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1-2022学年新教材部编版语文必修上册学案:第7单元 进阶1 第14课 篇目2 荷塘月色 WORD版含答案.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674391 上传时间:2024-05-30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2022学年新教材部编版语文必修上册学案:第7单元 进阶1 第14课 篇目2 荷塘月色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21-2022学年新教材部编版语文必修上册学案:第7单元 进阶1 第14课 篇目2 荷塘月色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21-2022学年新教材部编版语文必修上册学案:第7单元 进阶1 第14课 篇目2 荷塘月色 WORD版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21-2022学年新教材部编版语文必修上册学案:第7单元 进阶1 第14课 篇目2 荷塘月色 WORD版含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21-2022学年新教材部编版语文必修上册学案:第7单元 进阶1 第14课 篇目2 荷塘月色 WORD版含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2021-2022学年新教材部编版语文必修上册学案:第7单元 进阶1 第14课 篇目2 荷塘月色 WORD版含答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2021-2022学年新教材部编版语文必修上册学案:第7单元 进阶1 第14课 篇目2 荷塘月色 WORD版含答案.doc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一、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煤屑(xi)幽僻(p)霎时(sh)蓊蓊郁郁(wng) 袅娜(nio) 梵婀玲(fn)()敛裾(j)二、辨析下列词语,在横线处填入恰当的词语。1宁静安静辨词二者都指没有声音,没有吵闹和喧哗。但二者适用范围不同:“安静”多用于环境;“宁静”除了指环境外,更多的时候是指一种心情上的安宁,是人们追求的不受外界干扰的有质量的生活境界。运用江南水乡古镇的环境很安静,这里的人们过着宁静的生活。2幽僻偏僻辨词“幽僻”指幽静,偏僻,侧重于环境幽静,少有人来;“偏僻”指离城市或中心区远,交通不便,侧重于地点的偏远。运用退休后,老人来到位置偏僻的老家,尽管这里的生活条件不是很好,但自从住进这

2、条幽僻的小巷,他就感受到一种在喧嚣城市中难以觅得的清静,内心无比惬意。3斑驳斑斓辨词“斑驳”侧重于颜色、花纹相杂,不单纯,不统一,常形容旧壁、旧画;“斑斓”侧重于色彩错杂,灿烂多彩,常形容色彩。运用昨天,参观五彩斑斓的海底世界,他目不暇接,兴致勃勃;今天,看到颐和园彩画斑驳,是否修复又引起了他的关注。4没精打采萎靡不振辨词两者都可用来形容人的精神状态不好。前者形容精神不振,提不起劲头;后者形容意志消沉,精神颓废。两者的区别在于词义的轻重,前者词义轻。运用他的学习劲头不足,整天没精打采的,像没有睡醒一样,老师批评他缺乏战胜困难的勇气,没有远大的抱负,如果就这样萎靡不振下去,最终会一事无成。三、下

3、文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A比喻拟人通感B拟人借代通感C比喻夸张通感D拟人排比借代答案A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原籍浙江绍兴。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上大学时,开始创作新诗,后又转向散文创作。1922年,创办诗月刊。1925年任清华大学教授。抗日战争时期,任西南

4、联合大学教授。抗战胜利后,仍在清华大学任教,并积极支持反对国民党独裁统治的学生运动。1948年因病在北平逝世。著有诗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你我伦敦杂记,文艺论著诗言志辨论雅俗共赏等。其散文素朴缜密,清隽沉郁,以语言洗练、文笔清丽著称,富有真情实感。荷塘月色写于1927年7月,那时作者在清华大学教书,住清华园西院。文章里描写的荷塘就在清华园。当时正值大革命失败,这一年中国接连发生了“四一二”和“七一五”反革命大屠杀,白色恐怖笼罩着中国大地。朱自清当时处于苦闷彷徨中。他自己也知道“只有参加革命或反革命,才能解决这惶惶然”,但他最终还是选择了“暂时逃避的一法”(忆佩弦)。但是他毕竟是一个爱国的民

5、主主义者,面对黑暗现实,又不能安心于这种“超然”。荷塘月色就正是作者自己想“超然”而又不能的“挣扎”心迹的真实描摹和生动写照。这是一篇以写景为主的抒情散文,作者以朴素典雅的笔调描摹了荷塘月色的华妙美丽、素淡朦胧,含蓄而又委婉地抒发了作者不满现实,渴望自由,想超脱现实而又不能的复杂感情,为后人留下了旧中国正直知识分子在苦难中徘徊前进的足迹。_答案侧面塘上月色正面写月无法超脱任务探究一境由心生细品味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任务导引朱自清在白色恐怖的年代里,陷入了苦闷彷徨之中。在某种意义上,“荷塘月色”(宁静的大自然)的“梦”也是知识分子的精神避难所。荷塘月色正是朱自清先生想“超然”而又不能的“挣扎”心

6、迹的真实描摹和生动写照。任务设计1本文中,作者的一切活动缘于“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为了排遣这种心情,他走出家门。他的心情有怎样的变化?_答案颇不宁静寻找宁静受用宁静仍不宁静。2课文第7段至结尾主要写故乡江南的古人采莲的活动,你觉得这些内容与作者“颇不宁静”的心情有关系吗?为什么?_答案有关系。人心情不好的时候往往想家,想起以往的快乐。作者“颇不宁静”的心情在游荷塘时得到了一定的释放,而由荷塘、荷花忆起故乡古代的采莲盛况,则表达了作者对古代采莲盛况的向往和对家乡的怀念,而这些内容也可以进一步缓解现实造成的苦闷彷徨的心情。3作者描写的荷塘美景中寄寓着自己怎样的思想感情?试简要分析。_答案作者以夜

7、游荷塘的行踪为线索,委婉细腻地描写了荷塘月色的恬静朦胧,抒发了作者不满现实而又无法改变现实的无奈与苦闷之情。通过对荷塘美景的描绘也流露出作者对美好自由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任务探究二轻拢慢捻抹复挑分析文章的表达技巧 任务导引“一切景语皆情语”,要使所描绘的景物恰到好处地表情达意,就要运用各种表达技巧,让景物描写中渗透作者的主观情感。任务设计4本文最突出之处就是写景的细腻生动与手法多样,其写景突出之处,就是将描写月下荷塘与描写荷塘上月色巧妙地结合起来。请结合文本填写下面的表格。画面画面意象画面特征手法表达效果月下荷塘荷叶、荷花、荷香、荷波、流水幽静、淡雅比喻、拟人、通感、动静结合荷塘月色荷塘四周树色

8、、树姿、远山、蝉声、蛙声阴沉、模糊侧面烘托、对比答案月光、青雾、树影朦胧、缥缈衬托、对比、通感写月色、荷塘及周围的景致,营造了一种朦胧、幽静的意境,给人一种美的感受5试从动静、虚实的角度分析本文是如何描写荷塘和月色的。_答案写荷塘,动静结合。先写田田的荷叶,后写绿叶中零星地点缀着的荷花,这是静的画面。“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则是动的景致。动静结合,形象地传达出月下荷塘幽静而又富有生气的特点。虽无“月”字,但处处有月色。叶子、花以及被微风带起的凝碧的波痕,都是在月色映射下才形成了动人的景致。写月色,虚实结合。先写月光如流水般泻在叶子和花上的情景,“薄薄的

9、青雾浮起在荷塘里”,这是实写。“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则是虚写,但虚中见实,贴切地表现了朦胧月色下荷花飘忽的姿态。写月下的投影,有“灌木”的“参差的斑驳的黑影”,也有“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而这些“影”又像是“画在荷叶上”,光影交错,把岸边树、塘中荷连在一起,构成了美丽的图景。此处写月色,但处处有荷塘。任务探究三情到真处语自丰赏析散文的语言美 任务导引许多优秀的散文,像一幅幅美丽动人的画,又像一首首震撼心灵的诗。本文的语言清新典雅,生动传神,充满了诗情画意,值得我们仔细赏鉴。任务设计6本文语言清新典雅,生动传神,充满了诗情画意,请结合文本赏析下列语句。(1)“正如

10、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请赏析这句话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效果。_(2)“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作者精心选用动词,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说说加点动词的表达效果。_(3)“通感”指感觉的转化、迁移,品味下面的句子,指出其中通感的用法及其艺术效果。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_(4)本文善用叠字。如“蓊蓊郁郁”“远远近近”“高高低低”的绿树,“隐隐约约”的远山,“曲曲折折”的荷塘,“亭亭”的荷叶,“缕缕”的清香,“静

11、静”的月光,“薄薄”的青雾,请赏析其表达效果。_答案(1)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正如一粒粒的明珠”,是写淡月照耀下花朵晶莹闪光;“又如碧天里的星星”,是写绿叶衬托下的花朵忽明忽暗;“又如刚出浴的美人”,是写荷花不染纤尘的美质。生动地表现了此时此境中此景此物的审美特征。(2)以流水喻月光,用动感极强的动词“泻”加以点化,将月光写活了,写出了月辉照耀、如倾如泻的景象;本来是倩影映在荷叶上,却被说成“画”在荷叶上,“画”含有人为的动作,仿佛有无形的手在展纸挥墨描绘“倩影”。“画”这个动词是经过锤炼的,与“倩影”搭配得很好,表现出一种趣味。(3)由嗅觉向听觉转移。“缕缕清香”与“渺茫的歌声”在

12、时断时续、若有若无、轻淡缥缈、沁人心脾等方面有相似之处。但“渺茫的歌声”不是单纯的陈述说明,“清香”与“歌声”同属美好的事物,两个优美的意象叠加在一起,扩大了意境的内涵,使意境变得更加优美。而且将“清香”比喻成远处的“歌声”,也烘托出环境的幽雅与宁静。首先,由视觉向听觉转移。月光与树影是宁静的,用“名曲”来形容,将读者带入一种幻境,光与影的白黑块,仿佛变成了活泼的、跳跃的音符。这是化静为动的写法,将景物写活了,也激发了读者的联想和想象。其次,身处此境,提到梵婀玲,会很容易联想到小夜曲之类的名曲,光与影的和谐分布与名曲的优美、悠扬,其间有某种相通之处,两相烘托,也是意象的叠加,艺术效果倍增,给原有的意境带来了温馨、幽雅的氛围。(4)这些叠字不但传神地描摹出眼前之景,同时有一种音韵美,既加强了描摹的效果,又使文气舒展,音韵和谐。(教师用书独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