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0年高考历史总复习精讲练课件: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3讲 .ppt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679928 上传时间:2024-05-30 格式:PPT 页数:44 大小:2.0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年高考历史总复习精讲练课件: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3讲 .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2020年高考历史总复习精讲练课件: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3讲 .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2020年高考历史总复习精讲练课件: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3讲 .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2020年高考历史总复习精讲练课件: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3讲 .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2020年高考历史总复习精讲练课件: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3讲 .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2020年高考历史总复习精讲练课件: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3讲 .ppt_第6页
第6页 / 共44页
2020年高考历史总复习精讲练课件: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3讲 .ppt_第7页
第7页 / 共44页
2020年高考历史总复习精讲练课件: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3讲 .ppt_第8页
第8页 / 共44页
2020年高考历史总复习精讲练课件: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3讲 .ppt_第9页
第9页 / 共44页
2020年高考历史总复习精讲练课件: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3讲 .ppt_第10页
第10页 / 共44页
2020年高考历史总复习精讲练课件: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3讲 .ppt_第11页
第11页 / 共44页
2020年高考历史总复习精讲练课件: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3讲 .ppt_第12页
第12页 / 共44页
2020年高考历史总复习精讲练课件: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3讲 .ppt_第13页
第13页 / 共44页
2020年高考历史总复习精讲练课件: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3讲 .ppt_第14页
第14页 / 共44页
2020年高考历史总复习精讲练课件: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3讲 .ppt_第15页
第15页 / 共44页
2020年高考历史总复习精讲练课件: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3讲 .ppt_第16页
第16页 / 共44页
2020年高考历史总复习精讲练课件: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3讲 .ppt_第17页
第17页 / 共44页
2020年高考历史总复习精讲练课件: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3讲 .ppt_第18页
第18页 / 共44页
2020年高考历史总复习精讲练课件: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3讲 .ppt_第19页
第19页 / 共44页
2020年高考历史总复习精讲练课件: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3讲 .ppt_第20页
第20页 / 共44页
2020年高考历史总复习精讲练课件: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3讲 .ppt_第21页
第21页 / 共44页
2020年高考历史总复习精讲练课件: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3讲 .ppt_第22页
第22页 / 共44页
2020年高考历史总复习精讲练课件: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3讲 .ppt_第23页
第23页 / 共44页
2020年高考历史总复习精讲练课件: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3讲 .ppt_第24页
第24页 / 共44页
2020年高考历史总复习精讲练课件: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3讲 .ppt_第25页
第25页 / 共44页
2020年高考历史总复习精讲练课件: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3讲 .ppt_第26页
第26页 / 共44页
2020年高考历史总复习精讲练课件: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3讲 .ppt_第27页
第27页 / 共44页
2020年高考历史总复习精讲练课件: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3讲 .ppt_第28页
第28页 / 共44页
2020年高考历史总复习精讲练课件: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3讲 .ppt_第29页
第29页 / 共44页
2020年高考历史总复习精讲练课件: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3讲 .ppt_第30页
第30页 / 共44页
2020年高考历史总复习精讲练课件: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3讲 .ppt_第31页
第31页 / 共44页
2020年高考历史总复习精讲练课件: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3讲 .ppt_第32页
第32页 / 共44页
2020年高考历史总复习精讲练课件: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3讲 .ppt_第33页
第33页 / 共44页
2020年高考历史总复习精讲练课件: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3讲 .ppt_第34页
第34页 / 共44页
2020年高考历史总复习精讲练课件: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3讲 .ppt_第35页
第35页 / 共44页
2020年高考历史总复习精讲练课件: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3讲 .ppt_第36页
第36页 / 共44页
2020年高考历史总复习精讲练课件: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3讲 .ppt_第37页
第37页 / 共44页
2020年高考历史总复习精讲练课件: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3讲 .ppt_第38页
第38页 / 共44页
2020年高考历史总复习精讲练课件: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3讲 .ppt_第39页
第39页 / 共44页
2020年高考历史总复习精讲练课件: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3讲 .ppt_第40页
第40页 / 共44页
2020年高考历史总复习精讲练课件: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3讲 .ppt_第41页
第41页 / 共44页
2020年高考历史总复习精讲练课件: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3讲 .ppt_第42页
第42页 / 共44页
2020年高考历史总复习精讲练课件: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3讲 .ppt_第43页
第43页 / 共44页
2020年高考历史总复习精讲练课件: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3讲 .ppt_第44页
第44页 / 共44页
亲,该文档总共4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政治文明历程 模块一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3讲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栏 目 导 航 02 时空观念知识串讲 03 素养探究考能提升 04 课堂演练素养应用 01 考情透视统领考向01 考情透视统领考向最新考纲5年考题命题角度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2018全国卷25“安史之乱”后百余年间唐朝藩镇情况唐朝藩镇割据2018全国卷26武则天频繁更换宰相君主专制加强2018全国卷25宋代宰相祖辈任官情况宋代科举制度的发展2017全国卷25西汉郡级政区变化中央集权的加强2017全国卷26唐朝军队的一次战事史料辨析2017全国卷25魏晋官修史书的政治性史学素养2017全国卷27宋太祖驾崩前晋王活动

2、史料辨析2016全国卷26宋代重史传统史学素养2016全国卷25科举制的影响唐朝选官用官制度2015全国卷25汉代外戚干政重视母族关系2015全国卷25汉代地方吏治汉代中央集权的加强1从考查的知识上看,复习本讲应掌握的重点概念是推恩令、藩镇割据、行省制度、三省六部制、九品中正制和科举制,难点是汉至元政治制度演变的特点和趋势。从拓展补遗的角度看,应补充的知识有:汉代的外戚干政、文官政治和汉代政治制度的特点,新教材连线:文景之治。从考查学科素养上看,如通过考查唐朝藩镇基本情况表,主要考查了“史料实证”的素养立意;通过考查魏晋以后官修史书,主要考查了“唯物史观”的素养立意;通过考查科举制的影响,主要

3、考查了“家国情怀”的素养立意。2预测2020年高考仍会重点关注汉朝的政治制度、唐朝三省六部制、科举制的影响、宋代君主专制的加强,还有中外政治制度的比较将成为命题热点。另外加强对史料、史识的考查,体现史学核心素养。一、中央集权的发展中央与地方的关系02 时空观念知识串讲 朝代背景措施影响汉代汉初_并存,后来发生“七国之乱”汉武帝颁布“推恩令”中央集权得到加强唐代加强边疆地区军事防务在地方设_,节度使往往发展为地方割据势力唐中期后形成_的局面,严重削弱了中央集权郡县、封国 节度使 藩镇割据 朝代背景措施影响宋初宋太祖为防止武将夺权重演将主要将领的兵权收归中央,充实中央禁军;派_担任地方长官,设_负

4、责监督;将财政权收归中央改变了唐末五代以来_的局面,加强了中央集权元朝元朝疆域幅员辽阔在地方实行_制度,行省长官由_任命,受中央节制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是中国_的开端文官通判藩镇割据行省朝廷省制二、君主专制的演进君权与相权的斗争1汉代(1)汉初:丞相集_大权于一身,位高权重。(2)汉武帝时:让身边侍从担任尚书令、侍中等,参与_。2魏晋南北朝:逐步形成三省体制。3隋唐:三省六部制(1)内容三省:唐朝中央的三省中书、门下和尚书,分别负责决策、审议和执行。六部:尚书省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决策、司法、行政 军国大事(2)影响三省相互牵制和监督,削弱了_,保证了_的独尊。

5、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以后历朝基本沿袭。(3)局限:流程式分工,无法从根本上解决专权问题及对权力进行有效监督。4宋代(1)宋初设立中书门下为最高行政机构,最高长官行使宰相职权。(2)增设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权和财权。5元朝:_是最高行政机关,长官行使宰相职权。相权 皇权 中书省 三、选官、用官制度人才选拔、作用1汉朝:实行察举制,_成为士大夫做官的主要途径。2魏晋南北朝(1)实行_,选用官吏重_不重才能。(2)后期随着世家大族的没落,这一制度已无法继续下去。3隋至元:科举制(1)科举制度形成、发展隋文帝开始采用分科考试方式选拔官员。隋炀帝始设进士科,科举制形成

6、。唐、宋、元各朝继承并完善了科举制。孝廉 九品中正制 门第(2)作用把读书、_与做官紧密联系起来,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扩大官吏人才来源、提高官员文化素质。把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收归_,加强了中央集权。考试中央思维导图 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易错易混 元朝的行省制与郡县制的不同郡县是地方机构,郡县长官是地方官员。中央政令直达郡县,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形象地表示:中央郡县,直线行政。行省是中央政府的派出机构,行省长官是中央官员。行省行使权力时受中央的节制,是分区统治,不是直线统治。图解历史 三省六部制的运行机制易错易混 正确区分唐朝、元朝的中书省唐朝的中书省是中央三省中的一省,是决策机构

7、,负责草拟政令;元朝的中书省是最高行政机构,唐朝的中央行政机构是尚书省。图解历史 宋代“二府三司制”思维导图 古代中国的选官制度轻巧识记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1汉代的外戚干政外戚干政是古代皇帝的外戚利用皇帝年幼或者无能而把持朝廷政权的现象。皇帝年幼时,外戚往往干政擅权,尤以汉朝为烈。汉武帝晚年立小儿子刘弗陵做太子,命其母钩弋夫人自尽,就是为防外戚专政。汉哀帝、汉平帝之世,外戚王氏相继把持朝政,酿成王莽代汉的结局。2文官政治即文官在政事活动中起决定性作用。宋太祖留下遗训:“不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之人。”古代唯宋朝有此家法。宋代通过科举制度来大量提拔文人担任官职。宋朝的文官在朝廷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8、:中央政府的重要官员,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宰相)、参知政事(副相)、正副枢密使(军政长官)以及地方要员等,大都由文人担任,形成一个以科举出身的士大夫为主体的文官政府。在北宋,御史台和谏院合称“台谏”,是中央最主要的监察机构,官员并称“言官”。台谏官直接参与决策、品评政事,既牵制宰相,又约束皇帝。两宋共有134位宰相,其中有123人出身科举。宋代很少出现外戚干政、宦官专权的现象。宋代完善的文官制度是中国古代政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3汉代政治制度的特点布衣将相是指西汉开国诸臣中,绝大多数“起自布衣”,这些人大都没有贵族头衔,称之为“布衣将相”。这既是对秦末农民起义结果的承认,也是削弱贵族势力的必然产

9、物重视母族亲属关系汉代皇室的母族势力受到了充分的重视,西汉出现了吕后暴政和窦太后的专权,东汉出现了外戚干政的局面,这些都是母族势力强大的表现儒士受到重用汉初,重视“黄老之学”,但并不排挤儒学。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儒士受到了重用,几乎垄断了汉代官僚体系地方势力强大汉初,王国是中央集权的主要威胁。王国问题解决后,豪强地主逐渐成为威胁中央集权的主要力量,最终导致了东汉的灭亡和魏晋南北朝的分裂局面4新教材连线:文景之治汉初统治集团吸取秦朝速亡的教训,政治上尊奉黄老无为思想,采取“与民休息”政策,减轻赋税、徭役和刑法,提倡节俭,减少财政支出。文帝、景帝在位期间,经济得到了明显恢复,社会稳定,

10、史称“文景之治”。03 素养探究考能提升例1(2017全国卷25)表探究1 中央集权的加强皇帝纪年公元纪年郡级政区汉高帝十二年前195年15郡汉文帝十六年前164年24郡汉景帝中六年前144年68郡、国汉武帝元封五年前106年108郡、国上表为西汉朝廷直接管辖的郡级政区变化表。据此可知()A诸侯王国与朝廷矛盾渐趋激化B中央行政体制进行了调整C朝廷解决边患的条件更加成熟D王国控制的区域日益扩大核心素养本题主要立足于“时空观念”“史料实证”来考查中央集权加强的影响。从“时空观念”来看,汉武帝时期,西汉推行“推恩令”,西汉王国问题基本解决,统治不断加强。从“史料实证”来看,西汉朝廷直接管辖的郡、国逐

11、步增加,尤其是汉武帝时期,朝廷直接管辖的郡国迅速增多,中央集权更加巩固,国内环境相对安定,这为解决边患问题奠定基础和解除了后顾之忧解题障碍(1)对汉初国内形势认识不清,汉初诸侯国的势力膨胀,匈奴为患,威胁着西汉的稳定(2)汉武帝时期推行“推恩令”基本解决了王国问题,这为解决匈奴边患问题提供了坚实的国内条件解析 C对:题干材料反映了汉高祖十二年到汉武帝元封五年,西汉朝廷直接管辖的郡级政区增多,而且从只有郡到郡、国都有,意味着封国势力被削弱,中央集权得到加强,为解决边患危机创造了条件。A、D错:题干材料反映了西汉朝廷直接管辖的郡级政区逐渐增多,甚至包括了一些封国,说明诸侯王国与朝廷的矛盾得到了有效

12、解决,王国控制的区域日益缩小。B错:材料反映的是地方行政体制的变化。答案 C 史论链接汉至元地方政治制度演变的特点与影响1特点(1)演变过程中,中央一直强化对地方的领导、监督、制约,地方则要求独立的自主权,中央与地方的矛盾始终存在。(2)中央通过多层次管理,在分权基础上加强对官吏的任免、考核,地方权力逐渐被分割、削弱,集权于中央。(3)地方行政制度经历了一个从低级到高级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郡县制郡国并行制行省制)。2影响(1)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发展和完善,在征发徭役、兵役,征收田赋和租税,以及管理地方的治安秩序方面发挥了良好的作用。(2)地方行政制度的改革和完善,保证了多民族封建国家的统一和封

13、建经济的发展。(3)中央集权过度强化,造成了地方官对中央和君主的绝对依赖;地方没有相应自主权,也难以发挥管理的实效。训练1(2019河南洛阳模拟)汉代,朝廷仅允许三公和大将军设置官署并自行任命僚属处理公务。魏晋时期,经朝廷允许,都督和各州刺史皆可设置官署,出现了“虚立军府,动有百数,五等请侯,复坐置官属”的现象。这一现象()A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B加重了地方的财政负担C巩固了封建君主专制统治D削弱了世家大族的势力B 解析材料反映魏晋时期改变了汉代仅三公和大将军设置官署的情况,魏晋时期都督和各州刺史皆可设置官署,这样会导致地方僚属势力较大,不利于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故A项错误;魏晋时期都督和各州

14、刺史皆可设置官署必然导致官僚众多,加重了地方的财政负担,故B项正确;地方都督和各州刺史皆可设置官署与封建君主专制统治是否巩固无关,故C项错误;地方都督和各州刺史皆可设置官署与世家大族的势力削弱无关,故D项错误。训练2(2019湖南永州一模)宋初,地方监司、通判等兼职监察官“多不守职,至有岁终不按一人,终任而不劾一吏者,上下相蒙,孰视不问”。对此,宋太祖做出规定,凡“临事简慢,所莅无状者为下;恪居官次,职务粗治者为中;治状尤异,大有殊绩者为上”,朝廷以此“厉行赏罚”。此规定()A防止了地方官员滥用职权B强化了部门之间的相互监督C遏制了地方官员贪污腐化D加强了对地方监察官的考核解析据材料可知主要强

15、调的是针对官员懒政,无作为,并非官员滥用职权,故A项错误;据材料可知,针对官员懒政对官员采取不同的考核办法,故B项错误;材料主要强调的是针对官员懒政采用考核办法,而不是遏制官员贪污腐化,故C项错误;据材料可知针对官员懒政的情况对官员进行考核,故D项正确。D 例2(2018全国卷26)武则天时期,将中书、门下二省名称分别改为凤阁、鸾台,通过加授“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头衔,使低品级官员得以与凤阁、鸾台长官共同议政。宰相数量大增,且更替频繁。这一做法的目的是()A扩大中书、门下二省的职权B为官员提供迅速晋升的机会C便于实现对朝政的全面控制D强化宰相参政议政职能探究2 君主专制的加强核心素养本题主要立足

16、于“时空观念”“历史解释”来考查君主专制加强的影响。从“时空观念”来看,武则天时期实行三省六部制,加强君主专制。从“历史解释”来看,武则天时期采取增加宰相数量,且频繁更替的做法,是为了加强君主专制,实现对朝政的控制解题障碍(1)对“三省六部制”掌握不准确,三省长官都是宰相,相互牵制和监督,削弱了相权,保证了皇权的独尊(2)对材料关键信息“宰相数量大增,且更替频繁”把握不准,理解不到位,武则天增加宰相数量,且频繁更替,宰相之间相互牵制,便于皇帝集权解析C对:从材料可知,武则天通过改革中书、门下二省官制,使得低品级官员也取得与凤阁、鸾台长官共同议政的资格,从而使“宰相数量大增”,再通过缩短宰相任职

17、时间,来分散和削弱相权、加强皇权,从而便于实现对朝政的全面控制。A错:实际上中书、门下的权力被分化。B错:统治者的目的是巩固自身统治。D错:由材料中“宰相数量大增”“更替频繁”可知,宰相权力被削弱。答案 C史论链接汉唐以来中枢权力体系的演变特点皇权不断强化,相权不断削弱宰相制度沿着相权的步步削弱、君权的逐渐强化这根主线发展演变内朝官向外朝官转化内朝在牵制、架空外朝的同时,久而久之逐步发展为制度化、合法化的外朝中央机构宰相职位的设置由实位转向虚位由实位到虚位反映的是宰相权限及权威的下降,宰相不在专职是对相权的限制压缩宰相权力不断分化宰相既实行分权,在同一机构中,往往设置几个宰相职位,又注重事权的

18、相对集中,弥补分权的效率低下的弊端训练3(2019河北张家口调研)隋唐以后,御史监察机构作为独立的职能部门,一般不接受任何一级行政长官的指令。御史之外,皇帝还常派使臣临时巡察地方。这表明()A皇权得到进一步的加强 B御史的权力超越了宰相C地方官吏腐败日益严重D中央与地方的矛盾激化解析据材料“御史监察机构不接受任何一级行政长官的指令。御史之外,皇帝还常派使臣临时巡察地方”结合所学可知御史代表皇帝监察地方,从而有助于加强皇权,故A项正确;依所学,御史主要负责监察,而非权力超越宰相,故B项错误;材料主要强调的是加强皇权,而不是强调地方官吏的腐败问题,故C项错误;材料主要围绕着皇权来说,未涉及到中央与

19、地方的矛盾,故D项错误。A 训练4(2019安徽蚌埠模拟)唐朝以前,皇帝曾把外戚引入宫廷辅政,尤其是皇帝幼小之时,因而出现外戚专权现象,两汉尤甚。北宋以后则摒弃外戚辅政做法,明中期以后,选后妃、驸马甚至有意选寒微之家。这种做法反映了中国古代()A官僚政治呈现理性化倾向B政治统治日益走向腐朽C专制君主的权力日益衰微D君主专制摆脱人治困扰解析选妃、驸马逐渐走向平民化有利于减少外戚干政等现象出现,推动官僚政治理性化发展,故A项正确;材料做法推动政治进步,故B项错误;材料做法是君主权力增强的表现,故C项错误;君主专制是为人治,故D项错误。A 史料一 公元前134年,武帝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从此建立

20、郡国岁举孝廉的察举制度。光武帝时期,增加举茂才(秀才),孝廉郡举,茂才州举,并将每年一度的选举固定成为制度。后汉书史料二 科举的创新之处就在不仅为社会底层的知识分子提供了持续流动的可能,而且将其制度化。科举制度的最大合理性在于它那“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式的“机会均等”的机制,对知识分子的社会心理是一种塑造,客观上激励了个人的奋斗精神。薛明扬中国传统文化概论探究3 古代选官制度的演变探究问题(1)据史料一说明察举制选官的主要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积极影响。提示:特点:选拔标准是才学、道德、品行,选拔方式是自下而上的地方推举。积极影响:冲破了先秦贵族血缘世袭制,拓宽了选官渠道,为西汉提供了大

21、量人才,推动西汉武帝时期强盛局面的出现。(2)据史料二,简要概括科举制的“创新之处”。提示:推动了社会阶层的流动;提供了“机会均等”的机制;激励了个人的奋斗精神。教你读史(1)史料一说明了察举制度的选拔标准和方式,由“郡国岁举孝廉”“举茂才”说明了汉代选拔人才的主要标准;“孝廉郡举,茂才州举”说明通过自下而上的地方推举的方式选拔人才。(2)史料二说明了科举制的创新,读此史料获取信息的步骤:步骤1分层次史料以句号为界,划分为两个层次,分别从“创新之处”和“最大的合理性”说明科举制的特点步骤2获信息科举制“为社会底层的知识分子提供了持续流动的可能”“机会均等”及“激励了个人的奋斗精神”步骤3得结论

22、科举制促进人才的流动、客观公平、激励作用等史论链接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演变、趋势及科举制特点1演变(1)世官制:夏商周时期,由贵族子弟世袭官职。(2)军功爵制:战国后期及秦朝,按军功授予官职。(3)察举制:汉代,由官吏察访、推荐授官。(4)九品中正制:魏晋南北朝,由中正(品评官)评“品级”,依据品级授官。(5)科举制:产生于隋、确立于唐、发展于北宋、明清走向衰落、1905年废除,用考试办法选拔官吏。2趋势(1)选拔标准:由家世门第、财产等级等演变为学识、才能。(2)选拔方式:由血缘、推荐、地方评论及品评演变为考试。(3)选拔原则:逐渐走向制度化,体现相对的公平、公开。3科举制特点(1)标准的客观性:以学识和考试成绩作为标准选拔人才。(2)方式的公平性:严格的考试作为选官方式。(3)范围的广泛性:不论贫富贵贱,皆可参加。(4)时间的延续性:从隋朝开始,到1905年废除。04 课堂演练素养应用 知能强化练(三)谢 谢 观 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