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后作业(二十八)一、选择题1有学者认为“21世纪始于中国的1978年”,该观点提出的依据是中国共产党召开了()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B中共十二大C中共十三大 D中共十四大解析根据材料“1978年”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揭开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序幕,故A项正确;B项是1982年;C项是1987年;D项是1992年。答案A2某一时期的国民经济成分有公有制经济、私有经济、三资经济(外商独资、中外合资、中外合作),这一时期最有可能是()A社会主义过渡时期 B文化大革命时期C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D改革开放新时期解析由材料“国民经济成分有公有制经济、私有经济、三资企业(外商
2、独资、中外合资、中外合作)”可知,这一时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变单一的公有制经济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并存,故D正确;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指的是19491956年,以国营经济为主,与材料不符,故A错误;文化大革命时期是公有制经济,与材料不符,故B错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指的是19561966年,此时是公有制经济形式,故C错误。答案D31992年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指出“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在这一思想指导下,我国进行的新探索是()A设立深圳等5个经济特区B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C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D实行家庭联产
3、承包责任制解析深圳等经济特区的设立始于1980年,排除A;1984年我国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排除B;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的表现,故C正确;1978年开始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排除D。答案C4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现有土地承包关系要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这是党在农业问题上的一个重要决策。从1949年至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农村经济形式的变化总趋势是()A封建剥削制度个体小农经济社会主义合作社土地包给个人自负盈亏B封建土地所有制社会主义公有制合作社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C封建土地所有制农民土地所有制社会主义公有
4、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D互助组个体小农经济社会主义合作生产人民公社化解析1949年仍然是封建土地所有制,1952年完成土地改革,变成了农民土地所有制,1956年三大改造又变成了社会主义公有制,1978年又变成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所以本题答案是C项。封建剥削制度不符合新中国初期土地改革的事实,A错误;土改之后是农民土地所有制,B错误;互助组是三大改造时期的形式,不是1949年的土地形式,D错误。答案C51979年6月25日,四川宁江机床厂在人民日报上刊登了下图所示广告,据此可知()A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B原料和产品基本实现了市场配置C四川开启了“放权让利”的改革探索D国企改革建立了现代企业制
5、度解析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是在1984年,而此题是1979年,故A是错误的;原料和产品基本实现了市场配置是在21世纪初,故B是错误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十四届三中全会以后,故D是错误的。四川宁江机床厂的可以直接订货,反映了国营企业的管理体制有所松动,故C是正确的。答案C61984年,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转向城市,主要是进行国有企业改革,改革的中心环节是()A增强企业活力 B建立现代企业制度C发展乡镇企业 D加强计划经济管理解析1984年,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转向城市,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增强企业活力,故A正确;1993年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提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排除B;发展乡镇企
6、业不属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内容,排除C;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是要改革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并非加强计划经济管理,排除D。答案A7中国经济60年中写道:“自从1985年广东省的广州、佛山、江门、湛江等四个市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经济体制综合改革城市,经过十来年的发展,到上世纪90年代中期,中国从辽东半岛到广西沿海一线涌现了已经初步形成成片市场、经济具有很强活力的地区。”。从中可以看出()A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从上述四个城市开始B改革开放促进了沿海地区经济发展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基本建立起来D全方位、宽领域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解析依据材料“中国从辽东半岛到广西沿海一线涌现了已经初步形成成片
7、市场、经济具有很强活力的地区。”可知,改革开放促进了沿海地区经济发展,因此B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从1984年就已经开始;C选项错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建立是在21世纪初,与材料时间不符;D选项错误,材料仅体现了从辽东半岛到广西沿海一线涌现了已经初步形成成片市场、经济具有很强活力的地区,不能得出全方位、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故正确答案为B选项。答案B8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们秉持两岸一家亲理念,尊重台湾现有的社会制度和台湾同胞的生活方式,愿意率先同台湾同胞分享大陆发展的机遇。”“两岸一家亲”的政治基础是()A一个中国 B三民主义C和平统一 D两岸三通解析根据所学可
8、知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的“两岸一家亲”的政治基础是一个中国原则,故A项正确;三民主义是孙中山所倡导的民主革命纲领,并不是“两岸一家亲”的政治基础,排除B项;和平统一是中国政府既定的方针不是政治基础,排除C项;两岸三通也不是“两岸一家亲”的政治基础,排除D项。答案A9港珠澳大桥连接了香港、珠海和澳门,全长55公里,是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下列选项中对下图解读正确的是()A属于中国第一批沿海开放城市B的回归实现于1999年C是直辖于中央人民政府的特别行政区D问题的解决为问题的解决提供了范例解析本题考查港澳回归。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地是珠海,地是香港,地是澳门。分析选项内容可知,A选项错误,1980年
9、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在珠海设立经济特区,不是1984年中国第一批14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B选项错误,香港回归实现于1997年;C选项正确,澳门是直辖于中央人民政府的特别行政区;D选项错误,香港问题的解决为澳门问题的解决提供了范例。故正确答案为C选项。答案C102006年3月15日,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首次将延续了五十多年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计划”表述改为“规划”。发生这一变化主要反映了()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B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确定C对内搞活,对外开放政策的全面实行D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解析由“计划”改为“规
10、划”正是建国以来我国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成功转变的表现,故选A。B项是在1992年中共十四大上确定的,排除;“对内改革,对外开放”政策的实行是在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排除C;中国正式加入世贸是在2001年,排除D。答案A111980年8月,美国纽约时报以惊叹的口吻报道说:“铁幕拉开了,中国大变革的指针正轰然鸣响。”此报道中的“轰然鸣响”是指()A农村实行生产责任制 B城市扩大企业自主权C经济特区建设的启动 D对外开放的正式确立解析根据材料“1980年8月”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改革开放的举措,1980年开始设立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四个经济特区,拉开中国对
11、外开放的序幕,故C项正确;A项是在1978年开始实行,排除;B项是在1984年开始实行;D项是在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排除。答案C12根据中国国情,党和政府在某些地区先后设立民族自治区、经济特区和特别行政区。三者的共同之处是()A都由中央人民政府统一管辖和行使主权B都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不同的社会制度C都实行特殊的民族政策和管理体制D都有较大的自治管理权和行政主权解析民族自治区、经济特区和特别行政区都属于一个中国,都由中央人民政府统一管辖和行使主权。特别行政区可以实行资本主义制度,经济特区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民族自治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故选A。B、D项不符合民族自治区,排除;C项不
12、符合特别行政区,排除。答案A二、选择题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到1979年,集体农业活动的组织方面正在发生一场意义更为深刻的变化。开始叫作生产责任制的某些尝试。责任进一步下放到家庭中。到1981年或1982年,在最贫困的省份中,90%以上的家庭以户而不是以生产队为单位负责耕种以前的集体土地。这个制度在较富裕的省份中也日益推广开来。到1983年底,几乎全部农业生产都是以家庭为基础的。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材料二只有坚决地系统地进行改革,城市经济才能兴旺繁荣,才能适应对内搞活、对外开放的需要真正起到应有的主导作用,推动整个国民经济更好更快地发展。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材料三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在
13、经历了20世纪80年代初以农村改革为重点的第一阶段,80年代中后期以城市为重点、城乡联动和全面改革以来,以中共十四大为标志,改革进入了新阶段。新阶段是改革的攻坚阶段,是以建立新体制为主要使命的阶段。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主要目的是促进生产力发展,从而使得国民经济迅速发展。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取得突破性进展,农村改革推动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在农村,首先在安徽、四川试行,然后逐步推广到全国农村。在城市也是逐步扩大企业自主权,由点到面,先试点后推广。改革旧的经济体制,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宁可主编的中国经济发展史(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农村生产关系变革的“不变”与“变”的具体表现是什么?(2)据材料二
14、,概括指出1984年以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概括中国经济体制改革进程的主要特点。解析(1)“不变”:从材料“集体农业活动的组织方面正在发生一场意义更为深刻的变化。开始叫作生产责任制的某些尝试。责任进一步下放到家庭中”可知是1978年以后农村的生产关系发生了重大变革。但是所有制并没有改变。所以,“不变”是指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公有制形式没有变。“变”是指农民获得了经营自主权,产品分配形式发生了变化。(2)重心:从材料“只有坚决地系统地进行改革,城市经济才能兴旺繁荣”可知改革转向城市,联系1984年在农村改革完成后重心
15、转移,从农村转向城市,从农业转向国有企业。(3)从材料“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在经历了20世纪80年代初以农村改革为重点的第一阶段,”得出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进行;从材料“80年代中后期以城市为重点、城乡联动和全面改革以来”得出在城市全面展开;从材料“以中共十四大为标志,改革进入了新阶段。”得出探索并逐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然后加以总结得出答案。答案(1)“不变”是指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公有制形式没有变;“变”是指农民获得了经营自主权,产品分配形式发生了变化。(2)重心:从农村转向城市,从农业转向国有企业。(3)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进行,之后在城市全面展
16、开;先试点后推广(由点到面);突破旧体制,探索并逐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一百年前,日本帝国主义强行攫取了台湾与澎湖列岛,使台湾人民在日本殖民统治下生活了半个世纪之久。五十年前,中国人民同世界人民一道战胜了日本帝国主义,1945年10月25日,台湾与澎湖列岛重归中国版图,台湾同胞从此摆脱了殖民统治的枷锁。但是,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1949年以后,台湾又与祖国大陆处于分离状态。材料二中国主权和领土决不容许分割,任何制造台湾“独立”的言行,都应坚决反对。1995年为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继续奋斗材料三但是,值得所有中国人警惕的是,近年来台湾岛
17、内分离倾向有所发展,“台独”活动趋于猖獗。某些外国势力进一步插手台湾问题,干涉中国内政。这些活动不仅阻碍着中国和平统一的进程,而且威胁着亚太地区的和平、稳定和发展。江泽民: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的讲话(1995年1月30日)材料四鉴百年来的屈辱积耻、血泪斑斑交织的中国近代史,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弱国惨痛,以及缅怀祖先以往的光荣,怎不令人亟思奋发!窃感要使中国强大和光荣,实为我国当前最主要之急务,也是大家久郁心中一致之呼声及共同之渴望,并感到只要我们团结统一,共同对外,发奋图强,富强康乐光荣之新中国指日可待,因此,中国需要统一。台湾中国时报载文读近代史感悟兼谈中国统一(1)一百年前,
18、日本是通过什么侵华战争,什么条约攫取了台湾与澎湖列岛的?(2)根据材料二,谈谈中国政府对台湾问题的一贯立场是什么?(3)为实现海峡两岸的统一,中共领导人创造性的提出了什么解决方案?试说出该方案成功运用的两个事例。(4)依据上述材料,谈谈你对祖国统一台湾问题的认识。解析(1)依据所学可知中日甲午战争战败签订马关条约。(2)依据材料二“任何制造台湾独立的言行,都应坚决反对”以及所学可知是坚持一个中国原则以及反对台独。(3)依据所学可知解决台湾问题方针是一国两制;成功运用:依据所学可知是香港和澳门的回归。(4)认识:依据材料四“感到只要我们团结统一,共同对外,发奋图强,富强康乐光荣之新中国指日可待,因此,中国需要统一”的信息和所学从台湾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以及祖国统一是海峡两岸人民共同的愿望,是民心所向、大势所趋等回答。答案(1)战争:中日甲午战争。条约:马关条约。(2)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反对台独或“一中一台”的意图。(3)方案:一国两制。事例:香港、澳门回归。(4)认识:台湾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可分割,中国政府坚持一个中国的立场是坚定不移的;我们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方针,努力实现和平解决台湾问题,但不放弃使用武力;祖国统一是海峡两岸人民共同的愿望,是民心所向、大势所趋;台湾问题的妥善解决不仅有利于我们和平统一祖国的进程,也从根本上有利于世界和平与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