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五单元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第14课 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课程标准学法素养高考领航了解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史实,探讨影响二者变化的因素1.运用列表法比较传统与近现代中国人民的物质生活与社会习俗,进而掌握其变化的特征。2联系政治史的内容,把近现代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和时代背景相联系,探究其变化的原因及影响。3以教材中的插图为依托,联系身边改革开放以来的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理解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反映了社会的变化和发展这一论断本课知识在近年高考中考查较多,5年22考。选择题与非选择题均有涉及,以选择题居多。选择题34分,非选择题1018分1鸦片战争前:物质生活与_
2、多沿袭传统。2鸦片战争后:_逐步渗透到国民生活中。(1)衣:“洋布”“_”进入中国城市百姓生活。辛亥革命后,孙中山设计了_。20世纪二三十年代,西服、中山装、旗袍、学生装和裙子等五花八门。知识点一 动荡中变化的近代社会生活(难度系数:高考指数:)习俗西方文化洋装中山装(2)食:吃西餐成为有钱人的时尚。(3)住:西方建筑样式在中国传统民居中引人注目。(4)社会风俗:维新派:主张“_”“废止缠足”,改革传统的婚姻制度。辛亥革命前后,“断发易服”具有反清革命的色彩。民国时期,政府颁布_和废止缠足等法令。大城市的婚丧仪式改为简约文明,农村仍沿袭传统的风俗习惯。断发易服剪辫易服易混易错 近代物质生活(1
3、)近代以来,中国衣食住行和社会习俗发生重大变化,其主要发展趋势是中西结合,由落后走向进步和时尚。(2)西式服饰传入中国,引发服饰变革,但并没有完全取代中式服饰,而是中西服饰并行。阅读教材第一目第二自然段及下列材料:材料 以下是两幅反映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上海风貌的照片:图一为20年代初的女学生打扮,图二为30年代一些上海男子在与洋人的交往中的合影。据材料,从照片中人物的服饰,你能得出哪些历史信息?提示 20世纪20年代的上海女学生多穿各式旗袍,也有穿中国传统褂子的;30年代与外国人交往的中国男子有的穿西装,有的则穿长袍。影响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变迁的因素(1)近代西方国家侵略中国的客观影响。西方列强
4、在不断扩大对中国侵略的同时,西方的生产、生活方式也传入我国,带来了近代文明。(2)政府政策的影响。中国政府在不同程度上不断推行各种改革,使中国社会进一步发生变化。史论总结(3)西方民主思想的影响。民主、自由、平等思想的不断传播和资产阶级革命的发展,也促进了近代社会生活的演变。(4)近代先进中国人的努力和开风气之先。一些先进的中国人积极主动地吸收国外的生活方式,引领时代潮流。(5)近代工商业发展的推动。1右图所示服装样式开始流行是在()A洋务运动时期B辛亥革命后C新中国成立后D改革开放后解析:本图所示的是中山装,辛亥革命后,孙中山综合了西式服装与中式服装的特点,设计出了一种直翻领有袋盖的四贴袋服
5、装,定名为中山装。答案:B219世纪中后期,在沿海主要城市开始出现西餐,吃西餐成为当时有钱人的一种时尚。这主要是因为()A伴随着民族工业的发展,吃西餐成为资产阶级的生活追求B鸦片战争后,通商口岸的开放,西方文化随之传入C西方殖民者涌入中国,实行同化政策D对中国人来说西餐比中餐更有吸引力解析:鸦片战争后,在通商口岸和一些大城市,伴随着西方文化的传入,吃西餐成为有钱人的时尚。A、C、D三项表述与史实不符。答案:B3.1927年12月1日,蒋介石与宋美龄在上海举行婚礼,右图是当时结婚的照片。从这张照片当中我们可以看出()当时的中国社会已经有人开始穿西装礼服当时中国已经出现了西化的“文明婚礼”中国社会
6、已经彻底摒弃传统婚礼当时中国的高官显贵都不愿意穿长衫、旗袍A B C D解析:当时的中国社会传统婚礼和西式婚礼并存,故的说法错误;当时中国的高官、显贵有的习惯穿传统的长衫、旗袍,也有的喜欢西式服装,故的说法错误。答案:B120世纪5070年代(1)人民生活_,但许多生活必需品要凭_计划供应,总体水平较低。(2)_、_是中国社会风尚的主流。知识点二 新中国社会生活新风尚(难度系数:高考指数:)差距不大票证勤劳节约无私奉献2改革开放后:党和政府把_作为经济建设的奋斗目标。(1)衣:从_走向五彩缤纷,从单一的款式走向_。(2)食:到_年,中国基本解决了_,政府还倡导“_”。(3)住:1995年,国家
7、在城镇启动了“_”。(4)风俗习惯:_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_、讲究卫生、_的社会风尚逐步形成。实现小康社会灰蓝色调多样化1987温饱问题菜篮子工程安居工程休闲娱乐注重环保赈济灾区轻巧识记 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 一条主线: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两大领域:物质和习俗。两大特征:中西合璧、土洋并存。三个方面:变化中的男女服饰、物质生活衣食住行的变迁、社会习俗的变迁。四个时期:鸦片战争后、辛亥革命后、新中国成立后、改革开放以来。阅读教材本目第二自然段,结合材料,思考问题。材料 下列两幅图片反映了新中国成立以后的社会生活(1)流行的服饰也是社会发展、变化状况的一个缩影。结合材料中的两幅图片
8、阐述这一说法。提示 图一反映了中苏关系的友好(或学习苏联发展社会主义经济)、人民生活水平低下;图二反映了改革开放后,人民生活富足、审美观念的改变。(2)从图一到图二可以看出服饰变化的什么特点?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提示 服饰变化由简单朴素到五彩缤纷彰显个性。原因是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新中国成立以来影响社会生活变迁的因素新中国成立后人民生活发生巨大变化的原因包括许多方面,是在各种因素共同作用下发生的。(1)在近代社会生活变化的基础上延续。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主要发生在城市,而且变化是有限的,现代社会生活的变化不仅在城乡普遍发生,而且更深刻更彻底。(2)政治局
9、势的变化。新中国的成立和政治体制改革使人们获得了更多的自由和平等地位。史论总结(3)经济的发展是推动社会生活巨大变化的根本原因,直接推动了物质生活的变化。(4)国家政策的影响。如“菜篮子工程”、“安居工程”、婚姻法、统购统销政策等。(5)科技的进步。科学技术的发展不仅使物质生产能力大幅度提高,使人们的生活用品更加丰富,而且直接促使人们生活方式发生变化。(6)西方文化的影响,改革开放后,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发展,经济全球化的步伐加快,欧美文明传入我国,从方方面面影响着人们的生活。1(2017全国卷)20世纪30年代,上海市政府组织举办集体婚礼。仪式上,喜字纱灯引导,乐队演奏钢琴曲,新郎着蓝袍黑褂,
10、新娘穿粉色旗袍,头披白纱,手持鲜花,婚礼场面整齐宏大。这反映了当时上海()A民众实现了婚姻自主 B中西习俗融合成为时尚C门当户对观念已颠覆D政府主导社会习俗演变解析:材料反映了婚礼仪式上中西习俗融合,故B项正确。材料并未涉及婚姻自主、门当户对,故排除A、C两项。D项中“政府主导”不符合题意。答案:B2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许多中低收入的职工以成本价买到了合适的住房,这主要得益于()A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发展B政府改善职工的工资待遇C政府启动的“安居工程”D赈济弱势群体成为新风尚解析:1995年,国家在城镇启动了“安居工程”,让中低收入的职工能以较低价格买到合适的住房。故选C。答案:C史论要旨晨读晚记1._以后,中国社会结构从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逐步转型。中西文化的碰撞和交汇,新的事物和思想观念冲击着中国社会生活。2中国近现代社会的物质生活,在鸦片战争后直至民国时期经历了由盲目排外到学习西方、由传统社会向现代化社会渐进的历程,呈现出既追新慕异、去土存洋,又新旧并存、_的特征鸦片战争中西合璧知识串联网络构建点击进入WORD链接课时跟踪检测(十四)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