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河南省2016中考语文第一部分古代诗文阅读专题一文言文阅读第3篇孟子三则.doc

上传人:a**** 文档编号:67417 上传时间:2025-10-30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2016中考语文第一部分古代诗文阅读专题一文言文阅读第3篇孟子三则.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河南省2016中考语文第一部分古代诗文阅读专题一文言文阅读第3篇孟子三则.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河南省2016中考语文第一部分古代诗文阅读专题一文言文阅读第3篇孟子三则.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3篇孟子三则鱼我所欲也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19课,苏教版九年级下册第15课,语文版九年级上册第26课;2008年与主旨相关的吕氏春秋节选对比考查。 原文呈现段层精解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第一段:

2、提出本文论点,并对其进行分析、阐释。第1层:用比喻的方式,提出本文的论点舍生取义。第2层:从正反两方面对论点进行具体的分析和阐释。第3层:作者进一步指出人人都有向善之心,只有贤者能做到“舍生取义”,是因为“贤者”能保有“本心”。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第二段:举例对“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进行阐述

3、和论证。中心概括:本文以“鱼”和“熊掌”为喻,提出在“生”和“义”不能兼顾的情况下,应该“舍生取义”的观点,并进一步指出这是每个人都有的“本心”,那些在“义”上有亏的人不过是丧失了他们的“本心”罢了。在人生的道路上,会面临着许多重要的抉择,我们应以“义”为重。写作特色:(1)逻辑严密,析理精深。(2)运用比喻论证、排比论证、举例论证、对比论证、正反论证等论证方法,使文章语言生动、流畅,富有气势,颇具说服力。富贵不能淫新课标增加篇目原文呈现段层精解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第一段:用景春的话提出“什么是大丈夫”的论题。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

4、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第二段:从妾妇之道讽刺公孙衍和张仪不是真正的大丈夫,进而提出大丈夫的行为准则。中心概括:此章论述了大丈夫的优秀品质。“大丈夫”在古代是对品德高尚、节操俊杰的人的尊称。真正的大丈夫应该行得正、站得直,为着一个正义的理想目标去奋斗。写作特色:(1)语言含蓄幽默,讽刺深刻尖锐。孟子通过言“礼”来说明女子出嫁时母亲的嘱咐,由此得出“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讽刺

5、公孙衍、张仪之流不以正义为标准,而是以顺从为原则,是在行“妾妇之道”。(2)运用排比,增强文章的气势和感染力。“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形成排比,气势磅礴,铿锵有力,具有极强的感染力,成为千古名言。 【参考译文】景春说:“公孙衍和张仪难道不是真正的大丈夫吗?发起怒来,诸侯们都会害怕,安静下来,天下就会平安无事。”孟子说:“这怎么能够叫大丈夫呢?你没有学过礼吗?男子举行加冠礼的时候,父亲教导他;女子出嫁的时候,母亲教导她,送她到门口,告诫她说:到了你丈夫家里,一定要恭敬,一定要谨慎,不要违背你的丈夫!把顺从当作正理,是妇人家遵循的道理。(至于男子,)居住在天下最宽广的住宅里,站在天下

6、最正确的位置上,行走在天下最宽广的道路上;实现志向,就与老百姓一起走这条正道,不能实现志向,就独自行走在这条正道上。金钱和地位不能使他扰乱心意,贫穷卑贱不能使他改移节操,威胁暴力不能使他屈服意志,这就叫大丈夫。”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18课,苏教版九年级下册第15课,语文版八年级上册第26课;近9年未考。 原文呈现段层精解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第一段:用历史事实论述人要有所作为、成就大业,都要经受一番艰苦磨炼。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第二段:从个人推及国家,引出中心论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心概括:本文通过列举六位历史人物经过贫困、挫折的磨砺,终成大业的例子,说明了忧患可以激励人奋发向上,从而阐明“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观点。写作特色:(1)论证层层深入。(2)运用举例论证、排比论证、类比论证等方法,使文章气势磅礴,富有说服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语文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