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高考调研》2015届高三二轮复习语文 课时作业4.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673584 上传时间:2024-05-3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调研》2015届高三二轮复习语文 课时作业4.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高考调研》2015届高三二轮复习语文 课时作业4.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高考调研》2015届高三二轮复习语文 课时作业4.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高考调研》2015届高三二轮复习语文 课时作业4.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高考调研》2015届高三二轮复习语文 课时作业4.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课时作业(四)(时间:45分钟 总分:46分)一、语基知识(9分,每小题3分)1.下列各句中,加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位于美国亚利桑那州科罗拉多河两侧的深深的峡谷是最让人流连忘返的,那里的岛屿、湖泊以及高山景行将让每个游览的人大饱眼福,心旷神怡。B.“少了一根铁钉,丢了一个马掌,丧了一匹战马,亡了一个国家。”这个谚语告诉我们:做任何事情都不能大而化之。C.在作为时尚风向标的东京涩谷街头,我们每天都能看见戴着各式口罩的年轻人,认为戴口罩显得更为时尚的年轻人不一而足。D.朴实的莫言在公众场合表现出的谦逊赢得了大众对他的敬重。他的微博中,满是热心粉丝的溢美之词。答案 B解析 B项,“大而

2、化之”原指美德发扬光大,进入化境;现常用来表示做事疏忽大意、马马虎虎。A项,“高山景行”指崇高的德行。望文生义。C项,用错对象。“不一而足”多形容事、物的数量多。一般不用于人。D项,“溢美之词”指过分吹嘘的话语。褒贬失当。 2.(2014大纲全国)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有的人看够了城市的繁华,喜欢到一些人迹罕至的地方去游玩,但这是有风险的,近年来已经发生了多次背包客被困野山的案情。B.他家离铁路不远,小时候常常去看火车玩儿,火车每当鸣着汽笛从他身边飞驰而过时,他就很兴奋,觉得自己也被赋予了一种力量。C.新“旅游法”的颁布实施,让很多旅行社必须面对新规定带来的各种新问题,不少旅行

3、社正从过去拼价格向未来拼服务转型的阵痛。D.哈大高铁施行新的运行计划后,哈尔滨至北京、上海等地的部分列车也将进一步压缩运行时间,为广大旅客快捷出行提供更多选择。答案 D解析 A项,动宾搭配不当,“发生案情”不能搭配,应为发生“险情”或“意外”。B项,语序不当,应改为“每当火车鸣着汽笛从他身边飞驰而过时”。C项,成分残缺,“正从过去拼价格向未来拼服务转型的阵痛”缺谓语,应改为“正经历从过去拼价格向未来拼服务的转型的阵痛”。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我国先民从新石器时代开始已织造和使用丝织品,_,_,_,_。_,_。但至秦统一六国前,因产量有限,一般只有官僚和贵

4、族才有条件使用丝织服饰秦汉时期,我国进入了大一统社会秦汉时期,丝织品在人们生活中的使用越来越广泛普通百姓的服饰仍以麻、葛为主特别是在汉代,社会经济有了快速发展,丝织业也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由于丝织品具有柔滑细腻、轻薄飘逸、实用美观的特点,是其他纺织品所不能比拟的A. B.C. D.答案 A解析 综观这段文字,叙述的是古代丝织品使用的历史沿革。时间上的延续性表现在从新石器时代到秦统一六国前再到秦汉时期,丝织品使用的不断成熟。故可得出的排序。最后用总结秦汉时期丝织品流行的原因。二、文字运用(12分)4.仿照下面的例句,自选话题,另写两句话,要求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句式与例句相同。(6分)例句:梦

5、想之于人生,正如星光之于黑夜,即使一点,也会驱走黯淡;梦想之于人生,正如色彩之于白纸,即使一抹,也会带来绚烂。_;_。答案 梦想之于人生,正如清风之于炎夏,即使一缕,也会驱走烦躁梦想之于人生,正如甘泉之于沙漠,即使一汪,也会带来生机解析 对于仿写类试题,如果题干提供了两句以上的被仿写示例,那就需要首先研究这两个语句的同与异,然后再根据内容的需要和题目的要求进行仿写。就本题而言,被仿写语句的句式特点为:梦想之于人生,正如A之于B,即使一C,也会D。其中B是A存在的环境,C是量词,一C说明A的力量微弱,D是说A能改变B的状况。需要说明的是,题干中的自选话题是针对A来说的。5.(2014浙江)在某班

6、宣传交通文明的文艺节目中,李华扮演的志愿者对路萍扮演的违规行人进行了耐心劝导。下面是表演的对话片段,请补写出其中的空缺部分。要求:符合情境,简明得体,正确使用标点符号。(6分)李华:_路萍:哟,红灯啊?我没注意。李华:阿姨,您看,_路萍:嗯,是不该跟着别人抢。李华:_路萍:小伙子,你讲的在理。下次我会注意的。李华:谢谢您,再见!路萍:也谢谢你,再见!答案 阿姨,您好!刚才是红灯,您怎么就过来了?跟车抢红灯,多危险啊!再说,大家这样抢红灯,也容易影响交通;这不,堵上了。人人遵守交规,大家出行才会安全、顺畅。阿姨,您说我的话对吗?解析 该题考查的是简明、连贯、得体。答题时要扣住对话的情境,内容的补

7、充要注意两人对话意思的进程,前后要能衔接得上,不能“答非所问”;还要得体,要符合说话的情境和说话者的身份、语气,要有礼貌等。第处从路萍的答话可推知李华应该是针对路萍闯红灯的情况发问的;第处从路萍的回答中可知“跟着别人抢”的情况;第处从路萍的回应中推知李华说的是不要闯红灯的道理。三、文言文阅读(25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22分)送张叔夏西游序(元)戴表元玉田张叔夏与余初相逢钱塘西湖上,翩翩然飘阿锡之衣,乘纤离之马,于是风神散朗,自以为承平故家贵游少年不啻也。垂及强壮,丧其行资,则既牢落偃蹇。尝以艺北游,不遇,失意。亟亟南归,愈不遇。犹家钱塘十年。久之,又去,东游山阴、四明、天台间

8、,若少遇者。既又弃之西归。于是余周流授徒,适与相值,问叔夏何以去来道途若是不惮烦耶?叔夏曰:“不然,吾之来,本投所贤,贤者贫;依所知,知者死;虽少有遇而无以宁吾居,吾不得已违之,吾岂乐为此哉?”语竟,意色不能无沮然。少焉饮酣气张,取平生所自为乐府词,自歌之,噫呜宛抑,流丽清畅,不惟高情旷度,不可亵企,而一时听之,亦能令人忘去穷达得丧所在。盖钱塘故多大人长者,叔夏之先世高曾祖父,皆钟鸣鼎食。江湖高才词客姜夔尧章、孙季蕃花翁之徒,往往出入馆谷其门,千金之装,列驷之聘,谈笑得之,不以为异。迨其途穷境变,则亦以望于他人,而不知正复尧章、花翁尚存,今谁知之,而谁暇能念之者!嗟乎!士固复有家世材华如叔夏而

9、穷甚于此者乎!六月初吉,轻行过门,云将改游吴公子季札春申君之乡,而求其人焉。余曰:唯唯。因次第其辞以为别。6.对下列句子中加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4分) ( )A.垂及强壮,丧其行资 丧:失去B.余周流授徒,适与相值 适:合适C.迨其途穷境变 迨:等到D.因次第其辞以为别 别:送别答案 B解析 适,恰好。7.以下各组句子,全都表明张叔夏“怀才不遇”的一组是(4分)( )自以为承平故家贵游少年不啻也尝以艺北游,不遇,失意东游山阴、四明、天台间,若少遇者语竟,意色不能无沮然虽少有遇而无以宁吾居,吾不得已违之迨其途穷境变,则亦以望于他人A. B.C. D.答案 C解析 是说张叔夏认为自己的风

10、度不亚于太平时代世家贵族的公子;是说张叔夏的神色;是作者的议论,感慨世事多变与人情冷落。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4分)( )A.作者记述了张叔夏少年时代家境富足时的翩翩风度和中年漂泊潦倒、怀才不遇的境遇,重点叙写了酒中高歌、令人忘怀穷达的豪情。B.张叔夏的家世显赫,他的高祖、曾祖是当时的豪门大户,江湖高才词客姜夔、孙季蕃都曾依附于张家,没想到张叔夏失意落魄之时,姜夔等人没有帮助他。C.作者记叙了与张叔夏三次相遇的情景,对他的文采精华,“风神散朗”,其乐府词的“流丽清畅,不惟高情旷度,不可亵企”都给予了极高的赞赏。D.在这篇赠序中,作者简要叙述了张叔夏坎坷的人生经历,

11、字里行间流露出对他怀才不遇的深切同情,并表达了对其人生态度的赞赏。答案 B解析 姜夔、孙季蕃和张叔夏不是同时代的人,在张叔夏落魄时,是无法帮助他的。9.请把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虽少有遇而无以宁吾居,吾不得已违之,吾岂乐为此哉?(4分)答:_(2)今谁知之,而谁暇能念之者!(3分)答:_(3)嗟乎!士固复有家世材华如叔夏而穷甚于此者乎!(3分)答:_答案 (1)虽然稍微有一些被赏识提拔的机会,但是没有什么用来使我的生活得到安定,我没有办法才离开那里,难道我愿意做这样的事吗?(2)现在谁还了解他,而且谁还能有空闲顾念他呢!(3)唉!士人本来就还有家世才华和叔夏一样,但是

12、比他这样还要贫困的啊!【参考译文】玉田的张叔夏和我第一次相遇是在杭州西湖上,叔夏风度翩翩,身穿细布做的衣服,乘着有名的好马,在这个时候,他风度不凡潇洒飘逸,自认为不亚于太平时代世家贵族的公子。将要到壮年的时候,失去了路费,于是无所寄托,困顿失意。曾经凭借本领北上谋生,没有遇到被赏识提拔的机会,不得意。急匆匆地回到南方,更遇不到被赏识提拔的机会。还在杭州安家住了十年。过了一段时间,又离开了,向东到山阴、四明、天台等地出游,好像很少被赏识提拔。又放弃了这次出游回到西边了。在这个时候,我四处流转教授弟子,恰好和他遇上,问叔夏为什么像这样到处出游不害怕烦扰呢?叔夏说:“不是这样,我来,本来是要投靠自认

13、为贤良的人,贤良的人贫困;依靠了解的人,了解的人死了;虽然稍微有一些被赏识提拔的机会,但是没有什么用来使我生活得到安定,我没有办法才离开那里,难道我愿意做这样的事吗?”话说完,脸上显露出悲伤失意的样子。过了一会儿,喝酒喝得很痛快意气舒张,拿出有生以来自己写的乐府词,自己唱了起来,感伤不已,郁结低沉,流畅华美,不是才情高妙胸怀旷达,不能亲近企及,而且一时听到这个,也能让人忘掉困厄与显达、获得和失掉这类事情。杭州原来就有很多官居高位和长厚的人,叔夏已故的高祖、曾祖,都是豪门大户。江湖高才词客姜夔、孙季蕃这类人,经常进进出出在他家里吃住做张家的门客,价值千金的衣装,车马众多的聘礼,说笑之间就得到了,

14、也不认为很特别。等到他走投无路境遇改变,那么也来期望别人,不知道如果正好又遇到姜夔、孙季蕃等人还活着这种事的话,现在谁还了解他,而且谁还能有空闲顾念他呢!唉!士人本来就还有家世才华和叔夏一样,但是比他还要贫困的啊!六月初一,他轻装到我的家门来拜访,说将要再去吴国公子季札、春申君黄歇的家乡一带周游,并且去寻找那个知遇之人。我说:是是。于是顺着他谈话的次序写下了这篇文章来给叔夏送别。10.请用斜线()给下面短文中画线部分断句。(不超过6处)(3分)宋之野人耕而得玉,献之司城子罕,子罕不受。野 人 请 曰 此 野 人 之 宝 也 愿 相 国 为 之 赐 而 受 之 也 子 罕 曰 子 以 玉 为 宝

15、 我 以 不 受 为 宝 故 宋 国 之 长 者 曰:“子罕非无宝也,以所宝者异也。”答案 野人请曰此野人之宝也愿相国为之赐而受之也子罕曰子以玉为宝我以不受为宝故宋国之长者曰解析 根据文段意义和文言断句的一般规律,“请曰”后文紧跟着“野人”说的话,所以此处有一停顿;两个“也”均为表语气的虚词,均应该停顿,且后一个“也”后转变了说话的人;“子罕曰”后是“子罕”的话,因而也要停顿;子罕的话从“子”“我”两方面谈对“宝”的态度,所以两个“宝”后也需停顿。(野人请曰:“此野人之宝也,愿相国为之赐而受之也。”子罕曰:“子以玉为宝,我以不受为宝。”)【参考译文】宋国的一位农夫在耕田时得到了一块玉,献给司城子罕,子罕不接受。农夫请求说:“这是我这个乡下人的宝贝,希望相国赏我个脸,收下它吧。”子罕说:“您把玉当成宝,我把不接受它作为宝。”所以宋国有德行的人说:“子罕不是没有宝,而是他认为的宝与众不同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