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部分 专题突破 通史冲关板块二 中国近现代史篇专题微练10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走向整体的世界经济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2 小题,每小题 5 分,共 60 分)1(2019焦作市高三一模)有人认为:“基督教的理想是扩张的凝结剂,使各种各样世俗的要求罩上神圣的光圈,不管是到东方来的达伽马还是到西方去的哥伦布,都是把宗教目标和现实目标糅合在一起,无法区分。”材料表明()A宗教因素推动了世界联系的加强B宗教神学有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C新航路开辟传播了西方工业文明D基督教信仰要求追求现世的幸福解析 材料反映基督教在新航路开辟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而新航路的开辟
2、推动了世界联系的加强,故 A 项正确;新航路的开辟是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的需要,其现实目标才是探险家的主要目的,故 B 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新航路开辟传播了西方工业文明,排除 C 项;文艺复兴要求追求现世的幸福,排除 D项。答案 A2(2019芜湖市高三二模)据全球通史记载:16 世纪以前,最重要的商品是由东方运往西方的香料和朝相反方向运送的金银。但渐渐地,新的海外产品成为欧洲的主要消费品,并且其商业价值也在不断增长。这一变化()A推动了西葡殖民方式的转变B改变了西欧在世界发展中的地位C加速了欧洲封建制度的解体D促使东方从属于西方的格局形成解析 根据材料“新的海外产品成为欧洲的主要消费品,并且其
3、商业价值也在不断增长”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航路开辟引发世界贸易的变化,改变了西欧在世界发展中的地位,故 B 项正确。答案 B3(2019洛阳市高三一模)“作为压舱物的瓷器,却以其晶莹的质地、美丽的色彩引起上流社会关注,人们争相追逐,贵族则以其夸耀财富,而烧有个人化纹章的瓷器更是显赫社会地位的象征,一时间,里斯本(葡萄牙首都)成为传播中国瓷器文化的中心”。这说明()A殖民扩张推动中西之间的贸易B新航路开辟影响了西欧的社会生活C“地理大发现”引发西欧商业革命D传统商路变更激化欧洲国家间矛盾解析 材料反映的是新航路开辟后中国瓷器进入欧洲社会所带来的影响,说明新航路开辟影响了西欧的社会生活。故答案为 B
4、。材料没有涉及殖民扩张,排除 A 项;C 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材料没有反映欧洲国家之间的矛盾,排除 D 项。答案 B4(2019武汉市高三二模)16 世纪,葡萄牙被称为当时欧洲最强盛的国家,一个庞大的东方商业殖民帝国耸立在欧亚之间,印度洋几乎成为葡萄牙的内湖。这主要源于葡萄牙()A控制了印度洋沿岸国家B垄断了通往东方的商路C国内强大的海船制造业D排除了西班牙的进扰解析 根据“16 世纪”“印度洋几乎成为葡萄牙的内湖”可知葡萄牙的强盛或庞大的东方商业殖民帝国是建立在其对经非洲南端至东亚的新航路的控制,即对东方新航路的垄断基础之上的,故答案为 B;当时而言葡萄牙并没有完全控制印度洋沿岸国家,排
5、除 A 项;C 项不是主要原因;葡萄牙的扩张并没有排除西班牙对亚洲、美洲的殖民扩张,排除 D 项。答案 B5(2019济南市高三一模)全球通史指出,“控制奴隶贸易 16 世纪时是葡萄牙,17 世纪的大部分时间中是荷兰,18 世纪时则是英国”。这反映了欧洲殖民活动()A以综合国力作为基础 B与工业革命发展同步C拥有稳定的殖民秩序 D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解析 世界殖民帝国的先后更替顺序是西班牙、葡萄牙、荷兰和英国,每一个时期竞争都是综合国力的竞争,A 项正确;葡萄牙和荷兰不是工业革命成果,B 项错误;材料显然说明殖民秩序的不稳定,C 项错误;材料是先后更替的殖民体系,D 项错误。答案 A点睛 正确认
6、识早期殖民战争。英国对西班牙的胜利,实质上体现出资本主义对封建主义的胜利;英国对法国的胜利,实质上是先进制度对落后制度的胜利;英国能够战胜荷兰是工业资本对商业资本的胜利,英国的工场手工业发达,而荷兰过分注重商业发展。6(2019汕头市高三一模)“对所运载的进出口货物和商品给予便利、降价、特权的船只仅指英格兰、爱尔兰、威尔士领地、根西岛、泽西或者特威德河畔贝里克城镇所造船只,或船只主人且至少四分之三的海员为英格兰人的船只”。颁布于 17 世纪的这一条例()A意在与法国争夺美洲B顺应了殖民争霸需要C推动了贸易自由主义D斗争矛头直指西班牙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英国的做法有利于加强英国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
7、,直接地保护英国对殖民地的贸易,这是打击了英国竞争对手,顺应殖民争霸需要,B 项正确;17 世纪的海上殖民霸主是荷兰,而不是法国和西班牙,排除 A、D 两项;贸易自由主义是在工业革命的过程中产生的,排除 C 项。故选 B。答案 B7(2019柳州市高三三模)下表是英国 17511851 年人口变化表。据此可以推断出英国人口变化的趋势是()A英国殖民者从海外大量掠夺人口B工业革命导致人口从农村转向城市C粮食依赖进口影响人口增长D圈地运动导致农村人口锐减解析 材料“英国 17511851 年人口变化表”反映了城市人口增长率远高于农村人口增长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工业革命导致人口从农村转向城市,故B
8、 项正确;英国殖民者从非洲大量掠夺黑奴运到美洲,这与材料无关,故 A 项排除;材料数据未涉及粮食依赖进口的问题,故 C 项排除;材料主旨是反映工业革命导致城市化,不是说明圈地运动导致农村人口锐减,故 D 项排除。答案 B点睛 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抓住题干时间“17511851 年”,学生应该结合所学知识从英国工业革命促进城市化进程的角度入手,即可排除无关选项。8(2019榆林市高三一模)马克垚的世界文明史认为,“如果人们把整个人类社会的演进用 12 个小时来表示,那么现代工业时代只代表最后五分钟”,英国是最先发生这“5 分钟”事件的地方,工业革命可能是最初的关键几秒钟。正是这个革命使现代文明降临人
9、间。这表明()A工业革命的发生时间很短B工业革命仅仅发生在英国C欧洲的思想文化相对落后D欧洲以工业文明改变世界解析 从材料中的“正是这个革命使现代文明降临人间”来看,说明工业革命给人类社会带来巨大变化,工业文明改变了整个世界。故选 D。工业革命就英国而言前后持续几十年,时间较长,排除 A 项;工业革命后来蔓延到其他国家,排除 B 项;从世界范围来看,欧洲思想文化相对先进,排除 C 项。答案 D9(2019承德市高三二模)有学者认为,到 19 世纪中叶,英国是世界上最富裕的国家,但随着财富的积累,穷人反而增加了,财富的分配极不合理。在工业化进程中,人们把社会公正问题忘得一干二净,进而把社会不平等
10、看作天经地义,社会的人文纽带被工业完全拧断。英国人花了很长时间才意识到,贫困不是客观规律,而是工业革命的失误。对材料最准确的理解是()A工业革命的全部目标在于发展现代经济B工业资产阶级实力壮大但没有政治权利C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差距扩大D社会文明进步应体现社会整体均衡发展解析 根据材料“贫困不是客观规律,而是工业革命的失误”可知,英国工业革命的过程中,出现了贫富差距、社会不公正和人文精神缺失等问题,这些弊端不是工业革命中必然的,而是工业革命的失误,所以社会文明进步应体现社会整体均衡发展,故 D 项正确;A 项说法过于绝对,排除;B 项,材料未体现工业资产阶级权利的相关内容,排除;C 项,
11、题干主旨并非强调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差距,排除。答案 D10(2019乌鲁木齐市高三一模)英国艺术家威廉希斯经常以漫画表达对大量机器进入人们生活的反思。下图怪物汤描绘了一位贵妇看到放大的泰晤士河水滴后的惊恐。这幅漫画反映了()A环境保护成为社会共识B工业革命带来生态问题C技术革新造成大众恐慌D经济发展加剧贫富分化解析“机器进入人们生活”“泰晤士河水滴后的惊恐”说明工业革命导致环境污染,从而引发了新的社会问题,B 项正确;材料只是说明工业革命导致环境污染并没有提出保护环境的措施,A 项错误;材料无法体现环境导致民众恐慌,C 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出贫富分化的信息,D 项错误。答案 B点睛 解答本题
12、的关键信息是“机器进入人们生活”“泰晤士河水滴后的惊恐”,联系所学工业革命的影响分析解答。11(2019桂林市高三二模)某种经济现象既有“能节制生产,毋使有羡不足”的优点,又有“独占一业,莫之与竞,则生产技术之改良进步将中止”的缺点。这种经济现象是指()A工业革命后的机器大工业B新型的生产组织形式公司制形成C欧洲早期的手工工场D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出现的垄断组织解析 根据材料“能节制生产,毋使有羡不足”“独占一业,莫之与竞,则生产技术之改良进步将中止”可以知道这种经济现象就是垄断,据所学知识可知,垄断产生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故选 D;工业革命后的大机器工业与“独占一业,莫之与竞”不符合,排除 A
13、 项;材料没有体现公司制,排除 B 项;欧洲早期的手工工场与材料内容“独占一业,莫之与竞”不符,C 项错误。答案 D点睛 19 世纪晚期,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下,资本主义经济开始发生重大变化。这种变化主要表现为:一方面,科学技术的新成果被迅速应用于工业生产,大大促进了生产的发展,使生产的规模越来越大,集中的程度越来越高;另一方面,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生产的发展,使大量的社会财富日益集中到少数大资本家手中。生产和资本的高度集中,产生了垄断。因此,垄断组织的出现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12(2019济南市高三一模)1884 年,英、法、德等国签署柏林会议总议定书,规定:任何国家在非
14、洲占领新的土地,必须通知其他国家,占领方为有效;各国所占非洲大陆之沿岸地区,有责任保证贸易自由和过境自由。据此推知,此次柏林会议()A解决了欧洲列强争夺非洲的矛盾B适应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C确立了国际经济交流的基本原则D导致了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解析 根据材料“各国所占非洲大陆之沿岸地区,有责任保证贸易自由和过境自由”可知柏林协议主要为商品自由流通服务,适应了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B 项符合题意;欧洲列强对殖民地的争夺异常激烈,A 项排除;第一次工业革命后,自由主义贸易原则确立,C 项排除;世界殖民体系的确立时间是在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D 项排除。答案 B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15、 2 小题,第 13 题 28 分,第 14 题 12 分,共 40分)13(2019株洲市高三二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1825 年以前,英国禁止工匠迁居国外。而机器、零部件以及设计图纸的出口禁令一直维持到 1842 年。但是这种禁令有很多漏洞,走私很容易,而且工业间谍也很多,英国禁止机器出口的禁令从长期来看是徒劳无功的。到 1825 年有 2 000 多名英国熟练技术工人移居到欧洲大陆。而合法的机器出口总值在 1840 年一年就达到 60 万英镑,来自欧洲大陆国家的资料充分证明,它们成功地购买并安装了英国的机械设备。同时,欧洲大陆国家意识到人才是关键的问题,为此制定了各种优惠措
16、施引进英国技术工人。摘编自高德步中外经济简史材料二 甲午战后,科技期刊不断创办,其他刊物也登载科技文章,科技丛书的出版成为热本,西学富强丛书农学丛书中互耳学丛书科学丛书等深受欢迎。光绪二十四年(1898 年),颁布了振兴工艺给奖章程,申明奖励发明创造、著书立说和捐资兴学者,对科学领域中的优秀成果给以专利保护。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晚清民国卷材料三 邓小平复出主管科教事业后,清醒地认识到我国科技水平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指出:“现在看来,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科学技术和教育整整落后了 20 年。科研人员美国有 120 万,苏联 90 万,我们只有 20 多万,还包括老弱病残,真正顶用的不很多。”摘
17、编自郭德宏等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专题史稿(卷四)(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工业革命期间英国对待先进技术态度的变化,并说明变化的原因。(10 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甲午战后清政府重视近代科技的原因和表现。(10 分)(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邓小平复出主管科教事业的意义。(8 分)解析(1)变化:根据“1825 年以前,英国禁止工匠迁居国外。而机器、零部件以及设计图纸的出口禁令一直维持到 1842 年”“到 1825 年有 2 000 多名英国熟练技术工人移居到欧洲大陆。而合法的机器出口总值在 1840 年一年就达到 60 万英镑”得出防止技术向欧洲大陆国家扩
18、散到允许欧洲大陆国家学习和效仿。原因:抓住“欧洲大陆国家意识到人才是关键的问题,为此制定了各种优惠措施引进英国技术工人”,从欧洲大陆国家的努力、自由主义观念以及英国工业革命的逐步完成等方面分析作答。(2)原因:根据“甲午战后”“西学富强丛书”,可从甲午战后民族危机加深、西学东渐等方面分析作答。表现:根据“甲午战后,科技期刊不断创办,其他刊物也登载科技文章,科技丛书的出版成为热本”“颁布了振兴工艺给奖章程,申明奖励发明创造、著书立说和捐资兴学者,对科学领域中的优秀成果给以专利保护”归纳作答。(3)意义:抓住“清醒地认识到我国科技水平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现在看来,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科学技术
19、和教育整整落后了20 年”等,结合时代背景,可从为科技政策的转折做了理论准备、有助于采取正确的政策激励科技人员学习国外先进科技等角度分析作答。答案(1)变化:防止技术向欧洲大陆国家扩散到允许欧洲大陆国家学习和效仿。原因:英国工业革命率先逐步完成,工业优势地位确立;自由主义思想观念的影响;欧洲大陆国家对英国垄断技术的突破。(2)原因:甲午战后民族危机的加深,救亡图存的需要;西学东渐深入发展,对近代科技的认识加深。表现:出现引进、学习和追赶西方科技的热潮,清政府鼓励发展科技,实施科技立法,保护科技专利。(3)意义:为科技政策的转折做了理论准备,有助于扭转轻视科技文化的不良风气;有助于应对新科技革命
20、的冲击;有助于采取正确的政策激励科技人员学习国外先进科技。14(2019咸阳市高三三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比较表 据表中所列项目提取 23 个要素,对表中的历史事件进行比较,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写明论题,史论结合,表述严谨)(12 分)解析 本题考查新航路开辟与郑和下西洋的对比,可根据表格中的比较项选择 23 个要素,并寻找其中的因果关系,利用史实加以论证。如:经费来源、目的、结果,根据这 3 个词可知由于中西方不同的社会经济基础使得“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结果呈现不同。从其他方面论证言之有理亦可。答案 示例:论题:从经费来源、航海目的看“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结果的差异。阐述:郑和下西洋的经费来源是国库支付,朝贡贸易不以盈利为目的,所带来的收入无法支撑航海的庞大支出,当国家(政府)减少或停止经费支持时,郑和下西洋终止。郑和下西洋是建立在小农经济基础上的朝贡贸易,违背了经济发展规律,所以无法长久。而哥伦布航行,进行的是掠夺贸易,大肆抢夺黄金等贵金属和欧洲紧缺资源,巨额利润进一步刺激欧洲国家股份公司、私人和王室的投资,因此推动了欧洲航海事业的不断扩大,它顺应西欧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的客观需要,因此不断发展。总之,社会经济基础的差异是导致“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结果不同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