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四川省仁寿第一中学北校区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5月月考试题(扫描版)历史答案选择题:24-28 BCDBC 29-33 BAADB 34-35 AD材料题43、(1)背景:新航路开辟,殖民扩张;荷兰海外贸易迅速发展;与东方的贸易利润巨大;明末战乱之际,中央政府无暇他顾。(9分)目的:建立殖民据点;扩大对中国的殖民贸易,攫取高额利润;与西班牙进行殖民贸易战争(6分)(2)维护国家领土完整;实行祖国大陆政治、文化制度;接受移民,进一步密切了两岸的往来和联系;增强了民族和文化认同。(10分)44、示例1看法:孔子由人变成了统治者需要的工具。(2分)说明:春秋战国时期,孔子无论是被“圣化”还是
2、被“矮化”,均说明孔子既非“圣人”也非“庸人”,都是对孔子作为一个“凡人”优劣的评定;以后的孔子不再是“人”,而是封建统治伦理道德代表性“符号”。因而无论是孔子形象的“正统化”“ 神化”还是“僵化”,都是封建统治时代需要的产物;近代人们出于维护和反对封建统治的需要,对孔子形象进行“丑化”“妖魔化” 和“圣化”,反映了近代社会转型的文化冲突与政治斗争。(8分, 言之成理即可)总之,后世孔子既成为了一定时代需要的工具,也成为一定时代政治斗争的对象。(2分)示例2:看法:孔子形象的变化反映了社会价值观的时代变迁。(2分)说明: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处于旧价值观崩溃而新价值观有待于形成之中,对孔子“圣化”
3、与“矮化”并存,说明儒学价值观并没有成为主导;汉唐时期,儒学被奉为官学,儒家价值观日益成为社会的主流价值观,孔子形象随着儒家价值观主流地位的确立和巩固而被正统化和神化;宋代到明清,随着社会的发展,儒家价值观不仅没有进一步走向开放,反而更加趋于保守,从而使孔子形象走向“僵化”;在向近代社会转型的过程中,封建统治思想与反封建的进步思想冲击激烈,儒家价值观与社会新价值观也处于激烈冲突中,孔子形象就出现了“丑化”“妖魔化”与“圣化”交错并存现象。(8分,言之成理即可)总之,孔子形象的变化是不同时代社会价值观变化的反映。(2分)45、(1)家庭的影响;个人的勤奋好学;国家的统一;皇帝的信任;经济发展的需要。(2)制作仪器,编订授时历,为农业发展和人们生活提供了方便;(3分)开通通惠河,解决了运粮问题,促了南北经济交流和大都的繁荣。(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