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5-2016学年河北省唐山一中高二(下)第二次调研生物试卷一、单项选择题(40小题,1-20每题1分,21-40每小题1分,共60分) 1一次性过量饮水会造成人体细胞肿胀,功能受损可用静脉滴注高浓度盐水(1.8%NaCl溶液)对患者进行治疗其原理是()A升高细胞外液的离子浓度B促进抗利尿激素的分泌C降低细胞内液的离子浓度D减少细胞外液液体总量2以下关于动物内环境和稳态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胃蛋白酶、生长激素、抗体属于人体内环境的成分B若内环境稳态不能维持,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就会受到威胁C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取决于血浆中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D人体剧烈运动时产生的乳酸会导致血浆pH显著下降
2、3人在发高烧时食欲降低,感觉食之无味,其原因是()A体温升高,导致肠胃不能及时排空B体温升高,完全抑制了消化酶的分泌C体温升高,化酶的活性受到影响D体温升高,破坏了体温调节系统,从而影响了肠胃的吸收4下列现象不属于内环境稳态调节范畴的是()A通过肝脏可增加或减少血糖含量B通过肺可按一定速率呼出CO2和吸入O2C肾把代谢终产物不断排出体外D红骨髓源源不断地造出新的血细胞5关于兴奋的传导叙述正确的是()A神经纤维兴奋时电位变为“外正内负”B神经纤维兴奋时产生的电流是从兴奋部位流向未兴奋部位C突触前膜释放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D兴奋从一个神经元的树突传至另一神经元的轴突6下列关于体液调节的叙述中,不正确
3、的是()A体液调节比神经调节持续时间长B体液调节比神经调节作用范围广C参与体液调节的化学物质就是各种激素D参与体液调节的化学物质需要体液传送7一般成年人可以有意识地控制排尿,即可以“憋尿”,这说明()A高级中枢可以控制低级中枢B排尿中枢位于大脑皮层C下丘脑可以产生抗利尿激素D渗透压感受器位于大脑皮层8下列免疫反应中,属于体液免疫反应的是()A泪液中的溶酶菌可杀死侵入人体的细菌B体液中的吞噬细胞可吞噬病原体C抗毒素与细菌外毒素结合,从而抑制病菌的繁殖D体液中的免疫活性物质干扰素可抵抗病毒感染9下列生物或结构中,既能刺激机体产生抗体或效应细胞,又能与相应的抗体或效应细胞发生特异性结合的是()细菌病
4、毒花粉癌细胞ABCD10下列关于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A激素在生物体内含量较低,但有高效的生物催化作用B高浓度2,4-D可以抑制双子叶植物类杂草的生长C根尖分生区细胞数目的增多主要是由赤霉素调节的D温室种植的番茄开花后喷洒乙烯可促进果实的形成11下列叙述中,不属于种群空间特征描述的是()A斑马在草原上成群活动B每毫升河水中有9个大肠杆菌C稗草在稻田中随机分布D木棉树在路旁每隔5米种植12谚语“苗多欺草,草多欺苗”反映的种间关系是()A竞争B共生C寄生D捕食13下列有关种群和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A种群和群落都具有典型的垂直分层现象B任何区域初生演替的结果都是形成森林C繁殖季节里,成年鲈
5、鱼吞食幼小鲈鱼的行为属于捕食D群落中两个物种之间可能存在一种以上的种间关系14在生态系统中,营养级越高的生物获得的总能量越少下列解释错误的是()A各营养级中总有一部分能量被分解者利用B各营养级中的能量一部分以热能形式散失C生物维持自身的生命活动消耗一部分能量D能量金字塔顶层的生物数量少需要能量少15下列最可能用于同一生物的一组名词是()初级消费者,第二营养级次级消费者,自养型生物分解者,腐生生物消费者,自养生物草食动物,异养生物自养生物,第一营养级自养生物,初级消费者ABCD16为了保护环境,到南极考察的科学工作者,除了将塑料以及金属类废弃物带离南极外,还必须把人体尿液、粪便等废物带离,这是因
6、为南极()A缺少生产者B分解者很少C没有消费者D缺乏必要的生活设施17关于生态系统成分中生物部分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生产者全是真核生物B消费者全是异养型真核生物C分解者只包括腐生细菌和真菌D病毒是专性寄生生物,属于消费者18蒲公英种群密度取样调查过程是()随机选取若干样方计数每个样方的个体数目确定某一地段中的蒲公英为调查对象计算种群密度求每个样方的种群密度ABCD19为了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的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某同学进行了如下操作,其中操作错误的是()A将适量干酵母放入装有一定浓度葡萄糖溶液的锥形瓶中,在适宜条件下培养B将培养液振荡摇匀后,用吸管从锥形瓶中吸取一定量的培养液C在血球计数板中
7、央滴一滴培养液,盖上盖玻片,并用滤纸吸去边缘多余培养液D将计数板放在载物台中央,待酵母菌沉降到计数室底部,在显微镜下观察、计数20某同学制作了小生态瓶,分析不正确的是()A该生态瓶的组成成分虽比较简单,但其群落仍存在垂直结构B生态瓶中生物种类稀少,没有食物链存在C为了保证生态瓶的正常运转,瓶内浮萍、金鱼藻、螺蛳和虾的比例应适中D在适宜的温度和光照条件下,该生态瓶会更稳定21下列现象不能体现“信息能调节生物种间关系”这个观点的是()A鼬遇到危险时,由肛门排出有强烈恶臭味的气体,起到报警和防御的功能B含羞草在强烈声音的刺激下,就会表现出小叶合拢,叶柄下垂的运动C烟草受到蛾幼虫攻击后,能产生一种可挥
8、发的化学物质,可以吸引蛾幼虫的天敌D蝙蝠通过自身发出的声波,对被捕食者进行“回声定位”22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是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物质循环是能量流动的基础,能量流动是物质循环的动力B生态系统各个生物之间的信息传递是双向进行的C生态系统的反馈调节必须依赖于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D生态农业利用了能量多级利用的原理,提高了能量在各营养级间的传递效率23下列有关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一只狼吃了一只羊,就获得了羊的大部分物质和能量B食物链越短,可供最高营养级消费的能量越多C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能量就从非生物环境流入生物群落D一种蜣螂专以象粪为食
9、,则该种蜣螂最多能获得大象所同化能量的20%24如图是生物圈中碳循环示意图,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A生物圈通过碳循环实现碳元素的自给自足BA是消费者,C是生产者,碳在各成分间以CO2的形式传递C对E过度开发利用会打破生物圈中碳循环的平衡D碳循环过程需要能量驱动,同时又是能量的载体25将某小型天然湖泊改造为人工鱼塘,投饵养殖肉食性鱼类5年后,藻类暴发,引起水草(沉水植物)死亡,之后浮游动物及鱼类等生物死亡,水体发臭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A导致水草死亡的最主要非生物因素是光照B更多水生生物死亡又加重了水体的污染,这属于正反馈调节C投放以浮游植物为食的鱼类有利于该湖泊的生态恢复D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
10、能量是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26如图为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示意图,下列等式中不可能成立的是()AB2=A(10%-20%)BA=F+B1+C1+D1+E1CA-(B1+B3)=Cl+C2+C3DC3=B2(80%-90%)27环保工作者对某地区最主要的草食动物某野兔种群数量进行连年监测,得到如右图所示的数量增长变化()曲线,=t年种群数量/(t-1)年种群数量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第1年至第3年该种群的出生率相同B第4年初至第5年中期,种群数量呈“S”形增长C第3年末种群数量与第5年中期种群数量相等D野兔的种群数量在第6年末达到K值28关于群落的描述不准确的是()A水平结构上种群分布与土
11、壤的湿度、光照强度及生物自身的生长特点有关B同一时间栽培,长势相同的人工马尾松群落不存在垂直结构的分层现象C自然群落往往是向物种丰富度越来越大的方向演替,而且种间关系越来越复杂D沙丘上造林、沧海桑田等现象说明了人类活动可改变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29生物群落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动态系统下列有关群落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A群落自然演替是一个群落替代另一个群落的过程B群落演替过程中种群的基因频率不会发生显著变化C在森林遭受火灾后的地段上重新形成森林属于次生演替过程D人类活动往往使群落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30如图1、2为实验的初始状态,以下关于生长素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A图1和图2的实
12、验结果都能体现生长素的促进生长作用,而图3则能说明生长素作用具有两重性B图1的实验结果A、B都不弯曲,但原因不相同C图2中的实验结果是放M的胚芽鞘弯向一侧而放N的不弯曲D图3茎卷须中生长素含量外侧比内侧少31下列有关植物激素调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在形成无子番茄过程中生长素没有改变细胞的染色体数目B生长素和赤霉素都能促进果实的发育C用一定浓度的脱落酸来处理种子可提高发芽率D植物的生长发育是多种植物激素相互作用共同调节的结果32有关下列实例的分析,错误的是()茎的向光性茎的背地性根的向地性顶端优势用除草剂去除杂草A能反映生长素作用特点的是B实例没有体现生长素具有抑制生长的作用C实例均在一定程
13、度上体现了生长素具有抑制生长的作用D实例反映了不同种类的植物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不同33下列关于人体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A在体液免疫过程中,抗原都需要T细胞识别与传递B病毒侵入人体细胞后,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结合杀死病毒C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种过敏反应D吞噬细胞既参与非特异免疫又参与特异性免疫过程34下列有关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A细胞免疫中,效应T细胞的攻击目标是已经被抗原入侵的宿主细胞B抗体主要分布在血清中,所以人体被病菌侵染后只要注射血清就可以治疗疾病C艾滋病病毒侵入人体后主要破坏B淋巴细胞,从而破坏人体的免疫系统D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没有特异性,因此只在非特异性免疫过程中起作用35环孢霉素
14、A是一种能抑制T细胞增殖的药物,它能使人体免疫系统处于无应答或弱应答状态,因此环孢霉素A可用于()A提高器官移植的成活率B清除宿主细胞内的结核杆菌C降低恶性肿瘤的发病率D治疗艾滋病36运动员在参加激烈的比赛过程中,此时需要通过一定机制来维持内环境的稳态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大量流汗导致失水过多,通过减少抗利尿激素分泌进行调节B产热增多使体温升高,通过神经一体液调节以维持体温稳定C肌细胞无氧呼吸产生并释放到血液中的乳酸,由缓冲物质中和以维持酸碱平衡D葡萄糖的大量消耗使血糖浓度偏低,可以通过增加胰高血糖素分泌进行调节37如果某激素主要作用于机体内某器官的细胞,而对机体内其他器官的细胞影响不大,
15、则该激素的特异性强下列哪一组激素与靶细胞受体的特异性最弱()A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胰岛素B促性腺激素和抗利尿激素C甲状腺激素和胰岛素D甲状腺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38若图1、图2两图均表示人体生命活动调节过程中细胞之间的相互联系,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信号从细胞c传递到d的速度比从细胞a传递到b的快B细胞a分泌的激素作用于细胞b,使其激素分泌增加C人体对寒冷刺激做出的反应只与图1有关D细胞c受到刺激产生的兴奋以电信号形式传递给细胞d39垂体被称为“乐队的指挥”,因为它不仅产生生长素和催乳素,也能调节和控制其他内分泌腺的活动幼年哺乳动物的垂体损伤会引起()水盐调节紊乱体温调节紊乱血糖浓度
16、逐渐降低生长发育停止性腺发育停止ABCD40如图为人体的生命活动调节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饭后血糖升高时,人体可以通过“内刺激ACD”,促进胰岛素的分泌B当人的手被针刺时,可以通过“外刺激ACDF”,使手缩回C人在寒冷的条件下,可以通过“外刺激ACD”,使肾上腺素分泌增加D人体内的甲状腺激素能完成H过程二、非选择题(4道题,每空1分,共40分) 41如图是人体部分稳态的调节示意图(A、B、C、D表示激素),据图回答问题(1)正常机体需经过_的调节,并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才能维持机体的稳态(2)寒冷环境下,激素_(填字母)的分泌量明显增加,以增加产热,同时机体还可以通过_等变化
17、以减少散热当血液中激素B浓度较高时,它反过来抑制垂体和下丘脑的功能,我们称这种现象为_(3)当血糖浓度低于正常值时,可直接作用于_细胞,以促进相关激素分泌,也可以刺激下丘脑通过传出神经促进激素_(填字母)和C的分泌(4)血糖的三条来源和去路中,最主要的途径分别是_和_(5)激素A是_,激素B的靶细胞是_42回答下列有关生长素的问题(1)当植物表现出顶端优势时,顶芽产生的生长素运到相邻侧芽_(填“需要”或“不需要”)消耗ATP(2)某研究小组探究避光条件下生长素浓度对燕麦胚芽鞘生长的影响胚芽鞘去顶静置一段时间后,将含有不同浓度生长素的琼脂块分别放置在不同的去顶胚芽鞘一侧,一段时间后测量并记录弯曲
18、角度()图1为实验示意图的范围为_;A1800B18090C900在两组实验中若相同,则琼脂块中含有生长素的浓度一定相同吗?_若想在细胞水平上证明生长素对胚芽鞘生长的影响,可以取弯曲处做_(填“横切”或“纵切”)片制成装片,用显微镜观察、测量两侧细胞的平均长度,做出比较(3)图2是根、茎对生长素作用的反应曲线,图示字母中表示根近地侧的是_、茎的远地侧的是_(4)有科学家认为根的向地生长不仅与生长素有关,还与乙烯的作用有关为了研究二者的关系,科研人员做了这样的实验:将某种开花植物的根尖放在含不同浓度生长素的培养液中,并加入少量蔗糖作为能源发现在这些培养液中出现了乙烯,且生长素浓度越高,培养液中乙
19、烯的浓度也越高,根尖生长所受的抑制也越强此科研人员所做实验的自变量是_,因变量是_为使实验更严谨,还需将另一些等量的根尖放在_的培养液中,作为对照组据此实验结果,可推知水平放置的植物其根向重力生长的原因是_43图1表示某草场上甲、乙两个种群的增长速率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图2表示对该草场的丙种群进行生态研究时绘制出的丙种群值的变化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1)在图1中,t3时甲和乙种群的年龄组成分别为_、_(2)在图2中1520年间,丙种群的年龄组成为_(3)乙、丙两种群,种群密度最大分别在_时、_年时(4)若该草场在第10年曾发生火灾,但此后又慢慢恢复,这属于群落的_演替从生态系统角度分析,这体现了
20、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_能力,这种能力的基础是_44“水稻杀手”福寿螺喜食水稻幼嫩部分,是我国16种危害最大的外来物种之一,我国创建出如图1的稻鸭绿色农业生产模式;图2为该生产模式中碳循环示意图(A、B、C、D代表不同成分,、代表过程)请思考回答下列问题:(1)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_、_;图1中由于缺少_、_,不能构成完整的生态系统(2)图1中占有两个营养级的生物是_,鸭子与稻飞虱能根据对方的行为信息特征作出反应,这说明信息传递具有_的作用(3)若图1中线虫粪便中的能量为M,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为R,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动的能量为N,则该线虫的同化量可表示为_(4)若福寿螺取食水稻的比例由
21、3/4调整到1/4,福寿螺增加1kg体重,设福寿螺和田螺的总量不变的情况下,从理论上分析,微藻比原来多消耗_kg(能量传递效率按20%计算)(5)图2中的是_过程,在、过程中碳以_的形式进行循环(6)科研人员在该生态系统中引入中华鳖,可大量捕食福寿螺的成体和卵块,鳖和水稻生活在一起,鳖也可以吃掉稻叶上的草籽、害虫等,对水稻来说不需要除草、施肥和用药由此推测,鳖处于_营养级从生态学原理上分析,这种做法的优点是_和防止环境污染2015-2016学年河北省唐山一中高二(下)第二次调研生物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单项选择题(40小题,1-20每题1分,21-40每小题1分,共60分)0 1一次性过量
22、饮水会造成人体细胞肿胀,功能受损可用静脉滴注高浓度盐水(1.8%NaCl溶液)对患者进行治疗其原理是()A升高细胞外液的离子浓度B促进抗利尿激素的分泌C降低细胞内液的离子浓度D减少细胞外液液体总量【考点】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稳态的生理意义【分析】本题考查渗透作用原理渗透作用是具有液泡的成熟的植物细胞吸收水分的方式,原理是:原生质层具有选择透过性,原生质层内外的溶液存在着浓度差,水分子就可以从溶液浓度低的一侧通过原生质层扩散到溶液浓度高的一侧溶液渗透压的高低与溶液中溶质分子的物质的量的多少有关,溶液中溶质分子物质的量越多,渗透压越高,反之则越低人一次性饮水过多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细
23、胞吸水膨胀,要使细胞恢复正常形态,必须使细胞中的水分渗出又渗透作用原理可知,只有细胞外液浓度大于细胞内液浓度时,细胞中多余的水分才能渗出,使细胞恢复正常形态【解答】解:A、静脉滴注高浓度盐水( 1.8% NaCl 溶液),钠离子主要保留在细胞外,会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促使细胞内水分渗透出来,达到治疗的效果,A正确;B、抗利尿激素的分泌有利于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B错误;C、静脉滴注高浓度盐水,不会降低细胞内液的离子浓度,C错误;D、静脉滴注高浓度盐水,会增加细胞外液液体总量,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渗透作用原理的运用能力和理解能力能够通过渗透作用吸水的细胞一定是一个
24、活细胞一个成熟的植物细胞是一个渗透系统验证通过渗透作用吸水或失水的最佳实例是质壁分离和质壁分离复原的实验一次施肥过多引起“烧苗”,是由于土壤溶液的浓度突然增高,导致植物的根细胞吸水发生困难或不能吸水所至盐碱地里大多数农作物不能正常生长的原因之一也是土壤溶液浓度过高造成的淹制的鱼、肉等不易变质,是由于高浓度的盐溶液使细胞等微生物失水死亡之故2以下关于动物内环境和稳态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胃蛋白酶、生长激素、抗体属于人体内环境的成分B若内环境稳态不能维持,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就会受到威胁C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取决于血浆中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D人体剧烈运动时产生的乳酸会导致血浆pH显著下降【考点】内
25、环境的理化特性;内环境的组成【分析】1、内环境的主要成分是:水约90%,蛋白质,无机盐,激素以及血液运送的物质(如氧气、二氧化碳、葡萄糖)和非蛋白质类含氮化合物(如尿素、尿酸、肌酸、肌苷、氨基酸、多肽、胆红素和氨气等)2、稳态是指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得各个器官和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稳态调节的主要机制内环境稳态的意义:内环境中血糖含量、温度、pH等保持在适宜的范围内,是细胞代谢正常进行和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解答】解:A、胃蛋白酶存在于胃液中,属于机体的外环境,不属于人体内环境的成分,A错误;B
26、、内环境稳态是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内环境稳态失调,细胞代谢就会紊乱,B正确;C、血浆透压的大小主要与血浆中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有关,C正确;D、正常情况下,人体剧烈运动时产生乳酸通过血浆中缓冲物质的缓冲作用,pH会保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D错误故选:AD【点评】本题的知识点是内环境的成分,内环境稳态的意义,血浆中pH的稳态,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对生物学问题作出准确的判断3人在发高烧时食欲降低,感觉食之无味,其原因是()A体温升高,导致肠胃不能及时排空B体温升高,完全抑制了消化酶的分泌C体温升高,化酶的活性受到影响D体温升高,
27、破坏了体温调节系统,从而影响了肠胃的吸收【考点】酶的特性【专题】正推法;酶在代谢中的作用【分析】内环境稳态是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酶具有高效性、专一性(特异性)和作用条件温和的特性,酶的活性主要受温度和pH的影响,当人体体温升高或下降时,酶的呼吸都会降低【解答】解:A、肠胃及时排空与体温变化没有直接关系,A错误;B、体温升高,不会完全抑制消化酶的分泌,只能降低消化酶的活性,B错误;C、体温升高,消化酶活性下降,导致消化不良,食欲减弱,还会感觉食之无味,C正确;D、人体发高烧时,并没有破环体温调节系统,也不会直接影响肠胃的吸收,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以人体发高烧为素材,考查内环境稳态的意
28、义及酶的特性,要求考生识记内环境稳态的意义,识记酶的特征,能理论联系实际,运用所学的知识合理解释生活中的生物学问题,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4下列现象不属于内环境稳态调节范畴的是()A通过肝脏可增加或减少血糖含量B通过肺可按一定速率呼出CO2和吸入O2C肾把代谢终产物不断排出体外D红骨髓源源不断地造出新的血细胞【考点】稳态的生理意义【分析】内环境是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细胞外液构成的细胞生活的环境由此可见,内环境就是细胞外液内环境稳态是指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解答】解:A、血糖是指血浆中的葡糖糖,
29、因此血糖含量的调节属于内环境稳态的调节范畴,A正确;B、通过肺可按一定速率呼出CO2和吸入O2,属于内环境稳态的调节范畴,B正确;C、肾把代谢终产物不断排出体外,以维持人体内环境的稳态,C正确;D、内环境是细胞外液,而血细胞不属于内环境,所以红骨髓源源不断地造出新的血细胞不属于内环境稳态的调节范畴,D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内环境稳态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内环境的概念、组成及成分,明确内环境就是细胞外液,再判断各选项中哪些不属于内环境稳态的调节范畴,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需要注意的是D选项,要求考生明确血细胞不属于内环境5关于兴奋的传导叙述正确的是()A神经纤维兴奋时电位变为“外正
30、内负”B神经纤维兴奋时产生的电流是从兴奋部位流向未兴奋部位C突触前膜释放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D兴奋从一个神经元的树突传至另一神经元的轴突【考点】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专题】正推法;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分析】1、静息时,神经细胞膜对钾离子的通透性大,钾离子大量外流,形成内负外正的静息电位;受到刺激后,神经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改变,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增大,钠离子内流,形成内正外负的动作电位兴奋部位和非兴奋部位形成电位差,产生局部电流,膜内从兴奋部位流向未兴奋部位,膜外从未兴奋部位流向兴奋部位,兴奋传导的方向与膜内电流方向一致2、兴奋在神经元之间需要通过突触结构进行传递,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
31、膜,其具体的传递过程为:兴奋以电流的形式传导到轴突末梢时,突触小泡释放递质(化学信号),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突触后膜产生膜电位(电信号),从而将兴奋传递到下一个神经元【解答】解:A、神经纤维兴奋时,钠离子内流,电位变为“外负内正”,A错误;B、兴奋部位的膜内电流是从兴奋部位流向未兴奋部位,而膜外是从未兴奋部位流向兴奋部位,B错误;C、突触小体释放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使突触后膜兴奋或受到抑制,C正确;D、兴奋从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至另一个神经元的树突或胞体,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神经冲动的产生及传导,要求考生识记神经冲动产生的过程,掌握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过程及神经冲动在神经
32、元之间的传递过程,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6下列关于体液调节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体液调节比神经调节持续时间长B体液调节比神经调节作用范围广C参与体液调节的化学物质就是各种激素D参与体液调节的化学物质需要体液传送【考点】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分析】神经调节作用途径是反射弧,反应速度迅速,作用范围准确、比较局限,作用时间短暂体液调节作用途径是体液运输,反应速度较缓慢,作用范围较广泛,作用时间比较长【解答】解:A、体液调节比神经调节持续的时间长,A正确;B、体液调节比神经调节作用范围广,B正确;C、参与体液调节的化学物质部分是激素,还有其它物质,如二氧化碳等,C错误;D、参与
33、体液调节的化学物质激素、二氧化碳等需要体液传送,D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体液调节内容,关键是比较体液调节和神经调节的区别和联系7一般成年人可以有意识地控制排尿,即可以“憋尿”,这说明()A高级中枢可以控制低级中枢B排尿中枢位于大脑皮层C下丘脑可以产生抗利尿激素D渗透压感受器位于大脑皮层【考点】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分析】在中枢神经系统中,调节人和高等动物生理活动的高级神经中枢是大脑皮层,在生命活动调节过程中,高级中枢调节起着主导的作用【解答】解:排尿过程受低级中枢控制,但有可以有意识的控制排尿,说明低级中枢受高级中枢控制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低级中枢与高级中枢关系,考查低级
34、中枢受高级中枢控制的理解8下列免疫反应中,属于体液免疫反应的是()A泪液中的溶酶菌可杀死侵入人体的细菌B体液中的吞噬细胞可吞噬病原体C抗毒素与细菌外毒素结合,从而抑制病菌的繁殖D体液中的免疫活性物质干扰素可抵抗病毒感染【考点】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分析】1、人体的三道防线:第一道防线是由皮肤和黏膜构成的,他们不仅能够阻挡病原体侵入人体,而且它们的分泌物(如乳酸、脂肪酸、胃酸和酶等)还有杀菌的作用 第二道防线是体液中的杀菌物质-溶菌酶和吞噬细胞第三道防线主要由免疫器官(扁桃体、淋巴结、胸腺、骨髓、和脾脏等)和免疫细胞(淋巴细胞、吞噬细胞等)借助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而组成的2、体液免疫和细
35、胞免疫:【解答】解:A、眼泪中的溶菌酶可破坏侵入人体的细菌,这属于第一道防线,即非特异性免疫,A错误;B、体液中的吞噬细胞可吞噬病原体,这属于第二道防线,即非特异性免疫,B错误;C、抗毒素(抗体)与细菌外毒素结合,这属于第三道防线,即特异性免疫中的体液免疫,C正确;D、体液中的可溶性免疫活性物质-干扰素可抵抗病毒感染,这属于细胞免疫,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人体免疫系统的组成,掌握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具体过程,能根据题干要求做出准确的判断9下列生物或结构中,既能刺激机体产生抗体或效应细胞,又能与相应的抗体或效应细胞发生特异性结合的是()细菌病毒花
36、粉癌细胞ABCD【考点】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分析】特异性免疫包括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其具体过程如下:【解答】解:细菌、病毒、花粉、癌细胞都属于抗原,都能够引起人体发生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所以细菌、病毒、花粉、癌细胞既能刺激机体产生抗体或效应细胞,又能与相应的抗体或效应细胞发生特异性结合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要求考生识记人体免疫系统的组成及功能,掌握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具体过程,能结合题干信息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10下列关于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A激素在生物体内含量较低,但有高效的生物催化作用B高浓度2,4-D可以抑制
37、双子叶植物类杂草的生长C根尖分生区细胞数目的增多主要是由赤霉素调节的D温室种植的番茄开花后喷洒乙烯可促进果实的形成【考点】植物激素及其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价值【分析】五类植物激素的比较名称合成部位存在较多的部位功能生长素幼嫩的芽、叶、发育中的种子集中在生长旺盛的部位既能促进生长,也能抑制生长;既能促进发芽,也能抑制发芽;既能防止落花落果,也能疏花蔬果赤霉素未成熟的种子、幼根和幼芽普遍存在于植物体内促进细胞伸长,从而引起植株增高促进种子萌发和果实发育细胞分裂素主要是根尖细胞分裂的部位促进细胞分裂脱落酸根冠、萎蔫的叶片将要脱落的器官和组织中抑制细胞分裂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乙烯植物的各个部位成熟
38、的果实中较多促进果实成熟不同植物对生长素额敏感程度不同,双子叶植物比单子叶植物对生长素更敏感,利用此原理可用高浓度2,4-D作“除草剂”抑制双子叶植物类杂草的生长【解答】解:A、激素只能对生命活动起调节作用,不能起催化作用,故A错误;B、不同植物对生长素额敏感程度不同,双子叶植物比单子叶植物对生长素更敏感,因此用高浓度2,4-D可以抑制双子叶植物类杂草的生长,故B正确;C、生长素和赤霉素都能促进细胞伸长,细胞分裂素能促进细胞分裂,因此根尖分生区细胞数目的增多主要是由细胞分裂素调节的,故C错误;D、乙烯能促进果实的成熟,不能促进果实的发育,故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植物激素的相关知识,意在考
39、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理论联系实际,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的一些生物学问题11下列叙述中,不属于种群空间特征描述的是()A斑马在草原上成群活动B每毫升河水中有9个大肠杆菌C稗草在稻田中随机分布D木棉树在路旁每隔5米种植【考点】群落的结构特征【分析】组成种群的个体在其生活空间中的位置状态或空间布局叫做种群的空间特征或分布型种群的空间分布一般可概括为三种基本类型:随机分布、均匀分布和集群分布【解答】解:A、斑马在草原上成群活动是集群分布,故A错误;B、每毫升河水中有9个大肠杆菌是指种群密度,不属于种群空间特征,故B正确;C、稗
40、草在稻田中随机分布是指空间特征中的随机分布,故C错误;D、木棉树在路旁每隔5米种植属于均匀分布,故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群落的结构特征相关内容,考查了学生对课本内容的掌握,难度较低12谚语“苗多欺草,草多欺苗”反映的种间关系是()A竞争B共生C寄生D捕食【考点】种间关系【分析】“苗多欺草,草多欺苗”反映的是种间关系中的竞争,苗与草之间竞争资源【解答】解:在群落中,不同种生物之间存在着种间关系,分别是共生、寄生、捕食和竞争根据题意分析可知:苗和草都是植物,生长在一起,因争夺营养物质和空间而进行斗争,属于竞争关系故选:A【点评】本题难度一般,要求学生识记群落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对群落中种
41、间关系的理解13下列有关种群和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A种群和群落都具有典型的垂直分层现象B任何区域初生演替的结果都是形成森林C繁殖季节里,成年鲈鱼吞食幼小鲈鱼的行为属于捕食D群落中两个物种之间可能存在一种以上的种间关系【考点】种群的特征;群落的结构特征;种间关系【专题】正推法;种群和群落【分析】1、群落具有垂直分层现象,而种群不具有2、群落中两个物种之间可能存在一种以上的种间关系,如蛇与猫头鹰可能是捕食关系,也可能是竞争关系【解答】解:A、群落具有垂直分层现象,而种群不具有,A错误;B、在气候适宜、雨水充沛的环境中初生演替能形成森林,若气候干旱,则只能形成灌木,B错误;C、繁殖季节里,成年鲈鱼
42、吞食幼小鲈鱼的行为属于种内斗争,C错误;D、群落中两个物种之间可能存在一种以上的种间关系,如蛇与猫头鹰可能是捕食关系,也可能是竞争关系,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种群和群落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属于中档题14在生态系统中,营养级越高的生物获得的总能量越少下列解释错误的是()A各营养级中总有一部分能量被分解者利用B各营养级中的能量一部分以热能形式散失C生物维持自身的生命活动消耗一部分能量D能量金字塔顶层的生物数量少需要能量少【考点】生态系统的功能【分析】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传递、逐级递减,传递效率为10%-20%【解答】解:解:A、流入某一营养级的能量为该营养级固
43、定的能量,其中有一部分被分解者分解流失了,如动植物的遗体、残落物和排泄物等被微生物分解,A正确;B、各营养级同化的能量中有一部分能量经过自身的呼吸作用以热能形式散失,B正确;C、各营养级同化的能量中有一部分能量经过自身的呼吸作用用于维持自身的生命活动(生长、发育、繁殖等),C正确;D、一般来说能量金字塔顶层的生物数量少需要能量少,但也有特殊情况,比如说在一个相对简单的食物链中,只有非生物的自然物质,然后就是大树和害虫,那么害虫作为顶层它的生物数量明显大于大树,但能量还是少于大树的,D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物生态系统的功能的相关知识点,意在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程度,培养了学生分析
44、题意、获取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力要求较高15下列最可能用于同一生物的一组名词是()初级消费者,第二营养级次级消费者,自养型生物分解者,腐生生物消费者,自养生物草食动物,异养生物自养生物,第一营养级自养生物,初级消费者ABCD【考点】生态系统的结构【分析】初级消费者属第二营养级;次级消费者是异养型生物,而不是自养型生物;分解者是腐生生物;消费者是异养型生物,而不是自养型生物;草食动物是异养生物;自养生物属第一营养级;自养生物是生产者而不是初级消费者【解答】解:初级消费者属第二营养级,正确;次级消费者是异养型生物,而不是自养型生物,错误;分解者是腐生生物,正确;消费者是异养型生物,而不是自养型
45、生物,错误;草食动物以植物为食,是异养生物,正确;生产者均为自养生物,属于第一营养级,正确;初级消费者是第二营养级,异养生物,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的是生态系统中生物因素的分类对此类试题,学生应掌握生态系统中生物因素的分类16为了保护环境,到南极考察的科学工作者,除了将塑料以及金属类废弃物带离南极外,还必须把人体尿液、粪便等废物带离,这是因为南极()A缺少生产者B分解者很少C没有消费者D缺乏必要的生活设施【考点】生态系统的结构;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和措施【分析】人体尿液、粪便等废物必须要由分解者,将其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再回到无机环境参与物质循环生态系统中的成分有: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空气
46、、水、矿物质、阳光、热能、生产者:属自养生物(主要是绿色植物);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消费者:属异养生物(各种动物);分类: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三级消费者、分解者:属异养生物(细菌、真菌等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其作用为:分解动植物遗体、排出物和残落物中的有机物为无机物归还到无机环境【解答】解:由于人体尿液、粪便等废物必须要由分解者,将其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再回到无机环境参与物质循环因此南极缺少分解者,需将其从南极带离故选:B【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生态系统成分及功能的理解,属于理解层次,学生需理解题意即可解题17关于生态系统成分中生物部分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生产者全是真核生物B消费者
47、全是异养型真核生物C分解者只包括腐生细菌和真菌D病毒是专性寄生生物,属于消费者【考点】生态系统的结构【专题】对比分析法;生态系统【分析】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1)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无机环境);(2)生产者:主要是绿色植物,还有少数化能合成型生物,如硝化细菌;(3)消费者:主要是动物,还有少数营寄生生活的微生物;(4)分解者:主要是指营腐生生活细菌和真菌,还有少数动物,如蚯蚓、蜣螂等【解答】解:A、生产者属于自养型生物,但不一定是真核生物,有些原核生物如蓝藻、硝化细菌也是生产者,A错误;B、消费者主要是动物,还有少数营寄生生活的微生物,包括一些原核微生物,也是异养生物,B错误;C、分解者不仅限
48、于腐生细菌和真菌,还有少数动物,如蚯蚓、蜣螂等,C错误;D、病毒与红细胞的关系是寄生,所以属于消费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结构,要求考生识记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掌握各组成成分的生物类型及功能,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18蒲公英种群密度取样调查过程是()随机选取若干样方计数每个样方的个体数目确定某一地段中的蒲公英为调查对象计算种群密度求每个样方的种群密度ABCD【考点】估算种群密度的方法【分析】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就是种群密度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有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样方法适用于植物和活动范围小,活动能力弱的动物,而活动范围大,
49、活动能力强的动物适宜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解答】解:调查蒲公英种群密度时,宜采用样方法,其过程为:确定某一地段中的蒲公英为调查对象随机选取若干样方计数每个样方的个体数目去各个样方的平均值、计算每个样方的种群密度计算种群密度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调查种群密度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19为了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的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某同学进行了如下操作,其中操作错误的是()A将适量干酵母放入装有一定浓度葡萄糖溶液的锥形瓶中,在适宜条件下培养B将培养液振荡摇匀后,用吸管从锥形瓶中吸取一定量的培养液C在血球计数板中央滴一滴培养液,盖上盖玻片,并用滤纸吸去
50、边缘多余培养液D将计数板放在载物台中央,待酵母菌沉降到计数室底部,在显微镜下观察、计数【考点】探究培养液中酵母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分析】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实验的原理:(1)酵母菌可以用液体培养基来培养,培养液中的酵母菌种群的增长情况与培养液中的成分、空间、pH、温度等因素有关,我们可以根据培养液中的酵母菌数量和时间为坐标轴做曲线,从而掌握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情况(2)利用血球计数板在显微镜下直接计数是一种常用的细胞计数法,这种方法可以直接测定样品中全部的细胞数目,所以一般用于单细胞微生物数量的测定,由于血球计数板上的计数室盖上盖玻片后的容积是一定的,所以可根据在显微镜下观察到
51、的细胞数目来计算单位体积的细胞的总数目明确知识点,梳理相关知识,根据选项描述结合基础知识做出判断【解答】解:A、酵母菌在适宜条件下培养,能进行有氧呼吸,大量繁殖,A正确;B、吸取培养液计数前要将试管轻轻振荡几次,目的是使培养液中的酵母菌均匀分布,减少误差,B正确;C、利用血细胞计数板时,应先放置盖玻片,在盖玻片的边缘滴加培养液,待培养液从边缘处自行渗入计数室,吸去多余培养液,再进行计数,C错误;D、血球计数板加样后,需静置片刻再使用显微镜计数这是因为计数室中的菌悬液有一定的高度(0.1mm),需要让细胞沉降到计数室底部的网格线中,避免细胞分布在不同液层深度,导致计数时被遗漏,D正确故选:C【点
52、评】本题考查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实验的原理和选材,意在考查学生能独立完成“生物知识内容表”所列的生物实验,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能将这些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进行综合运用;并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处理20某同学制作了小生态瓶,分析不正确的是()A该生态瓶的组成成分虽比较简单,但其群落仍存在垂直结构B生态瓶中生物种类稀少,没有食物链存在C为了保证生态瓶的正常运转,瓶内浮萍、金鱼藻、螺蛳和虾的比例应适中D在适宜的温度和光照条件下,该生态瓶会更稳定【考点】探究水族箱(或鱼缸)中群落的演替【专题】正推法;生态系统【分析】制作生态瓶1、实验要求:
53、(1)水族箱必须是密封的,且是透明的,放置于室内通风、光线良好的地方,但要避免阳光直接照射(2)组成成分:非生物成分、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3)各生物成分的数量不宜过多,以免破坏食物链 2、实验原理: 在有限的空间内,依据生态系统的原理,将生态系统具有的成分进行组织,构建一个人工微型生态系统是可能的但同时,这个人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有条件的,也可能是短暂的,它会发生群落的演替【解答】解:A、生态瓶为一个生态系统,其群落存在垂直结构,A正确;B、生态瓶中生物种类稀少,但依然存在食物链,B错误;C、为了保证生态瓶的正常运转,瓶内各种生物的比例应适中,C正确;D、适宜的温度和光照条件,可以保证能量
54、的正常输入,会使生态瓶会更稳定,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生态瓶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的能力21下列现象不能体现“信息能调节生物种间关系”这个观点的是()A鼬遇到危险时,由肛门排出有强烈恶臭味的气体,起到报警和防御的功能B含羞草在强烈声音的刺激下,就会表现出小叶合拢,叶柄下垂的运动C烟草受到蛾幼虫攻击后,能产生一种可挥发的化学物质,可以吸引蛾幼虫的天敌D蝙蝠通过自身发出的声波,对被捕食者进行“回声定位”【考点】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专题】正推法【分析】1、生态系统中信息的类型(1)物理信息:生态系统中的光、声、颜色、温度、湿度、磁力等,通过
55、物理过程传递的信息(2)化学信息:生物在生命活动过程中,产生的一些可以传递信息的化学物质(3)行为信息:是指某些动物通过某些特殊行为,在同种或异种生物间传递的某种信息2、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1)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作用;(2)生物种群的繁衍,也离不开信息的传递;(3)信息还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解答】解:A、鼬遇到危险时,由肛门排出有强烈恶臭味的气体,可以趁机逃走,说明信息能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A错误;B、含羞草在强烈声音的刺激下,就会表现出小叶合拢,叶柄下垂的运动,说明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作用,不属于生物的种间关系,属于环境和生物之间
56、的关系,B正确;C、烟草受到蛾幼虫攻击后,能产生一种可挥发的化学物质,可以吸引蛾幼虫的天敌,来驱赶蛾幼虫,说明信息能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C错误;D、蝙蝠通过自身发出的声波,对被捕食者进行“回声定位”说明信息能调节生物间的捕食关系,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种类和作用,意在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判断能力,试题难度一般22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是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物质循环是能量流动的基础,能量流动是物质循环的动力B生态系统各个生物之间的信息传递是双向进行的C生态系统的反馈调节必须依赖于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D生态农业利用了能量多级利用的原理,提高
57、了能量在各营养级间的传递效率【考点】生态系统的功能【专题】信息转化法;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分析】阅读题干可知本题涉及的知识点是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即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梳理相关知识点,根据选项描述结合基础知识做出判断【解答】解:A、生态系统中物质是能量流动的载体,能量是物质循环的动力,A正确;B、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具有双向性,B正确;C、生态系统的负反馈调节依赖于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C正确;D、生态农业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提高了能量利用率,但不能提高能量的传递效率,D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
58、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23下列有关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一只狼吃了一只羊,就获得了羊的大部分物质和能量B食物链越短,可供最高营养级消费的能量越多C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能量就从非生物环境流入生物群落D一种蜣螂专以象粪为食,则该种蜣螂最多能获得大象所同化能量的20%【考点】生态系统的功能【专题】正推法;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分析】能量流动是指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能量流动特点:单向流动:生态系统内的能量只能从第一营养级流向第二营养级,再依次流向下一个营养级,不能逆向流动,也不能循环流动逐级递减:能量在沿食物链流动的过程中,逐级减少,
59、能量在相邻两个营养级间的传递效率是10%-20%;可用能量金字塔表示【解答】解:A、一只狼吃了一只羊,能通过消化吸收,同化了大部分物质,所以就获得了羊的大部分物质和能量,A正确;B、由于能量流动是逐级递减的,所以食物链越短,可供最高营养级消费的能量越多,B正确;C、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能量就从非生物环境流入生物群落,C正确;D、由于大象粪便是大象消化后没有吸收的能量,所以不属于大象同化的能量,而是上一营养级的能量,所以一种专以大象粪为食蜣螂,不能从大象同化的能量中获取能量,其从大象粪便中获取的能量应该属于大象的上一营养级,D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主
60、要考查能量流动的相关知识点,意在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程度,培养了学生分析题意、获取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24如图是生物圈中碳循环示意图,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A生物圈通过碳循环实现碳元素的自给自足BA是消费者,C是生产者,碳在各成分间以CO2的形式传递C对E过度开发利用会打破生物圈中碳循环的平衡D碳循环过程需要能量驱动,同时又是能量的载体【考点】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基本规律及其应用【分析】1、由图可知,CD之间存在双箭头,且其它成分都有箭头指向D,所以D为大气二氧化碳,C为生产者,A为消费者,B为分解者,E为化石燃料的燃烧a为光合作用,b为呼吸作用,c为分解者的分解作用2、碳在生物群
61、落中以有机物的形式循环,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以二氧化碳的形式循环【解答】解:A、生物圈通过碳循环实现碳元素的自给自足,A正确;B、A是消费者,C是生产者,碳在生物群落中以有机物的形式循环,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以二氧化碳的形式循环,B错误;C、E为化石燃料,若对此过度开发利用会导致温室效应的产生,C正确;D、能量是物质循环的动力,物质是能量的载体,D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结合生物圈中碳循环的部分示意图,考查生态系统的功能,重点考查生态系统中的碳循环,要求考生识记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掌握各组成成分之间的关系,能准确判断图中各字母的名称,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25将某小型天然湖泊改
62、造为人工鱼塘,投饵养殖肉食性鱼类5年后,藻类暴发,引起水草(沉水植物)死亡,之后浮游动物及鱼类等生物死亡,水体发臭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A导致水草死亡的最主要非生物因素是光照B更多水生生物死亡又加重了水体的污染,这属于正反馈调节C投放以浮游植物为食的鱼类有利于该湖泊的生态恢复D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考点】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基本规律及其应用;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分析】负反馈调节是指某一成分的变化所引起的一系列变化抑制或减弱最初发生变化的那种成分所发生的变化;正反馈调节是指某一生成的变化所引起的一系列变化促进或加强最初所发生的变化藻类爆发,覆盖整个湖
63、面,而使水草因缺少光而死亡;水草死亡腐烂,水质变坏引起水生动物以及鱼类的死亡,导致水体进一步恶化【解答】解:A、藻类爆发,覆盖整个湖面,而使水草因缺少光而死亡,A正确;B、水草死亡腐烂,水质变坏引起水生动物以及鱼类的死亡,是属于正反馈调节,B正确;C、藻类爆发的原因是条件适宜,缺少天敌,所以投放以浮游植物为食的鱼类有利于该湖泊的生态恢复,C正确;D、人工鱼塘需要投饵向生态系统中提供物质和能量,所以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和人工输入的有机物中的化学能,D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理解所学知识要点的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
64、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的一些生物学问题26如图为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示意图,下列等式中不可能成立的是()AB2=A(10%-20%)BA=F+B1+C1+D1+E1CA-(B1+B3)=Cl+C2+C3DC3=B2(80%-90%)【考点】生态系统的功能【分析】各营养级的生物固定的能量有多个去向:流向下一营养级、呼吸消耗、分解者分解等【解答】解:A、B2为初级消费者同化的能量,其为A的10%-20%,即 B2=A(10%-20%),A正确;B、A为生产者固定的能量,是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而输出生态系统的能量有:F、B1、C1、D1、E1生态系统能量的输入与输出应该是平衡的,即A=F+B1+C1+D1
65、+E1,B正确;C、根据能量输入与输出平衡,A-(B1+B3)=B2,而B2=Cl+C2+C3,所以A-(B1+B3)=Cl+C2+C3,C正确;D、C2为次级消费者同化的能量,其为B2的10%-20%,即C2=B2(10%-20%),D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物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相关知识点,意在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程度,培养了学生分析图形、获取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27环保工作者对某地区最主要的草食动物某野兔种群数量进行连年监测,得到如右图所示的数量增长变化()曲线,=t年种群数量/(t-1)年种群数量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第1年至第3年该种群的出生率相同B第4年初至
66、第5年中期,种群数量呈“S”形增长C第3年末种群数量与第5年中期种群数量相等D野兔的种群数量在第6年末达到K值【考点】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种群的特征【分析】由图示可知,值为当年种群数量与上一年种群数量的比值,1,种群数量上升;=1,种群稳定;01 种群下降;=0 种群无繁殖现象,且在一代中灭亡【解答】解:A、由于基本上等于1,种群增长率为0,出生率等于死亡率,种群数量基本稳定,故A错误;B、4到第5年增长率大于1,种群数量增加,故B正确;C、在第3年末种群数量小于第5年中期种群数量,因为增长率大于1,故C错误;D、野兔的种群数量应该在第5年中期达到K值,故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种群数量
67、变化的相关知识,是学生获取图示信息、审题、分析能力的较好选择28关于群落的描述不准确的是()A水平结构上种群分布与土壤的湿度、光照强度及生物自身的生长特点有关B同一时间栽培,长势相同的人工马尾松群落不存在垂直结构的分层现象C自然群落往往是向物种丰富度越来越大的方向演替,而且种间关系越来越复杂D沙丘上造林、沧海桑田等现象说明了人类活动可改变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考点】群落的结构特征;群落的演替【分析】群落的结构分为:垂直结构、水平结构垂直结构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水平结构,由于地形的变化、土壤湿度和盐碱度的差异、光照强度的不同、生物自身生长特点的不同,它们呈镶嵌分布【解答】解:A、由于地形的变化、土
68、壤湿度和盐碱度的差异、光照强度的不同、生物自身生长特点的不同,它们水平上呈镶嵌分布,A正确; B、长势相同的人工马尾松群落存在垂直结构的分层现象,如草本层、灌木层、乔木层等,B错误;C、自然群落往往是向物种丰富度越来越大的方向演替,物种越多种间关系越复杂,C正确;D、人类活动可改变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D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考生对群落结构的掌握,应记住垂直、水平结构的特点与区别29生物群落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动态系统下列有关群落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A群落自然演替是一个群落替代另一个群落的过程B群落演替过程中种群的基因频率不会发生显著变化C在森林遭受火灾后的地段上重新形成森林属于次生演
69、替过程D人类活动往往使群落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考点】群落的演替【分析】群落演替是指一个群落替代另一个群落的过程群落演替包括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初生演替是指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是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次生演替是指原来有的植被虽然已经不存在,但是原来有的土壤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有植物的种子和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人类活动往往使群落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解答】解:A、群落演替是指一个群落替代另一个群落的过程,故A正确;B、群落演替过程中种群的基因频率会发生显著变化,故B错误;C、森林遭受火灾后的地段上,含有植物的种子或繁殖体,所
70、以火灾过后森林上发生的是次生演替,故C正确;D、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是:人类活动往往使群落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故D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群落的概率、类型及影响因素,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问题的能力30如图1、2为实验的初始状态,以下关于生长素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A图1和图2的实验结果都能体现生长素的促进生长作用,而图3则能说明生长素作用具有两重性B图1的实验结果A、B都不弯曲,但原因不相同C图2中的实验结果是放M的胚芽鞘弯向一侧而放N的不弯曲D图3茎卷须中生长素含量外侧比内侧少【考
71、点】生长素的作用以及作用的两重性【分析】胚芽鞘中的生长素是由胚芽鞘尖端合成的;胚芽鞘的尖端部位感受单侧光的刺激;单侧光能引起生长素的横向运输,横向运输发生在尖端;琼脂能让生长素通过,而玻璃片不能【解答】解:A、图1和图2体现了生长素的促进生长作用,而图3说明靠外侧生长素浓度大,植物生长快,不是体现两重性,A错误;B、图1中A由于玻璃片的阻挡作用,生长素不能向下运输,植物不生长不弯曲;而B由于尖端遮光,植物直立生长,不弯曲,所以它们不弯曲的原理不相同,B正确;C、由于M和N都是放在去尖端的胚芽鞘中央,又因为没有感受单侧光的胚芽鞘尖端,所以都直立生长,不会弯曲,C错误;D、图3茎卷须中生长素含量外
72、侧比内侧多,促进生长,因而长成卷须状,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植物的向光性及生长素的作用与作用特性的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具备验证简单生物学事实的能力,并能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和处理的能力31下列有关植物激素调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在形成无子番茄过程中生长素没有改变细胞的染色体数目B生长素和赤霉素都能促进果实的发育C用一定浓度的脱落酸来处理种子可提高发芽率D植物的生长发育是多种植物激素相互作用共同调节的结果【考点】植物激素的作用【分析】五类植物激素的比较名称合成部位存在较多的部位功能生长素幼嫩的芽、叶、发育中的种子集中在生长旺盛的部位既能促进生长,也能抑制生
73、长;既能促进发芽,也能抑制发芽;既能防止落花落果,也能疏花蔬果赤霉素未成熟的种子、幼根和幼芽普遍存在于植物体内促进细胞伸长,从而引起植株增高促进种子萌发和果实发育细胞分裂素主要是根尖细胞分裂的部位促进细胞分裂脱落酸根冠、萎蔫的叶片将要脱落的器官和组织中抑制细胞分裂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乙烯植物的各个部位成熟的果实中较多促进果实成熟【解答】解:A、生长素能促进果实的发育,但不能改变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故A正确;B、生长素和赤霉素都能促进细胞伸长和果实的发育,故B正确;C、脱落酸能抑制细胞分裂,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促进休眠,所以用一定浓度的脱落酸来处理种子会降低种子的发芽率,故C错误;D、
74、在植物的生长发育和适应环境变化的过程中,各种植物激素并使孤立地起作用,而是多种激素相互作用共同调节,故D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植物激素的生理功能及应用,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对生物学知识作为准确判断和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32有关下列实例的分析,错误的是()茎的向光性茎的背地性根的向地性顶端优势用除草剂去除杂草A能反映生长素作用特点的是B实例没有体现生长素具有抑制生长的作用C实例均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生长素具有抑制生长的作用D实例反映了不同种类的植物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不同【考点】生长素的作用以及作用的两重性【分析】生
75、长素作用具有两重性,即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主要表现为:既能促进生长,也能抑制生长;既可以疏花蔬果,也可以防止落花落果;既能促进生根,也能抑制生根能够体现生长素两重性的实例有:顶端优势、根的向地性、根的背光性等【解答】解:A、生长素作用特点是:具有两重性,即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茎向光性向光侧和背光侧均为促进作用,茎的背地性近地侧和远地侧均为促进作用,根的向地性,近地侧为抑制作用,远地侧为促进作用,顶端优势中,顶芽为促进作用,侧芽为抑制作用,用除草剂去除单子叶农田中的双子叶杂草,利用了双子叶植物对生长素的敏感度大于单子叶植物除去田间的双子叶杂草,能反映生长素作用特点的是,A错
76、误;B、根据A选项的分析,实例没有体现生长素具有抑制生长的作用,B正确;C、根据A选项的分析,实例均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生长素具有抑制生长的作用,C正确;D、双子叶植物对生长素的敏感度大于单子叶植物,故可用某浓度的生长素除去单子叶作物中的双子叶杂草,D正确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生长素生理作用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对生长素两重性的识记和理解,难度适中生长素的两重性与生长素的浓度、植物器官的种类以及细胞的年龄等有关;考生应能够识记体现两重性的相关实例33下列关于人体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A在体液免疫过程中,抗原都需要T细胞识别与传递B病毒侵入人体细胞后,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结合杀死病毒C系统性
77、红斑狼疮是一种过敏反应D吞噬细胞既参与非特异免疫又参与特异性免疫过程【考点】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分析】体液免疫过程为:(1)感应阶段:除少数抗原可以直接刺激B细胞外,大多数抗原被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并暴露出其抗原决定簇;吞噬细胞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再由T细胞呈递给B细胞;(2)反应阶段: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开始进行一系列的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和浆细胞;(3)效应阶段:浆细胞分泌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结合,发挥免疫效应对于胞内寄生生物,体液免疫先起作用,阻止寄生生物的传播感染,当寄生生物进入细胞后,细胞免疫将抗原释放,再由体液免疫最后清除自身免疫病:已经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
78、同抗原刺激时所发生的反应,包括系统性红斑狼疮、风湿性心脏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等【解答】解:A、在体液免疫过程中,绝大部分抗原需T细胞识别与传递,少数抗原可以直接刺激B细胞;故A错误B、病毒侵入人体细胞后,效应T细胞使得靶细胞裂解死亡,抗体再与病毒特异性结合;故B错误C、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种自身免疫病;故C错误D、吞噬细胞既参与非特异免疫又参与特异性免疫过程,在非特异性免疫中直接吞噬消灭各种病原微生物,在特异性免疫中吞噬处理抗原,吞噬抗原-抗体的结合物;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体液免疫、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关系、自身免疫病、吞噬细胞功能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
79、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34下列有关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A细胞免疫中,效应T细胞的攻击目标是已经被抗原入侵的宿主细胞B抗体主要分布在血清中,所以人体被病菌侵染后只要注射血清就可以治疗疾病C艾滋病病毒侵入人体后主要破坏B淋巴细胞,从而破坏人体的免疫系统D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没有特异性,因此只在非特异性免疫过程中起作用【考点】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专题】正推法;免疫调节【分析】特异性免疫包括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其具体过程如下:【解答】解:A、细胞免疫中,效应T细胞的攻击目标是已经被抗原入侵的宿主细胞,A正确;B、病菌侵染人体后,会进入宿主细胞形成靶细胞,需要效应T细胞发挥作用,B错误
80、;C、艾滋病病毒侵入人体后主要破坏T细胞,C错误;D、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没有特异性,但吞噬细胞也能在特异性免疫中起重要作用,大多数病原体都要经过吞噬细胞的摄取、处理和呈递,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要求考生识记人体免疫系统的组成,掌握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具体过程,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35环孢霉素A是一种能抑制T细胞增殖的药物,它能使人体免疫系统处于无应答或弱应答状态,因此环孢霉素A可用于()A提高器官移植的成活率B清除宿主细胞内的结核杆菌C降低恶性肿瘤的发病率D治疗艾滋病【考点】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分析】根
81、据题干分析,T细胞参细胞免疫,所以T细胞数量减少使细胞免疫能力下降,因而不利用清除宿主细胞内的结核杆菌,不能用于降低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和治疗艾滋病;但由于降低了特异性免疫能力,降低移植器官的免疫排斥反应,因而可用于提高器官移植的成活率【解答】解:A、T细胞在细胞免疫中能增殖分化形成效应T细胞,进而对移植器官产生免疫排斥反应,而环孢霉素A能抑制T细胞增殖,降低了细胞免疫能力,降低移植器官的免疫排斥反应,可提高器官移植的成活率,A正确;B、T细胞能增殖分化形成的效应T细胞,清除宿主细胞内的结核杆菌,因此T细胞数量减少时细胞免疫能力下降,因而不利用清除宿主细胞内的结核杆菌,B错误;C、T细胞增殖分化形
82、成的效应T细胞,能清除体内的癌细胞,C错误;D、HIV病毒进入人体后,与人体的T淋巴细胞结合,破坏T淋巴细胞,使免疫调节受到抑制,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T细胞的功能,意在考查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属于中档题36运动员在参加激烈的比赛过程中,此时需要通过一定机制来维持内环境的稳态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大量流汗导致失水过多,通过减少抗利尿激素分泌进行调节B产热增多使体温升高,通过神经一体液调节以维持体温稳定C肌细胞无氧呼吸产生并释放到血液中的乳酸,由缓冲物质中和以维持酸碱平衡D葡萄糖的大量消耗使血糖浓度偏低,可以通过增加胰高血糖素分泌进行调节【考点】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
83、作用;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分析】抗利尿激素能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人体体温保持相对稳定是神经和体液共同调节的结果血浆中含有缓冲物质(如碳酸和乳酸钠),能维持血浆pH相对稳定与血糖调节相关的激素有胰岛素、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其中胰岛素能降低血糖浓度,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能升高血糖浓度,它们共同调节维持血糖相对稳定【解答】解:A、大量流汗导致失水过多,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机体通过增加抗利尿激素分泌进行调节,A错误;B、产热和散热保持动态平衡能维持体温的相对稳定,人体体温稳定是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共同作用的结果,B正确;C、肌细胞无氧呼吸产生并释放到血液中的乳酸,能与碳酸氢钠
84、发生作用,生成乳酸钠和碳酸,C正确;D、血糖浓度降低时,可以通过增加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的分泌进行调节,使血糖浓度保持相对稳定,D正确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水盐调节、体温调节、内环境稳态和血糖调节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水盐调节、体温调节和血糖调节过程,理解和掌握内环境的理化性质,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对选项作出准确的判断37如果某激素主要作用于机体内某器官的细胞,而对机体内其他器官的细胞影响不大,则该激素的特异性强下列哪一组激素与靶细胞受体的特异性最弱()A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胰岛素B促性腺激素和抗利尿激素C甲状腺激素和胰岛素D甲状腺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考点】动物激素的调节【分析】据
85、题意可知,有些体内激素主要作用于机体内某器官的细胞,则该激素的特异性强有些作用的器官细胞较多,则该激素的特异性弱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特异性促进垂体合成、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特异性促进甲状腺的生长发育和分泌甲状腺激素,促性腺激素特异性促进性腺分泌性激素,性激素能促进生生殖器官的发育和生殖细胞的形成,激发和维持第二性征故上述激素与靶细胞受体特异性强;而甲状腺激素和胰岛素对全身所有活细胞的代谢水平都有调节作用,生长激素能促进生长、主要是促进蛋白质的合成和骨的生长,故它们与靶细胞受体特异性最弱【解答】解:A、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特异性促进垂体合成、分泌促甲状腺激素,胰岛素可作用于肝脏细胞、肌细
86、胞、脂肪细胞等,A错误;B、促性腺激素特异性促进性腺分泌性激素,抗利尿激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吸收水的重吸收,B错误;C、甲状腺激素几乎作用于全身细胞,胰岛素可作用于肝脏细胞、肌细胞、脂肪细胞等,故它们与靶细胞受体特异性最弱,C正确;D、促甲状腺激素特异性促进甲状腺的生长发育和分泌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几乎作用于全身细胞,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动物激素调节的知识点,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38若图1、图2两图均表示人体生命活动调节过程中细胞之间的相互联系,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信号从细胞c传递到d的速度比从细胞a传递到b的快B细胞a分泌的激素作用于细胞b,使其激素分泌增加C人体对
87、寒冷刺激做出的反应只与图1有关D细胞c受到刺激产生的兴奋以电信号形式传递给细胞d【考点】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分析】由图可知,图1表示细胞分泌激素进行信息传递,属于体液调节过程,图2表示细胞分泌神经递质进行信息传递,属于神经调节过程【解答】解:A、神经调节速度比体液调节速度快,A正确;B、如细胞a是胰岛A细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作用细胞b,细胞b主要是肝脏细胞,不能分泌激素,B错误;C、人的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体温调节过程还有甲状腺激素等参与,所以人体对寒冷刺激做出的反应与图1和图2都有关系,C错误;D、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电信号形成传导,在神经元间以化学信号传递,所以细胞c受到刺
88、激产生的兴奋以化学信号形式传递给细胞d,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细胞间信息交流,考查从图中获取相关信息的能力39垂体被称为“乐队的指挥”,因为它不仅产生生长素和催乳素,也能调节和控制其他内分泌腺的活动幼年哺乳动物的垂体损伤会引起()水盐调节紊乱体温调节紊乱血糖浓度逐渐降低生长发育停止性腺发育停止ABCD【考点】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分析】本题是垂体在内环境稳态中的作用,梳理垂体在内环境稳态中的作用然后结合选项分析解答【解答】抗利尿激素是由下丘脑合成,垂体释放的,幼年哺乳动物的垂体损伤会引起抗利尿激素释放受阻,导致水盐调节紊乱,正确;垂体能合成和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进甲状腺合成
89、和分泌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在体温调节过程中有重要作用,幼年哺乳动物的垂体损伤会导致体温调节紊乱,正确;垂体与血糖平衡调节关系不大,幼年哺乳动物的垂体损伤不会导致血糖浓度逐渐降低,错误;垂体能合成和分泌生长激素,促进生长发育,幼年哺乳动物的垂体损伤会导致生长发育停止,正确;垂体能合成和分泌促性腺激素,促进性腺合成和分泌性激素,性激素促进性腺发育,幼年哺乳动物的垂体损伤会导致性腺发育停止,正确综上所述,幼年哺乳动物的垂体损伤会引起中的变化故选:C【点评】本题的知识点是水盐平衡调节、体温调节、血糖平衡调节、性激素的分级调节和生长激素的作用,解析时把知识点通过与垂体有关这一纽带进行归纳整合形成知识网
90、络,便于掌握和应用40如图为人体的生命活动调节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饭后血糖升高时,人体可以通过“内刺激ACD”,促进胰岛素的分泌B当人的手被针刺时,可以通过“外刺激ACDF”,使手缩回C人在寒冷的条件下,可以通过“外刺激ACD”,使肾上腺素分泌增加D人体内的甲状腺激素能完成H过程【考点】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分析】分析题图:图示表示人体的生命活动调节过程,图示也表面明动物体的生命活动常常受神经和体液的调节,其中E、F、H只涉及体液调节;ACD涉及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如体温调节;AB只涉及神经调节【解答】解:A、饭后血糖升高时,血糖升高会刺激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也可以刺激
91、下丘脑,通过传出神经作用于胰岛B细胞,然后分泌胰岛素降低血糖浓度,即通过“内刺激ACD”,促进胰岛素的分泌,A正确;B、当人的手被针刺时,经过传入神经传导脊髓,再通过传出神经作用于效应器,使手缩回,即通过“外刺激AB”,使手缩回,属于神经调节,B错误C、人在寒冷的条件下,可以刺激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通过传出神经作用于肾上腺,促进肾上腺分泌肾上腺素,从而使代谢加快,即通过“外刺激ACD”,使肾上腺素分泌增加,C正确;D、由于甲状腺激素能促进神经系统的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型,即能完成图中H过程,D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结合人体的生命活动调节示意图,考查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要求考
92、生识记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相关知识,能结合题图,分析各调节路径属于什么调节,再选出正确的答案,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二、非选择题(4道题,每空1分,共40分) 41如图是人体部分稳态的调节示意图(A、B、C、D表示激素),据图回答问题(1)正常机体需经过神经-体液-免疫的调节,并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才能维持机体的稳态(2)寒冷环境下,激素B、C(填字母)的分泌量明显增加,以增加产热,同时机体还可以通过皮肤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立毛肌收缩等变化以减少散热当血液中激素B浓度较高时,它反过来抑制垂体和下丘脑的功能,我们称这种现象为反馈调节(3)当血糖浓度低于正常值时,可直接作用于胰岛
93、A细胞,以促进相关激素分泌,也可以刺激下丘脑通过传出神经促进激素D(填字母)和C的分泌(4)血糖的三条来源和去路中,最主要的途径分别是食物中糖类的消化和吸收和细胞中葡萄糖的氧化分解(5)激素A是促甲状腺激素,激素B的靶细胞是几乎全身的细胞【考点】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的有关知识1、寒冷时,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进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促进代谢增加产热当甲状腺激素含量过多时,会反过来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分泌活动,这叫做负反馈调节2、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都是由胰腺的胰岛细胞分泌,但胰高血
94、糖素由胰岛A细胞分泌,具有升高血糖作用,胰岛素由胰岛B细胞分泌,具有降低血糖浓度的作用由图可知:A是促甲状腺激素,B是甲状腺激素,C是肾上腺素,D是胰岛素或胰高血糖素【解答】解:(1)人体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并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维持机体的稳态(2)寒冷环境下,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的分泌量明显增加,以增加产热,同时机体还可以通过皮肤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立毛肌收缩,以减少散热当血液中激素B甲状腺激素浓度较高时,它反过来抑制垂体和下丘脑的功能,这种现象为负反馈调节(3)当血糖浓度低于正常值时,可直接作用于胰岛A细胞,以促进胰高血糖素的分泌,也可以刺激下丘脑
95、通过传出神经促进激素D(胰高血糖素)和激素C(肾上腺素)的分泌胰岛素是人体内唯一能降低血糖浓度的激素,如果胰岛素分泌不足,会使人患糖尿病(4)血糖最主要的来源是食物中糖类的消化吸收,最主要的去路是氧化分解成CO2和H2O(5)激素A由垂体分泌,作用于甲状腺,为促甲状腺激素激素B由甲状腺分泌,是甲状腺激素,几乎能作用于全身所有的细胞,因此其作用的靶细胞是各种组织细胞故答案为:(1)神经-体液-免疫(2)B、C皮肤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立毛肌收缩 反馈调节(3)胰岛AD(4)食物中糖类的消化和吸收 细胞中葡萄糖的氧化分解(5)促甲状腺激素 几乎全身的细胞【点评】本题结合人体部分稳态的调节示意图,考
96、查内环境稳态、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内环境稳态中的作用,要求考生识记 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识记甲状腺激素的调节过程;识记血糖的来源和去路,掌握血糖的具体调节过程,能准确判断图中各激素的名称,再准确答题42回答下列有关生长素的问题(1)当植物表现出顶端优势时,顶芽产生的生长素运到相邻侧芽需要(填“需要”或“不需要”)消耗ATP(2)某研究小组探究避光条件下生长素浓度对燕麦胚芽鞘生长的影响胚芽鞘去顶静置一段时间后,将含有不同浓度生长素的琼脂块分别放置在不同的去顶胚芽鞘一侧,一段时间后测量并记录弯曲角度()图1为实验示意图的范围为C;A1800B18090C900在两组实验中若相同,则琼脂块中含有生
97、长素的浓度一定相同吗?不一定若想在细胞水平上证明生长素对胚芽鞘生长的影响,可以取弯曲处做纵切(填“横切”或“纵切”)片制成装片,用显微镜观察、测量两侧细胞的平均长度,做出比较(3)图2是根、茎对生长素作用的反应曲线,图示字母中表示根近地侧的是B、茎的远地侧的是C(4)有科学家认为根的向地生长不仅与生长素有关,还与乙烯的作用有关为了研究二者的关系,科研人员做了这样的实验:将某种开花植物的根尖放在含不同浓度生长素的培养液中,并加入少量蔗糖作为能源发现在这些培养液中出现了乙烯,且生长素浓度越高,培养液中乙烯的浓度也越高,根尖生长所受的抑制也越强此科研人员所做实验的自变量是生长素浓度,因变量是乙烯浓度
98、为使实验更严谨,还需将另一些等量的根尖放在含等量蔗糖但不含生长素的培养液中,作为对照组据此实验结果,可推知水平放置的植物其根向重力生长的原因是高浓度生长素诱导根细胞合成了乙烯,乙烯抑制了根近地侧的生长【考点】生长素的作用以及作用的两重性;生长素类似物在农业生产实践中的作用【专题】图文信息类简答题;植物激素调节【分析】因为生长素在低浓度时促进生长,高浓度时抑制生长,所以胚芽鞘去顶静置一段时间后,将含有不同浓度生长素的琼脂块分别放置在不同的去顶胚芽鞘一侧,一段时间后测量、记录的弯曲度应如图1所示在最适浓度之前,随浓度增加,弯曲度越大,越小,但是超过最适浓度,促进作用越来越小,弯曲度越小,而值越大由
99、于根对生长素更敏感,因此曲线AB表示根,曲线CD表示茎由于根对生长素的敏感性,根的近地侧生长素浓度高,但是抑制根的生长,因此对应曲线中B点;而茎对生长素不敏感,茎的近地侧生长素浓度高,促进作用强,即对应图中D点【解答】解:(1)当植物表现出顶端优势时,顶芽产生的生长素运到相邻侧芽的方式是主动运输,所以需要消耗ATP(2)由于琼脂块中生长素向下运输,促进去顶胚芽鞘左侧生长,使胚芽鞘向右弯曲, 的范围为900故选:C由于生长素具有两重性,在最适生长素浓度的两侧,存在两个促进作用相同的生长素浓度,因此在两组实验中若相同,则琼脂块中含有生长素的浓度不一定相同由于生长素的生理作用是促进细胞伸长生长,因此
100、若想在细胞水平上证明生长素对胚芽鞘生长的影响,可以取弯曲处作纵切片制成装片,用显微镜观察、测量两侧细胞平均长度,作出比较(4)有科学家认为根的向地生长不仅与生长素有关,还与乙烯的作用有关为了研究二者的关系,科研人员做了这样的实验:将某种开花植物的根尖放在含不同浓度生长素的培养液中,并加入少量蔗糖作为能源结果发现在这些培养液中出现了乙烯,且生长素的浓度越高,培养液中乙烯的浓度也越高,根尖生长所受的抑制也越强该实验的自变量是生长素浓度,因变量是乙烯浓度为了使实验更严谨,还需将另一些等量的根尖放在含等量蔗糖但不含生长素的培养液中,作为对照组根据此实验结果可推知,水平放置的植物的根向重力生长的原因是高
101、浓度生长素诱导根细胞合成了乙烯,乙烯抑制了根近地侧的生长故答案为:(1)需要(2)C不一定纵切(3)BC(4)生长素浓度乙烯浓度含等量蔗糖但不含生长素高浓度生长素诱导根细胞合成了乙烯,乙烯抑制了根近地侧的生长【点评】本题结合实验过程图和曲线图,考查生长素作用以及作用的两重性,首先要求考生识记生长素的作用,掌握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其次要求考生结合各曲线的走势,作出准确的判断,属于考纲理解和应用层次的考查43图1表示某草场上甲、乙两个种群的增长速率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图2表示对该草场的丙种群进行生态研究时绘制出的丙种群值的变化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1)在图1中,t3时甲和乙种群的年龄组成分别为稳定型
102、、增长型(2)在图2中1520年间,丙种群的年龄组成为衰退型(3)乙、丙两种群,种群密度最大分别在t5时、10年年时(4)若该草场在第10年曾发生火灾,但此后又慢慢恢复,这属于群落的次生演替从生态系统角度分析,这体现了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这种能力的基础是负反馈调节【考点】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种群的特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专题】图像坐标类简答题;种群和群落【分析】1、图分析,甲乙两个种群数量变化都为S型曲线,甲种群t2时达到K值,乙种群t5时达到K值;t1t2时时间内两种群的种群数量都在增加,所以两种群的年龄组成均为增长型;t3t5时甲种群的数量保持相对稳定,可能为稳定型,而该时间段
103、内乙种群数量不断增加,属于增长型2、图乙中,1时种群数量增加,=1时种群数量稳定,【解答】解:(1)在图1中,t3时甲的增长率为零,乙种群的增长率大于零,所以它们的年龄组成分别为稳定型和增长型(2)在图2中1520年间,小于零,丙种群的增长率也小于零,所以其年龄组成为衰退型(3)t5之前种群增长率大于零,所以乙种群密度最大的时间点为出生率等于死亡率时,即t5丙种群10年之前1时种群数量增加,10年之后,1时种群数量减少,所以种群密度最大在10年时(4)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叫次生演替从生态系统角度分析,这体现了生态系统具
104、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其基础是负反馈调节故答案为:(1)稳定型增长型(2)衰退型(3)t510年(4)次生自动调节负反馈调节【点评】本题考查了种群数量变化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理论联系实际,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的一些生物学问题的能力和从题目所给的图形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44“水稻杀手”福寿螺喜食水稻幼嫩部分,是我国16种危害最大的外来物种之一,我国创建出如图1的稻鸭绿色农业生产模式;图2为该生产模式中碳循环示意图(A、B、C、D代表不同成分,、代表过程)请思考回答下列问题:(1)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营养结构(食物
105、链、食物网);图1中由于缺少分解者、非生物物质和能量,不能构成完整的生态系统(2)图1中占有两个营养级的生物是鸭子和福寿螺,鸭子与稻飞虱能根据对方的行为信息特征作出反应,这说明信息传递具有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的作用(3)若图1中线虫粪便中的能量为M,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为R,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动的能量为N,则该线虫的同化量可表示为N+R(4)若福寿螺取食水稻的比例由3/4调整到1/4,福寿螺增加1kg体重,设福寿螺和田螺的总量不变的情况下,从理论上分析,微藻比原来多消耗12.5kg(能量传递效率按20%计算)(5)图2中的是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过程,在、过
106、程中碳以二氧化碳的形式进行循环(6)科研人员在该生态系统中引入中华鳖,可大量捕食福寿螺的成体和卵块,鳖和水稻生活在一起,鳖也可以吃掉稻叶上的草籽、害虫等,对水稻来说不需要除草、施肥和用药由此推测,鳖处于二、三、四营养级从生态学原理上分析,这种做法的优点是能量多级利用和防止环境污染【考点】种间关系;生态系统的结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基本规律及其应用【专题】模式图;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分析】分析图1:图示为某食物网图解,其中水稻和微藻属于生产者,其余动物均为消费者,还缺少分解者、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图中共有5条食物链,即水稻稻飞虱鸭子、水稻福寿螺鸭子、微藻福寿螺鸭子、微藻线虫福寿螺鸭子、微藻线虫
107、田螺鸭子分析图2:图示为该生产模式中碳循环示意图,其中A代表大气中的二氧化碳,B代表消费者,C代表分解者,D代表生产者;代表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表示捕食关系,表示分解者的分解作用【解答】解:(1)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成分和营养结构,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图1中所含的是生产者、消费者,故与完整的生态系统相比,图1中缺少的成分有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与能量(2)图1中占有两个营养级的生物是鸭子和福寿螺鸭子与稻飞虱能根据对方的行为信息特征作出反应,这说明信息传递具有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的作用(3)若图1中线虫粪便中的能量为M,呼吸作
108、用消耗的能量为R,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动的能量为N,则该线虫的同化量可表示为N+R(4)从图解来看,福寿螺的食物来源有两条食物链:水稻福寿螺,微藻线虫福寿螺,则福寿螺增加1kg体重,若福寿螺取食水稻的比例由3/4调整到1/4,则食物链给福寿螺多提供1/2kg体重的食物,能量传递效率按20%计算,1/220%20%=12.5kg(5)图1中的生物即生产者和消费者对应图2中的B消费者、D生产者,在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分解者的分解作用中碳以二氧化碳的形式进行循环(6)在该生态系统中引入中华鳖,可大量捕食福寿螺的成体和卵块,鳖和水稻生活在一起,鳖也可以吃掉稻叶上的草籽、害虫等,对水稻来说不需要除草、施肥和用药由此推测,鳖处于第二、三、四营养级从生态学原理上分析,这种做法最大的优点是实现了物质和能量的多级利用,减轻了环境污染故答案为:(1)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营养结构(食物链、食物网)分解者非生物物质和能量(2)鸭子和福寿螺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3)N+R(4)12.5(5)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二氧化碳(6)二、三、四能量多级利用【点评】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物质循环、食物网的成分、物质循环的形式、能量流动的计算,意在考查学生理解能力、分析图文能力、推理和计算能力,难度适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