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习题4.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670592 上传时间:2024-05-2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1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习题4.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习题4.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习题4.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习题4.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习题4.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习题4.doc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习题4.doc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本作品版权由张会平老师所有,授权予北京校园之星科技有限公司,任何机构或个人均不得擅自复制、传播。本公司热忱欢迎广大一线教师加入我们的作者队伍。有意者请登录高考资源网()版权所有,盗用必究!【课内同步阅读】一、阅读下文,完成15题。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即历来为繁芜丛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着的一个简单事实: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所以,直接的物质的生活资料的生产,从而一个民族或一个时代的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便构成基础,人们的国家设施、法的观点、艺术以至宗教观念,就是从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而,也必须由这个基础

2、来解释,而不是像过去那样做得相反。1上文画线句运用类比说明_和_都是划时代的发现。答案:发现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 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2文中“这个基础”是指_。解析:理解文中代词的含义。指上文中“经济发展”基础。答案:一定发展阶段的经济基础3“从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指_。解析:说明了两者之间的关系。“谁”发展起来,只能是“国家制度、法的观点、艺术及宗教观念”,就是上层建筑。答案:经济基础对于上层建筑具有根本的决定作用4文中“而不是像过去那样做得相反”中“做”指的是_;“相反”意思是说_。解析:理解人们对社会认识的发展过程。答案:认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 从人们的国家设施、法的观念、艺术以至宗教

3、观念来认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即上层建筑决定经济基础5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两项是( )A马克思发现人类历史发展的规律与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运用了同样的方法,同样是自身不懈努力的结果。B人类发展的一个基本事实是:在解决了自身生存发展的物质需要的基础上,再去从事意识形态的一系列活动。C人类的思想意识活动,是建立在一定的物质基础之上的,这个物质基础就是指满足人们吃、喝、住、穿需要的生活资料的生产状况。D认识人们的物质的生活资料的生产,可以从人们的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活动入手。E人们的意识决定着人们生活的方式,决定着人们去生产什么和怎样生产。解析:A项理解有偏差;D项与文意相反;E项理解过于

4、表面化,与文意相反。答案:BC二、阅读下文,完成15题。不仅如此。马克思还发现了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它所产生的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的运动规律。由于剩余价值的发现,这里就豁然开朗了,而先前无论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或者社会主义批评家所做的一切研究都只是在黑暗中摸索。1“不仅如此”的“如此”是指_。这个短句在文中的作用是_。解析:理解文中代词含义,要联系上文分析。答案:马克思发现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承上启下2“这里就豁然开朗了”的“这里”是指_。这句话在文中的表达作用是_。解析:理解代词含义及其在论证结构上的作用。答案:对资产阶级社会特殊的运动规律的探索认识 阐述了马克思发现剩余价值规律对于认识资产阶级社

5、会运动规律的本质意义3上文所论述的马克思的巨大成就是_。解析:理解辨析,把握关键句意。这要结合第二个分句来看。答案:发现剩余价值或资本主义生产、运动规律4对上文中的“运动规律”理解正确的是( )A指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规律B指资产阶级社会发展的规律C指对剩余价值的认识D指剩余价值产生的规律解析:把握“由于”一句。答案:C5文中“在黑暗中摸索”是指_。此句在文中的作用是_。解析:理解文中对比论证的内容。答案:马克思发现剩余价值以前人类对资产阶级社会运动规律的研究状况 从反面论述马克思发现剩余价值的重大意义三、阅读下文,完成14题。他作为科学家就是这样。但是这在他身上远不是主要的。在马克思看来,

6、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任何一门理论科学中的每一个新发现它的实际应用也许还根本无法预见都使马克思感到衷心喜悦,而当他看到那种对工业、对一般历史发展立即产生革命性影响的发现的时候,他的喜悦就非同寻常了。例如,他曾经密切注视电学方面各种发现的进展情况,不久以前,他还密切注视马赛尔德普勒的发现。1“这在他身上远不是主要的”中“这”指_。在马克思身上“主要的”是_。解析:理解代词的含义,联系上文分析。“这”主要指“科学家”。答案:是科学家和有理论创建 在马克思看来,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2上文中破折号的作用是_。解析:理解句与句之间的关系。此破折号在句中起解释作用

7、。答案:解释说明3上文中“他的喜悦就非同寻常了”表现的马克思的思想认识是_。解析:理解马克思对于科学意义的认识。答案:对待科学,马克思更着眼于它的对一般历史发展所产生的革命影响这一面4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马克思认为科学是推动人类历史前进的动力之一。B马克思更高兴看到那些实际应用可以预见的理论科学中的新发现。C马克思更重视能够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有实用价值的科学发现。D马克思认识到了电学方面的各种发现必将对工业的发展产生极其重要的影响。解析:C项认识片面化。答案:C四、阅读下文,完成13题。因为马克思首先是一个革命家。他毕生的真正使命,就是以这种或那种方式参加推翻资本主义社会及其所

8、建立的国家设施的事业,参加现代无产阶级的解放事业,正是他第一次使现代无产阶级意识到自身的地位和需要,意识到自身解放的条件。斗争是他的生命要素。很少有人像他那样满腔热情、坚韧不拔和卓有成效地进行斗争。最早的莱茵报(1842年),巴黎的前进报(1844年),德意志布鲁塞尔报(1847年),新莱茵报(18481849年),纽约每日论坛报(18521861年),以及许多富有战斗性的小册子,在巴黎、布鲁塞尔和伦敦各组织中的工作,最后,作为全部活动的顶峰,创立伟大的国际工人协会,老实说,协会的这位创始人即使没有别的什么建树单凭这一成果也可以自豪。1上文画线部分是一个单句还是一个复句?是单句,就找出句子主干

9、;是复句,就分析概括各层大意及其关系。解析:理解句中包含的多层含义。单句与复句的区别是:是否有两类句子成分。答案:复句。“正是”前概括马克思的革命活动,后论述马克思革命活动的深远意义。2马克思革命实践的最伟大成就是_。解析:注意“顶峰”一词意义。答案:创立伟大的国际工人协会3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马克思使现代无产阶级最终意识到自身的地位和需要,意识到自身解放的条件。B马克思是一个革命家,他所进行的斗争的成效是很少见的。C马克思既进行革命的宣传鼓动,又从事革命活动的组织工作。D创立国际工人协会,是马克思一生革命活动的顶峰。解析:B项意思说反了。“很少见”不当。答案:B【课外延伸阅读】

10、一、阅读下文,完成15题。关于主权问题,中国在这个问题上没有回旋余地。坦率地讲,主权问题不是一个可以讨论的问题。现在时机已经成熟了,应该明确肯定:1997年中国将收回香港。就是说,中国要收回的不仅是新界,而且包括香港岛、九龙。中国和英国就是在这个前提下来进行谈判,商讨解决香港问题的方式和办法。如果中国在1997年,也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48年后还不把香港收回,任何一个中国领导人和政府都不能向中国人民交代,甚至也不能向世界人民交代。如果不收回,就意味着中国政府是晚清政府,中国领导人是李鸿章!我们等待了33年,再加上15年,就是48年,我们是在人民充分信赖的基础上才能如此长期等待的。如果15年后

11、还不收回,人民就没有理由信任我们,任何中国政府都应该下野,自动退出政治舞台,没有别的选择。所以,现在,当然不是今天,但也不迟于一二年的时间,中国就要正式宣布收回香港这个决策。我们可以再等一二年宣布,但肯定不能拖延更长的时间了。(节选自邓小平文选第三卷)1画线的句子有无主语?若有,请指出。“坦率地讲”应属于什么成分?解析:理解句子结构,把握文意。答案:有,主权问题。独立成分(或插说)。2这段文字节选自邓小平同志会见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时的谈话,根据文意,可断定该次谈话是在_年。解析:注意文中“15年”一词意义。答案:19823这段文字的中心论点是什么?解析:首句揭示论点。答案:香港主权问题中国没有

12、回旋余地。4本文段的论证结构是( )A总分式B并列式C层进式D对照式解析:文章从四个方面推进论证。答案:C5该段文字使用的论证方法是( )A例证法 反证法 因果论证B对比论证 反证法 因果论证C例证法 引申论证 对比论证D对比论证 归谬法 反证法解析:无例证法,最后是因果论证。答案:B二、阅读下文,完成15题。天才并不是自生自长在深林荒野里的怪物,是由可以使天才生长的民众产生,长育出来的,所以没有这种民众,就没有天才。有一回拿破仑过Alps山,说,“我比Alps山还要高!”这何等英伟,然而不要忘记他后面跟着许多兵;倘没有兵,那只有被山那面的敌人捉住或者赶回,他的举动,言语,都离了英雄的界线,要

13、归入疯子一类了。所以我想,在要求天才的产生之前,应该先要求可以使天才生长的民众。譬如想有乔木,想看好花,一定要有好土;没有土,便没有花木了;所以土实在较花木还重要。花木非有土不可,正如拿破仑非有好兵不可一样。(节选自鲁迅的未有天才之前)1下列句子结构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没有这种民众,就没有天才。B所以我想,在要求天才的产生之前,应该先要求可以使天才生长的民众。C花木非有土不可,正同拿破仑非有好兵不可一样。D即使天才,在生下来的时候的第一声啼哭,也和平常的儿童的一样,决不会就是一首好诗。解析:A项是条件关系,其他三项是并列关系。答案:A2这段文字的中心论点是什么?解析:首句提出论点,以

14、下各句围绕它展开论述。答案:没有使天才生长的民众,就没有天才。3对第句在文段中的作用概括恰当的一项是( )A是该段的中心论点B是论述中出现的分论点C是连接前后论证的过渡句D是整段的中心句,前后的四个句子是围绕它展开的解析:由上下文意判断。答案:C4对该段层次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BCD解析:首句提出论点,接着作者举例、正反分析、作比喻论证。答案:B5该段文字主要使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解析:依作者说理顺序分析。答案:例证、反证、比喻。三、阅读下文,完成14题。引“文”入“理”也许,人们对日本邪教组织“奥姆真理教”1995年在公共场所施放毒气事件还记忆犹新,不过许多人可能并不清楚该教中的许多骨干

15、成员竟然是毕业于名牌大学的科技英才。这一现象当时曾引起国际教育界对科学教育局限性的反思和重视,中国著名作家毕淑敏也曾撰文指出,在自然科学家中,从来就不乏为魔鬼铸剑的人,而爱好文学的人因头脑比较清醒,因而比较起来不容易犯罪。她的立论当然引起理工科读者的愤怒和反驳。抛开这一立论的偏颇姑且不论,我认为她的话具有相当强烈的现实意义,颇为振聋发聩。这里实际上涉及到古希腊哲学家普拉泰哥那曾说:“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的尺度。”也就是说,人类的一切活动,包括教育、研究在内,其根本的指向都是为了人类自身的完善和发展。特别是教育,肩负着“树人”的百年大计,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然而

16、,我国高等教育自50年代开始被纳入高度专门化、技术化的轨道以来,理工科和人文社会学科在很大程度上被人为地分割开来,使得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两者之间的分野和冲突逐步形成并日益加剧。从理工教育来看,其直接的后果是重理轻文、独重科学教育特别是工程技术教育,使得教育目标和教育内涵变得十分单一,受教育者则知识结构偏狭,缺乏社会理想和人文关怀,对本专业知识以外的社会发展、伦理道德、环境生态等问题缺乏应有的知识和判断力。即便是科学教育本身,也更多地成为一种知识和技能的传授和灌输,而关于科学精神、科学伦理和科学文化的教育则相当薄弱。如此培养出来的人才中,自然不同程度地带有“平面”、“畸形”、“短视”等缺陷,其潜

17、在负面影响将十分惊人。这一问题,世界发达国家更为突出。日本学者井深大先生在检讨日本当前教育时就曾这样说:“日本迄今的教育,是只追求智力教育的一半的教育,而忘记精神或人性教育的树人这另一半教育。”英国学者斯诺50年代在剑桥大学发表两种文化与科学革命的著名演讲,他认为,K3与之间存在的相互不理解的鸿沟甚至敌意,会使得即便是受过高等教育的人也无法在同一水平上共同就任何重大社会问题开展认真讨论。由于大多数知识分子都只了解一种文化,因而会使得我们对现代社会做出错误解释,对未来做出错误估计。他的这个演讲,在世界范围内掀起一场热烈讨论。最近几年,美国的“2061科学教育改革计划”中,也将科学史、科学哲学、科

18、学社会学之类内容纳入教育内容中,体现了为融合两种文化的鸿沟而在科学教育中引入人文因素的努力。应当说,我国教育界已经注意到这“另一半教育”的重要性,以素质教育为主题的教育改革已被提到议事日程上来,关于文理融合渗透的呼声也越来越高,这无疑是一件令人振奋的事。毕竟,那种视科学为万能、对科技发展的负面影响缺乏必要警惕的“科学主义”是需要用清醒的头脑来加以对待的;毕竟,缺乏人文内涵的科学教育同人的完善是背道而驰的。因此,在科学教育中引入人文精神,使之始终处于人的理性、良知和情感的关照和制衡之下,是高等教育的必然取向。(摘自杂文报第992期)A科学精神 人文精神 科学文化 人文文化B科学主义 人文主义 科

19、学教育 人文教育C科学主义 人文主义 科学文化 人文文化D科学精神 人文精神 科学革命 人文革命解析:前文所说是指人的思想观点,后文中由演说标题就可以断定。答案:C2对这篇文章的论点出现的位置判断正确的是( )A在文章的开头B在文章的中间C在文章的结尾D隐含、渗透在整篇文章的论述之中解析:文章结尾总结全文论述,点出题意。答案:C3列举这篇文章最突出的论证方法。解析:文章以较多笔墨叙述事例、引用名人的话语。答案:例证法和引证法。4下列分析符合本文作者意图的几项是( )A爱好文学的人比爱好理工科的人较少犯罪。B作者引述普拉泰哥那的话是为了论述人类的一切活动其根本的目的都是为了人类自身的完善和发展,

20、教育尤其如此。C“重理轻文”的后果是培养出来的人带有“平面”、“畸形”、“短视”等缺陷,其潜在的负面影响在“奥姆真理教”部分骨干成员犯罪上多少有所表现。D“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之间的分野和冲突日益加剧,东西方学者早在20世纪50年代即发现了该问题。E“一半的教育”也即“科学教育”重在培养智力,“另一半教育”也即“人文教育”重在“树人”,两者合二为一才是完整的教育。我国教育界已注意到该点。F要保证人类自身的全面发展和完善,就必须进行教育改革,注意文理融合渗透,在科学教育中引入人文精神。这也是未来高等教育的必然取向。解析:A项是作者运用的一方面材料,不是作者的论点;D项中“冲突加剧”,文意没有

21、。答案:BCEF【研究性学习】一、马克思的学说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马克思是19世纪人类三个最先进国家中的三种主要思潮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以及同法国所有革命学说相联系的法国社会主义的继承者和天才的完成者。马克思的观点极其彻底而严整,这是马克思的对手也承认的,这些观点总起来就构成作为世界各文明国家工人运动的理论和纲领的现代唯物主义和现代科学社会主义。因此,我们在阐述马克思主义的主要内容即马克思的经济学说之前,必须把他的整个世界观作一简略的叙述。(列宁于1914年11月)二、几个注解关于“这位巨人逝世以后所形成的空白,不久就会使人感到。”马克思逝世以后,恩格斯在写给他和

22、马克思的亲密战友左尔格的信中指出:“人类却失去了一个头脑,而且是它在当代所拥有的最重要的一个头脑。无产阶级运动在沿着自己的道路继续前进,但是,法国人、俄国人、美国人、德国人在紧要关头自然地去请教的中心点没有了,他们过去每次都从这里得到只有天才和造诣极深的人才能作出的明确而无可反驳的忠告。”关于“资产阶级经济学家”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指英国的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等人。他们“研究经济制度的时候奠定了劳动价值的基础”,但由于他们的资产阶级局限性,不可能从根本上揭示资本主义发展的规律,而把资本主义看成是一个永恒不变的制度。关于“社会主义批评家”指空想社会主义者,如法国的圣西门、傅立

23、叶,英国的欧文等。他们抨击资本主义制度,但未能揭开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找不到真正的出路。关于“在数学领域都有独到的发现”除了读诗歌和小说以外,马克思还有一种独特的精神休息方法,那就是他十分喜爱演算数学。代数甚至是他精神上的安慰,在他那惊涛骇浪的生活中最痛苦的时刻,他总是借此自慰。在他的夫人病危的那些日子里,他不能再继续照常从事科学工作,在这种沉痛的心情下,他只有把自己沉浸在数学里才勉强得到些微的安宁。在这个精神痛苦的期间,他写了一篇关于微积分的论文,据看过这篇论文的专家们说,这篇论文有很高的科学价值。(保尔拉法格:忆马克思回忆马克思恩格斯,人民出版社1973年版)关于“他曾经密切地注视电学方面各种发现的进展情况。”马克思嘲笑欧洲得胜的反动势力,它们幻想革命已被窒息,而没有想到自然科学正在准备一次新的革命。蒸汽大王在前一世纪中翻转了整个世界,现在它的统治已到末日,另外一种更大得无比的革命力量电力的火花将取而代之。接着马克思异常兴奋地告诉我说,几天以前瑞琴特街上展览出一个牵引火车的电力机车的模型:“现在问题已经解决了,这件事的后果是不可估计的。经济革命之后一定要跟着政治革命,因为后者只是前者的表现而已。”(威廉李卜克内西:忆马克思回忆马克思恩格斯,人民出版社1973年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