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1-2022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 模块检测(一)-(二)(含解析)中图版选择性必修1.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671514 上传时间:2024-05-29 格式:DOC 页数:26 大小:2.8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2022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 模块检测(一)-(二)(含解析)中图版选择性必修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2021-2022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 模块检测(一)-(二)(含解析)中图版选择性必修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2021-2022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 模块检测(一)-(二)(含解析)中图版选择性必修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2021-2022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 模块检测(一)-(二)(含解析)中图版选择性必修1.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2021-2022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 模块检测(一)-(二)(含解析)中图版选择性必修1.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2021-2022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 模块检测(一)-(二)(含解析)中图版选择性必修1.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6页
2021-2022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 模块检测(一)-(二)(含解析)中图版选择性必修1.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6页
2021-2022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 模块检测(一)-(二)(含解析)中图版选择性必修1.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6页
2021-2022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 模块检测(一)-(二)(含解析)中图版选择性必修1.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6页
2021-2022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 模块检测(一)-(二)(含解析)中图版选择性必修1.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6页
2021-2022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 模块检测(一)-(二)(含解析)中图版选择性必修1.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6页
2021-2022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 模块检测(一)-(二)(含解析)中图版选择性必修1.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6页
2021-2022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 模块检测(一)-(二)(含解析)中图版选择性必修1.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6页
2021-2022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 模块检测(一)-(二)(含解析)中图版选择性必修1.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6页
2021-2022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 模块检测(一)-(二)(含解析)中图版选择性必修1.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6页
2021-2022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 模块检测(一)-(二)(含解析)中图版选择性必修1.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6页
2021-2022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 模块检测(一)-(二)(含解析)中图版选择性必修1.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6页
2021-2022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 模块检测(一)-(二)(含解析)中图版选择性必修1.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6页
2021-2022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 模块检测(一)-(二)(含解析)中图版选择性必修1.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6页
2021-2022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 模块检测(一)-(二)(含解析)中图版选择性必修1.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6页
2021-2022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 模块检测(一)-(二)(含解析)中图版选择性必修1.doc_第21页
第21页 / 共26页
2021-2022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 模块检测(一)-(二)(含解析)中图版选择性必修1.doc_第22页
第22页 / 共26页
2021-2022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 模块检测(一)-(二)(含解析)中图版选择性必修1.doc_第23页
第23页 / 共26页
2021-2022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 模块检测(一)-(二)(含解析)中图版选择性必修1.doc_第24页
第24页 / 共26页
2021-2022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 模块检测(一)-(二)(含解析)中图版选择性必修1.doc_第25页
第25页 / 共26页
2021-2022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 模块检测(一)-(二)(含解析)中图版选择性必修1.doc_第26页
第26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模块综合检测(一) (二)模块综合检测(一)(限时: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共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某年7月1日12时30分52秒,广州市花地大道时间园里的九根铁柱瞬间失去黑影,出现“立杆无影”的奇观,引得现场的数百名广州市民啧啧称奇。据此回答12题。1此景象发生时()A地球公转到远日点附近 B地球公转到近日点附近C此时公转速度由慢变快 D此时公转速度达到最快2此景象在一年内会出现两次,另一次可能发生在()A4月18日前后 B6月11日前后C8月11日前后 D10月6日前后解析:1.A2.B第1题,“立杆无影”反映的是太阳直射现象。根据材料可知,此时间为7月1日,7月初

2、地球处于公转轨道上远日点附近,公转速度最慢;1月初地球处于公转轨道上近日点附近,公转速度最快。第2题,广州市位于北回归线和赤道之间,一年内有两次太阳直射现象。7月1日出现“立杆无影”现象,表示该日太阳直射广州市。此次太阳直射广州市的日期大约为北半球夏至日后的第9天,所以另一次太阳直射广州市的日期大概为夏至日前的第9天,即6月11日前后。济南(37N)某高中地理兴趣小组开展有关林窗知识的研究性学习活动,他们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到,林窗主要是指林冠乔木衰老死亡或因偶然因素导致成熟阶段优势树种的死亡,从而在林地造成空隙的现象。它可以分为两类:林冠林窗,指林冠层空隙下的林地;扩展林窗,指除林冠林窗外,还包

3、括其边缘到周围树木的树干基部所围成的林地。该小组选择晴天,到南部山区进行野外调查,调查时绘制了林窗示意图,并获取林窗区域地理环境资料。据此完成35题。3调查当日正午时刻,兴趣小组成员测量获得结果SdH。该日最接近()A秋分(9月23日左右) B霜降(10月23日左右)C立春(2月4日左右) D清明(4月5日左右)4图中表示林冠林窗的是()ASa BSbCSC DSd5该小组研究表明,林窗变大会导致林窗区域()A光照强度降低、温度降低B土壤上层含水量季节变化增大C土壤的湿度增加D气温日较差缩小解析:3.B4.A5.B第3题,根据调查当日正午时刻,兴趣小组成员测量获得结果SdH可知,该日正午太阳高

4、度角是45,该地纬度是37N,可以计算太阳直射点纬度是8S,太阳直射点每月移动纬度约8,从秋分日到太阳直射8S,共用近1个月,日期最接近霜降(10月23日左右),B项正确;秋分直射赤道,A项错误;清明直射点在北半球,D项错误;再次出现上图情况可能在2月20日左右,约是雨水。第4题,右图中表示林冠林窗的是指林冠层空隙下的林地,对应图中的Sa;Sb、Sc是林冠林窗到扩展林窗间的区域;Sd是扩展林窗的范围。第5题,该小组研究表明,林窗变大会导致林窗区域受阳光照射时间季节变化增大,土壤上层含水量季节变化增大。林窗变大会导致光照强度增大、温度升高;蒸发增多,土壤的湿度减小;气温日较差增大。下图为海口市某

5、高中室外篮球场(110E,20N),图甲为某同学经常练习投篮的球场及投篮点示意图,图乙为该球场篮板侧视图,M、N分别为某日及半月后地方时12:00篮板上沿在球场的投影。据此完成67题。6仅从面光投篮会降低投篮命中率角度考虑,该同学在早上6:00投篮命中率最低的地点可能是()A BC D7篮板上沿投影从N到M移动的节气最可能为()A立夏芒种 B芒种夏至C夏至小暑 D小暑大暑解析:6.D7.C第6题,从题干可知,面光投篮会降低投篮命中率,“面光”指的就是迎着太阳光投篮。读图甲可知,该同学在早上6:00投篮,太阳大致位于东边天空(海口纬度较低),面光位置应该是,投篮命中率最低的地点可能是。第7题,该

6、球场位于海口市,篮板上沿投影在N处时,篮板影子朝南,太阳位于北边天空。篮板上沿投影从N移动到M是向北移动,影子变短,海口市正午太阳高度角在增大,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节气最可能为夏至小暑。立夏芒种、芒种夏至直射点向北移动。小暑大暑太阳直射点移动到海口市以南,地方时12:00篮板上沿在球场投影位于M北侧。2019年1月27日,西安阴,大风降温,无降雪。1月28日,欣宝随其父母从西安出发驾车去长安区秦岭北麓“南山温泉”度假酒店去游泳、泡温泉,途经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新校区时,发现草坪及路边有明显积雪现象。下图为西安地区简图。据此完成89题。82019年1月27日西安所经历的天气系统是()A暖锋 B冷锋C

7、准静止锋 D反气旋9西安27日无降雪的原因是()A冷空气较弱B西安空气干燥、湿度低C暖空气较弱D西安位于冷空气的下风向解析:8.B9.B第8题,1月27日,西安阴,大风降温,无降雪。长安区有明显积雪现象,应为冷锋受地形抬升形成的降雪,1月27日西安所经历的天气系统是冷锋。第9题,大风降温,说明冷空气较强,西安位于冷空气的上风向,没有形成降雪应与西安空气干燥、湿度低有关。与暖空气弱无关。干热风,俗称“火南风”或“火风”。它是一种高温、低湿并伴有一定风力的农业灾害性天气。下图为19612005年甘肃省干热风次数与其他气候要素变化对比图。图中标准化数值正值表示增加,负值表示减少。据此完成1012题。

8、10图示反映出甘肃省干热风发生的次数()A19611975年逐渐增加B19611995年波动减少C19751985年逐渐减少D19612005年波动增加111995年以后,甘肃省干热风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相对湿度增大 B降水量增大C全球气候变暖 D蒸发量减少12当地夏季多干热风天气的主要原因是()A受高压脊控制 B受低压槽控制C受锋面气旋控制 D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解析:10.B11.C12.A第10题,读图可知,19612005年甘肃省干热风发生次数的变化可分为两个阶段:19611995年波动减少,19962005年波动增加。第11题,1995年以后,甘肃省干热风发生次数显著增加,主要是受

9、全球气候变暖影响,当地气候暖干化;降水量增大、相对湿度增大、蒸发量减少有利于抑制干热风天气的发生。第12题,干热风高温、低湿,而受低压槽和锋面气旋控制的地区一般会产生降水;甘肃省纬度较高,基本不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影响;甘肃省位于我国西北地区,夏季在局部高压脊控制下,降水少,干热风天气多发。低压槽分布区往往是锋面天气形成的区域,下图为某近地面低压槽形成的锋面天气系统示意图。读图,完成1314题。13近地面气压高低状况正确的是()A BC14近地面风向正确的是()A两地风向相同,吹偏南风B地吹偏西风,地吹偏南风C两地风向相反,呈对吹风D地吹偏东风,地吹偏西风解析:13.A14.B第13题,低压槽锋面

10、天气系统为冷锋,移动指向北说明是南半球,冷锋出现在低压西部,高压东部,绘出等压线图(如图)即可得出气压高低的关系大致为:、。第14题,根据上题解题思路,结合等压线状况,绘出风向即可得出地吹偏西风、地吹偏南风。下图为中纬度某区域2020年7月5日4时和14时海平面等压线分布状况图。读图,完成1516题。15当日414时,地的天气状况是()A晴转阴,气温降低 B阴转晴,气温升高C一直晴天,气温升高 D一直阴天,气温降低16当日14时,与地相比,地()A气压较高 B风速较小C风向相同 D降水概率大解析:15.C16.D第15题,风由高压吹向低压,读图示风向可知,从4时至14时,地等压线向低压凸出,故

11、地一直位于高压脊处,天气晴朗,气温随着太阳的升起逐渐升高,一般在14时达到最高。第16题,由地附近风向可知,地位于低压槽,气压较两侧低,而地位于高压脊,地气压较高;地与地风速无法比较;地与地风向相反;地位于低压槽,气流上升,可能会形成降水,地位于高压脊,降水概率小。下图为大西洋海水等温线示意图(单位:)。读图,回答1719题。17图中()A同纬度地区,北大西洋水温比南大西洋低B中高纬地区,北半球等温线较南半球平直C在南北纬20附近,大洋东侧水温低于西侧D水温最高值约为27 ,仅仅出现在北半球18图中()A处寒暖流交汇,海水温度南北变化大B处受西风漂流的影响,利于海洋航行C处受到暖流的影响,等温

12、线向北凸出D处受到上升流的影响,冷水鱼群汇聚19图中海域沿岸()A植被以温带草原为主 B河流流量季节变化小C河流结冰期较长 D气温年较差较大解析:17.C18.A19.B第17题,同纬度地区,北大西洋水温不一定比南大西洋低,如中纬度北大西洋暖流流经,南大西洋却是西风漂流寒流流经;中高纬地区,南半球较北半球等温线平直;在南北纬20附近,大洋东侧为寒流,西侧为暖流,因此该纬度海区大洋东侧水温低于西侧;水温最高等值线为27 ,南北半球均有出现。第18题,图中处墨西哥湾暖流和拉布拉多寒流交汇,海水温度变化较大;处海洋面积广阔,受西风漂流影响,等温线大致沿纬线分布,逆流不利于海洋航行;处受本格拉寒流影响

13、,等温线向北凸出;处是北大西洋暖流和北冰洋南下冷海水交汇形成的著名北海渔场。第19题,图中海域沿岸气候为温带海洋性气候,植被以温带落叶阔叶林为主;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降水均匀,河流流量季节变化小;该区冬季气温高于0 ,气温年较差较小,河流无结冰期。阿根廷滑柔鱼资源丰富,其主要分布区也是西南大西洋的重要渔场(如图)。2018年6月一艘满载阿根廷滑柔鱼的大型渔船,在智利导航员的带领下,从大西洋经麦哲伦海峡、智利内水水道,顺利驶入太平洋。领航费用按船舶吨位总计。据此完成2021题。20阿根廷滑柔鱼所在渔场形成的主要条件()A海域面积大,生存空间广 B上升流带来饵料C寒暖流交汇,浮游生物多 D人类活动干

14、扰少21与太平洋航道相比,该货轮走智利内水水道的主要目的是()A缩短航行里程 B降低运输成本C减少风浪影响 D避开航道暗礁解析:20.C21.C第20题,从图示材料信息可以看出,滑柔鱼主要分布区位于巴西暖流和福克兰寒流的交汇处,寒、暖流交汇会扰动海底,把海底的营养物质带到表层,营养盐类增多,浮游生物增多,鱼的饵料丰富,鱼群聚集,形成渔场。第21题,6月正处于南半球冬季,西风强劲且风浪与船只航行方向垂直,增大了船舶侧翻的可能性;智利内水水道受岛屿的影响,风浪小。图甲为我国天津市某小区的平面图,七幢楼高度均为84米左右。图乙为沿着小区花园NS线的局部纵剖面图。读图,完成2223题。22营造小区花园

15、的主要植被是()A落叶乔木 B落叶灌木C常绿乔木 D硬叶乔木23小区花园的M地布局高大乔木的主要优势是()A土层厚 B光照强C易浇灌 D风力小解析:22.B23.A第22题,天津位于温带季风气候区,其植被主要以落叶林为主;若小区花园主要植被为落叶乔木,会阻挡视线,同时会加重地下车库的压力。因此,营造小区花园的主要植被是落叶灌木。第23题,从图中可以看出,小区花园的M地设有承重柱,可以承受较大的压力。且该处土层深厚,高大乔木可以获取充足的水分及养分。下图为某山地等高线、等温线、雪线分布示意图,图中之间为同一自然带。读图,完成2425题。24该山地北坡是()A阳坡和背风坡 B阴坡和背风坡C阴坡和迎

16、风坡 D阳坡和迎风坡25若图中7月3 等温线上下植被类型有明显差异,则线下附近植被类型可能为()A高山草甸 B高寒荒漠C针阔叶混交林 D高山针叶林解析:24.B25.A第24题,首先根据等高线画出大致的山体侧视图,然后根据等温线分布在图中画出7月等温线,北坡低,南坡高,说明南坡为阳坡,北坡为阴坡;根据雪线的分布高度,在图中画出雪线,北坡高,南坡低,与7月等温线倾斜方向相反,说明影响雪线的主要因素不是气温,而是降水,南坡应为迎风坡,北坡为背风坡。综上,该山地北坡是阴坡和背风坡。第25题,图中地7月气温为3 ,地有雪线分布,所以之间为雪线以下的高寒荒漠带,那么3 等温线之下附近植被类型可能为高寒荒

17、漠带以下的高山草甸。二、非选择题(共4个小题,共50分)26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图甲)和圭表示意图(图乙),回答下列问题。(10分)圭表是我国古代科学家发明的度量日影长度的一种天文仪器,通过观测“圭”上“表”影的长短变化可确定节气。(1)图甲中当地球运行至a位置时,太阳直射的纬线是_,全球昼夜长短的分布规律是_。(2分)(2)图甲中当地球从b位置运行至c位置时,北京地区正午太阳高度逐渐_,北极圈内极昼范围逐渐_。(2分)(3)图乙中“圭”的适宜长度取决于图甲中_(填字母)位置正午“表”影长度。安放圭表时,“圭”的两端应指示_方向。(2分)(4)如图乙所示安放圭表,主要适用于我国_地区。(2分)(

18、5)请简单评价利用圭表确定节气的优缺点。(2分)解析:第(1)题,根据地轴的指向、地球的公转方向和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可判断出,a为春分日,b为夏至日,c为秋分日,d为冬至日。春分日时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第(2)题,夏至日到秋分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并向南移动,北京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角逐渐减小,北极圈内的极昼范围逐渐减小。第(3)题,“圭”的适宜长度取决于最长“表”影的长度。图乙所示“表”影冬至日这天最长,“圭”的最短长度应大于此日“表”的影长。安放圭表时,“圭”的两端应指示南北方向。第(4)题,图乙所示“表”影始终朝北,所以该地应该位于北回归线以北地区。第(5)题,利用圭表确定节气的优

19、点是可操作性强,便于观测;缺点是受圭表的规格限制较大,受天气影响大。答案:(1)0(赤道)全球昼夜平分(2)减小减小(3)d南北(4)北回归线以北(5)优点:便于操作;直观,便于观测。缺点:精度受圭表的规格限制较大;效率低,受天气影响大。27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2分)雅鲁藏布大峡谷是青藏高原上最大的水汽通道,由于地壳抬升速率及岩性的差异导致其宽谷和峡谷相间分布。宽谷常分布着变动不定、心滩密布、水流散乱的游荡型河道。在距今约7.51.1万年的晚更新世末次冰期,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入口处的格嘎冰川发生了堵塞河道的事件,对附近河段的地理环境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下图左为雅鲁藏布江水系及其河谷形态

20、分段示意图,下图右示意游荡型河道。(1)从地壳抬升速率差异的角度分别说明宽谷和峡谷的成因。(3分)(2)说明宽谷段游荡型河道形成的自然条件。(4分)(3)分析雅鲁藏布大峡谷生物资源丰富的自然原因。(5分)解析:第(1)题,宽谷和峡谷其地壳抬升的速率不同,具体来说,峡谷地段地壳抬升速率快,河流落差增大,下蚀能力更强;宽谷地段地壳抬升速率慢,河流下蚀能力较弱,侧蚀作用较强。第(2)题,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游荡性河道的特点是“变动不定、心滩密布、水流散乱”。心滩属于泥沙堆积地貌,宽谷河道较开阔,河流进入宽谷段后,由于河道开阔,流速减慢,河流的搬运能力减弱,易发生泥沙堆积。而雅鲁藏布江河谷地区河流径流量

21、和水位季节变化大,河床泥沙易遭冲刷侵蚀和搬运,使得水流散乱,易发生游荡。同时,宽谷段河谷较宽,河道摆动受地形限制小,河道摆动空间大。第(3)题,雅鲁藏布大峡谷所处纬度较低,热量充足,注意材料信息“雅鲁藏布大峡谷是青藏高原上最大的水汽通道”,所以地处西南风的水汽通道,水热条件好;谷地与高山之间相对高度大,加之所处纬度较低,气候的垂直差异显著,适合不同类型的生物生存;雅鲁藏布江属于国际性河流,上游地处青藏高原,位于喜马拉雅山北侧,下游注入印度洋,位于喜马拉雅山南侧,所以大峡谷沟通喜马拉雅山南北,连接了不同的生态环境,有利于促进生物的混合与交流;最后,该区域地理位置偏僻,人口密度小,受人类活动影响小

22、,物种得以保留。所以雅鲁藏布大峡谷生物资源丰富。答案:(1)地壳抬升速率快,河流向下侵蚀为主,形成峡谷;地壳抬升速率慢,河流侧蚀为主,形成宽谷。(2)宽谷段河谷较宽,河道摆动空间大(受地形限制小);河流进入宽谷段后,流速减慢,易发生堆积;河床内有大量泥沙堆积,泥沙易遭冲刷侵蚀;河流流量、水位季节变化大,河道易发生“游荡”。(3)雅鲁藏布大峡谷纬度较低,热量充足;相对高度大,垂直差异显著;地处西南风的水汽通道,水热充足;大峡谷沟通喜马拉雅山南北,促进生物的混合与交流;受人类活动影响小,物种得以保留。28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4分)材料一好望角位于非洲西南端,因多暴风雨,海浪汹涌,故又称为“

23、风暴角”。好望角及其邻近海域一直是印度洋与大西洋互通的航道要冲。载重量在25万吨以上的巨轮无法通过苏伊士运河,需绕道非洲南端的好望角。好望角海域几乎终年大风大浪,冬季常有“杀人浪”出现,这种波浪弱则56 m高,强则高达15 m以上,浪头犹如悬崖峭壁,浪背如缓缓的山坡,受其侵袭而蒙难的船只不计其数,该海域是世界最危险的航海区域之一。材料二海雾由海面低层大气中水汽凝结所致,通常呈乳白色,产生时常使海面能见度降到1千米以下甚至更低,给海上交通和作业带来很大的麻烦,因此有人将其称为“无声杀手”。(1)试分析好望角海域“杀人浪”的形成原因。(4分)(2)好望角航线上的G海域是世界海雾的多发区之一,试分析

24、该海区多雾的原因及对海洋航运产生的影响。(6分)(3)G海域是东南大西洋的重要渔场,试分析该渔场形成的主要原因。(4分)解析:第(1)题,好望角位于南非南部大西洋和印度洋的汇合处,这里位于西风带控制区,尤其是好望角的冬季,中纬度地带就成了温差较大的地区,冷暖气流不断交汇运动,极易导致风暴频发。好望角接近南纬40,而南纬40至南极圈是一个围绕地球一周的大水圈,广阔的海区是好望角巨浪生成的另一个原因。此外,在辽阔的海域,海流突然遇到好望角陆地的侧向阻挡作用,也是巨浪形成的重要原因。强劲的西风急流掀起的惊涛骇浪长年不断,尤其在冬季频繁出现,还不时加上极地风引起的旋转浪,当这两种海浪叠加在一起时,海况

25、就更加恶劣。第(2)题,G海区海雾多发的原因,可以从洋流、水汽等方面回答。(本格拉)寒流经过G海域,对该海域有降温作用;东南信风(盛行风)带来的热空气遇海面冷海流,空气中的水汽凝结形成雾气。出现海雾主要会影响航行的速度与安全。第(3)题,在世界海洋的信风带大陆的西岸,多盛行离岸风,形成上升流,形成了渔场。其关联大致可以表示为:信风带的西岸盛行离岸风形成离岸流导致冷水上泛,形成上升流海底营养物质被带到表层浮游生物增多鱼的饵料增多渔业资源丰富,形成渔场。答案:(1)好望角周边海域冬季正处在盛行西风带的影响下,风力强劲,风浪大;在辽阔的海域上,自西向东的洋流突然遇到好望角陆地的侧向阻挡形成巨浪。冬季

26、由极地东风和盛行西风引起的旋转浪叠加在一起时,“杀人浪”更易形成。(2)本格拉寒流经过该海域,对海域有降温作用;气流经过冷海面时,受寒流影响温度降低,水汽凝结而形成海雾。海面能见度下降,影响航运速度,容易出现各种海上交通事故。(3)由于受东南信风(离岸风)的影响,附近海区的海水盛行上升流,海水把海底的盐类物质带到大洋表层,为浮游生物提供了食料,也为鱼类提供了充足的饵料,鱼类在此富聚而形成渔场。29图1为某区域自然带分布图,图2为图1中MN一线剖面在不同地质历史时期地形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4分)(1)根据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简述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A地附近海域大量鱼类死亡的原

27、因。(4分)(2)请说明C自然带南北狭长分布的原因。(3分)(3)据图2简析MN一线剖面的地形变化对P地自然景观的影响。(3分)(4)甲、乙两处都位于山地东侧,海拔相近,但垂直自然带分布差异显著,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并说明形成这些差异的主导因素。(4分)解析:第(1)题,该处渔场的形成原因主要是沿岸存在上升流,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上升流减弱,水温升高,从而导致鱼类死亡。第(2)题,主要从地形和洋流方面分析。第(3)题,从图2中可以看出,MN一线剖面地形不断隆起,海拔升高,阻挡了西风,导致P地降水减少,形成荒漠景观。第(4)题,甲、乙两处都位于山地东侧,垂直自然带分布差异主要从基带、自然带种类

28、与数量等方面进行分析,形成这种差异的主导因素是纬度位置。答案:(1)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A地附近海域水温升高,鱼类生存环境发生改变;上升流减弱,表层营养物质减少,鱼类饵料缺乏。(2)受高大山脉限制难以向内陆延伸;沿岸寒流降温减湿,使热带荒漠带向南北方向延伸。(3)对西风的阻挡作用增强;P地位于西风的背风坡,气流下沉增温明显,降水减少,形成荒漠景观。(4)垂直自然带分布差异主要表现在:山麓自然带不同;自然带种类与数量不同;积雪、冰川带的下限高度不同。主导因素:纬度位置。模块综合检测(二) (限时: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共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我国某地一同学每天早晨在上学

29、路上,习惯性地观察天空中的太阳,下图示意该同学在两个不同日期的7:30(北京时间)经过P点时,所看到的太阳在天空中的a、b位置,图中M、N代表南北方向,PQ垂于MN。据此完成12题。1该同学看到太阳位于a位置上升到b位置期间可能是()A6月到7月 B9月到10月C2月到3月 D3月到4月2如果该同学看到太阳又由b位置降到a位置时,当地()A昼短夜长 B昼渐短C正午影子渐短 D日出东南解析:1.D2.B第1题,该同学看到太阳位于a位置上升到b位置期间,该地日出地方时从6时变成6时前,说明昼长夜短,昼长在增加,应是春分日后的日期,可能是3月到4月。6月到7月昼长先增后减;9月到10月昼长在减小;2

30、月到3月日出的地方时多在6时后。第2题,如果该同学看到太阳又由b位置降到a位置时,说明当地日出地方时由6时前变为6时,由昼长夜短变成昼夜等长,昼长在缩短,A错、B对;太阳直射点南移,正午太阳高度角变小,影子渐长,C错;此时段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日出由东北方向变成正东方向,D错。我国某校地理兴趣小组的同学发现,教室走廊在2019年大寒日13时(北京时间)前后开始受到阳光照射,而不再被南楼遮挡。下图是某同学于当天拍摄的一张阳光照射教室走廊的照片和二十四节气图。据此完成34题。3该同学拍摄照片时,面向()A东方 B西方C南方 D北方4教室走廊被南楼挡住不能在正午照射到阳光的时间大致开始于()A冬至

31、B大暑C小雪 D小满解析:3.B4.C第3题,根据题意,教室走廊在大寒日13时(北京时间)前后开始受到阳光照射。从二十四节气来看,大寒日到春分日之间,太阳直射南半球,我国各地正午太阳从正南方射入。据图可知,阳光从左侧射入,因此左侧是南方,据此可判断,该同学面朝西方,故选B。第4题,根据题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教室走廊开始受到阳光照射不再被南楼遮挡的节气为冬至后第二个节气大寒,则其被南楼挡住不能在正午照射到阳光的时间大致开始于冬至前第二个节气,即小雪。故选C。贝马拉哈国家公园位于马达加斯加岛中西部,园内布满了形状独特的针尖石林,其物质组成是几百万年前海底珊瑚和海藻的化石堆积物。下图为贝马拉哈国家

32、公园针尖石林景观和马达加斯加岛北部年降水量分布图。据此完成57题。5推测该国家公园针尖石林形成的最主要原因是()A海水的侵蚀和溶蚀 B风力的侵蚀和堆积C流水的侵蚀和溶蚀 D流水的侵蚀和堆积6该国家公园所在地的自然植被是()A热带雨林 B热带草原C热带沙漠 D亚热带灌丛7与乙地相比,甲地年降水量多的主要原因是位于()A气旋活动频繁区 B西南季风迎风坡C东北信风迎风坡 D东南信风迎风坡解析:5.C6.B7.D第5题,由材料可知,针尖石林,其物质组成是几百万年前海底珊瑚和海藻的化石堆积物,为石灰岩构成,为喀斯特地貌,塑造喀斯特地貌的主要外力作用是流水的侵蚀和溶蚀。第6题,该国家公园所在地位于马达加斯

33、加岛的西部,为热带草原气候,对应的自然植被是热带草原。第7题,马达加斯加岛的东部处在东南信风迎风坡,加上东部暖流的增温加湿作用,降水多于西部,气旋活动少,不受西南季风和东北信风影响。下图为某地区地质剖面图,其中C为沉积物,B、F、G为沉积岩,A、D为不同时期的岩浆岩,E为变质岩。读图,完成89题。8图中各类岩石形成的顺序由早到晚正确的是()AADGBF BBEDAFCGFBDA DGBAED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处有可能找到化石B如果在这里修一条东西走向的地下隧道,应选择在F层施工C如果该地区有石油,则应该在地向下打井开采D假设C层为沙质沉积物,则该地区可能常年盛行南风解析:8.D9.C第

34、8题,该地岩层中D切断了A,应是A的形成早于D;E是发生侵入作用时形成的变质岩,故其形成在A之后;A切断了G、B,故G、B要比A形成的早;沉积岩G较B位置偏下,故G早,F要比B晚。第9题,A是岩浆岩,在处不可能找到化石。F处岩层向下弯曲,为向斜,不利于地下隧道施工。地对应下为背斜,是良好的储油构造,故如果该地区有石油,则应该在地向下打井开采。假设C层为沙质沉积物,处坡面较陡,为背风坡,则该地区可能常年盛行北风。下图中P地常年受某风带的影响。读图,完成1011题。10左图中P地气候类型是()A地中海气候 B温带海洋性气候C温带季风气候 D亚热带季风气候11左图此时处在右图“三圈环流”所表示的季节

35、,则N地()A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炎热干旱B受信风影响,高温多雨C受西风影响,温暖湿润D东南季风影响,高温多雨解析:10.B11.A第10题,“P地常年受某风带影响”,其纬度在40附近,可以判断控制P地的是西风带,且可以进一步判断该地位于南半球,在40S以南地区,并且在大陆的西岸,气候类型为温带海洋性气候。第11题,右图所示气压带和风带向南移动,该季节为北半球的冬半年,南半球的夏半年。N地位于40S以北的大陆西岸,最可能的气候为地中海气候,在该季节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炎热干旱。读我国部分地区春雨时间分布图,回答1213题。注:虚线为降雨终止线,实线为降雨开始线。图中数字表示月份,上、中、下

36、分别表示上旬、中旬、下旬。12下列城市与诗句“清明时节雨纷纷”描述的场景肯定不符的是()A合肥 B长沙C南昌 D武汉13图中福州西部降雨开始线与降雨终止线密集的影响因素是()A纬度 B地形C海陆位置 D锋面解析:12.A13.B第12题,清明时间为每年的4月5日前后。从图中可以看出,长沙、南昌的春雨3月下旬到4月上旬开始,武汉的春雨4月上旬开始,这三地均有可能出现“清明时节雨纷纷”的场景;而合肥的春雨5月上旬才开始,与“清明时节雨纷纷”诗句描述的场景不符。第13题,福州西侧为东北西南走向的武夷山所在地区,山地地形使该地区降雨开始线与降雨终止线密集。气象学上,若一年中第一次连续5天的日平均气温1

37、0 ,则以第一天作为春季的开始日。下图为我国30N附近各地入春时间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1415题。14地与地入春时间分别是()A5月15日2月20日 B3月18日2月25日C3月18日3月20日 D2月20日5月15日15造成两地入春时间差异的原因是()A地正午太阳高度较大,获得太阳辐射多B地气候大陆性较强,春季气温回升较快C地受海洋调节作用强,春季来得早D地受冬季风影响较大,春季来得晚解析:14.A15.B第14题,依据经纬度可知,地位于青藏高原,地势高而气温低,气温低于长江中下游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入春时间为3月18日,则地入春时间要晚于3月18日。第15题,两地距离海洋的远近不同,气候的

38、大陆性不同。距离海洋越远,大陆性越强,春季气温回升越快,越早入春。两地纬度相同,正午太阳高度角相同;两地都位于长江中下游平原,受冬季风影响差异较小。下面图甲示意我国东部河流某河段,图乙示意图甲中河流上E、F两水文站的多年月平均流量变化。读图,完成1617题。16图甲中河流EF河段的流向是()A自西南流向东北 B自东北流向西南C自西向东流 D自东向西流17E水文站观测到的河流流量有两个峰值,这两个峰值出现的原因最可能是()A地下水补给、梅雨B梅雨、台风C季节性冰雪融水、季风降水D季节性冰雪融水、台风解析:16.C17.B第16题,由图可知,F水文站的流量曲线较平缓,应位于湖泊的下游,河流由E流向

39、F。第17题,从河流流量的两个峰值出现的时间推断其原因。读印度洋某海域及马六甲海峡示意图,完成1820题。18图示时段最可能是()A35月 B68月C911月 D11月至次年2月19马六甲海峡海水的流速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大致是冬季快于夏季,其原因是()A冬季北赤道暖流与季风洋流流向叠加B冬季赤道逆流与季风洋流流向叠加C冬季北赤道暖流与南赤道暖流流向叠加D冬季赤道逆流与南赤道暖流流向叠加207月,图中R处的天然橡胶运往我国上海,货轮在马六甲海峡中()A逆风逆水 B顺风顺水C无风顺水 D无风逆水解析:18.D19.A20.C第18题,北印度洋海域盛行季风洋流,59月,盛行西南季风,洋流呈顺时针方

40、向流动;10月至次年4月,盛行东北季风,洋流呈逆时针方向流动。第19题,马六甲海峡内,冬季北赤道暖流与冬季风吹拂下形成的季风洋流流向叠加,海水流速较快;夏季两者流向相反,流速较慢。赤道逆流自西向东流,与冬季季风洋流的流向相反;南赤道暖流对赤道以北地区影响很小。第20题,7月,北印度洋海区的季风洋流呈顺时针方向流动,海水整体上由西向东流,使马六甲海峡海水整体上由西北向东南流动。但马六甲海峡地处赤道附近,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全年风力微弱。“地坑院”是古代人们的一种穴居建筑,至今仍有留存。在我国的关中平原,人们在平地上挖出一个方形的深坑,然后在深坑的四壁开凿洞穴用来居住,在“地坑院”的正中央栽种

41、一棵高大的树,树冠冒出地面。读关中平原“地坑院”景观图,完成2122题。21人们在“地坑院”的正中央栽种一棵大树,其主要作用是()A遮挡风沙 B遮阳挡雨C防外人跌入 D美化建筑22建造“地坑院”民居的自然条件是()A土质黏重,不易挖掘B土壤直立性好,不易坍塌C地下水浅,易挖出水D夏季降水多,地坑易蓄水解析:21.C22.B第21题,“地坑院”是古代人们的一种穴居建筑,“地坑院”的正中央栽种一棵大树,树冠露出可防外人跌入;地坑凹在地下种树并不能遮阳挡雨、遮挡风沙;树种在坑里,对美化建筑也起不到作用。第22题,人们在深坑的四壁开凿洞穴,应选择在土层深厚,土壤直立性好,不易坍塌,地下不易出水,降水较

42、少的地区。下图为我国台湾岛及附近的地质地貌剖面图。读图,完成2325题。23图中岛屿和山脉的形成原因是()A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张裂运动B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碰撞运动C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碰撞运动D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张裂运动24图中甲处岩石的形成过程中,最后经历的地质作用是()A冷却凝固 B变质作用C沉积固结 D风化侵蚀25中央山脉西侧从山麓到沿海依次为山麓丘陵、砾石台地、海岸平原,各部分地表物质组成、土壤、植被等表现出明显差异,这体现了()A纬度地带性 B陆地干湿度地带性C垂直地带性 D地方性分异规律解析:23.B24.B25.D第23题,据材料信息可知,图示为我国台湾岛及附近地区

43、。根据六大板块的分布可知,台湾岛山脉的形成是受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挤压碰撞而形成。第24题,由图可知,甲处的岩石是板岩,属于变质岩,是由页岩受高温、高压变质作用形成,所以甲处岩石最后经历的地质作用是变质作用。冷却凝固是形成岩浆岩的地质作用,沉积固结是形成沉积岩的地质作用,风化侵蚀是外力作用,是对岩石的破坏作用。第25题,由题干可知,中央山脉西侧从山麓到沿海依次为山麓丘陵、砾石台地、海岸平原,各部分地表物质组成、土壤、植被等表现出明显差异,是小尺度的地域分异,属于地方性分异规律。纬度地带性分异规律,以热量为基础;陆地干湿度地带性分异规律,以水分为基础;垂直地带性分异规律是从山麓到山顶的地域分异

44、,取决于水热组合。二、非选择题(共4个小题,共50分)26图1为某日某时刻半球昼夜分布示意图,阴影为黑夜;图2为太阳能电池板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1分)(1)该日的日期为_。(1分)(2)该时刻太阳直射的纬度是_,北京时间为_。(3分)(3)此时,B点旗杆影长为一天中的_(填“最长”或“最短”)值,旗杆影子的方向为_方向。(2分)(4)该日C地的昼长是_,该日后,D点将向N地靠近,C地的昼长将变_(填“长”或“短”),B地的正午太阳高度角将变_(填“大”或“小”)。(3分)(5)该日A地体育场馆的太阳能电池板与建筑物外墙(墙面与地面垂直,见图2)之间最合适的夹角约为_;若此夹角可以调

45、节,那么其一年中的变化幅度(一年中最大夹角与最小夹角之差)为_。(2分)解析:第(1)题,掌握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应用。读图可知,北极圈出现极夜,为北半球的冬至日,日期为12月22日前后。第(2)题,北极圈出现极夜,为北半球的冬至日,该时刻太阳直射的纬度是2326S,从图中看,65E为12时,利用东加西减可以计算出,北京时间为15:40。第(3)题,此时B点处于正午,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旗杆影长为一天中的最小值,旗杆处于太阳直射点北侧,影子的方向为正北方向。第(4)题,先计算出A地的昼长,利用经度计算出A地日出为7时,昼长为10时,夜长为14时,A、C两地以赤道对称,该日C地的昼长是A点的夜长。该

46、日后,D点将向N地靠近,C地的昼长将变短,B地距离太阳直射点距离变小,正午太阳高度角将变大。第(5)题,太阳能电池板与太阳光线最合适的夹角的是90。该日A地体育场馆的太阳能电池板与建筑物外墙(墙面与地面垂直,见图2)之间最合适的夹角等于正午太阳高度角,利用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公式可以计算出,正午太阳高度角90所求点与太阳直射点之间的纬度差,约为3634,若此夹角可以调节,那么其一年中的变化幅度(一年中最大夹角与最小夹角之差)就是冬至日与夏至日之间的正午太阳高度差。答案:(1)12月22日前后(冬至日)(2)2326S15:40(3)最短正北(4)14小时短大(5)3634465227阅读图文材料,

47、回答下列问题。(12分)阴山山脉是一座横亘于内蒙古中西部地区的掀斜式山脉(即南北两坡极不对称的山脉),阴山南坡沟谷较多,在沟谷出山口位置发育了众多“叠瓦状”河流洪积扇。研究发现,大部分的洪积扇中,下层洪积扇体面积大于上层洪积扇体面积,且同一位置处沉积粒径自下而上逐渐减小。图1示意阴山山脉南北向剖面。图2示意阴山山脉河流与洪积扇分布。(1)指出阴山山脉南北坡的地形差异。(4分)(2)简析阴山南坡“叠瓦状洪积扇”的形成过程。(3分)(3)依据洪积扇的特征,推测历史时期阴山南坡的气候变化规律,并说明原因。(5分)解析:第(1)题,由材料和图1可知,阴山南北坡坡度不对称,北坡坡度较缓,南坡坡度较陡;北

48、坡与内蒙古高原相连,起伏小,南坡断层陷落,相对高度大。第(2)题,从图1可知,南坡“叠瓦状洪积扇”的形成过程为:在阴山南坡河流流出山口处,由于地势突然变得平坦,河流流速变慢,河流携带的砾石和泥沙在山麓堆积下来,形成洪积扇;洪积扇形成后,由于山脉不断抬升,已经形成的老洪积扇也随之抬升,与此同时,新洪积扇在不断形成,后形成的新洪积扇会部分地覆盖在先形成的老洪积扇之上,最终形成“叠瓦状”洪积扇。第(3)题,依据洪积扇的特征,推测阴山南坡的气候持续变干。原因:不同时期的洪积扇下宽上狭,说明河流降水量减少,径流量减少,河流携带的砾石泥沙减少,沉积物减少;同一位置自下而上沉积物的粒径逐渐减小,说明河流流速

49、减小,径流量减小,降水量减少,河流搬运能力减小。故推测阴山南坡的气候持续变干。答案:(1)北坡:与内蒙古高原相连,地形起伏小,山岳形态不显著;南坡:多断层,连接平原,坡度大,相对高差大,山岭巍峨。(2)地处断裂带,间歇性抬升,河谷不断下切;夏季多暴雨,河流侵蚀能力强,含沙量大;河流出山口处泥沙间歇性沉积,洪积扇叠加发育(形成“叠瓦状洪积扇”)。(3)持续变干。原因:自下而上,不同时期的洪积扇体面积逐渐减小,扇体沉积物减少,说明河流径流量在不断减小,降水量逐渐减少;自下而上,同一位置不同时期的洪积物粒径逐渐减小,说明河流流速在逐渐减弱,河流径流量逐年减小,降水逐年减少。综述,阴山地区历史时期气候

50、持续变干。28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3分)海洋渔业资源集中分布在沿海大陆架海域,也就是从海岸延伸到水下大约200 m深的海底部分,这里有丰富的营养盐类,有利于浮游生物繁殖,鱼类饵料丰富。下图为世界著名渔场(阴影部分)分布图。渔场分布地区往往也是海雾多发区域。(1)说明甲、乙两渔场形成条件的差异。(5分)(2)索马里以东近海海域,夏季渔业资源比冬季丰富。说明这里渔业资源季节差异形成的主要原因。(4分)(3)渔场分布地区往往也是海雾多发区域,简要说明其原因。(4分)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甲渔场为秘鲁渔场,是上升流把海底营养物质带到表层而形成的大渔场;乙渔场为北海道渔场,是暖流与寒流

51、交汇形成的大渔场。第(2)题,索马里以东近海海域属于北印度洋海域,受季风环流的影响,洋流的流向随季节变化而变化。索马里以东近海海域夏季盛行西南风,流经该海域的洋流属于上升流,能够把大量营养物质带到海水表层,有利于浮游生物繁殖,鱼类饵料丰富;冬季该海域不能形成上升流,故夏季渔业资源比冬季丰富。第(3)题,暖流与寒流交汇形成的渔场,海面水平气温差异大,形成冷暖流锋区,多海雾;上升流形成的渔场,表层海水与其上的空气有温差,易形成海雾。答案:(1)甲渔场是秘鲁渔场,受离岸风的影响,形成上升流,深层海水上涌把大量的营养物质带到表层,形成大渔场;乙渔场是北海道渔场,位于寒、暖流交汇处,有利于浮游生物的大量

52、繁殖,为鱼类提供丰富的饵料,两种洋流汇合还可以形成“水障”,阻碍鱼类游动,形成大渔场。(2)索马里以东近海海域夏季受西南风影响,深层海水上涌,形成上升流,把大量的营养物质带到表层,形成渔场,渔业资源丰富;冬季受东北信风的影响,不能形成上升流,渔业资源较匮乏。(3)暖流与寒流交汇形成的渔场,由于海面水平气温差异大,形成冷暖流锋区,暖湿气流沿锋面爬升,形成海雾;上升流形成的渔场,由于表层海水温度低,与其上的空气有温差,易形成海雾。2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冰川是冰冻圈的重要组成部分,冰川进退与气候变化关系密切,被视作气候变化的灵敏指示器。冈底斯山横贯西藏自治区西南部,山体呈西北东南

53、走向,大致与喜马拉雅山平行,东西延伸长约1 600 km,东段宽于西段。平均海拔约6 000 m,地势西高东低,山体陡峭,是印度洋水系与高原内流水系的重要分水岭。下图示意20152016年冈底斯山不同面积等级的冰川数量和面积。(1)描述冈底斯山20152016年冰川数量和面积特征。(3分)(2)与我国同纬度地区相比,分析冈底斯山雪线较高的原因。(4分)(3)推测近年来冈底斯山面积小于0.1 km2的冰川变化趋势,并说明理由。(4分)(4)据实际观测,西段冰川变化较东段慢。依据材料及有关知识,试分析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3分)解析:第(1)题,根据图示信息描述即可,注意描述不同面积等级的冰川其数

54、量和面积的特点以及随着面积等级的变化其数量的变化特点。读图可知,冰川面积以0.15 km2的冰川为主,数量以小于0.5 km2的冰川为主,因此冈底斯山以小冰川为主;随着冰川面积等级的提高,冰川数量减少;面积等级小于0.5 km2的冰川,占绝大多;面积等级0.15 km2的冰川,占冰川总面积比重最高。第(2)题,该题可从海拔、降水、坡度、气温等角度分析作答。首先,冈底斯山平均海拔约6 000 m,相比于同纬度而言,冈底斯山海拔更高,高差更突出;其次,根据材料可知,冈底斯山与喜马拉雅山大致平行,但喜马拉雅山位于冈底斯山的西南侧,受喜马拉雅山的阻挡,冈底斯山降水较少,雪线更高;再次,根据材料可知,冈

55、底斯山山体陡峭,因此坡度大,积雪容易下滑消融,所以雪线较高;最后,冈底斯山位于我国第一阶梯上,地势高,大气稀薄,光热强,最热0 等温线分布较高,所以雪线高。第(3)题,根据材料可知,冰川的进退与气候变化关系密切,而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气温较高,会影响冈底斯山的冰川面积和数量的变化。根据小题(1)可知,冈底斯山以小冰川为主,如面积小于0.1 km2的冰川数量最多,面积在0.11 km2的小型冰川数量次之,但面积较大。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气温升高,面积等级较小的冰川对气候变化更敏感,0.11 km2的小型冰川退缩强烈,面积缩小或分化为面积等级小于0.1 km2 的冰川,所以面积等级小于0.1 k

56、m2的冰川数量将增多,分布范围扩大。第(4)题,根据材料可知,冈底斯山地势西高东低,山体陡峭,因此西段地势较高,气温较低,受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较小,冰川退缩较慢。其次,西端居于高原腹地,降水较少,同时山体陡峭,随着海拔的升高,山体面积减小,所以冰川的积累较少,所以西端冰川变化较东段更慢。答案:(1)面积以0.15 km2的冰川为主,数量以小于0.5 km2的冰川为主,以小冰川为主。(面积等级越高的冰川,数量越少;面积等级小于0.5 km2的冰川,占绝大多数;面积等级0.15 km2的冰川,占冰川总面积比重最高。)(2)海拔更高,高差更突出;受喜马拉雅山的阻挡,降水较少;山体陡峭,地形破碎(积雪容易下滑消融);(位于我国第一阶梯上)地势高,大气稀薄,光热强,最热0 等温线分布较高。(3)数量增多,分布范围扩大。理由:冈底斯山以小冰川为主(面积较小冰川数量多/基数大,分布面积广);全球气候变暖,小冰川对气候变化响应更敏感(环境温度变化对小型冰川影响更大),0.11 km2冰川退缩强烈,面积缩小或分化为小于0.1 km2。(4)西段,受喜马拉雅山的屏障作用,居于高原腹地,深居高原内部,降水较少,且山体较窄,雪线以上面积较小(冰川积累较少);地势较高,能维持低温条件,退缩较慢。(冈底斯山地区冰川的形成与发育受降水的影响较大;全球气候变暖会对各地气温和降水产生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