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9-2020学年新一线素养提分同步高中人民版历史必修三练习:专题1 2 二 汉代儒学 课时检测夯基提能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675719 上传时间:2024-05-3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学年新一线素养提分同步高中人民版历史必修三练习:专题1 2 二 汉代儒学 课时检测夯基提能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19-2020学年新一线素养提分同步高中人民版历史必修三练习:专题1 2 二 汉代儒学 课时检测夯基提能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19-2020学年新一线素养提分同步高中人民版历史必修三练习:专题1 2 二 汉代儒学 课时检测夯基提能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2019-2020学年新一线素养提分同步高中人民版历史必修三练习:专题1 2 二 汉代儒学 课时检测夯基提能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建议用时:25分钟)一、选择题1(2019宜宾高二期中)汉武帝时,积极有为的政治思想开始产生,当时面临的社会问题不包括()A王国威胁B边境不宁C土地兼并 D儒学正统地位动摇解析:选D。当时诸侯国的势力日益膨胀,土地兼并严重,匈奴为患,这些都威胁着西汉政治和社会的稳定,可见A、B、C三项都是当时西汉武帝时面临的社会问题。儒学的正统地位是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的建议后逐步确立的,故当时不存在其地位动摇的问题,故D项符合题意。2(2019滨州高二期末)历史上,西汉宣帝年间发生一次日食时,宣帝即刻下诏说:“皇天见异,以戒朕躬,是朕之不逮、吏之不称也。”汉宣帝的认识和做法体现了()A“独尊儒术” B“大一

2、统”C“天人感应” D“君权神授”解析:选C。按照汉代董仲舒的天人感应理论,如果皇帝做了有违天意的事情,上天就会降灾难或出现怪异现象以示警示,材料的内容显示,当发生日食时,皇帝进行下诏内省,这正是天人感应的具体表现,故C项正确。3汉书董仲舒传中有“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以教化为大务”“正法度之宜”等记载。由此可知,董仲舒的思想()A强调“春秋大一统”B糅合了多家学派思想C趋向“三教合一”D背离了先秦传统儒学解析:选B。据材料可知,董仲舒的思想包含着道家、儒家、法家思想,所以选B项;A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C项是在隋唐时期;D项说法错误。4(2019佛山高二期末)西汉儒学家董仲舒借自

3、然现象来解释社会政治衰败的症结,如人君为政不宜于民,“天”就会降下“灾异”以“谴告”人君。这说明董仲舒()A主张约束君权 B支持君权神授C迷信崇拜君权 D主张“大一统”解析:选A。“人君为政不宜于民,天就会降下灾异以谴告人君”反映的是“天”对君主有一定的约束力,故A项正确。5儒家思想经过不断发展,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以下言论最能体现其适应加强中央集权需要的是()A“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B“以德兼人者王,以力兼人者弱,以富兼人者贫。”C“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D“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解析:选C。A、B两项反映的是“为政以德

4、”的思想,不符合加强中央集权的要求;由“为天下,非为君也”可知,D项也不符合加强中央集权的要求;C项是董仲舒为适应西汉大一统的趋势而提出的建议,故C项正确。6董仲舒提出“君权神授”和“大一统”的思想,二者的共同点是()A主张民贵君轻 B维护统治秩序C强调层层分封 D体现以德治民解析:选B。“君权神授”认为皇帝的权力是神给的,具有天然的合理性,皇帝代表神在人间行使权力,管理人民,这实际上是一种维护统治秩序的思想。“大一统”指的是政治、经济、文化、思想等方面空前的统一,也是一种维护统治秩序的思想。7有人根据汉书艺文志记载,统计制作出下表。据此可看出当时()西汉主要思想派别及其作品篇数表派别儒家(六

5、艺)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支派103372110761220篇数3 1239933692173686107403A儒学地位明显提高 B“百家争鸣”趋于结束C活字印刷广泛采用 D科举制度逐渐完善解析:选A。通过观察可看出,表中儒家(六艺)的作品篇数明显高于其他学派的作品篇数,再联系所学汉武帝时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知识,可看出当时儒学地位明显提高。本题选A项。8科举制与世官制和察举制相比较,其进步性主要体现在()A全社会读书风尚形成B选拔人才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公平公正性C知识阶层成为官僚队伍的后备力量D从事科学技术研究的人才减少解析:选B。科举制用考试的办法来选拔人才,在一定程度上

6、体现了公平公正性。二、非选择题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凡以教化不立而万民不正也。古之王者明于此,是故南面而治天下,莫不以教化为大务。立太学以教于国,设庠序(学校)以化于邑,渐民以仁,摩民以谊,节民以礼,故其刑罚甚轻而禁不犯者,教化行而习俗美也。 汉书董仲舒传材料二五年春,置五经博士。八月征吏民有明当世之务、习先圣之术者。详延天下方闻之士,咸荐诸朝。其令礼官劝学,讲议洽闻,举遗举礼,以为天下先。太常其议予博士弟子,崇乡党之化,以厉贤材焉。丞相弘请为博士置弟子员,学者益广。 汉书武帝纪材料三董仲舒的教化思想适应了当时社会发展的要求,是当时客观形势的正确反映。虽然,从本质上说,这一主张是为巩

7、固汉政权的封建统治服务的,但从客观效果来看,它不仅对当时,而且对以后中国封建社会的统一、巩固和发展起了积极的进步作用。 高春菊董仲舒教化思想研究(1)根据材料一,概括董仲舒针对教化提出的具体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董仲舒倡导教化的主要原因。(2)根据材料二,概括汉武帝重视儒学的主要措施,并分析其作用。(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如何正确理解董仲舒教化思想的历史影响。解析:(1)第一小问直接提取材料信息概括作答即可;第二小问则要结合当时的形势,从统治者加强中央集权统治、儒家的自身主张和教化功能这三个方面分析。(2)第一小问可直接从材料信息中找出;第二小问需结合所学知识从巩固统治、发展教育

8、和儒学地位变化等角度分析回答。(3)要从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两方面思考,归纳材料三可得出“巩固统治、巩固国家统一”等积极影响,消极影响主要是儒学对社会发展有一定的阻碍作用。答案:(1)主张:办学校;以仁、义、礼教化人民。原因:适应统治的需要;儒家重教化的传统;教化本身的功能。(2)措施:设五经博士;起用儒生参政;兴办学校,大力提倡儒学。作用:有利于巩固统治;初步建立了中央和地方的教育体系;儒家思想逐渐成为正统思想。(3)影响:一方面,有利于巩固封建思想统治(或有利于民族传统文化的形成与发展)。另一方面,使儒家思想的主流地位更加巩固(或社会影响更加扩大),但客观上对社会发展具有一定的束缚和阻碍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