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时作业(十六)一、选择题1.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的特点不包括( )A.带有全球性B.物质是指组成生物体的基本元素C.物质在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往复D.物质在群落内各营养级之间循环往复答案 D解析 由于生物长期进化的结果,在群落内物质沿食物链进行,但在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则循环往复。2.在生态系统的碳循环过程中,既能使碳进入生物群落,又能使碳释放到大气中的生物是( )A.绿色植物 B.植食动物C.肉食动物 D.腐生真菌答案 A解析 绿色植物可以光合作用吸收CO2,又可以呼吸释放CO2。3.某同学完成了土壤微生物的分解作用的对照实验,对照组是( )A.土壤不作处理,自然状态B.土壤进行处理C.排
2、除土壤微生物的作用D.尽可能避免改变土壤理化性质答案 A解析 以带有落叶的土壤为实验材料。采用对照实验的办法,设计实验和对照组,对照组的土壤不做处理(自然状态);实验组的土壤要进行处理,以尽可能排除土壤微生物的作用,同时要尽可能避免土壤理化性质的改变。4.以单位面积计,热带雨林中残枝落叶较温带森林的多,那么土壤中有机物的积累量一般是( )A.热带雨林小于温带森林B.热带雨林大于温带森林C.热带雨林等于温带森林D.热带雨林与温带森林无法比较答案 A解析 因为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的生物种类多,营养结构复杂,其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速度快,土壤里的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多,枯枝落叶等有机物的分解速度快,利用效
3、率高,有机物的积累量少。温带森林由于温度和水分等因素的影响,土壤中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相对较少,残枝落叶等含有的有机物被微生物分解的速度慢,积累的有机物多。5.(2010海淀区模拟)下列与生态系统功能相关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A.碳循环属于气体型循环,其循环过程需要能量的驱动B.物质与能量在生物与环境之间循环流动,信息的流动只在生物之间发生C.植物的光合作用和生物的残尸分解是碳循环的一部分D.全球气候变暖和地球上碳的收支不平衡有关答案 B解析 能量单向流动不会循环流动,信息传递既可发生在生物之间,也可发生在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6.(2010山东威海一检)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A.
4、各营养级的生物都以两种呼吸方式将碳返回无机环境中B.森林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比草原生态系统的高C.食物链中生物种类的增加一定会导致生态系统总能量利用效率降低D.生产者和消费者是维持生态系统稳定存在所必不可少的成分答案 B解析 各营养级生物都能通过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释放CO2,绝大多数生物进行的是有氧呼吸,只有在缺氧时才暂时进行无氧呼吸。森林生态系统物种丰富,食物网复杂,抵抗力稳定性比草原生态系统高。食物链中生物种类增加也可使能量多级利用,总能量利用率反而会提高,如生态农业。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和分解者接通了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的循环回路,从理论上讲,消费者可以不存在。7.(2010高邮模拟)南京
5、古泉生态农场将养猪、养鱼、沼气工程、养鸭、养蚯蚓、养蘑菇和种植果树等生产过程合理地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系统。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A.沼气是一种清洁可再生的能源B.果园内蚯蚓能改良土壤,在该生态系统中属于分解者C.从生态学角度看,人与畜禽的关系只是捕食关系D.农场内各种农产品的生产互相协调、互惠互利,实现了对能量和物质的多级利用答案 C解析 南京古泉生态农场实现了物质和能量的多级利用,人与畜禽之间不仅有捕食关系,还有竞争关系。8.火灾常给森林带来较大危害,但是在某些国家有时对寒带地区森林中的残枝落叶等进行有限度的人工火烧,以对森林进行资源管理,这种人工火烧的主要目的是( )A.消灭
6、森林病虫害B.促使树木的种子萌发C.加速生态系统的分解过程D.提高森林的蓄水能力答案 C解析 寒带地区温度低,微生物的代谢活动弱,对有机物的分解能力低,致使残枝落叶大量积累,而不能及时分解,使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出现了障碍。对残枝落叶进行有限度的人工火烧,既能保证微生物有足够的食物,又可以加速残枝落叶的分解,促进了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9.随着环境污染的不断加剧,可能会引起海洋表层的浮游植物大量死亡,从而进一步加剧温室效应。这是因为浮游植物死亡会( )A.使大气中CO2增加B.使大气中臭氧增加C.使海洋表层的无机物增加D.使海洋表层的含氧量减少答案 A解析生活在海洋表层的浮游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消
7、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由于生活在海洋表层的浮游植物数量非常大(整个光合作用的90都是由藻类植物完成的),故其死亡后会使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多,加剧温室效应。10.(2011湛江模拟)如图为生态系统中碳循环过程,其中甲、乙、丙、丁构成系统的生物群落,箭头表示物质循环方向。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图中过程可以表示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B.缺少类群甲则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不能正常进行C.类群丙的无氧呼吸是产生大气中气体X的主要途径D.增加图中各营养级生物的种类可提高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答案 C解析 结合图可以看出,甲是分解者,乙是生产者,丙、丁为消费者,过程可表示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类群丙正常情况下进
8、行有氧呼吸;生态系统中,营养结构越复杂,生物种类越多,抵抗力稳定性越高。11.(09重庆卷)题图是某森林生态系统物质和能量流向示意图,h、i、j、k表示不同用途的有机物(j是未利用部分),方框大小表示使用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进入该生态系统的CO2量与各h产生的CO2总量相等B.生产者i的量大于被初级消费者同化有机物的量C.流向分解者的k可被生产者直接吸收利用D.流经该生态系统的物质和能量可循环利用答案 B解析 生态系统的CO2量就是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用a表示,h是生态系统中各成份的呼吸量,在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中能量流动逐级递减(10-20),用x表示(x=10-20,假设为1/5
9、),而各级呼吸量占各能量级的一部分,用Y(Y1/4据图)表示,则各成份呼吸量的总量为aY(1+x+x2+1/8+1/8x+1/8x2)生产者呼吸量aY+初级消费者呼吸量axY+次级消费者及以上呼吸量ax2Y)+分解者的呼吸量(1/8a+1/8ax+1/8ax2)Y生产者K值为1/8a(据图)+初级消费者K值为1/8ax+次级消费者及以上K值为1/8ax2,可得出小于a;生产者i的量等于初级消费者的摄入量,除去粪便量才等于同化量;流向分解者的K须经分解者分解才能被生产者利用;流经该生态系统的物质能循环利用,而能量逐级递减不能循环利用。要注意图形的识别与知识的联系。此题为中难题,理解分析类。12.
10、施用农药DDT的地区,虽然只占陆地面积的一小部分,可是在远离施药地区的南极动物体内也发现了DDT,这种现象说明了( )A.DDT是挥发性物质B.DDT已加入全球性的生物地化循环C.人类将DDT带到了南极D.南极动物也偶尔到施用DDT的地区寻食答案 B解析 DDT是在生物体内不易分解的农药,经过食物链进行传递并不断积累,从而体现了物质循环的全球性。13.(2009潍坊一检)下图为生态系统碳循环模式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 f表示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库B.该图中有三条食物链C.图中的a一定是自养生物,b、c、d、e一定是异养生物D.碳以有机物的形式由a传到b答案 B解析 因为研究对象为碳循环。所
11、以要考虑生物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只有生产者才能吸收二氧化碳,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都要产生二氧化碳,所以a为生产者,b为分解者,f为无机环境,图中只有一条食物链。二、非选择题14. 如图表示生态学的碳循环,请据图回答:(1)碳元素从B流向A、C和从A流向C是以_的形式进行的。(2)图中B为_,A为_,C为_。C的作用是_,其代谢类型为_。(3)B的作用是_和_。(4)B、A、C均可通过_作用将_分解成_,进而返回大气中。(5)若B为绿色植物,则a进行的场所主要是_,反应式为_;b进行的场所是_,反应式为_。答案 (1)有机物(2)生产者 消费者 分解者 将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归还到无机环境中,
12、将有机物中的化学能转化为热能释放出来 异养需氧型或异养厌氧型(3)将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 将光能转化为有机物中的化学能(4)呼吸 有机物 CO2、H2O等酶(5)线粒体 C6H12O6+6O6+6H2O 6CO2+12H2O+能量 叶绿体 光能CO2+H2O (CH2O)+O2叶绿体15.(2010广东揭阳期末)2009年,我国政府作出了降低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承诺,低碳经济与绿色生活方式引人关注。根据下图回答问题。(1)实现垃圾资源化、无害化是绿色城市的重要标志之一,可将无法回收的有机废物进行发酵处理,该过程所利用的生物属于生态系统的何种成分?_。(2)煤是“高碳”能源,通过燃烧,
13、碳主要以_的形式进入大气圈。根据甲图(碳循环示意图)提出一项实现“低碳”承诺、减少温室效应的关键措施:_。(3)从微观上看,过程主要在细胞内(细胞器)_中进行。(4)若图甲中的生物种群及相互间的食物关系如图乙所示,设E种群干物质中的能量为11010kJ;B种群干物质中蕴藏的能量为2108 kJ,D种群干物质中蕴藏的能量是2.5108 kJ,当A只捕食C时,能量传递效率按20%计算,则A的能量值是_。(5)某景区水域由于污染,浮游藻类大量繁殖,水体透明度减小。相关部门多次投放化学杀藻剂紧急处理,虽然可取得明显效果,但存在的主要缺点是_。专家建议:在水域内种植一些挺水植物、浮水植物和沉水植物,利用
14、这些植物与浮游藻类的_关系,制约浮游藻类的数量增长;在水域内投放鲢鱼、草鱼等草食性鱼类,利用这种草食性鱼类_,制约浮游藻类数量增长。答案 (1)分解者 (2)CO2 保护植被,大力植树造林,提高森林覆盖率;控制化学燃料的燃烧,减少CO2的排放量,提高能源利用率;开发水能、太阳能等新能源(答案合理即可) (3)叶绿体 (4)3.1108 kJ (5)污染水体(或“污染环境”“二次污染”“持效短”) 竞争 捕食藻类解析 分解者能分解有机废物。碳进入无机环境的形式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是温室气体,减少二氧化碳可从减少排放和增大吸收两方面考虑。过程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在叶绿体中进行。E传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为11010 kJ20%=2109 kJ,C获得的能量为2109 kJ-2108 kJ-2.5108 kJ=1.55109 kJ,由C传到A的能量为1.55109 kJ20%=3.1108 kJ。化学杀藻剂容易造成污染,可利用竞争、捕食进行生物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