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元训练金卷高三历史卷(A)此卷只装订不密封班级 姓名 准考证号 考场号 座位号 第四单元 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第卷本卷共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
2、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1848年,共产党宣言指出:“资产阶级日甚一日地消灭生产资料、财产和人口的分散状态。它使人口密集起来,使生产资料集中起来,使财产聚集在少数人的手里。”由于经济的集中导致当时的欧洲A封建割据状态逐步被打破B各国不断进行殖民扩张C民主共和制政体逐步确立D国际工人运动蓬勃兴起【解析】材料反映了工业革命的开展导致经济的集中趋势,而当时欧洲国家封建割据状态仍然严重,如意大利和德意志,经济的集中为政治上打破封建割据,促进国家统一奠定了基础,故A正确;经济的集中与殖民扩张没有直接联系,故B错误;当时欧洲也有君主立宪制国家,不一定是民主共和制政体,故C错误;18
3、48年之前国际工人运动已经兴起,故D错误。【答案】A2下图所示纲领性文献最早发表于1848年,文中提到,“在危机期间仿佛是工业和商业全被毁灭了,这是什么缘故呢?因为社会上文明过度,生活资料太多,工业和商业太发达资产阶级用什么办法来克服这种危机呢?一方面不得不消灭大量生产力,另一方面夺取新的市场,更加彻底地利用旧的市场”。对这一论断,认识正确的是A它预见到了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B经济危机只能通过消灭生产力来缓解C当时欧洲资本主义文明已经发展过度D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会阻碍生产力进步【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25年已经开始周期性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这一论断并不是对19291933年的经济危
4、机的预见,故A项排除;依据题干中“一方面不得不消灭大量生产力,另一方面夺取新的市场”可得出可以通过消灭生产力与夺取新的市场来缓解经济危机,B项“只能”表述过于绝对,故排除;材料中是共产党宣言对经济危机的表现、发生原因以及克服办法的阐述,并没有针对欧洲资本主义文明,且欧洲资本主义文明已经发展过度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故C项排除;依据题干中“社会上文明过度,生活资料太多,工业和商业太发达”信息可得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容纳不了自身所创造的财富,从而阻碍了社会生产力的进步,故D项正确。【答案】D31847年6月,正义者同盟改名为共产主义者同盟,以“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新口号代替“人人皆兄弟”的旧口号,
5、并规定同盟的目的是:“通过传播财产公有的理论并尽快地求其实现,使人类得到解放。”这一变化说明A共产主义者同盟接受了马克思的革命理论B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推动了无产阶级的斗争C工人运动在欧洲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开始兴起D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成为社会主要矛盾【解析】“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这个口号具有两层含义,其一强调联合的重要性;其二强调联合的阶级性,联合是全世界无产者的联合。要通过全世界无产者的联合,使无产阶级形成为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统治,由无产阶级夺取政权。“通过传播财产公有的理论并尽快地求其实现,使人类得到解放”体现了科学共产主义精神。因此这一变化说明了共产主义者同盟接受了马克思的革命理论
6、,故A项正确;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1848年2月的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故B项错误;工人运动在欧洲兴起的标志是19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欧洲三大工人运动,故C项错误;此时资本主义制度还未在全世界范围内确立,因此主要矛盾仍然是资产阶级与封建势力的矛盾,故D项错误。【答案】A4巴黎公社是巴黎人民的自治组织,许多公社委员都是无政府主义者,主张各区各公社有绝对自治权,反对建立中央集权国家。这本质上反映了A无产阶级政权的民主性B无产阶级在政治上尚不成熟C联邦体制的进一步发展D社会主义政权建立的曲折性【解析】材料“无政府主义者”“各区各公社有绝对自治权,反对建立中央集权国家”反映出当时无产阶级政治上的不成熟,故B
7、项正确;材料中没有体现出政权的民主性,故A项排除;材料强调的是无产阶级的不成熟,没有体现出联邦制和政权建设的曲折性,故CD两项排除。【答案】B5有学者认为,法国历史上有两个“巴黎公社”,一个是1792年8月10日的革命,另一个是1871年3月28日成立的政权。对此合理的解释是,二者都A是革命的需要,推翻了专制政体B创建了民主制度,实现一票共和C是共和的需求,推动了民主发展D实现了自由平等,体现人民主权【解析】材料所述为1792年巴黎人民起义,建立了法兰西第一共和国,和1871年巴黎公社,题干要求寻求二者的相似点,分析选项,A不适合于巴黎公社;B是法国1875年宪法的颁布,与二者均无关;C符合题
8、意;D与二者均不符。【答案】C6历史学家雅克鲁热里在评价法国某场革命时说,它是“19世纪的最后一次革命,是19世纪法国的革命史诗的顶点和终点”。在这场革命后法国社会的精英分子才在对社会动乱的进一步恐惧中,使资产阶级共和制最后确立,雅克鲁热里所评价的这场革命是A法国大革命B法国二月革命C法国七月革命D巴黎公社【解析】巴黎公社是在1871年,是19世纪法国的最后一次革命,故D正确;法国大革命是18世纪的革命,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法国二月革命是在1848年即19世纪中期,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法国七月革命是1830年即19世纪早期,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答案】D7马克思正是这样一个时代的见
9、证人、分析人和批判大师,他的思想不仅赢得了大批追随者,甚至也获得了他的敌人的尊重。这主要原因是马克思主义A批判地继承了人类文化优秀成果B阐明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C提供了无产阶级革命的正确理论指导D形成了内容博大精深的科学理论体系【解析】马克思主义理论之所以有材料中提及的重大影响,主要是马克思主义不仅内容博大精深,而且具有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体系,D正确;A属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特点,不符合材料主旨;B和C属于共产党宣言的内容,不符合材料主旨。【答案】D81917年革命之前,各种矛盾的集合与交织使俄国陷入了空前的灾难之中。农村经常发生夺取地主土地、粮食和饲料的农民骚动,奴隶制残余依然存在,俄国社会
10、各个阶层的反抗加剧,罢工活动不断。这意味着A沙皇专制统治的极端腐朽B无产阶级革命才能解救俄国C十月革命具有历史必然性D一战激化了国内的阶级矛盾【解析】由“1917年革命之前,各种矛盾的集合与交织使俄国陷入了空前的灾难之中俄国社会各个阶层的反抗加剧,罢工活动不断。”,可见十月革命具有历史必然性,故选C;材料没有揭示沙皇专制统治,排除A;材料没有揭示各种矛盾与俄国无产阶级革命的信息,排除B;材料没有提到一战的信息,排除D。【答案】C9全球通史载:“1917年3月至11月是临时政府和苏维埃之间为权力而斗争的时期。在这场斗争中,临时政府处于极其不利的地位。”“临时政府处于极其不利的地位”的主要原因是A
11、资产阶级残酷剥削工人B其拒绝停战也拒不分配土地C经济危机导致工人罢工D其反对“全部政权归苏维埃”【解析】俄国二月革命后,出现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广大人民要求停止战争,农民要求获得土地,而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拒绝停战也拒不分配土地,导致其与群众的矛盾尖锐,故“临时政府处于极其不利的地位”,故B正确;“资产阶级残酷剥削工人”并不是当时俄国社会矛盾的主要原因,故A错误;“经济危机导致工人罢工”不符合当时俄国史实,故C错误;反对“全部政权归苏维埃”是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与工兵代表苏维埃的矛盾的表现,不是主要原因,故D错误。【答案】B101872-1893年,马克思、恩格斯为共产党宣言在各国出版先后撰写了7篇序
12、言,每一篇序言都是针对不同时期的特点和不同国情,对宣言的有关内容进行了补充、完善和修改。这表明A19世纪末欧洲不具备实行社会主义革命的条件B马克思主义可以直接用于指导各国的革命运动C要用历史的、发展的眼光对待共产党宣言D马克思、恩格斯思想灵活多变、缺乏普世价值【解析】根据材料可知,马克思针对不同的国家,不同时期的特点和不同国情,撰写7篇共产党宣言序言,主要是强调要用历史的、发展的眼光对待共产党宣言,故C正确。材料没有涉及欧洲是否具备实行社会主义革命的条件,而是强调要用历史的、发展的眼光对待共产党宣言,排除A。材料强调要用历史的、发展的眼光对待共产党宣言,而不是体现马克思主义直接用于指导各国的革
13、命运动,排除B。D项说法错误,马克思、恩格斯思想有利于指导工人运动,排除。【答案】C11宋庆龄某次会议上说:“在中国历史上,这是第一次有这样一个广大代表性的人民的集会,组织一个真正的人民民主政府。”根据材料可知,这次会议A标志着新中国正式宣告成立B确立了建国初期的施政纲领C通过了新中国的第一部宪法D参加的代表由全国普选产生【解析】从材料“第一次”“广大代表性的人民的集会”“人民民主政府”中可以看出,这次会议是指1949年9月召开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这次会议通过了施政纲领-共同纲领,故B正确;A项是指1949年10月1日的开国大典,排除;CD项是指1954年第
14、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排除。【答案】B121948年5月,中国民主同盟临时总部响应中国共产党“迅速召开政治协商会议,讨论并实现召集人民代表大会,成立民主联合政府”的号召,认为政治协商和联合政府的政治主张“是一切民主党派和民主团体乃至全国人民的共同要求”,也是民盟“一贯的奋斗方针”,并明确提出新政协应由“中央来召集”。这说明A民盟由参政党转变为执政党B新中国成立的民意基础扩大C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确立D中国共产党核心领导地位确立【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各民主党派赞同召开新政协,赞同成立民主联合政府,说明新中国成立的民意基础扩大,B项正确。民盟是民主党派,在1948年不是执政党,新中国成立
15、后也是参政党,不是执政党,A项错误。1954年宪法确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故C项错误。材料强调各民主党派赞同召开新政协,赞同成立民主联合政府,没有体现中国共产党核心领导地位确立,故D项错误。【答案】B131949年新中国成立。在开国大典及以后的国庆等节日中,“新中国”的标志五星红旗、北京天安门、义勇军进行曲等核心元素所构成的国家形象符号体系,在仪式的操演中实现了合法化、神圣化。这些措施A强化了新政权的民众认同感B标志着中华民族独立自主站了起来C提升了新中国的国际影响力D意味着人民当家作主新时代的到来【解析】由材料“国家形象符号体系,在仪式的操演中实现了合法化、神圣化”意在
16、强化了新政权的民众认同感,故选A;材料的主旨不是新中国成立的国内意义,排除BD;材料没有体现新中国成立的国际影响力,排除C。【答案】A14共同纲领第三条规定“保护国家的公共财产和合作社的财产,保护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经济利益及其私有财产。”这规定A体现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B奠定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初步基础C保障了社会主义改造的顺利进行D有利于新中国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解析】材料中“保护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经济利益及其私有财产”体现的是新民主主义思想,排除A;一五计划奠定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初步基础,排除B;材料与社会主义改造无关,排除C;材料有利于调动多种所有制经
17、济的积极性,恢复和发展经济,故选D。【答案】D15新中国成立伊始,政务院在共同纲领指导下颁布了社会团体登记暂行办法,初步确立了社会组织“分级登记”的管理体制。该办法实施的重要政治动机是A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B取缔非法的社团组织C防控境外的敌对势力D激发社会组织的活力【解析】据材料“初步确立了社会组织分级登记的管理体制”可知对社会团体进行登记的目的在于加强对社会组织的管理,有利于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A正确;BCD均与材料和新中国的需求无关。【答案】A16下图是新中国不同时期对领袖的称呼,反映了A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辉煌成就B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不断发展完善C普通民众的政治地位逐步提高D个人崇拜之风在新时
18、期愈演愈烈【解析】根据材料“毛主席”到“胡哥”,从“万岁”到“加油”,说明人们对领袖的称呼越来越人性化、民主化,从而说明中国的民主氛围越来越浓厚,这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不断发展完善的体现,B项正确。材料反映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不断发展完善,没有涉及经济建设辉煌成就的信息,A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普通民众的政治地位是否提高,而是强调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不断发展完善,C项错误。D项与“小平,你好”“胡哥,加油”不符,故错误。【答案】B171954年6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公布后,从6月16日至9月11日,全民对宪法草案的讨论历时近三个月,对宪法草案提出意见有52万多条。这些意见最后汇集到宪法起草委员会,
19、有些意见最终体现在正式的宪法文本中。这一工作的开展A扩大了新中国民主政治的群众基础B确保了新中国民主政治的全面建立C体现了宪法草案中的社会主义原则D完成了普选产生各级人民代表任务【解析】材料“全民对宪法草案的讨论提出意见有52万多条。这些意见最后汇集到宪法起草委员会”反映了宪法的制定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说明宪法草案工作扩大了新中国民主政治的群众基础,故A正确;新中国民主政治的全面建立并不限于宪法草案工作,故B错误;社会主义原则主要表现为无产阶级专政、生产资料公有制,材料并未涉及,故C错误;材料没有反映选举产生各级人民代表的问题,故D错误。【答案】A181956年8月1日,中共中央指出:“今后人
20、民日报发表的文章,除了少数中央负责同志的文章和少数的社论以外,一般地可以不代表党中央的意见,而且可以允许一些作者在人民日报上发表同我们共产党人的见解相反的文章。”这一表态A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B拓展了文学创作的新领域C消除了“左”倾错误思想影响D促进了人民教育不断进步【解析】“可以不代表党中央的意见、可以发表见解相反的文章”等字眼意在强调这一表态利于发表不同的言论,利于社会主义民主优越性的发挥,故A正确;材料不涉及文学创作,排除B;“消除了”的说法过于绝对,排除C;材料也不涉及人民教育的问题,排除D。【答案】A19“这个宪法巩固了我国人民革命的成果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来政治上、经济上的新胜
21、利,今后在动员和团结全国人民完成国家过渡时期总任务和反对内外敌人的斗争中,我国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将继续发挥它的作用。”“这个宪法”的制定A开启了社会主义改造历程B初步建立了政治协商制度C正式确立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D推动了第一个五年计划的颁布【解析】由材料“这个宪法巩固了我国人民革命的成果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来政治上、经济上的新胜利”可以得出所述为1954年宪法,分析选项,C符合题意;社会主义改造开启的标志是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A不正确;第一届政协会议的召开,初步确立了政治协商制度,B不正确;一五计划开始于1953年,D不正确。【答案】C20下图是著名漫画家华君武的作品欢腾的葬礼,据此可知当
22、时A人民欢庆“文化大革命”宣告结束B纠正了“大跃进”的“左”倾错误C实现了政治路线的拨乱反正D确立了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解析】该漫画作于1979年,反映“左”倾错误结束。1976年“文化大革命”宣告结束,故A错误;“大跃进”的“左”倾错误在1958年,故B错误;“文化大革命”结束后,纠正了“左”倾错误,实现了政治路线的拨乱反正,故C正确;漫画不能反映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故D错误。【答案】C21香港回归祖国两年前,美国财富杂志曾发表封面文章预言“香港已死”。香港回归十周年时,美国财富杂志又公开发表哎呀,香港根本死不了的文章坦诚认错。这一变化反映了A中美关系由对抗到正常化的转变B香港回归是“一国两
23、制”政策的首次实践C“一国两制”政策保障了香港的繁荣稳定D美国政府企图干涉中国内政失败【解析】根据“香港已死”“香港回归十周年时,美国财富杂志又公开发表哎呀,香港根本死不了的文章坦诚认错”,表明“一国两制”政策保障了香港的繁荣稳定,打消了人民的疑虑,C正确;1972年中美关系正常化,1997年香港回归,材料所述变化与中美关系正常化无关,排除A;B表述正确,但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D材料无法体现“美国政府企图干涉中国内政”,排除D。【答案】C222001年,海峡两岸达成使用两岸资本并在两岸注册的船舶,各自不悬挂五星红旗和青天白日旗,而只悬挂各自公司旗,开通了两地直航航线。这反映出A大陆提出“一国
24、两制”理论B通过协商解决了香港问题C海峡两岸经济文化交流日益密切D台湾当局坚持“一个中国”原则【解析】“海峡两岸达成使用两岸资本并在两岸注册的船舶”说明两岸关系促进了经济文化交流的日益密切,C正确;A是1980年;B是1997年已经回归;D不符合事实。【答案】C23党的十八大首次以这二十四个字来高度概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组成。其中“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一个核心点,在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在法制建设中取得了辉煌成就,其中不属于九十年代法制建设成就是A行政复议法B依法治国写入宪法C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D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解析】行政复议法是1999年颁布,1999年依法治国写入宪法,1998年通过村民
25、委员会组织法,1989年通过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C不是九十年代法制建设成就,故选C。【答案】C241953到2009年我国实行的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规定: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名额按照农村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四倍于城市每一代表的人口数的原则分配。2010年全国人大关于修改选举法的决定:各省、各自治区、直辖市名额按照每一代表所代表的城乡人口数相同的原则分配。这种变化说明了A改革开放促进城乡协调发展B农村经济社会发生巨变C民主政治建设开始走向平等D政治体制改革全面展开【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农村地区在全国人大代表中所占比例增加,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经济社会发生巨大变化,故B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城乡
26、协调发展,而是强调农村地区在全国人大代表中所占比例增加,排除A。农村地区在全国人大代表中所占比例增加,反映的是民主政治不断发展完善,而不是开始走向平等,排除C。D项说法错误,政治体制改革开始于改革开放之后,排除。【答案】B251953年4月3日,政务院颁布了全国人口调查登记办法,我国开展了第一次全国人口调查工作。经过大量工作,查明全国人口总数为601938035人。这次全国人口调查工作的主要政治目的是A为全国普选提供人口依据B为大规模经济建设做准备C确认民族区域自治的范围D加强户口管理以扩大税源【解析】联系所学可知,1953年的人口普查是为1954年一届全国人大代表的选举准备条件,A项正确;B
27、项不是政治目的,排除;材料反映了全国人口普查,并非只是针对少数民族聚居地区,C项错误;人口普查有加强户口管理之心,无扩大税源之意,D项错误。【答案】A第II卷本卷包括四大题,共计50分。考生根据要求进行作答。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并不是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条件下创造。摘自马克思恩格斯选集概括材料观点,并结合世界近现代史的史实加以论证。(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12分)【答案】示例1:人类活动开创历史,但受历史条件制约巴黎公社运动是人类历史上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首次尝试,为
28、社会主义运动留下了宝贵的经验。但它是在普法战争法国战败,民族矛盾尖锐的背景下爆发的,当时资本主义还处于上升阶段,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还没有充分暴露,所以运动最终失败。可见,历史是主客观相互影响而形成的,我们在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历史的同时,也要充分认识到历史发展的复杂性和艰巨性。示例2:历史是在多种条件的共同作用下创造和发展的。工业革命在英国的发生是多种历史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17世纪末英国确立了代议制民主,为英国工业革命提供了政治保障;英国在长期的对外殖民扩张与海外贸易中,获得了广阔的市场,成为工业革命的直接动力;英国的圈地运动与殖民掠夺积累了雄厚的资本;圈地运动还使英国获得了工业革命必备的自由劳
29、动力;发达的传统制呢业为棉纺业技术革新提供了现成的技术人员等等,正是由于英国具备了以上这些条件,才能率先进行工业革命。任何历史的创造都离不开当时的特定环境与历史条件。2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分)关于世界现代史的开端,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在我国学术界主要有两种见解,一种认为,20世纪初,从1900年起,是世界现代史的开端。另一种认为,1917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是世界现代史的开端。这两种见解都是从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来论析历史分期。评述材料中关于世界现代史开端的观点。(要求:围绕材料中的-种或两种观点论述,观点明确,史论结合。)(12分)【答案】观点1:20世纪初,是世界现代史的开端
30、。科技:第二次工业革命使人类进入“电气时代”,改变了人类的生产和生活。经济:第二次工业革命使社会生产力迅速提高,出现了垄断组织,推动世界市场最终形成。政治:帝国主义的矛盾激化引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同时无产阶级革命进一步发展。观点2: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是世界现代史的开端。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结束了资本主义独占天下的局面。十月革命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极大地鼓舞了国际无产阶级和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运动。十月革命极大地推动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传播。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材料一 朱元璋以复“华夏衣冠”为方针,在洪武二年(
31、1369年)下诏“其辫发椎髻、胡服、胡名、胡姓,一切禁止”,“悉命复衣冠如唐制,士民皆束发于顶”,禁止蒙古、色目人(元代对来自中西亚的各民族的统称)在本族内通婚,而听其与汉人为婚姻。赵毅、赵秩峰中国古代史材料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一律平等。禁止对任何民族的歧视和压迫,禁止破坏各民族团结的行为。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都有保持或者改革自己的风俗习惯的自由。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材料三 美国劳工部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10月,白人失业率为7.0%,非洲裔失业率为14.
32、3%,拉丁裔的失业率则为10.0%。美国人口统计局2012年9月12日的数据显示,2011年非洲裔美国人家庭收入中位数为32229美元,不到非西班牙裔白人收入的60%;非洲裔美国人贫困率为27.6%,约为非西班牙裔白人贫困率的3倍。跟其他族裔相比,警察更袒护白人。纽约市在2011年68.5万次警察街头拦截检查中,超过85%针对黑人和拉丁裔人群。美国穆斯林人口不到美国总人口的1%,但是联邦政府调查的宗教歧视案件中,14%涉及穆斯林;在职场宗教歧视案件中,25%涉及穆斯林。雷振扬裴圣愚如何看待美国等西方国家的民族政策和民族关系(1)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别体现出怎样的民族政策?如何评价两种不同的民族政策
33、?(8分)(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存在哪些种族歧视现象?我们应该从中吸取怎样的教训?(6分)【答案】(1)材料一体现的是一种强制的民族同化政策。评价:一方面在当时有助于巩固国家统一、稳定社会秩序的作用;另一方面,也是朱元璋的大汉族主义和民族歧视政策,本质上体现了专制主义精神。不利于多民族国家和谐发展。(4分)材料二体现了新中国民族平等的民族政策。评价:它最大限度地满足各少数民族平等自治、自主管理本民族、本地区的内部事务;促进了我国各民族之间的团结,改善了民族关系,巩固了国防;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文化建设和社会发展。(4分)(2)歧视:一是对有色人种的就业歧视,是导致收入差距和
34、贫困的重要原因之一;二是执法和司法领域种族歧视严重;三是宗教歧视明显上升,侮辱和攻击穆斯林的事件增多。(4分)教训:美国的种族歧视导致近年来美国白人和有色族群之间矛盾冲突频发,只有实现各民族之间真正的平等才能促进一个国家持续稳定和繁荣发展。(2分)2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一 1949年,中共中央发布文件,宣布“在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工农联盟为主体的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下,废除国民党的六法全书。”要求“蔑视和批判欧、美、日本资本主义国家一切反人民的法律、法令”,“学习和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国家观、法律观”。这一时期,制定了共同纲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组织法、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
35、大行政区人民委员会组织通则、惩治反革命条例、惩治土匪暂行条例、全国税政实施要则、土地改革法等法律。在立法中,大量的苏联法律被引进,当时还聘请了苏联许多法学家来华传授苏联法学。材料二 1982年,五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了新宪法。1988年,宪法第11条增加“国家允许私营经济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存在和发展。国家保护私营经济的合法权利和利益,对私营经济实行引导、监督和管理。”1993年,宪法第15条修改为“国家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等。新时期以来,在有关国家组织和国家制度建设、民事和商事、刑事、行政行为和公民基本权利保护、经济、军事和国防等方面制定了大量法律。特别是经济方面,陆续制定了商标法、会计法
36、、审计法、银行法、保险法、计量法、公司法、外资企业法、反不正当竞争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等。1979年1997年,全国法院工作人员从5.8万人发展到29.2万人。到1996年,全国专门的检察人员发展到15.7万人。以上材料均摘编自蔡定剑历史与变革新中国法制建设的历程(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成立之初法制建设的特点并分析其背景。(7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法制建设的新发展,并说明其影响。(5分)【答案】(1)特点:摧毁国民政府旧法统;否定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法律;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法制建设指导思想;侧重于国家政权建设;受苏联法制影响较深。(4分)背景:新民主主义革命推翻了国民党的反动统治,需要建立和巩固人民政权,恢复发展经济,稳定社会秩序,继续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任务;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敌视遏制新中国;中苏同为社会主义国家,并且建立友好关系。(3分)(2)新发展:制定新宪法并根据时代需要加以修改;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发展完善;注重经济立法工作;司法工作队伍壮大。(3分)影响:社会主义法制进一步完善;推动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坚实的法律保障。(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