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解析》四川省雅安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模拟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673320 上传时间:2024-05-30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14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解析》四川省雅安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模拟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解析》四川省雅安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模拟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解析》四川省雅安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模拟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解析》四川省雅安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模拟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解析》四川省雅安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模拟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解析》四川省雅安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模拟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解析》四川省雅安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模拟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解析》四川省雅安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模拟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解析》四川省雅安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模拟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解析》四川省雅安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模拟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解析》四川省雅安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模拟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解析》四川省雅安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模拟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解析》四川省雅安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模拟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解析》四川省雅安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模拟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解析》四川省雅安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模拟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解析》四川省雅安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模拟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解析》四川省雅安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模拟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解析》四川省雅安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模拟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解析》四川省雅安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模拟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四川省雅安中学2015-2016学年下期期末模拟语文试题(详细答案解析)第I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中国文化的内涵季羡林我曾经把文化分为两类:狭义的文化和广义的文化。狭义指的是哲学、宗教、文学、艺术、政治、经济、伦理、道德等。广义指的是包括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所创造的一切东西,连汽车、飞机等当然都包括在内。周一良先生曾把文化分为三个层次:狭义的、广义的、深义的。对于深义的文化,周先生有自己的看法。他说:“在狭义文化的某几个不同领域,或者在狭义和广义文化的某些互不相干的领域中,进一步综合、概括、集中、提炼、抽象、升华,得出一种较普遍地存在

2、于这许多领域中的共同东西。这种东西可以称为深义的文化,亦即一个民族文化中最为本质或最具有特征的东西。”他举日本文化为例,他认为日本深义的文化的特质是“苦涩”“闲寂”。具体表现是简单、质朴、纤细、含蓄、古雅、隐而不发、不事雕饰等。我不想从民族心态上来探索,我想换一个角度,同样也能显示出中华文化的深层结构或者内涵。中国哲学同外国哲学不同之处极多,其中最主要的差别之一就是,中国哲学喜欢谈论知行问题。我想按照知和行两个范畴,把中国文化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认识、理解、欣赏等,这属于知的范畴;一部分是纲纪伦常、社会道德等,这属于行的范畴。在这两部分的后面存在着一个最为本质、最具有特征的深义的中华文化。寅恪

3、先生论中国思想史时指出:“南北朝时,即有儒释道三教之目。故自晋至今,言中国之思想,可以儒释道三教代表之。此虽通俗之谈,然稽之旧史之事实,验以今世之人情,则三教之说,要为不易之论。故两千年来华夏民族所受儒家学说之影响,最深最世者,实在制度法制法律公私生活之方面,而关于学说思想之方面,或转有不如佛道二教者。”对中国思想史仔细分析,则不难发现,在行的方面产生影响的主要是儒家,而在知的方面起决定作用的则是佛道二家。潜存于这二者背后那一个最具中国特色的深义文化,是“三纲六纪”等伦理道德方面的东西。专就佛教而言,它的学说与实践也有知行两个方面。原始佛教最根本的教义,如无常、无我、苦以及十二因缘等,都属于知

4、的方面。八正道、四圣谛等,则介于知行之间,其中既有知的因素,也有行的成分。与知密切联系的行,比如修行、膜拜,以及涅槃、跳出轮回,则完全没有伦理的色彩。传到中国以后,它那种无父无君的主张,与中国的“三纲六纪”等,完全是对立的东西。在与中国文化的剧烈冲击中,佛教如果不能适应现实情况,必然不能在中国立定脚跟,于是佛教只能做出某一些伪装,以求得生存。早期佛典中有些地方特别强调“孝”字,就是歪曲原文含义以适应中国具有浓厚纲纪色彩文化的要求。由此也可见中国深义文化力量之大、之不可抗御了。这一点,中国不少学者是感觉到了的。冯友兰先生说:“基督教文化重的是天,讲的是天学佛教讲的大部分是人死后的事。如地狱、轮回

5、等,这是鬼学,讲的是鬼;中国的文化讲的是人学,注重的是人。”事实上,孔子就是这种意见的代表者。“子不语怪、力、乱、神”,就是证明。他自己还说过:“未知生,焉知死?”我认为,中国文化的特性最明显地表现在或者可以称为深义的文化上,这就是它的伦理色彩,它所张扬的“三纲六纪”以及解决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精神。(摘编自季羡林陈寅恪先生的道德文章)1关于佛教文化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与中国文化一样,佛教的学说与实践也有知行两个方面。无常、无我、苦以及十二因缘等这些原始佛教最根本的教义都属于知的方面。B.原始佛教文化中,修行、膜拜以及涅槃、跳出轮回等是与知密切联系的行,这些话带有伦理的色彩。C.佛教文化不

6、是中国的本土文化,传到中国以后,它“无父无君”的主张与中国的“三纲六纪”等完全是对立的,因此它不会对中国人的行产生影响。D.早期佛典中有些地方特别强调“孝”字,这是在中国浓厚纲纪色彩的文化的要求下,不得不歪曲愿意以求生存。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文化可以分为广义的文化和狭义的文化,前者范围大,后者范围小,后者包含在前者之中。B.文化也可以分为广义的、狭义的、深义的三个层次,深义的文化存在于广义文化和狭义文化的不同领域中,是经过概括、抽象、提炼等方法得出的共同的东西。C.简单、质朴、纤细、含蓄、古雅、隐而不发、不事雕饰等民族文化中最本质的东西,正是日本深义文化的特质。D.中国

7、文化的特质就在于它知行背后的伦理色彩,即它所张扬的“三纲六纪”以及解决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精神。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引用周一良先生的论述,是为了借用“深义的文化”这个概念,点明本文观察中国文化的视角。B.作者认为中国哲学和外国哲学有很多不同之处,中国哲学喜欢谈论知行问题是这二者最主要的差别。C.文章引用陈寅恪先生对儒、佛、道与中国思想史关系的论述,为中国文化知、行两个范畴的论述奠定了理论基础。D.深义的文化是一种较普遍地存在于狭义文化和广义文化许多领域中的共同东西,是一个民族文化中最为本质或最具有特征的东西,它可以代表一个国家或民族的文化特征。【答案】1C2C3B

8、【解析】1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这一类的题,最好参照选项在原文中找出与之相关的句子,并逐字加以对照判断正误。C项强加因果,原文是“佛教如果不能适应现实情况,必然不能在中国立定脚跟,于是佛教只能做出某一些伪装,以求得生存。早期佛典中有些地方特别强调孝字,就是歪曲原文含义以适应中国具有浓厚纲纪色彩文化的要求”,可见佛教“对中国人的行”还是会产生影响。2本题考查理解文意,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通读文章,再与原文句子进行比对,发现不同之处。C项曲解文意,原文是“日本深义的文化的特质是苦涩闲寂。具体表现是简单、质朴、纤细、含蓄、古雅、隐而不发、不事雕饰等”,所以选C。3

9、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这一类的题,最好参照选项在原文中找出与之相关的句子,并逐字加以对照判断正误。B项以偏概全,原文是“中国哲学同外国哲学不同之处极多,其中最主要的差别之一就是,中国哲学喜欢谈论知行问题”,所以不是“这二者最主要的差别”。二、古诗文阅读:(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荀爽字慈明。幼而好学,年十二,能通春秋论语。太尉杜乔见而称之,爽遂耽思经书,庆吊不行,征命不应。颍川为之语曰:“荀氏八龙,慈明无双。”延熹九年,太常赵典举爽至孝,拜郎中。对策陈便宜曰:“汉制使天下诵孝经,选吏举孝廉。今公卿群寮皆政教所瞻,而父母之丧不得奔赴。夫仁义之行,自上而始;敦厚之俗

10、,以应乎下。事失宜正,过勿惮改。臣窃闻后宫采女五六千人,冬夏衣服,朝夕禀粮,耗费缣帛,空竭府藏,空赋不辜之民,以供无用之女。臣愚以为诸非礼聘未曾幸御者,一皆遣出,使成婚合。一曰省财用,实府藏。二曰修礼制,绥眉寿。三曰宽役赋,安黎民。此诚国家之弘利,天人之大福也。”奏闻,即弃官去。后遭党锢,隐于海上,又南遁汉滨,积十余年,以著述为事,遂称为硕儒。时人多不行妻服,虽在亲忧犹有吊问丧疾者,又私谥其君父及诸名士,爽皆引据大义,正之经典,虽不悉变,亦颇有改。献帝即位,董卓辅政,复征之。爽欲遁命吏持之急不得去因复就拜平原相行至宛陵复追为光禄勋视事三日进拜司空因从迁都长安。爽见董卓忍暴滋甚,必危社稷,其所辟

11、举皆取才略之士,将共图之,亦与司徒王允及卓长史何颙等为内谋。会病薨,年六十三。论曰:董卓当朝,申屠蟠、玄竟不屈以全其高。爽已黄发矣,独至焉,未十旬而取卿相。或疑其乖趣舍,余窃商其情,以为出处君子之大致也,平运则弘道以求志,陵夷则濡迹以匡时。观其逊言迁都之议,及后潜图董氏,几振国命,所谓“大直若屈”,道故逶迤也。(节选自后汉书荀爽传,有删改)注:大致:致,思想的趋归;大致,意即重大选择。陵夷:衰颓,衰落。濡迹:驻足,喻出仕。4下到对文中加粗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爽欲遁命吏持之急不得去因复就拜平原相行至宛陵复追为光禄勋视事三日进拜司空B.爽欲遁命吏持之急不得去因复就拜平原相行至宛陵复追为光禄

12、勋视事三日进拜司空C.爽欲遁命吏持之急不得去因复就拜平原相行至宛陵复追为光禄勋视事三日进拜司空D.爽欲遁命吏持之急不得去因复就拜平原相行至宛陵复追为光禄勋视事三日进拜司空5下列对文中加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春秋是中国古代记事史书的通称,分为左氏春秋传春秋公羊传春秋榖梁传。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B.私谥:古时人死后由亲友或门人给予的谥号,与朝廷颁赐的不同。有些人的谥号由于经常被后人称呼,几乎成为他们的别名,如曾文正(曾国藩)、岳武穆(岳飞)、陶和靖(陶渊明)等。C.社稷:“社”指土神,

13、“稷”指谷神。古代君主祭祀“社稷”,后来就用“社稷”代表国家。除“社稷”外,“宗庙”也可以用来代表国家。D.黄发:老年人头发由白转黄,旧时为长寿的象征,后常用来指老人。陶渊明桃花源记中“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即用此意。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荀爽勤奋好学。他十二岁时就能读懂春秋论语,遭党锢之锅后,隐居十几年,专心从事写作,终成一代大儒。B.荀爽倡导孝道。他认为公卿百官是老百姓的榜样,应该改正父母去世时不回家居丧尽孝的错误,要带头施行仁义。C.荀爽关心民生。他建议朝廷遣散过多的宫女,让她们结婚成家,认为这样做可以减省赋役,安定百姓,利于国家。D.荀爽忧心国事。他虽受权

14、臣董卓重用,却不与之同流合污,而是暗中谋划迁都长安之事,可惜因病去世,没能重振国运。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太尉杜乔见而称之,爽遂耽思经书,庆吊不行,征命不应。(2)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陶渊明归去来兮辞【答案】4B5B6D7(1)太尉杜乔见了称赞他,荀爽就更加深入思考研究儒家经典,喜庆丧吊活动他都不参加,朝廷有征召他也不答应。(2)(我)认识到过去的错误已经不可挽回,但知道未来的事还来得及补救。(我)确实已误入迷途但还不算很远,我已经醒悟今天归田是正确的而以前做官是错误的。【解析】4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解答断句题,要仔细阅读文段,把握

15、语段的基本意思,然后充分利用各种标志词及句式特点断句,如名词、虚词、固定结构等。就本题而言,“爽”“吏”都是名词,再结合文段注意各句主语、谓语相关内容的变化,本题的断句就不难了。5本题考查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古代文化常识知识需要平时记忆,还要结合语境理解分析。陶渊明的谥号是“靖节”,“林逋”的谥号“和靖先生”。6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时要整体阅读,总体把握,再用排除法。这类题目往往会出现这些问题,张冠李戴、时间地点错移、曲解词义、无中生有等。可以到文中找到选项所在的句子,并将选项的意思与原文进行比较。由文中“观其逊言迁都之议,及后潜图董氏,几振国命”可知,荀爽在迁都

16、这件事上不愿参与意见,荀爽暗中图谋是要对付董卓。7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翻译时,要把重点词语和重要的文言现象翻译出来。本题要准确翻译以下内容:(1)称:称赞;耽思:深入思考;庆吊:喜庆丧吊;不行:不参加。(2)谏:挽回;是:正确;非:错误。【备注】(参考译文)荀爽字慈明。他从小好学,十二岁就读懂了春秋论语。太尉杜乔见了称赞他,荀爽就更加深入思考研究经书,有喜庆丧吊活动,他都不参加,朝廷有征召,他也不答应。颍川流行这样一句话:“荀家八条龙,慈明世无双。”(桓帝)延熹九年,太常赵典以“至孝”推举荀爽,被任命为郎中。他回答策问陈述了他认为国家应办的事宜说:“汉朝的制度要天下的人都诵读孝

17、经,选官吏也是推举孝廉。现在公卿百官都是政治与教化的榜样,而父母逝世了却不能回去居丧尽孝。仁义之行,要从上面开始做起,敦实纯朴的风俗,才能传到下面响应。事情做错了,应该改正,有了过错不要害怕改正。我听说后宫宫女有五六千人,使唤服侍的还在这以外。冬夏的衣服,早晚的粮食,耗费着丝绸布帛,使国家府库空虚,(以至)白白地向无罪百姓征收赋税,用来供养无用的宫女。我认为那些不是以礼聘娶的且又没宠幸过的宫女,一概都遣散出去,使她们能够婚配。一是可以节省财用,充实府库;二是可以完善礼制,获得长寿;三是可以减省赋役,安定百姓。这实在是国家的最大利益,天人的伟大幸福啊!”奏章呈上之后,他就弃官离开了。后来,遭到党

18、锢之祸,荀爽隐居于东海边,又南逃到汉水边。这样过了十多年,在家专门从事写作,于是被称为大儒。时人多不为妻子服丧,即使在父母丧期仍有吊丧问疾的,又私自给其长辈及一些名士死后赠谥号。(对于这些做法)荀爽都引经据典申明大义,用经典来纠正,虽说没有全部改变,也很有一些改进了。汉献帝即位,董卓掌权,又来征聘他。荀爽想逃避任命,来使催迫得很紧,没法离开,因而被任命为平原相。(上任时)走到宛陵,又被追回任为光禄勋。到任办事刚三天,又被升任司空。于是跟随迁都到了长安。荀爽见董卓残忍暴虐愈益严重,必定会危害国家社稷,他所推举任命的都是一些有才干有智谋的人,准备与他们一起对付董卓,并和司徒王允及董卓府中长史何颙等

19、人为内应。恰遇因病逝世,享年六十三岁。史官评论说:董卓当权,申屠蟠、郑玄最终不肯屈从而保全了他们的高风亮节。荀爽已经年老了,只有他去应聘,不到百天就取得卿相之位。有人怀疑他违背了(平素的)志向,我仔细斟酌荀爽当时的思想,认为出而用世,退而隐居是君子为人的重大选择(重大关键)。时运平顺(天下太平)时,就弘扬大道以实现自己的志向;国运衰落(国家危亡)时,就应该投身问世以匡救时难。看他不参与关于迁都的朝臣争议,以及后来暗中图谋董卓,几乎能振兴国运,这正是所说的“大直若屈”啊。阅读下面这首金词,完成问题。临江仙元好问今古北邙山下路,黄尘老尽英雄。人生长恨水长东。幽怀谁共语,远目送归鸿。盖世功名将底用,

20、从前错怨天公。浩歌一曲酒千钟。男儿行处是,未要论穷通。8作者是怎样诉说自己的“幽怀”的?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9有人说这首词“字面意思消沉,情思意趣却催人感奋”,请结合下阕内容谈谈你的理解。【答案】8直抒胸臆。如“老尽英雄”“人生长恨”等直写年老而功名未立的悲伤。借古抒怀(或触景生情或借景抒情)。词人行走于北邙山下,想到这里多有王侯公卿,对比自己的不得志,写出了悲伤之情。化用抒情。“人生长恨水长东”,化用李煜诗句,以东逝的江水无休无止永无尽头,比喻人生憾事之多。动作细节描写侧面烘托。“远目送归鸿”暗示无人与共语,故寄意于飞鸿;“浩歌一曲酒千钟”写饮酒唱歌,表达了看透功名无用后的潇洒快意。9从字

21、面看似乎消沉,“老尽英雄”之语,“人生长恨”之叹,都显得有点郁郁寡欢。从整体来看,意趣高扬,令人感奋。下阕第一句讲不再怨天公,第二句说的是要饮酒浩歌,第三句则直述不在意穷达,心灵趋于宁静,情趣则豪迈旷达。【解析】8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本题重在考查学生对诗歌手法的理解能力。诗歌的手法包括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等。表达方式包括记叙、议论和抒情,表现手法包括对比、衬托 、象征、用典等,修辞包括比喻、反复、排比、反问、拟人、比拟、拟物、夸张等。分析诗句的手法理解诗句是第一位的,做题时首先要准确指出手法,接着要结合诗句分析该手法的具体运用,并指出手法的作用。“老尽英雄”“人生长恨”是

22、直抒胸臆;“人生”句用李煜“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句;“今古北邙山下路”触景生情。9本题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题,要在整体感知诗歌内容大意的基础上,根据整体意境及具体诗句来分析。解答时注意“字面意思消沉,情思意趣却催人感奋”,因此要先从表面“消沉”分析,再分析“情思意趣”如何“催人感奋”的。【备注】北邙山,在河南洛阳县北。古代王侯公卿多葬此山,唐新乐府有北邙行,所以有“黄尘老尽英雄”的感慨。这里的“老尽”蕴含着作者对英雄不遇,空老京华的无限感伤,不由得发出“人生长恨水长东的慨叹”。人生“句用李煜”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句,但更为悲壮。作者的一腔幽怨无人共语,有英雄

23、独立的悲凉,“远目送归鸿”源自嵇康的“目送归鸿,手挥五弦”赠秀才入军和贺铸的“恨登山临水。和寄七弦桐,目送归鸿”(六州歌头少年侠气)句意,即有哀怨,又有不平之意。 上片言情,下片说理,英雄无奈,只好作自我宽慰语:“盖世功名将底用,从前错怨天公”。功名也只不过是过眼烟云,唯有洗歌美酒,天伦至爱,才是人间乐事呀。所以词最后,作者发出:“男儿行处是,未要论穷通”的感慨。这也正是他在收复失地,重返家园的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之中,希望与失望情绪交织而构筑成情绪。名篇名句默写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庄子逍遥游中“ , ”两句写出了鲲鹏展翅高飞迁徙南冥的壮观场面。(2)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 , ”

24、两句写出了诗人回家途中,摆脱束缚、重返自然的欢快舒畅。(3)杜牧阿房宫赋中以叙述的表达方式表现秦人对从六国掠夺来的珍宝毫不珍惜的对偶句是“ , ”。【答案】(1)水击三千里 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2)舟遥遥以轻飏 风飘飘而吹衣(3)鼎铛玉石 金块珠砾【解析】本题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理解性默写的题目难度比根据上下文默写要难,首先要选准诗句,然后不要出现错别字。此题注意提示语中的“鲲鹏展翅高飞迁徙南冥”,“回家途中,摆脱束缚、重返自然”,“秦人对从六国掠夺来的珍宝毫不珍惜”,这样就能准确地答出题目。另外,要注意“抟”“飏”“铛”“砾”等易错字的书写。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1.阅读下面的文字,

25、完成问题。庄稼地里有祖坟何晓“爹,李家的人每年给你多少钱?”桂花喂了猪出来,看见公公又坐在街沿上翻历书,就扯起喉咙问。天生老汉扶了扶鼻梁上的老花眼镜,不开腔。“翻、翻、翻,一本历书都遭你翻烂了。人家城里人出门不得看黄历,只看天气。”自从接到丈夫的电话,说他和儿子不回来过年,要在厂里挣双份工资,桂花的脸就扯长了再没复原,跟哪个说话都像吃了火药,“你以为我不晓得你在等李家的人啊?从腊月二十三就开始等,今天都二十九了,人影子还没看到一个。哼,也不晓得是哪些个天王老子的坟,年年都这样劳烦人。就是请个守墓的,也未必有你这样尽心哦。”天生老汉听了这话,叹口气,偏过头对儿媳妇说:“我翻历书,是在看节气,和李

26、家没有关系,你不晓得,就不要乱说。桂花,还是留点口德哟,莫要忘了那年秋天,你口里是咋生疮的。”桂花用木瓢把猪食盆子打得“砰砰”响,再还嘴,语调却低了三分:“医生说了的,我那是病毒感染,和山弯地的坟没关系。”说着,忙慌慌地拐进了厨房。天生老汉笑笑,他晓得,这一下,屋里至少可以清净一袋烟的工夫。那年点麦子,天生老汉亲自去县城农科所买了良种回来,播到山弯地的时候,桂花不高兴,边撒种子边和天生老汉吵架,说年年李家的人回来点香祭祖,都要把地里的麦子踩得乱七八糟。天生老汉就解释:“人家赔了钱的。”桂花一听这话,更生气:“反正人家要赔,何必既花力气又花钱把庄稼种得这么好?喊你不种庄稼,在屋里耍,我也好和他们

27、两爷子一起出去打工挣钱,你偏不准,守到几亩地,花牛大的力气,挣得到几个钱?”天生老汉挥舞着旱烟锅子,骂道:“钱!钱!钱!你挣得到几个钱?都出去打工,把地荒起?想都不要想!你们哪个出去打工、哪个留在家里我不管,我只管这些地要有人种。就是全社全村全乡的地都荒完了,我屋里的地也不准荒。”桂花放下手里的锄头,叉起腰杆立在地里,尖声叫道:“爹哟,你晓不晓得现在是啥年代哦?人家都看挂历了,只有你还在看老黄历。你吼我做啥子?你有本事,种了这么好的庄稼,就不要准人家来踩,几个烂土堆堆,像祸根一样,年年招人来”天生老汉不等桂花说完,几步跑拢,抓住桂花的袖子就往地中间的坟堆上拖,边拖边说:“人人都有祖先、家家都有

28、祖坟,你个死女子,不怕报应哦?去,去磕头认个错!”桂花一掌把天生老汉推倒,转身就往地边上跑,一路还不停地咆哮:“我就要说就要说,烂土堆烂土堆,全是烂土堆!”天生老汉自己从地里爬起来,不知道是身上痛还是心里痛,反正就是痛得想哭,他独自流着泪往土里撒种子,撒一把说一句:“大人不记小人过,土里的先人,莫要跟那个蠢女子计较,就当她放了个屁,不是不是,就当刚才吹了一阵风”却不想第二天一早起来,桂花的嘴里嘴外就生了疮,肿得像猪拱嘴一样,吃了好久的药才好。从那以后,再到山弯地做活,桂花说话的声音都不敢太大了。只是年年到了李家来祭祖的时候,她还是忍不住要发几句牢骚。俩人正怄着气,后山上响起了喇叭声,有小车来了

29、。天生老汉像没有听到一样,继续坐在堂屋外面抽烟看历书。桂花却赶紧把手上的活做完,边掸着衣裳上的土,边尖起耳朵听响动。一会儿,来了一大群人,都穿得光鲜鲜的,拉着天生老汉的手寒暄了一阵之后,就在天生老汉的带领下往山弯地走。桂花跟在后面数了数,男女老少总共有三十多个。桂花想:李家回来祭祖的人,一年比一年人多了。虽然都很小心,但人太多,大家还是在把麦子踩坏了好大一片之后,才全部集中到了麦地中间的坟堆旁。李家的人离开故土久了,祖上的事情没有天生老汉知道得多,天生老汉就把自己听来的故事讲给他们听,大家相互补充、相互应证,很是投缘。话说完了,开始点香、磕头。当坟头上香烟缭绕的时候,太阳也偏西了,李家的人陆续

30、离开祖坟往车上走。桂花赶紧站到天生老汉旁边。走在最后的人拿了钱出来,放进天生老汉的手里,说:“这麦子长得多好啊!”天生老汉推着不要,那人就把钱放进了天生老汉的大衣口袋里。桂花看得明白,是好几张一百元的。只等最后一辆车子转过山弯,桂花就赶忙对天生老汉说:“爹,我现在晓得你老人家为啥要喊我在家种地了。”天生老汉像没听到儿媳妇的话,他的目光还跟着那几辆小车和车里的人,他说:“出去几辈子了,还记得回来祭祖,还晓得哪样麦子长得好”桂花插嘴说:“这地里的麦子长得越好,人家给的钱就越多吧?”天生老汉狠狠地剜了她一眼,说:“人家离开老家那么久了,心里都有庄稼、都有祖坟,你守在这里的,咋就看不到庄稼地里有祖坟呢

31、?女子,这祖坟在庄稼地里,不管是哪家的,都是先人。这些先人在看着地里的庄稼,也看着种庄稼的后人哩。”(1)下列对这篇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A.小说采用倒叙的手法,描绘了桂花因为抱怨庄稼地里的祖坟而导致嘴里嘴外都生了疮的生动场景,增添了小说的趣味性。B.天生老汉明知道李家人来祭祖会把地里的麦子踩坏,却还是花钱花力气把庄稼种得很好,这源于他对土地的尊重,更源于他知道李家人会赔偿他的损失。C.桂花一掌把天生老汉推倒,天生老汉自己从地里爬起来,痛得想哭。他想哭不仅因为摔疼了,更是因为以儿媳妇为代表的年轻人对祭祖传统的不理解和轻视。D.李家人来祭祖的汽车喇叭声响起的时候,天生老汉像没有

32、听到一样,继续坐在堂屋外面抽烟看历书。此时他的内心其实是非常激动的,只是故作姿态,等着李家人来请他。E.小小说是平民艺术,是写世态人情的艺术。这篇小小说的情节就在天生老汉和儿媳妇的对话中展开。故事情节虽然很淡但生活气息十分浓郁,字里行间可以看出作者高超的叙事能力。(2)小说以“庄稼地里的祖坟”为标题,有何用意?(3)小说主要借助“天生老汉”和“桂花”之间的对话来展开情节,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4)小说的结尾,“天生老汉”说:“人家离开老家那么久了,心里都有庄稼、都有祖坟,你守在这里的,咋就看不到庄稼地里有祖坟呢?女子,这祖坟在庄稼地里,不管是哪家的,都是先人。这些先人在看着地里的庄

33、稼,也看着种庄稼的后人哩。”请结合文本和社会现实,谈谈对这段话的理解。【答案】(1)CE(2)结构上,是全文线索,情节围绕“庄稼地里的祖坟”展开,这样使小说情节更紧凑、集中。形象上,有利于在对比中刻画人物,对“庄稼地里的祖坟”的不同态度,塑造了“天生老汉”和“桂花”两个鲜明的人物形象。主旨上,体现主题,作者借贯穿全文的意象“祖坟”,表达了以“天生老汉”为代表的老一辈农民对土地、对庄稼的热爱和尊重,对传统的传承和坚守。(3)很好地推动了情节的发展:从“祖坟”的来历到“桂花”遭“报应”肿了嘴再到“李家人”前来祭祖,情节的每一步发展都由对话描写连缀。传神地刻画了人物性格:把“天生老汉”的淳朴和“桂花

34、”的浮躁都表现得活灵活现。为故事的发生提供了广阔的生活背景:小说中的对话描写充满了浓郁的四川地方特色和农村生活气息,为人物的活动提供了鲜活的社会环境。(4)从文本看:小说中两位主人公对待“庄稼”和“祖坟”的言行真实反映了两代农民对传统传承的不同认知,表达了作者的忧虑和期待:社会的现代化进程让越来越多的年轻农民离开家乡、离开土地、离开庄稼、离开了传统的劳作模式,也让他们对传统的传承意识越来越淡薄,作者对此不无忧虑。老一辈农民对“庄稼”和“祖坟”的尊重,越来越多的“李家人”前来祭祖,说明尊重土地、先人,已经内化为长辈的自觉行为,这些情节表达了作者对中国传统传承的一种期待。从社会现实看:尊重土地是农

35、业文明的核心思想之一,尊重“祖坟”就是尊重祖先,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古人教导我们:“慎终追远”“丧尽礼,祭尽诚,侍死者,如事生”“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中国在现代化的发展过程中,应该将这些优秀传统不断地传承下去。现实却令人忧虑,倘若只是单纯地为了社会进步或完成现代启蒙而对传统文化轻率地否定和颠覆,那就等于挖自家的祖坟。【解析】(1)本题考查理解文意,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A项“倒叙的手法”错误,从原文看,小说采用的应是插叙手法;另外桂花的“抱怨”与“生疮”没有必然因果联系,“因为而导致”错误。B 项“更源于他知道李家人会赔偿他的损失”表述不准确。D项“此时他的内心其实是非常

36、激动的,只是故作姿态,等着李家人来请他”错误,通过“这祖坟在庄稼地里,不管是哪家的,都是先人”可知,天生老汉的平静是自然的表现,他认为守护祖坟,哪怕是外姓人的祖坟都是自己的责任和义务。(答E给3分;答C给2分;答B给1分;答A、D项不给分。)(2)本题考查概括故事情节,分析作品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解答该题,应当从结构和内容两个角度进行分析,从结构上来说,标题是这一小说的线索,全文的情节都是围绕这一线索展开的;从内容上可以从人物形象的塑造和主旨的表达两方面来考虑,应该明确,小说的标题等都是为体现人物形象和深化主旨服务的。(3)本题考查分析表达技巧的能力。小说中的人物对话的作用主要应是刻画人

37、物、表现小说主题、推动故事情节、深入理解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进而理解其反映的社会情况,因此解答该题,应当从这几方面考虑。通过对话我们可以了解到从“祖坟”的来历到“桂花”遭“报应”肿了嘴再到“李家人”前来祭祖,这是推动了小说情节的发展;通过对话我们可以感受到浓郁的四川地方特色和农村生活气息,这是为故事的发生提供了广阔的生活背景;通过对话我们可以了解“天生老汉”的淳朴和“桂花”的浮躁的性格,这是传神地刻画了人物性格。(4)本题考查对文本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解答该题,应当结合题干内容从文本和社会现实两个方面考虑,从文本来看,联系天生老汉与桂花对土地的不同认识考虑作答,分析时也可深入考虑

38、作者的写作意图;从社会现实这一角度,可以根据自己的认识、联系社会现实分析,言之成理即可。四、实用类文本阅读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我的文学生涯陈忠实我生长在一个世代农耕的家庭,听说我的一位老爷(父亲的爷爷)曾经是私塾先生,而父亲已经是一个纯粹的农民,是村子里头为数不多的几个能打算盘也能提起毛笔写字的农民。我在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二年入学,1962年高中毕业回乡,之后作过乡村学校的民办教师、乡和区的干部,整整16年。对中国农村和中国农民的了解,是这段生活给予我的。1978年秋天,我调入西安郊区文化馆。我再三地审视自己,还是决定离开基层行政部门转入文化单位,去读书、去反省以便皈依文学。1982

39、年冬天,我调到省作协专业创作组。在取得对时间的完全支配权之后,我决定干脆归老家,彻底清静下来,去读书,去回嚼20年里在乡村基层工作的生活积蓄,去写属于自己的小说。我在小学阶段没有接触过文学作品,尚不知世有“作家”和“小说”。上初中时我阅读的头一本小说是三里湾,这也是我平生阅读的第一本小说。赵树理对我来说是陌生的,而三里湾的农民和农村生活对我来说却是再熟识不过的。这本书把我有关农村的生活记忆复活了,也是我第一次验证了自己关于乡村、关于农民的印象和体验,如同看到自己和熟识的乡邻旧生活的照片。我随之把赵树理已经出版的小说全部借来阅读了。也就在阅读赵树理小说的浓厚兴趣里,我写下了平生的第一篇小说桃园风

40、波,是在初中二年级的一次自选题作文课上写下的。随着阅读范围的扩大,我的兴趣就不仅仅局限于验证自己的生活印象了。一本本优秀的文学作品,在我眼前展开了一幅幅见所未见、闻所未闻的画卷所有这些震撼人心的书籍,使我的眼睛摆脱开家乡灞河川道那条狭窄的天地,了解到在黄土高原的夹缝之外,还有一个更广阔的世界。父亲自幼对我的教诲,比如说人要忠诚老实啦,本分啦,勤俭啦,就不再具有权威的力量。我尊重人的这些美德和规范,却更崇尚一种义无反顾的进取精神,一种为事业、为理想而奋斗的坚忍不拔和无所畏惧的品质。父亲对我的要求很实际,要我念点儿书,识得字儿就行了,他劝我做个农民,回乡种庄稼。开始我听信他的话,后来就觉得让我挖一

41、辈子土粪而只求得一碗饱饭,我的一生的年华就算虚度了。我不能过那种只求温饱而无理想追求的猪一样的生活。大约在高中二年级的时候,我想搞文学创作的理想就基本形成了。而我面对的现实是:高考落第。我们村子里第一个高中毕业生回乡当农民,成为一个念书无用的活标本,很使一些供给孩子读书的人心里绽了劲儿。我的压力又添了许多。在这种别无选择的状况下,我选择了一条文学创作的路,这实际上无异于冒险。我阅读过中外一些作家成长道路的文章,给我的总体感觉是,在文学上有建树的人当中,幸运儿比不幸的人要少得多。要想比常人多有建树,多有成就,首先要比常人付出多倍的劳动,要忍受难以忍受的艰辛甚至是痛苦的折磨。有了这种从旁人身上得到

42、的生活经验,我比较切实地确定了自己的道路,消除了过去太多的轻易获得成功的侥幸心理,这就是静下心来,努力自修。我给自己定下了一条规程,自学四年,练习基本功,争取四年后发表第一篇作品,就算在“我的大学”领到毕业证了。我经过两年的奋斗就发表作品了。当然,我忍受过许多在我的孩子这一代人难以理解的艰难和痛苦,包括饥饿以及比鼓励要更多的嘲讽,甚至意料不到的折磨与打击。我在爱上文学的同时,就知道了人类存在着凡人与天才的极大差别。这个天才搅和得我十分矛盾而又痛苦,每一次接到退稿信的第一反应,就是越来越清楚地确信自己属于非天才类型。尤其想到刘绍棠戴着红领巾时就蜚声文坛的难以理解的事实,我甚至悲哀起来了。我用鲁迅

43、先生“天才即勤奋”的哲理与自己头脑中那个威胁极大的天才的魔影相抗衡,而终于坚持不辍。如果鲁迅先生不是欺骗,我愿意付出世界上最勤奋的人所能付出的全部苦心和苦力,以弥补先天的不足。相关链接:昨日接受西安晚报记者采访时,陈忠实说,路遥小自己7年。1988年,路遥完成百万字的长篇巨著平凡的世界, 1991年获茅盾文学奖。陈忠实说:“我开始对这个比我年轻好几岁的作家刮目相看。当他的作品获得文学最高奖项时,我再也坐不住了。我感到了一种巨大的无形压力。我下定决心要奋斗,要超越,于是才有了这部富有乡土气息的白鹿原。”(摘自2015.03.04“中国新闻网”)关于白鹿原的写作,陈忠实写过一本寻找属于自己的句子白

44、鹿原创作手记的小册子。“寻找属于自己的句子”源自作家海明威。陈忠实说:“这句话很准确,可以说把作家的个性化追求一语道破了。” (摘自2012.09. 21新华每日电讯)【注】白鹿原是陈忠实的代表作品,1997年获第四届茅盾文学奖,被教育部列入“大学生必读”系列。(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A.传主的父亲是一位纯粹的农民,所以传主认为父亲对他进行忠诚老实、本分勤俭等品质的教育是不具有权威力量的。B.传主不能接受父亲劝他做一个种庄稼的农民,因为他认为农民的生活就是只求温饱而无理想追求的猪一样的生活,就会虚度一生的年华。C.传主曾经存有文学创作会轻易获得成功的侥幸心理,但通过

45、阅读中外一些作家成长道路的文章,改变了这样的观点,坚定了静下心来,扎实基础的决心。D.传主认为,选择文学创作就是选择冒险,因为走这条路的人很少,同时还要承受一般人所难以理解的艰难和痛苦,折磨和打击。E.与戴着红领巾时就蜚声文坛的刘绍棠相比,传主认为自己无疑是一个凡人。每一次接到退稿信他都会感到矛盾与痛苦,他为自己不是一个天才而悲哀。(2)传主自叙中重点回忆了初中时阅读赵树理作品的经历。赵树理的作品对传主的文学生涯产生了怎样的影响?请简要分析。(3)传主从一个高考落第回乡的农民,成长为获得茅盾文学奖的著名作家,他成功的主要原因有哪些?请简要概括。(4)材料从哪些方面表现了传主对文学的热爱和执着追

46、求?请简要分析。【答案】(1)CE(2)阅读赵树理的作品是作者接触文学的开端;阅读赵树理的作品激活了传主的农村生活体验,为他创作乡土题材小说奠定了很好的基础。在赵树理作品的影响下,作者写下了平生第一篇小说,成为了他文学创作的开端。(3)坚持自己的文学理想,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和打击,他都毫不动摇。深厚的生活积累,广泛的读书、深入的思考,为他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资源。自我加压,超越自我的追求。当他看到比自己小7岁的路遥创作的平凡的世界获得茅盾文学奖后,就下定决心超越自我,这是创作白鹿原并取得成功最直接的原因。对创作个性化的不懈追求;“寻找属于自己的句子”这是他遵循的文学信条,也是他在白鹿原创作中的追求

47、。最成功的作品就是最具有个性的作品,这在白鹿原一书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4)对文学的浓厚的兴趣让传主有了更加广博的阅读,文学给予了他更加广阔的世界,让他对文学又有了更深的热爱。不甘于做一个只求温饱而无理想追求的农民,高二时就树立了搞文学创作的理想。落第回乡选择了要比常人付出多倍的劳动,要忍受难以忍受的艰辛甚至是痛苦的折磨的文学创作道路。参加工作后的两次选择更体现了他对文学的热爱和执着。【解析】(1)本题考查理解文意,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A项,强加因果,文中没有“传主认为父亲对他进行忠诚老实、本分勤俭等品质的教育是不具有权威力量的”的具体依据。B项,“农民的生活就是只求温饱而无理想追求的

48、猪一样的生活”分析不对,这种生活是传主不愿意去过的一种一成不变的生活,并不能因此否定广大农民的生活方式。D项,原因分析不当,根据文中第6段“在文学上有建树的人当中,幸运儿比不幸的人要少得多”可知,原因是在文学上有所建树的人很少。(2)本题考查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做好此题,要仔细研读第3段的内容。第12句话是说传主读了赵树理的三里湾之后深受启示,这是传主接触文学作品的开端。第35句写传主阅读这些文学作品后深受鼓舞,激活了记忆中农村生活的体验。第6句是说传主写下第一篇小说,开始自己文学创作的生涯。(3)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传主成功的原因要从内因和外因两个

49、方面来作出回答。从内因角度,主要分析传主坚持理想、不断阅读来丰富自己的知识、有自己的创作原则、懂得自我加压等。从外因角度,可分析阅读赵树理作品对其的影响、多年的农村生活为他积累了丰富的写作源泉等。(4)本题考查发掘文本所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的能力。探究传主对文学的热爱和执着追求,要抓住文中描述他成果、体现他为文学所作出的努力、他为提高自己的文学素质而不懈追求、精心进行写作的这些句子来作答。第II卷四、语言知识基础1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项是(1)“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认为,转基因是好是坏不能 。(2)在一些西方消费者的概念里,“中国制造”仍意味着质量低劣。但美国的一些媒

50、体近日指出,“中国制造”已与过去不可 ,很多产业已变得高度专业化。(3)企业给职工发节日福利,原本就有“两个层次”或曰“两个渠道”,一是企业自有资金发的,一是工会经费发的,两者不可 。A.混为一谈 同日而语 一概而论B.一概而论 混为一谈 同日而语C.一概而论 同日而语 混为一谈D.混为一谈 一概而论 同日而语【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解答时注意要从词语意义轻重、意义侧重点、感情色彩和语境等方面综合考虑分析。分析可知,一概而论:用同一个标准来评论、看待或处理。多形容不分性质、不加区别地处理事情或解决问题。同日而语:相提并论,同等看待。混为一谈:把不同的事物混在一

51、起,当作同样的事物谈论。注意选项中的提示性语言,(1)“是好是坏”,(2)“与过去”,(3)“两者不可”,这样不难判断出答案。所以选C。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2016年我市商品房销售实现同比增长10%,库存去化周期控制在合理区间,房价运行保持基本平稳,力争在2-3年时间我市房地产市场供需结构达到均衡。B.马彩云同志牺牲后,昌平区人民法院向区、市政府申报其为烈士,北京市高级法院与市人事局决定追授其为“北京市模范法官”荣誉称号。C.近年来,棚户区改造工作受到了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诸多资源型城市相继开展了以政府为主导的多种形式的棚户区改造工作,很多人实现了多年的住房改善梦,陆续住进了新

52、房。D.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尹蔚民近日表示,制定延迟退休方案主要有三个方面考虑,首先是渐进到位、小步慢走;二是区别对待、分步实施;三是提前公示、预先通告。【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分析句子最常见的方法是结构分析法,压缩主干后,看看句子成分是否有残缺,句子成分之间是否搭配等。A项,成分残缺,应在“在2-3年时间”后面加“使”;B项搭配不当,“其”指代马彩云,不能追授马彩云为称号;D项语序不当,应改为“首先是小步慢走、渐进到位”。所以选C。15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在全球化的今天,守护文化多样性,是关涉人类文化发展未来的大问题。在不同文化主体之间,要

53、倡导有创建的交流、理解与对话。这种文化理解是一个双向承认的过程: 。前者是自觉、内省,后者则是宽容礼让、平等开放。A.首先是了解“自身”文化以理解“他者”文化,然后是接触“他者”文化以认识“自身”文化。B.首先是接触“他者”文化以了解“自身”文化,然后是认识“自身”文化以理解“他者”文化。C.首先是接触“他者”文化以认识“自身”文化,然后是了解“自身”文化以理解“他者”文化。D.首先是了解“自身”文化以认识“自身”文化,然后是接触“他者”文化以理解“他者”文化。【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此类型题首先要通读语段,了解句意,然后注意上下句的衔接、呼应。解答时可用排除法。分析可知

54、,由“后者则是宽容礼让、平等开放”,排除A项;由“认识”和“了解”的认识程度,排除B项;由“双向承认”排除D项。16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8个字(包括标点符号)。在当下中国,客观存在着两个舆论场,一个是以党报、国家通讯社、国家电视台为主体的“官方舆论场”, 。2015年,“官方”和“民间”两个舆论场进一步打通。主要表现在:一是网民热议话题成为主流媒体议题。互联网上的一些热点话题在党报、电视台等主流媒体上得到探讨和回答。 。各级政府积极开设政务微博、政务微信,与网民加强互动,聆听诉求,处置舆情。三是注重平等交流,促进两大舆论

55、场亲密化。官方摆脱严肃、刻板的形式束缚,加入平民化元素、互联网思维和网络语言, 。【答案】一个是以互联网为基础的“民间舆论场” 二是官方加强与网民互动 赢得网民好感【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解答时要把握文段大意,明确句间关系,结合上下文,准确作答。处由“一个是以党报、国家通讯社、国家电视台为主体的官方舆论场”推出答案;处由“官方和民间两个舆论场进一步打通。主要表现在:一是”推出答案;处应写“官方摆脱严肃”的效果。17下面是中国国家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的徽标,请写出该徽标中除文字外的构图要素及其寓意,要求语意明确,句子通顺,不超过90字。【答案】徽标由中心的

56、大五角星和外围的小五角星、橄榄叶组成。中间部分,五角星与三角构成的人形突出了以人为本,五星从地平线上升起寓意救援队为灾民带来希望,外围的橄榄叶有着国际的寓意。【解析】本题考查图文转换的能力。重点考查徽标类。分析构图要素时,要按照逻辑顺序,不能遗漏要素。该图标由大、小五角星、橄榄枝组成;五星代表了中国,也代表以人为本,体现了救援的中心;橄榄枝代表了和平,寓意了希望。五、作文:18阅读下面两则摘自2015年诺贝尔奖颁奖典礼上屠呦呦的演讲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材料一:在报告之前,我首先要感谢诺贝尔奖评委会,诺贝尔奖基金会授予我2015年生理学或医学奖。这不仅是授予我个人的荣誉

57、,也是对全体中国科学家团队的嘉奖和鼓励。在短短的几天里,我深深地感受到了瑞典人民的热情,在此我一并表示感谢。材料二:1973年4月27日,经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分析化学室进一步复核了分子式等有关数据。1974年起,与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和生物物理所相继开展了青蒿素结构协作研究的工作。最终经X光衍射确定了青蒿素的结构。确认青蒿素是含有过氧基的新型倍半萜内酯。立体结构于l977年在中国的科学通报发表,并被化学文摘收录。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议论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答案】略【解析】本题考查写作的能力。屠呦呦是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奖获得者,这两则材料是她在诺贝尔奖颁奖典礼上的演讲。材料一围绕“感谢”二字,“感谢诺贝尔奖评委会,诺贝尔奖基金会授予我2015年生理学或医学奖”“瑞典人民的热情,在此我一并表示感谢”。材料二把科研成果归于“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分析化学室”“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和生物物理所”等部门。因此本材料可以从“懂得感恩”“个人与集体”“学会合作”等角度立意。高考资源网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