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1版浙江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义练习:第2部分 2 专题二 4 4 高考命题点四 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675391 上传时间:2024-05-30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28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版浙江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义练习:第2部分 2 专题二 4 4 高考命题点四 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21版浙江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义练习:第2部分 2 专题二 4 4 高考命题点四 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21版浙江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义练习:第2部分 2 专题二 4 4 高考命题点四 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2021版浙江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义练习:第2部分 2 专题二 4 4 高考命题点四 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2021版浙江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义练习:第2部分 2 专题二 4 4 高考命题点四 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2021版浙江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义练习:第2部分 2 专题二 4 4 高考命题点四 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2021版浙江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义练习:第2部分 2 专题二 4 4 高考命题点四 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2021版浙江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义练习:第2部分 2 专题二 4 4 高考命题点四 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2021版浙江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义练习:第2部分 2 专题二 4 4 高考命题点四 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WORD版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2021版浙江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义练习:第2部分 2 专题二 4 4 高考命题点四 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2021版浙江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义练习:第2部分 2 专题二 4 4 高考命题点四 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2021版浙江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义练习:第2部分 2 专题二 4 4 高考命题点四 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高考命题点四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是诗歌鉴赏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此考点要求从内容、主题、思想、感情四个方面对古代诗歌进行评价,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评价其积极意义和历史局限。“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侧重概括诗歌的主旨和简析形象的含义(包括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侧重对诗歌作者的生活情趣、审美情趣和情感倾向以及作品局限性的评价。鉴赏时,首先必须明确其表层意思与深层意思,把握其主旨和思想倾向。要立足于对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的赏析,做到全面、准确、深入、客观地分析评价。要努力忠于原诗,做到言之成理,言之有据。不要犯“拔高”或“套用

2、”的毛病,更不要出现言不及义、似是而非的问题。考向一思想内容类一、掌握古代诗歌中常见的情感提高鉴赏思想情感的能力(一)忧国伤时具体内容举例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杜牧过华清宫反映国家离乱、山河沦丧杜甫春望、文天祥过零丁洋同情人民的疾苦白居易卖炭翁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杜甫登楼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杜甫兵车行(二)建功报国具体内容举例建功立业的渴望陆游书愤保家卫国的雄心壮志王昌龄从军行报国无门的悲伤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屈原涉江(三)思乡怀人具体内容举例羁旅愁思温庭筠商山早行思亲念友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边关思乡范仲淹渔家傲秋思闺中怀

3、人王昌龄闺怨(四)生活杂感具体内容举例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王维山居秋暝昔盛今衰的感慨刘禹锡乌衣巷借古讽今的情怀李商隐贾生青春易逝的伤感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仕途失意的苦闷白居易琵琶行并序告慰平生的喜悦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品格气节的自白于谦石灰吟谈禅说理的感慨苏轼题西林壁(五)别离愁绪具体内容举例依依不舍的留念柳永雨霖铃情深意长的勉励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坦陈心志的告白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六)贬谪失意具体内容举例遭贬后郁闷、惆怅、失意李白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遭贬后仍不忘为国效力、关注黎民,但又无用武之地的矛盾心理屈原离骚寄情山水、以求解脱的心态苏轼定风波二、明辨题型掌握高考常见设问方式1诗

4、歌表达了诗人什么情感?请结合诗句分析。2诗歌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趣(心境、心情、人生理想、人生态度)?3诗歌表达了诗人哪些复杂的情感?4诗人的情感有哪些变化?5请概括诗人的情感。6这首诗主要写了哪些内容?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三、掌握技巧找到解题钥匙 (一)七点入手把握诗歌思想感情1看题目。题目蕴含着诸多信息,如时间、地点、人物、事件以及诗人的心情、诗歌的意境、诗歌的类型等。抓住这一切入点,有助于我们理解诗歌的内涵。如渡荆门送别是送别诗,应有离情别绪在诗中体现,而山坡羊潼关怀古则提示诗歌是怀古咏史诗。2看作者。作品是作者思想情感的具体化,所以,要准确理解诗词,把握作品情感,体验语言风格,就不能脱

5、离作者而孤立地臆断。作者的生平、风格、思想、政治抱负、主要经历等等,无不影响作者的情绪。所以,在鉴赏作品时,首先要了解作者生平、作品风格、思想抱负等。如读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一词,只有了解了他在政治上的失意(被贬黄州)、有远大的抱负等,才可以读懂该词所表达的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感慨。3看时代。把握时代风貌特征,把诗歌放在时代背景下评析,才能准确领悟其思想感情。如南宋前期的诗人,生活在战乱频繁的年代,目睹甚至亲历山河破碎、人民流离的痛苦,便胸怀收复中原的宏愿,有的还参加抗金斗争,其作品大多抒慷慨愤世之情,高唱爱国热情;而南宋后期大势已去,只能感喟哀时,低吟黍离之悲了。4看意象。诗歌的创作讲究含蓄、

6、凝练。诗人的抒情往往不是情感的直接流露,而是注重弦外之音、言外之意。写景则借景抒情,咏物则托物言志。这里的所写之“景”,所咏之“物”,就是客观之“象”;借景所抒之“情”,咏物所言之“志”,即为主观之“意”。因此意象也就是作者的主观感情与客观物象的完美结合,是诗人情感显现的载体。把握诗中的意象,就能参悟意境,理解诗中蕴含的情感。5看关键词句。诗词中的关键词句往往透露着作者对生命的感悟、对社会的认识以及作者的情感在诗词中的走向。一般来说,每首诗都有诗眼,即诗中最为精练传神的那个词。抓住了这个词,诗人在这首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就容易把握了。如晏几道的思远人中“念”“行客”“归鸿”等词语,暗示作者抒发

7、的是对远行人的思念之情。6看典故。古人写诗作词,常用典故。精彩的典故,以其精练的文字包含了深刻丰富的思想内容,往往片言只语便能形象地点明历史人物的运筹机巧,寥寥数字便能深刻地揭示人生哲理。用典有用事和引用前人诗句两种。用事是借用历史故事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包括对现实生活中某些问题的立场和态度,个人的情绪和愿望,属于借古抒怀。引用或化用前人诗句的目的是加深诗词中的意境,促使人联想而求言外之意。所谓“借他人之酒杯,浇胸中之块垒”是用典的共同特点。鉴赏时,应将古人、古事与作者的现实情况进行多角度的对比,才能准确地把握作者的情感。7看注解。高考鉴赏诗歌的试题有时会加注解,凡是所加的注解,一定会对我们理

8、解诗歌有帮助,我们一定不能轻易放过,要认真阅读,好好利用。注释的作用一般有以下几种:介绍写作背景,一般暗示作者的创作动机及诗歌的思想内容。介绍相关句子,一般暗示诗歌的用典或意境。介绍作者,一般暗示整首诗歌的艺术风格及感情基调。介绍别人对诗歌的评价,一般暗示诗歌的艺术特色。(二)解答诗歌思想感情类题目四要求1审题:两看一定“两看”,一看所给语言材料的位置和内部的层次(指词、句、联、片等),二看是整体型还是局部型。整体型指把握全诗的思想感情,它需要分成几个局部(层次)来看;局部型指分析词、句、联、片的情感,这更需要联系全诗甚至标题分析。“一定”指定题型,明确是概括题还是分析题、评价题、比较题。2答

9、题:用好术语,因题而异如答“惜别之情”“关切之情”,“惜别”“关切”是行话,如将“惜别”改为“舍不得”,“关切”改为“不放心”,虽然意思也能表达清楚,但不是行话,总让人觉得别扭。同样的意思用自己的话回答,既不准确,也容易丢分。因此,最好使用感情术语。常用的感情术语有:惆怅、苦闷、闲适、愁苦、欢乐、悲伤、忧郁、感伤、寂寞、孤独、烦恼、沉闷、焦急、离恨、哀怨、忧愁、迷恋、思念、恬淡、仰慕、同情、憎恶、激愤、欣喜、欢快、向往、忠贞等。3答题要多角度、多层面古诗情感中,有单项(单一)的,更有多项(丰富、复杂、变化)的。有鉴于此,需要多角度、多层面地挖掘。另外,要根据所给的语言材料的内部层次来确定答题要

10、点,如所给的是“一联”,一般有两个要点;如是“一片”,则可能更多。4区分不同题型答题模式(1)感情概括题(要求直接说出所表达的情感)答题模式:基于何种原因(或情境)产生的感情基调(变式可只答感情基调)。示例:(2014全国卷)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题目。含山店梦觉作唐韦庄曾为流离惯别家,等闲挥袂客天涯。灯前一觉江南梦,惆怅起来山月斜。宿 渔 家 宋郭震几代生涯傍海涯,两三间屋盖芦花。灯前笑说归来夜,明月随船送到家。两首诗都写到“灯前”,这两处“灯前”各自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答案:韦诗中,“灯前”表现了诗人中的;郭诗中,“灯前”表现了诗人的。“感情基调”多用表示感情的一两个双音节词表示,如惆怅

11、、孤独、欣慰、愤懑、激愤、悲愤、闲适、恬淡等。“原因(或情境)”是出于什么原因(或情境)而产生的这种感情,如陆游书愤表达的是一种悲愤之情,这种感情是由报国无门而产生的。(2)感情分析题答题模式:分析概括:先分析具体诗句,后概括出情感内涵。概括分析:先概括情感内涵,后分析具体诗句。这里的“分析”,就是要结合诗句,说出感情的依据和来由。分析既要扣住所给文字,又要兼顾全诗,处理好整体与局部的关系。同时,要抓住具体的词句、意象分析,不可笼统空泛。必要时,还要结合情感表现手法分析。四、规范答题三步骤1基本题型的解答步骤2把握诗人的情感变化题的解答步骤即时小练一、基础练请借助意象感悟下面诗句中的感情基调。

12、1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曾几三衢道中)答:答案:闲适2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杜牧秋夕)答:答案:冷寂3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江雪)答:答案:孤傲4四月清和雨乍晴,南山当户转分明。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司马光客中初夏)答:答案:欣喜二、提升练运用以上所讲方法技巧,解答下列题目。5(2019天津卷)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作答。(4分)通泉驿南去通泉县十五里山水作唐杜甫溪行衣自湿,亭午气始散。冬温蚊蚋集,人远凫鸭乱。登顿生曾阴,欹倾出高岸。驿楼衰柳侧,县郭轻烟畔。一川

13、何绮丽,尽目穷壮观。山色远寂寞,江光夕滋漫。伤时愧孔父,去国同王粲。我生苦飘零,所历有嗟叹。【注】此诗作于公元762年。通泉县在今四川境内。孔父即孔子。王粲,东汉末年诗人,曾为躲避战乱离开长安,往荆州依附刘表。请指出全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情感。答: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思想情感的能力。本题要求指出全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情感,注意只需概括作答,无须结合具体诗句进行分析。首先要从诗歌中找出能体现诗人情感的词语,如壮观、寂寞、伤时、愧、苦飘零、嗟叹等;然后结合诗歌内容将情感具体化,如由“壮观”可以看出饱览名山大川的愉悦,由“寂寞”“苦飘零”可以看出漂泊异乡的孤独寂寞,由“伤时”可以看出对国家命运的担忧,由

14、“愧孔父”和王粲的典故可以看出生不逢时的苦闷。答案:观览通泉山水的愉悦,生不逢时的苦闷,飘零他乡的哀痛,对国家命运的忧虑。考向二观点态度类一、明辨题型掌握高考常见设问方式1你是否同意这种观点?请谈谈你的看法。2诗(词)人对事件的评价客观吗?你是如何理解的?3关于这首诗(词)的内容,有人认为,有人认为,也有人认为两者都有,你的看法如何?请简要说明理由。4这首诗(词)体现了作者什么样的人生态度?请结合全诗(词)予以分析。二、掌握技巧找到解题钥匙评价观点态度“三要求”1明确自己的观点。提炼观点,一定要通过形象、语言、表达技巧等外在形式,结合标题、注释、意象等暗示信息。2结合诗(词)句进行细致分析,找

15、到原诗(词)中能支持自己观点的地方来阐述理由和原因。3分析评价时注意点面结合,既要有面上的整体把握,也要有点上的具体剖析。三、规范答题三步骤观点:旗帜鲜明表态,不能模棱两可。分析:抓住诗句具体分析。总结:要有一个归纳总结,扣住评价要点。即时小练(2019江苏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5分)学诸进士作精卫衔石填海韩愈鸟有偿冤者,终年抱寸诚。口衔山石细,心望海波平。渺渺功难见,区区命已轻。人皆讥造次,我独赏专精。岂计休无日,惟应尽此生。何惭刺客传,不著报雠名。诗歌后六句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人生态度?答: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

16、求。题干要求分析作者的人生态度,可以结合作者对精卫的评价看出作者的人生态度。七、八两句重在强调作者与他人的看法不同,他欣赏精卫永不言弃、不畏艰难的精神,由此可以看出作者坚持己见、不随波逐流的人生态度;九、十两句作者直抒胸臆,表达自己凡事只求尽力,不计较最终的结果的人生态度;最后两句用反问句来表达作者坚持做实事,不计较功名的人生态度。据此分条概括即可。答案:独抒己见,不随大流;但求尽力,不计结果;贵在实干,无意显名。 题组一对点练1(2020长兴中学高三模拟)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题目。(6分)金陵怀古许浑玉树歌残王气终,景阳兵合戍楼空。松楸远近千官冢,禾黍高低六代宫。石燕拂云晴亦雨,江豚吹浪夜

17、还风。英雄一去豪华尽,惟有青山似洛中。【注】玉树:指陈后主所制乐曲玉树后庭花。景阳:陈朝宫殿名,陈后主宴饮作乐之地。松楸:坟墓上的树木。石燕:传说中的一种有灵性的石燕,得风雨则飞翔,风雨停则复还为石。江豚:传说每于浪间跳跃,风辄起。诗的尾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答:答案:抒发了诗人对于人事多变,繁华易逝的感慨。“英雄”,指曾占据金陵的历代帝王,早已消失在历史长河中,“惟有青山似洛中”,指今日金陵山川地势与六朝时依然相似,人事却大不一样,江山不改,而人事多变,令人感慨万千。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6分)水调歌头过岳阳楼作张孝祥湖海倦游客,江汉有归舟。西风千里,送

18、我今夜岳阳楼。日落君山云气,春到沅湘草木,远思渺难收。徙倚栏干久,缺月挂帘钩。雄三楚,吞七泽,隘九州。人间好处,何处更似此楼头?欲吊沉累无所,但有渔儿樵子,哀此写离忧。回首叫虞舜,杜若满芳洲。【注】此词作于作者请祠侍亲获准后,乘舟沿江东归途中。累:无罪被迫而死。杜若:一种芳草。下阕抒发了吊古伤今的情怀,试结合全词进行分析。答:解析:应根据题目要求,联系全词分析,依托上下阕中一些关键的词和句,如“湖海倦游客”“远思渺难收”“徙倚栏干久”“吊沉累”“哀此写离忧”“回首叫虞舜”等,进行分析归纳。答案:作者凭吊屈原,感其身处浊世而不被重用的遭遇,抒发自己宦海漂泊的倦意和怀才见弃的幽怨情思,表达了对清明

19、政治的期盼。3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6分)秋日登吴公台上寺远眺刘长卿古台摇落后,秋入望乡心。野寺来人少,云峰隔水深。夕阳依旧垒,寒磬满空林。惆怅南朝事,长江独自今。【注】吴公台:在今扬州北,南朝古迹。摇落:零落。作者登临远眺主要抒发了怎样的感情?答:答案:秋景秋意,勾起了作者怀乡思归的感情;凭吊零落萧条的南朝古迹,触景生情,抒发了对朝代兴亡变化,江山依旧,人、物不同的感叹之情(或凭吊零落萧条的南朝古迹,不禁感伤不已,生发昔盛今衰的惆怅之情。或凭吊零落萧条的南朝古迹,抒发了对物换星移,江山依旧,人生无常、人世沧桑的悲伤之情)。 题组二综合练1(2020镇海中学高三模拟)阅读下面这首诗,

20、回答问题。(8分)雨夜读书宋陆游一灯如萤雨潺潺,老夫读书蓬户间。但与古人对生面,那恨镜里凋朱颜。功名本来我辈事,人自蹭蹬天何悭?君看病骥瘦露骨,不思仗下思天山。【注】蹭蹬:比喻失意潦倒。仗下:借指朝堂。(1)首联运用了_的修辞手法,描绘出了一幅_的图画。(2分)解析:首联手法易分析,但考生一定要弄清第二空要求总结画面内容,而不是填写意境特点。答案:比喻幽静的“雨夜读书”(2)本诗蕴含哪些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6分)答:解析:首联点题;颔联“凋朱颜”句体现了诗人对镜自怜,感叹人生之意;颈联“蹭蹬”体现了人生不得意的苦楚;尾联诗人自比病马,但仍不忘天山,表达了渴望建功立业的抱负。答案:感叹青春凋

21、零,人生迟暮。诗人对镜自照,见容颜衰老,倍感遗憾。伤感功名未成,仕途失意。依然坚守志向,渴望建功。虽然自己像多病瘦弱的骐骥,但也不想徒列朝堂,而是想去天山边塞建功立业。2(2020嘉兴市高三模拟)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8分)江州重别薛六柳八二员外刘长卿生涯岂料承优诏,世事空知学醉歌。江上月明胡雁过,淮南木落楚山多。寄身且喜沧洲近,顾影无如白发何。今日龙钟人共老,愧君犹遣慎风波。【注】此诗是诗人奉诏被贬前往南巴经过江州与二友人话别时写的。沧洲:滨海的地方,也指隐士居处。慎风波:慎于宦海风波。(1)颔联描写了一幅_的图景,有_的作用。(2分)答案:水天空寂、江山寥落(凄凉萧条)渲

22、染清秋气氛,烘托孤寂凄凉的心境(2)这首诗表达了复杂的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分)答:答案:对朝廷的不满,对隐居的渴望。奉诏被贬却说成“承优诏”,正话反说;“世事空知”“寄身且喜”表达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对光阴流逝、无所作为的伤感。作者看到镜中白发想到与朋友共老,又心生光阴流逝之叹。友人劝诫诗人要警惕宦海风波,又激起他的感激之情。3(2020温州市高三检测)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1)(2)题。(8分)昭君怨咏荷上雨杨万里午梦扁舟花底,香满西湖烟水。急雨打篷声,梦初惊。却是池荷跳雨,散了真珠还聚。聚作水银窝,泻清波。(1)这首词用轻松活泼的笔调写_和_的情景。(2分)解析:可通过具体意象组合,概括其所写情景。如通过“梦”“舟”“西湖”可概括出第一个情景;通过“雨”“篷声”“池荷”等概括出第二个情景。答案:梦中泛舟西湖被雨惊醒后(池荷跳雨)(2)简析这首词的写作手法和作者的情感。(6分)答:解析:词的上片写梦,是为“虚”,下片写眼前所见,是为“实”,可见表现手法有虚实结合。“散了真珠还聚”“聚作水银窝”是用“珍珠”“水银”比喻“水珠”,用了比喻。整首词,无论是写梦,还是写实景,用词都是活泼明快的,可见其欣喜之情。答案:虚实结合,将梦境与眼前的景巧妙结合;运用比喻,以“珍珠”“水银”作比,把雨打荷叶,荷叶面上水珠滚动,周而复始的情景写得活灵活现;表现了词人欣赏美景的欣喜之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