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二6月月考语文试题注意:选择题在答题前,考生务必先涂好自己的考号、考试科目。试题答案用2B铅笔在答题卡对应的题号上涂黑,答在试卷上无效。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第I卷(阅读题 共70分)甲 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中国古代文学,素有“以悲为美”,亦即表现忧患心理的悠久传统。从诗经里的“变风”、“变雅”起,历经“盖自怨生”的离骚、“慷慨有余哀”的汉魏六朝诗歌,直到那忧思宛转的晚唐诗,所贯穿的基本感情脉络之一,便是那一股对于爱情、对于个人身世、国家前途、无常人生的忧患情绪。普遍而深广的忧患情绪,孕育和造
2、就了无数的诗人。优秀和杰出的诗人,又按照“美”的规律,艺术化地表现出这种人人心中常有而口却难以尽言的忧患情绪:这就构成了一部古代文学史的基本事实。不过,比较起来,唐宋词中所充溢的忧患情绪,却似乎显得格外浓厚与深细。纳兰性德说过:“诗亡词乃盛,比兴此焉托。往往欢娱工,不及忧患作。”(饮水诗填词)这就揭示了“词”与“忧患(心理)”间的密切关系。而李后主的这两句词:“人生愁恨何能免?销魂独我情何限!”(子夜歌)更说明了这样一个问题:唐宋词人,正是一大群对于忧患情绪具有特殊敏感的“多愁善感”者。他们既承受着前代文学中积淀本已十分丰厚的忧患心理的精神负担,又“吸收”了本朝社会新“释放”出来的忧患心理的精
3、神势能,于是便形成了唐宋词特别喜欢抒写“苦闷”与“伤感”的另一种内容特色且不去说那些身世坎坷、性格脆弱的词人们;即连身逢“太平盛世”的词人如晏殊、宋祁,当他们面对良辰美景、手捧金尊玉钟时,不也轻吐了“无可奈何花落去”、“浮生常恨欢娱少”的喟叹?而那位号称“豪放”词人的苏轼,一曲“大江东去”的高歌刚刚唱到大半,其“尾声”却又立时回旋起“人生如梦”的哀音这都足够说明,忧患情绪简直如同一个幽灵那样,老在唐宋词坛上徘徊踯躅,又像一个巨大的阴影那样,时时笼罩在词人的心头。王国维说李后主词“真所谓以血书者也”,“俨有释迦、基督担荷人类罪恶之意”,又说晏殊、冯延巳词有“忧生”、“忧世”之意(人间词话),这些
4、话实际上都触及了唐宋词特别擅长于表现忧患心理的“本源”问题。唐宋词人何来这么深浓的忧患心理呢?这除开文学本身的继承性原因(即承受了前代文学“以悲为美”的传统)之外,还得从唐(主要指晚唐五代)宋时期的社会境况中去寻找根由。前已说过,中国的封建社会在越过了盛唐这一顶点之后,已经开始向其“中老年”迈开了缓慢前进的步子。“成熟”本就孕育着“老化”,而“迟暮”则又加深了危机。所以,尽管盛唐之后还有北宋的再度“盛时”,但比较起来,两宋毕竟是一个国力大不如昔、积弱积贫相当严重的社会,故而它那“内里”的种种社会弊病就不由得会一齐暴露出来。而士大夫文人又一向是社会诸阶层中最为敏感的阶层,他们具有“多愁”、“善感
5、”和“深思”的心理气质。所以正像人体有病常会通过肝肾与声息脉搏反映出来一样,唐宋社会所产生或潜伏着的矛盾与危机,也极易在作为“国之肝肾”的士大夫文人和作为“国之声息”的文学创作(以上比喻是近人金一在其心声一文中提出的)那里,得到敏锐的反映。因此,词在初期虽常诞生于享乐的环境(如歌宴酒席)之中,然而竟连它也逃脱不了作者心头忧患情绪的笼罩,会变得“乐极生悲”起来。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古代文学,素有“以悲为美”、表现忧患心理的悠久传统,尤其是唐宋词中所表现的忧患情绪,似乎显得格外浓厚与深细。B.对于爱情、个人身世、国家前途、无常人生的忧患情绪,是贯穿诗经、离骚、汉
6、魏六朝诗歌、晚唐诗歌的感情脉络之一。C.诗经里的“变风”、“变雅”,汉魏六朝诗歌的“慷慨有余哀”,晚唐诗歌的“忧思宛转”等,都是古代诗人忧患心理的表现。D.普遍而深广的忧患情绪,是孕育和造就诗人的唯一社会心理基础;优秀的诗人,总是按照“美”的规律,表现常人难以言尽的忧患情绪。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作者通过引述纳兰性德的饮水诗填词、李后主的子夜歌,意在表明诗词与忧患心理的密切关系,唐宋词人是多愁善感者。B.作者认为唐宋词人既承受着前代文学中丰厚的忧患心理精神,又接受了本朝社会新的忧患意识的影响,于是便特别喜欢抒写“苦闷”“伤感”。C.忧患情绪如同一个幽灵,在唐宋词坛
7、上徘徊踯躅,又像一个巨大的阴影那样,时时笼罩在词人的心头,就连试图摆脱它的苏轼也难免伤感与叹息。D.作者认为清代学者王国维的研究已经触及到了唐宋诗词忧患精神的“本源”,如李后主以“血”写词,晏殊、冯延巳则表现出“忧生”、“忧世”之意。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前代文学的忧患心理精神积淀、唐宋社会生活的矛盾、文人士大夫的敏感心理等,是唐宋词具有浓郁忧患意识的三大主要原因。B.从主观上看,唐宋词的忧患精神,是由于士大夫文人是社会诸阶层中最为敏感的人士,他们具有“多愁”、“善感”和“深思”的心理气质。C.唐宋社会产生或潜伏着许多矛盾和危机,这些矛盾和危机是唐宋诗词里的忧
8、患精神的社会土壤,它们往往触发文人对社会生活的忧思。D.初期的词,因为诞生于歌宴酒席等享乐的环境之中,所以常常会“乐极生悲”,经常是歌宴的欢乐,引发词人心头的“苦闷”与“忧患”。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47题。蒋瑶,字粹卿,归安人。弦治十二年进士。正德时,历两京御史。陈时弊七事,中言:“内府军器局军匠六千,中官监督者二人,今增至六十余人,人占军匠百一。他局称是,行伍安得不耗。”并言:“传奉官及滥收校尉勇士并宜厘革。刘瑾虽诛,权犹在宦竖。”有旨诘问,且言“自今如瑶议者,毋复奏”。寻出为荆州知府。筑黄潭堤。调扬州。武宗南巡至扬,瑶供御取具而已,无所赠
9、遗。诸嬖幸皆怒。江彬欲夺富民居为威武副将军府,瑶执不可。彬闭瑶空舍挫辱之,胁以帝所赐铜瓜,不为慑。会帝渔获一巨鱼,戏言直五百金,彬即畀瑶责其直。瑶怀其妻簪珥、袿服以进,曰:“库无钱,臣所有惟此。”帝笑而遣之。府故有琼花观,诏取琼花。瑶言自宋徽、钦北狩,此花已绝,今无以献。又传旨征异物,瑶具对非扬产。帝曰:“苧白布,亦非扬产耶?”瑶不得已,为献五百疋。当是时,权幸以扬繁华,要求无所不至。微瑶,民且重困。驾旋,瑶扈至宝应。中官邱得用铁縆系瑶,数日始释,竟扈至临清而返。扬人见瑶,无不感泣。迨迁陕西参政,争出赀建祠祀之,名自此大震。嘉靖初,历湖广、江西左、右布政使,以右副都御史巡抚河南。帝命桂萼等核巡
10、抚官去留,令瑶归候调。已,累迁工部尚书。四郊工竣,加太子少保。西苑宫殿成,帝置宴。见瑶与王时中席在外,命移殿内,而移皇亲于殿右以让瑶,曰:“亲亲不如尊贤。”其重瑶如此。时土木繁兴,岁费数百万计。瑶规画咸称帝意,数有赉予。以忧去。久之,自南京工部尚书,召改北部。帝幸承天,瑶扈从。京师营建,率役京军,多为豪家占匿。至是大工频仍,岁募民充役,费二百余万。瑶以为言,因请停不急者。豪家所匿军毕出,募直大减。以老致仕去。瑶端亮清介。既归,僻处陋巷。与尚书刘麟、顾应祥辈结文酒社,徜徉岘山间。卒年八十九。赠太子太保,谥恭靖。(选自明史有删改)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彬即畀瑶责其直
11、 责:询问B.驾旋,瑶扈至宝应 扈:侍从C.帝命桂萼等核巡抚官去留 核:考核D.瑶规画咸称帝意,数有赉予 赉:赏赐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直接表现蒋瑶“端亮清介”的一组是( )武宗南巡至扬,瑶供御取具而已,无所赠遗 瑶怀其妻簪珥、袿服以进,曰:“库无钱,臣所有惟此。”扬人见瑶,无不感泣 见瑶与王时中席在外,命移殿内,而移皇亲于殿右以让瑶,曰:“亲亲不如尊贤。”彬即畀瑶责其直 又传旨征异物,瑶具对非扬产A. B. C. D.6.下列对原文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正德年间,蒋瑶力陈时政弊端,他认为在内府各局担任监督的宦官人数增加太多,这样会导致军队耗费太大,以致损耗国力。B.蒋瑶被
12、外放为荆州知府,修筑了黄潭堤。武宗南巡时,蒋瑶只是提供皇帝的用具而已,没有赠送东西。C. 嘉靖年间,朝廷工程繁多,耗费巨大,蒋瑶严格遵循皇帝的意图进行规划设计,对此皇帝非常高兴,并多次对他进行赏赐。D.蒋瑶退休后居住在陋巷之中,和尚书刘麟、顾应祥等人组成了一个文酒社,徜徉于岘山之间。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彬闭瑶空舍挫辱之,胁以帝所赐铜瓜,不为慑。(5分)(2)当是时,权幸以扬繁华,要求无所不至。微瑶,民且重困。(5分)(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8-9题(11分)双调折桂令九日张可久对青山强整乌纱,归雁横秋,倦客思家。翠袖殷勤,
13、金杯错落,玉手琵琶。人老去西风白发;蝶愁来明日黄花。回首天涯,一抹斜阳,数点寒鸦。【注】九日:又称“重九”,即我国传统的重阳节。张可久:字小山,庆元(今浙江鄞州)人。曾任典史等小吏,还做过昆山县的幕僚。一生怀才不遇,时官时隐,仕途上很不得意。平生好遨游,足迹遍江南各地。晚年居杭州。8这首曲子中最能表达作者感情的是哪一句?让作者产生这一感情的原因是什么?(5分)9请从情景关系的角度赏析“回首天涯,一抹斜阳,数点寒鸦”。(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1)八百里分麾下炙,_ _ _。沙场秋点兵。(辛弃疾破阵子)(2) ,别时茫茫江浸月 (白居易琵琶行
14、)(3) ,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李白蜀道难(4) ,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诗经卫风氓)(5)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 。(李商隐锦瑟)乙 选考题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作答时必须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大题的题号涂黑。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最动人的遗忘鲁小莫圣约翰先生是一位退休教师,62岁那年,他被原先的学校聘回去,主要做一些内务管理工作。许多人对学校的做法有些疑虑:身强力壮的教师多得是,何必用一位年逾
15、花甲的老人呢?但很快,人们的疑虑就打消了。圣约翰先生工作起来不比任何人差,他思维敏捷、口才极佳,书桌上总是有条不紊。经他保管的物品,打了标签,然后在记录本上做好标注。他常常提醒那些年轻人:“嗨,小伙子,上次借的书该还了。”他的记忆力也不错。圣约翰先生每天到办公室的第一件事,就是喝水,然后从公文包拿出一个小瓶子,倒出一把药,送进嘴里,仰起脖,用水送下。以前的老同事,都熟知他的这一习惯。可现在大家发现,他走进办公室后,常常先喝口水,然后给妻子打电话:“露娜,我的药忘在家里了,请帮我送过来。”半小时后,露娜出现在办公室。她的表情有些愤怒,很不友好地把药递给他。他倒是不在意,看着妻子的脸,呵呵笑着说“
16、谢谢”。露娜的面色有些蜡黄,头发也很干枯。看着他吃完药,露娜转身走了,也不跟其他同事打招呼。于是有人打趣他:“下次可别忘了带药哦。”还有一次,圣约翰给露娜打电话时还阳光明媚,可刚放下电话不到10分钟,天空就乌云密布,片刻,“哗哗”下起雨来。圣约翰慌乱地看着窗外,不停地给家里打电话,却已无人接听。他慌忙打开壁柜取出一把伞,正要出门时,门却开了,露娜出现在办公室门口,浑身湿透。圣约翰像个做了错事的孩子一样,满脸羞愧地迎上去。露娜将药递给他的同时,几乎咆哮着说:“你这健忘鬼!”尽管露娜浑身湿透,但她仍像往常一样,看圣约翰把药吃下去之后才走。露娜走后,圣约翰在窗前静静地站了很久。同事们都以为,他是在懊
17、恼自己的健忘,心想下一次他一定不会再忘记带药。可是下一次,圣约翰先生依然我行我素。以至于大家慢慢都习惯了:上班后半小时,露娜出现在办公室。有人嘀咕,圣约翰真是老了。也有人说,露娜愤怒也是应该的,谁让他总是那么健忘。还有人说,圣约翰的健忘其实是露娜惯出来的毛病,她完全可以不来送药,因为他工作起来并不健忘嘛!两年后,圣约翰先生辞职,那时候,他的健忘症似乎好了很多,露娜很少出现在办公室,偶尔出现,也不像两年前那样怒气冲冲,而是笑眯眯的,温和地跟大家打招呼。圣约翰先生拍着大家的肩膀,说着辞别的话,大家也嘱咐他:保重,别忘了按时吃药。他笑了,道出了“健忘”的原因。原来,露娜在两年前患上严重的神经官能症:
18、暴躁、易怒、自闭、厌世,甚至还自杀过两次。任凭他怎样精心照料、带她求医问药,都不见好转。无奈之下,他想出一个办法。他找到校长,要求校长给他一份工作,打扫卫生或者做门卫都可以。鉴于他以前的表现,校长就让他做了一份内务管理工作。这样,他可以每天在离家以外的地方吃药。他有先天性心脏病和高血压,年轻时发作过几回,幸好有露娜的用心照顾才有惊无险。这么多年了,虽然他的病未再犯过,可一直是露娜的心事。他通过忘记带药的方式,让露娜走出家门,走在阳光下,利用她的爱,重新唤起她的责任心和对生命的热情。如今,露娜已经康复,他该回家和她一起安享晚年了。圣约翰先生的话让大家一愣,继而他们紧紧握住他的手,那是一双多么苍老
19、的手啊!如今,大家还常常看到,圣约翰先生和妻子一起在学校附近的小路上散步。那对相互搀扶、不离不弃的身影,多么像两片老到深秋的枫叶,周身都散发着迷人的光泽。(选自读者,有删改)(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A.文中同事的“打趣”“嘀咕”“嘱咐”“一愣”等行为,说明同事和圣约翰一直存在着误会。B.文中多次交代露娜来给圣约翰送药并看他吃完药才离开的情节,这样安排不够简练,影响主题的表达。C.文中运用了插叙方式,插叙的内容有:露娜深受严重的神经官能症的折磨;圣约翰上班时忘记带药重新唤起露娜的责任心和对生命的热爱等。D.作者在文章的结尾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作为喻体的枫叶
20、所散发“迷人的光泽”象征着圣约翰夫妇对爱情真谛的完美诠释。E.文中露娜从不跟同事打招呼到笑眯眯的,温和地跟大家打招呼,说明了露娜的病情已经好转,直至痊愈。 (2)文章的开头,作者这样写到“他的记忆力也不错”,该句在行文结构上有何作用?(6分)(3)请结合全文概括圣约翰这一人物形象,并作简要分析。(6分)(4)本文以“最动人的遗忘”为标题,请结合作品谈谈它好在哪里?(8分)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12.阅读下面的文学,完成(1)(4)题。离诺贝尔奖最近的中国女人“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这句诗出自诗经,其中的“苹”指的是蒿类植物。这就是科学家屠呦呦的名字的由来。或许是巧合,
21、在诗经产生近三千年后,这位叫“呦呦”的女科学家和她的研究团队,从青蒿中发现了专门治疗疟疾的药物“青蒿素”,这种药在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挽救了数百万人的生命。作为一名生药学专业的学生,屠呦呦考入北大医学院时就和植物等天然药物的研发应用结下不解之缘,她1955年进入卫生部中医研究院(现为中国中医科学院)时,正值中医研究院初创期,条件艰苦,设备奇缺,实验室连基本的通风设施都没有,屠呦呦经常和各种化学溶液打交道,一度患上中毒性肝炎。除了在实验室内“摇瓶子”外,她还常常“一头汗两腿泥”地去野外采集样本,先后解决了中药半边莲及银柴胡的品种混乱问题,为防治血吸虫病作出了贡献。1967年5月23日,我国紧急启
22、动“疟疾防治药物研究工作协作”项目,代号为“523”。屠呦呦被任命为“523”项目中医研究院科研组长。项目背后是残酷的现实:由于恶性疟原虫对氯喹为代表的老一代抗疟药产生抗药性,如何发明新药成为世界性的棘手问题。要在设施简陋和信息渠道不畅通的条件下,短时间内对几千种中草药进行筛选,其难度无异于大海捞针。但这些看似难以逾越的阻碍反而激发了她的斗志,通过翻阅历代本草医籍,四处走访老中医,甚至连群众来信都不放过,屠呦呦终于在2000多种中草药中整理出一张含有640多种草药、包括青蒿在内的抗疟单验访集。可在最初的动物实验中,青蒿的效果并不出彩,屠呦呦的寻找也一度陷入僵局。,到底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呢?在查
23、阅了大量文献后,屠呦呦在东晋葛洪的肘后备急方中发现了对青蒿治疗方法的描述:“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为何古人将青蒿“绞取汁”,而不用传统的水煎熬煮中药之法呢?,屠呦呦意识到可能是煮沸和高温提取破坏了青蒿中的活性成分,于是她改变原来的提取方法。1971年,屠呦呦课题组终于在第19l次低沸点实验中发现,以低沸点溶剂乙醚来提取有效成分,明显提高了青蒿防治疟疾的效果,也大大降低了其毒性。这种编号为19l的青蒿萃取液,在治疗被Pberghei疟原虫感染的小鼠和被Pcynomolgi疟原虫感染的猴子时,有效率达到了100。青蒿萃取液作用于人类身上是否安全有效呢?为了尽快确定这一点,屠呦呦和
24、她的同事们勇敢地充当了首批志愿者在自己身上进行实验。在当时没有关于药物安全性和临床效果评估程序的情况下,这是他们获得信心的唯一办法。在自己身上实验获得成功之后,屠呦呦和她的课题组深入到海南地区,进行实地考察。在2l位感染了Plasmodium vivax和Pfalciparum这两种疟原虫的患者身上试用之后,发现青蒿萃取液治疗疟疾的临床效果出奇之好,使用青蒿萃取液治疗的病人很快退烧,血液中的疟原虫也很快消失。屠呦呦下一步要做的就是提取青蒿中的有效成分,确定这种有效成分的化学结构。1972年,屠呦呦和她的同事们在青蒿中提取到了一种分子式为C15H22O5的无色结晶体,一种熔点为156一157的活
25、性成分,他们将这种无色的结晶体物质命名为青蒿素。他们终于找到了一种抗疟疾的有效药物。屠呦呦说:“青蒿素能够在疟原虫生命周期中任何一个阶段将其杀灭。”屠呦呦研究小组最初进行临床测试的药物形式是片剂,但结果并不太理想,后来改成一种新的形式青蒿素提纯物的胶囊,由此开辟了发明一种抗疟疾新药的道路。1973年,屠呦呦合成出了双氢青蒿素,但当时她却不知道自己合成出来的这种化学物质以后被证明比天然青蒿素的效果还要好得多。 生物学家和医学家、诺贝尔医学奖得主约瑟夫戈尔斯坦曾说,生物医学的发展主要通过两种途径,一是发现,二是发明创造。而屠呦呦作为一位植物化学家,特别是在20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期间,却有幸同时
26、通过这两种途径发现了青蒿素及其抗疟功效,开创了人类抗疟之路上一个新的里程碑。2011年9月,青蒿素研究成果获得被看做诺贝尔奖“风向标”、有“美国的诺贝尔奖”之称的大奖拉斯克临床医学奖,这是中国生物医学界迄今为止获得的最高的世界级大奖。青蒿,南北方都很常见的一种植物,郁郁葱葱地长在山野,外表朴实无华,却内蕴治病救人的魔力。屠呦呦说,她只是一个普通的植物化学研究人员,但作为一个在中国医药学宝库中有所发现,并为国际科学界所认可的中国科学家,她为获奖感到自豪。(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A“氯喹”是青蒿素药物出现之前的老一代抗疟药的代表,它的“抗疟”效果远不如青蒿
27、素药物显著。B肘后备急方中对青蒿治疗方法的描述给了屠呦呦启发,使她意识到可能是煮沸提取破坏了青蒿中的活性成分,于是她开始进行低沸点提取实验。C屠呦呦和她的同事们为了得到用青蒿萃取液治疗疟疾的信心,在自己身上进行实验,不仅表现了他们献身医学事业的决心,也反映出当时我国医学研究的条件之差。D屠呦呦和她的同事们将在青蒿中提取的一种分子式为C15H22O5的无色结晶体命名为青蒿素,后经进一步提纯研制出一种强抗疟药物“双氢青蒿素”。E文章以诗经开篇,以描写青蒿作结,不仅增强了传记的文学色彩和可读性,而且也暗示了屠呦呦的思想品质。(2)屠呦呦身上具有哪些可贵的品质?请分点概括。(6分)(3)约瑟夫戈尔斯坦
28、曾说,生物医学的发展主要通过两种途径,一是发现,二是发明创造。屠呦呦在抗疟药物研究中的发现和发明创造分别指什么?试简要说明。(6分)(4)从屠呦呦的“抗疟”之路中,你得到了哪些启示?请谈谈你的看法。(8分)第卷 表达题(80分)五、语言表达与运用(20分)13.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从纯粹制度理性来看,公车改革不应留漏洞,不能给既得利益者钻空子。问题是,绝对完善的制度从来不是一挥而就的。B目前很多电视台明年的剧排都已经排满,如何“消化”协调这些广告,寻找一种利益平衡是电视台目前的当务之急。C在捷克布拉格举行的国际天文学联合会第26届大会上,2500多名科学家决定将太阳
29、系第九大行星冥王星逐出行星行列。天文学界多年的争论至此尘埃落定,太阳系只剩下八大行星。D为了推销产品,商家打起了“绿色生活”“环保电视”的主意。专家提醒,环保电视市场鱼龙混杂,购买时须认清“中国环境标志”。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的两俄裔学者在获得201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后,俄罗斯总统当天批评俄政府没有在年轻学者毕业后向他们提供有吸引力的条件,导致人才流失。B在我们的乡村传统文化的基地,传统文化活动很难引起年轻人的兴趣。即使在过年的时候,他们也早早地离乡去打工;即使在家乡,他们也宁愿看电视消遣。C温家宝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专门对网民关注的“民生五价”乱象做出积
30、极回应:今年将重点加大对食品、药品价格和医疗、通信、教育等服务收费的监督检查。D大自然哺育了人民,人民非常钟爱大自然。在千奇百怪的动植物中,天津人民最喜爱的是市树白蜡树,市花月季花,市鸟海鸥。15.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看一年一度的感动中国,总是情动神伤, , , 。 。 , ,于是感动变为勇气,当人们明白,原来人性中的美好是如此地可爱,如此地触手可及时,感动中国已经播下了一份希望。每个故事都可以用一个词来概括,比如亲情、勇气、奉献、爱心等等因为那些人和事无一不触碰到内心里最柔软的地方如今的社会,人们普遍缺少敬畏,于是缺少束缚当看到这些活生生的榜样时,人
31、们不自觉地对照自我,反观内心但总结起来无一不指向人性的美好那些身边的普通人,能在一瞬间选择放大自已的善,或者用一生坚守某种品质,着实让人充满敬意A B C D16. 仔细欣赏下面的漫画,拟写一个贴切的标题并写出寓意。(5分)(1)标题(2分)_ _(2)寓意(3分)_ _17. 仿照下面的示例,自选话题,另写三句话,要求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句式与示例相同。(6分) 坚韧是大伞,助你抵挡挫折的风雨; 坚韧是暖阳,助你融化困难的寒冰; 坚韧是云梯,助你攻破失败的堡垒。仿写: 六、写作(60分)18.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年轻人常听到的一句劝诫是:这是为你好!对此,我们或默然点头,或倔强摇头
32、。“为你好”引发了你哪些联想与思考?你有过类似的体味和经历吗?请结合自己的感悟,写一篇文章。要求:自选角度,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 不要套作,不得抄袭;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 高二6月月考语文答案:7.(1)江彬把蒋瑶关在空屋里凌辱他,并用皇帝所赐的铜瓜威胁他,蒋瑶不因他的威胁而屈服于他。(闭、挫辱、胁、慑)(2)那个时候,有权势而得到皇帝宠爱的奸佞之人认为扬州繁华,什么东西都要。如果没有蒋瑶,百姓将会更加困苦不堪。(权幸、以、微、重困)8最能表达感情的诗句:倦客思家。原因:(1)传统节日重阳节引起作者思乡思归之情。 (2)南飞的大雁让作者触景生情,产生思归之情。
33、 (3)仕途坎坷失意,对仕途产生倦意,从而产生思归之情。 (4)人已年老,有落叶归根之意,产生思归之情。(赋分:诗句2分,原因一点1分,答出三点即可。原因表述与答案相近即可得分。)9.这三句作者运用寓情于景的手法。通过天际的斜阳与寒鸦营造了凄凉的氛围,又以“一抹”修饰“斜阳”,以“数点”修饰“寒鸦”,更增添景物冷落之感,在这凄凉与冷落之景中融入了作者的厌倦官场、怀才不遇的惆怅之情。(赋分:写出表现手法2分,写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亦可得分;对手法的具体分析4分。)10. (1)五十弦翻塞外声 (2)醉不成欢惨将别 (3)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 (4)乘彼垝垣 (5)庄生晓梦迷蝴蝶 望帝春心托杜鹃11(
34、1)(5分DE(答D给3分,答E给2分,答C给1分,答AB不给分)(A.“一愣”说明了同事对圣约翰的误会已经消除了;C.应在“忘记带药”前面加“故意”二字才符合内容;B.“不够简练,影响主题”不当,这是作者故意安排的,且有利于主题的表达)(2)(6分)与下文主人公的“健忘”形成对比,突出其健忘,造成悬念;推动故事情节发展,也增强了作品的吸引力;为后文交代“健忘”的原因埋下了伏笔。(此题问的是结构上的作用,考生就必须从结构上来思考,即伏笔照应、情节发展、前后呼应、脉络线索、行文顺序等方面来考虑答案。)(3)(6分)他是一个尽职尽责、待人友善、体贴妻子、工作细心、执着耐心的退休教师。他对工作一丝不
35、苟、有条不紊,对妻子关心体贴、耐心执着,对同事友善宽宏。他身上有着负责任的男人风范,他实现了爱情的完美。(概括人物形象,应该从人物的言行,及其动机来分析,分析应全面准确、概括简明。)(4)(8分)标题中的“遗忘”表现了主人公带药上班的“健忘”,是对全文故事情节的高度概括;“遗忘”其实并不是“遗忘”,而是“假忘”真记,忘记带药是假,故意不带药是真,想唤起妻子的生命热情和责任意识是真,对妻子的爱是真;“最动人”和“遗忘”形成字面意思的反差,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最动人”概括了主人公对治愈妻子严重的神经官能症的良苦用心,是最感动人,最打动读者心灵的。“最动人的遗忘”诠释了什么才是细心和体贴,什么是
36、执着和耐心,因而既突出了人物性格,又突出深化了作品主题。(这是一道探究试题,答题的角度应该分别从作品情节、人物性格、结构设置和揭示主题等四个角度来思考答案。不能漏点。)14. B(A 项中途易辙,应将“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的两俄裔学者”放于“在”后;C项搭配不当应为“加大检查力度” D项“非常钟爱”赘余重复)15.C 16. 标题:诚信危机 寓意:漫画折射出人与人的交往中出现了诚信危机,加强诚信建设任重而道远17. 勤奋是甘霖,助你浇出丰收的硕果;勤奋是阶梯,助你步人生智慧的殿堂;勤奋是基石,助你垒就成功的大厦。18.略参考译文 蒋瑶,字粹卿,归安人。弘治十二年进士。被授予行人官职。正德年间,历任
37、两京御史。上奏时政弊端七件事,其中说:“内府的军器局有军匠六千人,宦官做监督的人有二人,现在增加到六十余人,每个人占军匠三十人的耗费。其他各局都这样做,军队怎么会不耗费。”还说:“侍奉官和滥收校尉勇士也最好一并革除。刘瑾虽然已经被杀,权力还是被宦官掌握。”皇帝下旨诘问,并且说“自今以后有像蒋瑶一样议论朝政的,不用再上奏”。 不久出京担任荆州知府。修筑了黄潭堤坝。调任到扬州。武宗南巡到扬州,蒋瑶只是给皇帝提供随行的用具而已,没有赠送东西。各受宠的近臣都很生气。江彬想抢夺富民的住房作为威武副将军府,蒋瑶执意不可。江彬把蒋瑶关在空房子里打击羞辱他,并且用皇帝所赐的铜瓜威胁他,蒋瑶不为之慑服。恰逢皇帝
38、打鱼获得一条巨鱼,(皇帝)开玩笑言说价值五百金。江彬当即送给蒋瑶并且向他索要银两。蒋瑶怀揣他妻子的簪珥、袿服进献,说:“金库没有钱,臣所有的只是这些。”皇帝笑了,然后把他打发走了。扬州府以前有琼花观,皇帝下诏索取琼花。蒋瑶说自宋徽宗、宋钦宗被掳北去之后,此花已经灭绝,现在没有可以用来进献的。又传旨征收异物,蒋瑶都说不是扬州出产的。皇帝说:“苎白布,也不是扬州出产的吗?”蒋瑶不得已,给皇帝进献了五百匹。那个时候,因为扬州繁华。当权者的索求无所不包。如果没有蒋瑶,百姓将会困苦不堪。皇帝返回京城,瑶随驾送到了宝应。宦官邱得用以铁绳捆绑蒋瑶,数日才释放,竟然随驾到临清才返回。扬州人看见蒋瑶,没有不感动
39、哭泣的。等到升迁为陕西参政的时候,(百姓)争相出资修建祠堂来祭祀他,名声自此大震。 嘉靖初,历任湖广、江西左、右布政使,以右副都御史巡抚河南。皇帝命令桂萼等审核巡抚官的去留,让蒋瑶回京等候调动。后来,屡次升迁为工部尚书。四郊工程竣工,加太子少保。西苑宫大殿修成,皇帝设置宴会。看见蒋瑶和王时中的席位在外面,命令移至殿内,然后把皇亲移到殿右来为蒋瑶让位,说:“亲近亲人不如尊重贤才。”他重视蒋瑶如此。 当时土木繁兴,一年花费数百万钱。蒋瑶的规划都符合皇帝的心意皇帝多次对他进行赏赐。因为丧事去官。很久之后,自南京工部尚书,被(皇帝)征召改任为北京工部尚书。皇帝临幸承天,蒋瑶随从。京城工程营建,大多役使京军,(京军)多被豪家所藏匿。到那时大兴土木仍然很频繁,每年招募平民充当劳役,花费二百余万钱。蒋瑶为这个进言,因此请求停止不急需的工程。豪家所藏匿的军人都出来,招募花费大减。因为年老辞官离去。蒋瑶正直坚贞,高洁清廉。退休之后,居住在陋巷之中。和尚书刘麟、顾应祥等人结了一个文酒社,徜徉于岘山之间。死时八十九岁。追赠太子太保谥号恭靖高考资源网版权所有!投稿可联系QQ:1084591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