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山东省青岛市十七中2021届高三生物11月期中模块考试试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674758 上传时间:2024-05-30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1.0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青岛市十七中2021届高三生物11月期中模块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山东省青岛市十七中2021届高三生物11月期中模块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山东省青岛市十七中2021届高三生物11月期中模块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山东省青岛市十七中2021届高三生物11月期中模块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山东省青岛市十七中2021届高三生物11月期中模块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山东省青岛市十七中2021届高三生物11月期中模块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山东省青岛市十七中2021届高三生物11月期中模块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山东省青岛市十七中2021届高三生物11月期中模块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山东省青岛市十七中2021届高三生物11月期中模块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山东省青岛市十七中2021届高三生物11月期中模块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山东省青岛市十七中2021届高三生物11月期中模块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山东省青岛市十七中2021届高三生物11月期中模块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山东省青岛市十七中2021届高三生物11月期中模块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山东省青岛市十七中2021届高三生物11月期中模块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山东省青岛市十七中2021届高三生物11月期中模块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山东省青岛市十七中2021届高三生物11月期中模块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山东省青岛市十七中2021届高三生物11月期中模块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山东省青岛市十七中2021届高三生物11月期中模块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山东省青岛市十七中2021届高三生物11月期中模块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山东省青岛市十七中2021届高三生物11月期中模块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山东省青岛市十七中2021届高三生物11月期中模块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1页
第21页 / 共24页
山东省青岛市十七中2021届高三生物11月期中模块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2页
第22页 / 共24页
山东省青岛市十七中2021届高三生物11月期中模块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3页
第23页 / 共24页
山东省青岛市十七中2021届高三生物11月期中模块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4页
第24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山东省青岛市十七中2021届高三生物11月期中模块考试试题(含解析)第卷(选择题)一、选择题1. 如图是“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实验中常用的两种装置,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 A装置的花盆壁C和放在其中的土壤之间留一定空隙的目的是便于空气流通B. B装置通常用于对体型较小的土壤动物的采集C. A装置主要是利用土壤动物趋光、避高温、趋湿的习性采集D. 用B装置采集的土壤动物可以放入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溶液中【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中A装置利用土壤小动物具有趋暗、避高温、趋湿的习性进行采集;调查土壤动物丰富度采用取样器取样法,观察肉眼难识别的小动物使用放大镜

2、;统计土壤动物丰富度的方法有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详解】A装置的花盆壁C和放在其中的土壤之间留一定空隙,可以增加空气流通,A正确;B装置通常用于对体型较小的土壤动物进行采集,B正确;图中A装置主要是利用土壤小动物具有趋暗、避高温、趋湿的习性进行采集,C错误;用B装置采集的土壤动物可以放入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溶液中,防止腐烂,D正确。2. 下图中a表示某种物质,b表示相关细胞,两者关系描述正确的是( )A. 如果a表示胰高血糖素,作用于肌肉细胞b,将导致血糖含量上升B. 如果a表示神经递质,b表示神经细胞,此时b会兴奋C. 如果a表示抗原分子,b可能是浆细胞或记忆细胞D. 如果a表示甲状腺

3、激素,b可能是下丘脑细胞,也可能是垂体细胞【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肌糖原不能分解成葡萄糖,肝糖原能直接分解成葡萄糖分析A;根据神经递质有兴奋和抑制两种类型分析B;根据抗原可以直接刺激B细胞或记忆B细胞分析C;根据甲状腺激素的反馈调节分析D。【详解】A、肌糖原是不能分解成葡萄糖,肝糖原能直接分解成葡萄糖,故胰高血糖素作用于肝脏中的糖原,A错误;B、神经递质有兴奋和抑制两种类型,故神经递质会使神经细胞兴奋或抑制,B错误;C、抗原可以直接刺激B细胞或记忆B细胞,效应B(浆)细胞是唯一不能识别抗原的细胞,C错误;D、当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时,会反过来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分泌活动,D正确。故选D。【点

4、睛】3. 用32P标记果蝇精原细胞所有核DNA双链,然后置于31P的培养液中培养。关于该果蝇的精原细胞的一次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A. 有丝分裂与减数第二次分裂两者后期细胞中,含32P的DNA的含量,前者是后者的两倍B. 有丝分裂与减数第一次分裂两者后期细胞中,含32P的DNA的含量,前者是后者的两倍C. 有丝分裂与减数第一次分裂两者前期细胞中,含32P的DNA的含量相同,染色体数不同D. 有丝分裂与减数第一次分裂两者中期细胞中,含32P的DNA的含量不同,染色体数相同【答案】A【解析】用32P标记果蝇精原细胞所有核DNA双链,然后置于31P的培养液中培养。依据DNA分子的半保留复

5、制,在有丝分裂间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DNA完成复制后,每个亲代DNA分子经过复制形成的2个子代DNA分子都有1条链被32P标记、另一条链不含有32P,所以有丝分裂与减数第一次分裂两者后期细胞中,32P的DNA的含量相同,B错误;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因同源染色体分离分别进入两个次级精母细胞中,使得每个细胞中的DNA含量减半,所以有丝分裂与减数第二次分裂两者后期细胞中,32P的DNA的含量,前者是后者的两倍,A正确;有丝分裂与减数第一次分裂两者前期细胞中,32P的DNA的含量相同,染色体数也相同,C错误;有丝分裂与减数第一次分裂两者中期细胞中,32P的DNA的含量相同,染色体数相同,D错

6、误。 【点睛】本题综合考查学生对有丝分裂、减数分裂的过程的掌握情况以及对DNA分子半保留复制特点的理解能力。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熟记并理解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染色体和DNA含量的变化规律;此外,还需与DNA分子复制建立联系,即明确DNA分子经过一次复制后,每个DNA分子均是1条链被32P标记、另一条链不含有32P。若能将染色体数目和DNA含量的变化规律与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各时期进行准确定位,就会大大提升解答此类问题的效率。(图中2N表示体细胞中染色体数或核DNA的相对含量)4. 某种H-ATPase是一种位于膜上的载体蛋白,具有ATP水解酶活性,能够利用水解ATP释放的能量

7、逆浓度梯度跨膜转运H。将某植物气孔的保卫细胞悬浮在一定pH的溶液中(假设细胞内的pH高于细胞外),置于暗中一段时间后,溶液的pH不变。再将含有保卫细胞的该溶液分成两组,一组照射蓝光后溶液的pH明显降低;另一组先在溶液中加入H-ATPase的抑制剂(抑制ATP水解),再用蓝光照射,溶液的pH不变。根据上述实验结果,下列推测不合理的是A. H-ATPase位于保卫细胞质膜上,蓝光能够引起细胞内的H转运到细胞外B. 蓝光通过保卫细胞质膜上的H-ATPase发挥作用导致H逆浓度梯度跨膜运输C. H-ATPase逆浓度梯度跨膜转运H所需的能量可由蓝光直接提供D. 溶液中的H不能通过自由扩散的方式透过细胞

8、质膜进入保卫细胞【答案】C【解析】【分析】细胞跨膜运输的方式根据是否需要消耗能量分为主动运输和被动运输,被动运输根据是否需要载体蛋白分为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主动运输需要载体蛋白,消耗的能量直接来源于ATP的水解。【详解】载体蛋白位于细胞膜上,根据题意可知,照射蓝光后溶液的pH值明显下降,说明H+含量增加,进而推知:蓝光能够引起细胞内H+转运到细胞外,A正确;对比中两组实验可知,蓝光引起细胞内H+转运到细胞外需要通过H+-ATPase,且原先细胞内pH值高于细胞外,即细胞内H+浓度低于细胞外,因此该H+为逆浓度梯度转运,B正确;由题意可知H+ATPase具有ATP水解酶活性,利用水解ATP释放的

9、能量逆浓度梯度跨膜转运H+,C错误;由中的实验可知,最初细胞内pH值高于细胞外,即细胞内H+浓度低于细胞外,但暗处理后溶液浓度没有发生变化,说明溶液中的H+不能通过自由扩散的方式透过细胞质膜进入保卫细胞,D正确。5. 人体皮肤瘙痒的感觉与一种神经递质5-羟色胺有关。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 痒觉和痛觉的形成都属于人体的非条件反射B. 当神经细胞兴奋时,Na+会内流,但胞内Na+浓度仍低于胞外C. 当神经递质进入受体细胞后,会引起后者兴奋或抑制D. 神经递质、激素、酶等细胞间信息分子发挥完作用后会被灭活【答案】B【解析】痒觉和痛觉均形成于大脑皮层的躯体感觉中枢,没有经过完整的反射弧,所以不属于

10、反射,A项错误;当神经细胞兴奋时,Na+会内流,但胞内Na+浓度仍低于胞外,B项正确;神经递质只能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传递信息,不会进入突触后神经元(受体细胞),C项错误;酶是催化剂,不是信息分子,而且酶发挥完作用后也不会被灭活,D项错误。6. 某兴趣小组对不同氧浓度下酵母菌的细胞呼吸方式及产物展开了研究,如图为测得的实验数据。据图中信息推断,错误的是 ( ) A. 氧浓度为a时,酵母菌只进行无氧呼吸B. 氧浓度为b和d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不同C. 氧浓度为c时,有2/5的葡萄糖用于有氧呼吸D. a、b、C、d四种氧浓度下,酵母菌都能产生H和ATP【答案】C【解析】氧浓度为a时, C

11、O2的产生量与酒精的产生量相等,说明酵母菌只进行无氧呼吸,A项正确;氧浓度为b时,CO2的产生量与酒精的产生量不等,说明酵母菌既进行有氧呼吸又进行无氧呼吸,氧浓度为d时,酒精的产生量为零,说明酵母菌只进行有氧呼吸,B项正确;氧浓度为c时,CO2的产生量为15mol,酒精的产生量为6mol,依据如下的细胞呼吸的相关反应式可推知:无氧呼吸产生的CO2为6mol,消耗葡萄糖为3mol,有氧呼吸产生的CO2为1569mol,消耗的葡萄糖为9/63/2 mol,因此有3/2(3/23)1/3的葡萄糖用于有氧呼吸,C项错误;酵母菌是兼性厌氧菌,在其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过程中均能产生H和ATP ,D项正

12、确。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抓住问题的实质:在有氧呼吸的过程中,每消耗1mol的葡萄糖就会产生6molCO2;在进行无氧呼吸时,每消耗1mol的葡萄糖,会产生2mol CO2,同时产生2mol C2H5OH;若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同时进行, CO2的产生量大于酒精的产生量。据此采取对比法,找出曲线中“不同氧浓度条件下CO2的产生量与酒精的产生量”的数据的变化规律,并将“变化规律”与“所学知识”有效地联系起来,进行知识的整合和迁移。7. 下图为某哺乳动物处于不同分裂时期细胞中染色体及基因示意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 细胞中有四个染色体组B. 细胞表明曾发生过基因突变C. 细胞是次级卵母细胞或极

13、体D. 细胞有两对同源染色体【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细胞中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处于有丝分裂后期;为某哺乳动物体细胞中部分染色体及其上的基因示意图;细胞中不含同源染色体,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细胞中不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详解】A、细胞中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有四对同源染色体,有四个染色体组;A正确;B、细胞中的同源染色体并没有联会,不含四分体;一条染色体的姐妹染色单体上有A、a基因,而其同源染色体上只要a基因,可见并没有发生基因重组,而是发生了基因突变,B正确;C、细胞是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细

14、胞可能是次级卵母细胞或极体,C正确;D、细胞中不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D错误;故选D。【点睛】本题结合细胞分裂图,考查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细胞分裂图象的识别,要求学生掌握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特点,能正确区分两者,准确辨别图示细胞的分裂方式及所处时期,细胞分裂图象辨别的重要依据是同源染色体,要求学生能正确识别同源染色体,判断同源染色体的有无,若有同源染色体,还需判断同源染色体有无特殊行为。8. 一条多肽链,化学式为CxHyOpNqS,将它彻底水解后,只得到下列四种氨基酸,分析推算可知,水解得到的氨基酸个数为( )A. p1B. q+1C. q

15、1D. p+1【答案】A【解析】【分析】本题考查蛋白质,考查对氨基酸、蛋白质结构的理解。解答此题,可根据氨基酸结构特点和脱水缩合反应特点分析多肽中氨基酸数目和N、O原子数目的关系,进而根据多肽中N、O原子数计算多肽中氨基酸个数。【详解】据图可知,图示4种氨基酸均只含有1个氨基和1个羧基,氨基酸连接时一个氨基酸的氨基和另一个氨基酸的羧基反应,生成一分子水,多肽中的O原子数目=氨基酸数目+1,根据多肽化学式CxHyOpNqS,可判断该多肽彻底水解,根据氧原子数可以计算,假设氨基酸个数为m,则p=2+(m-1),可得m=p1。故选A。【点睛】利用原子守恒法计算肽链中的原子数:氨基酸的结构通式是解答此

16、类题目的突破口。在一个氨基酸中,若不考虑R基,至少含有2个碳原子、2个氧原子、4个氢原子和1个氮原子。在脱水缩合形成多肽时,要失去部分氢、氧原子,但是碳原子、氮原子的数目不会减少。其相关数量关系如下:碳原子数氨基酸分子数2R基上的碳原子数。氢原子数各氨基酸中氢原子的总数脱去的水分子数2。氧原子数各氨基酸中氧原子的总数脱去的水分子数(至少含有的O原子数=氨基酸数+1)。氮原子数肽链数肽键数R基上的氮原子数各氨基酸中氮原子的总数(至少含有的N原子数=氨基酸数)。由于R基上的碳原子数不好确定,且氢原子数较多,因此以氮原子数或氧原子数的计算为突破口,计算氨基酸的分子式或氨基酸个数最为简便。9. 有关赫

17、尔希和蔡斯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A. 选用T2噬菌体作为实验材料的原因之一是其仅由蛋白质外壳和DNA组成B. 标记噬菌体的方法是分别用含32P和35S的培养基培养噬菌体C. 噬菌体DNA在细菌体内复制利用的原料是自身的脱氧核苷酸D. 若噬菌体DNA复制了三次,则含有35S的子代噬菌体占总数的1/2【答案】A【解析】T2噬菌体的结构简单,仅由蛋白质外壳和DNA组成,这是选用T2噬菌体作为实验材料的原因之一,A项正确;标记噬菌体的方法是:先分别用含32P和35S的培养基培养大肠杆菌,再用这些大肠杆菌培养噬菌体,B项错误;噬菌体DNA在细菌体内复制利用的原料是细菌的脱氧核苷酸,C项

18、错误;35S标记的是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噬菌体侵染细菌时蛋白质外壳没有进入细菌细胞中,子代噬菌体蛋白质外壳合成的原料是细菌的氨基酸,所以,若噬菌体DNA复制了三次,则子代噬菌体均不含有35S,D项错误。10. 现有与某种植物种子萌发有关的4组实验处理如下表实验组处理种皮完整,25蒸馏水浸泡24h机械破损种皮,25蒸馏水浸泡24h种皮完整,0.05%赤霉素水溶液25浸泡24h机械破损种皮,0.05%赤霉素水溶液25浸泡24h下列组合不能达到相应目的的是A. 仅做组与组实验,可探究机械破损对该种子萌发的影响B. 仅做组与组实验,可探究种皮完整条件下赤霉素对该种子萌发的影响C. 仅做组与组实验,可探

19、究赤霉素或机械破损对该种子萌发的影响D. 仅做组与组实验,可探究机械破损条件下赤霉素对该种子萌发的影响【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实验设计必须遵循单一变量原则,仅做组与组实验的变量是赤霉素,所以只能探究赤霉素对该种子萌发的影响。C错误故选C【点睛】11. 科学的发展离不开科学家们的卓越贡献。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 鲁宾和卡门证明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来自水,运用了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B. 沃森和克里克研究DNA分子的结构时,运用了模型建构的方法C. 罗伯特森通过光学显微镜的观察,提出了生物膜“蛋白质一脂质一蛋白质”的三层结构D. 孟德尔通过豌豆杂交试验,提出了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运用了

20、假说一演绎法【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鲁宾和卡门证明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来自水,运用了同位素18O分别标记水和二氧化碳的方法;沃森和克里克研究DNA分子的结构时,构建了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罗伯特森是通过电子显微镜的观察,提出了生物膜“蛋白质一脂质一蛋白质”的三层结构;孟德尔通过豌豆杂交试验,提出了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运用了假说一演绎法。C错误;故选C【点睛】12. 下列与细胞中的物质或结构相关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 细胞中的多糖都是储能物质B. 细胞中的蛋白质都是在核糖体上合成的C. 细胞中的ATP只有在生物膜上才能形成D. 叶绿体中能形成ATP,但不消耗ATP【答案】B【解析】【

21、分析】【详解】A、细胞中多糖不全是储能物质,如纤维素是构成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A错误;B、不管是原核细胞还是真核细胞中的蛋白质都是在核糖体上合成的,B正确;C、细胞中ATP 不全在生物膜上合成,如细胞质基质中也可合成ATP,C错误;D、叶绿体中既能形成ATP,也能在叶绿体基质中消耗ATP,D错误。故选B。【点睛】13. 下面两图表示细胞内的两种生理过程,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 图1表示转录,该过程发生时模板与产物间有氢键的形成与断裂B. 图2表示翻译,该过程发生时起始密码子决定的是a氨基酸C. 图1所示过程与图2所示过程中发生的碱基配对方式不完全相同D. 图1所示过程中酶的移动方向与图2所

22、示过程中核糖体的移动方向不同【答案】D【解析】【详解】图1中只有DNA的一条链作为模板合成核苷酸单链,所以表示转录过程,该过程发生时模板上碱基与游离的核糖核苷酸先要配对形成氢键,合成的RNA离开模板链时,需要将形成的氢键断裂,A正确;图2表示翻译,根据图中tRNA移动方向判断肽链中氨基酸顺序是a-b-c-,所以该过程发生时起始密码子决定的第一个氨基酸是a氨基酸,B正确;图1所示过程中发生的碱基配对方式是A-U、T-A、G-C、C-G;图2所示过程中发生的碱基配对方式是A-U、U-A、G-C、C-G,二者不完全相同,C正确;图1所示过程中酶的移动方向是从左向右,图2所示过程中核糖体的移动方向也是

23、从左向右,D错误。14. 下列关于“一定”的叙述,正确的是()A. 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姐妹染色单体上出现等位基因一定发生了基因突变B. 酵母菌细胞核内和细胞质内的遗传物质一定都是DNAC. DNA复制过程中发生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一定会导致基因突变D. 由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同一生物体内所有细胞中的mRNA和蛋白质一定不同【答案】B【解析】【详解】A、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姐妹染色单体上出现等位基因可能发生了基因突变或基因重组,A错误; B、酵母菌属于真核生物。不论是细胞核内还是细胞质内,其内的遗传物质都是DNA,B正确.C、DNA复制过程中,若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发生在非基因区段,则不会

24、导致基因突变,C错误; D、因为基因的选择性表达,细胞分化成不同的组织,同一组织内的细胞中的mRNA和蛋白质相同,D错误;二、不定项选择题15. 下图X、Y、Z是细胞中的三种化合物,X为细胞生命活动所需要的主要能源物质,Y、Z是构成细胞膜的主要成分。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 如果X被人的红细胞吸收,不需要消耗ATPB. 脂溶性物质可优先通过细胞膜扩散到细胞内部,与Y有关C. 细胞膜会被蛋白酶分解,说明组成细胞膜的物质中有ZD. 构成细胞膜的Y可以运动,而Z是静止的【答案】BCD【解析】【分析】据题文描述和分析图示可知,该题考查学生对细胞中的糖类与脂质和蛋白质的化学组成及其功能、细胞膜的结构、物

25、质跨膜运输的方式的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以及获取信息、分析问题的能力。【详解】X由C、H、O三种元素构成,为细胞生命活动所需要的主要能源物质,则X属于糖类,如果X被人的红细胞吸收,则X是葡萄糖,红细胞吸收葡萄糖的方式是协助扩散,不消耗ATP,A正确;Y、Z是构成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据此结合图示分析可推知:由C、H、O、N构成的化合物Y是蛋白质,由C、H、O、N、P构成的化合物Z是磷脂,脂溶性物质可优先通过细胞膜扩散到细胞内部,与Z所示的磷脂有关,B错误;蛋白酶能够催化蛋白质水解,细胞膜会被蛋白酶分解,说明组成细胞膜的物质中有Y所示的蛋白质,C错误;构成细胞膜的Z所示的磷脂与Y所示的蛋白质都可

26、以运动,D错误。【点睛】梳理细胞中的化合物的种类与化学组成及其功能、细胞膜的结构、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的相关知识,形成知识网络。在此基础上,从题意和图示中提取有效信息,准确定位图中X、Y、Z所指代的物质名称,进而对各选项的问题情境进行分析判断。16. 如图为人和高等动物生命活动调节的部分模式图,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若该图表示人体内水平衡的调节,b为垂体,则接受刺激的是a,调节的结果是c处主动吸水作用增强B. 如果该图表示反射弧,则其中的信息是以局部电流的形式传递的C. 若该图表示预防接种一段时间后的再次体液免疫,a、b为细胞,c为物质,则b不能识别该抗原,c的产生特点是更快、更多D.

27、 若该图表示血糖的调节途径,a为胰岛,c表示相应的靶细胞。当血糖水平升高时,a的反应及调节的结果是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增加,抑制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使血糖降低到正常水平【答案】AB【解析】【分析】水盐平衡的调节血糖平衡调节【详解】A、若该图表示人体内水平衡的调节,可表示抗利尿激素分泌和释放过程,抗利尿激素是由下丘脑合成分泌和垂体释放作用于肾小管和集合管,此时a表示下丘脑,b为垂体,c为肾小管和集合管的细胞,重吸收能力增强,但吸水方式不是主动吸水,A错误;B、如果该图表示反射弧,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局部电流形式传导,在神经元之间以化学信号形式传递,B错误;C、若该图表示预防接种一段时间后的再

28、次体液免疫,则a为记忆细胞、b为浆细胞细胞,c为抗体,浆细胞不能识别该抗原,抗体的产生特点是更快、更多,C正确;D、若该图表示血糖的调节途径,a为胰岛,c表示相应的靶细胞。当血糖水平升高时,a的反应及调节的结果是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增加,抑制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使血糖降低到正常水平,D正确。故选AB。17. 图表示三个通过突触相连接神经元,甲、乙为电流计。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兴奋在图示三个突触中传递时,信号转换形式为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B. 适当降低周围环境中的Na浓度,b点的静息电位将减小C. 给e点一个适宜刺激,甲、乙两个电流计的指针都不会发生偏转D. 若e和d点间有抑制

29、递质分解的药物,刺激f点,d点将持续兴奋或抑制【答案】BC【解析】【分析】兴奋在离体的神经纤维上可以双向传导,在神经元之间只能单向传递。【详解】突触处,信号的转换为: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A正确;钠离子内流会产生动作电位,故降低细胞外钠离子浓度,会造成动作电位减小,不影响静息电位,B错误;刺激e点,甲电流计下面一极会兴奋,上面一极不会兴奋,故甲偏转一次,乙的两极均不能兴奋,故乙不偏转,C错误;递质分为兴奋性递质和抑制性递质,若e和d点间的递质不能分解,则会一直作用于突触后膜,刺激f,d点会持续兴奋或抑制,D正确。故选BC。18. 如图是外源性过敏原引起哮喘的示意图。当外源性过敏原首次进入机体后

30、,会使机体产生相应的浆细胞并分泌相应的抗体,抗体可被吸附在肺组织中肥大细胞的表面,当该过敏原再一次进入机体后,可促使肥大细胞释放出组胺、白三烯等各种过敏介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过敏介质需要与受体结合才能发挥效应B. 临床药物可以通过抑制过敏介质的释放来治疗哮喘C. 浆细胞识别过敏原后能够分泌特异性抗体D. 哮喘是人体特异性免疫应答的一种正常生理现象【答案】AB【解析】分析】过敏反应:(1)过敏反应是指已产生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抗原刺激时所发生的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的反应。(2)过敏反应的原理:机体第一次接触过敏原时,机体会产生抗体,吸附在某些细胞的表面;当机体再次接触过敏原时,被抗体

31、吸附的细胞会释放组织胺等物质,导致毛细血管扩张、血管通透增强、平滑肌收缩、腺体分泌增加等,进而引起过敏反应。(3)过敏反应的特点是发作迅速、反应强烈、消退较快;一般不会破坏组织细胞,也不会引起组织损伤,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详解】A、由题图可知,过敏介质需要与受体结合才能发挥效应,A正确;B、临床药物可以通过抑制过敏介质的释放来治疗哮喘,B正确;C、浆细胞不能识别过敏原,C错误;D、哮喘是人体特异性免疫应答的一种异常生理现象,D错误。故选AB。【点睛】本题考查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要求考生识记过敏反应的概念及发生机理,识记体液免疫的过程,并结合题干和题图信息准确判断各项。19

32、. CART技术是近几年治疗肿瘤的一种新型细胞疗法,它通过收集患者T细胞对其进行遗传修饰,使之携带能指导嵌合抗原受体(CAR)合成的新基因(具体修饰过程如图)。最后,将这些修饰过的CART细胞输回患者体内,从而使CAR指导T细胞靶向高效杀死肿瘤细胞。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构建CAR-T细胞所使用的目的基因是TCR跨膜区基因和抗体基因B. 是指目的基因的获取,是指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C. 重组分子导入T细胞后,应当采用DNA分子杂交法来检验指导CAR合成的基因是否转录成功D. CART技术融合了体外基因治疗的方法【答案】ABD【解析】【分析】本题结合图解主要考查基因工程和免疫调节定

33、向杀死肿瘤细胞的相关知识,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图形中各个步骤的分析,难度一般。分析题图:图中为获取目的基因,为目的基因和运载体重组,由于T细胞能通过细胞免疫高效杀死肿瘤细胞,而抗体可以特异性结合肿瘤细胞的表面抗原,经过遗传修饰后的 CAR-T 细胞可以表达出嵌合型抗原受体(CAR),该受体含有抗体基因表达片段,所以能靶向结合肿瘤细胞表面抗原,并通过细胞免疫高效杀死肿瘤细胞。【详解】A、由图可知,构建CAR-T细胞所使用的目的基因是TCR跨膜区基因和抗体基因,A正确;B、由上述分析可知,是指目的基因的获取,是指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B正确;C、检测目的基因是否转录出了mRNA采用的是分子杂交技术,

34、C错误;D、体外基因治疗是先从病人体内获得某种细胞进行培养,然后再体外完成转移,再筛选成功转移的细胞增殖培养,最后重新输入患者体内,由图可知CART技术融合了体外基因治疗的方法,D正确。故选ABD。20. 下列关于遗传、变异及生物进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杂交的结果除了选育新品种外还可以获得杂种表现的优势B. 减数分裂的过程中,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之间是不会发生基因重组的C. 种群间基因库的明显差异可导致生殖隔离D. 进化地位上越高等的生物,适应能力越强【答案】AC【解析】【分析】1、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

35、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形成。在这个过程中,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2、基因重组的类型:(1)自由组合型: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随着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也自由组合。(2)交叉互换型: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四分体),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非等位基因的交叉互换而发生重组。【详解】A、杂交可用集合双亲优良性状,故除了选育新品种外还可以获得杂种优势,A正确;B、一对性状可能由多对等位基因控制,故也可能发生基因重组,B错误;C、种群间基因库的明显差

36、异可导致生殖隔离,C正确;D、进化地位上越高等的生物,适应能力不一定就越强,D错误。故选AC。【点睛】第卷(非选择题)21. 中国是生产稻米最多的国家,增加水稻的产量一直是科研人员研究的主要课题图。图1是将玉米的PEPC酶(与CO2的固定有关)基因与PPDK酶(催化CO2初级受体一PEP的生成)基因导入水稻后,在某一温度下测得光照强度对转双基因水稻和原种水稻的光合速率影响。图2是在光照为1000Lux下测得温度影响光合速率的变化曲线。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图1中原种水稻A点以后限制光合作用的主要环境因素为_,转基因水稻_(填是或否)通过提高相关酶的最适温度来增强光合速率。(2)在温度2

37、5条件下,重复图1相关实验,A点会向_移动,推测原因是_。(3)据图分析,转双基因水稻与原种水稻相比,更适宜栽种在_环境中,研究者提取并分离了这两种植株的等质量叶片的光合色素,通过观察比较_,发现两种植株各种色素含量无显著差异,则可推断转双基因水稻是通过促进_来提高光合速率的。【答案】 (1). 温度和CO2浓度 (2). 否 (3). 左下 (4). 左图是在30时做的实验,用温度25重复实验,净光合速率减小 (5). 强光照,35 (6). 滤纸条上各色素带的宽度 (7). 提高CO2的固定速率【解析】【分析】分析左图:两种水稻的起点相同,说明呼吸速率相同,其中A表示原种水稻在某温度下的光

38、饱和点,A点以前限制光合作用的因素是光照强度,以后主要是温度和二氧化碳浓度。分析右图:右图表示不同温度条件下,在光照为1000molm-2s-1下两种水稻的净光合速率,两种水稻的相关酶最适温度都为35。【详解】(1)原种水稻在A点达到光饱和,所以A点以后限制因素主要是温度和CO2浓度;从图2中看出,转基因水稻和原种水稻的最适温度都在35,所以没有通过提高酶的最适温度增强光合速率。(2)结合2图进行分析,左图是在30时做的实验,用温度25重复图1相关实验,则净光合速率减小,A点向左下移动。(3)结合图中,转基因水稻在光照强度为10102Lux未达到饱和,所以需要栽种在强光照,35的环境中;研究者

39、提取并分离了这两种植株的等质量叶片的光合色素,通过观察比较滤纸条上各色素带的宽度,可以确定其含量,如果色素含量为差异,且酶的最适温度不变,结合题干信息“将玉米的PEPC酶(与CO2的固定有关)基因与PPDK酶(催化CO2初级受体一PEP的生成”,可以推测,水稻通过提高CO2的固定速率来提高光合速率。【点睛】本题结合曲线图,考查光合作用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掌握影响光合速率的环境因素,能正确分析曲线图,并从中提取有效信息准确判断各选项。22. Kisspeptin,简称Kp,是Kp神经元产生的一类多肽类激素,它通过调节生物体内雌激素含量来调控生殖活动。通常情况下,图中的过程参与鹌鹑体内雌激素含量的

40、调节:排卵前期,启动过程进行调节。据图回答。(1)神经元内合成Kp的细胞器是_,Kp作用的靶细胞是_,器官A是_。(2)在幼年期,通过过程反馈调节,Kp释放量_,最终维持较低的雌激素含量;排卵前期,启动过程的生理意义是_,促进排卵。Kp-10是Kp的一种。为研究Kp-10对鹌鹑产蛋的影响,对生长到20日龄的鹌鹑连续20天腹腔注射一定剂量的Kp-10,从产蛋之日起统计每日的产蛋率,结果见图。(3)据图可知,Kp-10_(影响/不影响)鹌鹑开始产蛋的日龄。在50日龄内,Kp-10影响产蛋率的趋势是_。综合分析(4)综合、分析,推测Kp-10调控鹌鹑产蛋的方式属于_调节。【答案】 (1). 核糖体

41、(2). GnRh神经元细胞 (3). 垂体 (4). 减少 (5). 使Kp释放量增加,使下丘脑产生的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含量增加,进而促进卵巢合成和分泌雌激素 (6). 不影响 (7). 促进鹌鹑的产蛋率,且随时间延长,促进作用越强 (8). 神经-体液【解析】【分析】分析上图:由题干Kp是神经细胞产生的一类多肽类激素可知,其由核糖体合成,其靶器官由图可知应为为GnRH神经细胞,即下丘脑细胞;由器官A产生促性腺激素可知A为垂体;过程抑制Kp神经元活动,故Kp释放量减少,促性腺激素能促进排卵,而过程能促进下丘脑释放GnRH(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促进垂体合成、释放促性腺激素,促进卵巢合成释放较

42、多的雌激素,从而促进排卵。分析下图:实验组和对照组在第42天都开始产蛋,因此Kp-10不影响鹌鹑的开始产蛋日龄,在50日内,实验组的产蛋率都高于对照组,且逐渐增加,因此,Kp-10在50日龄内能促进鹌鹑的产蛋率,且随时间延长,促进作用越强。【详解】(1)根据分析Kp是多肽类激素,所以合成多肽的场所是核糖体,Kp作用于GnRh神经元细胞即下丘脑细胞,由器官A产生促性腺激素可知A为垂体。(2)过程抑制Kp神经元活动,故Kp释放量减少,进而使促性腺激素分泌减少,最终维持较低的雌激素含量;过程对Kp神经元2具有促进作用,因此启动过程可使Kp释放量增加,使下丘脑产生的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含量增加,进而促进

43、卵巢合成和分泌雌激素,进而促进排卵。(3)由图可知,实验组和对照组在第42天都开始产蛋,因此Kp-10不影响鹌鹑的开始产蛋日龄;在50日内,实验组的产蛋率都高于对照组,且逐渐增加,因此,Kp-10在50日龄内能促进鹌鹑的产蛋率,且随时间延长,促进作用越强。(4)根据分析Kp-10调控鹌鹑产蛋的方式属于神经-体液调节。【点睛】本题综合考查了神经体液调节过程,解题的关键是结合题干的信息对图形的分析,分析图中激素和神经调节的过程,并结合教材反馈调节和分级调节的知识解答。23. 下图1为某地区苹果种植户发展生态果园模式图,图2是该生态系统内能量流动的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该生态果园中的所有生

44、物构成_,食用菌属于生态系统成分中的_,图1中属于第二营养级的有_。(2)果园中花天牛以果树的花和叶为食,肿腿蜂可以将卵产在花天牛幼虫的体表,吸取幼虫的营养,肿腿蜂和花天牛的种间关系是_。(3)从物质循环角度分析,碳元素在该生物群落内部以_形式传递。(4)图2中的A代表_,能量从生产者传递到植食动物的效率为_。(5)与森林生态系统相比较,农业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较低,主要原因是_。【答案】 (1). 群落 (2). 分解者 (3). 害虫、鸡、鸭 (4). 寄生 (5). (含碳)有机物 (6). 呼吸作用散失的热能 (7). 127% (8). 物种数量较少,营养结构简单,自我调节能力差【

45、解析】【分析】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两方面的内容:生态系统的成分,食物链和食物网。生态系统的成分包含生物成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成分(气候、能源、无机物、有机物)。生态系统各生物之间通过一系列的取食与被取食关系,不断传递着生产者所固定的能量,这种单方向的营养关系,叫做食物链。在一个生态系统中,许多食物链彼此相互交错,连接的复杂营养关系叫做食物网,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的能力就越强。【详解】(1)群落是指在一定空间内所有生物种群的集合体,该生态果园中的所有生物构成群落。食用菌属于真菌,属于生态系统成分中的分解者。图1中果树、杂草属于第一营养级,属于第二营养级的有害虫、鸡、鸭

46、。(2)肿腿蜂可以将卵产在天牛幼虫的体表,吸取幼虫的营养,则可推知肿腿蜂和花天牛的种间关系是寄生关系。(3)从物质循环角度分析,碳元素在该生物群落内部以有机物形式(取食和被取食)传递。(4)各营养级(顶级除外)的能量有4个去向:该生物呼吸作用散失;流入下一营养级;流入分解者;暂未被利用。图2中的A代表呼吸作用散失的热能。植食动物流向肉食动物的能量为:5.1+2.1+0.25+0.05-5=2.5,生产者流向植食动物的能量为:2.5+0.5+9+4-2=14,生产者的同化量为:14+3+70+23=110,能量从生产者传递到植食动物的效率,14110=12.7%。(5)与森林生态系统相比较,农业

47、生态系统物种数量较少,营养结构简单,自我调节能力差,因此抵抗力稳定性较低。【点睛】熟悉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能量流动的计算是解答本题的关键。24. I.果蝇是遗传学研究常用的生物材料,请回答下列有关果蝇遗传实验的问题:已知果蝇黄身和黑身为一对相对性状,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一对黑身果蝇交配,后代有多只黑身果蝇和一只黄身雄果蝇,分析认为体色异常原因有两种:一是基因突变(只考虑一个基因),二是隐性基因携带者之间交配,请设计杂交实验并预测实验结果。实验方案:将这只黄身雄果蝇与_交配,获得若干后代,若后代_,则为原因一;若后代_,则为原因二。.雄鸡和雌鸡在羽毛的结构上存在差别。通常雄鸡具有细

48、、长、尖且弯曲的羽毛,这种特征的羽毛叫雄羽,只有雄鸡才具有;雌鸡的羽毛是宽、短、钝且直的,叫母羽,所有的雌鸡都是母羽,但雄鸡也可以是母羽。研究表明,鸡的羽毛结构受常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用母羽的雄鸡与雌鸡互交,杂交结果如下图所示,请根据相关信息回答下列问题。(1)控制羽毛性状的基因中,雄羽基因对母羽基因为_(填“显”或“隐”)性。(2)由杂交结果分析可知,亲代的雄鸡和雌鸡的基因型分别为_。子代的雌鸡基因型为_。(3)_的基因型只在雄鸡中表达,而在雌鸡中不表达,这在遗传中称为限性遗传。若子代的雌雄鸡随机交配,则理论上后代雄羽鸡所占的比例为_。【答案】 (1). 后代)多只黑身雌果

49、蝇 (2). 黑身与黄身之比为11 (3). 黑身多于黄身 (4). 隐 (5). Aa和Aa (6). AA、Aa、aa (7). aa (8). 1/8【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分析可知:基因突变的结果是一个基因变为其等位基因,一对体色为黑身的果蝇交配,后代有多只黑身果蝇和一只黄身雄果蝇,说明产生了新性状,则只能是由aa突变为Aa才会出现性状的改变如果是隐性基因携带者之间交配的结果,则亲代基因型均为Aa,毛色异常雄果蝇的基因型为aa,毛色正常的雌性果蝇的基因型为AA或者Aa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由于母羽的雄鸡与雌鸡互交,后代中出现了雄羽,即发生了性状分离,所以可判断雄羽为隐性性状。【详解】

50、一对体色为黑身的果蝇交配,后代有多只黑身果蝇和一只黄身雄果蝇;欲分析体色异常的原因,可将这只黄身雄果蝇与(后代)多只黑身雌果蝇交配,统计并分析后代的表现型及其比例。若黄身果蝇的出现是一个基因突变的结果,则黄身对黑身为显性性状,该黄身雄果蝇为杂合子,黑身雌果蝇为隐性纯合子,二者交配,后代会出现黑身与黄身之比为1:1;若黄身是隐性基因携带者之间交配的结果,则黄身对黑身为隐性性状,该黄身雄果蝇为隐性纯合子,黑身雌果蝇,有的可能是杂合子,有的可能为纯合子,二者交配,后代黑身多于黄身。(1)依题意,母羽的雄鸡与雌鸡相互交配,子代中出现了雄羽,由此说明雄羽基因对母羽基因是隐性。(2)子代所有的雌鸡都是母羽

51、,雄鸡中母羽雄羽31,可推知亲代的雄鸡和雌鸡的基因型分别为Aa和Aa,子代的雌鸡基因型为AA、Aa、aa。(3)无论控制羽毛结构的基因型如何,雌鸡都表现为母羽,雄羽仅在雄鸡中得以表现且为隐性性状,由此可见,aa的基因型在雌鸡中不表达。子代的雌雄鸡的基因型均为1/4AA、1/2Aa、1/4aa,产生的雌配子为1/2A和1/2a,产生的雄配子为1/2A和1/2a,因此子代的雌雄鸡随机交配,则理论上后代雄羽鸡的比例为1/2a1/2a1/2ZZ1/8(Z为性染色体,雄鸡的性染色体组成为ZZ)。【点睛】本题考查遗传的分离定律,重点在于分离定律的分析,考查学生的提取题目信息和综合分析能力处理时一定要抓住题

52、目给与的条件。25. 人的血清白蛋白在临床上需求量很大,利用转基因奶牛乳腺生物反应器可生产人的血清白蛋白。回答问题:(1)在培育转基因奶牛时,应将血清白蛋白基因与乳腺蛋白基因的_等调控组件重组在一起,通过_技术将其导人奶牛的受精卵中。(2)导入目的基因的受精卵需培养到_阶段才可进行胚胎移植。暂不移入的早期胚胎可使用_方法保存。(3)进行胚胎移植前需要进行_,目前最有效最准确的方法是SRY PCR法,操作的基本程序是:从被检测的囊胚中取出几个_细胞,提取DNA进行扩增,用位于Y染色体上的性别决定基因(即SRY基因)制成的探针进行检测,若未出现杂交链,则胚胎性别为_,而基因工程中的_步骤也会用到D

53、NA探针。【答案】 (1). 启动子 (2). 显微注射 (3). 桑椹胚或囊胚 (4). 冷冻(或“低温”) (5). 性别鉴定 (6). 滋养层 (7). 雌牛 (8). 目的基因的检测和鉴定【解析】1、体外受精过程包括卵母细胞的采集和培养、精子的采集和获能、体外受精,其中卵母细胞的采集和培养的方法:(1)主要方法是:用促性腺激素处理,使其超数排卵,然后,从输卵管中冲取卵子,直接与获能的精子体外受精(2)第二种方法:从已屠宰母畜的卵巢中采集卵母细胞;(3)第三种方法:是直接从活体动物的卵巢中吸取卵母细胞,叫活体采卵2、受精过程为:顶体反应穿越放射冠穿越透明带(透明带反应)卵细胞膜反应(卵黄

54、膜封闭作用)卵子完成减数第二次分裂并释放第二极体雌雄原核的形成、核膜消失,雌、雄原核融合形成合子第一次卵裂开始(1)将人的血清白蛋白基因导入奶牛受精卵最为有效的方法是显微注射技术,导入基因前,需要将血清白蛋白基因与奶牛乳腺蛋白基因的启动子等调控组件重组在一起,这一步骤属于基因工程“四步曲”中的核心步骤,其中将血清白蛋白基因与调控组件结合时必须用到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和DNA连接酶;(2)导入目的基因的受精卵需培养到桑椹胚或囊胚阶段才可进行胚胎移植。暂不移入的胚胎可使用冷冻(或低温)方法保存,具体方法是放入-196(零下196C)的液氮;(3)进行胚胎移植前需要进行性别鉴定,目前,对胚胎的性别进行鉴定的最有效最准确的方法是SRY-PCR法,操作的基本程序是:从被测的囊胚中取出几个滋养层细胞,提取DNA;然后用位于Y染色体上的性别决定基因(即SRY基因)的一段碱基作引物,在热稳定DNA聚合酶(Taq酶)催化作用下进行PCR扩增;与SRY特异性探针出现阳性反应(杂交链)者,说明其含有Y染色体,为雄牛,若未出现杂交链,则胚胎性别为雌牛,而基因工程中的目的基因的检测和鉴定步骤也会用到DNA探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