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四教学案:第四单元 第1课 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 WORD版含答案.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682425 上传时间:2024-05-30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7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四教学案:第四单元 第1课 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四教学案:第四单元 第1课 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四教学案:第四单元 第1课 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 WORD版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四教学案:第四单元 第1课 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 WORD版含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四教学案:第四单元 第1课 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 WORD版含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四教学案:第四单元 第1课 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 WORD版含答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四教学案:第四单元 第1课 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 WORD版含答案.doc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四教学案:第四单元 第1课 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 WORD版含答案.doc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四教学案:第四单元 第1课 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 WORD版含答案.doc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清单一早期职业生涯的转变弃医从政、图谋救国1.弃医从政19世纪末,孙中山放弃行医,开始从事政治活动。2转向革命中日甲午战争前夕,上书李鸿章,但没有受到重视,认识到通过上书请愿的办法来改革中国的政治是行不通的。孙中山弃医从政,充分体现了个人职业选择以国家前途、民族未来为重。只有国家独立、富强,个人价值才能更好地实现。清单二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创立政党、建立民国与维护共和1.创立资产阶级革命政党(1)创建兴中会:创建: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创立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宗旨:“振兴中华”;斗争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2)成立同盟会:成立:1905年8月,孙中山以兴中会

2、、华兴会为基础,联络光复会部分会员,在日本东京成立了中国同盟会,这是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纲领: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作为同盟会政纲,后归结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意义:极大地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的发展,使中国的民主革命运动进入一个新阶段。由于时代与阶级的局限性,三民主义未能明确反帝,仍对帝国主义心存幻想,也未有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因而缺乏广泛的群众基础。2领导辛亥革命,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1)准备工作:思想上:与以康有为为首的保皇派展开论战。军事上:策划、组织和发动了一系列武装起义。(2)辛亥革命: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各省纷纷响应,清王

3、朝土崩瓦解。(3)建立民国:成立:1912年,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任中华民国第一任临时大总统,组建临时政府。性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4)宣统退位:1912年2月12日,清朝宣统皇帝宣布退位,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被推翻。(5)颁布临时约法:颁布:1912年3月,孙中山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性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成文法。基本精神:按照西方资产阶级“三权分立”原则,在中国建立一个实行议会制和责任内阁制的资产阶级共和国。(6)意义: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两千余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4、,建立了民主共和制度。辛亥革命把自古以来神圣不可侵犯的天子打倒了,使社会风俗和人们的思想发生了很大变化。可见辛亥革命不仅推翻了帝制,还解放了人民的思想,提高了广大民众的政治素质。3为捍卫民主共和而斗争名称时间起因结果二次革命1913年宋教仁遇刺及“善后借款”失败护国运动1916年袁世凯复辟帝制,对日卖国袁世凯被迫取消帝制第一次护法运动1917年段祺瑞拒绝恢复临时约法和国会失败第二次护法运动1922年为了恢复临时约法和国会失败护国运动的兴起和袁世凯帝制梦破灭,说明民主共和已成为历史发展的潮流,谁逆历史潮流,终将受到历史的唾弃。清单三晚年的伟大转变促成国共合作1.背景(1)十月革命的成功,五四运动

5、的爆发。(2)中国共产党多次派李大钊等人与孙中山接触。2实现国民党一大的召开(1)召开:1924年,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2)内容:孙中山接受了中共的反帝反封建的政治主张。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把旧三民主义发展成为新三民主义,奠定了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3孙中山为国尽忠(1)北京政变:1924年,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后,电邀孙中山北上主持大计,共商国是。(2)概况:孙中山抱病北上,在途中宣传召集国民会议和废除不平等条约的政治主张。(3)逝世:1925年3月12日,在北京逝世。“新三民主义”的内容和中共的民主革命纲领的若干基本原则一致,因此成为国共合作的基础。

6、孙中山晚年接受反帝反封建主张,提出新三民主义,促成国共合作等政治活动,既实现了其自身革命思想的伟大转变,也推动了国民革命运动。探究点一孙中山的历史功绩和革命精神 史料探究材料历史名人眼中的孙中山(1)以上三位历史名人都肯定了孙中山哪一方面的贡献?答案孙中山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是中国革命民主派的光辉旗帜,在中国近代历史上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2)结合材料和所学,说一说孙中山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辉煌的一生。答案他系统提出了民主革命的纲领三民主义,孙中山先生领导中国人民推翻了2 000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创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中华民国建立后,他扔奋斗不息,提出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

7、的“三大政策”,发展了新三民主义,推动了国民革命高潮的到来。结论形成孙中山的历史功绩和革命精神1历史功绩(1)领导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2)推翻了统治中国两千余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3)确立了民主共和制(最伟大的功绩)。(4)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5)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6)提出新三民主义,促成第一次国共合作,推动国民革命进程。2革命精神(1)反对列强侵略和军阀割据,争取国家统一和平,一生致力于救国救民的革命斗争的爱国主义精神。(2)为振兴中华民族,自强不息,不计个人安危,处处以民族、国家利益为重,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民族精神。(3)

8、勇于开拓创新、与时俱进不断追求真理,百折不挠的进取和斗争精神。(4)天下为公的博大胸怀和放眼世界的开放心态。探究点二孙中山一生中的伟大转变 史料探究材料一(孙中山认为)医术救人所济有限,其他慈善事业亦然。若夫最大权力者,无如政治。政治之势力,可为大善,亦能为大善。吾国人民之艰苦,皆不良之政治为之。若救国救人,非锄去恶劣政府不可。陈少白兴中会革命史要(1)据材料一,孙中山认为变革中国社会的关键是什么?为此他做出了怎样的选择?答案关键:改革政治。选择:从改良到革命(或提倡暴力革命;从医人到“医国”)。材料二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此四事者,富强之大经,治国之大本也。试观日本一

9、国,与西人通商后于我,仿效西方亦后于我,其维新之政为日几何,而今日成效已大有可观。孙中山上书李鸿章书,1894年(2)孙中山上书李鸿章的目的是什么?答案目的:希望通过李鸿章,使清政府变法维新,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材料三“革命为惟一法门。”“我们必须倾覆满州政府,建设民国。革命成功之日废除专制,实行共和。”孙中山在檀香山正埠荷梯厘街戏院的演说,1903年(3)与材料二相比较,就改造中国的方法和目的而言,1903年孙中山的思想有了哪两个显著的变化?答案变化:方法上由改革到革命;目的上由效法日本,实行君主立宪制到暴力推翻清政府建立共和国。材料四我已嘱国民党进行民族革命运动之工作,俾中国可免帝国主义加

10、诸中国的半殖民地状况之羁缚。为达到此目的起见,我已命国民党长此继续与你们提携。孙中山致苏俄遗书(1925年3月)(4)据材料四指出在孙中山晚年为了“民族革命”的继续,在理论上有什么重大发展?发展的原因是什么?答案理论:提出新三民主义。原因:捍卫共和斗争的屡屡失败;俄国十月革命和五四运动的启发;中国共产党和共产国际的帮助;孙中山与时俱进的精神等。结论形成孙中山一生的四次伟大转变1从“医人”到“医国”早年的国外生活和求学经历,使他萌生了“改良祖国,拯救同群”的愿望;日益严重的民族危机,使他认识到“医国”比“医人”更重要。2从“改良”到“革命”上书李鸿章受挫,让他认识到清政府无可救药的反动腐朽本质,

11、决心投身民主革命,武装推翻清政府。3从“旧三民主义”到“新三民主义”多次民主革命的接连失败,使孙中山认识到必须寻求能够摆脱困境并推进中国革命的新力量。在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孙中山接受中国共产党的反帝反封建的政治主张,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4从“依赖帝国主义”到“反对帝国主义”孙中山开始革命时只反对封建清王朝,没有明确提出反帝,这是因为还未意识到清政府是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之后在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明确提出反帝反封建,取得了收回部分“关余”斗争的胜利。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24分)1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以下关于孙中

12、山先生奋斗的业绩,叙述正确的是()A为推翻清王朝统治,率革命党发动武昌起义B为防止袁世凯独裁,颁布中华民国约法C为推动民主革命发展,重新解释三民主义D为完成反帝反封建任务,领导进行北伐战争解析:选C1924年,孙中山重新解释三民主义,推动民主革命发展,C项正确。2下列有关孙中山的革命言论,按出现时间先后,其中最晚的是()A“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B“今后之革命非以俄为师断无成就” C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D“我今只说要定一条: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解析:选CD项内容是在辛亥革命之前,A、B两项内容是在辛亥革命之后,C项内容是在孙中山思想转变之后,是最晚的。3孙中山说:“凡本国人及外

13、国人之企业,或有独占的性质,或规模过大为私人之力所不能办者,如银行、铁道、航路之属,由国家经营管理之,使私有资本制度不能操纵国民之生计。”这反映了孙中山()A重视经济权益,强调民族独立B扩张国营经济,发展民族工业C强调国家垄断,反对自由竞争 D主张节制资本,促进社会公平解析:选D材料关键信息是“私有资本制度不能操纵国民之生计”,故选D项。4“目前关系吾国前途之最大者,莫如铁路之建筑”,“苟全国之铁道皆在一二资本家之手,则其力可以垄断交通,而致旅客、 货商、 铁道工人等之死命矣”。 孙中山发表于1912年4月的这段言论,体现的主要思想是()A民族主义B民生主义C民权主义 D实业救国解析:选B孙中

14、山认为“国家一切大实业皆归国有,不使一私人独享其利”,如铁道等这些规模大或具有垄断性质的行业,应该由国家经营管理,使私有资本制度不能操纵国民之生计。这反映了孙中山关注国计民生,主张节制资本,促进社会公平,体现了民生主义的思想,故B项正确。5“中华民国就像我的孩子,他现在有淹死的危险。我向英国和美国求救,他们站在岸上嘲笑我。我目前正在改组中国国民党,使本党能有更多的工人参加进来。”下列选项与孙中山的这段话不符的是 ()A说明孙中山放弃了民主共和的革命目标B孙中山的思想发生转化,由效法英美转向以俄为师C孙中山改三民主义为新三民主义D孙中山有了与共产党合作的初步想法解析:选A辛亥革命的成果被袁世凯窃

15、取,孙中山又相继进行了反袁、护国、护法斗争等,并最终走上国共合作道路,说明他并没有放弃民主共和的革命目标。6孙中山在遗嘱中说:“必须唤起民众,联合世界上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在他一生的斗争中,最能体现这一思想的是()A三民主义 B新三民主义C三大政策 D国民党一大宣言 解析:选C孙中山的遗嘱“必须唤起民众,联合世界上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实质上指要完成中国的民主革命,就必须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二、非选择题(第7题14分,第8题12分,共26分)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我们要解决民生问题,保护本国工业,便先要有政治力量,自己能够来保护工业。中国现在受(不平等)条约的束缚不但是不能

16、保护本国工业,反要保护外国工业。我们要解决民生问题,如果专从经济范围来着手,一定是解决不通的。要民生问题能够解决的通,便要先从政治上来着手,打破一切不平等的条约。孙中山民生主义第四讲材料二民生主义是孙中山三民主义中最具特色的部分,是孙中山自始至终都看得最为重要的思想。民生主义之所以占有如此突出的位置,首先是因为它反映了当时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矛盾和要求。李泽厚中国近代思想史论材料三孙中山总是把自己的活动置于世界范围,从宏观角度去认识中国问题的“真解决”,适乎世界潮流的大趋势,摒弃“荒岛孤人”式的封闭,吸取国外的先进思想,而又立足于中国的国情走自己的路。孙中山的革新开放主张和经济社会发展方案,今天

17、依然具有借鉴作用。孙中山研究具有持久普遍的社会意义。他的思想和实践获得了广泛的认同,涵盖了海峡两岸,成为振兴中华、统一祖国的旗帜。张磊、张苹孙中山传(1)孙中山民生主义的核心内容是什么,后来有什么新发展?根据材料一,指出孙中山为实现民生主义所要采取的政治主张。(6分)(2)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说明孙中山为什么最看重“民生主义”?(2分)(3)据材料三,指出孙中山三民主义的理论特征。(4分)(4)孙中山研究一直是学术界的热点,今天我们研究孙中山的思想理论,有哪些重要的现实意义? (2分)解析:第(1)问,旧三民主义在民生主义方面提出平均地权;新三民主义在民生主义方面提出节制资本,实现耕者有其田。

18、从“要民生问题能够解决的通,便要先从政治上来着手,打破一切不平等的条约”一句话中概括其主张。第(2)问,“反映了当时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矛盾和要求”一句话是答题的切入点。第(3)问,孙中山从宏观角度去认识中国问题的“真解决”,要吸取国外的先进思想,而又立足于中国的国情。第(4)问,“以史为鉴”,孙中山思想理论的研究为当今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借鉴,同时也有助于推动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增强民族凝聚力。答案:(1)内容:平均地权。发展:节制资本,实现耕者有其田。主张:废除不平等条约,实现民族独立。(2)原因:民生主义能缓和社会矛盾,改善人民生活。(3)特征:从宏观视角认识中国,顺应世界潮流;立足国情。(4

19、)意义:有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为现代化建设提供借鉴。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纪念他在中国民主革命准备时期,以鲜明的中国革命民主派立场,同中国改良派作了尖锐的斗争。他在这一场斗争中是中国革命民主派的旗帜。纪念他在辛亥革命时期,领导人民推翻帝制、建立共和国的丰功伟绩。纪念他在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的丰功伟绩。摘编自毛泽东纪念孙中山先生材料二我对孙君最不满的一件事是,“为目的而不择手段”。孟子说:“行一不义,杀一无辜,而得天下,不为也。”这句话也许有人觉得迂阔不切事情,但我始终认为,(这)是政治家道德所必要的。摘编自梁启超孙文的价值(1)概括两则材料对孙中山评价的不同之处。(8分)(2)你认为应该如何评价孙中山。(4分)解析:第(1)问,从材料一中的三个“纪念”和材料二中的“政治家道德”“不为也”几个关键词中对比分析其评价的不同之处。第(2)问,首先应该从人类历史发展的大方向的角度来评价,是推动还是阻碍中国社会的前进,然后考虑从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标准进行客观辩证地评价。答案:(1)不同:材料一认为孙中山同中国改良派作了尖锐的斗争;推翻帝制建立共和国;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材料二认为孙中山政治道德不高。(2)评价:放在特定历史条件下辩证评价;以是否推动社会发展为依据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