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高考总动员》2016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课时提升练31 生态系统的结构 .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673047 上传时间:2024-05-30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总动员》2016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课时提升练31 生态系统的结构 .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高考总动员》2016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课时提升练31 生态系统的结构 .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高考总动员》2016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课时提升练31 生态系统的结构 .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高考总动员》2016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课时提升练31 生态系统的结构 .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高考总动员》2016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课时提升练31 生态系统的结构 .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高考总动员》2016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课时提升练31 生态系统的结构 .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高考总动员》2016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课时提升练31 生态系统的结构 .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高考总动员》2016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课时提升练31 生态系统的结构 .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高考总动员》2016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课时提升练31 生态系统的结构 .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高考总动员》2016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课时提升练31 生态系统的结构 .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课时提升练(三十一)生态系统的结构(参考时间:45分钟)A基础层1(2015渭南模拟)有一种生态农业模式是在水稻田中养鸭,利用鸭控制稻田中的杂草和害虫,鸭粪用作肥料。下列关于该模式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杂草和水稻是生产者B鸭与害虫的种间关系为捕食关系C杂草和水稻的种间关系为竞争关系D水稻、鸭、害虫和杂草组成了一个农田生态系统【解析】生态系统是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答案】D2(2015石家庄模拟)关于生态系统成分中生物部分的叙述,正确的是()A生产者中有真核生物,也有原核生物,但都是自养型B消费者全是异养型真核生物C分解者只包括腐生细菌和真菌D生态系统中必须有生产者和消

2、费者,分解者可有可无【解析】生产者主要是绿色植物,属于真核生物,也有原核生物,如蓝藻、硝化细菌,但都是自养型生物,故A正确。消费者全是异养型的,主要是动物,也包括一些原核生物,如寄生细菌,故B错误。分解者包括腐生细菌、真菌和腐生动物,故C错误。从理论上讲,生产者和分解者是生态系统的必要成分,而消费者的活动不会影响生态系统的根本性质,所以消费者不是生态系统必要的基础成分,但在自然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都是紧密联系,缺一不可的,故D错误。【答案】A3(2015大庆模拟)有关下图的叙述不正确的是()图中只有2条食物链细菌与狐之间既是捕食关系又是竞争关系细菌占有第二、三、四、五4个营养级该

3、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从草固定太阳能开始的ABCD【解析】食物链只包括生产者和消费者,细菌不参与食物链的组成,不占有营养级,所以图中共有2条食物链,正确,错误。细菌能够分解狐的排遗物以及狐的尸体,二者不构成捕食关系和竞争关系;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草)固定的太阳能,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正是从此开始的,所以错误,正确。【答案】B4(2015玉溪模拟)福寿螺属于外来物种,能通过各种渠道蔓延扩散,它们啮食水稻等植物,造成粮食大幅减产,其生存环境的营养结构如图。以下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福寿螺属于次级消费者,它急剧增多的原因之一是缺乏天敌B外来入侵物种会增加当地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C图中共有4条

4、食物链,占2个营养级的生物只有蛇和青蛙D图中若每只幼螺从5克长到10克,则至少要消耗水稻25克【解析】A项错误,根据图中的食物网可知,福寿螺以水稻为食,属植食性动物,属于初级消费者,福寿螺急剧增多的原因是食物(水稻)充足或没有天敌或空间条件充裕等;B项错误,题中信息说明外来入侵物种会降低当地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C项错误,图中共有4条食物链,占2个营养级的生物是蛇(第三、第四营养级);D项正确,根据能量传递效率,至少要消耗水稻(105)20%25(克)。【答案】D5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中分解者的叙述,正确的是()A营腐生生活的细菌不一定是分解者,而有可能是生产者或消费者B分解者将动植物遗体中的有机

5、物分解成无机物,可以供绿色植物再利用C分解者分解动植物遗体释放出来的能量,可供绿色植物同化作用再利用D分解者一定都是微生物,微生物不一定都是分解者【解析】腐生生活的细菌,不可能为生产者;能量被利用后不能再循环重复利用;分解者不一定为微生物如蜣螂等。【答案】B6图中甲、乙、丙分别代表热带雨林生态系统中的三大功能类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丙处于两个营养级,是杂食性动物B图中表示出了两条食物链C图中的箭头可以表示物质和能量的传递方向D乙丙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0%20%【解析】由题干信息“三大功能类群”知甲为生产者,乙为消费者,丙为分解者,图中的食物链只有一条即甲乙,丙不属于食物链上的营养级,乙、丙间

6、的能量传递效率无规律。【答案】CB提升层7(2015南京模拟)农田生态系统中,假设有两条主要的食物链,如图。如果有人大量捕捉蛙,短期内对该生态系统造成的影响是()A有利于生态系统的平衡B水稻虫害严重C蛇的数量迅速增加 C鼠的数量迅速增加【解析】若大量捕捉蛙,则害虫的天敌减少,害虫数量增加。蛙减少,蛇对鼠的捕食量会增加,鼠的数量减少,蛇的数量基本不变。【答案】B8下图为和两种生物在温度变化时耗氧量的变化情况,则两种生物在生态系统成分中分别最可能是()A是生产者,是消费者B是生产者,是消费者C和都可能是消费者或生产者D只能是生产者【解析】由图可知,生物随环境温度的升高耗氧量逐渐降低,说明温度越低,

7、需要消耗越多的氧气来分解有机物,释放更多的热量来维持体温的恒定,因此生物应为动物,而且是恒温动物;生物随环境温度的升高耗氧量逐渐升高,说明温度越低,酶的活性越低,耗氧量越低,可为变温动物,也可为植物。【答案】B9(2015南阳市一中高三模拟)五年前某草原引进了一种外来植物(甲)。跟踪调查发现,五年来,该草原上甲种群密度逐年显著增加,但土著草食动物和其他植物的种群密度逐年显著减少。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五年来该草原上甲种群的种内斗争不断增强B甲的引进能改变该草原生态系统的结构C大量放养土著食草动物能有效地控制甲的蔓延D该草原上所有的生物和非生物共同组成草原生态系统【解析】由题干信息甲引进后,土

8、著草食动物和其他植物的种群密度逐年显著减少,说明土著草食动物不捕食植物甲,大量放养土著草食动物不能有效地控制甲的蔓延。【答案】C10下表统计了某生态系统内各相关物种间食物的比例,结合相关知识据表判断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食物捕食者植物植食性鸟兔子老鼠虫青蛙蛇鹰植食性鸟100%兔子100%老鼠100%虫100%青蛙100%蛇50%50%鹰10%30%40%20%A.该生态系统的食物网中食物链共有5条B除第二营养级外,有竞争关系的是鹰与蛇C调查兔子的种群密度的常用方法是标志重捕法D若相邻营养级间能量传递效率为20%,则鹰同化1 kJ能量需植物间接提供能量为100 kJ【解析】依据表格的食物比例可写

9、出相关的食物链:植物植食性鸟鹰;植物兔子鹰;植物老鼠鹰;植物老鼠蛇鹰;植物虫青蛙蛇鹰共五条食物链构成食物网。从构成的食物网中,可判定B项正确;兔子活动能力较强,适于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其种群密度,C项正确;依据食物比例及能量传递效率知鹰间接所需植物提供能量为120%20%20%20%20%20%20%20%20%20%20%20%20%95 kJ,D项错误。【答案】D11经调查,某生态系统中Y、X、Z分别为第一、第二和第三营养级,每个营养级不同物种的个体数量如图甲所示(图中每一柱条代表一个物种)。一段时间后个体数量发生变化,结果如图乙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X营养级的生物被捕食的压力明显增加B

10、Z营养级生物个体数量的增加是由捕食对象专一引起的CY营养级生物个体数量的变化是捕食者对捕食对象有选择的结果DX营养级的生物之间存在明显的竞争关系,且其中某种生物处于竞争劣势【解析】由题意可知,X、Y、Z形成的食物链为YXZ。从图中可看出,一段时间后,X营养级生物数量减少,说明被捕食的压力明显增加;Z营养级生物捕食对象没有改变,其个体数量的增加不是由捕食对象专一引起的,可能与气候、食物、天敌等多种因素有关;从图中不能看出Y营养级生物个体数量的变化是捕食者对捕食对象有选择的结果;X营养级生物之间存在竞争关系,但某种生物处于劣势的现象不明显。【答案】A12(2015定西模拟)如图是处于平衡状态的简单

11、淡水生态系统,请回答:(1)此生态系统中共有_条食物链。(2)含能量最多的生物类群是_。(3)此生态系统中属于第三营养级的动物是_。(4)若所有海鸟迁徙到别处,则大鱼数目_,水藻数目_。若水绵大量减少,则水藻会_。(5)海鸟获得能量最多的食物链是_。(6)此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是_。A海鸟B水绵C水藻D腐生细菌、真菌【解析】(1)食物链的条数计算是先从生产者算起,此生态系统中有两个生产者,应有两个起点,到达最高营养级有几条路径就有几条食物链,共4条。(2)根据能量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特点,生产者水藻、水绵含有能量最多。(3)生产者为第一营养级,以此类推,可得出海鸟、小鱼、大鱼处在第三营养级。(4

12、)一个处于平衡状态的生态系统,若所有海鸟迁徙到别处,则大鱼因失去天敌而在短时间内增多,水藻因甲壳类生物的增多而减少;若生态系统中水绵大量减少,则海鸟主要以甲壳类生物为食,水藻的数量因甲壳类生物的数量减少而增多。(5)海鸟获得能量最多,则相应食物链应最短,即水藻甲壳类海鸟。(6)此生态系统中水绵和水藻是生产者,海鸟是消费者,腐生细菌、真菌是分解者。【答案】(1)4(2)水藻、水绵(3)海鸟、小鱼、大鱼(4)增多减少增多(5)水藻甲壳类海鸟(6)D13图1表示一个人工白杨林中层食物网简图。苔类与物种C、G和H生活于白杨树中层的树枝表面,物种A、E和F则在白杨林中部来回飞行寻找食物。(1)图1中共有

13、_条食物链,次级消费者是_;两者之间既有捕食关系又有竞争关系的是_。(2)如果因某种原因,物种E突然大量减少,而较长时间内发现A的数量无明显变化,这是因为_。(3)物种A的食物中各种类所占比例如图2所示。若除去全部物种A,一年后,与对照地区相比,该地区物种组成发生了很大变化,其中_将成为优势种,而物种E和F数量大为减少的原因是_。【解析】(1)由图分析可知,图中共有7条食物链,分别为:苔类为第一营养级的2条,白杨树为第一营养级的5条,次级消费者有H、D、A,其中A与D有共同的食物G、C,且D是A的食物,因此,两者之间既有捕食关系又有竞争关系。(2)由于有C、F、G等多种动物与E处于同一个营养级,当E大量减少时,它在食物网中的位置可由同营养级的多种生物代替,因而A的数量基本不受影响。(3)由图可知,除去A后,C大量繁殖,数量增加,成为优势种,E和F数量急剧减少,可能的原因是:C大量繁殖,占据了白杨树中层树枝的表面,使苔类不能生长,物种E和F因失去食物而数量减少。【答案】(1)7H、D、AA和D(2)E在食物网中的位置可由同营养级的多种生物代替(或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3)CC大量繁殖,占据了白杨树中层树枝的表面,使苔类不能生长,物种E和F因失去食物而数量减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