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9高三历史(人民版)一轮课时规范练:34汉代儒学 WORD版含解析.docx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67904 上传时间:2024-05-24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22.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高三历史(人民版)一轮课时规范练:34汉代儒学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2019高三历史(人民版)一轮课时规范练:34汉代儒学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2019高三历史(人民版)一轮课时规范练:34汉代儒学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课时规范练34汉代儒学1.(2017河南商丘联考,24)春秋战国开始,有这么一个思想发展的基本趋向,那就是从王权儒学转向皇权儒学,这一思想转向最终由“中华帝国制度的总设计师”完成。该“总设计师”是()A.孔子B.荀子C.韩非子D.董仲舒2.(2017浙江衢州期末,3)汉代儒学大师董仲舒认为:“天生民性,有善质而未能善,于是为之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这可以为下列哪一思想提供理论保障()A.君主专制B.“天人感应”C.大一统D.“君权神授”3.(2017四川广安三模,25)据李约瑟中华科学文明史记载,中国古代统治者残暴,记载的日食现象就多;统治者开明,日食便很少发生。导致中国古代天文记载呈现这一

2、特点的思想是()A.人定胜天B.“天人感应”C.道法自然D.相生相克4.(2017福建泉州二模,24)春秋繁露载:“天为君而覆露之,地为臣而持载之;阳为夫而生之,阴为妇而助之;春为父而生之,夏为子而养之。”该材料()A.体现了道家“无为”的治国理念B.体现了儒学的民本思想C.强调了孔孟儒学的仁爱思想D.反映了中国古代人伦观念5.(2017浙江湖州期末,21)元朔五年(公元前124年),汉武帝采纳董仲舒“愿陛下兴太学,置明师,以养天下之士”的建议,在长安创办太学。由此可见太学()A.违背了中国古代教育发展的方向B.促使儒学教育民间化和制度化C.是国家培养政治管理人才的学校D.彻底改变贵族垄断官位

3、的局面导学号253900976.(2017广西桂林全程模拟,25)两汉三国学案记载:“夫汉家以经义断事,每有大议论、大狱讼、辄引经义以决之。”这表明()A.儒学的统治地位已确立B.儒学运用于国家的政治生活C.汉代社会秩序较混乱D.儒家理念成为日常行为规范7.(2017江苏扬州三模,21)中国古代各学派对教育有着不同的主张。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孔子成长的时代,鲁国政乱“陪臣执国命”成为当时各国的普遍态势。孔子认为,正是因为内心道德秩序的缺失才导致社会秩序的崩坏,要想修复礼乐秩序,必须从人心入手。因此,既然无望入朝执政扭转乾坤,那么退而育化人心也是从根本上培育社会的元气。摘编自闫志历史突

4、围:图说春秋战国材料二他(韩非)理想中的境界是,“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无先王之语,以吏为师”。钱穆先生学术年谱材料三在董仲舒看来,老天生民有善质而未能善,于是就设立君王以使民善之。因为民性不善,才有立王的必要。民得之于天的未善的性,要接受君王的教化才能变善,君王的天职就是通过教化使民性成善。曹影“性三品”:董仲舒社会教化的理论根据(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孔子从事教育的目的。为达到该目的,他提出了哪些主要主张?(2)材料二中韩非子提出了什么主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主张在当时的积极作用。(3)根据材料三,指出董仲舒的基本主张及理由。为此,汉朝统治者采取了什么措施?综合以上材料,指

5、出古代中国教育的特点。答案:1.D根据材料“从王权儒学转向皇权儒学”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汉时期,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并付诸实行,儒学思想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逐渐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故D项正确;A、B、C三项均不符合题意。2.D根据材料无法确定“王”是指封建君王还是先秦之王,故不能确定是为君主专制提供理论保障,A项错误;“天人感应”强调人和天之间的联系,大一统强调统一的重要性,但在材料中都没有体现,故B、C两项错误;根据材料“有善质而未能善,于是为之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可知该观点为君权神授思想提供了理论保障,故D项正确。3.B材料反映的是“天

6、人感应”思想,其体现了上天对统治者的约束,故A项错误,B项正确;道法自然思想与道家有关,故C项错误;相生相克是朴素辩证法的观点,故D项错误。4.D材料内容与道家的“无为”观念无关,故A项错误;材料强调了君臣、夫妇、父子的关系,并未体现儒学的民本和仁爱思想,故B、C两项错误;材料强调君为臣纲,夫为妻纲,父为子纲,反映了“三纲”的人伦观念,故D项正确。5.C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太学的兴办顺应了时代发展的需要,符合中国古代教育发展的方向,故A项错误;民间化与材料“在长安创办太学”不符,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兴太学以养天下之士”,可知太学是为培养治国理政的人才而设,故C项正确;“彻底改变贵族垄断官位的局

7、面”的表述过于绝对化,故D项错误。6.B儒学思想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是在西汉武帝时期,在题干材料中并未出现明确的时间,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每有大议论、大狱讼、辄引经义以决之”,可知儒学被运用于国家的政治生活,故B项正确;由材料无法推断出当时出现社会秩序混乱的现象,故C项错误;材料反映了儒学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运用,与日常行为规范无关,故D项错误。7.参考答案: (1)目的:春秋时期礼崩乐坏,孔子从事教育的主要目的是教化民众,匡正社会秩序。主张:仁、礼。(2)主张:以法为教,以吏为师。积极作用:稳定社会秩序,推动变法。(3)主张:社会教化。理由:人民有善质而未实现,君主有教化人民的责任。

8、措施:设立太学和郡国学。特点:教育服务于政治、以儒学教育为主、私学和官学并存。解析: 第(1)问第一小问,据材料一“鲁国政乱”“陪臣执国命成为当时各国的普遍态势”得出春秋时期礼崩乐坏,据材料一“想修复礼乐秩序,必须从人心入手”得出孔子从事教育的主要目的是教化民众,匡正社会秩序。第二小问,据材料一“想修复礼乐秩序”并结合所学知识得出主张为仁、礼。第(2)问第一小问,据材料二“以法为教”“以吏为师”得出以法为教,以吏为师。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得出作用是稳定社会秩序,推动变法。第(3)问第一小问,据材料三“通过教化使民性成善”得出社会教化。第二小问,据材料三“老天生民有善质而未能善,于是就设立君王以使民善之”得出人民有善质而未实现,君主有教化人民的责任。第三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得出措施为设立太学和郡国学。第四小问,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得出教育服务于政治、儒学教育为主、私学和官学并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