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新教材2021-2022学年高中部编版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学案:第1单元 进阶2 任务1 感知理性的光辉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a**** 文档编号:67365 上传时间:2025-10-3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教材2021-2022学年高中部编版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学案:第1单元 进阶2 任务1 感知理性的光辉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新教材2021-2022学年高中部编版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学案:第1单元 进阶2 任务1 感知理性的光辉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新教材2021-2022学年高中部编版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学案:第1单元 进阶2 任务1 感知理性的光辉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新教材2021-2022学年高中部编版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学案:第1单元 进阶2 任务1 感知理性的光辉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活动1体会理论的价值1本单元第13课文章观点鲜明,思维缜密。阅读这四篇文章,有助于我们形成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请通览四篇文章,完成下表。篇名核心观点思维方式社会历史的决定性基础改造我们的学习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答案篇名核心观点思维方式社会历史的决定性基础经济条件归根到底制约着历史发展辩证思维“上层建筑”互相作用并对经济基础发生作用历史上的偶然性归根到底是经济的必然性改造我们的学习实事求是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理论与实际统一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存在决定思想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一个正确的认识,往往需要经过由物质到精神,由精神到物质,即由实践到

2、认识,由认识到实践这样多次的反复,才能够完成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检验真理的标准只能是社会实践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最基本的原则任何理论都要不断接受实践的检验2这四篇文章都谈到了理论与实践的关系,都有很高的理论价值,请任选一篇文章谈谈自己的理论收获。_答案(示例)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一文是毛泽东的一篇内容精粹、逻辑严密、篇幅短小的哲学论文。用通俗、简明的大众语言,深刻地阐明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大道理。核心思想是:正确的思想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从三大实践中来,再通过三大实践来验证思想的正确性。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这就是人类正确认识客观、主观世界的正确知行观。学习了这篇

3、文章,我得到一些感悟。其一,正确认识的最终获得是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的。如果人们硬要把将来可能做的事情勉强拿到现在来做,企图超越阶段,这就脱离了客观实践和历史特点,就容易犯冒进的错误。其二,人的认识是从实践中产生的,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实践是检验真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20世纪五十年代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中不求实际的作风违背了当时的社会客观规律,给国家、社会造成了严重的危害,实践的检验说明这种思想是错误的。1978年12月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改革开放政策,就是因为顺应了当时世界的发展潮流和考虑了中国当时的客观实际情况,经过四十多年的考验,证明了这一政策的成功。

4、这篇文章告诉我们:没有正确的思想,就没有正确的行动;人们从实践中得到正确思想,正确的思想又不断地推动实践。文章特别提醒和启发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正确的、先进的理论,要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做到理论联系实际,这样才能产生正确的思想。作为新一代的我们,在学习中不仅要有一定的学习技巧,还要有一个正确的思想、一个成熟的大脑,才能带领我们走向前方的大路。我们要深入生活,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只有在实践中才能有切身的体会,才能有真切的感受,才会得出自己的正确的思想。得出正确的思想,我们才能够进一步完成我们的使命,实现我们的梦想。活动2体会为人处世的真善原则3本单元第45课三篇文章都涉及人立身处世的法则问题。请

5、结合内容,填出下表。篇名立身处世的法则及其含意立身处世的共同点修辞立其诚怜悯是人的天性人应当坚持正义答案篇名立身处世的法则及其含意立身处世的共同点修辞立其诚诚,即实、真。要求名实一致、言行一致、表里一致求真求善怜悯是人的天性发扬怜悯心、克制自爱心人应当坚持正义坚持正义。在任何情况下不做不正当的事,不可以坏报坏4苏格拉底拒绝越狱逃跑的态度及其所体现的精神历来广受赞赏,但也有人认为,雅典法庭的判决是不正义的,苏格拉底欣然接受不正义的判决,这种态度不值得赞赏。你怎样看待这一问题?为什么?_答案(示例一)赞赏苏格拉底的态度。他这样做维护了希腊法律的权威。越狱固然能延长其生命的长度,可坦然面对法律的审判

6、却能够维护雅典法律的权威,这对苏格拉底这样一个注重公民责任、热爱雅典民主的哲学家来说,深化了其生命的深度。苏格拉底没有选择越狱而是选择服从法律的审判,在当时的雅典社会倡导了一种公民遵法、守法的法治精神。这是他对自身高贵灵魂的坚守。苏格拉底将灵魂的高贵、品行的高洁看得重过生死存亡。他认为,不公正的审判和是否服从法律的审判是两码事。他自始至终都没有正面承认其“不敬神”和“败坏青年”两项罪名。服从不公正的审判并不等于认罪,而一旦他越狱,那便是“畏罪潜逃”,畏罪潜逃不仅使自己在审判中的言论主张毫无意义,更相当于直接承认了自己的罪名。这样做可以给雅典民主以反思和警示。苏格拉底是一个信仰民主政治的理想主义

7、者,他对雅典民主有诸多意见和批判,但他一直推崇和维护的也是雅典民主。他发现了雅典民主政体的漏洞,甚至预测到了多数人的暴政对雅典城邦带来的危害,可现实却是民众没有清醒。既然思想言论毫无效力,那么他就以生命证实雅典民主的漏洞,由此可以换来雅典社会对民主政体的反思和警示。不越狱而坦然赴死,并不是他生命的凋零,而是生命的升华。他是为理想献身,绝不越狱的选择实现了其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完美统一。(示例二)不赞赏苏格拉底的态度。苏格拉底只是卷入政治斗争的无辜受害者。众所周知,陪审法庭给苏格拉底冠以“不敬神”和“败坏青年”的罪名纯粹是子虚乌有,苏格拉底只是在使用其思想言论自由的权利。况且雅典民主存在极大的漏洞:以绝大多数人的意向来决定一个人是否有罪和量刑轻重,而不注重讲究事实证据。这就极其容易造成多数人的暴政,这是对人权的随意践踏,这样的法律并不具有维护其权威的意义;以法律的名义侵犯人权,这样的法律并不值得遵循。不越狱而选择服从不公正的审判,是其理想对现实的妥协。这种妥协是在助纣为虐,为虎作伥,助长了雅典民主暴政的嚣张气焰。而这正与苏格拉底的出发点南辕北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语文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