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高频考点解读】1. 了解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2. 简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基本史实,概括我国在外交方面所取得的重大成就3. 了解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建交的主要史实,探讨其对国际关系产生的重要影响4. 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为例,认识我国为现代化建设争取良好的国际环境、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共同发展所做出的努力【热点题型】题型一 美苏“冷战”与两极格局的形成 例1、二战后初期,有政治家认为,当时美国在欧洲实施的某项战略措施“最初不过是一种经济手段,现在却成了美国武器库里对付苏联的一种主要武器”。这一措
2、施是() A推行马歇尔计划 B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 C组建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D倡议签订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提分秘籍】 1美苏“冷战”格局形成的原因和特点 (1)形成原因 二战改变了世界力量对比,西欧国家普遍衰落,近代以欧洲为中心的传统世界格局被冲垮,雅尔塔体系形成,奠定了两极格局的基本框架。美苏形成了实力的均势,分别成为资本主义阵营和社会主义阵营的盟主,奠定了两极格局的基础。二战后,美苏由于意识形态和国家利益之间的矛盾加剧,战时同盟关系破裂,美苏矛盾成为战后国际关系的主要矛盾。美苏“冷战”加剧了两极格局的形成过程。 (2)特点 在两极格局中,美苏及其盟国互相争夺和对抗,阵线比较分明和稳定。美苏在
3、国际事务中起着主导作用。美苏“冷战”是斗争的主要方式,由此而表现为政治上的对抗、军事上的对峙、意识形态上的对立和经济上的割据。 2理解“两极格局”“冷战”“雅尔塔体系”三者之间 的关系 (1)区别:所谓雅尔塔体系,简而言之就是美、英、苏三国首脑通过雅尔塔会议所确定的战后世界秩序和政治格局的基本蓝图,其实质是美、苏两分天下。两极格局是以美、苏为中心,以两大军事政治集团、两大阵营全面对抗为特点的格局。而“冷战”是美苏对抗的主要形式。 (2)联系:雅尔塔体系的建立是战后两极格局形成的基础,即奠定了战后两极格局的框架。两极格局是雅尔塔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和集中体现,从属于雅尔塔体系,雅尔塔体系下两极格局
4、对抗的主要形式是“冷战”,“冷战”的加剧又促进了两极格局的形成。一般说来,两极格局的瓦解,也就意味着“冷战”局面的结束、雅尔塔体系的瓦解。 【举一反三】右图“阳台对话”向世界传递的信息是() A古巴导弹危机结束 B美苏关系趋于缓和 C冷战格局全面终结 D多极化世界的来临 【热点题型】题型二 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的出现与加强例2、1970年,联邦德国和波兰签订条约,实现了两国关系正常化;签约当天联邦德国总理勃兰特为表示诚意,在华沙犹太人受难者纪念碑前下跪献花。这些外交活动() A推动了欧洲共同体的扩大 B首次确认了德国为战败国 C加速了华沙条约组织解体 D有利于缓和欧洲紧张局势 【提分秘籍】
5、1当代国际格局变化的特点 (1)是在没有发生世界大战的情况下出现的。 (2)这种格局的变动不是通过战胜国强加给战败国的意志,导致各国国际地位的变化而实现的。 (3)新的国际格局的确立需要一个复杂漫长的过程,暂时形成了“一超多强”的局面,但多极化发展趋势不可避免。 (4)世界多极化趋势下,多元的力量结构有着相互竞争、相互制约的关系,在政治、经济、军事、外交上的关系更加错综复杂,体现了国际中心舞台多元化的特点。 2运用发展的观点分析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的影响 (1)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符合世界发展的客观规律,是时代进步的要求。有利于体现各国和各国人民的共同意愿和利益,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2)多
6、极化趋势的加强,有利于抑制或削弱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符合国际民主化的潮流,有利于世界和平、稳定与发展。 (3)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既是经济多极化、全球化的结果,又进一步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发展。 (4)有利于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有利于促进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的协调平衡发展,对发展中国家而言,既提供了发展机遇,又提出了挑战。 【举一反三】进入20世纪90年代,日本加快了向“政治大国”迈进的步伐。1991年4月借“海湾危机”,战后首次向海外派兵;同年12月提出“争取在5年内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 A日本开始主导日美同盟 B日本经济发展和实力增强 C日本急于
7、开拓海外市场 D日本军国主义势力占上风 【热点题型】题型三 考查排序型选择题例3、下列重大国际关系事件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欧洲共同体正式成立美国从越南撤军不结盟运动开始兴起中日邦交正常化 AB C D 【解析】欧洲共同体正式成立是在1967年;美国从越南撤军是在1973年;不结盟运动开始兴起是在1961年;中日邦交正常化是在1972年。 【答案】C 【提分秘籍】如何解答排序型选择题 此类试题的特点是将一些历史事件、现象或按时间,或按空间方位,或按因果关系等加以排列,选出正确的答案。 【解题技法】(1)找出发生最早的一件史实。然后找出选项中以这一史实的序号为首的选项,即可用“直选法”选出
8、正确的答案。(2)其原理与“首位判断法”相似。(3)在众多史实中能够判断两个或者三个事件的先后顺序,可以根据它们的先后排除选项,以减小判断难度。【举一反三】1949年后,中国积极主动地融入世界。将下列重大外交事件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重返联合国中美关系正常化参加万隆会议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A B C D 解析:选A。重返联合国是1971年,中美关系正常化是1972年,参加万隆会议是1955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是在2001年。故答案为A项。 【高考风向标】 1(2014浙江卷)欧洲在国际政治中举足轻重。下图白色部分为某国际组织的欧洲成员国,据此判断该组织是()A1942年的反法西斯联盟B1
9、946年的联合国C1949年的北约D1967年的欧共体2(2014北京卷)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苏两国逐渐走向政治、经济、军事领域的全面对抗。苏联在1949年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协调和促进社会主义阵营各成员国的经济发展。此举主要针对的是()A杜鲁门主义 B马歇尔计划C北约组织 D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答案】B【解析】本题以二战后美苏两国的对抗为切入点,旨考查学生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解答问题的能力。从经济互助委员会的名称可以判断,这一措施反映的是两大阵营在经济领域的对抗。A项是政治领域的内容,B项是经济领域的内容,C项是军事领域的内容,D项与题干情境无关。故选B项。3(2014福建卷)如果要给下图设置一
10、个主题,准确的是()A北约与华约的对峙B从欧共体到欧盟C马歇尔计划与二战后欧洲格局D布雷顿森林体系蓝图的构建4(2014山东卷)20世纪40年代末,美国政府公开宣告其政策是把日本“扶植为非常强大而且具有稳定的自立经济的民主国家”。其目的是()A遏制共产主义在亚太地区的扩张B确立美国在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地位C实现美国战略重心的转移 D适应世界多极化发展的需要5.(2013福建卷)冷战期间,美国政府的一份秘密报告认为,(美国)实力上的优势,正处于最严重的危险之中冷战事实上是一场维系着世界的生死存亡的真正战争。该报告认为()A全面“热战”不可避免B要用“热战”代替冷战C冷战实际上是一场“热战”D冷战
11、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6.(2013广东卷)杜鲁门在敦促国会尽早通过马歇尔计划的特别咨文中说:“要使经济复兴获得成功,必须采取某种对付内部和外部侵略的保卫性措施。”此后采取的“保卫性措施”是建立()A联合国B欧洲共同体C华沙条约组织D北大西洋公约组织7.(2013江苏卷)历史地图是展现前人活动与地理空间结合的重要史料。观察下侧地图,理解准确的是()A冷战风云笼罩,造成分裂与对抗B柏林被分区占领,局部热战出现C美苏操纵欧洲,北约与华约对峙D德国实现统一,西欧走向联合8.(2013新课标全国卷)下图中分别是不同时期的欧洲局部图。符合德国历史发展进程的是()A BC D9.(2013重庆卷)某中学历史
12、兴趣小组试图对“世界史中国梦”这一主题进行探究,经过查阅资料、分析比较和讨论总结,大家认识到:“中国梦”的本质内涵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和社会和谐,它符合当今世界的时代主题,与人类的进步紧密相连。因此,“中国梦”()有别于近代主要西方国家的大国之梦同冷战时期苏联的大国之梦基本一致有助于推动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发展意味着中国对人类的贡献将越来越大A BC D【答案】C【解析】此题考查考生获取信息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注意题干对“中国梦”本质内涵的解读。中国主张和平崛起,所以“中国梦”有别于西方国家的大国之梦,中国的和平崛起有利于推动世界多极化的发展,中国对世界贡献将进一步增大,故正确。冷战
13、时期苏联的大国之梦是凭借综合实力和美国争夺霸权,划分势力范围,两分天下,这与“中国梦”的本质是不相同的,故错误。【随堂巩固】 1苏联消息报和真理报在杜鲁门主义出台后的第三天和第四天分别发表社论,指出这是“帝国主义扩张政策”。这是因为杜鲁门主义()A表明美国公开放弃同苏联合作,标志着“冷战”正式开始B表明美国要发动对苏联社会主义国家的武装进攻C实质上是马歇尔计划的具体实施D标志着美苏两极格局最终形成21947年6月5日,马歇尔在哈佛大学发表演讲,演讲中抛出欧洲复兴计划,还提出欢迎苏联参与该计划,条件是苏联要配套进行政治、经济改革。由此可见该计划的最初目的是()A扶持西欧恢复经济以对抗苏联B资本主
14、义国家与社会主义国家和平共处C帮助西欧和苏联恢复战后经济D稳定资本主义,遏制共产主义3学习了两极世界的形成之后,就两极格局的影响,某同学得出如下结论,你认为其中不正确的是()A导致了德国与朝鲜的分裂B导致东欧剧变C导致世界局部地区战争不断D避免了世界大战的爆发解析:选B。本题考查两极格局。两极格局与东欧剧变没有直接的因果关系,斯大林模式和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是导致东欧剧变的主要原因。4某校文科班同学围绕“二战后初期的美欧关系欧洲不再是欧洲人的欧洲”的主题举行了一次讨论,有同学将讨论情况进行了记录整理。其中不能说明上述观点的史实是()A马歇尔计划B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C两极格局的确立D欧洲共同体
15、的成立5某论文的中心词主要有“欧洲共同体的形成”“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不结盟运动的兴起”和“苏联解体”。此论文研究的主题最有可能是()A美国霸权地位的崩溃B世界格局多极化的趋势C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D世界多极化格局的形成62011年3月15日,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发动对利比亚的武装空袭。下图是一幅打着“人道主义”的幌子空袭利比亚漫画。美英法的做法() A意在挑起新一轮冷战B逆全球化的历史潮流而动C说明当今世界并不太平D真正维护了利比亚的人道主义解析:选C。北约武装空袭利比亚,加剧了地区动荡,使区域性、小规模的冲突增加,这一现象说明当今世界并不太平,其他三项与题意不符。7下图是照片你先请,三个动
16、物均为主人家的宠物,但主人离家后,三个动物之间的关系即呈现出这种状态。有同学在研究性学习时引用了这幅作品,他的研究性学习的题目应该是()A抗战时期中国国内政治力量简况B二战后初期的美、苏、德关系掠影C中国、美国、台湾的角逐D朝鲜战争时期的中美朝关系之微妙8右图中握在一起的手上分别写着“缓”“和”;刀身上都写着“优势”两字。据此判断该漫画最有可能是讽喻()A二战后的美欧关系B20世纪70年代的中美关系C二战后的美苏“冷战”D两极格局瓦解后的美俄关系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对漫画材料的理解能力。漫画的意思是,表面上双方握手言和,但在背后“捅刀”,故C项正确。9 1949年签署的北大西洋公约第二条规
17、定:“缔约国应消除其国际经济政策中之冲突,并鼓励任何缔约国或所有缔约国之间的经济合作。”该条规定对于美国来说()A有利于从经济上控制欧洲B增强了遏制苏联的经济实力C马歇尔计划的使命已完成D强化了在关贸总协定中的地位解析:选A。二战后初期,美国在资本主义世界中经济居于绝对的优势地位,经济合作有利于美国的经济扩张,使西欧经济依附于美国。10下图为威廉兰格世界史编年手册中的一页。据此,对当时世界局势认识最准确的是()A美苏两极完全控制了世界B北约和华约已经进入战争状态C两极格局最终形成D世界处在美苏“冷战”格局之中,但新的力量已经孕育112011年国际关系领域出现了阿拉伯之春(中东乱局)、伦敦之夏(
18、社会骚乱)、华盛顿之秋(“占领华尔街”)、平壤之冬(金正日逝世)等重大事件。这些事件的背后反映出当今的世界形势呈现()A缓和与紧张、和平与动荡并存 B国际恐怖主义泛滥C乱象丛生,危机重重 D“一超多强”的局面被打破解析:选A。本题考查对当今世界局势的理解。关键信息是:“阿拉伯之春”“伦敦之夏”即可知当今的局势是缓和与紧张、和平与动荡并存。12据中新网2012年2月18日报道:“日本政府认为,日本来自中东地区的石油40%会通过霍尔木兹海峡,一旦伊朗封锁该海峡,将对日本的能源供应造成严重影响。同时,日本有必要在霍尔木兹海峡周围展开的美军舰队提供协作支援日本政府正在计划向霍尔木兹海峡派遣一支海上自卫
19、队舰队。”该报道不能证明日本()A与美争夺石油资源B维护与美战略同盟C谋求政治大国地位D力图维护国家利益解析:选A。本题考查当今世界格局。从材料中“日本有必要向在霍尔木兹海峡周围展开的美军舰队提供协作支援”可知B、D正确;从“日本政府正在计划向霍尔木兹海峡派遣一支海上自卫队舰队”可知C正确。A与史实不符,符合题意。13美苏“冷战”虽已离我们远去,但其影响依然存在。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1:美苏“冷战”是在对抗与缓和的交替中进行的,在欧洲是真正意义上的“冷战”,而在亚洲则充满了火药味。 “冷战”风云(1)据材料1指出美苏“冷战”的特点。举一例说明在“亚洲则充满了火药味”。材料2:中国多次宣
20、布永远不称霸,这不仅仅是外交辞令。中国建立远洋基地的出发点,只有维护商业利益和国际和平的考虑。中国不与任何国家进行全球军事对抗,也无意争夺势力范围,拓展战略边疆。中国外交和宣传部门应该以“中国贡献论”,反击“中国扩张论”和“中国威胁论”,以此化解外部的担心。(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目前“中国扩张论”和“中国威胁论”盛行的原因是什么?材料2体现了中国什么外交方针?材料3:我认为“多极合作时代”将是21世纪上半叶世界格局的基本特征,处理好“多极时代”的大国关系将是“多极合作时代”能够成为现实的前提条件。(3)材料3中“多极合作时代”的提出反映了世界政治发展的什么趋势?据所学知识指出时下的“多极”主要包括哪些力量或力量中心?(4)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如何才能处理好“多极时代”的大国之间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