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2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训练:课题9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678111 上传时间:2024-05-30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8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训练:课题9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22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训练:课题9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22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训练:课题9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2022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训练:课题9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2022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训练:课题9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2022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训练:课题9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2022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训练:课题9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2022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训练:课题9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2022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训练:课题9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 WORD版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2022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训练:课题9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2022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训练:课题9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课题9两宋的政治和军事(40分钟60分) 一、选择题(共12题,每小题3分,共36分)1.(2021北京模拟)宋朝形成了“中书主民,枢密主兵,三司主财,各不相知”的局面,这反映出()A.宰相职权范围扩大B.中央对地方控制加强C.专制皇权得到加强D.相权对皇权形成制约【解析】选C。宋朝时期把宰相的权力一分为三,分别由参知政事负责行政、枢密院负责军政、三司负责财政,宰相权力的分割体现出专制皇权的加强,C正确;材料中宰相的权力被分割,A错误;材料体现出的是皇权与相权的斗争,不是中央与地方的关系,B错误;材料中体现出相权的削弱,并不是对皇权形成制约,D错误。2.宋代的地方最高行政区划是“路”,同时设转

2、运司、安抚司、提点刑狱司等分掌其权力。在路的下级单位州设立通判,使其与知州具有同等地位,彼此制约。这种制度设计意在()A.加强地方权力B.加强中央集权C.分割宰相权力D.完善监察机构【解析】选B。通过材料信息可以看出,在地方行政上北宋时期采取了分化事权的措施,地方权力的分化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故B正确,A错误;材料说的是地方行政机构设置,没有涉及宰相权力的分散,故C错误;材料信息并没有说明监察制度,故D错误。故选B。3.(2021潍坊模拟)据记载,宋太祖诏令,凡诸州支度经费外,所有金帛都送中央。宋太祖这一诏令()A.是分割宰相行政权的体现B.是商业税收迅速增加的反映C.有利于削弱地方割据势力D

3、.促使财政收入保持长期稳定【解析】选C。将地方的财权收归中央,有利于削弱地方分裂割据的势力,故C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宋太祖收地方财权的措施,不是分割宰相行政权的体现,故A错误;材料与商业税增加无关,故B错误;材料的措施不能保持财政收入的长期稳定,故D错误。4.(2020聊城模拟)自宋太祖开宝六年起,凡被礼部考试录取的考生均须经过殿试,凡于殿试中进士者皆即授官,无须再经吏部其他选试。殿试于宫内举行,由皇帝亲自主持并定出名次。自此以后,进士均为“天子门生”,而不再是考官的门生,下列对这一做法政治意图的相关解释最合理的应是()A.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B.强化君主用人权威C.重组中枢机构架空外朝D.彰显

4、殿试的权威与地位【解析】选B。据材料“殿试于宫内举行,由皇帝亲自主持并定出名次。自此以后,进士均为天子门生,而不再是考官的门生”可知,殿试由皇帝亲自主持,录取者即为“天子门生”,这一切都反映了皇帝掌握了用人权,强化君主用人权威,B正确;材料反映的是科举取士的“殿试”环节,与“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无关,A错误;外朝是汉代时期的机构,与殿试无关,C错误;D不符合材料主旨。5.据史料记载,宋仁宗时期的参知政事吴育“遇事敢言,与宰相贾昌朝数争议于上前”。可见当时()A.参知政事地位高于宰相B.皇权旁落导致宰相专权C.政治清明有赖于贤相D.宰相权力受到了制约【解析】选D。依据材料“宋仁宗时期的参知政事与宰

5、相贾昌朝数争议于上前”可知宰相的权力受到了制约,故选D;参知政事是副宰相,所以参知政事地位高于宰相的说法错误,排除A;材料反映的是参知政事对宰相权力的制约,结果应该是皇权加强,排除B;材料反映出宰相权力受到了制约,但不能说明政治清明有赖于贤相,排除C。6.有学者指出:“纵观两宋与辽、西夏、金、蒙元战争的重要战役宋的军事失败基本上都发生在宋发动的进攻战役方面,而宋在境内抵抗来自辽、西夏、金、蒙元进攻的防御战,则宋军多能取得不俗的战绩。”这反映了两宋()A.重文轻武B.强干弱枝C.守内虚外D.分化事权【解析】选C。题干所述宋朝在与少数民族的战争进攻和防御战略方面,其防御战在大多数情况下具有相当强的

6、作战能力,说明防守能力强,但进攻则较多失败,结合所学可知,这与宋代守内虚外的战略部署有关,故选C;重文轻武会导致军事实力总体上较弱,但是与少数民族的战争防御战却有不俗的战绩,说明军事力量并不弱,排除A;强干弱枝是指宋代禁军在中央和地方的安排原则,这是对内维护中央集权的需要,而与对外战争无关,排除B;分化事权往往导致官员没有较大权力,影响办事效率,只能用来作为战争进攻多失败的原因,但是防御战有不俗的战绩则说不通,排除D。【拔高训练】下表为北宋初期官员出席曲宴(古代宫廷赐宴的一种)的部分记载。这反映了宋初()时期太祖朝太宗朝曲宴记载建隆二年,“宴刺史、统军、军指挥使以上及诸道进奉使于广政殿”太平兴

7、国九年,太宗“诏宰相、近臣赏花于后苑”乾德二年,“宴大将王全斌于崇德殿”雍熙二年,“诏辅臣、翰林、枢密直学士宴于后苑”开宝九年,侍卫马军都指挥使党进辞行前“宴于长春殿”淳化三年,太宗率近臣和馆阁学士登秘阁“观书”,“赐从臣及直馆阁官饮”A.边患问题得以解决B.中央集权不断强化C.科举制度日益完善D.崇文抑武局面形成【解析】选D。从北宋初期官员出席曲宴的表中可知,宋太祖以武将为主到宋太宗变为文臣为主,这说明北宋形成重文轻武的局面,故选D。材料不涉及边患问题,且有宋一代边患一直存在,排除A;材料说的是北宋初期官员出席曲宴情况,没有体现中央对地方的集权,排除B;从北宋初期官员出席曲宴的表中得不出科举

8、制度日益完善的结论,排除C。7.宋辽并立期间,杨业率领杨家将保家卫国的事迹被广为传颂,在辽国古北口有纪念杨业的“杨无敌庙”,宋朝民间将杨家将故事演义得更加丰富。据此可知当时()A.民族之间战争异常惨烈B.理学成为宋辽的官方哲学C.杨家将逐渐被民间神化D.忠烈节义受宋辽民间推崇【解析】选D。据材料信息,杨家将保家卫国事迹在北宋和辽国都被民众纪念,这体现了忠烈节义受到宋辽民间推崇,故选D;材料中现象是民间行为,不能体现出A、B;C神化扩大了杨家将的影响,排除。8.下面是北宋时期兵员增长示意图,其反映的现象说明了()A.地方将领擅自扩充兵员,拥兵对抗中央B.宋初削弱地方军事力量的国策发生了变化C.政

9、府为抵御边患和稳定内政而扩充军队D.宋太祖以后,统兵将领的地位逐渐提高【解析】选C。图中反映的是北宋时期兵员大幅度增长。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是北宋政府为抵御边患和稳定内政而扩充军队,故C正确。9.北宋中期,东京一带流传着“朝廷无忧有范君,京师无事有希文”(范君指范仲淹,“希文”是他的字)的民谣,这是因为范仲淹()A.推行新政,获得了各界支持B.重视理财,缓解了积贫危机C.实行赋役合一,减轻了农民负担D.整顿吏治,赢得了百姓赞誉【解析】选D。范仲淹主持的“庆历新政”的中心措施整顿吏治赢得了百姓赞誉,所以东京一带流传此民谣,A、B、C与史实不符,故D正确。10.(2021泰安模拟)

10、王安石变法以“理财”“整军”为中心,改革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军事、社会、文化等各个方面。变法()A.实现了强兵目的,消除了边境威胁B.增加了政府收入,达到了富国目的C.促进了统治集团内部的统一,巩固了统治D.减轻了人民负担,改善了民众生活【解析】选B。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王安石变法的核心是“理财”,目的是增加政府收入,改变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B正确;据所学可知,王安石变法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但北宋没有“消除了边境威胁”,A错误;据所学可知,王安石变法由于大地主,官僚的反对而失败,C说法错误;D不是材料主旨。11.1072年,秦凤路沿边安抚使王韶收复了河、洮、岷等州,拓地千余里,这

11、是北宋军事上的一次空前大捷。这说明()A.王安石变法使北宋的经济实力空前增强B.王安石变法使北宋摆脱了边境危机C.王安石变法在一定程度上扭转了积弱局面D.王安石变法解决了北宋的内部危机【解析】选C。材料说明王安石变法在一定程度上扭转了积弱局面,故选C。A、B、D说法错误。12.南宋初期的一首诗歌写道:“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这首诗主要反映了()A.南宋都城杭州的繁华B.统治者的腐败和苟且偷安C.西湖景色的秀丽迷人D.人民收复失地的强烈愿望【解析】选B。据材料“直把杭州作汴州”这一诗句分析可知,本题考查的是南宋偏安的实质,B符合题意。二、非选择题(第1

12、3题12分,第14题12分,共24分)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分)材料一“国民之交敝也,自苛政始。苛政兴,足以病瘁虐民,而尚未足以亡惟是苛政之兴,众论不许,而主张之者,理不胜而求赢于势,急引与己同者以为援,群小乃起而应之”“是安石之法,未足以致宣、政之祸,唯其杂引吕惠卿、邓绾、章惇曾布之群小,以授贼贤罔上之秘计于(蔡)京,则安石之所贻败亡于宋者此尔。”王夫之宋论材料二(司马光说)“治天下譬如居室,敝则修之,非大坏则不更造也。”宋论材料三宋太傅荆国王文公安石,适应于时代之,其良法美意往往传诸今日莫之能废梁启超王安石评传(1)依据材料一,归纳王夫之对王安石变法的基本观点。(6分)(2)

13、依据材料二、三分析司马光和梁启超对王安石变法的态度,分析梁启超对王安石变法持这种态度的主要原因。(6分)【解析】第(1)题,根据材料一“国民之交敝也,自苛政始。苛政兴,足以病国虐民”可知王夫之认为王安石变法是苛政;根据材料一“急引与己同者以为援,群小乃起而应之”可知王夫之认为王安石变法是引起党争;根据材料一“苛政兴,足以病国虐民,而尚未足以亡”“安石之所贻败亡于宋者此尔”可知王夫之认为王安石变法危及北宋统治。第(2)题,司马光态度:根据材料二“治天下譬如居室,敝则修之,非大坏则不更造也”可知治理天下如居室,能修则修,如果坏的不大就不必重修,说明司马光反对变法。梁启超态度及原因:根据材料三“适应

14、于时代之,其良法美意往往传诸今日莫之能废”可知王安石变法顺应朝代的潮流,对现在还有影响,说明梁启超肯定变法,主张变革。联系所学知识,结合时代背景分析梁启超肯定变法,主张变革的原因即可。答案:(1)观点:王安石变法是苛政;变法引起激烈的党争;变法虽然没有直接导致北宋灭亡,但为北宋的灭亡埋下祸根。(6分)(2)司马光:反对王安石变法,维护旧制。梁启超:肯定王安石变法,主张变革。原因:梁启超是资产阶级维新派,主张变法革新以救亡图存。(6分)14.(2020菏泽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国内学界一般提到宋朝历史总是与经济上积贫、军事上积弱画等号,这其中的原因绕不开宋朝重文轻武的基本国

15、策。但也有学者认为,“重文轻武”国策的推行,促进了宋朝的繁荣。根据材料,从中提炼出一个观点,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简要论述。(要求:观点明确,论述须有史实依据,史论结合)【解析】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解题的思维过程是:首先,认真阅读材料信息,从中提炼出一个观点,自拟论题,该观点和论题必须明确;然后,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简要论述,论述须有史实依据,史论结合。“论题”,由材料信息“国内学界一般提到宋朝历史总是与经济上积贫、军事上积弱画等号,这其中的原因绕不开宋朝重文轻武的基本国策”概括得出“宋代重文轻武国策导致了积贫积弱局面”;由材料信息“但也有学者认为,重文轻武国策的推行,促进了宋朝的繁荣”得出

16、“宋代重文轻武国策促进了宋朝的繁荣”。“论述”,如果选择“宋代重文轻武国策导致了积贫积弱局面”,则依据所学知识从“重文轻武”政策的消极作用的角度论述;如果选择“宋代重文轻武国策促进了宋朝的繁荣”则从“重文轻武”政策的积极作用的角度论述。答案:示例一宋代“重文轻武”国策促进了宋朝的繁荣。(2分)论述:宋朝实行“重文轻武”政策,在政治上铲除割据势力,维护了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安定的社会局面,有利于经济发展、科技进步;社会环境宽松,文人享有较多自由,推动了理学兴起,文学艺术的发展。(8分)综上所述,“重文轻武”国策的推行促进了宋朝社会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的全面繁荣。(2分)示例二宋代“重文轻武”国

17、策导致了积贫积弱局面。(2分)论述:宋朝强化皇权实施“重文轻武”政策,军事调兵权和统兵权分离,严重削弱了军队的战斗力和国防力量,在对辽、西夏的战争中屡战屡败。大量文职官员的设置,导致官僚机构越来越臃肿庞大,造成了严重的冗官、冗费的局面,财政支出紧张,国力虚弱。(8分)综上所述,“重文轻武”国策的推行,使宋朝最终陷于积贫积弱的局面,与其军事上的失利、失败有重要关联。(2分)示例三宋代“重文轻武”国策一方面推动了宋朝的繁荣,同时也导致了积贫积弱局面。(2分)论述:言之有理即可,兼采观点一与观点二论述。(8分)综上,宋代“重文轻武”国策既有其积极意义,又有其社会局限,因此,对国家政策的评价,应该采取全面辩证的方法,既要看到其积极,又要看到其不足。(2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