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返回导航 上页下页人民版历史 必修2 三 苏联社会主义改革与挫折返回导航 上页下页人民版历史 必修2 1.斯大林逝世后,其后继者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和戈尔巴乔夫等先后进行了改革,但是由于各种问题积重难返,改革步履艰难,效果不大。2.赫鲁晓夫的改革冲击了“神圣不可侵犯”的苏联模式,具有探索性和开创性,却未能从根本上打破苏联模式的框架。3.勃列日涅夫改革以工业为重点,促进了重工业特别是军事工业的发展,综合国力增强,但苏联的经济发展也因此陷于停滞。4.1991年,在戈尔巴乔夫的改革中苏联解体,说明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的改革是不可能一帆风顺的,社会主义制度需要在发展中自我完善。返回导航 上页下页人民版历
2、史 必修2 02 课堂 合作探究课时作业01 课前 自主学习03 掌握 解题技巧04 课后 巩固训练返回导航 上页下页人民版历史 必修2 一、摇摆不定的赫鲁晓夫改革 1背景(1)20 世纪 50 年代,的弊端日益显现。(2)1953 年,斯大林逝世,为苏联体制的改革提供了契机。(3)赫鲁晓夫上台后,尝试医治斯大林模式的种种弊病。苏联模式返回导航 上页下页人民版历史 必修2 2内容方面措施结果农业(1)改变过分集中的农业管理体制,扩大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的。(2)削减,提高农副产品的收购价格。(3)大规模开垦荒地和种植(1)农业形势有所好转。(2)因为思想和恶劣气候,农业再度出现危机工业 改革工业
3、管理体制,扩大权力没有使企业在经济上获得的地位独立自主自主权农业税玉米冒进地方返回导航 上页下页人民版历史 必修2 方面措施结果政治(1)批判对斯大林。(2)进行大规模平反冤假错案活动(1)未找到个人崇拜产生的真正根源。(2)赫鲁晓夫自身也陷入个人崇拜的泥淖3.意义:冲击了“神圣不可侵犯”的苏联模式,打开了苏联的闸门,具有探索性和开创性。4结果(1)未能从根本上打破的框架。(2)改革后期,各种矛盾日益突出,赫鲁晓夫在无奈中被迫下台。苏联模式个人崇拜社会主义改革返回导航 上页下页人民版历史 必修2 规律总结 赫鲁晓夫改革失败的原因缺乏正确的理论指导,没有进行总体的规划和科学的试验。没有从根本上打
4、破苏联模式的框架。缺乏实事求是的精神。返回导航 上页下页人民版历史 必修2 二、逐渐停滞的勃列日涅夫改革 1改革重点:工业领域,优先发展重工业,尤其是军事工业,推行“”。2前期改革(1)内容:改进工业管理,完善计划工作,加强工业生产的经济刺激。(2)作用对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产生了一定的冲击作用。使国民经济在一定程度上获得发展,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军事实力和 增强,成为与美国匹敌的超级大国。综合国力新经济体制返回导航 上页下页人民版历史 必修2 3后期改革(1)改革状况:从 20 世纪 70 年代初开始,步伐逐渐缓慢。(2)结果经济发展呈现停滞和下降趋势。各种社会矛盾滋生和积聚,苏联陷入困
5、境。规律总结 对勃列日涅夫改革的评价(1)积极性:采取一系列措施改革政治经济体制,前期的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一跃成为与美国匹敌的超级大国。(2)消极性:仍然没有突破原来的计划经济体制,过高估计苏联社会实际发展水平,进一步阻碍了改革的进程。对外推行霸权主义的政策,与美国进行军备竞赛,加重了经济负担。返回导航 上页下页人民版历史 必修2 三、莫斯科落日 1戈尔巴乔夫改革(1)目的:改变国民经济发展衰退的趋势,维持苏联的超级大国地位。(2)概况领域内容结果经济制定了发展苏联社会经济的“”困难重重,各项改革措施难以奏效。将改革重心转向 领域政治加速发展战略返回导航 上页下页人民版历史 必修2 领域内
6、容结果政治用“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思想代替“”。倡导“”和“公开性”,纵容自由化思想。推行政治 ,实行多党制国家政局不稳,经济连年滑坡,思想领域极度混乱。民族问题严重,运动愈演愈烈民族分裂科学社会主义民主化多元化返回导航 上页下页人民版历史 必修2 2.苏联解体(1)开始:1991 年 8 月,公布苏维埃主权共和国联盟条约,苏联由联盟变成松散的。(2)加速:“”事件后,苏联国家政权发生质变。(3)解体:签署,苏联完全解体。(4)消失:1991 年 12 月 26 日,“苏联”被宣布正式停止存在。误区警示 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 戈尔巴乔夫改革是导致苏联解体的重要因素但不是根本原因,苏联解体的根
7、本原因是苏联模式的弊端长期得不到纠正,从而积累了大量的矛盾和问题,戈尔巴乔夫改革激化了这些矛盾,从而导致苏联解体。阿拉木图宣言邦联八一九返回导航 上页下页人民版历史 必修2 探究一 苏联社会主义改革的比较 史料一 苏共中央全会决定(一)认为发展谷物业,保证到 1960 年全国谷物总产量每年至少是 100 亿普特,这是最重要的国民经济任务关于增加畜产品生产的决议(根据尼谢赫鲁晓夫同志的报告于 1955 年 1 月 31 日通过)返回导航 上页下页人民版历史 必修2 史料二 现在,进一步改进工业工作的问题作为极其重要的一项任务提出来了。组织良好和高度发达的工业是现代社会主义经济的基础,是国家威力的
8、基础。我国整个经济的顺利发展,苏联人民福利的提高,苏联防御力量的进一步加强都取决于工业发展的水平和规模,都取决于工业工作的成果。勃列日涅夫时期苏共中央全会文件汇编(1964 年 11 月1976 年 2 月),商务印书馆 1978 年版史料三 我们提出的最大的政治任务是实施根本的经济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与新思维返回导航 上页下页人民版历史 必修2 (1)史料一表明赫鲁晓夫改革有何特点?(2)史料二表明勃列日涅夫改革有何特点?其目的有哪些?(3)史料三表明戈尔巴乔夫在经济方面的改革有何特点?结果怎样?提示:(1)侧重于农业改革,尤其是重视发展谷物种植。(2)强调工业改革的重要性。目的:促进国民经
9、济的顺利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增强国防力量。(3)主张根本性的变革。结果:失败。返回导航 上页下页人民版历史 必修2 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异同项目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指导思想只是对原有体制进行局部改革对苏联进行根本性变革和改造不同点具体内容首先从农业开始,重点在农业领域重点在工业,且是重工业领域涉及政治领域,重点在经济体制返回导航 上页下页人民版历史 必修2 项目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不同点历史结果改革造成了苏联的混乱改革造成了苏联经济的全面滑坡,渴望改革的呼声日益高涨改革不仅使经济继续滑坡,而且还导致了苏联解体相同点(1)背景:都面临
10、苏联社会经济发展缓慢、人民要求提高生活水平、斯大林模式的弊端日益暴露等问题。(2)都对经济政治体制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改革。(3)都主要涉及经济领域,如扩大企业的自主权等。(4)改革都失败了,但都冲击了苏联模式返回导航 上页下页人民版历史 必修2 探究二 苏联解体与社会主义道路的艰巨性 史料一 1956 年一位乡村女教师写给赫鲁晓夫的信:我们的人民还没有过上好日子,尽管十月革命后已经有 39 年全国都感到粮食很紧张,实际上能正常供应的只有莫斯科。苏共中央通报,1989 年第 6 期史料二 苏联的发展速度在 20 世纪 70 年代期间逐渐放慢苏联的工人、技师和科学家不愿意只是执行来自上面的命令而不在
11、决策过程起作用。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返回导航 上页下页人民版历史 必修2 史料三(前苏联的)单位 GDP 所需要的钢铁消耗高达美国的 4 倍,而单位产出的工业增加值却远低于西方国家。20 世纪 70 年代和 80 年代,前苏联在军事和空间方面的支出大约占其 GDP 的 15%,接近美国的 3 倍,西欧的 5 倍。安格斯麦迪森世界千年经济史史料四 1991 年 12 月 23 日的时代周刊封面:戈尔巴乔夫说,我会继续斗争,但我现在已经是一个没有国家的人了。返回导航 上页下页人民版历史 必修2 (1)史料一反映了苏联当时的什么情况?这种情况出现的直接原因是什么?(2)20 世纪 70 年代到 8
12、0 年代,苏联的经济增长缓慢,结合史料二、三和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这种状况最终导致了什么结果?(3)如何理解史料四中戈尔巴乔夫说“我现在已经是一个没有国家的人了”?返回导航 上页下页人民版历史 必修2 提示:(1)情况:粮食短缺,生活困难。原因:农业集体化政策。(2)原因:苏联模式严重挫伤了人民的生产积极性,阻碍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致使经济效率低下。美苏争霸和巨额军费的拖累。结果:苏联解体。(3)1991 年 12 月,苏联作为一个主权国家已经不复存存,各加盟共和国都有自己的独立主权。返回导航 上页下页人民版历史 必修2 苏联解体的经验教训和影响(1)经验教训社会主义必须建立在高度发达的生产力的
13、基础上,要大力发展生产力,努力满足人民群众不断提高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传统的社会主义观念和僵化的经济体制阻碍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充分发挥,必须不断地进行改革。缺乏民主,破坏法制,极大地损害了社会主义的声誉,必须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返回导航 上页下页人民版历史 必修2 教条主义和学术领域的批判运动,窒息了创造精神。社会主义大国必须妥善解决民族问题。执政的共产党必须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才能立于不败之地。(2)影响对国际关系:标志着两极格局的瓦解和冷战的结束,推动了“一超多强”格局的形成,有利于多极化趋势的加强。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共产主义运动遭遇严重挫折并陷入低潮,标志着
14、苏联模式的失败,苏联解体的教训也成为其他社会主义国家改革的宝贵财富。返回导航 上页下页人民版历史 必修2 抽象法解答选择题技巧抽象法是对题干或备选项所涉及的具体历史史实进行归纳概括,从中抽象出各自的本质属性,而后进行分析比较,确定正确选项的方法。返回导航 上页下页人民版历史 必修2 例 1952 年到 1964 年,苏联政府收购谷物的平均价恪指数提高了 7.48 倍,收购畜产品的价格指数提高了 15.69 倍。这是()A推行农业集体化导致的变化B适应“加速发展战略”的需要C应对世界农产品价格波动的措施D调整农业政策的结果返回导航 上页下页人民版历史 必修2 解题流程审题题干材料中心“苏联收购价
15、格的提高”A 项农业集体化就是降低农产品价格,牺牲农业利益,满足工业的需求,而材料体现的是提高农产品价格错误B 项1953 年到 1964 年是赫鲁晓夫执政时期,“加速发展战略”是勃列日涅夫时期错误C 项 材料没有体现世界农产品价格背景材料错误分析选项D 项1953 年到 1964 年赫鲁晓夫执政时期对苏联模式进行改革,对农业政策进行调整正确答案 D返回导航 上页下页人民版历史 必修2 技法点拨 该法的实质是抛开表面现象,寻找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采用该法的依据是历史事物发展的规律性和联系性,抽象法对解答历史概念类选择题和史论结合类选择题特别有效。返回导航 上页下页人民版历史 必修2 随堂训练1
16、赫鲁晓夫在联合国大会脱鞋敲桌子被罚而成为笑谈,他鲁莽的经济举措是()A恢复工业部门管理体制B创办与国外合资的企业和家庭农场C1963 年苏联推广玉米种植D扩大了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的自主权返回导航 上页下页人民版历史 必修2 解析:赫鲁晓夫废弃了部门管理体制,故 A 项错误;创办与国外合资的企业和家庭农场是积极的经济举措,故 B 项错误;1963 年苏联大规模的开垦荒地,进行种植玉米,忽略了自然环境的恶化,故 C 项正确;扩大了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的自主权是积极的举措,故 D 项错误。答案:C返回导航 上页下页人民版历史 必修2 2勃列日涅夫时代的苏联:抗拒改革的“停滞”盛世一文中之所以称当时的苏
17、联是“盛世”,主要是因为勃列日涅夫时期()A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得到实质性进展B已经冲击苏联已有的政治经济模式C重视科技进步对经济的促进作用D人民生活逐步改善和国力大为增强解析:勃列日涅夫改革的前期,成效明显,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改善和国力大为增强;中后期问题很多,经济增长率逐年下降,经济发展进入停滞时期,A 错误。他的改革没有冲击斯大林模式,B 错误。C 是戈尔巴乔夫的改革措施。答案:D返回导航 上页下页人民版历史 必修2 3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几乎每两位科学家中就有一位在研究坦克、火炮和导弹,军工生产差不多占国民生产总值的 40%。这说明勃列日涅夫时期()A特别注重发展重工业B军事实力超过了美国C
18、科技对生产力的推进作用特别大D苏联人热衷于武器研发解析:首先注意认识坦克、火炮和导弹等属于军事工业,材料所述史实反映了勃列日涅夫时期注重发展重工业,特别是与军事有关的工业部门。答案:A返回导航 上页下页人民版历史 必修2 4下列历史人物与苏联解体直接关联最大的是()A叶利钦 B亚纳耶夫C勃列日涅夫D戈尔巴乔夫解析:叶利钦是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第一任总统,苏联解体的主要原因不在他,故 A项错误;亚纳耶夫是苏联解体前苏联第一副总统,是八一九事件的主角,苏联的解体与其关系不大,故 B 项错误;勃列日涅夫与苏联的解体无关,故 C 项错误;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失败直接导致了苏联的解体,故 D 项正确。答案:D返回导航 上页下页人民版历史 必修2 课时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