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专题四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二 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课标要求学习目标1了解中国近代以来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2认识其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1了解近代以来不同时期交通、通信工具出现的新变化。2理解近代以来不同时期交通、通信工具变化的原因。(重点)3认识交通、通信工具进步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难点)1代步工具(1)人力车:是_城镇中重要的交通工具,数量众多。(2)自行车:19世纪中后期传入中国,20世纪初在城市普及,_以后成为主要的代步工具。知识点一 交通工具的更新(难度系数:高考指数:)近代 20世纪50年代(3)摩托车:_以来,摩托车逐渐成为城乡居民的重要交通工具。(4)汽车:改革开放以
2、来,城市出租汽车行业发展迅速,家庭汽车成为新的代步工具。改革开放 2交通运输(1)轮船:在_推动下,1865年4月,中国建成自行设计的第一艘轮船。1872年创办的_是近代中国最早的航运企业。洋务运动 上海轮船招商局(2)铁路: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_运动的蓬勃开展,中国铁路建设较快发展。新中国成立后,铁路、公路交通进入新时期。2006年,_通车是我国铁路建设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收回铁路利权 青藏铁路(3)城市交通:1906年,第一个_交通系统在天津建成。1924年上海开始有公共汽车运行。1969年_运营,结束了中国没有城市地铁的历史。2003年,_投入商业运营,是世界上第一条商业化运
3、营专线。有轨电车 北京地铁 上海磁悬浮列车(4)民航:始于20世纪20年代初,_形成覆盖大半个中国的航空网。新中国成立后,所有省份实现了飞机的运营。30年代中期 阅读课本第一目第三自然段及下列材料。材料一 1880年刘铭传上筹造铁路以图自强折:“铁路之利于漕务,赈商务、矿物、厘梢、行旅者,不可肆述。而于用兵尤不可缓。中国幅员辽阔,北边绵亘万里,毗连俄界,通商各海口有与各国共之,划疆而守则防不胜防若铁路告成,则声势联络,血脉贯通,裁兵节饷,并成劲旅。防边防海,转运枪炮,朝发夕至。十八省合为一气,一兵可抵十数兵之用。将来兵权、饷权俱在朝廷,内重外轻,不为疆臣所牵制矣。”摘编自清史稿交通志材料二 苏
4、省绅商恐路权之失于是迅速招股,创成苏省铁路公司,筑路二:曰苏嘉,曰沪嘉,冀以挽回利权,用心亦良苦矣。然此二者已属支路,究不若宁沪铁路之握其总机关也。吾省之人,急宜筹集巨款,以赎回路权,勿谓苏省已办铁路,而遂可以抵制也。孙昌富 陈蕴茜从民众态度看吴淞铁路的兴废(1)材料一中,刘铭传主张兴建铁路的理由有哪些?提示 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加强国防;有利于减少军费的开支;有利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2)材料二中,苏省绅商代表的是哪个阶层的利益?他们主张修建铁路的目的是什么?提示 代表的阶层:民族资产阶级。目的:维护国家主权。史论形成 近代交通业发展的原因1列强侵华的需要。列强为扩大在华利益,加
5、强控制、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控制和操纵中国的交通建设。2工业革命的成果传入中国,为近代交通业的发展提供了技术条件。3先进的中国人为救国救民,积极兴办近代交通业,促进了中国交通业的发展。4中国近代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5中国政府的政策转变及引导。6中国人民的聪明才智。1清末有人说:“吾之乘电车也,非节费也,实以腕车(人力车)之以人代马,心有不忍,不欲同人道于牛马耳。且光阴宝贵,取其捷也。”依据材料分析,影响近代交通发展的因素有()近代工业的发展 人权与平等思想的影响 节省时间的考虑 晚清政府提倡移风易俗ABCD解析:电车作为新的交通工具的出现离不开近代工业的发展,题中材料讲乘坐电车原因之一是不忍心
6、用人力取代畜力,正确;另一原因是光阴宝贵,正确;材料没有反映的内容。故选D。答案:D2近代著名诗人黄遵宪在今别离一诗中写道:“别肠转如轮,一刻既万周。眼见双轮驰,益增心中忧车舟载离别,行止犹自由。今日舟与车,并力生离愁送者未及返,君在天尽头。”诗中反映的近代社会景象是()A社会剧变导致人口的大量迁徙B近代交通工具改变人们的生活C追求自由观念日益深入人心D近代以来出国留学热潮的兴起解析:从诗歌内容看,作者一再提到“轮”“车舟”等交通工具,再结合题干关键词“近代”可知,此诗反映了近代交通工具改变人们生活的史实,故B项正确。答案:B1邮政事业(1)背景:19世纪中叶,欧美各国_事业蓬勃发展。19世纪
7、中叶,中国还依靠_和_来通信。知识点二 邮电通信设施的逐渐完善(难度系数:高考指数:)邮政通信 驿站 民信局(2)历程:时间表现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中国加快_建设的步伐1866年海关开始试办_1896年“_”正式成立辛亥革命以后大清邮政改称_1949年1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_成立通信 邮政 大清邮政局 中华邮政 邮电部 2电信事业(1)有线电报:开端:1877年,在台湾架设_,中国人开始自办_。影响:加强了中央与_之间及_之间的联系。电报线 有线电报 边疆 各大城市(2)无线电报:创设:1906年。发展:到1932年年底,开设了国际_业务。(3)电话:开始:_年,传入中国。发展:截至2003年第三季
8、度末,中国_总数居世界第一位。无线电报 1882 电话用户 3重要影响(1)促进了_、商品的流通和_的传递。(2)加速了_进程。(3)改变了人们的_方式和_观念。(4)推动了_与_的发展。人员 信息 城市化 生活 思想 经济 社会 深化拓展改革开放后,我国通信事业发展迅速的主要原因有哪些?(1)第三次科技革命尤其是电子信息技术发展迅猛,从而极大地推动了通信事业的发展。(2)中国通信技术的不断进步,制造通信设备的能力不断增强。(3)党和政府对通信事业的重视。(4)经济的发展,使社会需求不断增大,这是通信事业发展迅速的最主要原因。阅读课本第二目第二自然段及下列材料。材料 19世纪80年代,对于刚兴
9、起的通信事业,有人赋诗曰:“从此千里争片刻,无须尺牍废纸砚枝枝节节环四海,地角天涯连一线。”(1)诗中所赞的是什么通信工具?除此之外还有哪些?提示 电话。有线电报、无线电报等。(2)这些通信工具有何作用?提示 促进信息的交流和传递,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有利于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史论形成 中国近代电信事业兴起的积极影响1加快信息传递,有利于航运、防汛等。2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3加强了国防建设,提高了军情的及时性与军队的机动性。4加强了中国与世界的联系,促进了对外贸易的发展。5深刻改变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影响人们的社会生活。1“朝寄平安语,暮寄相思字;驰书迅已极,云是君所寄。既非君手
10、书,又无君默记;虽署花字名,知谁箝缗尾。寻常并坐语,未遽悉心事,况经三四译,岂能达人意?只有斑斑墨,颇似临行泪。”该诗歌吟咏的新事物是()A电话 B电报C邮寄信件D电子邮件解析:根据材料信息“暮寄相思字”“驰书迅已极,云是君所寄”“既非君手书”“况经三四译”“只有斑斑墨”判断,这是电报。答案:B21882年,顺天乡试发榜,申报记者以快马将两江地区(江苏、江西、安徽)中试名单送到天津,用电报传到上海,次日见报,江南士子仅隔24小时就获知考试的结果。据此推断正确的是()A中国已经使用无线电报B电报主要用于普通百姓事宜C电报使异地传输更为便捷D中国通讯事业发展迅速解析:材料中体现的是电报在传输信息上的优越性,故C项正确。无线电报出现在中国是在20世纪初期,排除A;B、D两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答案:C史论要旨 晨读晚记1传统交通工具逐渐被人力车、汽车、_、轮船、飞机等新式交通工具所取代。2现代化中国邮政的建立和_、电报等新式高效通信工具的广泛使用,是近代百年中国通信手段发生巨大变化的集中表现。3近代以来,交通、通信工具的进步改变了人们的_和思想观念,推动了_与社会的发展。火车 电话 生活方式 经济 知识串联 网络建构点击进入WORD链接活页作业(十二)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