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1-2022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 第2-3章 地球表面形态 地球上的大气 章末综合测评(含解析)湘教版必修第一册.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679726 上传时间:2024-05-30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2.2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2022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 第2-3章 地球表面形态 地球上的大气 章末综合测评(含解析)湘教版必修第一册.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21-2022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 第2-3章 地球表面形态 地球上的大气 章末综合测评(含解析)湘教版必修第一册.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21-2022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 第2-3章 地球表面形态 地球上的大气 章末综合测评(含解析)湘教版必修第一册.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2021-2022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 第2-3章 地球表面形态 地球上的大气 章末综合测评(含解析)湘教版必修第一册.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2021-2022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 第2-3章 地球表面形态 地球上的大气 章末综合测评(含解析)湘教版必修第一册.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2021-2022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 第2-3章 地球表面形态 地球上的大气 章末综合测评(含解析)湘教版必修第一册.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2021-2022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 第2-3章 地球表面形态 地球上的大气 章末综合测评(含解析)湘教版必修第一册.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2021-2022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 第2-3章 地球表面形态 地球上的大气 章末综合测评(含解析)湘教版必修第一册.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2021-2022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 第2-3章 地球表面形态 地球上的大气 章末综合测评(含解析)湘教版必修第一册.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2021-2022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 第2-3章 地球表面形态 地球上的大气 章末综合测评(含解析)湘教版必修第一册.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2021-2022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 第2-3章 地球表面形态 地球上的大气 章末综合测评(含解析)湘教版必修第一册.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章末综合测评(二)一、选择题读下图,完成13题。1图中所示的地貌类型属于()A三角洲平原 B冲积扇平原C山麓沙丘 D河流沿岸冲积平原2图示的地貌可能分布在()A长江中下游平原 B东北平原C塔里木盆地 D青藏高原3该地貌类型最易引发的地质灾害是()A地震 B水土流失C滑坡 D泥石流1B2C3D第1题,由图中等高线状况分析,此地貌分布在山前,地势较平坦,是由多条季节性河流冲出山口后流速下降,河流所携带的砾石、泥沙等沉积形成的冲积扇,B正确。第2题,由图可知,该地区多为季节性河流,在山前形成洪积冲积扇平原,应位于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塔里木盆地符合要求,C正确。第3题,由于冲积扇中会有大量泥沙、砾

2、石,如果河流径流量突增,就很有可能导致泥石流灾害的发生,D正确。长江荆江段河道曲折易变,天鹅洲故道群是长江裁弯取直后废弃的古河道。下图为天鹅洲故道群示意图。读图,完成45题。4荆江段河道曲折的主要原因是该河段()A位于长江上游,流量大B落差大,下蚀作用强C地势平坦,侧蚀作用强D位于长江上游,流速快5荆江段河道裁弯取直可以()A加速河水下泄 B增加泥沙淤积C减少上游来水量 D增加径流量4C5A第4题,荆江河段位于长江中游,当河床坡度减小以后,河流向下的侵蚀作用减弱,而向两侧的侵蚀作用加强,河流不断地侵蚀河岸、拓宽河床,致使河道发生弯曲。第5题,裁弯取直使水流速度加快,可以加快河水的下泄,提高河水

3、的搬运能力,减少泥沙淤积,A项正确,B项错误。裁弯取直不会减少上游来水量,C项错误。径流量主要受流域面积和当地气候等因素影响,与河道裁弯取直无关,D项错误。乌尔禾魔鬼城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准噶尔盆地西北边缘的佳木河下游,是典型的雅丹地貌,“雅丹”是维吾尔语“具有陡壁的小丘”之意。这里的小丘按一定方向有规律排列。读图,完成67题。6形成雅丹地貌的主要作用是()A物理风化作用 B风力侵蚀作用C风力搬运作用 D风力堆积作用7这里的小丘有规律排列的方向是()A东西向 B南北向C西北东南向 D东北西南向6B7C第6题,雅丹地貌主要是风力侵蚀岩石形成的。第7题,雅丹地貌中,隆起的风蚀土墩即垄脊,呈长条形,

4、排列方向与主导风向一致。据图可知,该地区位于我国西北地区,风口位于乌尔禾魔鬼城西北方向,可判断这里的小丘有规律排列的方向是西北东南向。下图为某游客由北向南拍摄的一张风积地貌图。读图,完成89题。8图示地貌类型的名称是()A沙垄 B戈壁C风蚀土墩 D沙丘9与乙地相比,甲地()A风力大 B湿度大C温差大 D植被少8D9B第8题,图示地貌类型的名称是沙丘。第9题,图示为沙丘,多形成于干旱环境,缓坡为迎风坡,因此,甲、乙两地分别处于背风坡和迎风坡。背风坡风力小、地形相对封闭,地表水分散失速度相对较慢,湿度比迎风坡大。由于湿度大,白天温度较低,晚上温度较高,温差较乙地小。湿度大,植物生长条件较乙地好,植

5、被相对较多。下图为天坑形成过程示意图,形成天坑群的地区分布着厚而广的石灰岩地层,地层底部和顶部具有隔水层,局部岩层裂隙、节理构造相对发育。据此完成1011题。10形成天坑的主要地质作用是()A风力侵蚀 B风力堆积C流水侵蚀 D流水堆积11裂隙在天坑形成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是()A促进土壤发育 B使洞顶坍塌C使地下溶洞扩大 D使地下河道变宽10C11C第10题,天坑属于喀斯特地貌,受流水溶蚀作用的影响而形成。第11题,读图可知,岩层的空隙和裂隙是流动水下渗的主要渠道,岩层裂隙越大,透水性越强,岩溶作用越显著,使地下溶洞扩大。河口海岸线受河流、潮汐的共同作用而发生变化,下图示意近百年来辽河河口海岸线变

6、化。据此完成1213题。12辽河河口海岸线()A19091945年向海洋方向推进B19451979年向海洋方向推进C19792003年向海洋方向推进D19092003年向海洋方向推进13辽河河口海岸线的变化将()A导致海水倒灌 B不利于港口建设C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 D使黄海面积缩小12C13B第12题,结合图示,19091945年辽河河口海岸线局部向海洋方向推进,大部分向陆地方向推进;19451979年辽河河口海岸线大部分向海洋推进,但不是全部;19792003年辽河河口海岸线向海洋方向推进。第13题,由图可知,近几十年来辽河河口海岸线向海洋推进,说明有泥沙沉积,泥沙淤积增加不利于港口建设。大

7、气各组成成分的含量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人类活动会改变大气的成分和含量。据此完成1415题。14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与日俱增的原因主要是()A海平面上升B臭氧的大量减少C全球变暖越来越严重D燃烧煤炭、石油等,不断向大气中排放二氧化碳等气体,以及森林被破坏15臭氧总量的减少,带来的后果有()土壤酸性增强,文物古迹受腐蚀太阳辐射增强,利于林木生长患白内障和皮肤癌的人数增加 对生态环境和农业造成破坏A B C D14D15B第14题,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多的原因主要是燃烧煤炭、石油等,不断向大气中排放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以及森林被破坏。第15题,臭氧总量的减少会导致太阳紫外线增多,对地球上的生命物质造成伤

8、害。读下面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完成1617题。16有利于飞机高空飞行的是()Aa层 Bb层 Cc层 Dd层17同一季节,下列城市上空对流层高度从高到低排序,正确的是()新加坡北京漠河摩尔曼斯克A BC D16B17A第16题,读图可知,a为对流层,b为平流层,c、d为高层大气,有利于飞机飞行的是平流层。第17题,对流层的高度因纬度而异,纬度越高,对流层高度越低。下图为大气的受热过程示意图,下表反映拉萨和广州相关地理信息。读图表,完成1819题。地点地理坐标海拔/m年日照时数/h太阳总辐射量/(106Jm2a1)拉萨2936N,9106E3 6503 007.77 339广州2306N,1131

9、15E111 906.04 71118.与广州相比,拉萨()A较大 B较大C较大 D较大19拉萨成为“日光城”的主要原因是()A海拔较高,离太阳较近B旅游业发达,大气污染小C纬度较高,夏半年白昼时间较长D空气稀薄,对太阳辐射削弱少18D19D第18题,与广州相比,拉萨大气层厚度小,空气稀薄,晴朗天数多,大气对地面长波辐射拦截少,射向宇宙空间的多。第19题,拉萨空气稀薄,对太阳辐射削弱少,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量多。20下图为北半球中纬度某地某日5次观测到的近地面气温垂直分布示意图。当日天气晴朗,日出时间为5时。由图中信息可分析出()A5时、20时大气较稳定B12时、15时出现逆温现象C近地面大气热

10、量直接来自太阳辐射D气温日较差自下而上增大A图中信息显示,该地5时、20时近地面出现逆温现象,大气较稳定,A正确;图中12时、15时的气温垂直变化规律是递减,显然此两个时间段内不会发生逆温现象,B错误;近地面大气的主要的直接热源是地面辐射,C错误;因地面气温的变化是自下而上递减,越靠近地面,气温越高,随着海拔的升高,气温逐渐降低,气温日较差自下而上减小,D错误。浙江省山地、丘陵广布,适宜茶树生长,但春季逆温天气频繁出现,茶园易受霜冻天气影响。为此,当地茶园引进了防霜冻风扇。当夜晚温度降到约4 时,风扇会自动打开,从而减轻霜冻对茶树的伤害。图甲为风扇防霜冻的工作机理示意图,图乙为茶园某时气温垂直

11、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2123题。甲乙21防霜冻风扇最适宜的安装高度为()A910米 B78米C67米 D4米以下22当防冻风扇自动启动时,杭州西湖龙井茶基地()A地表上空气温比地表高,存在逆温层B近地面气温比防冻风扇处气温高C近地面大气对流运动显著D夜间为阴天,地面冷却弱23关于防霜冻风扇的工作机理的说法,正确的是()防霜冻风扇可以把高处的暖空气往下吹到茶树上防霜冻风扇吹出的热风可以使茶树免受霜冻影响防霜冻风扇的转动会增加下层暖空气上升速度 防霜冻风扇转动可带动空气流动,提高下层空气温度A B C D21B22A23D第21题,由图乙可知,通常情况下在48米之间随着高度的升高,气温升高,有逆温

12、层存在,高度为8米时大气温度最高,安装在78米之间有利于将高处的暖空气往下吹到茶树上,使茶树减轻或免受霜冻影响,故B项正确。第22题,此风扇启动时,茶丛顶部的空气层温度低于结霜临界温度4 。早春时节地表上空气温比地表高3 5 ,风扇启动后可把温度较高的空气吹向茶树,达到减轻霜冻对茶树的伤害的目的。因此地表上空气温比地表高,存在逆温层,A项正确,B、C两项错误。夜间为阴天时,大气逆辐射较强,不易出现霜冻,D项错误。第23题,根据图示,在8米高度附近,气温最高,风扇启动后,可把该处暖空气吹到茶树上,故可以防止茶树冻伤,正确;风扇本身吹出的热风较少,难以防霜冻,错误;近地面(04米)存在空气对流运动

13、,风扇吹下来的暖空气,会削弱近地面的对流运动,错误;防霜冻风扇转动可带动空气流动,提高下层空气温度,正确。D项正确。某中学生在我国西北某地野外考察时,感受到林地和沙地间存在空气环流(下图)。据此完成2425题。24该空气环流为()A大气热力环流 B大气水平环流C大气垂直环流 D地面大气环流25该同学由沙地走向林地过程中感觉到()A沙地气流下沉 B林地气流上升C温湿气流经过 D干热气流经过24A25C第24题,受热力性质差异的影响,沙地和林地之间形成大气热力环流。第25题,图示为白天,沙地气温高,气流上升;林地气温低,气流下沉。近地面林地气压高于沙地,气流由林地流向沙地,较为湿润,故C项正确。二

14、、综合题26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019年6月,北京四中师生来到北京房山上方山云水洞地质公园进行地理野外实践活动。这里地上有“似峰丛”地貌,地下有洞穴笋柱地貌,共同构成千姿百态的岩溶(喀斯特)地貌。下图为几位同学在上方山考察时拍摄的不同地貌景观。甲“骆驼峰”乙“老汉看瓜”丙山前洪水沉积断面“骆驼峰”由山峰自然形成,宛若一匹巨驼,四蹄没于苍林翠壑,双驼摩云,仿佛神物,观看驼峰每每令人感叹大自然造化的神奇。(1)关于图甲地貌景观特点和形成因素,叙述正确的是_。地表千沟万壑,由深厚的黄土组成可溶性岩石,滴酸实验会出现冒泡反应是一种风力作用影响下的风沙地貌气候、岩石是与其密切相关的自然因素A B

15、C D“老汉看瓜”是云水洞中一景。洞内遍布钟乳、石笋、石花、石幔等奇景120多处,千姿百态、引人入胜。(2)图乙景观类似于洞穴中的石笋地貌,请描述其形成过程。洪水沉积断面在山谷出口处,地面有一定倾斜,组成物质颗粒分选差。(3)图丙中洪积物颗粒有怎样的特点?(从物质形态、排列层次、物质来源等角度描述)_ _。造成该沉积物形成的动力主要是_。尝试在下面框图中绘制图丙景观的剖面示意图。(要求:体现出物质粒径大小与形态、排列层次;设计图例)答案(1)D(2)石笋是由雨水沿石灰岩的裂隙下渗,并在喀斯特溶洞洞顶渗出,滴水到溶洞底面的碳酸钙沉积而形成。(3)物质形态:呈扇形分布(洪积扇)。排列层次:从扇顶到

16、扇缘,颗粒物由大到小,由粗到细,厚度由大到小。物质来源:上游山区流水的搬运和沉积作用27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西藏米林县年降水量约640毫米,且集中在69月份,冬春季多大风。在该县丹娘乡的雅鲁藏布江北岸山麓,有一个高约百米的沙丘,叫丹娘沙丘(如下图)。雅鲁藏布江水位季节变化大。(1)描述沙丘在河谷的特征,推测沙丘所在河谷段的主导风向。(2)简述“丹娘沙丘”的形成过程。(3)分析沙丘增长速度最小的季节及原因。解析第(1)题,由图中等高线分析,沙丘所在河谷附近的等高线较稀疏,说明该河谷较宽;河谷两侧的等高线比较密集,且数值大,说明河谷两侧高山耸立。由图可知,“丹娘沙丘”的沙源来自江心沙洲,沙

17、丘应位于沙源地的下风向,由此推测该段河谷的主导风向为东南风。第(2)题,由材料“西藏米林县年降水量约640毫米,且集中在69月份,冬春季多大风”可知,该地冬春季节降水少,气候干旱,多大风天气。冬春季节,河流处于枯水期,水位低,沙洲出露面积大,且缺少植被覆盖,易起沙。河谷东南风经过江面,受阻挡少,形成上升气流,挟带沙洲和河滩上的沙粒,受江边地形阻挡,风速减缓,沙粒在山坡堆积,日积月累形成沙丘。第(3)题,由材料“西藏米林县年降水量约640毫米,且集中在69月份,冬春季多大风”可知,降水集中于夏季,河流处于丰水期,水位高,沙洲和河滩露出面积小,不易起沙。而且,夏季风力较小,挟沙能力较弱,沙丘堆积速

18、度较慢。答案(1)河谷较宽,两侧高山耸立。东南风。(2)冬春季河流水位低,沙洲出露且面积大,气候干旱易起沙,东南风挟带沙洲和河滩上的沙粒,受山地阻挡风速减缓,沙粒堆积于山坡,日积月累形成沙丘。(3)夏季。原因:降水多,河流水位高,沙洲和河漫滩出露的面积小;风力较小。28读下面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1)图中:表示_辐射,表示射向宇宙空间的_辐射,表示_辐射,表示_辐射。如今,低碳生活逐渐在我国兴起,潜移默化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低碳生活可以理解为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低能量、低消耗、低开支的生活方式。(2)倡导低碳生活,可以使()A减弱 B增强 C增强 D减弱(3)北京市郊区利用温室大

19、棚种植香蕉、木瓜等南方水果。在温室大棚内,大气可以吸收更多的_(填图中数码),大气温度升高,同时_(填图中数码)增强,_作用增强,满足南方水果生长的热量条件。(4)暑假去西藏旅游,需准备防晒霜、厚衣服等物品。这是由于青藏高原地区海拔高,空气稀薄,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_作用弱,太阳辐射强;夜晚,大气对地面的_作用弱,气温低。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是来自太阳的太阳辐射,是大气射向宇宙空间的大气辐射,是地面放射出的地面辐射,是大气射向地面的大气逆辐射。(2)低碳生活会减少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浓度,太阳辐射不变,A项错误。温室气体浓度降低导致大气气温降低,大气辐射减少,

20、B项错误。温室气体减少,大气保温作用减弱,地面温度降低,地面辐射减少,C项错误。气温降低,大气逆辐射减弱,D项正确。(3)温室大棚会增加大气对地面长波辐射的吸收,增强大气逆辐射,同时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增强,从而改善大棚内的热量条件。(4)青藏高原地区海拔高,空气稀薄,白天,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夜晚,大气逆辐射弱,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弱。答案(1)太阳大气地面大气逆(2)D(3)大气对地面的保温(4)削弱保温29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城市空间扩大过程中,建筑物密度增大,沥青和水泥地面增加,绿树和水面减少,使地表性质发生变化,造成城市气温高于郊区。今后新建公共建筑在设计和施工时,有望强

21、制要求产权单位在屋顶、墙体实施配套绿化工程,向“空中”要绿地。下图为我国某城市夏季午后东西方向气温分布示意图。(1)运用热力环流原理,在图中所有线段上绘制箭头以表示气流运动方向;该时段商业区和公园两地的风向分别是:_、_。(2)运用大气受热过程原理,分析城市地表性质改变导致城市温度升高的原因。(3)该市政府计划将钢铁厂从甲处搬迁到乙处,从热岛环流角度分析是否合理?试说明理由。(4)请你为缓解城市热岛效应提出两条合理化建议。解析第(1)题,市中心温度高于郊区,因此市中心气流上升,郊区气流下沉,据此画图。环流左半部分为逆时针,右半部分为顺时针。北半球水平运动的物体向右偏,市中心是低气压,郊区是高气

22、压,该时段商业区和公园两地的风向分别是:西北风、东南风。第(2)题,城市地表性质受城市建设用地影响大,城市建筑物密度大,沥青和水泥等硬化地面多,大部分透水性差,蒸发量小,导致热量散失少;而城市绿地少,人口多、工业密集,排放的废气多;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加,导致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增加,气温升高。第(3)题,钢铁厂对大气有污染,钢铁厂位于甲处,从郊区吹向城市的风会将污染物带到市区。搬迁到乙处,乙处位于城市热岛环流之外,避免了污染物随风从郊区流向城市中心,达到降低对城市污染的目的,因此合理。第(4)题,缓解城市热岛效应可以采取的措施有:增加绿地面积,如绿化楼顶、绿化墙壁;增加水域面积,建设人工湖;建设城市生态廊道,建设通风廊道,便于热量散失;合理规划城市建筑物和道路,避免过度集中等。答案(1)绘图略(环流左半部分是逆时针,右半部分是顺时针)西北东南(2)城市建筑物密度大,沥青和水泥等硬化地面多,比郊区绿地、水面吸收和储存了更多的太阳辐射,导致热量吸收多;城市地面大部分透水性差,蒸发量小,导致热量散失少;绿地少,吸收的二氧化碳少,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加,导致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增加,气温升高。(3)合理。乙处位于城市热岛环流之外,避免了污染物随风从郊区流向城市中心,达到降低对城市污染的目的。(4)增加绿地面积(绿化楼顶、绿化墙壁);增加水域面积;建设生态廊道、通风廊道;合理规划城市建筑物和道路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