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云南昆明一中20112012学年度上学期期中考试高二政治试题命题:梁春明 审题:邓洁试卷总分:100分 考试时间:100分钟第卷(选择题,共30题)请选出下列各题中最符合题意的一个答案,并将其字母填入答题卡相应的表格内。每小题2分,共60分1.以下关于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阐述正确的是A哲学就是世界观 B哲学是哲学家的世界观C哲学是系统化的理论化的世界观 D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2. 2008年以来,我国发生了多起自然灾害,由于种种原因,人类到现在为止还不能准确预报许多自然灾害的发生。这说明 A.人们掌握了自然灾害的规律,就一定能够防止自然灾害的发生 B.人们对自然规律
2、的认识总是受主客观条件的制约 C.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D.自然界是无限的,而人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3.面对自然灾害,必须树立战胜困难的昂扬斗志和必胜信念,实事求是地分析形势,沉着冷静地面对挑战,坚韧不拔地克服困难,在挑战和困难面前不惊慌、不退缩、不悲观,坚定信心、顽强拼搏。我们要实事求是地分析形势,就必须做到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解放思想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坚持物质与意识不可分割的原则以科学理论作为各项工作的出发点A. B. C. D.4.“一个科学家,他首先必须有一个科学的人生观、宇宙观,必须掌握一个研究科学的科学方法!这样,他才能在任何时候都不致迷失道路;这样,他在
3、科学研究上的一切辛勤劳动,才不会白费,才能真正对人类、对自己的祖国做出有益的贡献。”钱学森这段话告诉我们 A.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 B.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C.科学家的研究活动都是自觉接受哲学指导的 D.哲学是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5.恩格斯说:“一个民族要站在科学的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这是因为A.意识可以改造客观事物 B.意识的能动作用是使事物向正确的方向发展C.只有正确的意识才能反作用于客观事物 D.正确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积极作用6.对天体的演变,张衡认为:“元者,无形之类,自然之根,作于太始,莫之与先”。朱熹认为:“万一山河大地都陷了,毕竟
4、理却只在这里”。这两种观点体现了 的分歧 A.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 B.客观唯心主义与主观唯心主义 C.辩证法与形而上学 D.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7.20世纪与21世纪之交先后在英国、德国四次评选“千年人物”、“最伟大的思想家”、“最伟大的哲学家”中,马克思都名列前茅,受到广泛的赞扬和尊重。马克思主义哲学不同于以往的旧哲学,在哲学史上实现了伟大的变革,这主要表现在第一次在科学的基础上实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有机结合它是凌驾在具体科学之上的“科学之科学”第一次在实践的基础上实现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历史观的统一实现了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统一 A. B. C. D.8.“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
5、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攀登”的精神,被称为“两弹一星”精神。这一精神已经成为全国各族人民在现代化建设道路上奋勇开拓的巨大推进力量。表明A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也具有决定作用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C不同的价值观对人们的认识和实践活动有不同的导向作用D精神贡献可以转化为物质贡献9.下列说法具有无神论意义的是A.子不语怪、力、乱、神 B.天不变,道亦不变C.生死有命,富贵在天 D.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10近年来,看相算命、巫医巫术等封建迷信沉渣泛起。对此,我们必须坚决反对。从哲学上看,这是因为封建迷信A与科学的认识是对立的 B是主观的东西,主观与客观是对立的C是对事物现象的认识,是片面的 D只
6、反映事物的现象,没反映事物的本质 一些人在工作中惟上惟书,照搬照抄,不调查研究。据此回答1112题11.从哲学上看,上述做法的错误主要在于A.否认了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 B.违背了一切从实际出发C.忽视了正确意识对物质的促进作用 D.否认了意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事物12.上述材料中“照搬照抄”属于 不可知论 机械唯物主义 教条主义 主观主义A. B. C. D.13.人们在基因工程方面的成果,引起“绿色革命”,高产优质物种培育成功使富足成为事实,然而由此带来的大批物种的灭绝,造成严重的生态问题,给人们带来新的困扰;人们刚刚在法律方面完成了对人类行为的初步规范,道德方面的问题又突出出来,如何解决和法
7、律问题不同的道德问题,成为人类的新课题。凡此种种,使人们认识到人们在每一层次上的认识在深度上都是有限的,应该不断深化人们对具体事物的认识在广度上都是不够的,应该不断扩展人们的认识发生变化,导致环境问题的内容也随之变化物质世界处在永不停息的 发展之中,人们对世界的认识也是没有穷尽的A B C D14.读右图漫画弯与直:青蛙与飞鸟的判断启示我们 A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B 认识是需要不断深化的C 认识受具体时空的限制 D认识受主体价值取向的制约15.我们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认识,是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而逐步形成的。下面对这一认识过程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认识是适应实践的需要而产生的 B认识是
8、在变革对象的实践中发生的C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 D认识最终目的是揭示事物发展规律16.我国北方喜降瑞雪。人们都说“瑞雪兆丰年”。这一说法A.无视联系的客观性,是毫无根据的猜测 B.反映了农作物与气候、环境的密切联系 C.认为农作物与气候、环境的联系是由“天”主宰的 D.是人们主观臆造的联系17.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规律的是A.昼夜循环,四季更替 B.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两者力量相等,方向相反C.能量守恒与转化 D.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的金属货币量为限度18.发展的实质是A.事物的运动变化过程 B.事物性质的变化C.同一事物的简单重复和反复循环 D.新事物的产生,旧事物的灭亡19.从哲学上看
9、,下列选项中,蕴涵了“事物是发展的”这一哲学道理的是寒来暑往,四季更替 年年岁岁花开落,岁岁年年人不同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千家万户瞳瞳目,总把旧桃换新符A. B. C. D.20.下列既能体现唯物辩证法的联系的观点,又能体现唯物辩证法发展观点的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吐故纳新 唇亡齿寒 邯郸学步A. B. C. D.21.重庆两江新区位于重庆北部新区和两路寸滩保税港区,加快两江新区开发建设对于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实施全国总体发展战略部署、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宏伟目标都具有重要意义。上述材料体现的哲学道理是搞好局部,能够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发挥 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
10、树立全局观念,必定使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 部分在事物的存在和发展过程中处于被支配地位,服从于整体A.B. C. D.2010年8月1214日,以“粮食安全科学技术与国际合作的作用”为主题的第三届国际农科院院长高层研讨会在哈尔滨召开。据此回答2223题。22.粮食自给率是衡量粮食安全的重要指标。95%是我国粮食安全要求的自给率,每下降1个百分点,就需要进口50亿千克粮食。如果我国过分依靠国际资源和市场实现粮食供给就会对世界粮食安全构成威胁。这启示我们A.事物量变必然引起质变 B.要优化事物要素,增强系统C.要把握分寸,坚持适度原则 D.要重视量的积累促成质变23.发展农业生产,需要发挥农业科
11、技创新的作用。这是因为农业科技创新能彻底否定传统农业的优势农业科技创新更具有权威性农业科技创新有利于为农业生产提供新的技术工具农业科技创新有利于突破传统农业局限,提高农业生产能力和效率A.B. C.D.24.中宣部副部长孙志军说,对于公益性文化事业,必须是注重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和便利性的要求,由政府投资提供有关的服务;对于经营性文化产业,主要是以市场为主导,满足人民群众多元化、多方面的需求,针对不同情况来加以实施和改进。这一说法体现了A.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会相互转化 B.矛盾具有特殊性,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C.办事情要善于抓主要矛盾 D.事物的性质主要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25.当
12、前,文化体制改革正处于全面推开、攻坚克难的关键阶段,需要加快文化体制改革创新,推动文化体制改革在重点领域取得进展。这说明A.主要矛盾决定事物的发展,要着重把握主要矛盾B.矛盾是普遍存在的C.实践是推动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 D.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相互联结26.马克思指出:“占统治地位的思想不过是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关系在观念上的表现,不过是以思想的形式表现出来的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关系。”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看,马克思的话表明A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有两种情形 B社会存在的性质决定社会意识的性质C社会存在的变化多端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 D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27.2010年8月21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
13、深圳考察工作时强调,只有坚持改革开放,国家才有光明前途。 “只有坚持改革开放,国家才有光明前途。”这样说是尊重社会发展规律的体现肯定了生产关系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肯定了改革是社会生活的全部内容是因为改革有利于解放生产力,推动社会进步A. B. C. D.28.“凡属正确的任务、政策和工作作风,都是和当时当地的群众要求相适合,都是联系群众的;凡属错误的任务、政策和工作作风,都是和当时当地的群众要求不相适合,都是脱离群众的。”毛泽东这段话说明A人民群众的要求都是正确的、合理的B是否符合人民群众的要求是判断我们方针、政策、工作得失的重要标准C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D相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29.随
14、着“中国丹霞”地貌成为中国的第40项世界自然遗产,一时间中国又掀起了“遗产热”。究竟申遗值不值,专家学者与社会公众各执一词。之所以各执一词是因为价值观影响着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和评价人们认识事物的角度不同,对事物的价值判断不同价值判断因人而已,没有标准价值判断是价值选择的基础A. B. C. D.30.某校学生自发组织的“爱心社”提出:“不要问别人能为自己做些什么,而要问自己能为别人做些什么;不要问国家能为我们做些什么,而要问我们能为国家做些什么。”这表明客观条件制约着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人生价值必须通过人与人,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来实现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人生价值的实现必须以社会对个人
15、的尊重和满足为前提A B C D第II卷(4小题,共40分)材料一: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就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作了精辟论述,强调指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顺应时代特征、事关中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全局的战略选择,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客观需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31.材料一主要体现了辩证唯物论的哪些基本观点?(10分)材料二 20世纪80年代以来,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组织数百位科学家经过长期的观测、调查、实验和分析探讨,先后发布了四个“气候评估报告”。
16、1990年报告称“近百年气候变化可能是自然波动,或人为活动,或二者共同影响的结果”;1995年报告指出,人类活动对地球气候和气候系统的影响已经可以“被检测出来”;2001年报告认为,“新的更强证据表明,过去50年观测到的大部分气候变暖可能归因于人类活动”;2007年报告强调,“人类活动很可能是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并将这种可能性从2001年的约66%提升到90%以上。32.结合“气候评估报告”关于地球变暖原因的描述,说明人类追求和发展真理的特点。(10分)材料三 由于人们长期的滥垦、滥牧、滥伐、滥采和滥用水资源,导致土地沙化扩张加剧院。近年来我国连续出现沙尘暴天气。2002年伊始,沙尘暴天气再
17、次出现,有关专家认为,沙尘暴在今后几年不仅不会消失,还有可能加剧。对此,有人认为,沙尘暴的发生说明,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无条件的。33.请运用所学哲学知识对上述观点进行评析。(10分) 材料四 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强调,制定“十一五计划”要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坚定不移地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十六届六中全会也一再强调,原因是解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关键在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这一精辟论断,提纲挈领,切中实质,是对科学发展观思想内涵所作的最全面、最深刻
18、而又最鲜明的新概括。科学发展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的根本指针。34.请从哲学价值观的角度,说明坚持科学发展观的正确性。(10分)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2345678910CBABDDBDAA11121314151617181920BACCDBADDA21222324252627282930BCDBABBBAB二、主观题31. (1)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顺应时代特征、事关中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全局的战略选择,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客观需要,体现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原理;(6分)(2)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
19、家,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体现意识的能动作用(4分)。 32.(1)追求和发展真理以实践为基础。关于地球变暖原因的研究课题来源于人类社会实践,“气候评估报告”是科学家在长期观察实验的基础上形成并由实践检验而不断发展的,反映了人类解决气候变暖问题、实现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强烈愿望和迫切要求.(4分)(2)追求和发展真理是一个在不同观点争鸣中不断克服谬误、逐步接近真理的反复过程。人类对地球地球气候变暖原因的真理性认识不是一次完成的,而是在实践和认识的循环往复中获得的。(3分)(3)追求和发展真理没有止境。目前人类获得的关于地球气候变暖原因的真理性认识不是终极真理,而是具体的、有条件的。随着实践的继续
20、发展和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人类多气候变暖原因的认识必然会不断扩展和深化。(4分)33.(1)联系是指事物之间及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2分)(2)事物的联系具有普遍性。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于普遍联系之中,其中没有任何一个事物孤立地存在,整个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统一整体。(3分)(3)联系具有客观性,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联系是事物本身固有的,而不是人们强加于事物的。由于人们长期的滥垦、滥牧、滥伐和滥用水资源,导致沙尘暴天气这一事实,体现了联系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3分)(4)事物的联系是有条件的。任何事物都是在特定时空内的具体事物,都与当时当地周围的其他事物有条件
21、地联系着,联系是具体的、有条件的,而不是抽象的、无条件的。因此,认为事物的联系是无条件的观点是错误的。(2分)34.(1)历史唯物主义认为,正确的价值观是符合事物发展规律,符合人类根本利益的社会意识。(3分)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根本,要相信群众,依靠群众,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实践的主体,所以,必须坚持树立群众观点,坚持群众路线。以人为本,才能保证党和国家的路线、方正、政策的贯彻,保证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成功。(2分)全面、协调、可持续的新发展观符合我国国情,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规律;新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符合人类的根本利益,是正确的科学的发展观。(2分)正确的价值观对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具有积极的导向作用。树立和全面落实新的发展观,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而实现现代化,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3分)- 6 -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