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广东省英德市第一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672419 上传时间:2024-05-30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8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英德市第一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广东省英德市第一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广东省英德市第一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广东省英德市第一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广东省英德市第一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广东省英德市第一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广东省英德市第一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广东省英德市第一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广东省英德市第一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广东省英德市第一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广东省英德市第一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广东省英德市第一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广东省英德市第一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广东省英德市第一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广东省英德市第一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广东省英德市第一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广东省英德市第一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广东省英德市第一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广东省英德市第一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广东省英德市第一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广东省英德市第一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1页
第21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英德市第一中学高一级第一次月考语 文 试 卷第I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两千余年前的秦代宫殿建筑是相当惊人的。史记秦始皇本纪载:“始皇以为咸阳人多,先王之宫廷小,乃营作朝宫渭南上林苑中。先作前殿阿房,东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可以坐万人,下可以建五丈旗。周驰为阁道,自殿下直抵南山。表南山之颠以为阙。”从以上文字材料可以看出,中国建筑最大限度地利用了木结构的可能和特点,一开始就不是以单一的独立个别建筑物为目标,而是以空间规模巨大、平面铺开、相互连接和配合的群体建筑为特征。今天,当年的地面建筑已不可见,但地下始皇陵的规

2、模格局也清晰地表明了这一点。从现在挖掘的极为片断的陵的前沿兵马俑坑情况看,整个场面简直是不可思议的雄伟壮观。这完全可以与埃及金字塔相媲美,不同的是,它是平面展开的整体复杂结构,不是一座座独立自足的向上堆起的比较单纯的尖顶。“百代皆沿秦制度”,建筑亦然。它的体制、风貌大概始终没有脱离先秦奠定下来的这个基础规范。秦汉、唐宋、明清建筑艺术基本保持了和延续着相当一致的美学风格,即作为中国民族特点的实践理性精神。首先,世界其他各民族主要建筑多半是供养神的庙堂,如希腊神庙殿、伊斯兰建筑、哥特式教堂等等。中国建筑主要大都是宫殿建筑,即供世上活着的君主们居住的场所。大概从新石器时代的所谓“大房子”开始,中国的

3、祭拜神灵即在与现实生活紧相联系的世间居住的中心,而不在脱离世俗生活的特别场所。自儒学替代宗教之后,在观念、情感和仪式中,中国人更进一步发展贯彻了这种神人同在的倾向。于是,不是孤立的、摆脱世俗生活、象征超越人间的出世的宗教建筑,而是入世的、与世间生活环境联在一起的宫殿宗庙建筑,成了中国建筑的代表。在中国建筑的空间意识中,不是去获得某种神秘、紧张的灵魂感、悔悟或激情,而是提供某种明确、实用的观念情调。正如中国绘画理论所说,山水画有“可望”“可行”“可游”“可居”种种,只是“可游”“可居”胜过“可望”“可行”。中国建筑也同样体现了这一精神。即是说,它不重在强烈的刺激或认识,而重在生活情调的感染熏陶,

4、它不是一礼拜才去一次的灵魂的洗涤之处,而是能够经常瞻仰或居住的生活场所。与哥特式建筑相反,中国建筑的平面纵深空间,已把空间意识转化为时间进程,游历其中,使人感受到生活的安适和环境的和谐。实用的、入世的、理智的、历史的因素在这里占着明显的优势,从而排斥了反理性的狂迷意识。而正是这种狂迷意识构成许多宗教建筑的审美的基本特征。中国的这种理性精神还表现在建筑物严格的对称结构上,以展现严肃、方正、井井有条。所以,就单个建筑来说,比起基督教、伊斯兰教和佛教建筑来,它确乎相对低矮,比较平淡,应该承认逊色一筹。但就整体建筑群说,它却结构方正,逶迤交错,气势雄浑。它不是以单个建筑物的体状形貌,而是以整体建筑群的

5、结构布局、制约配合而取胜。即使像万里长城,虽然不可能有任何严格对称可言,但它的每段体制则是完全雷同的。它盘缠万里,虽不算高大却连绵于群山峻岭之巅,像一条无尽的龙蛇在作永恒的飞舞。它在空间上的连续本身即展示了时间中的绵延,成了我们民族的伟大活力的象征。(选自李泽厚美的历程,有删改)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从史记秦始皇本纪中,我们可以看出中国建筑一开始就不是以单一的独立个别建筑物为目标,而是以群体建筑为目标。B.从考古发现看,可以肯定两千余年前的秦代宫殿建筑是不可思议的雄伟壮观。它是平面展开的整体复杂结构,完全可以与埃及金字塔相媲美。C.唐宋明清建筑的体制、风貌始

6、终没有脱离先秦奠定的基础规范,一直延续着相当一致的美学风格。这也是“百代皆沿秦制度”的有力佐证。D.中国建筑最大限度地利用了木结构的可能和特点,具有空间规模巨大、平面铺开、相互连接和配合的群体建筑特征。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世界其他民族主要建筑大都是供养神的庙堂,如希腊神庙殿、伊斯兰建筑、哥特式教堂等等。它们是孤立的、摆脱世俗生活、象征超越人间的出世的宗教建筑。B.在中国建筑的空间意识中,不是去获得某种神秘、紧张的灵魂感、悔悟或激情,实用的、入世的、理智的、历史的因素在这里占着明显的优势。C.不同于许多宗教建筑所具有的反理性狂迷意识的审美特征,游历于中国建筑

7、中,更多的是给人提供某种明确、实用的观念情调,使人感受到的是生活的安适和环境的和谐。D.中国建筑,“可游”“可居”胜过“可望”“可行”,也就是说,它是灵魂的洗涤之处,重在生活情调的感染熏陶,而不重在强烈的刺激或认识。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中国建筑主要是宫殿建筑,它既是供世上活着的君主们居住的场所,同时也是入世的、与世间生活环境联在一起的宫殿宗庙建筑。这体现了中国人观念中神人同在的倾向。B.作为中国民族特点的实践理性精神这一美学风格还体现在建筑物严格的对称结构上,以展现严肃、方正、井井有条。C.中国建筑群,虽说与基督教、伊斯兰教和佛教建筑来比,它确乎相对

8、低矮,比较平淡,应该承认逊色一筹,但是它结构方正,逶迤交错,也是气势雄浑。D.万里长城,连绵于群山峻岭之巅,不可能有任何严格对称可言,但它的每段体制则是完全雷同的,因此也体现了实践理性精神。二、古代诗文阅读(33分)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47题(19分)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尔卜尔筮,体无咎言。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自我徂尔,三岁食贫。

9、淇水汤汤,渐车帷裳。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兄弟不知,咥其笑矣。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4、对下列选项中的画线字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3分)A匪来贸丝,来即我谋匪:非,不是B女也不爽,士贰其行爽:爽快,干脆C静言思之,躬自悼矣。言:语助词,无义D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贿:嫁妆5、 对下列四句诗艺术手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桑之落矣,其黄而陨”:用了比和兴的手法,意指女子的憔悴和被弃。B.“于嗟鸠兮,无食

10、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用了赋的手法,桑葚是甜,但多吃易醉,爱情是美好的,但太痴情易上当。C.“士也罔极,二三其德”:用了赋的手法,直接抒发对男子感情反复无常,感情不专一。D.“淇则有岸,隰则有泮”:兴中有比,言下之意为水有岸,泽有边,我的痛苦为何没尽头。6、下列对该诗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本诗的女主人公以无比沉痛的口气,回忆了恋爱生活的甜蜜,以及婚后被丈夫虐待和遗弃的痛苦,读来十分感人。B、这首诗所写的婚姻悲剧,反映了当时社会普遍存在的夫权对妇女的压迫。C、本诗充分运用了赋比兴交替使用的手法,时时注意情与景的结合,诗句可窥见古代的集市贸易和婚嫁礼俗。D、诗中一条淇水贯穿

11、全诗,淇水水流的变化揭示了人物悲剧命运的必然性。7、把中文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3分)(2)自我徂尔,三岁食贫。淇水汤汤,渐车帷裳。(4分)(3)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3分)(二)阅读下列这首唐诗,完成8-9题(8分)晚 望 郑珍向晚古原上,悠然太古春。碧云收去鸟,翠稻出行人。水色秋前静,山容雨后新。独怜溪左右,十室九家贫。8、这首诗前三联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结合诗歌内容分析(4分) 9、这首诗歌是怎样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的?请结合全诗内容加以概括分析。(4分)(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

12、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 ,贻我彤管。彤管有炜, 。 (2) , 。汩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 (3)在离骚中,写屈原看到时光易逝,担心国君易老、昏聩误国的句子是 “ ,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一14题。(25分)钱穆:你是中国人,不要忘记了中国 潘剑冰钱穆,字宾四,江苏无锡人,著名历史学家,国学大师。其国史大纲被公推为中国通史最佳著作之一。1949年秋,任香港亚洲文商学院院长;1950年,在香港创办新亚书院,1990年去世,是当代中国声名赫赫的一位文化宗师。 在国史大纲的引论中,钱穆说:“唯藉过去乃可认识现在,亦唯对现实有

13、真实之认识,乃能对现在有真实之改进。”“故欲其国民对国家有浓厚之爱情,必须先使其国民对国家已经之历史有深厚之认识。”余英时认为钱穆毕生以抉发中国历史和文化的主要精神及其现代意义为治学宗旨。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研究历史的人总是好旧的,所以女人嫁给历史学家肯定是不会错的。钱穆在北京教书时,中式的长袍已经成了一种落伍的标志。但是钱穆看到好友陈寅恪穿长袍,他也改穿长袍,并把这一习惯一直坚持到老。在中国的传统文化受到西方文明的冲击时,钱穆以这样最直接的方式宣布自己将坚决捍卫自己国家和民族的文化,这是需要很大的勇气与毅力的。 钱穆在燕京大学的时候,作为一所美国人创办的教会大学,燕大的水电费催缴单都是用英文

14、写的,对此,大家也觉得很正常。但是钱穆不干了,他每个月接到水电缴费单后都把它扔到一边。后来学校派人来质问这个“老赖”,钱穆告诉来人:“我是学校聘用的一个国文教师,不必要认识英文。为什么你们在中国办学校要用英文发通知?” 钱穆在中学执教时有一段时间兼过英文课,他的英文水平看懂水电单绰绰有余,他的理由无非是外国人在中国办学校就得用中文,这种行为是一种保护民族文化的本能。为此,他不惜当刺头儿。 值得一提的是,在一次燕大校长司徒雷登与教师的宴会上,钱穆大胆直言,批评燕大各楼的起名问题,说入校门即见M楼、S楼,不伦不类,既然在中国,就应该起个中国名字才是。司徒雷登最终接受了钱穆的建议,事后,他按照各楼美

15、国捐建者名字的汉译,将M楼改为穆楼,S楼改为适楼,办公楼命名为贝公楼。有人跟钱穆开玩笑说:“正是因为你的提议,学校以你的名字来命名一座楼,与胡适各分各占一楼,你真是荣幸啊!”新中国成立后,燕大并入北大,北大搬到了燕大的校园,现在北大校园的未名湖,就是当年钱穆起的名。 在钱穆的心目中,一国的传统文化和民族精髓首推其历史,他认为一个国民只有充分了解本国的国史,才能建立起对国家民族的“信仰”。 钱穆欣赏顾炎武的观点,认为“亡国”与“亡天下”有着本质的区别,“亡国”不过是改朝换代,而“亡天下”则意味着一国精神文化的消亡,这才是最可怕的。 1950年秋,钱穆在香港创办“新亚书院”,期间历经坎坷与打击,艰

16、辛难为外人道也。彼时已经功成名就的钱穆完全可以不用去自讨苦吃,但他看到许多流亡到香港的青年人彷徨无着,失去精神支柱,觉得自己应该尽一个有良知的知识分子经世救国的责任,借由在百年殖民之地上办校之机,倡导中国文化,让流亡者别忘了要做中国人。 1986年6月9日,九十二岁高龄的钱穆在台湾自己的寓所素书楼讲完最后一课,从此告别杏坛,他给自己的学生留下了最后赠言:“你是中国人,不要忘记了中国!”毫无疑问,钱穆心中的“中国”正是一个有五千年悠久历史灿烂文明的中国。1990年8月30日晨,风雨之日,钱穆于台北杭州南路新迁寓所去世,享年96岁,身后留下一千四百万言的著作。1992年,钱穆魂兮归来,归葬太湖水滨

17、。而他留在岭南的足迹,也被历史一路仔细搜集,成为后人阅读钱穆时一个绕不过去的章节。钱穆的学生余英时在他逝世后写下了这样的挽联:一生为故国招魂,当时捣麝sh成尘,未学斋中香不散。万里曾家山入梦,此日骑鲸渡海,素书楼外月初寒。(节选自名人传记2014年第5期,有删改)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5分)A学生余英时认为,作为一代文化宗师的钱穆是以阐述和发挥中国历史和文化的主要精神为毕生治学宗旨的。B“女人嫁给历史学家肯定是不会错的”一句看似闲笔,且有明显戏谑意味,但活跃了文章气氛,也自然引出了关于钱穆的轶事。C在面对西方文明的冲击时,钱穆总是非常直接地宣布自己坚

18、决捍卫本国和本民族的文化,这需要很大的勇气与毅力。D钱穆同意顾炎武的观点,认为“亡天下”远比“亡国”要可怕,因为“亡天下”意味着一国精神文化的消亡。E钱穆创办“新亚书院”时,已然功成名就,之所以要自讨苦吃,是要倡导中国文化,进而可以获得在殖民地香港办校的机会。12、全文以哪些具体事例来表现钱穆先生一生奉行保护民族文化的思想?(6分)13、有人说余英时的挽联非常准确地概括了钱穆先生一生的治学和情怀,试进行简单分析。(6分)14、结合全文,联系现实中的具体事例,谈谈你对钱穆捍卫民族文化的思想及行为的看法。(8分)第II卷表达题四、语言文字运用(23分)15、下列词语中,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19、3分)A、塑(shu)料 逡(qn)巡 磐(pn)石 城隅(y) 生死攸(yu)关B、粗糙(co) 希冀 (j) 连累(li) 窈窕(tio) 否(p)极泰来 C、战栗(l) 干瘪(bi) 垝垣(yun) 窘(jing)步 浑(hn)浑噩噩 D、伶俜(png) 污秽(su) 松柏(bi) 拙劣( li) 隰则有泮(pn)16、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恰当的一是( )(3分)A、翘首西望,海面托着的就是披着银发的苍山,苍山如屏,洱海如镜,真是巧夺天工。B、经济搞上去,人口降下来。这标语挺切合我们的时代和国情。可是有人把它写在火葬场的墙上,看了真叫人啼笑皆非。C、面对小区居民吃水难的问题,相关部门应

20、相互协商,挖空心思,积极行动,尽快拿出切实可行的方案,群众利益无小事,更何况是吃水难这样的大事。D、中国小说史上的很多“续书”,质量有好有坏,评论有褒有贬,但几乎没有一部续书的艺术质量可以与原书相媲美,这是不容置喙的。17、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A、同学们十分钦佩王老师,因为不仅她课讲得好,而且品德高尚,多才多艺。B、在以低碳技术和产品为核心的新一轮国家竞争力角逐中,谁领先一步,谁就将引领世界经济发展潮流,并成为国际市场最大赢家。C、由于新加坡是双语教学,为初去他国的学生做好了语言方面的准备,让学生在异国他乡不会有那么强烈的陌生感。初到江南,就碰上了梅雨季节。D、专家表示,

21、英德的城市绿化应该在保持既有特色的同时,走出用单一树种建设林阴大道的思路。18、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初到江南,就碰上了梅雨季节。 , _ _, ,_, _, ,朦胧的墨绿中,清晰地闪着点点火红的花朵,宛如一阕厚重、平和的弦乐声中,跳出了一管清脆、欢跃的笛音,给这雨后阴沉的清晨,增添了不少生气。 空中还漂浮着若有若无的雨丝 清晨推窗望去,雨虽停了 但天顶上,浓云尚未散开,低低压着房檐 一夜枕上听雨,辗转不能成寐 院子中,一丛绿树被染得浓阴如墨 天地间弥漫着一层湿漉漉、静悄悄的青黛色雾霭A BC D19、下面是关于“感恩教育”的评论文章中的一段文字。请根据上

22、下文,补写画线处的内容。要求紧扣主题,语意连贯,表达明确,每处不超过15个字。(5分)近年来,不少学校开展的感恩教育活动都要求学生给父母洗一次脚。这引发了有关人士的质疑: ?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数千年文明史的伟大民族,知恩图报使我们的传统美德。 ,无疑是正确的,但是,如果不考虑学生的年龄以及生理与心理的差异和特点,只是简单地采取 ,恐怕不但达不到预期的教育效果, 。感恩教育是一项长期的工作,而且涉及到很多方面,它需要 。20、仿照下面语段中画线的句子,续写两句话。要求修辞手法相同,句式一致。(6分)古典诗歌常常以精微的笔触传达丰富的意蕴,仿佛一抹微云,却能引你想象天空的辽阔; , ; , 。五、

23、写作(60分)2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60分)有些人只是在童年有过好奇心,有些人一生都保持好奇心。质疑、发现、智慧、高尚、惊喜、欢乐、烦恼、平庸这中间的每一个词都有可能像影子一样跟在好奇心的后面。 请以“好奇心”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英德市第一中学高一级第一次月考语 文 试 卷 教 师 版第 I卷 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两千余年前的秦代宫殿建筑是相当惊人的。史记秦始皇本纪载:“始皇以为咸阳人多,先王之宫廷小,乃营作朝宫渭南上林苑中。先作前殿阿房,东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

24、,上可以坐万人,下可以建五丈旗。周驰为阁道,自殿下直抵南山。表南山之颠以为阙。”从以上文字材料可以看出,中国建筑最大限度地利用了木结构的可能和特点,一开始就不是以单一的独立个别建筑物为目标,而是以空间规模巨大、平面铺开、相互连接和配合的群体建筑为特征。今天,当年的地面建筑已不可见,但地下始皇陵的规模格局也清晰地表明了这一点。从现在挖掘的极为片断的陵的前沿兵马俑坑情况看,整个场面简直是不可思议的雄伟壮观。这完全可以与埃及金字塔相媲美,不同的是,它是平面展开的整体复杂结构,不是一座座独立自足的向上堆起的比较单纯的尖顶。“百代皆沿秦制度”,建筑亦然。它的体制、风貌大概始终没有脱离先秦奠定下来的这个基

25、础规范。秦汉、唐宋、明清建筑艺术基本保持了和延续着相当一致的美学风格,即作为中国民族特点的实践理性精神。首先,世界其他各民族主要建筑多半是供养神的庙堂,如希腊神庙殿、伊斯兰建筑、哥特式教堂等等。中国建筑主要大都是宫殿建筑,即供世上活着的君主们居住的场所。大概从新石器时代的所谓“大房子”开始,中国的祭拜神灵即在与现实生活紧相联系的世间居住的中心,而不在脱离世俗生活的特别场所。自儒学替代宗教之后,在观念、情感和仪式中,中国人更进一步发展贯彻了这种神人同在的倾向。于是,不是孤立的、摆脱世俗生活、象征超越人间的出世的宗教建筑,而是入世的、与世间生活环境联在一起的宫殿宗庙建筑,成了中国建筑的代表。在中国

26、建筑的空间意识中,不是去获得某种神秘、紧张的灵魂感、悔悟或激情,而是提供某种明确、实用的观念情调。正如中国绘画理论所说,山水画有“可望”“可行”“可游”“可居”种种,只是“可游”“可居”胜过“可望”“可行”。中国建筑也同样体现了这一精神。即是说,它不重在强烈的刺激或认识,而重在生活情调的感染熏陶,它不是一礼拜才去一次的灵魂的洗涤之处,而是能够经常瞻仰或居住的生活场所。与哥特式建筑相反,中国建筑的平面纵深空间,已把空间意识转化为时间进程,游历其中,使人感受到生活的安适和环境的和谐。实用的、入世的、理智的、历史的因素在这里占着明显的优势,从而排斥了反理性的狂迷意识。而正是这种狂迷意识构成许多宗教建

27、筑的审美的基本特征。中国的这种理性精神还表现在建筑物严格的对称结构上,以展现严肃、方正、井井有条。所以,就单个建筑来说,比起基督教、伊斯兰教和佛教建筑来,它确乎相对低矮,比较平淡,应该承认逊色一筹。但就整体建筑群说,它却结构方正,逶迤交错,气势雄浑。它不是以单个建筑物的体状形貌,而是以整体建筑群的结构布局、制约配合而取胜。即使像万里长城,虽然不可能有任何严格对称可言,但它的每段体制则是完全雷同的。它盘缠万里,虽不算高大却连绵于群山峻岭之巅,像一条无尽的龙蛇在作永恒的飞舞。它在空间上的连续本身即展示了时间中的绵延,成了我们民族的伟大活力的象征。(选自李泽厚美的历程,有删改)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

28、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从史记秦始皇本纪中,我们可以看出中国建筑一开始就不是以单一的独立个别建筑物为目标,而是以群体建筑为目标。B.从考古发现看,可以肯定两千余年前的秦代宫殿建筑是不可思议的雄伟壮观。它是平面展开的整体复杂结构,完全可以与埃及金字塔相媲美。C.唐宋明清建筑的体制、风貌始终没有脱离先秦奠定的基础规范,一直延续着相当一致的美学风格。这也是“百代皆沿秦制度”的有力佐证。D.中国建筑最大限度地利用了木结构的可能和特点,具有空间规模巨大、平面铺开、相互连接和配合的群体建筑特征。答案C,原文有“大概始终没有”,“基本保持和延续着”的字样,选项C太过绝对。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

29、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世界其他民族主要建筑大都是供养神的庙堂,如希腊神庙殿、伊斯兰建筑、哥特式教堂等等。它们是孤立的、摆脱世俗生活、象征超越人间的出世的宗教建筑。B.在中国建筑的空间意识中,不是去获得某种神秘、紧张的灵魂感、悔悟或激情,实用的、入世的、理智的、历史的因素在这里占着明显的优势。C.不同于许多宗教建筑所具有的反理性狂迷意识的审美特征,游历于中国建筑中,更多的是给人提供某种明确、实用的观念情调,使人感受到的是生活的安适和环境的和谐。D.中国建筑,“可游”“可居”胜过“可望”“可行”,也就是说,它是灵魂的洗涤之处,重在生活情调的感染熏陶,而不重在强烈的刺激或认识。答案2、答

30、案D,“灵魂的洗涤处”是宗教建筑的特点。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中国建筑主要是宫殿建筑,它既是供世上活着的君主们居住的场所,同时也是入世的、与世间生活环境联在一起的宫殿宗庙建筑。这体现了中国人观念中神人同在的倾向。B.作为中国民族特点的实践理性精神这一美学风格还体现在建筑物严格的对称结构上,以展现严肃、方正、井井有条。C.中国建筑群,虽说与基督教、伊斯兰教和佛教建筑来比,它确乎相对低矮,比较平淡,应该承认逊色一筹,但是它结构方正,逶迤交错,也是气势雄浑。D.万里长城,连绵于群山峻岭之巅,不可能有任何严格对称可言,但它的每段体制则是完全雷同的,因此也体现了

31、实践理性精神。答案C,原文“逊色一筹”的主语是“单个建筑”,不是“建筑群”。二、古代诗文阅读(33分)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47题(19分)原文(略)4、对下列选项中的画线字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3分)A匪来贸丝,来即我谋匪:非,不是B女也不爽,士贰其行爽:爽快,干脆C静言思之,躬自悼矣。言:语助词,无义D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贿:嫁妆答案:B 差错5、 对下列四句诗艺术手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桑之落矣,其黄而陨”:用了比和兴的手法,意指女子的憔悴和被弃。B.“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用了赋的手法,桑葚是甜,但多吃易醉,爱情是美好的,但太痴情易上当。C.“

32、士也罔极,二三其德”:用了赋的手法,直接抒发对男子感情反复无常,感情不专一。D.“淇则有岸,隰则有泮”:兴中有比,言下之意为水有岸,泽有边,我的痛苦为何没尽头。答案:(这一句用了“比兴”的手法,不是“赋”的手法。)6、下列对该诗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本诗的女主人公以无比沉痛的口气,回忆了恋爱生活的甜蜜,以及婚后被丈夫虐待和遗弃的痛苦,读来十分感人。 B、这首诗所写的婚姻悲剧,反映了当时社会普遍存在的夫权对妇女的压迫。 C、本诗充分运用了赋比兴交替使用的手法,时时注意情与景的结合,诗句可窥见古代的集市贸易和婚嫁礼俗。D、诗中一条淇水贯穿全诗,淇水水流的变化揭示了人物悲剧命运的

33、必然性。 答案:选D 7、把中文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3分)不是我故意拖延时间,而是你没有好的媒人。请你不要生气,就把秋天作为婚期。希望你不要发怒,把秋天作为婚期。(愆、将、秋以为期各一分)(2)自我徂尔,三岁食贫。淇水汤汤,渐车帷裳。(4分)自从我嫁到你家后,多年来一直过着贫苦的生活。淇水水势浩大,浪花浸湿胃车上四周的车幔。(徂、贫、汤汤、渐各一分)(3)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3分)少年时代一起愉快地玩耍,有说有笑多么欢乐,当年誓言多诚恳,没想到现在违反。(总角、晏晏、反各一分)(二)阅读下列这首唐诗,完成8

34、-9题(8分)晚 望 郑珍向晚古原上,悠然太古春。碧云收去鸟,翠稻出行人。水色秋前静,山容雨后新。独怜溪左右,十室九家贫。8、这首诗前三联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结合诗歌内容分析(4分) 答:山水交映,一派悠然春色。鸟儿将飞翔的影子隐没于万里碧空之中,农人在田间穿行劳作。水因为山而显得澄碧静美,而雨后的青山更是显出一副清润动人的模样(2分)描绘出一幅清新明丽的春景图(1分),表达了诗人闲适恬静的心情。(1分)9、这首诗歌是怎样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的?请结合全诗内容加以概括分析。(4分)答:作者运用“以乐写哀”(或对比、对照、衬托)的手法(1分),用前三联描绘的春色之美和恬静闲

35、适之感来反衬最后两句点出百姓的穷苦和内心的沉重。(2分)表现自然界美好与现实贫困的不协调。抒发了作者满腔的悲愤之情(1分)。(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 ,贻我彤管。彤管有炜, 。 (2) , 。汩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 (3)在离骚中,写屈原看到时光易逝,担心国君易老、昏聩误国的句子是 “ , 。”答案:(1)静女其娈,说怿女美 (2)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3)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三、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一14题。(25分)钱穆:你是中国人,不要忘记了中国 潘剑冰钱穆,字宾四,江苏无锡人

36、,著名历史学家,国学大师。其国史大纲被公推为中国通史最佳著作之一。1949年秋,任香港亚洲文商学院院长;1950年,在香港创办新亚书院,1990年去世,是当代中国声名赫赫的一位文化宗师。 在国史大纲的引论中,钱穆说:“唯藉过去乃可认识现在,亦唯对现实有真实之认识,乃能对现在有真实之改进。”“故欲其国民对国家有浓厚之爱情,必须先使其国民对国家已经之历史有深厚之认识。”余英时认为钱穆毕生以抉发中国历史和文化的主要精神及其现代意义为治学宗旨。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研究历史的人总是好旧的,所以女人嫁给历史学家肯定是不会错的。钱穆在北京教书时,中式的长袍已经成了一种落伍的标志。但是钱穆看到好友陈寅恪穿长袍

37、,他也改穿长袍,并把这一习惯一直坚持到老。在中国的传统文化受到西方文明的冲击时,钱穆以这样最直接的方式宣布自己将坚决捍卫自己国家和民族的文化,这是需要很大的勇气与毅力的。 钱穆在燕京大学的时候,作为一所美国人创办的教会大学,燕大的水电费催缴单都是用英文写的,对此,大家也觉得很正常。但是钱穆不干了,他每个月接到水电缴费单后都把它扔到一边。后来学校派人来质问这个“老赖”,钱穆告诉来人:“我是学校聘用的一个国文教师,不必要认识英文。为什么你们在中国办学校要用英文发通知?” 钱穆在中学执教时有一段时间兼过英文课,他的英文水平看懂水电单绰绰有余,他的理由无非是外国人在中国办学校就得用中文,这种行为是一种

38、保护民族文化的本能。为此,他不惜当刺头儿。 值得一提的是,在一次燕大校长司徒雷登与教师的宴会上,钱穆大胆直言,批评燕大各楼的起名问题,说入校门即见M楼、S楼,不伦不类,既然在中国,就应该起个中国名字才是。司徒雷登最终接受了钱穆的建议,事后,他按照各楼美国捐建者名字的汉译,将M楼改为穆楼,S楼改为适楼,办公楼命名为贝公楼。有人跟钱穆开玩笑说:“正是因为你的提议,学校以你的名字来命名一座楼,与胡适各分各占一楼,你真是荣幸啊!”新中国成立后,燕大并入北大,北大搬到了燕大的校园,现在北大校园的未名湖,就是当年钱穆起的名。 在钱穆的心目中,一国的传统文化和民族精髓首推其历史,他认为一个国民只有充分了解本

39、国的国史,才能建立起对国家民族的“信仰”。 钱穆欣赏顾炎武的观点,认为“亡国”与“亡天下”有着本质的区别,“亡国”不过是改朝换代,而“亡天下”则意味着一国精神文化的消亡,这才是最可怕的。 1950年秋,钱穆在香港创办“新亚书院”,期间历经坎坷与打击,艰辛难为外人道也。彼时已经功成名就的钱穆完全可以不用去自讨苦吃,但他看到许多流亡到香港的青年人彷徨无着,失去精神支柱,觉得自己应该尽一个有良知的知识分子经世救国的责任,借由在百年殖民之地上办校之机,倡导中国文化,让流亡者别忘了要做中国人。 1986年6月9日,九十二岁高龄的钱穆在台湾自己的寓所素书楼讲完最后一课,从此告别杏坛,他给自己的学生留下了最

40、后赠言:“你是中国人,不要忘记了中国!”毫无疑问,钱穆心中的“中国”正是一个有五千年悠久历史灿烂文明的中国。1990年8月30日晨,风雨之日,钱穆于台北杭州南路新迁寓所去世,享年96岁,身后留下一千四百万言的著作。1992年,钱穆魂兮归来,归葬太湖水滨。而他留在岭南的足迹,也被历史一路仔细搜集,成为后人阅读钱穆时一个绕不过去的章节。钱穆的学生余英时在他逝世后写下了这样的挽联:一生为故国招魂,当时捣麝sh成尘,未学斋中香不散。万里曾家山入梦,此日骑鲸渡海,素书楼外月初寒。(节选自名人传记2014年第5期,有删改)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5分)A学生余英时

41、认为,作为一代文化宗师的钱穆是以阐述和发挥中国历史和文化的主要精神为毕生治学宗旨的。B“女人嫁给历史学家肯定是不会错的”一句看似闲笔,且有明显戏谑意味,但活跃了文章气氛,也自然引出了关于钱穆的轶事。C在面对西方文明的冲击时,钱穆总是非常直接地宣布自己坚决捍卫本国和本民族的文化,这需要很大的勇气与毅力。D钱穆同意顾炎武的观点,认为“亡天下”远比“亡国”要可怕,因为“亡天下”意味着一国精神文化的消亡。E钱穆创办“新亚书院”时,已然功成名就,之所以要自讨苦吃,是要倡导中国文化,进而可以获得在殖民地香港办校的机会。参考答案:D,B。答案解析:A项错误,遗漏了原文“及其现代意义”等信息。C项错误,原文是

42、“钱穆以这样最直接的方式”,而不是“直接宣布”。E项钱穆之所以在香港这个殖民地上办学,不仅仅是尽自己的责任,根本原因是借办校之机,倡导中国文化,让青年人具有精神支柱,别忘了要做中国人。12、全文以哪些具体事例来表现钱穆先生一生奉行保护民族文化的思想?(6分)参考答案:1、钱穆坚持一生穿中式长袍;2、钱穆在燕大教书时,不读英文的水电费催缴单;3、认为燕大各楼名字应该用中文,并为北大未名湖起名。4、钱穆在香港创办“新亚书院”,倡导中国文化,让流亡者别忘了要做中国人。(3点即可得6分)13、有人说余英时的挽联非常准确地概括了钱穆先生一生的治学和情怀,试进行简单分析。(6分)参考答案:上联写钱穆平生治

43、学宗旨及书斋岁月,希望通过历史研究,重铸民族精神,重新发扬广大民族灿烂文化;下联写钱穆前半生之选择及心怀故土乡魂的深情,表现了钱穆先生一生奔走大陆、香港、台湾,却始终不忘故土家园的情怀。这样一副挽联,是对钱穆一生最为深情和较为准确的概括。(上下两联的分析各3分,共6分)14、结合全文,联系现实中的具体事例,谈谈你对钱穆捍卫民族文化的思想及行为的看法。(8分)参考答案: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中某些问题,提出自己见解的能力,答案言之成理即可。以下答案任选一个即可,如两方面都谈到,酌情给分。钱穆的思想和观点值得肯定。在当时的世界形势下,捍卫自己的民族文化,体现的是经世救国的责任心。在当今世界文化多元化潮

44、流中,我们应该坚守和捍卫本民族文化,比如穿中式服装,起名要用汉字,过中国传统节日等,这是对民族文化的认同和自豪。例如,现在有些企业喜欢为自己的产品起外国名字,这就是一种丧失本民族文化的体现。钱穆的思想有值得商榷的地方。因为他的思想和行为有其特定的时代背景,但世界在发展,文化也要有交流发展,我们要用更开阔的视野、更宽广的胸怀对待本民族文化和外来文化,吸取外来文化和文明的精华。比如他坚持使用汉字,现在英语成为世界性语言,完全不懂不看英语也不行。(观点2分,结合全文分析2分,联系现实举例并分析4分,共8分)第II卷表达题四、语言文字运用(23分)15、下列词语中,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45、、塑(shu)料 逡(qn)巡 磐(pn)石 城隅(y) 生死攸(yu)关B、粗糙(co) 希冀 (j) 连累(li) 窈窕(tio)否(p)极泰来 C、战栗(l) 干瘪(bi) 垝垣(yun) 窘(jing)步 浑(hn)浑噩噩 D、伶俜(png) 污秽(su) 松柏(bi) 拙劣( li) 隰则有泮(pn)15、答案C (.A塑sC瘪biD秽hu)16、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恰当的一是( )(3分)A、翘首西望,海面托着的就是披着银发的苍山,苍山如屏,洱海如镜,真是巧夺天工。B、经济搞上去,人口降下来。这标语挺切合我们的时代和国情。可是有人把它写在火葬场的墙上,看了真叫人啼笑皆非。C、面对

46、小区居民吃水难的问题,相关部门应相互协商,挖空心思,积极行动,尽快拿出切实可行的方案,群众利益无小事,更何况是吃水难这样的大事。D、中国小说史上的很多“续书”,质量有好有坏,评论有褒有贬,但几乎没有一部续书的艺术质量可以与原书相媲美,这是不容置喙的。16、答案:B(A巧夺天工:指人工的精巧胜过天然制成,形容技艺十分高超。 用于形容人工事物。B啼笑皆非:哭笑都不是,形容处境尴尬或既令人难受又令人发笑。C挖空心思:形容费尽心思,想尽一切办法。贬义。D 不容置喙:不容许插嘴。应改为“毋庸置疑”。)17、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A、同学们十分钦佩王老师,因为不仅她课讲得好,而且品德高

47、尚,多才多艺。B、在以低碳技术和产品为核心的新一轮国家竞争力角逐中,谁领先一步,谁就将引领世界经济发展潮流,并成为国际市场最大赢家。C、由于新加坡是双语教学,为初去他国的学生做好了语言方面的准备,让学生在异国他乡不会有那么强烈的陌生感。初到江南,就碰上了梅雨季节。D、专家表示,英德的城市绿化应该在保持既有特色的同时,走出用单一树种建设林阴大道的思路。17、答案B(A“不仅”要放在她的后面。C介词“由于”造成缺主语D“走出思路”搭配不当;)18、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初到江南,就碰上了梅雨季节。 , _ _, ,_, _, ,朦胧的墨绿中,清晰地闪着点点火红

48、的花朵,宛如一阕厚重、平和的弦乐声中,跳出了一管清脆、欢跃的笛音,给这雨后阴沉的清晨,增添了不少生气。 空中还漂浮着若有若无的雨丝 清晨推窗望去,雨虽停了 但天顶上,浓云尚未散开,低低压着房檐 一夜枕上听雨,辗转不能成寐 院子中,一丛绿树被染得浓阴如墨 天地间弥漫着一层湿漉漉、静悄悄的青黛色雾霭A B C D18. 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答题时要善于根据所给句子的语体特点来组合句子。此题所给的写景的描述性文字,既有时间上的先后顺序,写景上又有空间的层次感,依照先时间顺序,再空间顺序及句间关系就可选出答案C)19、下面是关于“感恩教育”的评论文章中的一段文字。请根据上下文,补

49、写画线处的内容。要求紧扣主题,语意连贯,表达明确,每处不超过15个字。(5分)近年来,不少学校开展的感恩教育活动都要求学生给父母洗一次脚。这引发了有关人士的质疑: ?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数千年文明史的伟大民族,知恩图报使我们的传统美德。 ,无疑是正确的,但是,如果不考虑学生的年龄以及生理与心理的差异和特点,只是简单地采取 ,恐怕不但达不到预期的教育效果, 。感恩教育是一项长期的工作,而且涉及到很多方面,它需要 。19(5分)(1)难道感恩就只是给父母洗脚吗(2) 学校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3)“一刀切”的模式(4)反而会使学生产生抵触情绪(5)学校、家长和社会的共同努力20、仿照下面语段中画线的句

50、子,续写两句话。要求修辞手法相同,句式一致。(6分)古典诗歌常常以精微的笔触传达丰富的意蕴,仿佛一抹微云,却能引你想象天空的辽阔; , ; , 。20. 参考答案: 仿佛一叶扁舟,却能引你想象大海的浩瀚;仿佛一粒新芽,却能引你感受春天的温煦。(每句3分,其中修辞相同且得当2分、句式一致1分)五、写作(60分)2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60分)有些人只是在童年有过好奇心,有些人一生都保持好奇心。质疑、发现、智慧、高尚、惊喜、欢乐、烦恼、平庸这中间的每一个词都有可能像影子一样跟在好奇心的后面。 请以“好奇心”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这是2008年江苏高考

51、作文题,要写好此文,首先,要读懂“好奇心”,明确好奇心的含义。 “好奇心”属于精神活动的范畴,即由好奇而产生的一种心路历程和心理状态。其次,必须正确理解“质疑、发现、智慧、高尚、惊喜、快乐、烦恼、平庸这中间的每个词都有可能像影子一样跟在好奇心的后面”的这一提示语。此句为考生在发掘写作内涵方面的意义和立意方向指明了方向。先来分析材料中提供的、命题者所列出的八个词汇。“质疑”“发现”是两个动词,表明对好奇心产生的缘由是什么;“惊喜”“快乐”“烦恼”三个形容词,提示作者从“我”由好奇心带来的精神感受和心灵的思考;而“高尚”与“平庸”这两个形容词,正好一褒一贬,这是从选择材料上提示的。再说前六个都是正

52、面的,说明只有“保持”好奇心才能带来“质疑”“发现”“智慧”等;后两个是负面的,说明失去好奇心将带来“烦恼”、变得“平庸”,而此八个中心词又与第一句紧密相衔接,说明命题本身体现出是引导考生“对未知世界的睿智之语”。好奇心为什么?两个人都长年纪了,相距不过几米的屋子,有什么必要隔几分钟就喊一下?每次去奶奶家,这件事总是会勾起我的好奇心。奶奶八十了,但眼不昏耳不聋,还能眯着眼在屋里做针线。大她三岁的爷爷便不行了,不愿走动,总是坐在藤椅上晒太阳。相隔不过几米,奶奶过几分钟,便会放下活儿,“老头子!”奶奶这么叫。爷爷不应,奶奶便急,迈着碎碎的步子到跟前。爷爷好好的呢,在藤椅上睡熟了。于是孩子般地笑嗔:

53、“这个死老头子,人家喊了也不睬。”这样的事天天发生。我很好奇。是奶奶闷吗?没有人说话?那她为什么只喊一下而不是和爷爷唠嗑呢?喊爷爷做什么呢?还这么不停地喊?我想起奶奶每次看见爷爷好好的,满意离去的背影。阳光总是以最完美的角度铺在奶奶身上,每每这样的画面闪烁着温暖的光辉。是不是只要有人答应便好呢?我好奇地继续想。那好。再有这种事发生时,我便捂住嘴,学爷爷的声音迟缓地答:“唉”可每每奶奶都能辨别出来,无论我用布还是用棉花捂以求声音的逼真。“细丫头在这儿捣乱”奶奶皱纹满布的手会轻拍我,以示责备。微微笑。奶奶依旧。我的好奇心不减反增。算了,我破釜沉舟。“奶奶,你老这么喊来喊去做什么呢?也不嫌烦。”奶奶

54、看我,宽容地笑:“丫头,你不懂的。知道他好好的,我才心安的。”心,被濡湿了。是花蕊中的一滴露。连日以来如同小虫一样不断噬咬我心的好奇心得到满足。你在,就心安的。这是人世间最最美丽的风景。粗茶淡饭有什么要紧?年华老去有什么要紧?你在,就心安。我想,所谓爱,便是如此。就是我所爱的人,我惦念的人,必得在我看得见的地方,我手够得到的地方,我能够走到的地方,好好的存在着。我庆幸我拥有好奇心,才得以知晓奶奶一辈子的关心,温情与爱。我知道了,那声声呼唤是在说,有你在,整个世界,都在。点评:此文是叙写日常生活的规范的记叙文,成功的秘诀在于从“我”独特的视角探求老人的内心世界。奶奶的言行,的确让孙女好奇。于是,

55、调皮的“丫头”对奶奶进行了一番“侦察”,结果“侦察”到了“人世间最最美丽的风景”濡湿了人们的心,美得如“花蕊中的一滴露”!此文是叙写日常生活的规范的记叙文,能在“尺水”中“兴波”,能用鲜活的细节描写展示澎湃的内心波澜,读来意味无穷。这是2008年高考记叙文的拔尖之作。好奇心一本厚厚的,有些破旧的笔记本引起了我的好奇心。她,总与它形影不离。上课的时刻她带着它;吃饭时她总会翻一下它;晚自习时,她会在上面增添许多内容;睡觉前呢?一定会捧着它吧。这本笔记上究竟写着些什么呢?好奇心催促着我去了解。一个课间,她离开了教室,走得匆匆忙忙的,它就平躺在讲台上,静静地。去看看吧,好奇心驱使我走上讲台。偷看别人的

56、隐私不是君子所为,我心中又有了犹豫。它纹丝不动地躺在那,上面布满了密密麻麻的字。我侧目看了看同学们,他们似乎有着同样的好奇心,但都没有付诸行动。毕竟它是老师的东西。既然走上讲台了,没理由空手而回吧,我暗自对自己说。“嘿,你看看,上面写什么!”一位同学两眼放着光,小心翼翼地提醒我。我的意志更加坚定了。“你,去帮我把风。”我嘱咐那位同学。“好的,放心吧。”说着他冲出教室,站在走廊上东张西望,眼珠骨碌碌地转悠。我放心地迈开大步,走上讲台,微眯起双眼,瞄着那一行行密密麻麻的字。“鬃,心丝细腻,不够坚强,要注意不能过于责备她。”“鬃(我的名字),有小聪明,却不踏实,要善意引导,不可伤了孩子的自尊心。”翻

57、过一页,“今天鬃同学考试作弊,我责备了他,我的心揪成一团,该怎样才能使他理解我的心呢?”又翻过一页,“今天孩子不舒服,可学校太忙,记得提醒孩子外婆来家照看他。”“过不久,我的孩子们要高考了,我该怎样鼓励他们呢?”我不再往下翻,这是老师的日记本啊,我居然偷看了老师的“秘密”!我的眼眶不知不觉湿润了。她多少个日夜为我们操劳,有多少个难眠之夜?她怎忍心舍小家为大家,连孩子病了她都无暇顾及?她又是何等地坚强,用她严厉的外表来掩藏她炽热的心?她的身躯为何日渐消瘦,她的双鬓为何日渐斑白?此时我的心中已有了答案。老师,她用真诚磨炼我们这一颗颗沙砾,使我们成为光彩熠熠的珍珠。我用好奇心换得了对老师的理解与尊重,谢谢您,我敬爱的老师!今年高考作文,“偷看”父母、老师、同学日记和私藏的文章不少,但大多平平,有些“做”。此文虽短小,但情节完整曲折,生活氛围真实可感;“我”的犹豫心理,同学的目光鼓动,“把风”的神神秘秘,均写得鲜活、灵动,故能在同类作文中胜他人一筹。(潘大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