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1-2022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 模块检测B(含解析)鲁教版必修第一册.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679102 上传时间:2024-05-30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44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2022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 模块检测B(含解析)鲁教版必修第一册.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21-2022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 模块检测B(含解析)鲁教版必修第一册.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21-2022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 模块检测B(含解析)鲁教版必修第一册.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21-2022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 模块检测B(含解析)鲁教版必修第一册.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21-2022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 模块检测B(含解析)鲁教版必修第一册.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2021-2022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 模块检测B(含解析)鲁教版必修第一册.doc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2021-2022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 模块检测B(含解析)鲁教版必修第一册.doc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2021-2022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 模块检测B(含解析)鲁教版必修第一册.doc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2021-2022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 模块检测B(含解析)鲁教版必修第一册.doc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模块素养检测B(75分钟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嫦娥五号”探测器于2020年12月17日1时59分成功着陆在内蒙古四子王旗预定区域,带回了40多年来首次从月球采集的岩石和土壤样品。据此完成1、2题。1.月球上没有生命物质存在的主要原因之一是()A.与太阳距离太远B.宇宙环境不安全C.没有适宜生物呼吸的大气D.没有昼夜更替现象2.易对“嫦娥五号”向地面传送信息产生干扰的是()A.太阳辐射B.太阳活动C.月球引力D.地球运动【解析】1选C,2选B。第1题,月球和地球距离太阳的距离差异不大;月球和地球都位于太阳系中,都有相对安全的宇宙环境;月球有自转,所以有昼夜交替现象;月球

2、与地球环境的最大差异是月球由于质量小,引力较小,没有大气。第2题,太阳辐射是太阳稳定地释放电磁波,对信息传送产生干扰不大;“嫦娥五号”向地面传送信息以无线电的形式传送,与月球的引力和地球运动关系不大;太阳活动扰乱电离层,可能干扰无线电通信。下图为地质时期(局部)全球气温、降水量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3、4题。3.关于图示地质时期内气候变化特点的描述,正确的是()A.冷暖干湿相互交替,温暖期较长B.冷暖干湿相互交替,寒冷期较长C.气温持续下降,降水量波动增长D.气温波动上升,降水量持续增长4.图中甲时期所处时代的主要植被为()A.藻类植物B.蕨类植物C.裸子植物D.被子植物【解析】3选A,4选B

3、。第3题,由图可知,地质时期气候变化特点为温暖期和冰期交替出现,温暖期较长;冷暖干湿相互交替是全球气候变化规律最主要的特点,变化周期不尽相同。第4题,蕨类植物出现在距今约4亿年的古生代志留纪末期和下泥盆纪,蕨类植物的繁荣时期距今约4-2.95亿年,故从图中的信息可知,甲时期所处时代的主要植被为蕨类植物。齐民要术有一段描述:“凡五果,花盛时遭霜,则无子天雨新晴,北风寒彻,是夜必霜。此时放火作煴,少得烟气,则免于霜矣。”(注:煴是指无焰的小火)。地膜覆盖是一种农业栽培技术,具有保温、保水、保肥、改善土壤理化性质,提高土壤肥力,抑制杂草生长,减轻病害的作用。下面左图为北方某地农业景观图,右图为大气受

4、热过程图。读图完成57题。5.“此时放火作煴,少得烟气,则免于霜矣”的主要原因是()A.增强 B.增强 C.增强 D.增强6.我国北方农民春播时进行地膜覆盖,可有效提高地温,其主要原理是()A.增强过程 B.增强过程 C.减弱过程 D.增强过程7.一些果农为让苹果上色更加均匀,在苹果树下覆盖浅色地膜的主要作用是()A.减弱,降低气温B.反射,增加光效C.减弱,保持水分 D.吸收,保持地温【解析】5选D,6选C,7选B。第5题,“此时放火作煴,少得烟气,则免于霜矣”是放火制烟,以增强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可强烈吸收地面辐射,使大气增温,又会产生强烈的大气逆辐射,增强;是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

5、用;是太阳辐射;是地面辐射。第6题,进行地膜覆盖,太阳辐射可透过地膜使地面增温,地膜内气温也随之增高;但地面辐射和大气辐射不能透过地膜散失到大气中,可有效提高地温;太阳辐射没有增强,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没有增强;大气逆辐射没有增强。第7题,在苹果树下覆盖浅色地膜,可增加其对太阳辐射的反射,增加光效,使苹果受光均匀,上色更加均匀。 云是大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滴或凝华成的小冰晶。混合组成的漂浮在空中的可见聚合物。2021年1月6日,我国云南西部横断山脉地区上空一道一道的云层如同“薯条”纵向平行状态排列,看上去十分奇特(下图中白色为云层)。据此完成8、9题。8.与我国其他区域相比较,该区

6、域容易形成“薯条云”的主要影响因素是()A.季风B.河流C.植被D.地形9.仅考虑山谷风的影响,该区域“薯条云”发生时间、位置、原因组合正确的是()A.白天山谷上空山风B.白天山脊上空谷风C.夜晚山脊上空山风D.夜晚山谷上空谷风【解析】8选D,9选B。第8题,横断山脉山河相间分布,山脊与山谷高差明显。在这种地形中,潮湿的空气先是被高耸的山脉抬升得足够高,水蒸气抬升变冷,冷凝形成云,当空气经过山脊后,又在海拔很低的河谷下沉,气团在下沉时升温,从而阻止云层的形成,直到另一山脊将空气再次强迫上升,如此循环最终形成了整齐排列的云层。因此地形因素是形成“薯条云”的主要原因。第9题,“薯条云”是谷风将水蒸

7、气抬升至山脊时冷凝形成的云,白天山顶升温比山谷快,气压较低,风从山谷吹向山顶。喀斯特地貌是水对可溶性岩石(大多为石灰岩)进行化学溶蚀作用形成的地表和地下形态的总称。中国房山世界地质公园是我国北方典型喀斯特地貌的分布区。读中国房山世界地质公园两幅景观图,完成10、11题。10.喀斯特地貌的主要特点是()A.奇峰林立,地下溶洞发育B.冰川广布,河流众多C.千沟万壑,地表支离破碎D.地势平坦,土壤肥沃11.与房山喀斯特地貌形成及特点密切相关的自然因素是()A.气候、植被B.植被、土壤C.土壤、地形D.岩石、水文【解析】10选A,11选D。第10题,从图1可以看出,该地奇峰林立;从图2可以看出,该地地

8、下溶洞发育。第11题,形成奇峰和溶洞的物质基础是可溶性岩石,形成喀斯特地貌离不开流水的作用。仿生态水晶球盆景不是一般的盆景,而是一个自给自足的生态系统。在玻璃球的底部,铺着木炭、土壤和砂石各层,再种上不同种类的微型植物,在种好植物之后,就要浇水,以使植物能够扎根土壤。读图,完成12、13题。12.关于铺设木炭层、土壤层和砂石层的主要目的,叙述正确的是()A.砂石层为植物提供养分B.木炭层吸水保湿C.土壤层吸附污染物D.木炭层保持良好的透气性13.不能调节土壤温度的是()A.较封闭的球形玻璃盆B.砂石层C.疏松的土壤层D.木炭层【解析】12选B,13选D。第12题,根据图示可知,表层为砂石,空隙

9、较大,可以保持良好的透气性;中间层为土壤层,是营养物质的主要供应地;最下层为木炭层,木炭具有很强的吸附能力,一方面可以吸水保湿,另一方面可以吸附污染物质。第13题,土壤温度主要取决于土壤热量的收支和土壤本身的热性质。玻璃盆能够传导热量,通过吸收和损失热量对土壤的热量进行调节,砂石层空隙较大,水少气多,从而能够对土壤温度产生影响;疏松的土壤能够通气透水,蓄水保温,对土壤温度产生一定的影响;木炭层主要是蓄水层,水分较多,而且位于底层,对土壤温度影响较小。下图示意我国“风云四号”卫星拍摄的祖国上空的卫星云图。据此完成1416题。14.据云图推断,该影像图拍摄的时间最可能为()A.1月 B.4月 C.

10、8月 D.11月15.以下能反映图示时期长江中下游地区天气状况的是()A.春入河边草,花开水上槎 B.仲夏苦夜短,开轩纳微凉C.不觉初秋夜渐长,清风习习重凄凉 D.风吹雪片似花落,月照冰文如镜破16.此时中山市的主导风向为()A.偏北风B.偏南风C.东风D.西风【解析】14选C,15选B,16选A。第14题,据云图推断,我国东南沿海受台风影响,该影像图拍摄的时间应是夏季,最可能为8月。1月、11月是冬季, 4月是春季,台风出现少。第15题,图示时期是夏季,长江中下游地区是伏旱天气,炎热干燥,能反映此时天气状况的是“仲夏苦夜短,开轩纳微凉”。“春入河边草,花开水上槎”是春季。“不觉初秋夜渐长,清

11、风习习重凄凉”是秋季。“风吹雪片似花落,月照冰文如镜破”是冬季。第16题,北半球的气旋气流呈逆时针方向辐合,气旋北部是偏北风。此时,中山市受台风影响,主导风向为偏北风。二、非选择题(共52分)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绿洲冷岛效应”指干旱地区的绿洲区域夏季气温比附近沙漠、戈壁低,湿度比周边大的特殊气象效应。兰州高原大气物理研究所的科研人员对河西走廊的某绿洲和沙漠的气温观测发现,在7-8月天气稳定的状态下,会出现“绿洲冷岛效应”。下图示意该绿洲和附近沙漠7月某日地表温度的变化。(1)与6时相比,说明该日15时绿洲和沙漠间近地面风力的变化及原因。(2)分析“绿洲冷岛效应”对绿洲

12、农业的有利影响。【解析】第(1)题,读图可以看出,变化:风力变大。原因:由于15时跟6时相比,绿洲和沙漠间地表温差增大,气压差就变大,近地面水平气压梯度力变大,风速就加快。第(2)题,“绿洲冷岛效应”是指干旱地区的绿洲区域夏季气温比附近沙漠、戈壁低,湿度比周边大的特殊气象效应。导致白天绿洲气温较低,太阳辐射较弱,光照较少,植物蒸腾和土壤水分蒸发小,可以节约农业灌溉用水,节约水资源;夜间气温低,抑制作物呼吸作用,减少植物有机质消耗,有利于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产量。答案:(1)风力变大绿洲和沙漠间地表温差增大,近地面水平气压差变大,水平气压梯度力变大。(2)绿洲冷岛效应导致白天绿洲气温较低,抑制植物

13、蒸腾和土壤水分蒸发,节约农业灌溉用水;夜间气温低,抑制作物呼吸,减少有机质消耗,有利于提高产量。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2020年暑假,某中学组织学生到山东某地进行以“植被与地形关系”为主题的研学考察。下图为考察区域的等高线地形图。(1)为完成该考察主题,学生研学途中需要观察的内容有哪些?(2)在PQ剖面上,最大高差可能是()A.230米B.298 米C.338 米D.407 米(3)描述图示地区的地形特征。(4)考察中学生发现A坡植被长势明显好于B坡。分析A坡植被长势好的原因。【解析】第(1)题,以“植被与地形关系”为主题,所以学生研学途中需要观察与地形有关的坡度、坡向、

14、地貌类型、海拔等内容,与植被有关的植被类型、分布、长势特征等内容。第(2)题,在PQ剖面上,海拔最低的点在P点附近的陡崖下方,海拔为200250米,海拔最高的点位于右侧的山峰,海拔为550600米,通过交叉相减的方法,得知最大高差为300400米。第(3)题,描述一个地区的地形特征时,首先分析地形的分布情况,然后点明地势高低。结合图示,可知北部等高线密集,最高点海拔为550600米,说明北部起伏较大,为丘陵(低山丘陵);南部很大部分海拔在100米以下,且等高线分布稀疏,说明南部地势平坦,为平原;总体来说该地的地势特点为北高南低。第(4)题,图中没有经纬线,也没有指向标,所以方向的判定采用“上北

15、下南,左西右东”的方法,该地为山东,为北半球,所以 A坡位于阴坡,阴坡蒸发比较弱,所以土壤水分条件更好;A坡等高线分布较稀疏,说明地形相对平缓,土层较厚,保水保肥能力强。答案:(1)坡度、坡向、地貌类型、海拔;植被类型、分布、长势特征。(2)C(3)北部为丘陵(低山丘陵),南部为平原;北部起伏大,南部地势平坦;地势北高南低。(4)A坡位于阴坡,蒸发弱,土壤水分条件好;地形相对平缓,土层厚,保水保肥能力强。19.九寨沟位于四川省北部,青藏高原向四川盆地过渡地带,拥有奇特的水体景观。但近年来湖泊、瀑布水位显著下降,严重影响了其独特的景观和生态环境。读下列材料,运用水循环原理等知识完成下列各题。(1

16、4分)材料一九寨沟降水量柱状图、气温曲线统计图。材料二水循环示意图。(1)分别代表水循环的什么环节?(2)九寨沟湖泊1-4月份为枯水期,各湖泊水位多在4月份达到年内最小值;5月份各湖泊水位明显升高。请结合材料一简析九寨沟湖泊水位出现这种变化特征的成因。(3) 6-10月份为九寨沟湖泊丰水期,请结合材料二简析这种水位变化特征是通过哪些水循环环节形成的。【解析】水循环分为海陆间循环(大循环)以及陆上内循环和海上内循环(小循环)。从海洋蒸发出来的水蒸气,被气流带到陆地上空,凝结成雨、雪、冰雹等落到地面,一部分被蒸发返回大气,其余部分成为地表径流或地下径流等,最终回归海洋。环境中水的循环是大、小循环交

17、织在一起的,并在全球范围内和在地球上各个地区内不停地进行着。九寨沟的湖泊,不论是其主要的补给降水,还是冰雪融水补给,都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因此湖泊水位亦季节变化明显。答案:(1)植物蒸腾、大气降水、地表水蒸发、海水蒸发、水汽输送、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2)1-4月份气温低,高山冰雪融水量极少,九寨沟区域降水较少,导致补给湖泊的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量小于湖泊的蒸发(或)和水分下渗()。至4月份这种损失累积至最大,湖泊水位达到年内最小值。5月份,降水明显增加、气温回升致使冰雪融化,湖泊的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补给量增加,水位明显升高。(3)6-10月份为夏季,海洋蒸发()旺盛,大量水

18、汽通过夏季风()输送到九寨沟流域,形成大量降水(),通过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大量补给湖泊。20.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长江入海口海域表层含沙量的水平分布及变化受入海河水、潮汐等多因素影响,且海区与海区变化规律不同。一般情况下,海水中的浮游植物数量与营养盐、光照呈正相关。入海口处的营养盐主要由径流带来,水体中光照条件受含沙量影响较大。长江入海口海域浮游植物数量有从近岸向远岸显著增大的规律。如图为长江入海口海域示意图。(1)推断长江入海口海域表层含沙量和盐度由近岸向远岸的变化规律。(2)与低潮(海水水位最低)时相比,说明涨潮过程中海区与海区表层含沙量的变化趋势及原因。(3)分

19、析长江入海口海域浮游植物数量从近岸向远岸显著增大的原因。【解析】第(1)题,入海河流携带的泥沙是影响长江入海口海域含沙量的主要因素,距离海岸近,受河流携带泥沙的影响大,含沙量大;入海河流的淡水也是影响该海域盐度的主要因素,距离海岸远,受入海河流的淡水影响较小,盐度较低。第(2)题,涨潮时,海水水位上升,阻碍河流入海泥沙向海洋方向扩散,高浓度沙石集中在近岸,近岸海区含沙量增大;涨潮过程中,随着海水水位升高,海区接受海区的沙石减少,故含沙量下降。第(3)题,近岸受河流携带泥沙的影响,含沙量大,海水中太阳辐射弱,水温和光照条件差,不利于浮游生物生长,远岸海域受河流携带泥沙的影响较小,含沙量小,太阳辐射强,水温和光照条件好,有利于浮游生物生长。答案:(1)含沙量:减小;盐度:增大。(2)海区增大;海区减小;原因:涨潮时,海水水位上升,阻碍河流入海泥沙向海洋方向扩散。(3)含沙量减小;水体中光照增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