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1版新高考选考历史(人民版通史)一轮复习精练习题高效作业:第五单元 第1讲 明清时期的政治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672612 上传时间:2024-05-30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版新高考选考历史(人民版通史)一轮复习精练习题高效作业:第五单元 第1讲 明清时期的政治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21版新高考选考历史(人民版通史)一轮复习精练习题高效作业:第五单元 第1讲 明清时期的政治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21版新高考选考历史(人民版通史)一轮复习精练习题高效作业:第五单元 第1讲 明清时期的政治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21版新高考选考历史(人民版通史)一轮复习精练习题高效作业:第五单元 第1讲 明清时期的政治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21版新高考选考历史(人民版通史)一轮复习精练习题高效作业:第五单元 第1讲 明清时期的政治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2021版新高考选考历史(人民版通史)一轮复习精练习题高效作业:第五单元 第1讲 明清时期的政治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2021版新高考选考历史(人民版通史)一轮复习精练习题高效作业:第五单元 第1讲 明清时期的政治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建议用时:45分钟)一、选择题1(2020福建泉州二模)明朝前期,内阁成员大多是资历浅、品阶低的官员,对皇帝的旨意绝对服从。明朝中后期内阁成员中有不少资历深、品阶高的元老,对皇帝的决策形成严重制约。不少皇帝采取“打老提新”的手段,频繁更换内阁成员,却始终无法改变这种局面。这说明了明朝()A君权与相权矛盾不断激化B君主专制程度不断强化C中央集权制度进一步完善D专制皇权不断受到挑战解析:选D。题干“明朝中后期内阁成员中有不少资历深、品阶高的元老,对皇帝的决策形成严重制约。不少皇帝采取打老提新的手段,频繁更换内阁成员,却始终无法改变这种局面”说明皇权受到牵制,故选D项;明太祖朱元璋已经废除宰相,排

2、除A项;题干意旨与B项刚好相反,排除B项;题干强调的君主专制演进的情况,而中央集权反映的是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排除C项。2清会典记载:“每日钦奉上谕,由军机处承旨,其应发钞者,皆下于阁。内外陈奏事件有折奏,有题本,折奏或奉朱笔,或由军机处拟写随旨题本,或票拟钦定,或奉旨改签,下阁后,谕旨及折奏则传知各衙门抄录遵行。”这说明()A军机大臣参与决策B内阁变成军机处下属机构C军机处、内阁的相互制约D内阁变为传递文件的机关解析:选D。从材料可以看出,雍正帝设立军机处后,内阁的实权逐渐转移到军机处,军机处上传下达,其奉旨或拟写随旨后,传到内阁,再由内阁传到各衙门,由此可见,内阁的权力被军机处架空,其变成一

3、个承递文件的机关,故选D项。 3(2020福建厦门二模)洪武元年颁布的大明令申明,“不许乞养异姓为嗣,以乱宗族”。明朝后期修订的问刑条例则规定,“其财买义男,如恩养年久,配有室家者,照例同子孙论”。这一变化可以说明当时()A纲常伦理受到严重冲击B宗法关系渐趋松弛C异姓承继取代嫡子继承D社会风俗急剧转变解析:选B。明初大明令规定“不许乞养异姓为嗣,以乱宗族”,到了明朝后期,“义男”可以“照例同子孙论”,由此可知义男地位有所提高,这说明在明朝后期,宗法关系较前有所松弛,故选B项;材料反映的是国家规范收养,不会冲击纲常伦理,排除A项;“义男”继承权是“嫡子”继承权的一种补充,不会取代嫡子继承,排除C

4、项;“义男”的地位由不被国家承认到“照例同子孙论”,顺应了社会的需要,并不会导致社会风俗的急剧转变,排除D项。4下表反映的是明代内阁大臣在阁年限统计情况。这种状况()年限1年以下12年25年510年1015年1520年20年以上阁臣数(人)3037422512114占比(%)18.6322.9826.0915.537.456.832.49A促进了官吏队伍的年轻化B反映了明朝官僚机构膨胀C说明了内阁辅助作用不大D削弱了国家政策的稳定性解析:选D。由材料可知内阁大臣在职多为5年以下,其中1年以下也有较大比例,频繁更换内阁大臣不利于国家政策的稳定,故选D项;材料强调的是内阁大臣在职年限,而非官吏年龄

5、,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内阁大臣在职年限,而非整个官僚机构队伍,排除B项;从材料看不出内阁的辅助作用不大,排除C项。5(2020湖南省四校联考)明代中后期地方上设立巡抚30余处,但设置尚未完全固定,辖区大小不均,如内地巡抚通常兼治一省之事,而边地巡抚辖区却小于一省,“三司”则处于巡抚下属地位。上述举措有助于()A统一协调地方权力B缓解中央与地方的对立C削弱地方行政权力D完善中央和地方的官制解析:选A。巡抚最初是临时差遣机构,属于中央派遣到地方的督察机构,由材料中巡抚掌管的权力可以看出,巡抚的设置有助于统一协调地方权力,故A项正确;巡抚的设置有助于统一协调地方权力,不是缓解中央和地方的对立,也不

6、是削弱地方行政权力,故B、C两项错误;巡抚完善的是地方官制,而不是中央官制,故D项错误。6(2020山东济宁二模)明太祖强调:“盖蛮夷非威不畏,非惠不怀,然一于威则不能感其心,一于惠则不能慑其暴。”明成祖也认为:“驭夷狄有道,谨边备是也其来侵犯,则有以御之;其来归服,则有以处之。”这反映出明初统治者()A认识到必须改变传统“华夷”观念B强调完善民族地区的行政机构C意识到尊重民族风俗习惯的重要性D注重稳定边疆秩序以巩固统一解析:选D。题干中提及明太祖认为对于“蛮夷”即少数民族或邻国要威惠并施,明成祖认为对于“蛮夷”要抵御与归服并用,这说明明初统治者注重稳定边疆秩序以巩固统一,故选D项;近代以来“

7、华夷观念”才逐渐改变,排除A项;题干未提及行政机构,排除B项;题干未提及尊重民族的风俗习惯,排除C项。7清朝入关以后,基于统治全国的需要,设置律例馆,进行全面的立法活动。主要有大清律例钦定六部则例理藩院则例及以行政法为主要内容的大清会典等。清政府在制定法规章程方面的这些努力()A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B.完成了国家法律法规构建C使处理行政事务有章可循D通过立法强化对汉人统治解析:选C。材料“基于统治全国的需要”表明不仅是对地方的控制,故A项错误;据材料“主要有大清律例钦定六部则例理藩院则例及以行政法为主要内容的大清会典”可知主要涉及行政法,因此不能说明完成国家法律法规的构建,故B项错误;由材料

8、“钦定六部则例理藩院则例及以行政法为主要内容的大清会典”可知主要制定的是与行政相关的法规,这有利于行政事务的处理,故C项正确;材料主要涉及行政法,不是为了强化对汉人的统治,故D项错误。8明朝诉讼回避制度对御史出行有严格规定,明太祖时“其分巡地面果系原籍及按临之人设有仇隙,并宜回避,毋得沽恩报仇,朦胧举问”;明英宗时“一所至之处,须用防闲、未行事之先,不得接见杂人”。这些做法()A推进了国家监察制度发展B消除了吏治腐败C维护社会秩序稳定D客观上有利于社会公平公正解析:选D。由材料“其分巡地面果系原籍及按临之人设有仇隙,并宜回避”“须用防闲、未行事之先,不得接见杂人”可知,明朝完善了司法制度,客观

9、上有利于社会公平公正的实现,故选D项。9美国史学家罗威廉在最后的中华帝国:大清一书中认为清朝有三个机构创新,三个创新指向了清王朝统治最重要的三个方面。具体情况如表所示:机构职能主要表现理藩院管理对汉族中国本部十八行省之外的管理(大清帝国的多民族与大疆域)内务府保护对皇帝个人及其有关家族的保护军机处控制满洲统治者对核心包括军事权力和行政权力的高度控制这说明清朝()A倾向于推行满汉民族分治政策B构建了较独特的帝国管控体系C实行家国同构的国家管理模式D对边疆地区控制相对比较松散解析:选B。据材料可知,理藩院管理多民族与大疆域,内务府保护皇帝及其家族,军机处控制军事、行政等核心权力,这说明清王朝构建了

10、较独特的帝国管控体系,君主专制制度空前加强,故选B项;材料的三个机构没有体现满汉民族分治政策,排除A项;家国同构早在西周就已出现,体现不出“创新”,排除C项;理藩院的专门设置体现的是对边疆地区控制的严格,排除D项。10雍正七年(1729年)因用兵西北而设立军机处;雍正十年(1732年),改称“办理军机处”;1735年乾隆帝继位罢军机处;乾隆二年(1737年)重新恢复军机处,并在原来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大了权力。这一演变主要反映了()A清朝中央集权统治不断加强B军机处逐渐成为强化君权的工具C中央权力机构的进一步完善D军机处成为清朝最高中枢权力机关解析:选B。无论是雍正设立军机处,还是乾隆对军机处先废

11、后立,其出发点都是加强皇权,由此可见军机处成为清廷强化皇权的工具,故选B项。11清代司法实践中经常起作用的是例,而不是律,因时所需,皇帝谕旨、内外条奏,均可定为条例,三到五年修例一次,因而旧例不断修改,新例不断增加。清代司法实践()A形成完整的法律体系B具有与时俱进的精神C缺少严格的司法程序D违背以人为本的精神解析:选B。材料“清代司法实践中经常起作用的是例三到五年修例一次,因而旧例不断修改,新例不断增加”,说明清代司法实践中的例是不断更新的,这体现了清代司法实践与时俱进的精神,故选B项;材料仅体现清代司法实践中的例不断更新,这是司法问题,非立法问题,因而无法从中得出清代法律体系完整,排除A项

12、;材料仅体现清代司法实践中依据的例不断更新,无关司法程序的问题,排除C项;清代司法实践中的例不断更新,是为了司法更公平公正,体现了以人为本,排除D项。12(2020广东肇庆三模)1776年,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写道:“马可波罗在500多年前游历该国,盛称其耕种、勤劳与人口众多的情形,和今日旅行该国者所说几乎一模一样。可能远在今日之前,这个国家法律与组织系统所能容许它聚集的财富已经达到最高程度。”对此解读最合理的是()A马可波罗的叙述并不真实B宋元时期经济与清朝相当C清朝的社会经济停滞不前D封建专制制度阻碍了经济转型解析:选D。据材料“1776年”和“这个国家法律与组织系统所能容许它聚集的财富已经

13、达到最高程度”并结合所学清朝的君主专制达到顶峰的相关知识可知,材料中的现象说明封建专制制度阻碍了经济转型,故选D项;据材料“和今日旅行该国者所说几乎一模一样”说明马可波罗的叙述有其真实一面,排除A项;B、C两项不是材料反映的本质问题,均排除。二、非选择题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清代地方州县是上层政权机构或正规官僚行政机构的最低一级,州县官因之称为“亲民之官”。县以下为基层社会,清代基层社会主要的构成要素有三大系列社会组织:一是官方出面组织、作为上层统治伸向基层统治触角的里社保甲坊厢系列;二是聚族而居、自然形成的家族宗族乡族系列;三是同样自然形成、互动共生的经济型乡族组织及行业组织系列

14、。这三大系列社会组织或平行,或重叠,或交错,其所处位置及相互关联的方式,反映了清朝基层社会组织结构及发展态势。摘编自张研等著清史十五讲 材料二17世纪英国的基层社会管理尚未形成完善的管理机制,他们主要通过民众选举推选出合适的民警人员,与当地的教会管理相互交织。地方政府与居民的关系并非完全的“按章办事”,而是时刻地变换着的。换言之,在教区的社会管理中,他们的裁决大多是依照约定俗成的习惯来进行的,教区民警和地方官吏都受到传统文化习俗和行为规范的约束。在这个地方共同体中,最有效的约束并非来自帝国的条文章程,而是“睦邻关系”的传统,法律相比而言屈服于这种观念,而不是凌驾(这种观念)之上。这种管理机制能

15、够充分地体现人性,而不是冰冷的事实。这种闪烁着自由的管理机制,虽然在处理问题方面没有严格的刻度作为标准,但是它在英国17世纪的基层管理上面起到了相当大的作用,直到后来英国建立起规范化的近代的官僚体制,才逐渐取代这种“乡绅自治”的管理体制。摘编自许洁明十七世纪的英国社会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代基层社会组织的主要特点及其积极作用。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17世纪英国与清代基层社会管理的不同之处并分析其原因。解析:(1)第一小问特点,从其所处的地位、当时基层组织的发展及三大系列社会组织之间的关系方面概括;第二小问积极作用,从其对基层的社会政治秩序、经济发展的影响等方

16、面分析。(2)第一小问不同之处,从二者的特点看,清政府主要是靠宗法关系,而英国靠社会习俗;从管理看,清代政府对地方管理靠三大系列社会组织,而英国则是以教会管理为主。第二小问原因,要承接第一小问的不同进行说明,从清代宗法观念的影响和政府维护统治的需要以及英国教会发达及民主思想的角度回答。答案:(1)主要特点:不是国家正式官僚机构;三大系列社会组织并存;彼此之间相互关联。 积极作用:对基层社会实施了有效管理;维持了基层社会的统治秩序;推动了基层社会的发展;等等。 (2)不同之处:清代宗法关系在基层社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17世纪英国社会习俗及睦邻关系在基层社会中影响较大;清代基层有代表官方的社会组织

17、参与管理,而17世纪英国基层主要是选举产生的民警与教会管理结合。 原因:清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体制向地方延伸,宗法观念影响深远;英国民主思想产生较早,且宗教对社会影响较大。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古代中国政治制度一览表中央官制地方管理选官制度秦朝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郡县制军功授爵制汉朝中外朝制度郡国并行制、推恩令察举制唐朝三省六部制藩镇割据科举制宋朝二府三司制集中军、政、财权,设通判、转运使科举制元朝中书省行省制度明朝废丞相,设内阁八股取士清朝南书房、军机处八股取士从表中提取相关信息,从一个角度自拟题目,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史论结合)解析:根据材料可知,表格从“中央

18、官制”“地方管理”“选官制度”三个方面叙述了从秦朝到清朝的发展变化。从这个发展变化过程中可以看出一个明显的规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不断加强,君主专制不断强化,到明清时期达到顶峰。在叙述过程中,只要把每一个时期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如何强化的史实说清楚即可,也可选取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内容重点阐述,如汉武帝强化中央集权的措施,明清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等等。答案:示例题目:中央集权逐步强化。阐述: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中央集权制度。自秦朝全面推行郡县制,开始形成中央对地方的管理体系,到元朝设置行省制,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日益强化。其间,西汉初期的郡国并行引发“七国之乱”,唐中期设立节度使造成“藩镇割据”,出现了地方对抗中央的局面。但经过汉武帝实行“推恩令”以及北宋初年“尽收钱、权、兵”,极大地削弱了地方权力。因此,中央集权制经历了逐步强化的过程,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持续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