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江苏省大丰市新丰中学高一语文苏教版必修1学案:第2专题WORD版无答案.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683277 上传时间:2024-05-3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大丰市新丰中学高一语文苏教版必修1学案:第2专题WORD版无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江苏省大丰市新丰中学高一语文苏教版必修1学案:第2专题WORD版无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江苏省大丰市新丰中学高一语文苏教版必修1学案:第2专题WORD版无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江苏省大丰市新丰中学高一语文苏教版必修1学案:第2专题WORD版无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江苏省大丰市新丰中学高一语文苏教版必修1学案:第2专题WORD版无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师 说班级: 姓名: 学号: 一、明确目标,自主学习1. 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通过翻译课文,掌握、积累文言实虚词以及词语的特殊用法、特殊文言句式加深对课文的理解(2)理解并文中所采用的论证结构,学习对比的论证方法,并能在实践中应用(3)理解文中尊师重道的思想,谦虚好学的风气,继承中华民族传统的美德。二、预习内容1、将下面有关的文学文化常识补充完整。(1)韩愈,字_,世称_,卒谥“_”,作品集有_ 。他是唐代“_”的倡导者,后人称之为“文起八代之衰”,位“唐宋八大家”之首,其余七家为_、_ 、_、_、_ 、_、_ 。(2)“说”是古代议论说明一类文章的总称,如师说、_ 、_ 等都是这种体裁的

2、文章。2、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b )A 句读(du) 郯子(tn) 官盛则近谀(y)B 经传(zhun) 老聃(dn ) 或不焉(fu )C乐师( yu ) 苌弘(chng) 作师说以贻之(ti)D受业( shu ) 李蟠(fn ) 孰能无惑(sh )3、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d )A 既使(即) 乐此不疲 撩开 丁是丁,卯是卯()B 事由 功败陲成 (垂) 面事 (试) 差之毫厘,谬以千里C 撰文 前拒后恭(倨) 搭话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D 陷阱 眉清目秀 谙熟 冒天下之大不韪三、合作释疑,互相研讨教师设置问题或例题1、这篇文章为谁而作?何以见得?文中有

3、没有信息?2、一代文学宗师为什么要为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伙子写下这一篇流芳千古的名篇佳作师说?3、古人如此的注重从师学习,那么择师的原则是什么?(原文语言回答)4、问题研习:前面说过,韩愈为李蟠写文章的主要原因还有一个:不拘于时,即不被当时的社会风气所拘束。当时的社会风气是怎样的呢?作者是从哪几个角度来分析并批判这种风气的?运用了什么论证手法?(引导学生自读课文第二段,讨论明确)5、探究研习:虽然文章说,这篇文章是写给那个叫李蟠的学生的,可是读到这里我们还会只是这样看吗?他还是写给谁看的呢?四、巩固训练,提升技能第一课时巩固练习(一)古今异义词语1、学者 古:求学的人 今:有专门学问的人2、所以

4、 古:1、用来。的;2、。的原因 今:因果连词3、从而 古:跟从,并且 今:表示结果或另起一件事(二)一词多义:1、师:古之学者必有师 老师 惑而不从师 老师 吾从而师之 吾师道也 师之所存也 2、惑:孰能无惑 惑而不从师3、无: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无贵无贱(三、)指出特殊句式并准确翻译。1)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第二课时巩固练习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 师道之不复()不耻相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则耻师焉,惑矣()君子不齿()2、 古今异义词辨析众人 古: 今:所谓 古: 今:小学 古: 今:相似 古: 今:3、 重点句子翻译(指

5、出特殊句式并准确翻译,要求字字落实)。(1)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惑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2)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第三课时巩固练习1、解释下列古今异义词语 先后 古: 今: 不必 古: 今: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师:圣人无常师 孔子师郯子贤:其贤不及孔子 师不必贤于弟子如是而已 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3、指出下面句子的句式特点(1)不拘于时,学于余 四、反思总结,构建知网1、将下面有关的文学文化常识补充完整。 (1)师说中有“六艺经传”的说法,其中“六艺”指_、_、_、乐、易、春秋等六种儒家经典著作,“传”是_。 (2)拓展:诗经中

6、的“六义”是指_、_、_、_、_、_。 “四书”是指:_、_、_、_。 “五经”是指:_、_、_、_、_。2、“之”的用法: 课文中出现25次,它的用法如下,请在用法后写出例句:(1) 作代词,有两种情况:指代人或事物:择师而教之连接定语和中心语,表示统一关系,相当于“这类”、“这些”:巫医乐师百工之人(2) 作助词,有四种情况:放在定语与中心词之间:古之学者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师道之不复,可知矣表示宾语前置:句读之不知在动词、形容词或表示时间的词后,凑足音节,无意义:六艺经传,皆通习之3、“师”在课文中出现26次 (1)作名词,有两种情况: 作“老师”讲,例句:古之学者必有师 作“

7、专门技艺人”讲,例句: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2)作动词,有两种情况: 作“学习、效法”讲,例句:吾师道也(“师道”,动宾关系)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作“从师”讲,例句:或师焉,或不焉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师道”,偏正关系)4、“其”在课文中出现了17次,用法如下,写出相应例句: (1)作代词: 在主谓短语中作主语: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他) 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那些) 复指,作主语: 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他们) 作兼语: 余嘉其能行古道(他) 作定语: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他们的) (2)作语气副词,有两种情况: 表猜测:圣人之所以为圣其皆出于此乎(大概) 表感叹: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多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