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河南省偃师市府店镇第三初级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论语》六则》导学案(无答案) 语文版.doc

上传人:a**** 文档编号:68038 上传时间:2025-10-30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偃师市府店镇第三初级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论语》六则》导学案(无答案) 语文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河南省偃师市府店镇第三初级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论语》六则》导学案(无答案) 语文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河南省偃师市府店镇第三初级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论语》六则》导学案(无答案) 语文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河南省偃师市府店镇第三初级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论语六则导学案 语文版学习目标: 1、 理解六则语录中包含的道理,培养正确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2、 背诵课文,积累成语,培养阅读文言的语感。重、难点:1、诵读要读准字音、句读。2、阅读注释,正确理解词语意义,并识记。3、理解语录含义,受到启发。学习时数:两课时第一课时一、 导入:在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有不少光耀千古的文化古人,他们为我们留下了极其宝贵的文化遗产。这些遗产需要我们去学习、继承。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是古人留下的文字,节选自论语。二、 自主学习:1、简介孔子及论语。(1)论语是一部 家经典,主要记录了 的言行,是语录体散文。(2)、孔

2、子,名 ,字 , 时期教育家、思想家。2、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节奏、语调。(1) 给下面加点字注音 不亦说乎()不愠()罔()殆()默而识之() (2) 用“/”为下面语句划开节奏停顿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人人熟读后展示、交流。三、 合作探究:结合课下注释,小组合作翻译课文,理解课文。难点、疑点提出来,共同讨论解决。1、解释下列词语:亦: 可以: 何以: “择其善者”中的“其”: “从之”的“之”: “改之”的“之”: 2、辨析 “而”的用法: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连词,表顺承)

3、人不之而不愠学而不思则罔(表转折,却)默而识之(表修饰,不译)学而不厌(表递进,而且)3、翻译句子: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 ,其不善者而改之。任选学生翻译展示。四、 反复朗读直至背诵。五、 小结:“温故而知新”,当回顾这节课所学的知识,我们会深深地感受到,孔子的每一句话对我们的学习有着直接的指导意义。六、反馈检测:1、论语是一部 家经典,主要记录了 的言行,是语录体散文。2、孔子,名 ,字 , 时期教育家、思想家。3、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说: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愠: )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新:

4、)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罔: 殆: ) 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何以: ) 默而识之(识: )择其善者而从之(从: )4、分别说说下列句子的意思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翻译: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翻译: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翻译: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翻译: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翻译: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翻译:七、教学反思:第二课时一、 导入:上节课,我们大致了解了课文的内容,今天我们深入品味,探究其内涵。二、 朗读、朗诵三、 品读赏析,探究内涵:1、从文中找出关于学习方法和态度的句子。学习方法: 学习态度: 2、

5、孔子在学习方法上强调什么?在学习态度上强调什么? 3、 找出你喜欢的句子,并说明理由。 4、请你找出出自本文的成语。 5、在日常学习生活中,你在哪些方面做得还不够,结合课文说说。四、了解写作特点:1、论语是语录体散文。每则字数不多,仅三言两语,仅提出观点或结论,直起直落。2、语言凝练,思想深刻。许多语句成为千百年来广为传诵的成语及典故。五、迁移拓展:搜集论语中经典语句,大家交流。填空:1、工欲善其事, 。2、玉不琢, ;人不学, 。3、知之为知之, ,是知也。六、反馈检测:1、“温故而知新”可以有两种理解。第一种是:温习旧知识可以以此为基础进一步学习了解新的知识。第二种理解是什么? 2、下列语句,翻译时要调整语序,试着翻译。(1)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 (2)何有于我哉? 七、小结:论语中关于学习的思想在教育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其它内容对我们修身、养性也有现实指导意义。愿大家多背诵、多积累,汲取我国古典文化宝库的营养。八、教学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语文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