸福是我们今天的“国之大者”,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概括影响古今确立“国之大者”主题的因素。(5分)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材料:一般地说,改良与改革是社会进化的常态机制。一个社会的正常发展,在多数情况下是以社会改革形式完成的。当社会其他方面调整速

12、度跟不上生产力发展的巨大变化时,当社会出现新的阶级力量,而社会原有的政治和统治形式却因为拒绝改革保持不变或改革不得当时,往往会在社会变革中急速形成变数,并发展成巨大的反对力量,这股反对力量往往同社会的其他被统治阶级联合或采取其他的合作形式,反对拒绝革新进步的统治阶级。改革与反改革的分歧越尖锐,反对与保守的力量越强大,其冲突就越尖锐。矛盾斗争就往往转化为革命。解读材料,提炼出一个关于改革或革命的观点,并结合中国近现代史的相关史实,加以论述。(要求:写出观点,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9分)材料一 秦汉时期,大规模的都城营建活动对关中地区的森林造成了毁灭性破坏,而且

13、随着关中地区人口的大幅度增长,人口与环境的关系日益紧张。农业生产的过度开发,加剧了关中地区生态环境的急剧恶化,造成了农业经济的停滞甚至衰退。唐高宗在文告中说,因长安粮食供应困难,而洛阳有运河,运输方便,故建为东都。自唐高宗时到玄宗开元二十四年间,皇帝均住在洛阳。五代时期,除后唐都洛阳外,其他朝代均都开封。宋太祖赵匡胤建都非在洛阳、长安,而在河南开封。北宋大权集中于中央政府,鉴于中央政府消耗大,又鉴于长安离江淮太远,洛阳虽较佳,但开封更好,故建都于开封。摘编自全汉羿中国社会经济通史等材料二 朱元璋定都南京,为中国统一后建都江南的第一个皇帝。居于长江下游的南京,山川险固,气象十分雄伟。但是,北方边

14、疆的防御问题,北方元朝残余势力的存在等,都关系着国家的安全,南京远离要防,不便用兵,对北方的控制鞭长莫及。朱元璋曾有迁都的意向,但终未成行。明成祖朱棣,出身燕王,对政治中心脱离军事中心的危害很有体会,成功的迁都北京。北京虽然远离全国经济最发达的江南地区,但有京杭大运河连接江南经济中心,还可以通过海运从东南补给京师。-摘编自李传永论中国历代.都城之变迁(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朝至北宋都城变迁的特点并简析其原因。(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朱棣迁都北京的背景和影响。三:论述题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材料:有历史学者为说明中国古代君主专制的不断强化,引用了如下

15、公式:君主专制=天下独占+地位独尊+势位独一+权力独操+决事独断+兵、刑大权的强化,这一公式表明,君主专制制度就是君主权力的强化。据刘泽华洞察中国古代历史的王权主义本质整理试结合中国古代君主专制的有关史实,对上述公式进行探讨。(说明:可以就君主专制与公式中一个或多个要素之间的关系进行论证;也可以对公式进行修改、补充、否定或提出新公式,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参考答案:1B【详解】从“祖宗”“亲情”“伦理”等信息可以推知考查宗法观念,而从“成为专制王权操纵社会的工具”则能够明确宗法对专制统治的影响。因此正确选项为B;材料并没有体现家庭伦理的重要作用,排除A;材料没有涉及对王

16、权秩序的认同和等级秩序的内容,排除CD。2B【详解】根据题意可知,在题意中所论述的结构中,既要有一个中心,同时中心与周边之间又有密切的联系和互动,二者共同作用推动社会的 进步,结合所学内容可知,人民政协制度与该描述相符。即在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前提下,广泛团结各阶层代表,推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故选B;雅典民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都与这一描述不符,排除ACD。3C【详解】史学是实证科学,史料是历史上所留下来的资料,是我们研究历史的重要依据,因此在研究历史时要对史料进行考证和辨伪,坚持孤证不立的原则,坚持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故选择C项;对实物史料的研究应该要借助考古学、金石

17、学、文物学等多学科多角度地认识和考察史实,排除A项;以文字形式出现的文献史料,是我们研究和认识历史重要依据,如果是第一手史料,具有较高学术价值,排除B项;多学科交叉研究法是研究历史的基本方法,既要跨学科综合研究,也要注重文献和考古相结合,“读史征信”,排除D项。4D【详解】根据题干唐高祖时期对钱币的改革,无法得出这一时期商品经济出现繁荣,故A项排除;据题干“废五铢钱,行开元通宝钱”可得出无论是五铢钱还是开元通宝钱都是金属货币,其使用量并没有明显增加,故B项排除;材料中无法得出统治者通过货币改革加强中央集权,故C项排除;由材料“唐高祖武德四年(621年)七月,颁布律令指出:“废五铢钱,行开元通宝

18、钱,径八分,重二铢四系,积十文重一两,一千文重六斤四两”可得出这一做法将货币改革以律令形式颁布,突出反映了国家钱币的规范化,故D项正确。5A【详解】羁縻政策尊重少数民族的习俗等,有利于中央对边疆的统治,推动边疆稳定发展,故A项正确;B项与史实不符,错误;这一政策有利于中央集权,故C项错误;这一政策体现了唐代的“华夷一家”的理念,并非强调区别,故D项错误。6C【详解】从材料数据可知,汉高祖到武帝初期高级官僚中军功集团的比重呈现下降趋势,“骄兵悍将”对中央集权的威胁程度不断降低,中央集权得到持续加强,C项正确;材料无法得出察举制取代军功制的结论,排除A项;文景时期治国理念上依然是“黄老之术”,并未

19、转变,而军功集团比例却下降了,说明治国理念与军功集团比例无必然联系,排除B项;材料体现社会阶层流动性有所加强,排除D项。故选C项。【点睛】7A【详解】从内蒙古自治区的成立到成立新疆、广西、宁夏、西藏自治区,反映了中共对中国多民族国家以及大杂居、小聚居的分布特点认识不断深化,采取有利于民族团结、共同发展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故A正确;遵义会议标志中共由幼稚走向成熟,B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主要反映的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C选项对材料的解读不够准确;D选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源远流长”表述不恰当,排除。8C【详解】根据材料可知,英国首相在选拔文官时看重文官的政治态度,说明执政党希望文官在处理具体事务

20、时能更好地贯彻本党的意志,C项正确;在根据“大多数是由撒切尔夫人与其大臣根据他们的政治倾向而任命的”可知,撒切尔夫人根据政治倾向任命事务官,摈弃了事务官的政治中立原则,改变了英国文官传统选拔标准,排除A项;政务官不属于文官,本就不存在政治中立,更谈不上打破中立,排除B项;撒切尔夫人根据政治倾向任命内阁大臣,无法体现民主化,排除D项。故选C项。9C【详解】根据“将祖先追溯为炎帝或黄帝等三皇五帝,在边疆民族史中司空见惯”可知唐代的边疆少数民族都认可华夏始祖三皇五帝,说明不同民族之间的认同感加深,故选C;材料反映的是少数民族民族认同感的加深,和唐朝的民族政策以及论述政权合理性没有关系,排除AD;少数

21、民族认同华夏始祖是民族认同感加深的表现,并不是所谓的正统思想的影响,排除B。10A【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的人治社会。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道德、宗教、习俗以及法律往往难以分清是强调古代并非法治而是掺杂着人的因素,即主要反映中国古代是人治社会,选A是符合题意的,正确;统治者重视人治而非法律,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中国古代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而非政教合一的统治方式,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D在材料中无从体现,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A。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中国古代的人治社会【名师点睛】此题难度中等,主要考查学生的比较鉴别能力,在做此类问题

22、时首先审清时间、空间和设问限定词,准确提取材料信息,注意要全面,不要以偏概全,然后可以运用排除法、直选法(即在全面理解把握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的内涵和外延的基础上,直接确定出符合题意的选项)11C【详解】根据材料“国野制出现破坏迹象,国人、野人合二为一,逐渐成为专制政权下的编户齐民”可知由国野分治到国野合一,这促进了国家形态转变,C项正确;材料体现了的国野合一,不能得出土地私有制确立,排除A项;分封宗法制度的瓦解,只是其中的原因之一,不是根源,根源是生产力的进步,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新阶级的出现,排除D项。故选C项。12C【详解】A项是美国的政权组织运行机制,强调了权力的制约与平衡,并非美国共

23、和制度得以确立的关键性措施,排除;B项是美国的国家组织形式,不符合题意,排除;美国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政体是在美国1787年宪法中确立的,宪法颁布时并未保障人民基本权利,排除D项;美国共和制度得以确立的关键性措施应该是政府机构由人民选举而产生,故C项正确。13C【详解】依据材料和所学可知,唐朝时吐鲁番是丝绸之路上重要的东西方商业交汇中心,丝、金、香料是主要的商品,因此材料反映的是唐朝时的吐鲁番是东西方商业交流中心,故C项正确;A不能全面反映材料,B、D材料无法体现,排除。【名师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知道唐朝时期吐鲁番在对外交往中的东西方商业交流中心地位。14D【详解】结合课本知识可知1939194

24、1年,中国正处于抗日战争的相持阶段。由材料中的“新县制”改革“赋予县及县以下单位更大的自主权地方实行行政、教育、军事合一的一体化组织建构;明确县级地方财政的自收自支原则”可知,国民政府“新县制”改革的主要目的是为抗战建国打造地方性基础和持久动员力,故选D项。抗战时期,全民族团结抵抗日本侵略,不存在消除地方分裂割据,故排除A项;材料针对的是国民政府地方体制的改革,不涉及敌后抗日根据地,故排除B项;材料不仅涉及国民政府支持持久抗战,也涉及战后谋划,C项仅体现国民政府支持持久抗战,故排除C项。15C【详解】依据题干中“法国国民议会获得了制定宪法的权力,但保皇派内部分化严重”可得出法国政体最终确立得益

25、于妥协,这只是材料中表达的一个方面,故A项排除;卢梭的民主思想主要体现是主权在民,在材料中无体现,故B项排除;依据材料中“但保皇派内部分化严重,结果1875年宪法获得通过”“它只在适应当前需要,规定可行的实际办法”等信息可得出法国政体的最终确立得益于政治现实与妥协精神,故C项正确;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而法国建立的资产阶级共和政体,故D项排除。【点晴】紧扣史料信息是解题的关键,材料中分为两部分信息,一是妥协,一是受政治影响,答案必须概括两方面,否则都片面的,解题时需要特别注意答案的全面。16B【详解】由材料“18951911年商办工业企业行业结构状况表”可知,189519

26、11年各阶段的商办工业企业中,轻工业的创办企业数和资本额始终增长较快,说明清末时期以轻工业为主的民族工业发展相对较快,B项正确;重矿业和交通业的发展始终处于领先地位,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A项;由所学知识可知,在中国近代,传统的小农经济形式一直存在,直到三大改造完成后才淡出历史舞台,排除C项;20世纪70年代末,我国才建成了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17(1)刘康公: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生产力发展,铁犁牛耕得到运用;汉文帝:统治者采用无为而治,休养生息的统治政策,致力于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唐德宗:藩镇割据,经济残破,百姓负担沉重;明太祖:君主专制空前强化;张之洞

27、:列强入侵,民族危机深重。(2)社会环境、社会矛盾、统治政策、时代潮流等。【详解】(1)本题实际上是要求回答春秋战国、汉代、唐代、明代和清末时期不同的时代背景。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刘康公时期主要是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生产力发展,铁犁牛耕得到运用;汉文帝是在汉初,这一时期的时代背景主要是统治者采用无为而治,休养生息的统治政策,致力于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唐德宗时期是在安史之乱后,所以这一时期的时代背景是藩镇割据,经济残破,百姓负担沉重;明太祖废除丞相制度,加强君主专制,所以这一时期的时代背景是君主专制空前强化;张之洞是在清末时期,此时列强入侵,民族危机深重。(2)综合材料内容和所学可知,影响古今

28、确立“国之大者”的因素主要是社会环境、社会矛盾、统治政策、时代潮流等。18示例一:观点:清末,新政与预备立宪,改革不得当,中国社会发展成巨大的反对清王朝的力量,爆发了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的统治。论述:二十世纪初(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推行一些列新政与预备立宪。清政府所做的一切努力差不多都与它的初衷相反,新学堂的学生反叛政府;振兴商务使民族资产阶级日渐成长;“皇族内阁”的出现,使立宪派对清政府彻底绝望了,他们转而同情革命,使革命形势更趋成熟;当革命党人发动武昌起义后,各省纷纷响应,最终推翻清王朝的统治。示例二:观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改革得当。论述:新中国建立后,忽视发展生

29、产力,尤其是十年“文革”,“以阶级斗争为纲”,给人民、国家带来严重灾难,1978年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得当,纠正“左”倾错误,停止“以阶级斗争为纲”,作出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推动生产力快速发展,人民生活社会日益提高,中国崛起成为世界强国。【详解】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旨在考查学生准确理解及知识运用的能力。解题时首先阅读题干明确题目要求,即“提炼出一个关于改革或革命的观点”“并结合中国近现代史的相关史实”,其次阅读史料,获取史料的核心内容,即“改良与改革是社会进化的常态机制”“改革与反改革的分歧越尖锐,反对与保守的力量越强

30、大,其冲突就越尖锐。矛盾斗争就往往转化为革命”等信息,得出改革是否得当,会促进或阻碍社会发展,最后结合中国近现代史分析,如清末新政、十一届三中全会等,据此归纳即可。【点睛】19(1)特点由西向东转移(由关中到中原地区转移);都城多在北方;都城对经济依赖程度高。原因关中地区生态环境的恶化,粮食短缺;洛阳、开封地理位置相对优越;江南经济发展,经济重心的南移;大运河沟通南北;战乱和民族关系的影响。(2)背景朱棣的封地和势力在北京(明成祖的肇基之地);加强北部边防的需要(元朝残余势力存在威胁明朝安全);通过京杭大运河可以获得南方物资给养;朱元璋已有迁都的意向;北京有金元两代建都基础。影响加速了京畿的开

31、发,北京成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加强了北方地区的军事力量,有利于维护明王朝的统治;有利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促进了跨区域贸易的繁荣(有利于促进南北经济交流)。【详解】(1)特点由题意可知,中国古代的都城由长安向洛阳转移,即由西向东转移;无论是长安还是洛阳、开封,都城多在北方,而且都城对经济依赖程度高。原因根据“大规模的都城营建活动对关中地区的森林造成了毁灭性破坏,造成了农业经济的停滞甚至衰退”得出关中地区生态环境的恶化,粮食短缺;根据“洛阳有运河,运输方便,故建为东都”、“鉴于长安离江淮太远,洛阳虽较佳,但开封更好,故建都于开封”得出洛阳、开封地理位置相对优越;结合所学内容得出江南

32、经济发展,经济重心的南移;大运河沟通南北;同时还受战乱和民族关系的影响。(2)背景根据“明成祖朱棣,出身燕王,对政治中心脱离军事中心的危害很有体会”得出朱棣的封地和势力在北京;根据“北方边疆的防御问题,北方元朝残余势力的存在等,都关系着国家的安全,南京远离要防,不便用兵”得出加强北部边防的需要;根据“有京杭大运河连接江南经济中心,还可以通过海运从东南补给京师”得出通过京杭大运河可以获得南方物资给养;根据“朱元璋曾有迁都的意向,但终未成行”得出朱元璋已有迁都的意向;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北京有金元两代建都基础。影响结合所学可从加速了京畿的开发、加强北方地区的军事力量、有利于维护明王朝的统治、有利于统一

33、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促进了跨区域贸易的繁荣等角度进行概括总结。20示例一:君主专制体现在君主权力的不断强化。秦朝中央设立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分掌行政、监察和军队,三公相互牵制,有利于皇权的集中。汉武帝实行中外朝制度,削弱相权。隋朝时期实行三省六部制,进一步通过分割相权来加强皇权。宋朝实行二府三司制,分割宰相的兵权和财权。明朝废丞相设内阁,皇帝直接掌握行政大权。清朝设军机处,君主完全掌握决策权,君主专制达到顶峰。历代君主通过思想统一,强化伦理纲常,加强对兵、刑大权的操控,维护君主权威。君主专制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形成了根深蒂固的权力支配意识,成为中国古代社会的显著特征。(言之成理即

34、可)示例二:中国古代社会并非始终是一个君主专制的社会。先秦时期实行宗法制和分封制,君主虽为名义上的“天下共主”,并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秦朝虽然确立了皇权独尊地位,但丞相等三公形成了对皇权的制约。汉代儒学秉承先秦儒学礼治、仁政思想,形成了制约君主专制的思想体系。隋唐时期的三省六部制和谏议制度制约了皇权独断。宋代出现的理学不断发展,对纲常伦理和道德意识的强化也对君权的泛滥起到了约束作用,只有明朝废丞相设内阁,清朝设军机处,才真正达到皇权独尊,君主专制渗透于各方面的程度。(言之成理即可)(以上示例任答其一即可,有其它答案,符合题意即可同等得分)【分析】依据材料可以得出观点是君主专制体现在君主权力的不断强化;中国古代社会并非始终是一个君主专制的社会。然后对观点进行论证,观点是君主专制体现在君主权力的不断强化,可从秦朝、西汉、隋唐、宋朝、明朝、清朝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进行说明;观点是中国古代社会并非始终是一个君主专制的社会,可从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秦朝三公对皇权的制约、汉代儒学对君主权力的制约、隋唐时期的三省六部制和谏议制度对皇权的制约、宋代理学对皇权的制约进行说明即可。【详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