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1版新高考选考地理(湘教版)一轮复习教师用书:第7讲 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 地球表面形态 WORD版含答案.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675218 上传时间:2024-05-30 格式:DOC 页数:31 大小:5.6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版新高考选考地理(湘教版)一轮复习教师用书:第7讲 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 地球表面形态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2021版新高考选考地理(湘教版)一轮复习教师用书:第7讲 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 地球表面形态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2021版新高考选考地理(湘教版)一轮复习教师用书:第7讲 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 地球表面形态 WORD版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2021版新高考选考地理(湘教版)一轮复习教师用书:第7讲 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 地球表面形态 WORD版含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2021版新高考选考地理(湘教版)一轮复习教师用书:第7讲 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 地球表面形态 WORD版含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2021版新高考选考地理(湘教版)一轮复习教师用书:第7讲 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 地球表面形态 WORD版含答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31页
2021版新高考选考地理(湘教版)一轮复习教师用书:第7讲 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 地球表面形态 WORD版含答案.doc_第7页
第7页 / 共31页
2021版新高考选考地理(湘教版)一轮复习教师用书:第7讲 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 地球表面形态 WORD版含答案.doc_第8页
第8页 / 共31页
2021版新高考选考地理(湘教版)一轮复习教师用书:第7讲 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 地球表面形态 WORD版含答案.doc_第9页
第9页 / 共31页
2021版新高考选考地理(湘教版)一轮复习教师用书:第7讲 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 地球表面形态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31页
2021版新高考选考地理(湘教版)一轮复习教师用书:第7讲 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 地球表面形态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31页
2021版新高考选考地理(湘教版)一轮复习教师用书:第7讲 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 地球表面形态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31页
2021版新高考选考地理(湘教版)一轮复习教师用书:第7讲 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 地球表面形态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31页
2021版新高考选考地理(湘教版)一轮复习教师用书:第7讲 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 地球表面形态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31页
2021版新高考选考地理(湘教版)一轮复习教师用书:第7讲 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 地球表面形态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31页
2021版新高考选考地理(湘教版)一轮复习教师用书:第7讲 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 地球表面形态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31页
2021版新高考选考地理(湘教版)一轮复习教师用书:第7讲 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 地球表面形态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31页
2021版新高考选考地理(湘教版)一轮复习教师用书:第7讲 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 地球表面形态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31页
2021版新高考选考地理(湘教版)一轮复习教师用书:第7讲 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 地球表面形态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31页
2021版新高考选考地理(湘教版)一轮复习教师用书:第7讲 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 地球表面形态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31页
2021版新高考选考地理(湘教版)一轮复习教师用书:第7讲 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 地球表面形态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1页
第21页 / 共31页
2021版新高考选考地理(湘教版)一轮复习教师用书:第7讲 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 地球表面形态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2页
第22页 / 共31页
2021版新高考选考地理(湘教版)一轮复习教师用书:第7讲 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 地球表面形态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3页
第23页 / 共31页
2021版新高考选考地理(湘教版)一轮复习教师用书:第7讲 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 地球表面形态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4页
第24页 / 共31页
2021版新高考选考地理(湘教版)一轮复习教师用书:第7讲 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 地球表面形态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5页
第25页 / 共31页
2021版新高考选考地理(湘教版)一轮复习教师用书:第7讲 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 地球表面形态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6页
第26页 / 共31页
2021版新高考选考地理(湘教版)一轮复习教师用书:第7讲 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 地球表面形态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7页
第27页 / 共31页
2021版新高考选考地理(湘教版)一轮复习教师用书:第7讲 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 地球表面形态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8页
第28页 / 共31页
2021版新高考选考地理(湘教版)一轮复习教师用书:第7讲 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 地球表面形态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9页
第29页 / 共31页
2021版新高考选考地理(湘教版)一轮复习教师用书:第7讲 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 地球表面形态 WORD版含答案.doc_第30页
第30页 / 共31页
2021版新高考选考地理(湘教版)一轮复习教师用书:第7讲 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 地球表面形态 WORD版含答案.doc_第31页
第31页 / 共31页
亲,该文档总共3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7讲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地球表面形态1地壳的物质组成(1)矿物概念:具有确定化学成分、物理属性的单质或者化合物,是化学元素在岩石圈中存在的基本单元。存在形式:气态、液态和固态。分类:金属矿和非金属矿。(2)岩石概念:是岩石圈中由一种或多种矿物组成的体积较大的固态矿物集合体。分类:按成因可分为岩浆岩(火成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大类。2地壳的物质循环(1)地质循环概念:岩石圈和其下的软流层之间存在着大规模的物质循环。能量来源:主要来自地球内部放射性物质的衰变。(2)岩石的转化循环物质的名称: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岩浆。岩石形成过程:A:岩浆上升(或侵入)的冷却凝固作用;B:风化、侵蚀、搬运

2、、沉积和固结成岩作用;C:变质作用;D:高温熔化作用。3板块的含义地球表层的岩石圈并不是完整一块,而是被断裂带分割成许多单元,每一个单元为一个板块。板块处于不断运动之中,板块内部比较稳定,边界比较活跃。4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1)板块名称:地球表层的岩石圈被断裂带分割成六大板块,如图中A为欧亚板块、B为太平洋板块、C为印度洋板块、D为美洲板块、E为非洲板块、F为南极洲板块。(2)板块边界类型:生长边界、消亡边界。(3)板块运动对宏观地形的影响5内力作用及表现形式(1)能量来源: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热能。(2)主要表现形式: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图中甲、乙为地壳运动造成的,丙是岩浆

3、活动的表现。表现形式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地壳运动水平运动形成绵长的断裂带和巨大的褶皱山系(如图甲)垂直运动引起地势的起伏变化和海陆变迁(如图乙)岩浆活动岩浆侵入岩石圈上部或喷出地表(如图丙)变质作用一般发生在地壳深处,不能直接塑造地表形态(3)结果:使地表变得高低不平。6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1)褶皱:图中A、B处水平岩层发生弯曲,形成褶皱。其中A处岩层中间向上隆起,叫背斜;B处岩层中间向下凹陷,叫向斜。(2)断层:图中C处岩层发生断裂,两侧的岩层沿断裂面产生显著的位移,称为断层。其中E处叫地垒,常发育成陡峻的山峰;D处叫地堑,常发育成盆地或谷地。7火山、地震活动和地表形态(1)火山活动常形成火山锥

4、、火山口等多种火山地貌。(2)地震往往造成地壳断裂和错动。8外力作用及表现形式,(1)能量来源:主要是太阳辐射能。(2)主要表现形式外力作用形成的地貌形态分布地区风化作用使地表岩石被破坏,碎屑物残留在地表,形成风化壳(注:土壤是在风化壳基础上演变而来的)普遍(例:花岗岩的球状风化)侵蚀作用风力侵蚀风力吹蚀和磨蚀,形成戈壁、风蚀洼地、风蚀柱、风蚀蘑菇、风蚀城堡等干旱、半干旱地区(例:雅丹地貌)流水侵蚀侵蚀使谷地、河床加深加宽,形成“V”形谷,使坡面破碎,形成沟壑纵横的地表形态湿润、半湿润地区(例:长江三峡、黄土高原地表的千沟万壑、瀑布)溶蚀形成漏斗、地下暗河、溶洞、石林、峰林等喀斯特地貌,一般地

5、表崎岖,地表水易渗漏有可溶性岩石(石灰岩)分布地区(例:桂林山水)冰川侵蚀形成冰斗、角峰、“U”形谷、冰蚀平原、冰蚀洼地等有冰川分布的高山和高纬度地区(例:挪威峡湾、北美五大湖、“千湖之国”芬兰)堆积作用冰川堆积杂乱堆积,形成冰碛地貌有冰川分布的高山和高纬度地区流水堆积形成冲积扇(河流出山口)、三角洲(河口)、河漫滩平原(河流中下游)颗粒大、比重大的先堆积,颗粒小、比重小的后堆积河流出山口和河流的中下游(例:黄河三角洲、恒河平原等)风力堆积形成沙丘(静止沙丘、移动沙丘)和沙漠边缘的黄土堆积干旱内陆及邻近地区(例:塔克拉玛干沙漠的沙丘、黄土高原的黄土)(3)结果:使地表起伏状况趋向于平缓。微点1

6、板块地壳板块是岩石圈被断裂带分割成的地理单元。地壳是岩石圈的组成部分。微点2海沟不是大洋板块和大陆板块张裂运动形成的海沟是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碰撞挤压时,大洋板块因密度大、位置低,俯冲到大陆板块底部形成的。裂谷则是大陆板块张裂形成的。微点3印度洋板块印度板块印度洋板块属于六大板块之一,大板块可分成若干小板块,印度板块是印度洋板块中的小板块。微点4准确理解水平运动与垂直运动(1)同时存在,而且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结果往往相互渗透、叠加在一起。(2)在不同的时期和不同的区域,这两个方向的运动是有主次之分的。(3)就全球规模的运动而言,以水平运动为主,以垂直运动为辅。微点5地质构造和构造地貌的区别(1

7、)地质构造是地壳运动导致的岩层变形变位,它是地壳运动的“足迹”,主要有褶皱(向斜、背斜)、断层。(2)构造地貌是由地质构造形成的地表形态特征,它的主要类型有山地、谷地、平原、盆地、陡崖等。特别注意向斜谷、向斜山、背斜山、背斜谷、断块山均为地貌类型。微点6“背斜成山、向斜成谷”是内力作用的结果;“背斜成谷、向斜成山”是在内力作用的基础上由外力作用而形成的。对于复杂的褶皱,不能仅从地表形态上区分,而应根据地下岩层的弯曲状况及岩层的新老关系判断。微点7断层和断裂的区别判断某一构造是不是断层的依据:一看岩体是不是受力产生破裂;二看沿断裂面两侧岩块是否有明显的错动、位移。只有同时具备这两个条件才是断层,

8、若只有破裂但无位移不能算作断层,而仅为断裂。微点8河流凹岸与凸岸凹岸、凸岸指的是陆地向内凹或外凸,不是指河流。如下图所示,图中甲、丁为凸岸,乙、丙为凹岸。微点9判断侵蚀岸和堆积岸(1)平直河段按地转偏向力判断,如北半球河流右岸侵蚀,左岸堆积。(2)曲流河段则不管南北半球都是凹岸侵蚀,凸岸堆积。如图所示:微点10峡谷与峡湾(1)峡谷:“V”形,是狭而深的河谷,多发育于地势起伏大的山区,由河流强烈下切侵蚀形成。(2)峡湾:冰川槽谷被海水淹没形成的狭窄的海湾。特点是狭长、曲折、岸壁陡峭,峡湾在挪威西海岸最为典型。微点11图解外力作用之间的关系风化作用使地表岩石由坚硬变得松动、破碎、易被侵蚀,形成散落

9、的碎屑,在搬运过程中不断发生堆积,结果使下层的碎屑物质被压紧、固结形成新的岩石。新的岩石出露地表后再次发生上述过程,如下图所示:微点12正确区分冲积扇和三角洲主要从两方面区分:一是从位置上区分,冲积扇位于山前,三角洲位于河流入海(湖)口附近。二是从组成物质上区分,冲积扇组成物质复杂,颗粒物有大有小,三角洲多以粉砂状物质为主。微点13堆积地貌(1)洪(冲)积平原:土层深厚、肥沃,既不旱也不涝,是高产田所在地。(2)河漫滩平原:土壤肥沃,易旱易涝,粮食产量不稳定。(3)三角洲:土壤肥沃,易发生盐碱化,影响粮食生产。地壳的物质循环(高考上海卷)火山是地球奉献给人类的最伟大奇观之一。樱岛火山岩浆喷出地

10、表形成的岩石类似于()A黑色玄武岩B灰色石灰岩C褐色沉积砂岩 D肉红色花岗岩【图解思路】【尝试解答】A1三大类岩石沉积岩常含有化石,具有层理构造已生成岩石变质岩2常见岩石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类型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岩浆岩侵入岩质地坚硬,常用作建筑材料,如花岗岩板材;喷出岩形态各异,常可作为观赏石材,如玄武岩制作的盆景;岩浆岩经过了高温冷凝,富含多种金属矿物沉积岩石灰岩是最常见的建筑材料之一,也是重要的化学生产原料,如水泥生产、钢铁生产和玻璃生产等;沉积岩中富含非金属矿产,如煤、石油、天然气等变质岩大理岩是由石灰岩经高温高压变质而成的,质地坚硬,是重要的建筑及装饰板材;板岩是页岩经高温高压变质而成,

11、也是重要的建材;石英岩是重要的建材和化工原料;许多变质岩本身就是重要的金属矿物花岗岩是一种致密、坚硬,无孔隙、流纹及层理结构的岩石,其裸露区常形成独特的“石蛋”地貌。图1所示“石蛋”体形巨大,表面光滑,无明显棱角。据此回答12题。1形成“石蛋”的岩石类型是图2中的()AaBbCc Dd2与“石蛋”地貌形成密切相关的是()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地壳运动搬运堆积风化侵蚀A BC D解析:第1题,形成“石蛋”的岩石是花岗岩,属于侵入岩。图中b表示侵入岩。第2题,岩浆在地下冷凝形成花岗岩;经地壳运动,地下花岗岩出露地表,受外力的风化侵蚀形成“石蛋”地貌。答案:1.B2.A(2020河北定州中学月考)下左图是

12、某同学去广西旅游时绘制的地貌素描图;下右图为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甲、乙、丙、丁为沉积物、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读图,回答34题。3从地壳物质循环角度看,形成图示地貌的岩石最有可能是右图中的()A甲 B乙C丙 D丁4形成图示地貌的地质过程是()A侵蚀搬运岩浆侵入地壳抬升固结成岩B外力沉积固结成岩地壳抬升流水侵蚀C固结成岩地壳运动地壳断裂流水侵蚀D岩浆侵入地壳抬升风化剥蚀侵蚀搬运解析:第3题,广西的桂林山水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主要的岩石为石灰岩,为沉积岩。在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中,甲为沉积岩,乙为沉积物,丙为岩浆岩,丁为变质岩。第4题,图示地貌是经过外力沉积,然后固结成岩形成沉积岩,随着地壳抬升,

13、受到流水侵蚀作用所形成的。答案:3.A4.B板块构造学说(高考上海卷)火山是地球奉献给人类的最伟大奇观之一。2016年,日本九州南部的樱岛活火山频频喷发。该火山形成于板块的消亡边界。下列火山中,同样形成于消亡边界的是()A南美大陆西部的圣何塞火山B大西洋中脊上的冰岛海克拉火山C太平洋中部的夏威夷火山D东非大裂谷中的乞力马扎罗火山【图解思路】【尝试解答】A1板块构造学说的内容岩石圈并不是整体一块,而是被断裂带(海岭、海沟等)分割成六大板块;这些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之上,不停地运动;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处是地壳比较活跃的地带。2板块运动边界类型分类板块张裂区板块碰撞区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大陆板

14、块与大洋板块边界类型生长边界消亡边界消亡边界运动方向|形成地貌裂谷、海洋、海岭高峻的山脉海岸山脉、海沟、岛弧举例东非大裂谷、红海、大西洋等喜马拉雅山脉、阿尔卑斯山脉落基山脉、太平洋西部岛弧、海沟示意图3.板块构造学说的应用(1)利用边界类型可判断某海域或两大陆之间距离的变化趋势如红海地处板块生长边界处,因此其面积将逐渐变大;而地中海地处板块消亡边界,因此其面积将逐渐变小,其两侧的非洲大陆和欧洲大陆之间距离将逐渐变小。(2)解释火山、地震分布的规律:板块构造学说认为,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而板块交界处地壳活动活跃,因此板块交界处多火山、地震活动。(1)澳大利亚、阿拉伯半岛、印度半岛、斯里兰卡岛、

15、塔斯马尼亚岛位于印度洋板块。(2)冰岛欧亚板块与美洲板块交界处大西洋“S”形海岭上生长边界。(3)新西兰南、北二岛太平洋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处消亡边界。(4)科迪勒拉山系:海岸山脉和落基山脉为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碰撞形成,安第斯山脉为南极洲板块与美洲板块碰撞形成。 (2020荆州中学期中)下图示意某区域板块及岩浆的运动状况。读图,回答12题。1推动板块运动的能量主要是()A太阳辐射能B海洋潮汐能C地球内部热能 D地球重力能2下列水域的形成,与图示板块运动结果基本吻合的是()A地中海 B日本海C里海 D红海解析:第1题,板块运动的能量主要是地球内部的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热能。第2题,图示两大板块

16、相背运动,中间区域逐渐扩大,属于生长边界。红海位于非洲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交界处,属于生长边界,面积逐渐变大。答案:1.C2.D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2018高考全国卷)贝加尔湖(如图)是世界上最深的湖泊,监测表明湖水深度还在加大。贝加尔湖湖底沉积物巨厚,可达8千米。据此回答12题。1贝加尔湖形成于() A地壳断陷集水B火山口集水C河流改道 D滑坡阻断河流2贝加尔湖湖底沉积物巨厚,且湖水深度还在加大,说明()A湖区降水量加大 B入湖径流增多C湖盆在加深 D入湖泥沙增多【图解思路】 【尝试解答】1.A2.C(2018高考天津卷)读图文材料,回答34题。3依据图中信息判断,造成甲、乙、丙三地地

17、貌类型不同的最主要原因是()A年降水量的差异 B地质构造部位不同C植被覆盖率不同 D地表岩石种类不同古河床沉积物是某地质历史时期河流位置的标志。在乙地不同高度上分布着两个地质历史时期的古河床沉积物。4这反映了自古河床形成以来,该地区地壳经历过()A间歇性抬升 B持续性抬升C间歇性沉降 D持续性沉降【图解思路】【尝试解答】3.D4.A(2019高考全国卷)霍林河发源于大兴安岭,为山前半干旱区及部分半湿润区的平原带来了流水及泥沙。受上游修建水库和灌溉的影响,山前平原河段多年断流。断流期间,山前平原上的洼地增多增大。据此完成57题。5修建水库前,营造该地区山前平原地表形态的力主要来自()A构造运动B

18、流水 C冰川D风6断流期间,山前平原上的洼地增多增大是由于()A地面沉降 B流水侵蚀C风力侵蚀 D冻融塌陷7伴随着洼地增多增大,周边地区可能出现()A水土流失 B沼泽化C土地沙化 D盐碱化【图解思路】【尝试解答】5.B6.C7.C(2018高考全国卷)下图示意某河流上游河段的单侧断面。该河段两岸依次分布着海拔不同的四个平坦面T0、T1、T2、T3,平坦面上均堆积着河流沉积砾石。砾石的平均砾径T3T0T2T1。洪水期河水仅能淹没T0。据此回答89题。8面积仍在扩大的平坦面是()AT0BT1CT2DT39该断面河流流速最大的时期为()AT3形成时期 BT2形成时期CT1形成时期 DT0形成时期【图

19、解思路】【尝试解答】8.A9.A1褶皱与断层的比较褶皱断层背斜向斜判断方法从形态上岩层一般向上拱起岩层一般向下弯曲岩体受力破裂并沿断裂面发生明显的位移从岩层的新老关系上中心部分岩层较老,两翼岩层较新中心部分岩层较新,两翼岩层较老图示构造地貌未侵蚀地貌常形成山岭常形成谷地或盆地大断层常形成裂谷或陡崖,如东非大裂谷。断层一侧相对上升的岩体,常发育成为山岭或高地,如华山、庐山、泰山等;另一侧相对下降的岩体,常形成谷地或低地,如渭河平原、汾河谷地等。沿断层线常发育成沟谷,有时形成泉、湖泊等侵蚀后地貌2.地质构造的实践意义地质构造在工程选址、找水、找矿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可通过下图进行理解。3主要

20、外力作用类型的判断技巧(1)依据地貌形态判断高山上的破碎岩石显示为风化作用;山谷中的碎石堆积显示为流水的搬运、沉积作用;坡面的沟壑纵横显示为流水的侵蚀作用;峰林和溶洞等显示为流水的侵蚀作用;沙丘显示为风力的搬运、沉积作用;海岸边的嶙峋怪石显示为海浪的侵蚀作用等。(2)依据区域环境判断干旱、半干旱地区以风力作用为主,多风力侵蚀、搬运和沉积地貌;湿润、半湿润地区以流水作用最为显著,多流水侵蚀和流水堆积地貌;高山地区多冰川作用;沿海地区多海浪侵蚀、沉积作用等。(3)同一种外力作用在不同区域形成不同的地貌流水作用:上游侵蚀,中游搬运,下游沉积。因此,上游高山峡谷,中游河道变宽,下游冲积平原、河口三角洲

21、、冲积岛等。冰川作用:高山上侵蚀冰斗、角峰等;山下堆积冰碛湖、冰碛垄等。风力作用:在干旱区,以风力侵蚀作用为主,形成风蚀蘑菇、风蚀柱、雅丹地貌;在风力搬运途中,形成移动沙丘、堆积地貌(如黄土高原)等。4我国四种典型的地貌类型(1)张家界地貌:即张家界石英砂岩峰林峡谷地貌。主要是经过流水的长期侵蚀和复杂的地壳运动形成的石英砂岩景观地貌。(2)喀斯特地貌:是具有溶蚀力的水对可溶性岩石进行溶蚀等作用所形成的地表和地下形态的总称,又称岩溶地貌。(3)丹霞地貌:由流水侵蚀、溶蚀、重力崩塌作用形成的赤壁丹崖及方山、石墙、石峰、石柱、嶂谷、石巷、岩穴等造型地貌,以广东丹霞山为代表,是红层地貌的一种类型。(4

22、)雅丹地貌:泛指干燥地区一种风蚀地貌。河湖相土状沉积物所形成的地面,经风化作用、间歇性流水冲刷和风蚀作用,形成与盛行风向平行、相间排列的风蚀土墩和风蚀凹地(沟槽)地貌组合。这种现象在新疆罗布泊东北发育很典型。5以景观图和剖面图来掌握河流地貌的类型及成因6河流流向的判断方法(1)根据一条等高线,判断河流流向(2)根据一组等潜水位线,判断河流流向(3)根据湖泊或水库上下游的水位变化曲线判断河流流向(4)根据河床的深浅判断河流流向(5)根据城市合理规划图判断河流流向(6)根据河流地貌类型判断河流流向(7)根据河流沉积物颗粒大小判断河流流向一般地,河流上游沉积物颗粒较大,且棱角分明;河流下游沉积物颗粒

23、较小,且呈浑圆状;入海口处沉积物颗粒最小。7根据河流判断地形特征(1)根据河流流向可判断地势的高低:河水从高处向低处流。(2)根据水系特征可判断地形类型:向心状水系对应的地形部位为盆地;辐射状水系对应的地形部位为山顶。(3)根据河床宽度判断地形:若河流河床较宽,则说明该河流经平原地区。(4)根据河道形态判断地形:若河道呈蛇形弯曲,则说明该地为平原。8根据河流的水文特征判断地理环境特征(1)含沙量大,则说明上游植被覆盖率不高,水土流失严重。(2)若河流有结冰期,则说明该河所处纬度较高。(2020江西八所重点中学联考)地层接触关系是指新老地层或岩石在空间上的相互叠置状态,常见的接触关系有整合接触、

24、不整合接触。整合接触是指上、下地层之间没有发生过长时间沉积中断或地层缺失;不整合接触是指上、下地层间的层序发生间断。下图为某地地层分布俯视图,据此回答13题。1图示河流东岸地层接触关系及运动情况是()A整合接触,先上升后下降B整合接触,先下降后上升C不整合接触,先上升后下降D不整合接触,先下降后上升2地层T3、T4、T5年龄大小排序最可能为()AT3T4T5 BT4T3T5CT3T5T4 DT5T4T33若地层年龄T3T2T1,则该地有可能是()A向斜谷 B背斜山 C背斜谷 D向斜山解析:第1题,读图例可知,该区域地层正常排序是T1至T5,比较河流东西两岸地层顺序可知,河流东岸缺少T4地层,T

25、3与T5地层为不整合接触。地壳运动情况可能如下:当地为海洋环境,沉积形成了T1至T3地层;到T4地层形成时期,河流东岸地区地壳隆起形成了陆地,沉积中断;到了T5地层形成时期,地壳再次下沉,形成海洋环境,沉积形成T5地层,故选C。第2题,图中东西两岸相同地层大致处于同一水平面,说明没有发生过剧烈的地壳运动,地层顺序没有颠倒,故海拔越低的地层形成时间越早,地层年龄越大,故选A。第3题,若地层年龄T3T2T1,那么从河谷地层向两翼地层年龄由新到老,该河谷是在向斜构造基础上形成的,故选A。答案:1.C2.A3.A(2020高考名校联考)黄土沟谷特征点是对黄土沟谷的发育以及沟谷形态起重要控制作用的核心点

26、位,黄土沟谷特征点的基本类型见下图。径流源点(也称沟谷源点)是产生径流过程的起点,即形态上沟谷的起始点;沟谷节点是在沟谷体系中,沟谷之间在空间上形成的交汇点;裂点是溯源侵蚀作用下沟道坡度突变的部位;局部侵蚀基准点(也称流域出口点)为流域的出水口,控制整个水系的发育。为了治理流域内的水土流失,黄土高原地区逐步推广建设淤地坝(指在水土流失地区各级沟道中,以拦泥淤地为目的而修建的坝工建筑物,其拦泥淤成的地叫坝地)。据此回答46题。4河流下蚀作用最强的点是()A径流源点 B沟谷节点C局部侵蚀基准点 D裂点5关于图示区域地貌特点及其成因的表述,正确的是()A山地众多地壳隆起B平原广布流水沉积C沟壑纵横流

27、水侵蚀D丘陵连绵风力沉积6淤地坝最适宜建在()A径流源点 B沟谷节点C局部侵蚀基准点 D裂点解析:第4题,从材料中“裂点是溯源侵蚀作用下沟道坡度突变的部位”即可判断裂点处沟道坡度变化较大,河流下蚀作用最强。第5题,图示区域位于黄土高原地区,从图中可获知该地地貌表现为沟壑纵横;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黄土高原地区沟壑纵横的地貌与该地的流水侵蚀作用密切相关。故C正确。第6题,局部侵蚀基准点(也称流域出口点)为流域的出水口,在该地建坝可以控制整个沟谷的水和沙,是修建淤地坝的最佳地点。答案:4.D5.C6.C(2020安徽A10联盟模拟)壶穴又称“瓯穴”,是指流水对基岩表面侵蚀而形成的凹坑,主要是涡流或水流

28、携带砾石或粗沉积物研磨基岩河床形成。下图为贵州绥阳阴河洞壶穴的演化过程图,从发育阶段看,其形成演化分为三个阶段:“碟”型壶穴形成阶段;“倒”型壶穴发育阶段;“锅”型壶穴发育阶段。据此回答79题。7壶穴形成的季节是()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8图中壶穴形成的过程是()A甲、乙、丙 B丙、乙、甲C乙、甲、丙 D乙、丙、甲9壶穴形成过程中,作用最小的因素是()A气温 B降水量 C地势 D基岩性质解析:第7题,壶穴主要是由流水侵蚀而成,图示大水潭的枯水期水位低于壶穴分布区,不可能对壶穴产生影响;则壶穴形成的季节应该是河流的丰水期,即夏季。第8题,材料显示壶穴形成演化分为“碟”型、“倒”型、“锅”

29、型三个阶段,结合图示形状,可推断C正确。第9题,壶穴成因为“流水对基岩表面侵蚀”,而侵蚀程度与流量、地势、岩石硬度等因素有关,与气温关系不大,故作用最小的因素是气温。答案:7.B8.C9.A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的判读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是展示岩石圈物质循环、三大类岩石相互转化过程的图示。常见图示有两种:以地质剖面图为背景的循环示意图和以关联图为背景的示意图。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类型多种多样,但都是说明岩浆、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之间的循环关系,这种关系的实质是内外力作用。判读内容分析解决问题明确箭头方向(1)岩浆岩只能由岩浆转化而来,岩浆指向外的箭头一定指向岩浆岩。(2)岩浆岩、变质岩和已形成

30、的沉积岩能转化成沉积岩或沉积物;岩浆岩、沉积岩和已形成的变质岩能转化成变质岩。(3)沉积岩和变质岩均不能直接转化成岩浆岩。(4)沉积物只能形成沉积岩明确箭头含义,确定地质作用(1)指向岩浆岩的箭头冷却凝固,是内力作用。(2)指向沉积岩的箭头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固结成岩作用,是外力作用。(3)指向沉积物的箭头风化、侵蚀、搬运、堆积作用,是外力作用。(4)由沉积物指向沉积岩的箭头固结成岩作用,是外力作用。(5)指向变质岩的箭头变质作用,是内力作用。(6)指向岩浆的箭头重熔再生作用,是内力作用明确相互关系,确定岩石类型(1)岩浆:三进一出。(2)岩浆岩:一进三出。(3)变质岩和沉积岩:二进二出。

31、注:沉积物指向的一定是沉积岩,沉积岩一般含有化石并具有层理构造(高考江苏卷改编)下图为地球系统物质循环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题。关于图中所示箭头代表的地质作用,正确的是()a指化学沉积作用b指搬运作用c指成岩作用 d指火山喷发作用AabBad CbdDcd【判读流程】明确箭头方向及地质作用。由水圈指向沉积岩,应为沉积作用。由土壤/沉积物指向沉积岩,应为固结成岩作用。由变质岩指向土壤/沉积物,应为风化、侵蚀、搬运和堆积作用。由岩浆指向大气圈,应为火山喷发作用。【尝试解答】B读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过程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今天地表的各种岩石和地貌是岩石圈物质循环在地表留下的痕迹。判断图中岩石类型的名

32、称:甲、乙两类岩石同属于_,丙类岩石是_,丁类岩石是_。(2)写出三类岩石转化的地质作用名称:乙类岩石经_转化为丙类岩石;甲类岩石形成的地质作用是_;乙类岩石形成的地质作用是_;三类岩石都可以通过_作用形成新的岩浆。(3)说明丙类岩石转化成为丁类岩石所经历的地质过程。解析:(1)图中甲、乙两类岩石都是岩浆冷凝形成的,同属于岩浆岩;丙类岩石是变质岩;丁类岩石由沉积物形成,是沉积岩。(2)乙类岩石经变质作用转化为丙类岩石;甲类岩石是岩浆上升、火山喷发形成,是喷出作用;乙类岩石是岩浆上升、侵入地壳上部冷却凝固形成,是侵入作用。三类岩石都可以通过重熔再生作用形成新的岩浆。(3)丙类岩石是变质岩,因地壳

33、上升和剥蚀作用而裸露地表,受外力(风化、侵蚀、搬运、沉积)作用形成沉积物,然后经埋藏和固结成岩作用,最后形成丁类岩石沉积岩。答案:(1)岩浆岩变质岩沉积岩(2)变质作用岩浆上升、喷出冷却凝固作用岩浆上升、侵入冷却凝固作用重熔再生(3)丙类岩石因地壳上升和剥蚀作用而裸露地表,受外力(风化、侵蚀、搬运、沉积)作用形成沉积物,然后经埋藏和固结成岩作用,最后形成丁类岩石。地质剖面图的判读地质剖面图是对某一地质构造所作的垂直剖面图,包括地质地貌示意图、地貌景观和地质剖面图、褶皱和断层构造示意图等。判读内容主要是根据地质剖面图判断地球内部的圈层构造、背斜和向斜的形态特征、地层形态及发展演变等,或分析并判断

34、该地区的岩石类型及其矿产分布状况等。判读内容分析解决问题判断岩层新老关系(1)沉积岩岩层的新老关系判断:根据岩层层序判断(下层较老,上层较新);根据生物化石判断(如图1中岩石由老到新为三叶虫化石、恐龙化石、大型哺乳动物化石)。(2)其他岩层新老关系判断:根据侵入岩侵入的岩层来判断(侵入岩形成晚于其所切穿的岩层,如图2中花岗岩形成晚于沉积岩)判断地质构造(1)岩层连续且弯曲为褶皱。(2)岩层向上拱起为背斜,向下弯曲为向斜。(3)岩层中间老、两翼新为背斜,岩层中间新、两翼老为向斜。(4)岩层不连续且有明显位移为断层判断地表运动状况(1)根据岩层上下关系。若岩层呈水平状态,并且从下到上依次由老到新连

35、续排列,说明在相应地质年代里,地壳稳定,地理环境没有发生明显变化。(2)根据岩层的弯曲。若岩层出现弯曲、倾斜甚至颠倒,说明岩层形成后,因地壳水平运动使岩层发生褶皱运动。如图3中乙处岩层弯曲说明受到了水平挤压作用。(3)根据岩层的缺失。若岩层出现缺失,可能是缺失岩层所代表的时代地壳发生隆起,使当地的地势抬高,终止了沉积过程,或者原沉积物被剥蚀完毕,也可能是当时当地气候变化,没有了沉积物来源。(4)根据侵蚀面。若上下两岩层之间有明显的侵蚀面存在,说明下部岩层形成后,遭受到外力侵蚀。若侵蚀面上覆新的岩层,是因为之后该地又经历了沉积作用。如图2甲处上部岩层不完整说明经历了侵蚀作用,沉积岩的覆盖说明又经

36、历了沉积作用。(5)根据侵入岩。若地层中有侵入岩存在,说明围岩形成之后又发生了岩浆活动,岩浆活动晚于围岩形成时代。如图2中花岗岩的存在说明经历了岩浆侵入判断地貌类型根据地势起伏并结合地质构造,判断地貌类型,如背斜山、向斜谷、背斜谷、向斜山(如图3中丙)、断块山、陡崖等(高考浙江卷)下图为某地地质剖面图,图中为岩层编号,其年代由老到新。回答(1)(2)题。(1)图中甲、乙两地有关地质地貌的叙述,正确的是()A甲背斜岩层受到水平挤压成山B甲向斜槽部岩层向下弯曲成谷C乙背斜顶部受张力被侵蚀成谷D乙向斜上覆岩层差别侵蚀成谷(2)有人称丙处山峰为“飞来峰”,其岩石可能是() A石灰岩砂岩 B花岗岩流纹岩

37、C大理岩石英岩 D安山岩玄武岩【判读流程】第一步,读岩层弯曲、年代,判断地质构造。甲处岩层向下弯曲,中间岩层新、两翼岩层老,为向斜。乙处岩层向上拱起,中间岩层老、两翼岩层新,为背斜。第二步,根据地表形态,判断地貌类型。甲地地势较四周高,为山地;乙地地势较四周低,为谷地。第三步,根据岩层,判断地壳运动。图中有褶皱和断层,但无岩浆活动,不可能有岩浆岩和变质岩。根据岩层具有层理构造判断,为沉积岩。【尝试解答】(1)C(2)A(2020北京丰台区期末)下图为某地区地质剖面图。读图,回答12题。1岩浆岩形成年代的先后顺序是()A BC D2图中()A甲处的断层由内外力共同作用而形成B乙处是因地壳水平运动

38、而形成的向斜C丙处可能有化石且可能存在变质作用D丁处地表形态是由火山灰堆积而形成解析:第1题,根据岩浆通道状态来判断岩浆岩形成年代的先后顺序,所在岩浆通道最早被上层沉积岩层覆盖,形成最早;岩浆通道也有上覆沉积岩层;岩浆通道没有受到影响,形成最晚,则先后顺序是。故选B。第2题,甲处的断层是岩层挤压断裂后形成,是内力作用的结果,A错误;乙处岩层向上拱起,是因地壳水平运动而形成的背斜,B错误;丙位于沉积岩层,可能有化石存在,又在岩浆通道附近,故可能存在变质作用,C正确;丁处是火山活动使岩浆喷出后冷却凝固的结果,火山灰堆积作用影响很小,D错误。故选C。答案:1.B2.C(2020北京海淀区高三期中)下

39、图为北美洲西部落基山脉中某地区示意图。读图,回答34题。3图中断层与岩层形成的先后顺序可能是()A BC D4图中()A甲处断层位于板块的生长边界B乙处物质直接来源于地表C丙处位于背斜构造的顶部D丁处岩石由岩浆冷却形成答案:3.A4.B一、选择题读板块构造剖面示意图,回答12题。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F处可能形成海沟BE处为板块的消亡边界CE处岩石年龄较F处轻DF处地壳运动较E处活跃2若该剖面图是根据地球实际情形进行的大致描绘,则图中甲板块最有可能为() A印度洋板块 B亚欧板块C非洲板块 D美洲板块解析: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F处位于板块生长边界,不会形成海沟;E处为板块的消亡边界,岩石

40、年龄较F处老,所以B正确。第2题,从图中可以看出,甲板块西侧为岩石,东侧为板块生长边界,所以甲最有可能是美洲板块,D正确。答案:1.B2.D(2020大同一调)在塔里木盆地北缘和南天山山脉之间的赤沙山中,分布有我国最大的盐丘。下图为盐丘形成过程示意图。据此回答34题。3下列岩石与含盐层岩石成因相同的是()A板岩砂岩 B花岗岩砾岩C石灰岩页岩 D玄武岩石英岩4盐丘形成的地质过程可能为()A沉积作用水平挤压盐层流动外力侵蚀B沉积作用外力侵蚀水平挤压盐层流动C沉积作用水平挤压外力侵蚀盐层流动D水平挤压沉积作用外力侵蚀盐层流动解析:第3题,由图可知,含盐层岩石具有层理构造,是沉积岩,石灰岩、页岩、砂岩

41、、砾岩都是沉积岩,C正确;板岩、石英岩是变质岩,花岗岩、玄武岩是岩浆岩。第4题,由图可知,该地区最先经过沉积作用形成含盐的沉积岩,后受到水平挤压变形形成褶皱,背斜顶部砂岩层受到外力侵蚀,含盐层出露而形成盐丘。答案:3.C4.C永和的晋陕大峡谷,属于壮观的“嵌入式蛇曲”景观,这是一种特殊形式的“蛇曲”一般的蛇曲都形成在平原,“嵌入式蛇曲”则是嵌入了地下的岩石里。据此回答57题。5晋陕大峡谷“嵌入式蛇曲”的形成过程是()A地壳持续抬升平原河流流水凸岸侵蚀、凹岸堆积B平原河流凹岸冲刷、凸岸堆积地壳抬升、流水下切C地壳稳定峡谷凹岸冲刷、凸岸堆积、垂直下切D峡谷地带地壳断裂下陷流水作用下泥沙堆积6图中河

42、段()AA处河岸比B处陡峭BA处河水流速快于B处CB处被侵蚀的泥沙从河床底部流向A处堆积DB处易形成水下堆积体7图中箭头表示河流流向,则()AD处为凸岸,C处为凹岸BC处与D处可能会相连C若C、D两处相连,C处先淤塞DC处与D处均为凸岸解析:第5题,据材料可知,一般的蛇曲都形成在平原,“嵌入式蛇曲”则是嵌入地下的岩石里,所以“嵌入式蛇曲”的形成要先经历侵蚀与堆积,后经历地壳抬升、流水下切。故选B。第6题,图中河段B处为凹岸,为侵蚀岸,河岸陡峭,A处为凸岸,为堆积岸,河岸平缓,A错误;同一横截面的河水在大致相同的时间内通过河道,而B处流程较长,故B处水流速度快,B错误;B处被侵蚀的泥沙在压力作用

43、下沿河床底部流向A处堆积,C正确;A处为堆积岸,易在丰水期形成水下堆积体,枯水期露出水面形成河漫滩,D错误。故选C。第7题,据图可知,C、D两处皆为凹岸,A错误、D错误;C、D两处在长期的流水侵蚀后,河岸后退是有可能相连的,B正确;C、D两处相连,图中河流改道,弯曲河段会形成牛轭湖,D处位于图示河段上游,泥沙较多,在牛轭湖进水口处流速减缓,泥沙沉积,会先淤塞河道,C错误。故选B。答案:5.B6.C7.B(2020宝鸡质检)日本鸟取沙丘(下图)能实现人们领略沙漠风情的愿望。鸟取沙丘东西长约16 km,南北宽约2.4 km。鸟取沙丘降水较多,适合草木生长。当地政府为了保护该“沙漠”下了很大力气。据

44、此回答89题。8鸟取沙丘形成的主要动力因素可能是()A东北信风 B盛行西风C夏季风 D冬季风9当地政府“下了很大力气”最有可能是指()A植树种草 B持续除草C修筑防浪堤 D从外地运沙解析:第8题,日本地处中纬度地区,不受东北信风影响;为季风气候,基本不受盛行西风影响;鸟取沙丘所在的本州岛西南部,地形以丘陵、山地为主,中部高、南北两侧低,鸟取沙丘位于山地的北侧,处于夏季风的背风坡,夏季风对鸟取沙丘影响相对较小,且对沙丘的形成体现为反作用;日本冬季盛行的西北风,可以将海边沙滩的沙粒吹向该地形成沙丘。第9题,根据日本气候类型及其特点,结合鸟取沙丘所处的位置可知,鸟取沙丘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较多

45、,适合草木生长,为保护“沙漠”必须持续除草,人们才能领略“沙漠”风情。答案:8.D9.B(2020浙江名校新高考研究联盟联考)下图为某断陷湖剖面示意图。断层移动了曾经连续的沉积岩层。回答1011 题。10该湖所在地区至少发生过的断层次数为()A1次 B2次C3次 D4次11断层发生时可能引发()A地震 B泥石流C火山喷发 D滑坡解析:第10题,从图中可看出,煤层1和煤层2发生明显错位,且沉积岩2右侧厚度明显大于左侧,说明在发生第1次断层后,又形成了沉积岩2,因右侧地势更低,沉积物才更厚,在煤层2形成之后发生了第2次断层。所以至少发生过2次断层。故选B。第11题,断层发生时,岩层断裂错位并释放能

46、量,可能引发地震;滑坡和泥石流的发生还需要地形、降水和植被等条件;断层处若要发生火山喷发,还要考虑板块条件和岩石圈厚度等。故选A。答案:10.B11.A二、非选择题12(2020唐山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一位到澳大利亚旅游过的游客在日记中写道:这里的十二使徒岩(下图所示),仿如哨兵一样站立在陡峭的石灰岩悬崖之前,守卫着澳大利亚大陆。其实它们是海边一组十二块各自独立的岩石,其数量及形态恰巧酷似耶稣的十二使徒,因此就以圣经故事里的这“十二门徒”命名。这些宛如“十二使徒”的石柱群,是大自然造就出的“海岸雕塑”。年复一年,日复一日,随着岁月的洗礼,原来的十二使徒现在只余下八个(1)据下面短

47、文,填写后半段内容,完成对“十二使徒岩”形成过程的描述。“十二使徒岩”形成于海浪的侵蚀作用。在过去的1 000万到2 000万年中,来自南部大洋的风暴和大风卷起巨浪,不断地侵蚀相对松软的石灰岩悬崖,并在其上形成了许多洞穴,这些洞穴不断被侵蚀变大,以致发展成海蚀拱桥(门)(2)与图a比较,指出图b的明显变化并说明其变化的自然原因。(3)推测随着时间的推移,“十二使徒岩”海岸地带(景区)未来将发生的变化。解析:(1)在海浪的侵蚀作用下,已形成的海蚀拱桥(门)会倒塌,使海岸岩体从陆地分离出去,最终形成“十二使徒岩”。(2)对比两图可知,图b中有一根石柱已变成了碎石,这主要是石柱底部长期受海浪侵蚀后倒

48、塌所致。(3)随着时间的推移,在海浪的侵蚀作用下,原有的“使徒岩”会不断倒塌,石灰岩海岸也会不断后退形成新的“使徒岩”。答案:(1)在海浪的不断侵蚀下,海蚀拱桥(门)顶部最终倒塌,海蚀拱桥(门)外侧的部分形成形状各异的岩石柱,并从海岸岩体分离了出去,最终形成了“十二使徒岩”。(2)(石柱数量发生变化)一根石柱已成碎石。原因:海水波浪长期侵蚀着石柱的根基,导致这根石柱倒塌并破碎。(3)由于“十二使徒岩”继续受海风海水的侵蚀,导致“使徒岩”仍会倒塌(数量减少),被海水搬运;同时,海水不断击打、侵蚀石灰岩海岸,使其后退的过程中,又有新的“使徒岩”形成。13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札达盆地位于喜马

49、拉雅山脉和冈底斯山脉之间的河谷地带,平均海拔4 000 m。发源于冈底斯山的象泉河,由东向西穿过该盆地。在象泉河两岸分布着大片土林,盆地内有公路与外界相通。下图示意札达盆地的地质构造及土林景观。(1)推测札达盆地的形成过程。(2)简述札达土林得以完整保存的自然条件。(3)简述为减少地质灾害对公路的破坏,修筑时可采取的预防措施。解析:(1)札达盆地的形成过程,主要根据该地地质剖面图去分析。该地位于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交界处附近,高原内部岩层断裂下陷,形成札达盆地。(2)札达土林得以完整保存的自然条件,主要围绕当地的降水条件去分析。(3)修筑公路时,要根据当地不同的地质灾害分别采取预防措施。答案:(1)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碰撞挤压,地壳抬升形成高原;青藏高原内部岩层断裂下陷,形成札达盆地。(2)海拔高,空气干燥,降水少。(3)在崩塌段可设置护坡;在滑坡段,修建截水工程,防止地表水进入滑坡体,同时对滑坡体修筑加固设施;在冻融泥流段,修筑涵洞进行疏导;在土林段,由于土层不稳,可绕行避开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