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期中综合质量检测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石器时代,是考古界对早期人类历史划定分期的第一个时代,即从人类出现到青铜器出现,大约始于距今二三百万年,止于距今5000年至2000年左右。由此可知,考古界划定石器时代的主要依据是(C)A氏族公社取代原始人群B贫富分化是否已经出现C生产工具及其制作水平D古人类所处的地域环境解析据材料“石器时代,是考古界对早期人类历史划定分期的第一个时代,即从人类出现到青铜器出现”可知,石器时代的分界线的依据是青铜器的出现,即生产工具及其制作水平,C项正确;氏族公社属于原始社会,A项说法错误;材料与贫富分化无
2、关,B项错误;古人类所处的地域环境不是“划定石器时代”的依据,D项错误。2左传载:“其怀柔天下也,犹惧有外侮。捍御外侮者,莫如亲亲,故以亲屏周。”材料涉及的制度是(B)A禅让制 B分封制C郡县制 D行省制解析题干 “故以亲屏周”是关键信息。结合所学,西周建立后,为巩固对周边统治,大规模分封诸侯,在重要地区建立统治据点,形成对全国的控制网,故B项符合题意;禅让制是原始社会末期民主推选部落或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故A项不符合题意;左传相传是春秋末期的鲁国史官左丘明所著,而秦朝推行郡县制,元朝实行行省制,时间不符,故C、D两项不符合题意。3下表是根据出土的春秋齐国农具所做的分类概况。由此可推断齐国(B
3、)类别掘土农具中耕农具收割农具 名称锸、耒、镢、锹锄、铲、耙镰A较早进入农耕时代 B农业生产工具多样C农耕技术领先他国 D大力提倡发展农业解析原始社会后期中国就进入农耕时代,故A项错误;从材料中齐国农具的类别和名称可知,齐国的农业生产工具多样,故B项正确;材料仅体现了齐国农具的种类,未体现与他国的比较,故C项错误;材料仅体现了农具的种类,不能体现齐国大力提倡发展农业,故D项错误。4(2021湖北高三月考)西周时期,楚国国君熊渠曰:“我蛮夷也,不与中国之号谥。”战国时期,屈原却认为“帝高阳(颛顼)之苗裔兮”,表示楚人是五帝之一颛顼的后代。这说明,战国时期(A)A华夏观念逐渐增强B宗法分封制已瓦解
4、C百家争鸣影响深远 D家国情怀根植久远解析西周时期,楚国国君认为楚国是少数民族,跟中原不同,但是战国时期,屈原却认为楚国是华夏的后代,对于自身的认识由蛮夷转为华夏后代,表明华夏的观念日益增强,故选A项;“宗法分封制已瓦解”无法从材料中得出,排除B项;“百家争鸣影响深远”也无法从材料得知,排除C项;材料反映的是从西周到战国民族观念的变化,没有反映家国情怀,D项错误。5西汉一代政区变化较大。汉初七国四十余郡,七国分领二十余郡;景帝中元六年,郡四十三,王国二十五;武帝天汉以后基本维持在郡八十三,王国二十。这一变化说明汉代(D)A地方行政机构得以完善B始终未能解决王国问题C国家统治区域日趋扩大D中央集
5、权得到不断强化解析从汉朝初年到汉武帝时期封国所辖的郡在不断减少,而中央所辖的郡在不断增加,故选D项;封国所辖的郡在不断减少并不能说明地方行政机构的完善,排除A项;封国所辖的郡在不断减少,说明王国问题正在得到解决,排除B项;中央所辖的郡数目的变化不能说明国家统治区域的扩大,排除C项。6(2021无锡)相传诸葛亮曾在云南大规模推广茶叶种植,才有了举世闻名的普洱茶。为了纪念诸葛亮,这里的人们奉诸葛亮为茶祖。类似关于诸葛亮的故事在西南地区还有很多。这种传说反映了三国时期(A)A西南地区得到开发B中央政府直接管辖西南地区C三国鼎立局面形成D茶税成为政府主要收入来源解析关于诸葛亮的故事在西南地区流传很多,
6、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这种传说反映了三国时期西南地区在蜀国的治理下得到开发,故A项正确;材料中没有中央政府直接管辖西南的信息,故B项错误;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和材料无关,故C项错误;材料不能体现茶税成为政府主要收入来源,故D项错误。7(2021汕尾)某学者提出,少数民族那种尚武勇健、粗犷豪放之气遍布中原,汉民族受到极大的影响,使得魏晋以来的清谈柔媚之风一变而为悲凉慷慨、激越豪放之气。该学者的论述意在说明(B)A传统儒学思想的僵化和局限B民族交融对隋唐盛世的影响C对外交流促进思想文化转变D制度变化和创新的思想渊源解析根据“少数民族那种尚武勇健、粗犷豪放之气遍布中原,汉民族受到极大的影响,使得魏晋以来的清
7、谈柔媚之风一变而为悲凉慷慨、激越豪放之气”可得出唐朝的民族交融,使少数民族的民族风格影响到了盛唐的气象,故B项正确;材料与儒学无关,排除A项;材料不属于对外交流,排除C项;D项与主旨无关,排除。8(2021平顶山一中)唐朝规定每丁每年要服徭役20天,如不能服役,则按日计算,每天交绢3尺或布3.75尺,代替徭役,这叫输庸代役。输庸代役(B)A使农民负担暴增B有利于保证农业生产时间C简化了税收名目D解决了政府的财政问题解析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唐朝的纳“庸”代役,保证了农民的生产时间,有利于农业的发展,B项正确;纳“庸”代役相对减轻了农民的差役负担,A项错误;两税法简化了税收名目,C项与材料无关;
8、唐朝的租庸调制由于均田制的破坏而无法实行,D项说法违背史实。9下图是我国古代某一时期的部分行政区域图,当时管理E区域的机构是(B)高中历史教材中外历史纲要(上)第57页A尚书省 B中书省C宣政院 D枢密院解析结合图中信息陕西行省、河南江北行省可知,当时的地方行政制度为行省制,据此可知该图为元代行政区域图,管理京城附近的地区的为中书省,故选B项;尚书省为唐朝三省之一,元朝取消,中央只设中书省,排除A项;宣政院是元朝设立的一个直属中央政府管辖的国家机构,负责掌管全国佛教事宜并统辖吐蕃(今西藏)地区的军政事务,排除C项;枢密院是中央官署名,五代至元的最高军事机构,排除D项。10(2021广州)按当时
9、的中央官制,若岳飞要率军“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首先要与朝中哪一机构报呈此事(C)A御史台 B三司C枢密院 D军机处解析结合所学可知,宋朝时期,岳飞要想进行军事行动,需要报呈掌管军事的中央机构枢密院,故选C项;御史台是古代的监察机构,故排除A项;三司是宋朝掌管财政的机构,故排除B项;军机处是清朝的中枢机构,故排除D项。11(2021天津模拟)南宋时,相扑已经形成一套完整规则。水平颇高的职业相扑高手大量涌现,甚至还出现了女性相扑。比赛时,各方相扑高手云集临安,皇帝有时也去观看。相扑运动盛极一时的主要原因是(D)A政府的重视和倡导B市民生活丰富多彩C中外交流日益频繁D城
10、市商品经济发展解析南宋时相扑运动盛极一时,这种文化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城市商品经济发展,故选D项;皇帝有时也去观看相扑运动,并不等于政府的重视和倡导,排除A项;相扑运动是市民生活丰富多彩的一种表现,并非相扑运动盛极一时的原因,排除B项;中外交流日益频繁,与相扑运动盛极一时无关,排除C项。12(2021甘肃高三一模)宋人喜欢牡丹花,尽管陈州牡丹记载“园户植花如种黍粟,动以顷计”,仍供不应求,于是买家便在秋天预先付款,至来年春天拿到所买之花。由此可知,当时(B)A区域间长途贸易发达B商品经济较为活跃C封建等级秩序受到冲击D社会攀比之风兴盛解析“园户植花如种黍粟,动以顷计”“买家便在秋天预先付款,至
11、来年春天拿到所买之花”,由此可知,宋代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商品经济活跃,故B项正确;材料体现不出区域间长途贸易,故A项正确;材料和封建等级秩序无关,故C项错误;材料未说明社会攀比之风兴盛,故D项错误。13下列结构图反映的是哪一朝代的政治制度(C)A汉朝 B宋朝C明朝 D清朝解析根据结构图“内阁”“锦衣卫”“东厂”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反映的是明代废除丞相,六部直接听命于皇帝,故选C项;汉朝有丞相,无内阁,排除A项;宋朝有丞相,无内阁,排除B项;“内阁”“锦衣卫”“东厂”等是明代的机构而非清代机构,排除D项。14中国现存体量最大、分布范围最广的文化遗产是长城。对于北方的游牧民族来说,长城曾经
12、是隔离墙,也是封锁线。17世纪以来,长城逐渐失去其“边界”的意义。这主要缘于(A)A盟旗制度的建立 B明成祖迁都北京C岭北行省的设立 D金瓶掣签制完善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所述长城失去了边界的意义在于长城以北地区也被纳入了中央政权,盟旗制度是清朝控制蒙古上层贵族的政治制度,A项符合题意;B项与材料无关;C项是元代的行省制;D项是对西藏的制度。15(2021太原)京剧脸谱各具特色,悲剧人物西楚霸王项羽,眼角下斜,嘴角下撤,虽不失庄重,却也预示着兵败垓下、自刎乌江的命运;关羽“面如重枣”,自然画红脸;包拯“铁面无私”则黑脸非他莫属。由此可知,京剧脸谱(C)A注重人物性格的多变B客观评判了历史人
13、物C渗透人们的价值取向D艺术加工无史料价值解析京剧脸谱的内容反映了人物的性格和命运,由此可知,京剧脸谱渗透了人们的价值取向,故选C项;材料反映的是人们的价值取向,而非注重人物的性格多变,排除A项;B、D两项说法都过于绝对,说法有误,排除。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16题12分,第17题14分,第18题14分,第19题15分,共55分)16(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始皇初并天下,罢诸侯,置守尉,遂分天下为三十六郡,每郡置一守、一丞、两尉以典之。郡名曰内史、三川、河东汉中、巴都、蜀郡、黔中、长沙。后又置闽中、南海、桂林、象郡四郡,凡四十郡。”明张岱所著夜航船材料二元朝建立以后
14、,对驿站制度进行了改革,驿站以大都为中心。东连高丽,东北达奴儿干,北至吉利吉思,西达伊利汗国和钦察汗国,南接安南,乌斯藏亦设有驿站。全国约设有驿站1 500处。驿站有水陆两类,江淮地区一般为水站。元朝规定:驿站一般归兵部和通政院分领,兵部负责南方汉地驿站,通政院负责蒙古驿传。站由站户负责役务,站户户籍隶所处路、州、县,他们需要保证供给驿卒交通工具,有时还需备粮食等,站户负担较为沉重。 摘编自许嘉璐主编中国中学教学百科全书(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地方行政体制的变化。(4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元朝驿站制度改革的特点。(4分)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元朝驿站制度的改革有何作用。(4分)答案(
15、1)变化:由分封制到郡县制。(4分)(2)特点:驿站范围广;数量多;设立驿站因地制宜;驿站归中央直接管理;蒙汉驿站分区管理;建立相应的保障机制。(4分,任答4点)作用: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国家统一;促进了交通运输发展;推动了经济文化交流;(3分)加重了站户的负担。(1分)解析(1)变化:根据材料一“罢诸侯”“三十六郡”等信息并联系所学概括。(2)特点:根据材料二“东连高丽,东北达奴儿干,北至吉利吉思,西达伊利汗国和钦察汗国,南接安南,乌斯藏亦设有驿站。全国约设有驿站1 500处”可知驿站范围广,数量多;依据“驿站有水陆两类,江淮地区一般为水站”可知设立驿站因地制宜;依据“驿站一般归兵部和通
16、政院分领,兵部负责南方汉地驿站,通政院负责蒙古驿传”可知驿站归中央直接管理,蒙汉驿站分区管理;依据“站由站户负责役务,站户户籍隶所处路、州、县,他们需要保证供给驿卒交通工具,有时还需备粮食等”可知建立相应的保障机制。作用:依据所学可知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国家统一;促进了交通运输发展,推动了经济文化交流;依据材料“站户负担较为沉重”可知加重了站户的负担。17(14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图1、图2为唐朝长安城东市西市示意图。(注:市署为政府管理商业的机构,常平仓、平准署是隶属中央的派驻机构,邸店是专供商人存货、交易和居住的地方。)(1)根据材料一,概括唐长安城两市布局的异同。(8分)材
17、料二自从胡骑起烟尘,毛毳腥膻满咸洛。女为胡妇学胡妆,伎进胡音务胡乐。火凤声沉多咽绝,春莺啭罢长萧索。胡音胡骑与胡妆,五十年来竞纷泊。唐元稹法曲(2)材料二体现了唐朝中原地区哪一现象?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6分)答案(1)相同:市的中部设管理机构;四角设邸;店铺商行分布四周;同类商行分布相对集中。(6分,任答3点即可)不同:西市商铺更密集。(2分)(2)现象:流行民族、异域文化(或“胡风”盛行)。(2分)原因:唐朝经济繁盛,政治安定,有强大吸引力;对外交通发达(或丝绸之路畅通);民族政策、对外政策开明。(4分)18(14分)中华文明史上的两座高峰唐、宋宋代文化是唐代文化的延续和发展。唐代所建
18、立的三省六部、科举、均田等制度,已经标志着行政管理体制的完善。宋代又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更加完善的文官制度,中枢大臣之间,中央和地方之间得以相互制衡。摘编自袁行霈中华文明史(1)结合材料和所学,简述宋代政治制度上“相互制衡”的表现。(6分)(2)结合所学,从经济、思想、文学艺术、科技中任选三个方面,说明宋代在该方面的新发展。(8分)答案(1)表现:在中央,设置枢密使、三司使、参知政事分割宰相事权。在地方,派文官任知州,设诸路转运司理财,收精兵削弱地方权力。(6分)(2)经济上,稻麦复种制在南方已经相当普及,一些地区出现经济作物的固定种植。制瓷业、矿冶业、印刷业都发展迅速。商业繁荣,打破时间空间限制
19、,出现纸币,海外贸易、民族政权间互市贸易活跃。经济重心南移完成。(2分)思想上,儒学复兴,程朱理学形成,并逐渐受到官方尊崇。(2分)文学艺术上,词进入鼎盛时期,早期白话小说出现,书法追求个性,绘画注重意境和笔墨情趣。(2分)科技上,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三大发明基本成熟。雕版印刷已经相当普及,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火药被大量制造并用于军事。指南针广泛应用于航海。北宋沈括著梦溪笔谈,记载和总结了当时的许多科技成果。(2分)解析(1)根据材料“宋代又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更加完善的文官制度,中枢大臣之间,中央和地方之间得以相互制衡”结合所学可以从中央和地方两个方面来分析。宋朝在中央主要表现为对宰相权力的制
20、约和分割。如设置枢密使分割宰相军权、三司使分割财权、参知政事分割宰相行政权。在地方主要是防止地方专权形成唐朝的藩镇局面,应从派文官任知州,设诸路转运司理财,收精兵削弱地方权力等方面分析。(2)根据题目“从经济、思想、文学艺术、科技中”任选三个方面来分析宋朝的新发展。可以根据所学找出自己熟悉的方面进行,主要是新发展,即以前朝代没有的。19(15分)(2021菏泽)学者杜文玉对唐、宋两朝鼎盛时期的经济指标进行了比较研究。阅读材料,回答问题。表1唐、宋耕地面积及粮食产量的比较年代耕地面积(万亩)百分比岁入粮食(万石)百分比唐天宝中48 546100%2 506100%宋天禧五年51 111105%3
21、 278146%表2 唐、宋水利工程的分省统计省份时代陕西河南山西 河北甘肃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广东湖北湖南总计唐321132244181244202947237宋20112520217163025640244215941表3唐、宋财政收支的比较时代财政收入数(万贯)财政支出数(万贯)支出占收入之比唐3 411(其中工商业收入1 522)3 30697%宋5 875(其中工商业收入4 619)9 599163%分别提取表 1、表 2、表3 中的信息,并据此对宋代经济指标的变化加以说明。(15分)答案信息:表1:宋代耕地面积比唐代有所增加;粮食总产量大幅度提高。(2分)表2:宋代水利工程总数比唐
22、代大幅度增加;南方增幅大但北方略低于唐代。(2分)表3:宋代的财政收入远超唐代,且财政收入中工商业收入多于唐代;唐代的财政收入不如宋代丰厚但收支平衡,宋代财政收入增多但入不敷出。(4分)说明:自唐中期以后随着北人南迁,南方得到进一步开发;宋代大量土地开垦,生产技术进步,水利工程兴修,社会经济发展,在农业发展的基础上,宋代商品经济较唐代发达,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变化;由于宋代采取守内虚外、重文轻武的政策,出现“三冗”现象,导致财政收支严重失衡。(7分)解析第一问提取信息:根据表1,得出宋代耕地面积比唐代有所增加、粮食总产量大幅度提高等信息。根据表2,得出宋代水利工程总数比唐代大幅度增加、南方增幅大但北方略低于唐代等信息。根据表3,得出宋代的财政收入远超唐代、财政收入中工商业收入多于唐代、唐代的财政收入不如宋代丰厚但收支平衡、宋代财政收入增多但入不敷出等信息。第二问说明:根据所学,可从唐中期以后南方得到进一步开发说明表1;可从宋代生产技术进步,水利工程兴修,宋代商品经济较唐代发达等说明表2;可从宋代采取守内虚外、重文轻武的政策,导致财政收支严重失衡等说明表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